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兵三部曲最终章,该片和同为约翰·福特导演的《要塞风云》、《黄巾骑兵队》并称“骑兵三部曲”。要塞风云是与上司的精神继承,黄巾骑兵队是与战友下属的磨合,到了这部就成了与儿子的传承。冷战开始、朝鲜战争开始之前的电影,里面充满了对于高度等级森严的军事制度与美国民主制度互相对立的探讨,以及在不同的战争背景下,父子、夫妇在各自不同的立场下,如何通过解决阿帕奇这个共同的敌人而殊途同归。整体还是福特一贯简洁而有力的风格,这次还充满了大量了音乐,继续用西部片的外壳,探讨当时的社会局势,福特依然是最好的作者导演。约翰·福特和约翰·韦恩搭档的经典西部片。
父亲镇守边关十五年很少回家,当妻儿来到营地后为了尊严一直在将士前克制自己的情感。母亲因为丈夫以前执行公务烧掉自家的庄园而一直忿忿不平,但是又放心不下年轻的儿子于是去探班。儿子年幼不经事,虽然没入西点但是却应征入伍,想要证明自己。就是因为家国大任和儿女情怀有如此多冲突,才让本片处处感人。在战争的背景下探讨军官在国家和家庭面前的取舍和付出。在这部电影中导演要探寻的并不是战争的本质,而是作为军人对一个国家的付出。“边疆铁骑兵”这个译名其实更能反映出电影中着重刻画的驻守边疆的军队。这部电影整体感觉上并没有由于战争带来的悲怆和严肃,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理性和感性情感的相互转化。理性的是,他们要面对战争,面对印第安人的袭击,面对被印第安人掳走的孩子。感性的地方则是柯比和妻子,儿子之间家庭关系的冰释。
手法纯熟真诚+集合才华=上升期图景
2021-06-13 23:59
剧本和表演都深谙角色塑造之道,本片故事跃然升起一个身经百战、明大义懂世故,并且还热爱着私人生活的将军形象,一个一面照顾大局淡定体面周全、一面个性充满着可亲烟火气的家伙,放进自由拓荒的西部背景,格局开阔不失灵性(乱世佳人拓荒男版?);配角们也都个个鲜活、不假大空,家国取舍、不能言说的牵动、先抑后扬呼应强化……一来一回间与观众实现了良好互动,培养出观众对角色们的偏爱。
历史视野所限,对西部开荒史和原住民的刻板印象(今天不可能这么出街了),才明白与狼共舞当年为何是个震撼。发现布景有些省事,手套山背景其实一直在那附近(眼见的附近),而教堂则是将附近(车程1日以上,植被都已改变、不同文化领地)一座教堂复制了搬到手套山背景下——同样算是当年信息不发达下好莱坞成品的态度(让人想起港片发力时同样的粗制滥造但是有效)和地域刻板印象。主角光环、主队光环、大团圆避开深沉……当年的需要都有一点。
马战的场景颇精彩,虽人数道具上算不上战争大场面,但当年的骑术追逐是真功夫,黑白低帧片捕抓到的画面仍很有现场感。片中创作的配乐大多已成经典,而吉他小调无论词曲演唱都远超预期的质素。
本片总的印象,仿佛折射出一个正值开放思想、野生才华汇聚而来崭露头角、开拓上升期的好莱坞图景。
最近总是想起这片,感觉它蛮复杂的。1)刚开始看,很不喜欢其中传达的信息:三部曲里,Fort Apache审视了偏执的heroism,She Wore a Yellow Ribbon相当和平主义,到了Rio Grande却是全面歌颂了军队纪律与精神,还是最喜欢首部中立偏进步的立场。结尾的Dixie在今天听来也是怪怪的,夫妻俩的矛盾根源、和解方式,暗含着Ford对旧南方的同情。2)但是仔细想来Ford立场也很复杂,何况本片还有一大主题是两代人之间的关系(其中当然也涉及到父母辈的爱情),婚姻、家庭这些,并不是每件事都涉及到政治意义。
军旅生活的刻画一如既往老道也不足为奇 但最动人的竟是wayne在夜风中欲言又止的注视 论情绪化特写福特拍得不少 但这部还是在我心上打了一枪
[骑兵三部曲之三]韦恩竟然受伤了!
别说福特,偶也喜欢玛琳奥哈拉。自吉恩蒂尔尼之后,第二个让我觉得最适合在黑白片里出现的脸。不过晚出的铁骑军却是黑白片,还真有点怪。顺便学会一句骑兵语 “呦唿”(会意)。
唱歌那段睡着了……
三场战斗戏有点像佐料,重点其实是如何重建家庭的结构。高潮戏同《青山翠谷》一样,都是强调基督教的救赎力量,同时应和了西部拓荒乃上帝旨意的所谓天命昭昭(Manifest Destiny)不可违逆。
骑兵三部曲最终章,纪念碑谷还原真实场景。人物均有着正面且抱有热枕的价值观,因南北隔断而分离的家人(当然韦恩所镇守的边疆之河也作为家庭鸿沟的隐喻延伸),逃离舒适圈寻求光荣价值的儿子,以及高度尊重且怀有爱意的夫妻双方。音乐方面无疑为影片增添了不少伤感的意味,尤其夜半歌声的诗意场面,那是对美好生活的怀念与重归愿望。2q
Yo!非常和谐的队伍,导演John Ford 不放过每一次机会,给本片注入旋律好听的歌与曲!John Wayne 继续精力充沛演男人气概之角色。美国西部地貌又一次给本片外景带来不错的铺垫。另,当前豆瓣打分才7分,太低估了吧。有天会到7.5的至少。🤓
the Rios Grande pueblos already existed when the United States acquired sovereignty over New Mexico in 1848. Although they at that time became part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pueblo lands never formally constituted a part of federal public lands
西望黄沙漫天涯,将军百战金戈马,塞上胡笳声声咽,不知游魂可归家。当然,美国的西部征伐更像国朝历史中的北方游牧民族,而美国的印第安人没有像中原王朝那样可以抵御或融合北方的一次次进攻,最终成为保留地里越来越边缘、消亡的历史。尝尝想,若以少数民族不断进攻、开拓中原王朝的视角来看待美国西部史乃至美国史,可能会更顺眼和激昂些,但以主要守势为主的中原王朝子民来看西部史,会有愤慨与无奈吧。历史是强者的历史——所谓强者,王霸也好,天命也好,国运也好,没有个500年历史回望,也看不清楚。
约翰·福特和约翰·韦恩搭档的经典西部片。在战争的背景下探讨军官在国家和家庭面前的取舍和付出。一些马战场景在60年后的今天仍不过时(比如让人惊叹的罗马式赛马)。西部片中女性角色的地位也突出并提高。不过仍有处理含糊的情况。印第安人为何要掳走孩子?并且防守和看管十分松懈。十分糊涂。三星半
从美国人的眼光审视印第安人问题 在这些文明人的眼中 印第安人只是一群穿着奇装怪服的野蛮人 愣头青一样只知道砍杀或是送死 没有智慧 电影名字的翻译问题 翻译成一将功成万骨枯的人肯定是唐诗读多了 这么一部充满喜感的电影翻译成这名字毫无道理 盗马贼泰瑞很有时迁的影子
骑兵三部曲的最后一部,看完这个三部曲以后基本上会明白福特眼中的男人应该是个什么样了估计现在的社会根本没有这样的男人了,时代不同了,一切只能存在于历史中了。除了这三部曲以外福特还拍摄了很多关于骑兵的电影他们加在一起可以组成个福特骑兵系列。。。
7。最后的转伞很欢乐。
该片和同为约翰·福特导演的《要塞风云》、《黄巾骑兵队》并称“骑兵三部曲”。《要塞风云》我也看过的,但印象不深。虽然约翰·福特很牛B,但我总觉得自己跟他有“代沟”,对他的电影感受不深。特别喜欢片中约翰·韦恩的老婆,她的中文译名是莫林·奥·哈拉。所谓淑女,以此为准。(2005.10)
公爵很年轻啊,小胡子好风骚啊
福特大爷不单是在拍西部片,找个牛仔唱唱小曲,其实也是在输出美国的价值观。
好棒!大爱!不想当好歌手的男人不是好骑兵,里面的歌太好听了,大峡谷、河流和岩石,风景壮阔,故事儿女情长,太多感人的细节和对白,重点描述了韦恩在国家与家庭责任之间的挣扎,特技镜头也是叹为观止,虽然洋溢着美国式的英雄乐观主义,但也暗含着南北战争之后的国家裂痕,畅快淋漓呀。
除了故事格局略显局促以外,就再无一可挑剔之处,神作!出神入化的用光!私人的福特榜里,完全可以进入三甲之列。
沃日,John Wayne留这个胡子帅得劳资神志不清了!表演也好!面部表情跟一些小动作传达了很多动人的细节。剧情承接做得太马虎,不少轻佻的喜剧元素也让片子显得偏"商业",不过感觉导演想表现的东西都做得很好,一是铁汉对家庭的柔情【好苏!,二是骑兵队中根植于人民的民谣文化,让我想起读From Here To Eternity时看到的那种对人民的依恋和朴素的诗意。歌子都好好听,《我的紫色女孩》真是太温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