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有刀在手请记得责任,切勿推说遗忘”
这片子看得我有点着迷。小西天放映十元场,不是修复版,很多运动模糊的地方有严重的重影,国语配音的聒噪让人很不耐烦,一场下来看得大汗淋漓。但让人念念不忘,回去下载,又找粤语版来看。
1995年的片子,我很难不把它和94年的《东邪西毒》联系起来,片尾字幕看到张叔平也是意料之中。但是徐克毕竟是徐克。在网上又翻到多年后的幕后访谈,他坦诚是想创造一种风格。这种风格摄住了整部电影的魂魄,以至于脱离了电影本身。我完全摒弃它的声音,画面可以打满分。摄影师抱怨徐克会害他丢了饭碗,哈哈。追求realistic手摇拍摄,但是武打和剪接还是浓浓的黄飞鸿式。娇媚的邪派男人,阴性总是带着邪恶的气息。真想来段说唱徐克男演员,白毛的邓超,赭石的冯绍峰,紫色眼影的张涵予。
声音之中和尚中埋伏倒地有一声钟响很赞。对白写得差。编剧许安在访谈中说,剧本没有具体写说了几个字,只是写什么人进来讲了什么态度的话。这在我看来一直是徐克的软肋。胡金铨的对白筋道有嚼头,王家卫的独白分寸合适,自有逻辑。即使道理再偏颇,人物在故事之中自有自圆其说之处。同时会有好几个人的独白,互为相映,对话很少,通过隔空的独白来实现交流。“我知道我已经卷入他们的所谓的江湖,因为那一日我见到了血光。”这是什么鬼逻辑?倒是“如果我有本事,我把他们俩全杀了,不过我知道,我没本事”有点自黑的幽默。
权力始终是徐克钟爱的主题。从女孩子的角度出发,两个男人谁赢了谁就是她的。但是她的权力争斗落败了。而他父亲无心挑起的掌门之争才真正打开了这场战斗。老掌门所谓的“正义这玩意儿不过是种同情”“做人一定要安分”,以看透世事的口吻掩盖犬儒的心有余悸——他若真的安分自己的哲学,那便不要开“炼锋号”这样的大招牌,更不必说老奶奶一语中的“老爷这是害定安”。
见义勇为之于和尚、铁头、定安都不一样。对于铁头,是一种权力的彰显,为和尚报仇,救妓女,只为师出有名,所以才会嚎叫着“炼锋号”的名头。定安是未开刃的铁,和大部分俗套的武侠故事一样,食之无味的男主角,见女人如柳下惠,对权力没有渴望,性情都不见,怎么办,只好给他增加传奇大力丸——仇恨。死老爸,被人唾弃,断手,好不容易埋刀退隐,还总有闲人着要欺负他——是妒忌他的美貌吗?种种不公平的设置,也是为了师出有名。中国人真是太不敢面对自己的欲望了。在某个瞬间,我以为会有转折——他问,我不问谁是仇人,我只想知道我爹死得值不值得?不值得。他是不是一个好人。是。
周嘉玲这么壮,倒是不违和。捧着粗碗狼吞虎咽的女人,不是躺着就是爬着,或者倚着。都是男人的主观,以为她们就像动物,泼酒,不问为什么泼,为什么泼不重要,而是打,让她舔,她先笑再泼再亲热,她的想法不重要。
PS.微博上妇科小医生呼吁安全性行为的博文,原话是“有枪在手请记得责任”,我觉得很合适。
2 ) 英雄救了美女,接着强暴了她。
没有朝代,没有地点。
满街喧闹,满眼破败。
和尚打抱不平,转眼死在小巷。
英雄救了美女,接着强暴了她。
善良的青年被人砍断手,吊在树上,投进猪圈。
无一处规矩,无一分快乐。
刀在梁上悬挂,黑暗里闪着光。
房子着起火来,剩下半本破书。
女人们花枝招展,无端端笑得开心。
风疾雨狂马队,
破衣烂衫断刀。
飞刀穿过咽喉,
转身湮没风尘。
无一刻浪漫,无一丝留恋。
女孩打开门,以为有人回来。
庭院深深,白发苍苍。
3 ) 说说《刀》
刀的出现对徐克来说是必然的,因为他已经联合程小东、张叔平等人将浪漫武侠的风格推到不可超越的地步,而李连杰、林青霞等人的离开也使传统的武侠片必然成为一种飘渺的回忆。一直坚持“以今日之我打败昨日之我”的徐克在这种情况下拍摄了《刀》。
《刀》打破了传统的故事结构与拍摄方式,强调世界的残酷,人心的暴戾,“当它被释放出来的时候,人就成为一把刀,见人就斩”。
影片在故事上完全打消了传统电影的戏剧性,转而强调真实世界的偶发性,在画面上打消了之前的构图与原则,转而以接近纪录片的手法拍摄这一武侠作品,而这正是徐克的意图——突显真实世界的残忍与人心的残忍,以及在这个残忍的背景之下的残酷的浪漫。
4 ) 无名氏
从我懂事开始,我便跟着一个老乞丐在要饭,蝼蚁般活着。
老乞丐对我不错,只是话少,有时候我问他,他叫什么名字,他说他忘了。我问:那我是谁?他答:不知道,要饭不需要名字。
然后日日如是,次次如此,但一年年过去,我却越发好奇,我不得不好奇,如果人活着连名字都没有,那跟那些猪有什么分别,特别是被街上的人骂死猪时,我对自己的名字更无比渴望。
有一天,老乞丐把我带到一个破房子前,说他当初就在这里捡到我:你是在这里出生的,但至于你叫什么,我真的不知道,别要饭了,试着在这里像个人一样活着吧.老乞丐说完便不再说话了,只是把他要饭积攒下来一点点钱给了我,过几天便死去了。
埋了老乞丐后,我想着他最后一句话,人,要像人一样,那我至少得有一个名字吧,可惜我还是没有,但连老乞丐我都没有了,有名字没名字也没差别了,努力活着吧,还能怎么样。
直到哪一天,我在山底下遇到了他。
之前好像遇到过他,在街上要为老和尚报仇的其中一个,他断了只手,随身一把断刀,要救他吗,我问自己,救吧,他应该是一个好人,像老乞丐一样。
就这样,我把他拉回自己的房子,救活了他,从此跟他住在一起,吃在一起,活在了一起。
我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他说,我叫定安。然后写下了他的名字,我第一次对一个名字有了概念,他说他的名字的意思就是安定,即平平安安,原来名字不仅仅是名字,还有意思,而且意思还可以这么好,我又一次对自己的名字有了渴望,而且更渴望。
安定的日子来之不易,要摧毁他,却易于反掌,山贼一把火就做到了。我们又什么都没了,我安慰自己也安慰他,没事没事,一定还能找到吃的,找到吃的,就能继续活下去了。
无意中找到一本烧烂的书,我欣喜若狂。书,不是用来写字的嘛,这本书藏在这个屋子里,也许有写我的名字,有写我的父母,有写我的兄弟姐妹。
可惜一切都没有,定安说这是刀谱,有用的刀谱。
刀谱是什么我不知道,连名字都没写的书有什么用,但定安却不一样,他看着刀谱,眼神里面开始有了恨,然后便有了疯狂,他把断刀挖了出来,吊着自己跟着刀谱学。
他越疯狂,我越怕,上天什么都没有给我,但至少我有定安。但定安不管,只顾疯狂劈砍,他要报复,他要报仇。
山贼又一次来了,这一次定安成功了,他疯狂旋转着,一支手,一把断刀,疯狂劈砍着,竟然打退了山贼,他出名了,村民还封他为 杀猪大侠,我第一次感到尊重,第一次感到做人的感觉。
但定安没有迎合他们,他带着我从后门走了,虽然要离开自己的家,但只要在他身边,我便感到定安,感到安定,跟着他,无论到那里,家就在哪里。
可惜杀戮一旦开启,似乎就无法停止。在客栈里,我们又遇到山贼。
但这次不同,我们遇到一个女人,定安救了她,她好像叫小灵,多么好听的名字,多么希望自己也有这么一个好听的名字。但奇怪的是定安救了好她,但又怕她。他怕什么,连山贼都不怕的人,既然会怕一个女人。
山贼临城,我希望可以远走他乡去躲避。定安说好,但走之前,他还需要解决一件事。
就这样,我跟着他来到了炼锋号。
在这里,我再次遇到了他的小灵,还有他的师父,他的兄弟,还有他的仇人,那个会飞的人。
定安再次一支手,一把断刀,疯狂旋转,疯狂劈砍,他的仇人亦是如是,两个人疯狂劈砍,沙风土影,飞尘漫漫,好快,快到根本看不清楚,只是知道他们两个都在不停劈砍,不停地受伤,一注注猩红亦不断浮现。
终于一切停止了,定安赢了,他杀死了仇人,从疯狂中冷静了下来,他定定地望着那个女人,他的师父,他的兄弟,可能也望着他的过去。过去都过去了,定安叫我扶着他离开,离开他的过去。
离开去那里,我不知道,家在那里,我亦不知道,最后连我的名字,我还是不知道,但无所谓了,因为我有了定安。
5 ) 脏……
断续的看了四次才在电影频道的帮助下完整地看完,很脏的颜色背景,煅刀的男人们流汗的场景都不是可以吸引视线的元素。开始故事的女声穿着干净的白色,有小女儿的娇态和狡诈,希望两个男人为她争斗。
陈豪的年轻时代都是这样的角色,有模特的硬朗,小流氓的特征。死之前才说话的周嘉玲也是惊艳,我还记得她在《鼠胆龙威》里双臂流血,倔强死去的模样,现在却找不到伊人芳踪。熊欣欣的纹身图腾一样美,但这美也是很脏的残忍。
这是男人的爆发,徐克证明了自己的性别,引得我这样崇拜他美感的人惊愕,这黑色一直到七剑,小倩的动画都是华丽的灰色,不知道该不该庆幸,黄飞鸿的徐克却是红色的干净。
一直觉得赵文卓可惜,有人跟我说过他的八卦,现在那一个已经去了天国,就用这样的电影了断他的电影生涯,从此记得一个电视剧里的男人,而徐克在跟施南生跳舞,也已经忘记了前尘。
6 ) 随便看看武侠片
今天终于看完了传说中徐克的经典之作《刀》, 正如片名一样, 不仅整个作品给人的感觉是硬朗精悍的感觉, 而且整个故事一气呵成绝不拖沓沉闷. 不仅如此, 从头到尾, 不管是强者还是弱者, 或是用刀强取豪夺或是用刀来自我保护或者用刀来报仇, 整部片子和片名互相辉映. 而此江湖又是有别于金庸先生的江湖, 以一种硬汉的姿态展现了另外一种江湖. 让我觉得此部电影可以称为中国的"老无所依".
虽然我不是非常喜欢这部电影但是这部电影的确拍得很好, 很MAN. 既然是男人的江湖, 又怎可少的了流血不流泪篇章. 凭着几场打斗所营造的血腥场面, 让我这个观众倒吸了好几口气, 同时这些场面更好的渲染了整个作品的气氛.
我总觉得这部戏是导演为赵文卓量身打造的电影, "定安"这个名字本身就只是一种期待, 在动荡的年代, 在马贼出没的地方, 又如何会有安定的生活呢. 不仅如此, 这个名字还背负着一种社会意义, 就是要他给大家带来那一丝期待那一份安定. 因此赵文卓所扮演的"定安"就是这么一个有特殊意义的人物. 我总觉得这个角色应该要更大气, 更加孤傲甚至更多杀气. 可是赵文卓所演出来的感觉是多了一丝温暖. 可能这就是他的诠释. 正如我不喜欢他其他作品一样, 在这部电影里, 即使作为男一的他, 我还是喜欢不起来.
另外女主角小灵出场就是一身白衣, 即使后来跟铁头出去寻找定安, 在外面那个鱼龙混杂的人群里甚至到最后她搀扶着被飞龙伤了的父亲以及铁头时, 她总是一袭干净的白衣. 对此我只能理解为这也是导演赋予这部电影里另外一层的含义. 即使再混沌未开再强权的江湖里, 总会有那么一丝纯洁, 带给人一丝宽慰和幻想.
然后就是这部电影的武打动作设计非常精彩. 首先是马贼和和尚的那场打戏, 算是电影的基调铺陈, 也算得有张有弛. 再然后定安为了就小灵而失去手臂, 这段打戏也是相当精彩. 而且在我看来这才叫真实, 一个人面对众多敌人, 怎么可能会不受伤. 所以现在很多武侠片里那种隔老远就把对方打死啊什么的, 又或者以一抵百而毫发无伤的片子, 让人非常无感. 最后龙飞和定安的那场对打, 在如此近距离里发挥兵器的优势, 而且又要表现出双方的势均力敌, 是最后的亮点也是升华之处了. 所以这部电影里的打戏非常出彩.
再来我想引用电影"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里的一句台词"什么是江湖?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李慕白说要退出江湖所以把青冥剑给贝勒爷保管, 可是青冥剑失踪加之碧眼狐狸的出现, 让他又放不下这个江湖因为要报仇. 复仇, 怨恨, 喜欢, 不甘心种种情绪左右着人们, 所以"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既然人们又放不下这些感情, 又如何退出江湖呢. 再回到电影《刀》中, 小灵的父亲为了避世, 凡事以和为貴, 不准店里的伙计出头滋事, 以为这样就相安无事. 殊不知, 这个江湖就是要么你是十足的强者, 否则结果都是一样. 果不其然, 后来马贼和飞龙找上门来, 可是小灵的父亲一直都是消极避世, 面对昔日的劲敌今日依旧是无可奈何, 沦为手下败将. 故事当然不能停留在这里, 所谓江山带有人才出, 定安为了生存为了报仇, 不断进取, 终于练得一身好刀法出手相当犀利俐落. 赢得了最后的胜利为父报了仇. 所以在江湖里, 一定要强, 再更强.
就以上那么多了, 最后备注一下, 电影刚开始陈豪半裸上身出场让我非常惊讶他有如此好的身体, 而且居然让本小姐都不好意思起来了. 想我看同志亦凡人的时候, 那么多帅哥全裸出镜我都不会不好意思. 另外陈豪的发型也实在太萌了, 非常可耐的发型. 再就是马贼里有一个满脸都发白然后用个黑色面纱把脸当起来的那个造型也蛮不错的. 所以觉得导演眼光都蛮独特的, 每个作品里都有那么一两个让人印象深刻的造型..........
下面引用一段别人的评论的总结觉得蛮到位的,
徐克精心打造了一个武侠的水晶宫殿,却有亲手将它击碎。他颠覆了自己也颠覆了整个人群,也颠覆了有着武侠梦的许许多多的人。
上帝抽剩了烟,扔掉,让它自己维持自己的火星;上帝咬了一口苹果,抛落,让他自己腐烂或者被狗吃掉,我们就是那烟头,就是那个狗嘴下的苹果。
香港武打片实在是无敌。。。
【C-】再也受不了这些老旧过火的香港傻缺武侠电影了。《刀》所展现的“快”本质仍是不伦不类的狂躁影像,让人精疲力竭;而二十年后《师父》所展现的“慢”反而愈发贴近影像的流动之美,在瞬息间,动作被赋予意义,而不是无意义的模糊。
《刀》在徐克的作品序列中显得颇为独特,既有着处女作三部曲的先锋创造性,又有着为以后好莱坞作品练手铺路的作用,还像是在弥补自己初入影坛拍摄作品票房遇冷的遗憾,倘若说前三部的贡献主要在独特文本与不吝血肉展现的异色,那这部就更多的是在技术上突破了他自己,全片使用低饱和度的现实主义式的照明色彩,这一决定令光影更加的易于调度,大量夜间戏份也因此营造出荒凉决绝的意味,而人物的化妆装扮则为电影的怪力乱神奠定了最大的基础,这一设置是弱肉残食世界的最重要表现,最令人亮眼的是中景与特写的选用,全片远景占比很少,除去结尾之外,打斗戏份也多是用近景,这一考验剪接功力的做法,并未折损观感,反倒凸显了凌厉,而另一突破是在打斗过程中使用虚化前景,虽然这一做法令人有些眼花缭乱,但在展示打斗效果上,却十足的见效。
哈~我很喜欢的西部片~这个才是真正的世界嘛~血腥汗臭~~
相较断臂刀客赵文卓,熊欣欣的反角已经是港片武侠的标志了。人做坏事会遭天谴,所以连菩萨都拿着把剑。不是出刀慢,而是放不下。
另一种风格的《独臂刀》。快速镜头的剪切——极速打斗的壮烈切换,刀客砍杀的极速镜头,手持的快速变焦,充满男性荷尔蒙的构图调度和美术风格,最后赵文卓vs熊欣欣那场戏是真刀真铁链五五位对砍没有套招(元彬武术指导),最后都在那极具诗意的内心独白里调和。徐老怪真的鬼怪,还有张叔平的美术,姜国民的纪实化摄影,元彬等的武术指导,我太喜欢这部风格特异的武侠片了。8.4
8/10。[刀]的极端性足以联想到张彻式暴虐与霸道主宰的世界,片中火光掩映的硬线条特写,男主回忆父亲搏斗至死的心理剪辑(尸体倒吊剥光皮-惊恐的眼睛及面部-断刀沾满鲜血),旋转与飞跃进攻、铁链与锯齿刀比快、捕兽器突然袭来的高潮,不断重新对焦来加速镜头切换,构成了令观众筋疲力尽的兵器交锋场面。
影片改编自张彻经典《独臂刀》。在这个架空了时代背景的故事里,刀场、猎户、马贼、强盗、黎民,就构成了江湖,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没有浩然于天地间的大义,充斥着的只有野蛮和血腥,烧杀抢掠、欺凌弱小、倒挂虐杀、剥皮示众。开场的和尚惨死,便象征着仁义尽失,规则不复。徐克刻意运用了凌厉碎片的剪辑、晃动不安的镜头、大量特写的画面,以呈现出极度风格化的视觉效果。武侠元素的表现也是极端化的,无处不在的男性荷尔蒙和愤懑狂躁的情绪肆意喷溅,尽皆过火,尽是癫狂,武侠不再是清晰的一招一式,而是混乱与搏命的缠斗厮杀。最后的高潮段落,赵文卓几乎只有转陀螺一招,熊欣欣也是只有舞双刀招架,歇斯底里,唯快不破,为了生存,没有理智。
“票房不佳有几个原因。其中之一是我们没用大明星。但我打心里喜欢这批演员,他们感觉非常真实。与我之前的作品也有些区别,动作风格上的区别。本片的风格创造出一种逼人而丑陋的生死图景。算受到黑泽明的影响,他拍七武士就采用了一种非常有力道的方式。我希望观众能够反身自省,思考为何人存于世却彼此仇恨至深,太多打斗,太多暴力。实际上《刀》之后仍想在下部作品中延续此种风格,不过我后来去了好莱坞。”
赵文卓是被低估了的那一代武打小生!
导演极思突破武侠片处理形式的躁动感觉跃然银幕之上,会让部份观众难以消受,但也会有人觉得力度十足,拍出了江湖恶斗的悲壮感。整部影片最突出的地方是强烈的阳刚色彩和歇斯底里般的渲泄情绪自始贯串。在武侠电影第二高峰渐退后,徐克作为终结一个时代的作品,影片完全模糊了时代和社会背景,简单交待了人物和所涉的恩怨,以一种平稳来营造出一个纯电影中的"江湖",并以一种歇斯底里的情绪,把武打(以急速多变的镜头来交织)和文戏(大量不受节制的愤怒对白)相辅,作了一次自我情怀的抒发与治疗。导演试图努力将张彻与黑泽明的风格融合在一起.
现在回想起来,这是第一部看到的徐克的电影,从电视。人奔马走纷乱嘈杂,看不出时光的市井辨不明年代的江湖。印象里徐克的江湖是一群光着膀子在竹竿堆里流血流汗的男人,连情爱都跟仇杀有关。票房惨败不是没有原因的,视觉太不讨好,除了颜色之外镜头也晃得太厉害,要不是因为在电脑上看蜗一定昏过去
1.快意恩仇,刀光血影;2.快速剪辑,凌厉刀法;3.暴戾江湖,柔情女爱;4.真正的江湖应是这般,不为名不为利,只为生存只为图一时的痛快;5.徐老怪用镜头展现了一个最血腥的江湖,令人颤栗,却用女性的视角和口吻来阐述,使得这个江湖中的爱显得如此可贵可爱可薄和可怜。
这电影在徐克影片中应该是被争论最多的一部,从拍摄方式剧情设计到武术动作,都与典型的经典徐克式武侠有不少出入,可能这也正是徐克在高峰之后的一种革命行为。无论如何,电影中感受到了很多文艺色彩,很艺术化的处理效果,甚至让我嗅到了一些王家卫影片的味道。江湖的理解,人生的感悟,精彩的功夫。
看了这么多部徐克,基本能确定这是最好的了,分镜剪辑非常极端,个人风格严重,粗糙又华丽,叙事短板可以完全忽略。独臂,断刀,残本组成的一位大侠。
徐克玩起深沉来比王家卫都让人蛋疼!
赵文卓、陈豪、熊欣欣、惠天赐都贡献了最好的一次演出,整部戏气氛极好,镜头感十足。可惜女主太弱,唠唠叨叨的旁白那是王墨镜的风格,徐克还是玩不来。
我最喜欢的徐克电影之一
江湖。我都不知道江湖是什么。徐克。男性荷尔蒙。冷兵器。赵文卓。
真正的江湖。台词:“你看到事情不公平,要出头,但也许哪一天就会发现,错的其实是你自己,到时候已经晚了,没有人会同情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