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看这部剧就很偶然,刚好自驾从川西回到成都。那段时间生活在失控,看到电视上放就跟着看了,没想到一看还看出瘾来,可能是很多因素吧:老一辈们喜欢难得能看到一起,刚好从川西回来,呆在成都休整,又嚷嚷着想去桃坪羌寨,刚好彻底告别在了七年的南京,以及影视基地的母校也露脸了。
但其实也就那段时间每天跟着电视台追,后来开始工作也没看了。
直到昨天,想起来还有一部剧没看完,不想再开新剧,为吃饭找乐子,也为画个句号。
一开始看其实也就觉得风景好,各种和当时人生状态的巧合,然后觉得夏柔好干净。现在再看,会想到我做的这份工作是否有意义,能否承载我对人生里理解和追求,是否只是为了挣钱而没能完成自我价值。
现实的想一想,公务员其实也不一定就能像剧里那样完成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现实里的他们会陷在开会、基层打酱油没有话语权、没完没了的各种培训会议里。或者,因为轻松舒服的做到work-life balance,不想逼自己去无偿奉献。
我不知道,我害怕我偏颇的否定现在的一切。也许,在局外的时候,我理解的这份工作还是为客户服务,打造创意、脚踏实地,然而我现在感受到的是现实需要你抓住人性制造一个又一个爆点、抓住情绪让他们为此买单快速回款,这肯定不是我对下半生最长于此相伴工作的期待。所以我告诉自己先再多看看,也许我会尝到它的甜,而且在我理智分析的时候,我还是觉得这份工作更接近我想出一些东西的途径,所以我不能在最初早早放弃,把话语权和机会留给那些我觉得不够高的人去进入恶性循环。我觉得我会是一个好的leader,至少我能让我周围共事的人更轻松认真进步的做好事,但在此之前,我不能就这样放弃把世界留给他们定义。
最感动的还有一点,是最后他获得了百姓的认可。
虽然我和老妈有时候会老说他,天天往乡下跑老和农民混在一起都要跟不上时代了,可是,现在想一想,他在地方的时候,的确被很多百姓敬爱(?)着。我过生日的时候,喜欢吃鱼的我会收到村子里某几个老百姓送来的鸡鸡鸭鸭,我总说我又不喜欢你别要,他会收下又掏钱买更高价值的东西让他们带回去,原来我以为他在收礼还悄悄看不起他,后来才知道他说是不想让人觉得这份心意不够。每年过年前总是吃杀猪饭吃怕了,因为真的是盛情难却,不去恐怕真的会急眼,所以过年前就吃怕了。每次他工作过的村子总有很多人来敬酒,其实他老了不想年轻时候能喝了,但是还是会遇到敬酒的人都把酒喝下去。
我总和你说想过退休生活,想你现在,你就会说我们俩交换,让他拥有年轻的身体再奋斗一次,也许可以去到更高更远的地方。我想,一部分是因为你还想为更多人做更多更高的事情,想更好的服务社会,想让你的人生更有价值;另一部分才是职位吧,因为你性格太硬在工作升迁上吃过很多亏,以你的能力可以去做更难的工作。
原来我不懂,现在看了剧突然想到你,原来这叫为人民服务,原来伟大就在我身边。
如今你退居十八线,你还关心,但你想管管不了了,所以有个扶贫工作有人拉你做陪你都开开心心去,你知道我和老妈担心你身体,你自己也不像年轻时随便吃苦,老了总是受不住,但你还是想去,可能这就是你了。我们总是抱怨,但其实是理解你的,对你最大的支持,就是我们只说说不会真的干扰你,希望你工作愉快!
看到阿坝一家人这部神剧居然有这么多人黑,我只能感慨这届观众太差,没有思考,只会无脑喷。
如果细品,我们会发现在这部看似荒诞的电视剧中,却有不少耐人寻味的细节,我想那才是作者表达的本意。
首先,大家只看到了儿子希望深造,却被父亲阻拦,仿佛在提倡读书无用论,殊不知,在一些人看来,这出国留学是镀金,下放基层也是镀金,试问,谁能帮扶工作仅仅两年,只凭一份报告,就能在州旅游局拥有独立豪华办公室,面积甚至超过顶头上司郝局长?州里开会,所有人身穿西装正襟危坐,是谁随便批件卫衣,就敢坐在会场二席?唯有我们的杨大少爷。
而说起这两年帮扶工作,杨少爷做了什么呢?卖了两箱苹果(亏了),摆了两个地摊(没赚多少),最后还是由政府出资修了路和基站,这才拉起了木格梁子。而当记者来访时,杨大少爷却第一个冲出来,在镜头前大喊“我杨耀州!!”多次,最后更是把记者拉到四下无人处单独采访,邀功请赏那叫一个轻车熟路。
最终杨大少在会议上的报告,也认真诠释了“他说了,但等于没说”的最高境界,乱七八糟一大堆,总结一下只有八个大字“我没啥用,还得钱砸。”台下却掌声雷动。而杨大少爷虽然最后立志留下建设羌寨,却只停留在了办公室,再没踏入基层一步。
这一切的一切,难道都是编剧失了智导致的巧合?还是编剧当年学的是唢呐,主旋律也吹的阴阳怪气?
当然不是,看剧要结合时代背景。
首先,00年到05年这段时间,反腐倡廉之风尚未得到足够重视,任人唯亲,官官相护的现象屡见不鲜,而我们的杨副州长,就是个中代表。
试问,为何之前默默无闻的木格梁子,在杨副州长的儿子上任的瞬间,就成了重点旅游扶持对象呢?难道只是想要一个榜样?这个榜样为什么一定是木格梁子?其实,这就是唐局给杨副州长卖的面子,给您儿子放在风口,我们用钱扇风,就是头猪也飞起来了。
阿坝一家人,正确理解应该是:阿坝(是我们)一家人(的地盘)。
这也是山宝子为何悲愤的哭道“杨大学走了,这基站和路都要没了”。可不是嘛,木格梁子只是杨副州长给自己儿子刷履历的工具罢了,大少走了,后续的维护也就没了。果不其然,杨大少走后,再也没有回过木格梁子,每天坐在办公室挥斥方遒,好不快活。(12集)
剧中的配角也格外鲜活,张晓龙同志在灵堂给杨副州长磕头,求对方做自己的爹,多么可悲。是否可以说,这是作者在暗示,当权利失去监管,小人物们想要苟且,便只能出卖尊严呢?
至于剧中的所谓旅游业,更是一片稀烂,村里连招待所都没有,医疗设施只有个寂寞,请问木格梁子如何保障游客的吃喝住行,生命安全?所谓羌族特色,只有一片危楼。却将广告打的震天响,忽悠不知情的外地游客,甚至强制跟团游客必须进入其中挨宰。最终目的是把随处可见的农副产品卖出天价(三个苹果20元),游客们受了一肚子气,这对旅游业真的有利吗?这样只想赚快钱不考虑打磨的旅游景点,在下深受其害,诸如海南xx寨,陇南xx风景区,四川xx古镇,都是广告满天飞,去现场一地鸡毛。想来编剧应当也是受害者之一,特意提醒广大游客出发前多看大众点评,不要跟团游。
在这里,我不得不敬佩,在100周年这个好日子里,在全国上下一片欢腾中。阿坝一家人却勇敢的做那个逆行者,反思历史,批判历史,将曾经的问题剖析透彻,证明其确乎是极其冷静,且犀利的文化工作者。
在这里,让我们感谢习大大的反腐倡廉工作,正是有党时时刻刻的自我监督,才让华夏大地,再无这样的腐败余孽。
祖国100周年快乐!
开宗明义,我在豆瓣各种号潜水十年有余,这是我第一个影评,写的目的很简单,作为一个阿坝州的孩子,我非常感谢该剧的创作团队和大力支持该剧的各单位和个人!因为有专门的影视剧详细讲述这里的故事本身就是很难得的事情。感谢你们宣传阿坝这个美丽但环境恶劣,注定要与大自然偶而或规律性博弈,搏斗,但长期必须和谐相处的地方。感谢你们演绎了这里朴实藏羌回汉的民族特性和感情,这些都是我终生难忘的人生体会。这里是四川盆地的肺,是川西平原最重要的水源地,是天府之国赖以生存的生态高地,因此,它的美景和贫穷并不是最重要的标签,只是最表层的属性;它对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性,以及它作为古蜀人发源地之一的文化传承,才是它最重要的内在属性。
介绍一下我自己的背景:我是一个在阿坝出生,长大到读大学才离开的汉族人。我的爸妈是秦晋之好,我的爷爷和姥爷都是解放四川,解放川西并且在阿坝藏边地区工作了一辈子的南下干部,我的父母和他们绝大部分兄弟姐妹也是在阿坝各个县工作了一辈子。基于以上,我说我自己是阿坝州的孩子也没问题。所以我对这部剧有些最直接的体会和感触。
介绍下阿坝州的历史:我出生在马尔康,这个地方是现在阿坝州的州府,在往前几十年是刷经寺,在往前刚解放前后是茂县凤仪镇,那会汶理茂三县是一个地区,统称茂汶地区。阿坝的美景大家都知道我就不啰嗦了,给大家简单普及一下阿坝的历史和风土。据最新的考古研究,阿坝州茂县的营盘山遗址据考证是最古老的古蜀人生活遗址,具体的大家有兴趣可以上网搜一下,这应该是古蜀文明发源于岷山山谷,岷江上游,随着年代逐渐下迁到成都平原的有力证据。阿坝地区出现在正史并有详细记载应该是从西汉开始。当时这里分为几个郡,其中最有名的是以现在汶川县绵虒镇为郡府的汶山郡。历史上阿坝比较有名的一段历史是唐初时期文成公主就是从阿坝松潘地区进入到土蕃与松赞干布和亲,当时松潘县辖区是唐朝和土蕃的边界,羌族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由唐王朝大量启用番将番兵,通过建立战功而从西北地区分封到西南山区(这也显示了汉人古时候治番的聪明与狡猾)。再到后来的历史这里比较平淡,直到清末明国时期,这里逐渐成为川藏通商必经要道,逢乱世则鱼龙混杂,各种民族和势力犬牙交错。再到后来红军翻雪山草地,在这里剿匪平叛等,这段历史很出名,大家可以网上补充,这里不再赘述。
啰嗦这么久,有了这些铺垫,步入正题说一下这部剧。先说一下好的点:1. 如我开篇所述,能有这样一部剧本身就是件很值得欣慰的事情,当然这有很大部分是我的主观因素;2. 这部剧的编剧其实值得大加赞赏,因为作为一部描述四川藏边地区的影视作品,能了解到很多我这个土生土长,并且不断听上一辈和更上一辈讲述这里的各种故事的本地人才了解的很多诸如民俗习惯、历史故事、民族服装和古代兵器和生产工具等细节,并把它们汇集成剧集,比较自然和符合逻辑地串在一起表现出来,这是非常难得的事情,看得出是花了很大力气做功课才有的效果;3. 很多州里最近几十年变迁的情况描述,例如年轻人想考出去(特别是在这里支边和工作的汉族后代,尤其是干部后代),缺人才(我和我的绝大部分成绩优异的同学都选择在沿海,在内地甚至在国外发展,外地人在非计划分配年代更不愿意来。这里有些苦衷,并不是不愿意建设家乡,这里产业单一且贫瘠,很多专业学了在这里没有任何用武之地,绝大部分年轻人只能选择做公务员或者在事业单位任职)以及道路经常坍塌交通不便,对历史事件(汶川地震,以桃坪羌寨为原型的木格梁子的变迁史以及九寨沟的一些具体景区改善情况,以及以瓦切为原型的瓦麦乡的描述)的交代,基本上都尊重了事实,并没有做太大的艺术加工和二次创作;4. 带入感很强,特别是描述地震部分,我那时候正好在成都读研,感觉写实感非常强;5. 在描述羌寨和红原大草原生活的羌族和藏族的一些人物,如伊娜、老巴、桑吉时所表现出的少数民族的淳朴、率直、执拗和可爱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那些高半山的同学们,那个为了新学期学费暑假上山放羊但不幸坠崖的初中同学,那个地震中用双臂护佑两个学生的那位邻家教师大哥哥,那个因为长期在高原,得了心肌炎但一直没钱看病而错失读大学机会的羌族女同学,那个高中各种匪气但跟阿师专学生踢足球总会挑起群殴但保护大家的藏族同学......每每勾起我这些尘封往事的回忆时我都看得热泪盈眶,这些体会没在这里长期居住过的人不会理解,这里也要为蒲巴甲的本色出演点赞,确实演出了藏族汉子的真与纯;6. 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个杨副州长太像我那个刚正不阿,老实巴交的姥爷。冒着危难剿匪,迎着艰险肃特,有权时不善权,文革时不昧心,为人刚正不阿,淳朴耿直,交了一辈子汉藏朋友的姥爷一生功勋卓著但低调朴实。一心一意做好自己工作,严格约束家人和子女的姥爷一直是我的人生榜样。就连把我妈的档案调回州里,干涉她的未来也像极了这个不顾子女前途的杨副州长。向我的姥爷、爷爷和所有南下解放和建设藏边地区的前辈致敬!
最后说一下槽点:这个大家或多或少都发现了很多,我说几个常识性问题:1. 没有什么多有名的羌寨在从映秀到都江堰的路上,地震时的那个指路牌不科学,可能是剧情需要强加的;2. 女主的海外博士读得跟玩似的,没读满两年就回来各种专家待遇还跑去建羌寨藏寨,而且一搞就是两年,完了又跟玩似的就在四川建筑设计院工作了,完全是在逗阿坝州的少数民族观众玩(觉得大家都没怎么读过书?)3. 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在90年代到现在,杨副州长这种州领导干部比熊猫还珍稀,现实情况根本不存在的,感兴趣的可以查一下,这个与主旋律不符我也不多说不惹事免得被和谐;4. 我觉得价值观宣扬方面过于扼杀个性,其实如果剧情是杨耀州搞完羌寨的事情出国深造,然后又回来回报家乡,显得自然且兼顾了对人性和人的发展的最大尊重,不过这个可能也与本剧的核心价值观不符;5. 感情戏过于绵密和曲折,前期女主像个傻子,后期男主像个疯子,现实中没有这样的cp可以坚持十几年的时空不重叠还能在一起。
其他还有很多感触,不再一一赘述。总体上这部剧不错,值得像我这样有深度关联的人用来勾起层层的往事,也值得想了解阿坝州除美景以外的风土人情的人用作观景前的作业或者观景后的总结辅助资料片。这部剧给予了我原生纽带的共鸣,算得上一部良心之作。
谢谢大家看我啰里八嗦讲这么多。希望外地的朋友通过这部剧了解一个事实:阿坝州不是那个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穷乡僻壤。她的风景很壮美,她的人民很淳朴,她的历史很悠久,她的故事很传奇。她为天府之国的数千年繁荣默默付出了很多很多,如岷山上长年的皑皑白雪风蚀成冰川,如岷江从源头的涓涓细流汇集成江河,世世代代,延延绵长!
七八年前第一次去九寨沟旅游后就开始对阿坝州感兴趣,加上后来工作做了五年的扶贫人,看到这部剧还挺期待的,有点失望。
演员都还好,只有蒲巴甲的普通话是硬伤。以前对他印象还不错,加之他又是阿坝州本地人,可他是如何在娱乐圈混这么多年普通话还能像矢野浩二一样的。
现实中的扶贫工作者根本不是这样,剧情太过于失真。至于把家里所有孩子留在条件艰苦的地方工作的大领导(副州长相当于副市长,我觉得算是比较大的领导了),也许有,反正我没见过。
杨耀州前几集这种表现,即便是刚参加工作的科员也不会这么蠢……这是南京大学被黑的最惨的一次。
剧组道具太敷衍,简直是糊弄。开头男主给女朋友打电话,看来是手机没有广泛流行的年代,家里的装修又很现代,却又有过去那种铁水壶;家里非常明显的一本《北京青年》,这是穿越了?还有夏柔送女孩的《平凡的世界》还是新版的,戏里的时代背景是用诺基亚按键手机的时代,举不胜举。既然花钱拍了,能不能有点敬业态度?
倒也不是全无是处,电视剧的音乐不错,还有拍到的一些风景很好,算是阿坝旅游宣传了。
这么好的题材,阿坝州这么美的风景,就这样被浪费了。电视剧编剧比导演重要吧,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以阿坝州为主角的电视了。
为什么2021年了还有这种剧? 1、擅自更改准研究生儿子的档案,这是犯罪。 2、一开始让儿子休学两年在阿坝州工作,两年后儿子也为阿坝州做了很大的贡献,为什么不让他继续学业?打着幌子到底说让他为阿坝州做贡献,说到底是道德绑架。 3、为阿坝州做贡献不差研究生三年,为祖国做贡献更不仅仅只有牺牲自己的前途这一种方式。父亲究竟是怎么说出奔自己的前程就是自私的话的?怎么做是报效祖国是他定义的? 4、父为子纲,父亲说什么不能有质疑,任何事情父亲都是绝对的正确。真能做到这一步的人,确实是完整意义上的成年人吗?这确实不是封建毒瘤嘛?
。。。毁三观
弱智一般的剧情,充斥着说教、价值观引导,看得出来导演想重现年轻人建设家乡的心理斗争但是操作起来就崩了
风景不错。
其实没有那么差,立意是对的。年代做的太差了,服装和标语都看不出来时间。有些情节太刻意,有些太啰嗦。风光很美。蒲巴甲的普通话有问题,但是这部剧还挺合适的。
根本没看,在忙着自己的事情,时不常就会被演员丁勇岱的嗷嗷叫唤给吓一跳!
看不出年代布置只是用事件推演时间的人物角色解释时代进步的剧。
目前看到地震,剧情太好猜,所以后面的情节我感觉可以基本明确了。虽然是倡导年轻人帮助回报家乡,而且最后男主是热爱自己的工作的。但是还是感觉在强行输出价值观,道德绑架,以及有一些掩盖不住的男权,让人看着不太舒服。
追到16集。性格刻画比较极致,剧情也比较陈旧,但是倒也没有评论区说的那么差。总体来说,是一部中规中矩的主旋律剧吧。
四川版正阳门下
不说演的好不好,剧情是一个领导父亲把自己孩子全部圈到家乡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我们的干部就是这么封建家长制吗?看着就够了
惹 扶贫扶了个尴尬
哈哈哈,都是一律差评,我看到16集了,感觉还可以吧,男主我一度认为是王力宏,女主长的太一般了,阿坝州我去过,风景很美,九寨沟黄龙景区的自然风光在全国首屈一指,为了画面最少3星以上,看过的都说~~~~~~~~~~~~~~还行😁
吸引扶贫人才应该要靠政策激励,而不是篡改别人的人生理想和道德绑架。剧中主角和当地村民的友谊、处理矛盾的方式也特别小儿科,让两个不共戴天的人和好的方式就是强行制造一场灾祸让他们互帮互助,这不是《小时代》《闺蜜》的经典剧情吗,编剧怕是也想不到别的办法了吧
父亲为了让儿子回老家回报家乡,改了儿子档案,儿子考上南大研究生上不了。这个价值观我真的接受不了。
刚好回阿坝州家里考研二战,我爸无意间看到这个电视剧,一开始觉得很稀奇,后来剧里父亲不让儿子读研,我爸说,“连基本的人权都不尊重,这种剧也能播?”
看出了一身冷汗
回想起到阿坝州旅游的时候了,现在我们所看见的风景和城县发展,都是一代又一代人呕心沥血的工作换来的,也许有些原始的东西慢慢消失慢慢汉化,不过人民幸福也是实打实的,不觉得这是一部无聊剧,很有意义。
整部剧整体还不错,唯一的问题是,编剧为什么要把依娜写成这样的结局,就为了让男女主在一起?强烈不服!
风景挺好看的,没了。
真恶心。第12集分手那场戏,怎么着您一个男的建设家乡就是光荣伟大,人家女的追求爱情追求教育追求艺术就是低级媚俗,分手理由还显得人家女的不懂事,就您有理想有抱负,别人都是挡您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