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axinlove.com/2009/01/defiance-1/《Defiance[反抗军]》在没有希望的冬天
by @xinl.ve 090113
1941的记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雅典的首相因德军兵临城下自杀;英国海军的骄傲,Hood号战列舰,被德军击沉;伤数万人的重庆防空隧道惨案发生;“自由法国”抵抗组织在法国本土的活动因德方禁令陷入低潮;离莫斯科只有24公里的德军指挥员,可以从望远镜里看到克里姆林宫的顶尖;整个东南亚沦陷于发动“虎!虎!虎”行动后的日本。同年的7月31日,“犹太人的最终解决方案”被要求尽快提出。《Defiance[反抗军]》的故事,发生在同一年,在这个没有希望的冬天。
Tuvia Bielski(Daniel Craig[丹尼尔·克雷格]饰演)的身边,慢慢聚集起躲避纳粹和他从集中营里解救出来的犹太人,大部分都是妇女、老人和孩子,人数不停增加,但没有食物、药品、武器,也没有栖息所。纳粹悬赏,伪军为虎作伥,丛林里冰冷的雨水,希望出路在何方?
电影使用三个特色各异的安排,讲述Bielski兄弟故事同时,让反抗军成员充满希望。
第一幕:当Tuvia把自由带给来自于集中营的犹太人时的一番演讲。
来自于集中营的犹太人,随身贵重物品需要上交,也看到生活非常窘迫的游击队时,怀疑和后悔离开暂时安全的集中营的情绪弥漫(1945年国民党收复台湾岛时候,台湾人同样质疑着衣衫褴褛和军容不整的党国部队),导演使用了极富古典意味情节,冷兵器时代战役前的动员(类似可以参考《勇敢的心》、《指环王之王者归来》。
Tuvia骑上白马,借助高高在上的姿态,用振聋发聩的演讲,向人群讲述希望和命运所在,无论生存还是死亡,要以人的方式,不要作野兽。悲观、失望和怀疑的时候,勇气最重要。而来自于人身体里原始的冲动是跨越难关最好的武器,古代侠义的演讲刺激并应和了这种状态,树林里的犹太人需要破釜沉舟的勇气。
第二幕:当有人要挑衅权威时,Tuvia表现出的理智与果决。
首先是Tuvia的弟弟,Zus Bielski,道不同不相为谋的选择。Tuvia的讥讽,使得兄弟二人在众人面前肉搏,但最后占据上风的Tuvia没有伤害对方,并让Zus选择自己的道路。Zus的先行离开,为后面严冬里,有人借Tuvia生病之时想取而代之做了引子。借口寻找食物的战士可以享用更多的食物,实则是从内部摧毁岌岌可危的游击队,Tuvia毫不犹豫地干掉对方。
抛开电影情节的安排(Zus的支线伏笔),把集体里的不安定因素消除,巩固了自己的领导地位,并使得众人更为团结,这也是抗争命运的希望。
第三幕:兄弟群像。
被迫转移的犹太人,前有沼泽后有追兵的时刻,Tuvia的最小的弟弟,Asael,站了出来。已经心力交瘁的Tuvia无法再如摩西分开红海,拯救族人,刚刚完成殿后任务的Asael立刻建议用绳子、皮带等将大家连在一起,强壮的照顾弱小的,一起共体时艰,跋涉过沼泽。
而在犹太人以为到达耶路撒冷时,突如其来的德国人造成的恐慌和绝望中出现的Zus等人的惊喜一样巨大,这样的安排,突出了Bielski兄弟中的Zus,并使电影的主线和支线会合(同时还印证了一个细节,下篇再写)。
通过这三幕主要场景的安排,《Defiance[反抗军]》讲述Bielski兄弟三人的真实故事,他们的传奇不仅仅是新一代007,饰演的长兄Tuvia的故事(戏份很多,有利有弊),还有另外的二人,Zus和Asael。而百、千犹太人在这个没有希望的冬天的命运历程,增加观众的情感体验,经历从绝望到走向希望的情绪变化,《Defiance[反抗军]》魅力所在。
插一句:1941年12月美正式加入同盟国,对德、日、意宣战。
未完待续:《Defiance[反抗军]》的零零碎碎
Defiance.DVDSCR.XviD-ORC
我的体会:这部电影里,看到了一个原本孤立于众人之外的犹太群体,如何在受到残酷迫害后,慢慢学着团结。学会在面对禽兽般的暴力时,保持住人性,不让自己变为禽兽。昨天@王媛 老师说“爱自己”——这部电影讲的就是爱自己,保持人的尊严。
电影第一男主角图维亚读书成绩并不好,这群难民里有他的老师,一个高雅的知识分子。但是面对残暴的纳粹,面对血淋林的屠戮,老师的信念几乎崩溃了。最后,老师在长途奔袭中去世,去世前对自己的学生说:我几乎都失去了自己的信念,但是你让我重拾了信念。
图维亚作为这样一群由各色人组成的犹太难民,面对来自兄弟的挑战,面对群里奸诈之辈的挑战时,都显示出了力挽狂澜的英雄本色,真仿佛摩西重现。但是,在一次大轰炸后,他几乎失去了听力,意识也模糊了不少,这时遇到一条大河,他的坚定意志开始犹豫,他以为遇到了绝路,几乎放弃了求生的意志。这时,受到他数次激励的小弟弟亚赛头脑变得清醒,鼓励众人解下腰带,拧成绳子,老老少少把绳子系在腰上,趟过了大河,求生成功。
我在这部电影里看到了领导力的真实体现,看到了一个原本松散的群体能够健康发展,需要怎样的理念和行为。这部电影又多么像创业者将走过的路:留下是死,走出去也可能是死,但也可能是活。to be or not to be。
这部电影,和《逃离索比堡》一样,会成为我记忆中排名前五的二战影片。
一个人从困境中存活下来,需要运气。一群人从困境中存活下来,需要团结。一个人带领一群人从困境中存活下来,则需要领袖气质。
从导演的技术水平来看,本片并非绝佳的范例——至少,我认为将2个小时的长度缩减至90分钟可能更为合适——但,本片故事所讲述的英雄精神,则值得每个人借鉴,尤其是在这个金融危机的当下。
------------------------------------
www.leeforce.com
真实事件还能拍得这么假,面对这群乌合之众德军也太不给力了吧。导演水平太差,不停的靠音乐煽还撑不住。一帮金发碧眼的英国人演犹太人也实在难有说服力,为啥白俄罗斯人讲俄语,而犹太人讲英语?我和片中人的唯一共识是:这片森林风景不错。我刚讲完丹尼尔·克雷格就也这么说了。
Edward Zwick虽然一直在好莱坞拍大片儿,可是一直都比较弱,包括《燃情岁月》……这个片子打着现实主义的大旗,实际上却是一部非常不现实的意识形态轶闻片。且不说一开始就暗示的摩西传说,片子的根底究竟是defiance纳粹还是共产主义还非常值得深究。就我的感觉似乎反共更深!而且还暗示美国是上帝的伊甸,说德国人和俄国人都是胡子,所以上帝一定没有胡子,然后接着说罗斯福没有胡子。片子的剪辑也很有问题,记得其中一处的交叉剪辑,居然把campus居民训练射击和Craig骑白马剪在一块儿,什么意思?暗示他是民贼么?
兹威克也算是好莱坞的一流匠人,什么都拍得,什么都还拍的可以;这部也是:中规中矩,四平八稳,倒是有几个地方看出了野心,结果却反倒和全片基调相左,尤其是夜袭警察局那段的剪辑和镜头,怎么看怎么不舒服;最动人的还是史实本身,"我们最好的反抗就是活下去",怪激荡的。
不是比尔斯基,而是比埃尔斯基,妥妥的波兰-立陶宛犹太人。莽莽的东欧林沼庇护着林中的兄弟姐妹老人孩子免遭纳粹与苏联的屠戮
挺“集结号”的,但不如号。NO MORE WAR。
熬过寒冷和充满疾病的冬天,我们就能迎来温暖的春天,我们沐浴清晨第一缕阳光,我们在河里洗澡嬉戏,我们在人群里遇见爱情,我们在森林里建筑自己的家园。上帝不会为我们指出道路,我们穿过河流穿过沼泽,自己为自己走出一条活下去的道路
这是一部对我来说无可挑剔的优秀战争片,再看看我们的战争片,哎,都是小朋友过家家的游戏,残脑加幼稚!
还专门和人争论过为什么要找克雷格这么一看就知道不是犹太人的家伙来主演,卧槽,回想起来真是不能急了,争个妹妹熊哟。。。
片子节奏有点问题,别的都还中规中矩,至少挺好看的。alexa真是period啊,演1940s的姑娘好自然,戏份也好多~等不及跟Fury一起做Joesmine AU惹!以及另外个tag有点怪是因为看到后面有German tank所以不自觉地tag了David :) 还有这片的场景大概跟我Fury x Zookeeper那个crossover的脑洞一模一样...
三星半。最后还是止于很合格的好莱坞传奇剧情片,一切矛盾冲突都是为了起承转合。Edward Zwick依然宣泄着他的把残酷浪漫化个人英雄化的能力,James Newton Howard的原声是大亮点
影评写了一大篇却死机了,不写了。导演延续了一贯的好莱坞史诗与独立批判精神的融合风格。天衣无缝的情节展开没有任何莫名其妙、匪夷所思的突兀笔墨,根据回忆录改编的电影,就是比坐屋子里空想出来的文艺片有力量。绝境生存状态下的人性与无国家民众自发形成的社区秩序,是本片的闪光点。
Defiance.DVDRip.XviD-DoNE
战争总是能放大人性的,或坏或好,使生命的河流奔流不息,回旋激荡。
但凡有两个男主角的战争片,总有一个是我不喜欢的。两个绿眼珠我喜欢淡一点的那个。最后的营救还是他。其实深色的又有什么错,战争本身就是个错误。ps,最烦关键时刻扯爱情!OST好。
让我难忘的是Tuvia作为领导者的艰难处境,在人人都疯狂绝望的战争年代。婚礼与战争的平行剪辑。
二战和犹太人永远是个好题材。故事并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看点还是 Daniel Craig。
原故事可歌可泣,可惜像我这样被洗脑过的人,只把这部犹太人的流亡电影当做红军长征来看,特别是看到“红一”和“红四”会师时,老子一口血喷到了电视上。此片还再次强调了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老毛子永永远远都TM靠不住!
爱德华·兹威克的水准发挥,真实历史改编,关于自救和抵抗的故事,实属难得,色调质感极好,森林里的生活与战斗,既有浪漫轻柔的美感,也有缺衣少食的冷酷,好在大家没变成疯狂的野兽,人性光环没丢,保持了最大的尊严,而且最终还胜利了。
被低估的战争电影,避难的临时夫妻,动荡年代的特殊组合形式。四兄弟性格迥异,各有人格魅力。配乐很煽情、台词直至灵魂深处
这样的“二战和犹太人”电影,考虑到是2008年才拍出来的,其实并不出彩,虽然based on a true story。但战争——尤其是站在“正义”一边——的确是个赚口碑的还素材。PS:林雪婚礼那段拍得真好,剪得更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