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很迷恋《东京爱情故事》,觉得它是最好的日剧,一度非常沉迷在赤名莉香的微笑里,对关于东爱的一切都极为关注……直到这么多年过去,看到《LONG VACATION》才感觉这部平实又温暖人心的作品是多么有魅力,而东爱沉浸了不少的伤感,让人有点难受。
看了很多影视剧,觉得动作大片都是视觉系的,只是一时的过瘾;爆笑片都是一次性的,看过就忘而且再看也不好笑了;又红又专的励志片都难免假惺惺的,给人三分钟的热度……只有平实得抓住人心的作品才是真正吸引人的,看了一遍再看还是享受,《浪漫满屋》也是,有太多太多令人感同身受的细节直直地戳到你的内心里去!
首先,木村拓哉 / 山口智子 / 竹野内丰 / 松隆子的阵容无比强大,他们在剧中非常养眼,而且剧中的场景、服饰装扮出乎意料地没有过时的感觉,比如真二短T+皮马甲、凉子各种长裙+细皮带的搭配都有时尚元素卷土重来的感觉。
傲娇、开朗、纯真的“南”(山口智子):
很多男生都说南不漂亮,但我觉得她身材蛮好的,就是举止有点大大咧咧,特别是每次从冰箱里拿可乐的时候,为什么非常微张着腿,汗!可能是山口智子非常注重从细节塑造人物吧,个人感觉她把南演得非常动人传神,特别是很多剧情起承转合的内心戏,赞!
乐观又娇蛮的南似乎不会被什么事情打倒,就算被新郎朝仓所抛弃,也一鼓作气地赖在濑名家豪气地住下大吃大喝。但其实她是个很痴心的女子,生日那天不停地等待朝仓君的电话,只因他说过他会最早送来祝福。因为等待这个电话,她接听了所有的电话,包括濑名的,导致濑名发火也不说出来,直到听到楼上传来“生日快乐”的琴声,她又一次被感动。
还有她不停地甩着手包在游戏机室里玩游戏,其实她是一次又一次期待朝仓君的奇迹出现,可惜奇迹并未出现。这种30岁落寞的单身女人形象被她诠释得很好,印象中蔡琳演的吴达子也是这样一种角色。感情上、事业上的挫败,让她觉得很灰暗,直到濑名说出那样经典的一段话:“就把它当作一次神赐的很长很长的休假吧,不需要总是尽全力冲刺的,人总有不顺的时候,或者疲倦的时候,不必勉强冲刺,不必紧张,不必努力加油,一切顺其自然。然后呢,然后大概就会好转。”
后来总是鼓励濑名追求凉子的南,遇到了欣赏她的摄影师杉崎,生活上确实有起色很多。记得她找工作真是好辛苦,不懂掩饰的她总是在面试官面前过于坦率导致失利,她在名录上一个又一个划叉,并暗自许诺再也不买这些企业生产的商品,哈哈,我觉得她好可爱!不管是南,还是濑名,那么让人又代入感,真是一部很好的治愈系影视剧!
看似懦弱、心思细密的宅男“濑名”(木村拓哉):
木村拓哉在片子里有点青涩,但也蛮符合人物个性的,他似乎不易在人们面前打开心扉,正如老师评价他的琴声,你的技巧非常娴熟,但你的琴声无法让听众产生共鸣,它是冷冰冰没有感情的。你要试着打破你心里的那座墙壁。去试试吧,只为了某一个人而弹奏。只有南不停地同他交流,慢慢地濑名在南面前鲜活起来。印象最深的就是濑名跟南学凉子的样子,令我笑到喷饭。南不停地让他学凉子那个请的神态,他学得还挺像,但蛮搞笑的。确实,喜欢一个人也许就是由一个神态开始吧,他就这样一直暗恋着奥泽凉子。
当南搬出南的住处,是最感人的一段。南一早就清理好东西出门了,当她回望那个“Do not worry,be happy”广告牌下的熟悉的家,不禁大声叫起“濑名”,这时濑名探出头只是木木地答应了“哦。”南开始不满意地喊话,具体不记得了,大概是说虽然有时恨你恨得想把你劈成几段,但离开真是舍不得啊……喊得我泪流满面,太感人了!
濑名对南的感情是后知后觉的,当南和杉崎开心共事时,濑名才知道自己对南的不舍和喜爱。他开始对自己的选择表示怀疑,甚至怀疑自己从事的钢琴,直到要变卖钢琴。这可把南急坏了,她及时地阻止了这一冲动行为。感觉南是拯救濑名梦想的人!她自学钢琴,演奏他们最熟悉的那首minami song,彻底把濑名打动。在大赛前老师问他相信奇迹吗?他想起毫无基础的南学钢琴坚定地说“相信!”终于,大赛的观众席上一道亮光闪过,南终于来了,濑名一定特别激动吧,他把所有的感情都融入到琴声中,不知道什么曲子但是真的特别动人,直到满场听众起身鼓掌,他终于获得了成功,悠长假期也结束了!
矜持、高傲、向上的“奥泽凉子”(松隆子):
松隆子饰演的大多都是淑女,很本色的表演吧。凉子一直是漂亮的优等生,而乖乖女大多都会喜欢调皮捣蛋的男孩,所以她舍弃同样优秀的濑名喜欢真二也没什么奇怪的。但感觉凉子在里面似乎太拘束了点,做什么都有战战兢兢的感觉,更喜欢她在《四月物语》里演暗恋别人的感觉。那个电影里,她常常骑辆脚踏车从校园到一个漫画书店,碰到曾经暗恋不已的人却没有什么要说……那种灵性又温婉的样子,要可爱得多呢!
很MAN很自由的“叶山真二”(竹野内丰):
很多女生应该都喜欢真二吧,奔放又纯真,特别是在酒吧配合演奏那段,真是过瘾啊!像凉子那么温婉的淑女,竟然被激发出那么热情的琴音,与其说这是音乐的激情碰撞不如说这是感情的交流升华。而此时,不善言辞的濑名看到如此琴瑟合鸣的片段,内心里那种伤心,也只有南能够感受。
真二外表是野性的,眼神又是温柔的,率真性情不按常理出牌,琴艺高超却不钻象牙塔,只想玩自己感兴趣的、做自己喜欢的,哪怕爱人也一直要找最爱的。其实我还蛮喜欢他的女友绎留美,感觉非常小女人但又非常有主见,他同真二一起私奔然后一同打拼,甘愿一直照顾孩子一样的真二。我想真二和凉子就算真正相爱,真二还是离不开绎留美的吧。
拨动人心的重要线索元素:弹球、广告牌、插曲
刚开始我甚至有些责怪那个蓝色弹球出现的次数太多了,南总是拿出来玩啊玩,濑名坐到沙发上也顺手拿起来玩……其实这算是南&濑名感情的一根小小纽带吧,不太情愿搭理的两个人慢慢通过这个小小的球有了感情。关键是这是多么常见的一玩具啊,应该每个人都曾有过这样一个可以弹很高的带亮片的弹球吧,它有一种让人想起童年或青春的魔力。
还有那个标注有“Do not worry,be happy!”的广告牌,它就在濑名的楼上,转换镜头的时候总是会看到它。其实这也是很好的暗语,这句话一直是南&濑名给对方的暗示,不要悲伤,过快乐的生活,正是这种相互安慰扶持让他们产生了深深的爱恋。而且这句标语在“LONG VACATION”这个大主题的背景下,是个很好的注脚。
然后就是仿佛被施了魔法的各种插曲、主题曲,片头的那首《LALALA LOVE SONG》让人莫名的激动感怀,还有剧中的Silent Emotions、Noisy Life、Deeper and Deeper、What will I do……都随着剧情潜入人心,人好像被施了咒语一样,一听到曲子就被深深被打动,渐渐衍生成一种情节,就是一听这个音乐就会自然生成那种当初被打动的心境!记得以前也是一听到《突如其来的爱情》就莫名地激动又伤感,现在一样听到《LALALA LOVE SONG》就想起南&濑名这样一个难得平实又温暖人心的故事,就想起“Do not worry,be happy!”,还想起“神赐的long vacation”!
那是1996年,画面里的东京平庸、琐碎,木村拓哉随意地穿着西装背着黑色的小书包,山口智子的娃娃脸上永远是真挚笑容。这部剧承载了许多人怀旧的情怀,最诚实的吻,最平常的东京,没有多少粉饰的面孔,都是在21世纪的日剧中许久未曾出现的。
打柏青哥,打绿弹球,喝波尔多葡萄酒,钢琴和摄影,烧烤,玩花火。。。都是琐碎的,也都满是怀旧的。正因为如此,它让我觉得那么真实,触动我那么深。南和濑名在花火中相拥而吻的一幕,让我哭了10分钟之久,不知是为了两人的情缘,还是心中喷薄而出的怀旧,抑或是为了自己不曾开始的一段遗憾。
一如今天的主流日剧,悠长假期充满了年轻的味道,热情,单纯,把理想和感情捧在手心。只是今天的日剧,画面精致,到处是浓荫,湖泊,阳光,细雨,仿佛这城市就是大自然,清澈纯净,好像日剧一样只是个梦。悠长假期则让我看见了最真实的画面,灰蓝的天空,铅色的街边是缓慢的车流,暗橘色的灯光毫无浪漫感,Don't Worry, Be happy的广告牌粗糙又突兀地竖立着,酒吧喧杂,煎饺店拥挤。看起来平庸的城市,除了好身材以外一无所有的南,倒是给我们讲述了平凡人最不平凡的真情故事。
那在手上会晶莹得闪光的弹球,晕着葡萄酒色的红酒杯和蓝酒杯。堆在沙发前的一箱箱波尔多,还有煎饺店里一直在包饺子的男人。开开合合锁起来要被卖走,最后还是被一辈子留下的钢琴。象征性的广告牌,还有远方在灯光照耀下变得碧绿的江水。所有的一切,见证了悠长假期,见证了他们在一起的时光。
悠长 悠长
最近又看了一遍《悠长假期》。
这部剧真的很厉害,都市男女群像,失意的艺术家,被抛下的剩女,为爱勇敢的乖乖女,多情又软弱的阿混,热衷婚外恋的女模特……每个人物都塑造地很有意思。剧情看似是简单直接的都市言情四角恋,实则爱情线,友谊线,成长线(甚至极其先进的性别观念)层峦叠嶂,很多主题点到为止却笔笔精准。
想写的太多了。今天写写剧里濑名和南的三场吻戏。每场都很妙,四两拨千斤,剧本100分,演员100分,加在一起,不,乘在一起就是一万分心动。都市爱情的极致,我想,也不过如此了吧。
第一场
濑名追上他喜欢的凉子,让她和她喜欢的真二说清楚。然后他走开,远远地站在自动贩卖机旁,亲手为自己的失恋盖上印章。南跑过来调侃他,安慰他。他只阴着脸说,自己要走路回家。南就在后面跟着。两人都穿白衬衫,在东京的夜色里一前一后、各怀心事地走着。南走累了整理鞋子,濑名转头看她一眼,又转回去。南得了勇气,跟上濑名,和他同步走。濑名不好意思再臭脸,没来由地跑了起来。跑累了,两人坐在桥旁,桥底河水潺潺。
南:夜晚的空气已经是夏天了啊。想去海边呀。
濑名:唔,蛮好的。
南:濑名君真是个好人啊。
濑名:是吗。
南:天空是蓝色的,大海是宽广的,濑名君真是个好人呀。
濑名:什么玩意儿。
南:就是有这种感觉嘛。未来也会是个很好的人。
濑名:没觉得是在夸我。
南:要是有人能和濑名君这样的人一直在一起的话,也算很幸福吧。
濑名:什么叫也算?
南:不知道怎么说。
濑名:欸。
南:嗯?
濑名:来接吻吧?
南:可以啊。
(相吻,背景是水光粼粼)
南:久违的吻。
濑名(把头埋在南的后颈):暂时就让我这样呆着可以吗?
南:可以呀。
漫长的深夜暴走戏是空间上的转换,更是情感上的变迁与积蓄。
对濑名来说,南是他失败恋情的见证者、同盟军。在他失去心上人、想要躲起来独自悲伤的深夜,南近乎执着的陪伴令他心安。不过是失恋,失恋而已,东京的夜里,也不多他一个伤心的单身汉。 南那边,对濑名的喜欢早在她的认知之前泛滥蔓延。痴情又温柔的男子,就算那份痴情不指向你,也让人不得不心里一软,不是吗。 作为观众,我们嗅到了空气里窸窸窣窣的暧昧,却不知道这漫长的前戏将已何种形式点燃。
他们坐在桥下,看着河水,说了一堆不着边际的废话。一位朋友曾有金句,一切废话都是情话。南的那句情话最动人:“天空是蓝色的,大海是宽广的,濑名君真是个好人呀。”你像天空一样温柔像大海一样宽广,我像喜欢天空喜欢大海一样喜欢你。当然,这样讲就太白了,一点也不美,而南讲的有唐诗宋词意境,王国维会表扬她:一切景语皆情语。
濑名听着,嘴上说“没觉得被夸奖”,心里却是高兴的。被理解了,被关爱了,在这伤心的夜晚。身旁这个人,也在他心里一下一下、激起波浪。那份感情尚且模糊、难以界定,但他不想管了,于是在这温柔的夜色里,他羞涩地看着河水,假装不在意地问:来接吻吧?
这场吻戏的高妙要对比才能体现。拙劣编剧我在脑中设想过吻戏的N种可能性后,不得不佩服编剧的神来之笔。
假设一:濑名突然抱住南,狂吻。(濑名是年下小害羞,又不是道明寺!)
假设二:濑名转过头,深情地望着南,相对无言,吻之。(四目相对即是定情,深情相望更是诺言。都市男女,深情凝视可比赤裸相拥严重多了。)
假设三:濑名羞涩看向河水,说:“南,我可以吻你吗。”(同上,情深未至此处。情感的大跃进,很是不妥。)
假设四:濑名羞涩望着河水,说:“来接吻吧?”南迟疑:“啊?”(南倘若有半分迟疑,濑名就要撤退,尴尬地说:“没事,我什么都没说。”)
这场吻戏不仅是贴着两位主角的性格人设量身打造,还精确地捕捉到了那种成年人特有的暧昧气味。濑名讲“来接吻吧”,口气像是在说“一起去海边吧”。这时候我们的熟女主角南轻盈地接住了这一团暧昧,不表白,不发问,只是微笑着说:“可以啊”。
当他们闭上眼睛靠在一起,唔,天空是蓝色的,大海是宽广的。
第二场
第二场吻戏是好久之后了。此时濑名对南的感情早已生根发芽、枝繁叶茂了。他因为她而流泪(他可是被凉子甩了都让眼泪留在眼眶的内敛男孩),想要为她一个人演奏。可是我们的害羞boy濑名君天生不是斗牛犬,看着南和成功有为的摄影师感情稳定,只能躲在电线杆后压抑自己的情感,独自苦闷。
南则深陷经典的大龄女困境:左手是温暖又靠谱的适婚大叔,右手是喜欢却充满不确定的心动年下。还要等到剧中恋爱大王小桃酱一语点醒:不要想那些沉重的事情,想一想,在便利店买啤酒的时候顺便买了烟花。空气澄澈的夏夜,你想和谁一起放烟花呢?
于是南跑去找濑名。濑名正在楼顶阳台寂寞地玩烟花。他看到南,先是一愣,然后那种喜悦、害羞、委屈的心情一下子涌到一起,反而呈现出别扭的形态。
他问:你是来干嘛呀?
南:来干嘛呢。(顿了一下)来接吻的。
濑名:嗯。
南重复道:来和濑名君接吻的。
濑名说,“哦,那么”,蜻蜓点水一亲就走开了,留南愣在原地。他不慌不忙点烟花,等到烟花灿烂,一把将南拥入怀中吻下去。(一个多么傲娇的男子!)
第一场吻戏是恋人未满的暧昧相依,第二场吻戏则是烟花与荷尔蒙一齐引爆。木村拓哉喜欢山口智子,看这场戏就知道一定是这样的。心意相通的狂喜,却又略带一点苦涩,此刻如此快乐,怕只怕彩云易散琉璃脆,明天你将要成为别人的新娘。这种心情,我猜测,或许和演员本身有些相似吧。
第三场
大结局。濑名赢了比赛,可以去波士顿追求音乐梦想了。看到濑名众星捧月,南打算悄悄离开。濑名追出来,两个人隔着一段站在桥上,背景是贯穿全剧的广告板。濑名穿着燕尾服,南穿着白色套装。
南:你在干嘛啊?穿成这样在街上跑。
濑名:总比结婚礼服好。(迟疑、嘴角扯动)南。
南:是?
濑名:南。
南:是。
濑名:南小姐。
南:是,是。
濑名(朝南走来):南。
南:是。
濑名(朝着桥下大喊):南!
南(也朝着桥下大喊):濑名!
濑名抱紧南,邀请南和他一起去波士顿,然后说:不回答我就要亲你啦。
(再然后就是花式啾啾啾)
HE嘛。观众开心就好了。但是最后濑名一遍一遍呼唤着“南”的时候,虽然只是call you by your name,女观众我还是感动的不行。我们害羞犹豫总是退缩的男主角终于坚定又勇敢地表白心意。此种深情,大概只有小学生在草稿本上狂写一百个暗恋对象的名字可以比拟。
从面目模糊的“来接吻吧”,到南的“来和濑名接吻”,再到濑名的深情呼唤“南”,都市青年真奇怪,原来最亲密的竟是你的名字。
写了这么多,好像也很难说清楚这部戏的魅力。前阵子翻卡尔维诺,他讲小说里的轻和重(抱歉老是cite他,因为这是我唯一有点文化的读物)。我喜欢《悠长假期》里面爱情的质地。是轻盈的,但是不轻佻,有苦涩的部分,但是不沉重。里面的人物对待人生对待爱情的态度都很棒,爱了就诚实地、投入地爱,失败了也认真地难过,潇洒地面对。很funky。
P.S. 第一次知道这个剧的时候,我还是个未经世事的初中生。《萌芽》杂志里有一个栏目叫爱上男主角,我在马桶上读完那个叫濑名(我一直以为那个字是漱口的漱)的男孩子的故事,陷入了沉思。 害羞敏感又温柔的落魄钢琴家,默不作声,只在凉凉夏夜把真心弹给你听,真美好啊。厚眼镜片底下脸蛋一红,想快点长大,长大了去广阔天地,那里会有很多濑名君吧。
电视剧是上大学以后才看的, 名不虚传,木村拓哉眼波一转嘴角一咧,我就荡漾;木村拓哉嘴角往下一抽,我就赶在他前面掉眼泪。投入的不行。
后来又陆陆续续看了几次。时光流转,心境变了,看出来的东西也不同了。但不变的也有。一是每次看到大结局,我必满脸欣慰松一口气,学Phoebe口吻:see? She’s his lobster (and vice versa!)。二是看完大结局,我总要在日记本里郑重写下:是的,悠长假期结束了,要开始冲刺了呀!(当然了,只是说说而已。)
这次看的时候一惊,我已经比濑名大了啊。神赐假期的期限已到,发光发热宣告无望,剩下的大概是接近女主角心境,怎么和废柴的自己妥协共处吧。
前两天刚看完《长假》,虽然是十年前的片子了,但经典的魅力是不会随时间轻易流逝的...片子的好处在于比起一般的日剧,不论是剧情还是主角的演出都要自然真实一些,以至于让我这个“大龄青年”都产生了一些久违的“异样”的感觉...
剧情强的地方在于你在开始基本上是不会或者是不愿预料到这样的结局的,但随着剧情的推进,你又会觉得最后的结局是十分自然而欣然的,是唯一的完美结局。
在一开始估计所有的人都指望着濑名和凉子能走到一起吧,俊男配美女,没人会不喜欢,大多数偶像剧也是这样做的,而且松隆子作为我十分看得上眼的女优,我自然也希望如此。而对于一旁的南,开始的剧情处理让我们坚信她只是两人间的一个陪衬而已,再加上叶山南开始那张牙舞爪的性格和并不算漂亮的山口智子,自然让我们不会把太多注意力放在她身上。然而正是这先抑后扬的微妙剧情发展让观众潜移默化中彻底地信服于最终濑名和南结合的结局。但其实这并不是一个足够浪漫的结局,因为事实上不论对南还是濑名,对方都只不过是second choice罢了。然而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完美的结局,因为在剧情的牵引下,此时的我们已经由衷地迫切地盼望着南能和濑名终成眷属了,而松隆子——此时的我对她已经视而不见了。此外,对于南的态度,估计大多数人也和濑名一样,由最初的抵触厌烦终转至彻底的认同和喜爱。正是由于剧情在之前做了多次铺垫,才使这一切成为了一个让人信服的结局:濑名和南之前的多次包括性格上和现实中的矛盾和冲突最终都被两人一一接受和化解其实已经引出了最后的结局。爱情建立的基础在于互相的理解,信任和依赖,经历过矛盾冲突考验的爱情必然是可靠而真实的爱情,濑名和南显然在不经意间已经达成了这个条件,所以最后的结局才让我们感到了无比的自然。而这样的结局也似乎揭示了一个我们或许刻意忽略的道理:浪漫往往不真实,而真实却不见得不美好。
再谈谈山口智子,山口智子的演技是公认的,但在这里还是忍不住要再赞一番山口的演技。正是山口极其出色到位的演技才使叶山南这个角色变得如此的自然生动,让你“不由得在心底暗暗喜欢”...在我看来,山口的演技最高明之处在于她对细节的精妙把握和表演。她非常善于使用眼神,表情的微妙的转化来烘托出角色当时的心理状态,往往那些复杂的心理状态光通过对话是不能很好表现的,但在山口的精妙表演下,这些复杂的心理活动都变得无比的生动清晰起来。此外,山口智子善于运用各种丰富的肢体语言在剧中也是显而易见的,诸如俏皮地挠挠头发,无奈地把头发往后拨,轻轻地把食指搭在嘴唇上等等,这些生动的小动作无不展示出山口独有的女性魅力,同时也让我们无比真实生动地感受到了叶山南爽朗纯真的性格。
总的说来,日剧这种东西更接近于日本动漫而非国内传统的电视连续剧,很多经典日剧其实也就是动漫改编的。所以如同大多数日本商业动漫一样,它们一般都会有一套固定的模式,比如以爱情为主的日剧中一般都少不了诸如车站追人之类的桥段...而在剧本构成上,一般人物关系都比较简单,社会构成和人物形象也趋于理想单纯,恶人和好人总是分的很清楚(GTO)或者所有人都很善良( 长假就是如此)等等。而且一般出场人物不会太多,一来节省成本,二来可以借此制造各种巧合来吊观众的胃口。而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一般都采用美化或夸张的手法。总之比较理想化一些,理想归理想,但有时过于理想就走上了极端,以至于现在我们看到的多数女性角色不是纯得让人消化不良就是疯癫恶搞让人难以接受。或许这是为了迎合日本人的口味,然而对我来讲这就是“无时无刻不在制造着假象”,总让人感到不真实不自然。而《长假》在这方面就让我很满意,至少主角们都尚未沾染那种恶劣的风气。剧中南的表现虽然略有夸张,但总体上还是自然得体而让人信服的,山口智子的表演也展示出了她大方自信的成熟气质,这在那些包装出来的日本女星中无疑是少见的,或者说在以谦卑恭敬为主的日本女性中是少见的。
看了《长假》,一点感受,以上。
冬天看《东京爱情故事》夏天看《悠长假期》
女主是日剧史上少有的潇洒帅气!
我是来和濑名接吻的。
20岁后再看,才明白其中生活的痕迹,无攻无守的感情.
我始终相信拍时的木村是真正爱着山口的
多年后的木村拓哉在不同的场合都多次提起当年喜欢山口智子的事——“虽然和别人合作过很多次,但是在那时才第一次发现恋爱也是很愉快,那种印象现在还在心里”;“现在说实话好了,那时确实喜欢她,所以才能拍出那样的感觉”;“初次见面她向我‘yo’的挥手打招呼就很紧张,此后每次见面都会心跳加速”
到现在为止,都觉得是最好看的爱情剧。大龄的叶山南不但获得工作而且获得了爱情,姐弟恋的经典之作。但觉得还是摄影师更靠谱,而且黑黑的也长得挺舒服,若干年以后,他居然成了“交响情人梦”里的折扇老师。山口智子不美但太有魅力了!竹野内丰不羁的英俊,凉的潇洒,松隆子的大小姐纯情样儿。
“就把它当作一次神赐的很长很长的休假吧,不需要总是尽全力冲刺的,人总有不顺的时候,或者疲倦的时候,不必勉强冲刺,不必紧张,不必努力加油,一切顺其自然。然后呢,然后大概就会好转。” 很适合现在的我。Don’t Worry, Be Happy 。
木村拓哉和山口智子火花满满,亲热戏温情真实感人。96年的剧在23年后的今天看起来竟毫无违和感。剧中两性关系的自由开放程度甚至更甚于今天绝大多数东亚电视剧集。96年的剧里,男女接吻前都知道ask for consent, 而最近十几年的剧却在壁咚墙咚强吻推倒等各种与性骚扰性暴力无异的霸总套路上一去不复返。咋回事?这代爱情剧不行。
额。好嘛我觉得木村年轻时候像山P。
二十年间,山口智子与唐泽寿明结婚幸福稳定,木村拓哉还出演了今冬日剧虽感觉全然不同了,小桃中途还演了大奥里的御年寄,松隆子退隐又复出也将带来新作品,竹野内丰还活跃在电影中,山崎演过野田妹的钢琴老师,留也继续了演艺事业。二十多年前的悠长假期,让我感触颇多的其实是流逝的时间。
日剧历史上的一部神作,也是木村彻底登上神坛的基石,全明星的阵容,优秀的编剧,还有深刻贴切的音乐,高级日剧的典范。
木村拓哉那么美尚且安分守己,我一搓比就不要再心思活络了
最喜欢的日剧,百看不厌。
啊夏天!适合好看的人谈恋爱和享受青春的日子,适合我吹着空调吃周黑鸭的日子,值得期待的日子!
两人接吻的地方总是让我很感动。
「第9回 アカデミー賞 1996-06-26 」最佳作品,最佳男主角(木村拓哉),最佳女主角 (山口智子),最佳男配角(竹野内豊),最佳女配角(稲森いずみ),最佳新人(松たか子),最佳服装造型 (山口智子),最佳编剧(北川悦吏子),最佳卡司,最佳片头
这是一个没有沙滩海浪夏日的长假,却是让你暂停下来、告诉你人生不须时刻冲刺的假期。假期会结束,人生还是要往前奔跑。
只为那一吻……太他妈萌了……
目前看过的最喜欢的日剧,希望自己在三十岁的时候也可以像南一样勇敢开心的生活,Don't Worry, Be Hap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