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观影日黑眼圈为我们带来冰岛影片《飞越雪乡情》,很显然这又是一个被糟糕的片名翻译耽误的好片子,不说《航向热带岛屿的冰山》这个翻译,甚至《白化病的诺伊》都比这个什么情要好。
影片整体色调被笼罩在一层淡淡的荧光绿之中,有一种病态的宁静感。室外冰天雪地,室内暖意洋洋,两种温度,一种感觉,让人难以忍受的安静,乏味,沉闷。也许这就是为什么高纬度地区人自杀率很高的原因吧,啥都不缺就是闷的心慌。要不北欧极端金属音乐这么发达呢,各种自杀黑,抑郁黑,氛围黑,厄运黑,动不动还都是双人甚至单人乐队,整点儿交响黑和旋死都算阳光明媚的了。
影片故事非常简单就是17岁的诺伊的无聊生活以及他的一段小小的爱情。每个人的青春都各不相同,但其实又有着极其的相似,好的青春片就是能通过描写不同人的差异性的青春岁月来引起观众对青春的相同的共鸣。总而言之这是一个情绪片,观感好坏取决于观众能否对这种生活有共鸣。
片中的诺伊不能算严格意义的坏孩子,只是有点儿“葛”的怪孩子,他的小女朋友也是。片中有几处的安排很有意思,诺伊奶奶开枪叫他起床,生日礼物是个小“拉洋片”机,做肠子的血撒了诺伊爸爸奶奶一身,以及我认为为本片增色不少的,在几十分钟沉闷平静之后的,非常有力量的,最后的,雪崩。平常多见的安排是平静生活下的细微的潜藏的危机最后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而这个该换到了平静生活之上,极具宿命感的,轰然而下。
是啊,在我们平静的生活之上,是否存在那么一场,貌似有些征兆,但确又突如其来的,轰然而下呢。
411 01:05:17,640 --> 01:05:23,636 - 怎么了? - 没什么,和平时一样觉得厌倦 412 01:05:23,760 --> 01:05:27,673 - 你会过来吗? - 我得去见吉尔菲 413 01:05:27,800 --> 01:05:29,358 吉尔菲,是谁? 414 01:05:29,480 --> 01:05:31,038 一个算命的 415 01:05:31,160 --> 01:05:33,913 吉尔菲?算命的? 416 01:05:34,040 --> 01:05:35,439 为什么要见他? 417 01:05:35,560 --> 01:05:38,028 我祖母说他知道我的未来 418 01:05:38,160 --> 01:05:39,957 不可能,不会的 419 01:05:40,360 --> 01:05:41,793 你什么意思? 420 01:05:41,920 --> 01:05:45,708 来我这儿吧,我告诉你他算命会算出些什么 421 01:05:45,840 --> 01:05:47,034 你也知道人的未来? 422 01:05:47,160 --> 01:05:48,275 当然不知道了 423 01:05:48,400 --> 01:05:52,632 只是算命者实际上 424 01:05:52,760 --> 01:05:54,159 总是将同样一幢事情 425 01:05:54,360 --> 01:05:56,112 什么? 426 01:05:56,240 --> 01:06:01,678 他们看到未来有很多钱 427 01:06:01,800 --> 01:06:05,588 还有到充满异国影调的地方去旅行 428 01:06:05,720 --> 01:06:09,235 还有一些新出现的人,他们会带给你爱情和幸福 429 01:06:09,360 --> 01:06:12,113 听起来很好 430 01:06:12,480 --> 01:06:16,473 这就是所有人都爱听的东西,白痴 431 01:06:17,520 --> 01:06:20,990 我听起来就像现实一样 432 01:06:21,120 --> 01:06:22,269 什么意思? 433 01:06:22,400 --> 01:06:25,597 这个新出现的人也许就是你 434 01:06:25,720 --> 01:06:29,235 我们策划逃离到一个充满异国情调的地方 435 01:06:29,360 --> 01:06:32,397 我们所需要的就是一些钱,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436 01:06:32,520 --> 01:06:34,476 在你梦里
这段对白时候放的音乐
http://music.163.com/#/m/song?id=3413509Love On The Phone
我很难像你解释Noi the Albino是一部怎么样的电影,不过至少今晚是我第二次完完整整的看这个片,而且自从三年前第一次看开始我就是那么喜欢它,所以我还是稍微唠叨一下吧。
喜欢那种冷调的,负冲过的颜色,像照片的底片,隐藏的,温和的,冷调的室外的蓝,古老的屋内的黄绿。
slowblow的配音,酷似sigar ros和mum那种。
喜欢那个很瘦的男孩,光头,几乎看不见的淡眉毛。放空的,羞涩的,无聊的,又有点张扬的。锹开博物馆的大门跟女朋友约会,因为旷课被校长赶走,跟人打架永远输,偷了西装和汽车想跟女朋友一起消失,拿着气枪去抢劫银行却被银行的人赶出去,或者一整天待在自己的小地洞里,看祖母生日时候送的西洋镜,里面只有两张夏威夷的照片。大概就是这么个故事吧,结束前他待在小地洞里看着那个西洋镜,他所有的亲人朋友女孩都在地上的雪崩中丧命。
我两次看下来都想不出有什么哲理,只是在这片被营造的淡蓝色伤感中流下了眼泪。
转载注明作者JEUCE,
http://jeuceh.spaces.live.com/在梦游般码了一大段字符然后关掉网页,无视提交之神圣,接着寻思方才所想再重复一遍叙述,是为无法思考一种表现。也许是宅在家里的时间已经到达了一个临界值,也许是我那不爱搭理人的性格已经进化的趋于完美,也许是因为这几天气温一下降到了冰点……总之,因此变得混混噩噩。
杰克·迈克德维特写了这么个短篇小说叫《亨利·詹姆斯,这是为你而做的!》,大致上内容如下:一个三流出版社的老板发现了一篇惊为天人堪比《战争与和平》的小说投稿,于是约了作者商谈合同与续作,不想“作者”爆料小说其实是他的电脑(AI)写的,只花了四天——对于托尔斯泰那六年简直就是个污辱;如果人类丧失讲故事的自尊心,那他们意淫出来的“文学”二字做何处理?如果小说于机器量产,洛阳纸要贱到何种程度?于是出版社老板很干脆,以亨利·詹姆斯之名,把“作者”连同他的电脑一起推到了车轮下辗了辗,另外还存私心把小说出版大赚了一笔,更促使世人扼腕痛惜了一番那早逝“作者”。
多则贱,所以有时候你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崇拜着什么?有什么真的足够特别以致吸引你?然后就思考不能,混混噩噩起来,一如Nói。
冰岛的处境跟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很像,呼之而来的冰雪,呼之而来的极夜,但显得更加绝缘,所以冰岛的《Noi The Albino》比挪威的《Reprise》更加冰凉一些。事实上整个北欧的词汇都是给人这样的感觉,让人血液循环冻结,新陈代谢调低,懒洋洋停止严肃的思考,单纯的只留下关心关于这个人生本身打算做些什么——就是说,这种环境下盛产loser和visionary。
除了自我陶醉的那些瘾君子,剩下的人大多是loser和visionary的冰水混合物,只是有些人很不幸地loser的成份占优——某些人只是少了个“er”被“t”代替暂时迷失了而已,有些人则需要在后头再加上“est”的后缀,这大概是区别。所幸不管走到哪一步都不是件易事。
对于我们的环境——现在的我们大概是很容易就能找到花天酒地,但是纯粹的冰天雪地却没有,冰岛——在她成为国家破产的借代之前,Dagur Kári,Sigur Rós,Reykjavik……都是些让人恍惚致幻的词儿,如此单纯环境,对于一直畸形生长在复杂夹缝中的我们来说,实则人生不幸之残酷存在。
是看到蓝色冰山的第一眼就认定会喜欢的片。想到Sigur Ros的音乐。始终蓝绿的色调,清冷的孤寂感。实在太好。
短短一部片子里有丰富的风格渲染和高潮,满满极地浪漫主义啊!!诡秘的光头/泼了一身的猪血(画面真是太艺术了!)/砸钢琴/雪崩前人们寂静的表情/地下室入口自动展开的地毯/毫无生机的爱情/挖不下去的冰山墓地/政府标准对于极地而言就是放屁/万花筒里的热带正吞噬基地生命!这就是一个环保片!
学习也学不会,走步路都滑倒,喜欢的女生还离你而去,喝个酒都喝不烂,真垃圾,真一无是处,对社会充满绝望,热带还只存在幻想,妈的整个青春就是坨屎,厌世的人就他妈应该乖乖待在地下室,被救出来还要被迫接受现实,躺在床上吹着冷风真他妈可悲
我喜欢这个调调:粗野的,冰冷的,灰白的,孩子气的~~“你看一个男孩他在生命中感到无比沉重,已经散失了生命的动力,但是与一个女孩不期而遇,突然感觉到呼吸通畅,又可以在生活中飘浮起来。但这只是一小阶段的感受,很快他又会感觉到地心引力”卡拉克丝如是说
在废墟中,noi找到了地下室的入口,又回到了他自己的小天地,西洋镜中的夏威夷,海水慢慢涌上来...
这应该也是一个“生活在别处”的故事。我们总幻想我们的生活应该在远方,自己的世界像个牢笼。而远方的人们也许正在幻想着我们的世界。讲述这个过程的故事就是此类电影,而另一半讲述“逃离”成功以后,来到远方的故事,主题却可能变成了思乡。也许结论就是,我们永远做不到珍惜眼前。
这平淡的调调真好,不多不少的安静和刚刚好的决绝。前之没有青春;后之只有祭奠。有关于凝视的故事。音乐响起,仿佛时间停止。一遍遍的听,一次次的停止……PS:"Aim for a Smile"
男主是白化病不是白血病……这俩差挺远的。片名翻得也比较扯,直译就是“白化病诺伊”,“热带岛屿”其实也就是他在幻灯视镜里看到的向往的夏威夷(当然结尾挺不错)。冰岛小镇青年生活,倒是写出了特别在地性的人际关系。
电影原名直译过来是白化病的诺伊。《飞越雪乡情》这个名字实在是太俗套了,《航向热带岛屿的冰山》是非常贴合诺伊想要带那个姑娘远走高飞的意义。叛逆的意识可能源自于自我内心深处的自卑。当经历一切的挣脱却依旧是不可得的结果时,灾难袭来,将一切化作空洞的悲伤。结尾从静止画面变为涌动的真实海浪,不知道是不是一种幻想。
没有什么比得上一个17岁的失望。
闷,又是一部需要耐心并认真看完的片子。少年的苦楚谁人知?但那迷人的雪乡风景如梦似幻,真是令人如醉如痴!
生长在冰岛的人,一辈子都没感受过温和的海风。这里似乎常年被世界遗忘,只有冰、雪与海,剩下的就是一群孤独的人。《航向热带的岛屿的冰山》色调阴冷,光凭环境和人物的行为动作就表达出了冰岛人内心的寂寞,拿枪打冰、看苍蝇在身体上行走、在冻土上挖坟墓,它没有提及国家,仅以点概面,用最细节的画面就描绘了整个国家的寂寥。最后的结尾处理的很有意思,十七岁的少年对浪漫生活的希望全部破灭,寒意袭来,黑幕终结。航向热带岛屿的冰山,却只是原地打转。
在常態現實下,平庸成了社會的行為守則,而逆反則因偏離主流價值取向而被視為離經叛道進而遭遇擠壓和否決,所以,現實就是一種牢籠囚禁下的困頓,俗眾的惰性鑄成堅固的藩籬,慣性的暗長漸漸消解個體的反抗,關於外面世界的幻夢支離破碎,偶或想起,已是銹蝕不堪。我們在平庸中幻想著另一種可能的平庸。
无处蓝。荒乱有力的青春在这样的地方真是要生生憋出病来,逃离也不过是另一次灾难的开始。结实的黑色幽默,所有人都死了,所谓的自由也就是好好活着吧。热带岛屿是永远无法抵达的理想国,迎接一场雪崩,身和心哪个死了其实已经不重要了。
这是人生的不幸吧,恍惚致幻般的色调和绝美的音乐,又一部理想主义者崩塌电影啊。。。因为屏幕内太寒冷导致最后看的窝心看的胃寒,尤其电影最后那幕
人生是一次特别冰冷寂寞的旅行
没有大悲大喜,平凡的力量
刚开始以为只是寂寞,后面原来是更深的悲伤。听死金的少年带有白化病的特殊美感,懒洋洋的叛逆着。青春题材是最没有国界与年龄的,冰岛的皑皑白雪带人进入回忆与情感的隧道。
欧洲的电影就是这样看似平凡平静平淡平实,却总是让人回忆回想回看回味
十七岁的虚无,以及遥远得必须通过毁灭才能抵达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