看完之后第一时间去谷歌搜了一下,发现没有任何迹象显示这是真实故事改编,瞬间松一口气。
整个故事都太压抑太沉重了。可能是年纪大了(笑,我看电影的时候容易走神,或者喜欢干点别的,但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全程都在屏气凝神认真看,很震撼也很揪心在看。
从一开始,女老师就好让人心疼啊,我特别理解那种无助,被大家围攻之类的,后来拿到武器的时候开始组织秩序,开始安静上课,那一瞬间还挺让人动容的。但与此同时,外界紧张的救援,也加剧了故事冲突——两条线同时推进,不同立场者的表达都能有一席之地,很精彩。
法国近些年这类问题真的很突出,我在的城市也是,阿拉伯人真的很多,日常盗窃甚至是针对亚裔女性的抢劫都是家常便饭,他们聚居的社区好多也是臭名昭著,至少我们都是绕道走那种,很烦很烦。有一个地铁站那边,经常有阿人聚众抽大麻。以前有朋友跟我说,那个味道,你只要闻到过一次,以后就知道是什么东西了,确实如此,很恶心很难闻也很明显的味道,就在空气里飘着。电车上也是,因为电车上车不用过闸门,基本T1\T2都是重灾区。我自己就在电车上被人偷过手机,还挺伤心的。当然不是说一定是他们干的,但这种坏印象真的一直都在,所有人都这么想,影响下去就是他们在受教育过程中容易被影响。
这几乎是一个无解的问题。就像韩国拍那么多讽刺现实的电影,结果现实依然是暗无天日。
这就是一部很完美的现实主义作品,所有演员的演技都很了不起,剧情里面也有惩恶扬善的人性闪光点在,丑恶和善良的对比如此突显,最后用死亡烘托的希望,沉重却明亮。
女孩子真的是好柔软好脆弱的存在。但她们被人类社会委以了怎样的重任啊。
法国的先锋电影真是犀利,直指社会现状,一个课堂纪律的问题,居然会引出这么大的一场人质死伤事件,和美丽的片名形成巨大的反差。其实到最后,每一个人都想问一句:这到底是为什么?
父母努力有事业,带着小孩上私立学校住好街区。
父母不努力,带着小孩住在很乱的街区
但小孩努力学习,自己改变命运,一家人脱离这个底层街区。
如果父母不努力,小孩也不努力,一辈子混破街区混底层。。。
好老师,都去好学校当老师了,良禽择木而栖。
老师水平差,去不了好学校应聘,没办法到这个差学校教书。
老师个学生双方其实都心知肚明,这种学校,其实就是混。。。就好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混到点下班放学,各回各家。
但这个老师脑袋被门夹了。。。。还真想教学生??你也不看看你自己是不是那块料?
班级管理混乱不堪,老师同事之间人际关系也处理极差,教学水平也是不行,师生沟通也缺乏技巧。。。
你要真想教,盯住几个想学的好好培养下!其他混的学生就混嘛,就你自己那水平,还真想把全班都教成才上哈佛?让他们个个都改变命运??可能吗??自不量力!
最后爽了。。。死一个学生,自己也搭上一条命,杀人的那个学生一辈子算是废了,那个黑人坏学生还会更坏,等他坐牢出来剩下的男同学女同学没有一个会好下场。。。
早知道这样结果,时间倒流,回到上课的时候,黑人二个坏同学,废物二个,逃课就逃课嘛,你管他们干嘛!?然后上课吵一点,都不想学?就自习嘛,混到下课,混到下班。,工资一分不少,回家吃吃喝喝睡觉,多正常的一天,非要搞得所有人都不得安宁,最后把事情推向最坏的结果。。。
记住,任何社会,任何种群,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能力不可能一般齐,不可能都一样有钱,都住一样的房。。。一定会是有高低的,一定会有底层的,优胜劣汰,物竞天择,亘古不变!如果不信邪,能力差却想逆天而为?违背自然规律!
就像这个老师,双方能力都没到那个水平,却强行给自己和学生压力!学生根本不是那块料却想逼着他们上哈佛是吗?你自己也根本不是那块料却逼着自己做精英教师!最后把学生和自己都逼死了。
街边餐馆就是街边餐馆,五星级酒店就是五星级酒店,相互都有存在的意义和社会功能!缺一不可!但谁都不要想着去抢对方生意,自己定位准了,事情才能做好!定位错了,执迷不悔,就会像这个老师一样,揠苗助长,害人害己。
阿佳妮又出来拍电影了,这样一个性感得有点邪气的女子,烈焰红唇就是专为烘托她的成语,这个女子的个人气场凌驾于每一部影片之上,可以使每一部平庸之作变得不再平庸。爱上阿佳妮如同爱上吗啡,欲罢不能。
《裙角飞扬的日子》是她安心相夫教子六年后的复出之作,2008年,她已经五十四岁,荧幕上的她发福了,脸部肌肉有些下坠,但就像王菲在《2046》中还能扮演少女一样,她们这样的女子,有种与生俱来的与世隔绝的气息,如古墓派的小龙女,有种永远不会衰老的气息。
无限迷恋阿佳妮,她那种混合着天真的性感和神秘的欲望的气质,在影坛真的是绝无仅有,和她象极的苏菲玛索只有她的前半部分——天真的性感。从第一次在《罗丹的情人》中惊艳于这个骇世离俗得女子后,我看她所有的电影,从来没有失望过。
这绝对是部超乎想象的好电影,不光是阿佳妮的表演,导演的手法简洁清晰,对于法国移民这个社会问题的深层揭露,冷静而不矫情,在这点上,我们国家描述社会问题的电影即便现在稍稍少了点脸谱化,但那种畏畏缩缩又伪装多角度的浅薄,在这样的电影面前,完全可以毫不惭愧地接受“拙劣”这个logo。
和我们国家动辄烧钱上亿的大片不一样,整个电影场景简单到就是一个音乐教室和一个办公室,故事完全靠人物的表演来推进,却看得人紧张和充满悬疑。
这是法国一个很普通的移民学校,我看过很多关于法国的故事,法国人之对于全世界人民的态度,就和上海人之对于全中国一样,我们是阿拉法国人(上海人),你们这些下等人居然跑到我们这块地方混世界。法国人对于美国这些经济大国的人民态度就和上海人对于深圳这些暴富省市人民态度一样,有钱是大爷呀,转过头啐一口,也就一土鳖。不过法国人对于自己民族劣根性的揭露是远远超过上海人对于自己地域劣根性的揭露的,前段时间我看了一部描述法国人殖民越南人民的电影《印度支那》,对于法国殖民者的残暴的揭露那要以我们的民族特性来揣摩的话,准以为这电影是越南拍的,可那就是部法国片。
片中有一句台词,很能代表法国新移民的心声:“你们怎么这样对待我们,我们是畜生吗?” 索尼娅·贝尔杰拉克——普通中学法语女教师,像往常一样穿着裙子走进教室,学校禁止女学生穿裙子上学,也不允许女教师穿裙子,这有勾引异性和有伤风化的嫌疑,事实上当我行我素的索尼娅经过学生走进教室的过程中,不断地被男生调侃和戏谑着,青春期男性那种随时引爆的荷尔蒙令人感觉到一种强奸的气息。阿佳妮以其特有的神经质的气质把索尼娅的倔强和脆弱用眼神演绎得有随时爆裂的危险。
学生丝毫不把这名女教师放在眼里,作为移民平日在生活中受的歧视全都演化成校园中浓重的暴戾,他(她)们一边羞辱着女教师,一边又彼此羞辱和谩骂,羞辱和嘲笑。
索尼娅看到穆斯往自己的包里藏东西,上去抢,结果一把枪调出来上前干预,几人在争执中一支手枪从学生的书包里掉出。争抢中索尼娅的情绪爆裂了,她用枪控制学生做人质,甚至伤了穆斯,然后上课,讲莫里哀的戏剧,只能用暴力才能控制这些学生,她想完成的仅仅是她的工作,上课,我要对我这位可爱的同行致敬,因为很多老师都经历过这种无法维持的课堂,有人就装聋作哑认了,有人就勃然大怒甩手走了,象这样用枪指着学生上课的老师真是太可爱了。
事件继续,穆斯假借晕厥,索尼娅上前看,被穆斯趁机掀翻在地,痛殴。土耳其的移民女孩捡起枪指着穆斯,救回老师,然后给老师看了一段视频,她穿了裙子便被所有人认为是不三不四的女孩而被穆斯等一帮流氓理所当然地轮奸了。接着,令一个瘦弱的男孩枪击了和穆斯一伙的那个坏小子。
这改变了后来的事件,索尼娅不放出学生,告诉警察自己杀了一个学生,将视频发到各电视台,要求与政府对话,要求建立“裙装日”,后来装作记者的警察用摄像机后的枪将她击毙。
影片最后是影片中唯一一点亮色,学生在索尼娅的墓前穿起裙子。
“裙装节”只是对政府凌驾于人权之上的对人性的冰冷压抑的一个控诉方式,这不仅仅是校园暴力,这代表整个社会的一种暴力,西方这几年的校园暴力都和移民有关,而制造暴力的土壤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漠视与排斥。
我们看了这部电影就可以指着法兰西的鼻子谩骂吗?不是,我们整个人类的战争都源于无爱的自我膨胀的文化意识形态,我们要反观我们整个人类的生存文化。若从一个人消除自我膨胀感开始,多了,地球就渐渐成一个温暖的村落,这是不是乌托邦的幻觉,我觉得真是,但就是幻觉,我们也要像特蕾莎修女一样,从最小的事情做起,放下所有的自我感。
阿佳妮肥了,片子里导演想说的又太多了,liberté, égalité, franternité?
导演想说的太多,暴力、种族、尊严、贫穷、信仰,看完电影让人什么都感觉到了一点,却又什么都不深刻。顾此失彼,表达不清是本片的最大缺点。但出于扎实的剧本,这还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阿佳妮出演这种极端(或疯癫或平和)人物自是最佳人选,除了她的表演,影片的最大亮点是两首Kohann的两首歌,“ Nakr”,“Friantiz”。
这可能是我第一部能够看着女神的脸而投入到她的演技中去的片子。之前女神所有的片子,再好的演技都被那张美艳的脸压下去了。有人说阿佳妮老了胖了难看了,我说如果你看到她的眼睛,同年轻时一样湛蓝温柔纯真,你就明白,她从未老过
一手拿莫里哀,一手拿枪,史上最酷的授课方式。阿佳妮好庞大啊,体形与气场齐飞。
阿佳妮是一个很自我的演员,许久未接戏,演这部一定是表达了她想表达的,但是庸俗的我依然感伤你咋胖成这样了,我要再去找几部以前的片子回味一下女神的美丽
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今年凯撒提名。前半部分基本处于因阿佳妮臃肿身材而陷入的眩晕境地。后面渐渐入戏。又是一个因特定事件而反思社会问题的电影,从近几年的很多法国电影,可见法国当今最头疼的事
精神濒临崩溃的女教师,不知道读书的意义的学生,为什么人与人之间总是这么复杂,以至于悲剧的酿成?
所谓的女性主义不是反对男人也不是男权,而是男权制度下对人的束缚和观念,女教师用尽了威吓和教导的手段,企图公开的声明以抵制这种压力,但是即使有好心的警察,愿意和平的解决争端,却依旧把女教师提倡裙装的意见当做胡闹。诉求,弱者们借助这次极端的机会意图表达自己,但是记者是假的,摄影机更是
剧本和表演都ok,阿佳妮的凯撒影后也不是白拿。但是种族、宗教、性别、权力,问题塞太多必然也最后都无法深入,整体更像舞台作品。
在一间小小的教师,包含了种族问题、教育问题、社会问题,情感矛盾的尖锐交锋与冲突。阿佳妮让这一切都串了起来
少见的以欧洲国家穆斯林移民第二代为题材的故事,可以折射出某些现实的影像,比如根本没拿祖传的宗教信仰当回事,却又根据所受的西方自由平等理念教育动辄拿出自己的信仰和少数民族受歧视弱势群体的身份当作肆意妄为的借口等。故事编得多少还是有些牵强。
故事很简单,剧情很平淡,阿佳妮很迷人。在教育体制压迫下的学生和教师,每个人的心中都积累着无处宣泄的怒火,一把不知来源的手枪成为了事件的导火线,在一间密闭的教室中,人们相互猜疑、宣泄不满,象征权利的手枪被不断抢夺,只有拿到枪的人才有资格说话,这里俨然一个社会的缩影,写满了人性的罪恶与贪婪,映射了现实的残酷与荒诞。
了不起的阿佳妮,绝不是只有美貌的女人
阿佳妮创纪录五获凯撒奖影后之作。影片以教室内的一场意外劫持人质事件映射出法国社会的种种痼疾:移民、种族歧视、宗教冲突、性别歧视、教育问题与校园霸凌等,虽不够深刻,但全程张力十足,高潮反转赞绝。PS:女神永不老,演技依然精湛,五官依然精致,那双让人迷醉的天空之眼一点没变。(8.5/10)
國民影展:種族、教育、性別..想說的很多,但控制不住的情況下,就變得很破碎
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幸运,平生看的第一部阿佳妮的电影竟是这一部!美人终会迎来迟暮,而我以后看的每一部女神的电影她都会是神采奕奕楚楚动人的样子了!最重要的是,这个故事精彩得不得了。多线索叙事,即使在场景单一的情况下也能高潮叠起。其中对现代种族歧视,信仰和女权问题的讨论也大有价值。
片子想涵盖的太多没有一个点真正打动我但剧本还是蛮赞的 虽然美人迟暮但才华依旧
强烈戏剧冲突底下阿佳妮的精湛独角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