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不听家人劝阻,一心要去隔个大洋的异地去当志愿者的小姑娘,去的时候可能没考虑那么多,还要带上原以为能帮上什么忙的卡车。
一个是内心深处不喜欢当兵,但为了家族和各种复杂原因又不得不当兵的军官。
一个是一心从医、对病人没有任何偏见和歧视的、责任感和优越感爆棚的好医生,但无奈现实就像某人说的"只能医人,医不了国"。
所以这个医生和这个军官有不可调节的误解和矛盾。
又刚好女主角跟这个军官有眉来眼去的。对女主角心动的医生肯定越来越看这个军官不爽。
其实军官和女主角的关系说白了对多就是男女朋友关系,没有什么政治企图,就是想仗打完了去私奔。
然而真的做得到么?女主角和军官首先出身不一样,价值观和信仰不一样,而且职业上说也不可能。奥斯曼帝国快崩了,各路腐败军阀互相叛乱撕鼻,但是军官也有上级啊,命令你送人头你去还是不去,而且奥斯曼真的打得过苏联么,输赢其实跟你个小兵有关系么?
最后的结局其实不意外。这一对人其实都是好人,军官听指挥没有错,战场上杀敌人那也是天职,就像医生的天职是救人。但是,结合背景,这样的基层军官,活下来的可能性不大。
女猪脚很漂亮,声音也很甜美,是个护士,而且极富同情心,没有种族歧视。认识了一个援外医生之后,两人臭味相投,哦,是志同道合,女汉子决定亲自送卡车去那个小国家,在那个年代她已经是大龄剩女,果然女汉子不论在哪个年代,除了不能干,什么都能干。对于女汉子来说,风餐露宿根本不算什么,她还会飙车。 院长的老婆孩子死于斑疹伤寒自己却无力挽救,一直是他心中的痛,使得他对于医学的理解也比较偏激,觉得是一种无力的抗争而已。历史上斑疹伤寒的发现者也因为研究的需要,长期接触病菌,最终感染病菌而死,为科学献身值得后人尊重。人类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从来不畏惧死亡,哪怕尸山血海,也会前仆后继。女汉子使用特技(嘴麻)治好了院长长期依赖麻醉剂才能入睡的恶习。 女汉子同时受到中尉和医生的喜爱,两个情敌之间的矛盾无法避免。严重到需要打架来发泄的地步。 在战场上耍酷没有好下场,一个士兵刚救了中尉一命,自己就被一枪穿胸,嗝屁了,笑死。几番死亡线上的挣扎之后,中尉对于自己心爱的女人更加珍惜,因为如果再不珍惜,也许以后就再没机会珍爱她了。 男猪脚潜入敌后居然不穿便服,敌人的军火库居然随便就进去了,点火之后还能跑出老远才被发现,跟这样愚蠢的敌人作战真好。 总评一星2分,说是爱情故事吧,寡淡如水,说是歌颂无国界医生吧,又不像。前几年新闻里说到有个小护士独自一人徒手逮住三个贼,女汉子不得了。
同发中色论坛
亚美尼亚高原,东托罗斯山脉,昔日亚历山大帝碰撞波斯居鲁士三世的战场,远望奥斯曼帝国圣山,海拔五千多米的大阿勒雪山,脚下碧波荡漾的大凡湖,一时宠辱皆忘,流连忘返! 这还不值5分! 还有十九世纪之世界东都伊斯坦布尔及大清真寺美丽风光,安纳托利亚高原小火车,库尔德强盗。 另外,历史反复告知我们:两个对抗大国之间缓冲小国的命运都很悲惨,如本片奥斯曼帝国和沙俄之间的亚美尼亚,一战德法之间的比利时,二战德苏之间的波兰。 所以,泽连斯基应该看看这部电影!
影片的情节也就是简单的叙述,但是叙述的故事却是彻底的谎言,亚美尼亚和土耳其这两个国家我都去过,影片中的这个湖泊叫凡湖,位于现在土耳其的东北部,而亚拉拉神山是基督教的圣山,在现在土耳其和亚美尼亚边境附近,在亚美尼亚的首都埃里温肉眼都可以很清晰看见亚拉拉神山,历史上这块土地属于亚美尼亚,影片中描写的这段故事发生在1918-1923年之间,而这个时候,奥斯曼帝国所做的正是影片中欲遮欲掩的一段,他们屠杀了接近200万亚美尼亚人为主的基督徒,而这段历史,土耳其政府直到今天都没有承认,所以这个影片更像是一个政治电影,目的还是为了向土耳其人遮掩他们历史上屠杀亚美尼亚人的真相。
感觉这部电影就像我中学时代写作文时最爱犯的毛病一样:中心思想不明确。
按理说全片有好多个切入点:高尚的红十字精神;偏远地区的美国小医院;一战时的土耳其;跨越宗教的爱情;思念着亡妻的光头医生;苦难的亚美尼亚人;三角恋……等等。
可惜导演似乎每个点都不舍得放弃,于是这里拍一段画面,那里给个场景。角色塑造缺乏深度,场景之间联系不足。最后成为了一个毫无重点,给人以仅仅是顺应着时间的推移把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报流水账一般的感觉。
真是可惜了全片柔美的自然景色呢……
很无聊啊。。看不下去了。
爱情肥皂剧... 剧情太弱,但拍得挺美。很适合大屏幕看大场景效果的。夹杂宗教背景,历史背景等等的介绍,满足部分猎奇心态。女主不错,加半星,总分3星
如果能受得了什么背景,都能拍成无聊的爱情片,那就看看吧,至少风景还不错,男女主角也还算有颜值。但在这么残忍的背景下,用一些轻巧的桥段是表现如此不真实的故事,实在是一种亵渎,因为我看不到什么苦难,只能看到导演臆想中基督徒与穆斯林的和解,通过一对男女过家家一样的爱情故事。已快进
我Josh又演个炮灰,这么大年纪了也是惨。这种珍珠港式的爱情电影我这把年纪实在看不下去
为啥IMDB分辣么高?
一部套牢的电影。有英国病人和卡萨布兰卡的影子,还有近代的白左精神。和英国病人比较起来,整体太具有形式主义,可能也是叙事方式太常规,没有基于故事的独特叙述模式,不怎么深入人心,只能浮在面上渲染感情化,本质却很无聊。
说这部电影是英国病人的有两种人,一、没看过英国病人,二、没看过这部电影
以战争为大背景的爱情片。虽然时刻围绕着民族宗教复合地域的争端,但是始终落点在爱情上。以女主的视角开始,但中途有离开去到男主的视角,是很游离的。触及到的人道主义又是那么浅。
一个外国女护士,毫无利己的动机,把土耳其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她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全片洋溢着美式人道主义的光辉。叙述非常的平静以至于太过沉闷无聊,总体我只能说平淡无奇。龙妈的那位面首,简直帅的一塌糊涂。土耳其风景不错。5.9
看看 Michiel Huisman 和 Josh Hartnett 的颜再加伊斯坦布尔的风景就可以了。全片都是预告级别的配乐。
从一战另一个主战场去了解这场战争的残酷,并不是只有欧洲打得满目疮痍的。摄影特别棒(特别喜欢最后从水下拍上来的那个角度,太有感觉了),只是人物刻画还是略浮于表面。
原来imdb刷起分来也毫不含糊
女主娃娃脸,两巨蟹男主爸气冲天,JH的扮相像从英恐穿越过来的,MH有无胡子判若两人。难免会想到珍珠港
肉嘟嘟的女主,渔网好评。
中规中矩之中水准偏下,一切都太老旧了。
imdb两个大刷子,一个印度,一个土耳其。
讲亚美尼亚大屠杀却没一个像样的亚美尼亚人角色;女主角身为护士整部戏都在到处乱逛泡男人当司机;哈斯曼你毛再不剪短我就正式把你从美人儿名单上剔除……
开篇的黑人被拒之医院门外,影片便笼罩上了肤色、宗教、种族而催生出的人性分离,本•金斯利在战火中的土耳其建造的医院仿佛乌托邦,莉莉和格雷沙姆是这一梦想的追随者,和平纵然宏大,但本片对于一战的描绘过于简略,男女之爱也缺乏说服力。
看成奧特曼中尉......
原来大家都是被imbd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