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几十年的女儿红,亦是尘封几十年的中国,终究迎来了开启的时刻。
一坛女儿红,关联了三代人的命运。封建,内战,解放,文革,开放,小人物的背后是时代的洪流,无不裹挟着前进,个人的悲喜也带有时代的烙印。女儿红开坛的时候,也是新中国腾飞的时候。
影片类似于茉莉花开,三代的人命运看时代的发展变化,著名的著作都能从个人身上发现时代的变迁。
婚姻象征着女人的第二次生命。常言道:“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女人读书就坏事”、“头发长见识短”等等,我们可以窥见在男权社会里面,女性那仅存的社会地位和被男人掌握命运的悲哀。
但是,就算是在旧社会,也不乏勇于追求爱情、坚守爱情的女子,像梁山伯与祝英台,就算是棒打鸳鸯也要坚守在一起。父母的反对,时代的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都可能摧毁一个女人一生的梦想,不管是求学还是婚姻。相比之下,女人的坚守也好,妥协也好,都那么地不容易。
《女儿红》出品于1995年,谢衍导演,周迅、归亚蕾、顾美华、王琛等主演,主要讲述了一坛女儿红从酿造到开坛,经历了三代女人的命运,在求学与婚姻上遭遇的变故,从坚守到妥协到任性,从喜欢喝酒、造酒卖酒的周花雕到滴酒不沾的郑秋妹,再到喜欢喝洋酒,开酒吧的陈飞。她们是祖孙三代,却性格迥异,对于酒的态度也不一样,但这坛酿了70年的女儿红把她们深深地连结在一起。
周花雕,出生于绍兴十里酒坊的周家,是老店王宠爱的大小姐。从出生开始,老店王就为她酿造了一坛女儿红酒,封在家里的墙洞里,准备花雕出嫁时陪嫁过去。花雕取得了学校第一名的好成绩,要到上海考大学,就在这个期间她与家里新来的雕花师郑阿藕暗生情愫,两心相悦,而对于爹爹许的徐家婚事不满意。两人私下发生关系,并怀有孩子。老店王被气得半死,终于熬不过外伤加心堵,很快就离世了。他赶走了阿藕,从此花雕一个人打理酒坊,一个人生下孩子,带大孩子,一直都没有等到阿藕回来。直到她临终快要离世的时候,阿藕从台湾回来了,一对情侣相隔几十年再相聚,共品美味的七十年的女儿红,特别美。
郑秋妹,周花雕与郑阿藕的女儿,同样的学习好、第一名,也要考大学,却因为家里的成分不好而失去了考大学的机会,沦为酒厂的工人。文化大革命批斗着这一对母女,非要跟资产阶级郑阿藕划分界限,秋妹恨这个家庭,恨爸爸,也怪妈妈,只因她拿无知的爱情坑害了她的追求和理想。所以她跟这个家很疏远,跟妈妈也疏远,拒绝家里的一切,同时也滴酒不沾。她内心很压抑,也从来没有真正地开心过。为了能好好过日子,为了以后自己的子女能考大学,她匆匆嫁给了一个没文化、没长相、没能力的男人,只因为他成分好。到最后,还是离了婚,一个人带大女儿。
陈飞,郑秋妹与陈安康的女儿,周花雕的外孙女,非常新潮,自己考上大学退学了,男朋友大学毕业不服从分配,要到日本去留学。退学以后的她,就在家乡开始打工。无证经营买围巾被抓被罚;做调酒师虽挣钱多,但是却因此失去了男朋友;开酒吧用掉了外婆卖房子的钱,还打算把这七十年的女儿红赠送给到店的每一对新人一起喝。陈飞不爱黄酒,爱洋酒,还会调酒。她的性格和妈妈完全两样的,敢闯敢想敢做,与妈妈比较疏远,与外婆反而亲近。
三代女人都很固执,花雕固执地等待爱情,秋妹固执的安分守己,陈飞固执的我行我素;花雕的爱情炽热而大胆,秋妹的爱情压抑而草率,陈飞的爱情新潮而勇敢。前两代女人为了爱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一个被老爹棒打鸳鸯,从此孤寡到老;一个碍于成分草草嫁人,从此与爱情无缘。好在陈飞是自由恋爱,斯觉对她也很好,成全了这坛女儿红作为陈飞的陪嫁得以开启,一坛满满的酒也就只剩下一小半了,但特别甘甜美味。
这美味不仅仅是指酒的美味,也暗指人生最后的结局,爱情的圆满,等待的尘埃落定。
女人的故事多数围绕着感情和婚姻来展开。
你此生有没有拥有一份真正的爱情?有没有做过一次母亲?有没有离过婚?有没有轰轰烈烈地爱过?有没有凄凄惨惨地伤过?这些都是漫长人生路上的过程。
看似非常长的一段路,三代人的命运用110分叙述完,我们仿佛看到人生的缩影。假如你现在也可以看一段电影,呈现的是你的人生缩影,你会看到怎样的景象?
你会为了爱情坚守50年吗?会执着等待那一个爱过的男人回来吗?
也许放在现代社会,很多人都会奉劝你,不要傻等了,另找一个成个家才是安稳之道。你会甘心吗?你会心甘情愿和另一个男人开始吗?
你会为了自保平安嫁给一个明知不合适的男人吗?那个时代迫于成分,这个时代是为了什么?钱、房子、家产、地位、权利等,你会用婚姻去博取这些增加你安全感的东西吗,哪怕对方不够爱你?
你会坚持自己的择偶观和择偶标准到底吗,哪怕这辈子没有找到也不会将就进入一段婚姻?你会因此可能没有子女而遗憾和后悔吗?你会在现实面前妥协吗?
为了爱情而坚持的人有时候过得很凄苦,但是内心却充满了满满的爱的寄托;在现实面前妥协了的婚姻看上去完整而稳当,其实内心的空虚和落魄也就只有自己知道了。
一样是一辈子的时间,怎么过是自己选择的,不要后悔自己的选择,也不要羡慕别人的人生,更不要奉劝一个人该怎样走完她的一生,因为被你羡慕的人也有可能正在羡慕着另外的人,奉劝者的生活并不一定是被奉劝者想要的。
花雕的女儿红代表的是坚贞的爱情,她向这个家族的后人传达着真正的相爱而婚的精神,不屈不饶的精神,女人要嫁给好男人而不是好成分。
这部电影挺有意思的。
讲了外婆、女儿、外孙女三代女人的一生。
外婆是民国时期江南水乡一家酒坊人家的女儿,她出生时她爸给她酿了一坛女儿红,埋在墙壁里,打算她出嫁时给她做陪嫁。
结果,她订婚后,就和家里的长工好上了,还怀孕了。
外婆就被夫家退婚了,她爸赶走了长工之后,气病而死。
外婆一个人生娃+经营酒坊,终生一个人,等着长工回来。
长工跑去台湾了,另外结婚生子,直到外婆生命的尽头,才回来看她。
(长工无法回来肯定有年代因素上的客观阻碍,但是我觉得他其实是不太想回来,也不太想见外婆,因为如果真正想见一个人的话,那么无论付出任何代价,经受多少艰险,都一定会去执行相见的行动。不回来的原因,只是衡量利弊之后,觉得不值得付出去见她的代价。
我很想你,不用付出代价的话,见一见你无妨,但是一旦需要付出代价,人生遭受损失,那就不想见你了。
不想付出代价见你,是因为你不值得。
所以,长工对外婆的爱可能有一点,但是份量太少,少得可怜)
母亲的一生是时代酿成的悲剧,她没有爱情,不顾她妈反对,嫁给一个又丑又老的放牛的,只因为对方家庭成份好。她婚后孕期受丈夫虐待,最后离婚了。她的一生就是时代的剪影。
外孙女骨子里挺像外婆的,她的形象也是改革开放后的时代剪影。
那一坛埋了七十年的女儿红,见证了时代变迁,见证了这三代女性的一生,是她们的生命在岁月与时光中的沉淀。
最后,江南水乡很有意思,出门就是水,出行靠乌蓬船,这种东方威尼斯一样的生活环境很有诗情画意。
赶酒看起来特别有趣。
一百分钟讲述了三代人的故事,没有一句多余的废话,每个人物都把她们的性格和因此带来的命运表达得酣畅淋漓。
一家三代女人的故事,虽然有着不同的背景,但感情和性格却是一脉相承的。我看到了改革开放前封建社会的生活枷锁,文革时期的冷漠残酷给那一代人带来的难以弥补的创伤,新时代的生活给人们带来的希望。
由此可见,千万不要把希望寄托在男的身上,男的是靠不住的。但是往往女的就会抱有这样的感觉,我想可能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份这样柔弱的地方。当阿藕回来那一刻,就有点不现实了,清一色的弹幕都在讲,这时候回来有啥用。对于花雕肯定是有用的,说不定对于陈飞也是有用的。可对于我们观众来讲,只是一个牵强的美好大团圆。中国人一向讲究团圆的结局,因此,很多事情都被强扭成瓜了。原以为陈飞和秋水、花雕是不一样的精神,思想都在慢慢进步,最后为了外婆还是牵强的结婚,也不否认陈飞是喜欢他的。现在时代精神更加进步了,出现了永远单身一族还有丁克族,真的算进步么?还是说人对自由的向往和自身的权利更加进一步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归亚蕾演的好,刘琼也演的好!没几个人能喝到70年的女儿红。
执念的人都很可爱,你管她呢?一花一世界,男人的嘴骗人的鬼.哪有那么多深情长久啊.都是扯.喜欢年轻漂亮的,谁没老的时候,那换言之女人是不是也可以找小鲜肉啊.
一坛女儿红历经时光,串联起三代女人的爱情。明明被时代推着往前走,又好似做得了自己的主似的。奔着顾美华来的,却被归亚蕾的对人物的掌控能力收服,还有一身灵气的小周迅。
一坛女儿红,三代人的情长。爱恨情长,世事变迁,中国70年的变化在这个微笑故事中在时代变迁的印记中被渐渐放大。两条故事主线叙述配合巧妙,主线是一坛女儿红中所留下的三代女人的命运,暗线是中国时代的变化,而这时间的变化都在那个桥头上的人物变化相互吻合搭配。
影片藉一坛女儿红酒 带出十里香洒坊一家三代女性的遭遇 是典型的以小人物一生反映时代面貌的文艺片 剧情描述一坛酒 三个女人的命运 时代变迁 年轻貌美的花雕成了人老珠黄的老奶奶 秋妹也是中年妇人 而陈飞正是花一般的年纪 貌似女人的命运都是20为分水岭 她们谁都没错 这与当时所处时代有分不开的关系
唉,曾经的电影频道是中国文艺片难得的净土和花园,现在商业电影已经彻底蚕食了影院,文艺电影是否要伴随着即将被网络取代的电视文化渐行渐远?
比起以前的女性,现在的女性已经有了更多选择的权利。女主角一生要经历了女儿、母亲、外祖母的角色,虽然遭遇坎坷,但是她在最大限度的追求自我,有强烈的韧性和乐观精神。剧中的外婆是旧社会中勇敢的追求自我的女性,但是女性始终是那个时代的弱者。
《女儿红》&《茉莉花开》,没法不拿出来作比较。
归亚蕾真的厉害!!!周迅的脸很奇怪,尤其下巴,还没有出落成标志模样。秋妹可以再年轻点吧,感觉和花雕一个辈分,也可能是衬托陈飞突出三代人的反差。70年一坛女儿红三代人的爱情和选择,尽管时代背景在左右着她们,可是她们也做了自己的选择并且不断往前走。花雕等了爱情几十年,阿松对她真好;秋妹因背景所困选择了一个不得已,后来也离婚自由自在;陈飞标新立异时代新景象,多元化发展经营的思维。女儿红是一份祝福,终究是开启了。女孩子要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大学要读,你不走出去又怎么能走出被局限的自己呢。😳😳还有,我很迷惑,花雕是准大学生,怎么会起秋妹这么土的名字呀。
奔着周迅看的,然而她只出现了前面半小时,而且角色干瘪看不出什么演技,直到换了归亚蕾出场整个片子才好看起来,虽然都是老派套路,可那种咔咔咔飞速切换的年代感还有点感人,归亚蕾太会演了。
归亚蕾和周迅...特别喜欢她们两个...电影跨度70年,三代人...很有时代感...不矫情不做作...满是真情 满是坚强 岁月沉淀去所有苦难 剩下的是历经沧桑的甘甜....
周迅归亚蕾演的好,女儿人设也真实,讨厌的不是女儿,是那个时代。
看到20分钟女主仍然是周迅,我疑惑了,看到归亚蕾的表演,我释然她的奖实至名归
女人的一生,不尽的循环;一次性事,无尽的链式反应:环境误导,家人约束,互为仇敌,反对反抗,遇人不淑,毁己一生。这部电影将环境,家人和个体之间的作用和纠缠表现的很透彻!不过,最后烂尾了
归亚蕾的表演和角色都意外得好,这是一个难得的到了中年之后,没有改变个性的人,况且她还遭逢巨变,但理论上不好的部分她主动承担,好的部分她冒险的追求,所以我推测她不会变,许多这种演一生篇章的电影,尤其少时和成年时两个演员演,就会突出一个成熟度,长大了稳重了,我常常觉得,啊好唏嘘啊,你看少女太平和中女太平完全是两个人,但这里的花雕没有,归亚蕾在有限的规定的戏份里实际上演出了这个角色的个性,她真真实实的活过。这个电影对于普通的女性角色也有一定的塑造和反思,尤其孙女就是一个当下的年轻人,反观现在的作品,倒退回三十年前都不如。
《茉莉花开》的模板。顾美华好几个角度像桂纶镁。码头后桥上走过的队伍由国军部队变红卫兵的细节好评。周迅跟男朋友在酒坊的激情戏吓我一跳。没有这个大团圆结局能打五星。
本来想看了迅哥就算了……可是实在舍不得不看归亚蕾啊~~~
剧本很棒,演员的表演弥补了叙事上没有情绪铺垫的大时空跨跃,尽管整体节奏略快,但依然让人感觉真情十足。我喜欢那句老生常谈的句子,我爱过他,我不后悔,很经典啊。一个人为另一个人等待了整整一生,需要何等的深情呢?从归亚蕾被批斗开始,我一直饱含热泪。为了她的等待和不悔也为了命运的不公。
依然要说周迅演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