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幕后花絮】
成龙经过了几次失败的尝试之后,在思远公司和袁和平导演的手上,凭借《蛇形刁手》打了一次漂亮的翻身仗。此部影片不但掀起了香港的票房狂潮,而且席卷东南亚,开创了功夫喜剧片的潮流。在影片中,成龙充分发挥他的喜剧天赋,把喜剧表演融入到武术中去,开始走出了李小龙的影子,而形成一种自己的风格。 《蛇形刁手》是袁和平首度执导的作品,而袁和平后来以动作指导扬名世界。《蛇形刁手》由成龙、黄正利以及袁和平的父亲袁小田主演。这部影片上映后,同年袁和平还执导了《醉拳》,并为同样的演员班底。这两部电影让成龙在当时一夕成名,成为最受欢迎的新人演员。 成龙1954年4月7日生于香港,原名陈港生。其父为其取此名寓意生于香港。1961年拜当时京剧大师于占元为师,小成龙得第一个艺名“元楼”,和洪金宝、元奎、元彪等合称“七小福”,随后以“陈元龙”开始武师工作,1971年,参与李小龙《精武门》特技工作,随后被导演罗维看中,取艺名“成龙”,从1976年《新精武门》开始继承李小龙形象,但是始终不成功。直至《蛇形刁手》、《醉拳》终于令成龙一飞冲天,也锻造了活泼精灵、喜剧动作的武打风格。八十年代成龙的《师弟出马》、《A计划》、《警察故事》、《龙兄虎弟》等一系列作品称霸亚洲。九十年代成龙再次进军好莱坞,凭借《红番区》、《霹雳火》、《尖峰时刻》等征服好莱坞,创造票房神话,跃居一线国际巨星,成为华人电影的骄傲。
🇨🇾站长点评:有些创新,有些滑稽。成龙第一部成名的电影,也是改变人生轨迹的电影。
1978年是香港电影发生巨变的一年,因为这一年,一位华人巨星,一位天下第一武指,一种独属华语电影的电影类型出现了。
这一年前,成龙作为李小龙的模仿者,接连拍了几部片子都不温不火,快要对电影丧失信心,准备安心做武术指导。
这一年,袁和平已经做了八年的武术指导,但他的袁家班始终被刘家良的刘家班压一头,而且刘家良那会已经开始做导演。
这一年的前一年,洪金宝首次自编自导自演的《三德和尚和舂米六》上映,诙谐+功夫这个概念被人们认识,但并未开始流行。
在这种契机下,“香港电影教父”吴思远看中了袁和平与成龙,提拔袁和平当导演,让彼时心灰意冷的成龙做主演,《蛇形刁手》诞生了。
《蛇形刁手》上映后,气势如虹,票房拿下270万,位列年度第八,其中幽默逗趣的武打设计让观众眼前一亮,功夫喜剧这种类型从此登堂入室,成龙也因此尝到了走红的滋味。
吴思远趁热打铁,又让袁和平跟成龙联手打造了另一部功夫喜剧《醉拳》,票房676万,年度第二,证明了成龙的大红不是昙花一现。
这部电影是成龙生涯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片中的众多人物形象直接影响了日本游戏和漫画,成龙也从《蛇形刁手》的投石问路到《醉拳》后,彻底找到了自己的风格,一条不同于李小龙的功夫喜剧之路。
罗维看到成龙成了香饽饽,便把他从吴思远那里要了回来,1979年成龙首部自导自演的电影《笑拳怪招》上映,票房544万,当年的年度冠军,是罗维从业以来的最大成功。
可罗维给成龙的片酬却只有6000块,仅是之前的两倍,即使成龙那会已经凭借《醉拳》红遍全香港,成了票房灵药了。
罗维这个人也是个奇才,错过三次可以拥有国际巨星,躺着赚钱的机会,第一次是李小龙,第二次是成龙,第三次是李连杰,每次都是因为小气,肚量小、铁公鸡、不大气,罗维当时若能改变一点,也不至于一个巨星都没落下。
既然罗维不讲情面,成龙也没必要留在罗维那里拿固定工资了,1980年成龙最终摆脱罗维,邹文怀用420万片酬让成龙与嘉禾成功签约。
加盟嘉禾后,邹文怀给了成龙极大的创作自由,任由他发挥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表演天赋,成龙给嘉禾拍得第一部电影,也是他首次自编自导自演的《师弟出马》。
这部电影没有辜负嘉禾给予的厚望,一经上映,立马打破香港电影的票房纪录,成为首部票房破千万的港片,成龙一跃成为当之无愧的巨星,嘉禾也继李小龙之后再次开启了他们的辉煌时代。
《蛇形刁手》《醉拳》《笑拳怪招》《师弟出马》,四部电影让成龙变巨星,也让功夫喜剧开始大放异彩,直至1982年洪金宝的《提防小手》出现,功夫喜剧变成了时装动作片。
成龙、洪金宝作为功夫喜剧的双子星,他们此后的电影风格基本都到了时装动作喜剧上,《夏日福星》系列,《警察故事》系列,都是动作喜剧片中的经典之作。
这一时期,尽管有李连杰的《少林寺》的推动,但功夫喜剧已经开始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功夫片再一次东山再起还是1991年徐克和李连杰合作的《黄飞鸿之壮志凌云》。
可徐克与李连杰带来的这股功夫片热潮也仅仅维持了几年便因李连杰远赴好莱坞而告终,进入新世纪,功夫一蹶不振,再无当年的威风。
2006年,李连杰主演的《霍元甲》曾让功夫片一度成为热门,也间接促使李连杰和成龙首次出现在同一部影片中,《功夫之王》由此而来。
这一阶段,甄子丹的《叶问》系列大火,但对于功夫片来说,成龙、李连杰、甄子丹的努力终是杯水车薪,功夫已难以东山再起。
2019年,甄子丹主演的《叶问4》上映,功夫片正式落下帷幕,曾经是华语电影的招牌,如今成了时代的符号,但“功夫片”这三个字永远不会被忘记。
说起成龙的功夫喜剧,我想不能避开和袁和平合作的《蛇形刁手》和《醉拳》,都上映于1978年,一前一后,也是这2部片子,奠定了成龙的功夫喜剧风格,
跑偏下:
袁小田是谁?
这部片子中的白长天的饰演者和《醉拳》中的苏化子的饰演者,袁和平的老爸,电影史上第一位武术指导,
本部电影主要讲了2大门派之争,蛇形拳一派就剩下白长天一人,白躲避人追杀,而成龙是武馆里打杂的,经常被馆主欺负,偶然间成龙遇到了白长天,白看到成龙被欺负,最终教会他蛇形拳,白被鹰爪功打伤,成龙到场,用蛇形刁手(蛇拳和猫爪结合)击败对手,
优点:动作设计巧妙,蛇形拳惟妙惟肖,与杂耍相融合
缺点:
1.馆主这个反面人物过于扁平化,脸谱化,
2.剧情一般
3.成龙看到猫抓眼镜蛇,自己钻研出蛇形刁手,并在结尾很顺利地击败对手,救了师父,感觉这一段轻描淡写,太过顺利,就算有天赋,习成也非一日之功。
《蛇形刁手》1978
《新精武门》1976
《拳精》1978
《龙兄虎弟》1986
《特务迷城》2001
成龙主演的新片《神探蒲松龄》将于大年初一公映,但我对影片的品质表现和票房表现都感到担忧。从成龙近年的作品来看,他仍然很拼命,但已经拼不出新意,再加上剧本往往比较烂,一再拉低了“成龙电影”的下限。回顾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成龙电影”,真可谓生龙活虎、精彩纷呈。这些影片不一定都是佳作,但大多不乏闪光点,就算非“佳篇”也有“佳句”。
《蛇形刁手》(1978)是成龙的成名作,袁和平(《蛇形刁手》导演)和成龙一道,开启了“谐趣功夫片”的浪潮,同年,他们还合作了更为精彩的同类作品《醉拳》(1978)。
《蛇形刁手》之前,成龙已经演过很多电影,但始终红不起来。成龙主演的早期电影中,我印象较深的有吴宇森导演的《少林门》(1976)。这个片子在导在演,都只是勉强及格。
罗维导演的《新精武门》也是1976年的作品。李小龙逝世后,曾经为李小龙执导筒的罗维想再“制造”一个李小龙,于是力捧成龙——“成龙”这个名字就是罗维给当时还叫陈元龙的成龙起的,推出《新精武门》一片。《新精武门》的故事紧承《精武门》,类似于续集,其故事结构也几乎套自《精武门》,不过它把故事发生的地点移到了台湾。
李小龙是不可复制的,罗维拍《新精武门》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再说,成龙和李小龙不属同一类型的演员,这种生硬的复制注定只会有形无神。但罗维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就是他给成龙起了一个超一流的艺名。成龙用过的名字很多,我知道的就有元楼(在京剧学校的艺名)、陈元龙、陈港生等,但真正让我们耳熟能详的只有“成龙”。李翰祥在《三十年细说从头》一书中谈过电影明星取艺名的种种“潜规则”。名字虽然不能决定一个演员的命运,但多多少少会对演艺生涯产生某些影响。念念今天的电影演员的名字,我们就会知道,这些名字大都朗朗上口,或者清新可人,或者意味深长。
《拳精》也是罗维导演的,1978年出品。1978年是成龙的丰收年,这一年一共推出了5部作品,除《蛇形刁手》、《醉拳》、《拳精》外,还有《飞渡卷云山》、《蛇鹤八步》。这5部作品拍摄的顺序我没有办法完全弄清楚,但我猜测,《拳精》是在《蛇形刁手》和《醉拳》之前拍摄的。在《拳精》中,成龙的形象已经和《新精武门》中的仿李小龙形象有了很大的不同。成龙的“鬼马”本色已经初具雏形。如果我的猜测不错的话,那么,袁和平拍摄《蛇形刁手》时多多少少参照了成龙在《拳精》中的“鬼马”形象和作风。这样看来,罗维对造就成龙的“鬼马”形象同样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顺便说一下,《新精武门》中,潘垒是编剧之一,而《拳精》中,潘垒更是独力担任编剧。《新精武门》的编剧并不出色,《拳精》的创意却相当不错,剧情设计也胜《新精武门》甚多。不过,《拳精》在武打场景的设计上略显粗枝大叶。该片的武术指导不是别人,正是以“陈元龙”名字出现的成龙。看来,初为武术指导的成龙能耐有限,到80年代初就大不同了。
《龙兄虎弟》(1986)和《飞鹰计划》(1991)两部影片相隔五年,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其实可算同一系列——主人公都是“飞鹰”Jackie,都“卖”异国风情。《龙兄虎弟》是1987年(影片1986年先在日本上映)香港华语电影的票房冠军,这让我感到有些意外,因为我觉得同年的《监狱风云》、《秋天的童话》等片都比它要好很多,娱乐性也不比它差。但成龙就是成龙,他的号召力就在那里,况且《龙兄虎弟》是作为贺岁片上映的,非常讨喜。《龙兄虎弟》的经典动作戏主要是头尾的几场戏,成龙确实很卖命,足以博得男性的喝彩和女性的尖叫。但《龙兄虎弟》的剧情漏洞百出,有些对白更是傻得要命。《龙兄虎弟》的另一个卖点大概是谭咏麟的演出并在片中献歌——那首传唱极广的《朋友》就出自该片。谭咏麟和林子祥、张学友等歌王歌神一样,以唱歌为主,演戏只是副业。不过,几位歌王歌神的演技都相当了得,滑稽也好,搞笑也好,都毫不含糊;而且,他们往往都不放过在片中推销自己的歌喉的机会,让观众大饱眼福之外,再大饱耳福。
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香港电影掀起了一股“卖”异国风情的热潮,还是那些人,还是那些招牌元素(武打、犯罪、谐趣等),但故事却发生在海外,以当地的风土人情为“卖点”,影片也适当加入一些“能打的”外国演员。《龙兄虎弟》和《飞鹰计划》外,同类作品还有《快餐车》(1984)、《卫斯理传奇》(1987)、《圣战风云》(1990)、《红番区》(1995)、《我是谁》(1998)等。这些作品中,有不少是成龙主演的,因为成龙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他的作品不止在华语地区大卖,也能卖到海外去。这些作品成了成龙后来闯荡好莱坞的“敲门砖”。成龙作为国际巨星,
2001年陈德森导演的《特务迷城》算是一部把异国风情发挥到极致的“成龙电影”。陈德森把剧组拉到遥远的土耳其,尽情挖掘“土耳其风情”。土耳其是个伊斯兰国家,但在伊斯兰国家中,又算是相对“开明”的。拍一部能够展示神秘的、独特的伊斯兰风情的电影,确实是一个能够吸引眼球的聪明的想法。除了伊斯兰风情,土耳其还有着闻名遐迩的土耳其浴。所以,《特务迷城》注定是一部卖点十足的“大片”。
从七十年代末成名,到八十年代“打拼”出一片天地,期间的作品可算是成龙的“早期作品”。此后,成龙逐步成长为“国际巨星”,成为华人世界的骄傲。“国际巨星”成龙的作品相对于他的“早期作品”,制作往往更加精良,却鲜有经典之作,反而是他的许多不无瑕疵但鲜活生猛的“早期作品”成了他电影生涯的经典之作。从去年开始,欧洲(尤里卡,英国)、美国(CC)等最重要的影碟出版商先后发行(或即将发行)了成龙的作品,但所选的作品都是他的“早期作品”,如《警察故事》系列(前两部)、《A计划》系列等,足见他的早期作品的重要性——在欧美,成龙的早期作品,已经成为电影“亚文化”的重要作品。
导演是袁八爷。。。
蛇形猫爪。黄正利果然功夫很好的,袁小田也只有4成左右用了替身。出现了蛇形、鹰爪、螳螂、洪拳,泗水县,袁八爷+吴思远作品
这是元祖镇元斋么。。。。
武术指导:袁和平、徐虾,副指导:袁振武、袁信义、元奎
长大后回过头来再看一遍,发现成龙的这些动作都异常幼稚,本片在IMDB中却是成龙分数最高的一部
几好
不能指望人物情感发展变化,故事也单线条。不过也是早期功夫片里顺畅爽快的了
打掉一颗牙
海报怎么是英文的?
- - 这是他的第一部?
蛇形刁手。
黄正利原名黄太洙,韩国人,1944年12月13日出生于日本大阪,14岁开始学习跆拳道,七段称号。1965年成为一名国家队教官,在越战中到过南越,据传与当地一名越南使刀高手发生口角,一记旋踢命中对手太阳穴使其当场毙命。76年吴思远去韩国拍《南拳北腿》挖掘了他。《鹰爪铁布衫》《醉拳》
老港片的剧情几乎都比较简单粗暴哇,尤其是动作片刚刚启蒙的时候,但作为功夫喜剧的前驱作品,它不仅火速受到观众的欢迎,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它还逐渐填补了因李小龙的死带来的功夫片上的空缺,当然影片的毛病还是很多的,袁和平的导演水平也远远不及他的武指水准,但一招一式的搭配现在看来也蛮好玩的
鹰爪掌门狠了90分钟,在最终SOLO中三连踢了简福之后再无建树,反而被简福用简单的自创招式一举KO。不得不说的是本片的几个亮点,一个是简福和白长天抢碗那段,一个是传教士打脸,一个是简福和鹰爪掌门第一次对战的那段都特别有意思。虽然剧情上欠缺了点韵味,但是身为动作武打片确实算是佼佼者了
成龙成名作,某电视无聊时候打发时间看的,上世纪70年代的那些花拳绣腿,也是当时的创新。那个老头就是拳皇里镇元斋的原型。
补标。这个电影告诫我们:即使把对方打得满地找牙,也可能是最后的输家!……成龙似蛇,午马位阳:https://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3887592243/
镇元斋啊
这部电影影响了不知道多少日本漫画家
让我们看硬功夫。
香港搞笑功夫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