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电影实在是太糟心了。通过一系列的层层推进,讲了一个到底怎么才能活的更好的故事。
小男孩安德鲁的爸爸在西班牙内战前是开肉铺的,当时应该是佛朗哥和共和派在政治上闹的不可开交。作为老百姓的爸爸在邻居迪奥尼斯的蛊惑下也选了边,押宝共和派能上台,结果共和派失败,爸爸的肉铺也开不下去,只好跟着迪奥尼斯回老家替最保守的本地地主做坏事。具体的坏事就是,无论是佛朗哥还是共和派还是天主教,一致痛恨同性恋,他们阉割并赶走了地主马努本斯哥哥的同性恋人皮托尔里瓦。然后第二阶段的坏事,是迪奥尼斯再次作案偷地主哥哥的结婚证,偷完以后要挟地主,地主雇了爸爸杀掉迪奥尼斯父子,也许正如影评所说,自始至终爸爸没有发现车厢里的孩子,因此算是误杀小孩吧。
案情到这里,其实已经很明白了,什么佛朗哥,什么共和派,什么自由民主,都是底层人民为了活命进行的投机。爸爸法里奥自始至终就是个投机份子,葬礼没法进行的时候,妈妈跑去找警察局长发火,说这是政治迫害,因为他是共和派。警察局长说,他要是共和派就好了,现在没有共和派了。那意思就是,如果现在国内还有共和派保守派在斗,那法里奥反而不会像一只野狗一样连祈祷都得不到。
爸爸法里奥临刑之前的那句实话简直感人肺腑,战争最可怕的不是让人流离失所没饭吃,是让人失去了理想。
地层人民本就一无所有, 其实连理想都没有,但是争端中的势力为了得到支持,不给人民面包,却给了理想,然后强迫大家选边。结果,失败的不仅连面包都没有,痛失理想后简直如比以前一无所有更可怕,会为了生活干出比以前更下贱的事情。人格还会分裂,一边替阴谋家干杀人越货的勾当,一边还要养鸟给下一代灌输理想。没有理想的奶奶一家倒是一直很自洽,仇人要收养安德鲁,那就收养呗,毫无挣扎。
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其实影片里面法官和警察代表的官僚体系倒是一直挺中立的,警察队长的演员就是潘神迷宫里面的那个硬汉继父,他其实没干什么坏事。办公室的性贿赂,我是这么理解的,一开始妈妈想性贿赂队长放了丈夫,但是队长应该支持的是秉公办事。地主马努本斯收买的应该是那帮店主做证人什么的。队长开出的条件是,法里奥死定了,你不如改嫁给我。妈妈没同意,就怒气冲冲的走了。
也许到了最终寡妇宝莱塔到安德鲁家说明一切的时候,妈妈才最终知道了整个真相,但是她也只能理解丈夫了。
小男孩的命运如何抉择,确实是个难题。即便爸妈健在,他的未来要么进工厂,要么务农。根本没有长大了去法国那个选项,断手小表妹说的再没那么明白了,凡是大人说去法国的都死了,死前都很悲惨,心灰意冷,奶奶的大儿子方索革命失败,炸掉了桥,自杀。小男孩的爸爸共和派失败,出卖了灵魂,然后又被残酷抛弃。他爸爸的死亡事件,其实是一个能量很大的突发事件,大到可以成为安德鲁命运赌桌上的大筹码。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基督教所谓的自由选择真的是个非常残酷的事情。西班牙内战,大批男人死去,村庄里留下的典型代表就是法里奥一家孤儿寡妇,断手小表妹为了报答老师的安慰然委身于他,这算哪门子自由选择。她不委身于老师,奶奶把她养大了,还不是随便找个人换一笔嫁妆?老姑娘姨妈,正是困在一个没得选的地方,无法抉择自己的人生。跟胖鳏夫,恶心。跟小警察,没前途,难道做一辈子裁缝?
选和小表妹一样彻底黑化?黑化的人生根本没有他们俩想的那么简单,埋下理想,就能当彻底的坏人?彻底的坏人前车之鉴啊,迪里奥斯。
电影里每一帧都不是浪费的,他爸爸法里奥对他说,理想就像野鸟不会驯服,要养在麦秆编制的笼子里,既要关住它,也要防止它自己撞坏自己。阳光男孩说,你现在痛苦是因为飞的不够高。怎么办?老生常谈,利用机会,在旧势力中汲取营养,自投罗网,住进麦秆编制的笼子,等待羽翼丰满的那一刻,再展翅翱翔。送食物的段落很妙,阳光男孩代表了理想,旧势力惧怕他们,杀是杀不完的,还会传染,只能圈禁起来,又不给足够的食物,还要干很重的活儿。安德鲁的表哥说,那帮人有什么用?没见过他们扛一袋土豆的,安德鲁说:干重活又不给足够的吃的,怎么可能有力气?他一开始送的是自己家的黑面包,后来地主送的巧克力也给了阳光男孩?阳光男孩还不是一样吃?甚至这是更好的食物,只要能滋养理想的都尽可以拿来用。
所以,男孩最终说,同意被收养,但这不是父亲的意愿,是他自己的意愿。我不同意黑化的未来,我同意的是男孩想通了,不管从笼子外面递食物的是哪只手,哪怕是魔鬼的手,在我羽翼未丰之前,我都是接受的,不管那只手出于何种意愿来投喂我。这不表示,我会因为吃了善良人的食物就选择成为软弱善良的人,也不表示,我吃了魔鬼的食物就选择成为魔鬼。我就是我,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飞的更高,飞的更好。
关于理想的陨落实在是太糟心了,没有任何保护的理想,简直是任何人都可以践踏,断手小表妹都可以随时点着小鸟,看它们火球一样飞上天,又烧成灰;还可以随意的扭断脖子,埋进地里献祭。这一切仅仅只是为了取乐。
被引诱的理想,那就是法里奥的毁灭。安德鲁的妈妈真的是很爱很爱那个男人,吵架又主动和好的片段真的是整个电影最甜蜜又最温馨的地方了,连安德鲁都在暗处偷偷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当男女相爱的时候,整个世界都充满了喜乐安康。
电影很值得回味,感谢我们当初有了一个伟大的意志坚定的领袖,缔造了这么一个安全的地方。如果总是一派和一派你来我往的斗来斗去,那周围的人该承受多少次深重的苦难啊。
黑色面包是我看的阿古斯丁·比利亚尤加的第三部片,关于他“狠”的这个印象越来越明确。
前两部分别是《月孩》、《海》。 《月孩》里,少年逃离极权统治,在原始文明中降临为月亮之子,但逃离与前往圣地的路是少年周边无数人的死亡所铺陈,导演狠就狠在让这些死亡在少年心中不起任何波澜,似乎,一切都是合理的,充满了宗教献祭的意味。之前看过的一部纪录片《恐怖分子的孩子》, 片中的父亲是努斯拉阵线(恐怖组织)的狙击手&扫雷专家阿布, 他所有孩子的名字都与恐怖主义有关 他一边教孩子们念《古兰经》,一边让尚处于童年的孩子目睹杀人的过程。小孩从小就用残杀动物来模仿和训练杀人,就算杀人,用阿布的话说,这也是安拉的旨意。 如果真主让他献祭自己的儿子,他也会毫不犹豫的同意。
《海》更是一部赤裸裸血祭的片子。收容感染肺结核男孩的教会医院是西班牙集权社会的象征,这些感染肺结核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男孩竟全部都是青春年华之际的男性,他们干净、阳光、帅气,这些阳光让他们看起来拥有无限生的希望,导演也狠,让风华正茂的青年们有些挣扎死在因肺结核咳嗽吐出的血泊中,有些死在自相残杀的血泊中。观影的影友有说让人想到了鲁迅笔下的人血馒头,当时的时代就是吃人血馒头的时代,导演就赤裸裸的将那个时代呈现给你,见血,要人命。
再来就是《黑色面包》了,相比较前两部片故事更完整,绿色接近于黑色的色调充斥全片,片中导演的狠劲也表现得更加明显。开篇的结构同《海》相同是两次死亡,第一次凶手在马车旁边用石头砸开了死者脑袋,第二次是将死者尸体与死者儿子连同马一起推下了悬崖。再说到安德鲁,发现了凶杀案的尸体,自己一直敬仰的父亲却是嫌疑人,安德鲁生活在大人们的谎言中,慈父教导安德鲁不要放弃希望、梦想,而暗地里自己却接受富婆的指示不止一次杀人。这极大的讽刺了西班牙内战各党派之争,尤其是共和党,看似光明磊落,树立了正义的形象,实则为了自己党派的利益做了太多违背人性的事。当真相逐渐揭开,安德鲁父亲被枪决,父亲利用不揭发富婆为安德鲁争取了更好活着的机会,被富婆收养进入教会学校上学。即使在安德鲁选择之前,母亲就强调过富婆是的角色以及富婆是指使安德鲁父亲杀人的主使者,安德鲁依然接受收养并进入教会学校上学。在母亲到教会学校看他时,他却对同学说只是来为他送东西的村妇。安德鲁抛弃了亲人、父母,抛弃了心中坚持的自由、梦想,为了活着。因为,他此刻只相信,历史是胜利者的,失败者连注脚都不会有。
再说到《黑色面包》这个名字,于加泰罗尼亚少年安德鲁来说,黑面包既是战后的主食,也象征着黑色的环境,安德鲁看似摆脱了黑色面包,但也有可能白面包的世界也是一个深渊。
小孩的眼里是对错,成人的世界是利益。我原以为这世界上只有小孩子的世界是纯净的,看完这部西班牙电影《黑色面包》,我才明白,其实儿童世界也是不纯洁的。在黑色成人世界的笼罩下,怎么可能会出现一个白色的少儿世界?
影片中,安德鲁的最终转变是那么现实。也许,这才是真实的世界。
影片中有一句话很真实,成人世界充满谎言。最后,安德鲁对他的表姐说了谎,对同学说了谎。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就连他最信任的父母也会对他说谎或隐瞒真相,他怎么能不说谎不现实呢?
真相都是丑陋的。
这个世界到处充斥着谎言。我们大部分的个体都是这个谎言之巢的编织者,同时也被困其中,深受其害。这才是世界!这个世界到处充满着尔虞我诈的利益争夺,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资料世界资源的掠夺者,每个生物概莫能外。这就是世界!
无所谓也从没有什么绝对的正义邪恶正确错误。对每个生命个体而言,只有自私的基因和永远的利益。
《黑色面包》——黑暗现实世界的真实写照。
兒童眼裡的成人世界。
环境就是环境 背叛就是肯定
进不去
有颠覆,以小孩子是正确的立场看肯定就不明白了,我要看第二遍。
3.5刻意隐瞒只会传达错误的信息,这是教育最不该有的方式~最喜欢故事的结尾,还有男孩绝情的2句话“我连妈妈都能抛下,为什么不能撇下你”,“如果这么辛苦,就别再来了”…
有寓意却闷。
莫名其妙不知道他们要干嘛不知道电影想表达什么,搅基也没如愿!如果不是某处的爆点真的就要睡着了。。。
那个手淫过度被流放教堂的帅哥怎么无缘无故就消失了!强烈要求加戏份!帅的一踏糊涂啊!连花絮里都不给他个镜头!好歹看看他衣服是怎么脱的啊!帅哥啊!名字都不知道!突然就消失了啊!不跟小男主角来一发吗!!!??
乡野治下的贫穷之乱,政治在其中似有若无,但是始终贯穿对同性恋的残酷敌视,以及异性恋的虚伪谎言。有作为侦探片的框架和内核,主人公却一点推动力都没有。全片无高潮,游离在主线附近的散乱情节,叫人抓不住重点。男孩的背叛,既有黑面包换成白面包的社会现实,却也裹挟了其同性意识的觉醒与复仇。
识时务的小孩,用童真的眼看清大人的世界。。。
LOLI企图诱拐正太的时候我就在心里呐喊了,放弃吧!他是不会和你搞BG的!其实这LOLI长得真好看气场也强大,可惜,她的对面站着的是美少年!果的美少年!!
莫名
肃杀的政治环境和神秘的悬疑氛围,真相揭开之后父亲代表的理想主义和整个父权顷刻覆灭,一次次偷窥和阉割传闻以及那个带病的男孩带来的朦胧的性启蒙的讯息。至此,一个男孩决绝地走向了成人世界。
期待过高,觉得3星半足矣。西班牙电影都这么魔幻主义,好好的故事非要讲得神乎其神。小男主长得很难看私以为,自慰裸体男又没最后搞出点基情,浪费期待。不过影片的基调和主意还是好的,就是故事讲得不透,关于战争和反同的反思也不够深刻。
或者是期待太高,远没有想象的震撼
拿下戈雅奖九项大奖的本片似乎因为期待值放的太高,而感觉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让人觉得值得称赞。忧郁的路线,通过一个孩子的眼睛来控诉那些以爱为名的大人的谎言,其中也不乏穿插一些政治隐喻。但似乎想说的不少,却始终抓不住观众。★★★☆
一个孩子应该承受多少呢 我觉得我看懂情节了 又好像没看懂到处都是性 贫穷 和仇恨
裸體美男 FAPFAPFAP
“都是为你好!”——他们说漂亮话,干恶心事
怎样的环境能造出这样的小怪物??贫穷?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