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看《屋顶上的轻骑兵》。美好而纯净的感觉依旧萦绕心头。记得第一次看这部电影,即为其镜头的唯美故事的干净所吸引。并由此爱上欧洲艺术片。这是关于一个成长中的青年男子,在单亲母亲的指引下渐渐从一个贵族子弟成长为一名坚毅、成熟而执著的革命战士的故事。他逃亡,穿越险象环生的霍乱地区,在这期间他遇到一个年轻高贵的夫人——一个倔强如他的女子。他处于绅士的教养将保护她视为自己的职责。而她不屈的自尊亦在顽固地拒绝着他的帮助。命运最终让他们共同闯过难关。她亦最终放弃执拗而信服于他。在这期间,他们始终小心翼翼地回避着一个问题:爱情。没有人体及是因为两个同样执拗的人都不愿承认不愿面对这样一个计划之外的问题——爱情。然而他们的固执却截然相反:她如火,疯狂而蔑视世俗的清规戒律,时常感情用事冲昏头脑;他如水,脑中时刻是清晰的戒条和良知,永远目的明确。他不说话,以沉默回避她不稳定的情绪波动,坚持用理智的水浇灭她疯狂的情感火焰。 然而最终,他们没能回避这个问题。她的霍乱发作。他疯了一样竭力救她,灌热酒,烧旺火,持续不断地揉搓她的僵硬的身体——他曾经尝试救过很多人,但他们都在他怀里死去了。他看着她僵化的面容,这个理智的甚至有些冷酷的男子终于流了泪。他累倒了。天亮了。而她,成为在他手中的一个活过来的人。 他的母亲教会他怎样生存怎样闯荡,教会他成长为一个彬彬有礼甚至老成的年轻绅士,但没有教会他怎样去爱。遇见她,他才笨拙而艰难地学会了。在陌生人的庄园,临别之际,它的理智再也抑制不住真爱的火,执起她的手放在唇上,心里,却仍是清楚这样做的不该。 故事没有结局。最后一幕她远眺着意大利的阿尔卑斯山,手中是他从意大利寄来的信,背后的窗帘后面是宽容放行的老丈夫。憧憬和甜美的广映在她脸上。犹如阿尔卑斯雪峰的灿烂光芒。 如此干净唯美的一部电影。片中甚至连一个亲吻的镜头都没有。而爱情,是如此含蓄如此本真地得到诠释。1832年的普罗旺斯。天上掉下来的短发飘逸而清癯干练的轻骑兵上校。这一段患难中理智与倔强相争的爱情。如此纯净如此完美,而任何言辞的修饰,都是多余。
十几年前在央视八套看过,最爱的电影没有之一。男主角安吉洛是为祖国意大利独立而奋斗的革命者,为躲避哈布斯堡奥匈帝国的追杀只身流亡法国,遇见了比诺什扮演的女主角侯爵夫人。他们在疫病横行的小城相遇,一起穿越普罗旺斯的苍茫山野与荒原,一路患难相随,共同面对霍乱时期人性的自私与丑恶。影片没有什么大起大落,却浪漫的刻骨。尤其男主角展现出的崇高的骑士精神,正是十九世纪波澜壮阔欧洲历史的最好的写照。看着这部影片,仿佛回到少年时代的那些夜晚,一个人静静地读着外国名著小说,思绪早已飞去了那些浪漫的年代,这种情怀难以言喻。影片中英勇献身乡村医生,可恨又可悲的革命叛徒,贪财的向导老头,大鼻子情圣客串的小城市长与自私自利的小市民们也很出彩,十几年来看了好几遍,从二十出头到三十五六,从不觉得乏味。
重看屋顶上的轻骑兵,重新爱上了法语的调调。尤其是朱丽叶·比诺什说的那么轻柔,温柔,又带有一丝倔强。男主爱上她是再正常不过了。身为女人也被她吸引。清纯,冷静,温柔,独立,以及独特的美貌。非常让人有保护欲。 而男主呢,单纯热忱,忠诚,骑士精神,有时候有种憨憨的感觉,对年轻夫人克制而又守之于理的一路护送,试问哪个女人不会心动。 关于霍乱的场景虽然悲惨让人有些不能直视,但是男女主两人骑马穿过高山树林走在无人的山路上,又是那么美。这人间,一直是地狱也是天堂吧。
很久远的绅士与骑士精神了,以至于让人怀疑,这种精神是否真的存在过。
生与死,爱与欲,英气的女主,吓人的瘟疫,唯美的“床戏”。
难得把霍乱时期的爱情拍得如此不卑不亢.Binoche的真实.
the woman is a herogood breast
爱情,有时候要到分开后才能意识到。
屋顶上的轻骑兵,流逝在那段岁月的,骨子里的浪漫。
比诺什也拍过史诗片啊,中段还是太拖拉了,看的昏昏欲睡。全片最大的看点可能就是比诺什的各种“制服诱惑”吧。
黑死病那段很经典,他们的爱情咋就这么纯洁呢~
这什么结局啊,真讨厌!。。他怎么能如此冷静,直到他给她搓热身体的那一刻情感才爆发出来。。。ps:看《不忠》的时候觉得这男的就是一花瓶,看完这片觉得还不错,特利落。
有些安静的感觉,是一定要用DVD才能感受的....中学的下午
也许是对故事的背景不是很了解,看得我这么忙叨人呢!尤其是男主,就像一只无头苍蝇似的。忙叨了40分钟后,朱丽叶•比诺什才出现,我一度怀疑到底有没有女主角。爱在霍乱蔓延时。
1. 疫情后看这个太催泪 2. 那时一切通信靠书信 一切都很慢 紧急时刻常常不知道人在何处 寄到哪 焦急的等待和浓浓的爱让一切又伤心又浪漫 3. 这是一个疫情时期奶凶总裁救美回家的故事
虽然发生在十八世纪,主角又是革命者,但依然改变不了骑士传奇的本质,拥有忠诚信念和绅士风度的骑士,仪态高雅坚贞不渝的贵妇人,他们的爱情只能在霍乱时期拥有一瞬。但不管怎样,在恐惧侵袭人心的时刻,安慰彼此的力量即便不能叫做真爱,也足以令人感动一生。结尾的忧伤气氛让人想起《雪地里的情人》
“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里,两个人热烈的相爱,然后分开,既充满了命运的仓促与无奈,又满是欲言又止的期待。” 我也喜欢这样的故事。
蛮不错的,霍乱时期一路奔逃的爱情,缺点就是法片共有的,细腻漫长太过。相遇之前的追杀、逃难路上的跌撞都描述得太琐碎。如果不是我这么急躁的人会看得更享受。风景很美,猪脚很帅,瘟疫很恐怖。结局很好,很克制,帅哥离开了重伴老夫的少妻,留下女人满腔忆念。这样很好,比团圆戏更真实。
凋敝的村庄,恐慌的城市,独守空房的贵妇人,遇上破窗而入的逃亡者,携手穿越封锁的疫区,一路上共度生死,相守以礼,却愈到别时情愈浓。这是骑士精神的浪漫,这才是霍乱时期的爱情。比诺什处于颜值巅峰期
和预期的不太一样。整个历史背景其实是一层可有可无的布景,负责为爱情戏提供遥远的革命和近在咫尺的霍乱。只可惜爱情戏似乎还欠缺些说服力。而看到男女主角不惜靠纵火逃避隔离时,我顿时条件反射般地就产生了好些道德上的疑虑。从这个角度来说,多多少少,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确实已经被新冠病毒永远地改变了。
重看。这样古典的人物和奥德赛式的故事,残酷的优雅,内敛沉静的电影语言,都像骑士精神一样,或许已经逝去再不可追了。死亡被呈现得真切恐怖而华美,如同卡拉瓦乔的明暗对照法。非常喜欢的细腻一笔:离旅程终点不远,侯爵夫人踏进荒废庄园避雨之时,鬼使神差地抬头看向门柱上的雕塑,地狱冥犬Cerberus,一个小小的命运伏笔。
巨大的灾难只是一个背景,喜欢的只是激情中的那一分节制。女主角的转变很自然,上哪里去找这样一位年轻的绅士?
这么说吧,什么《屋顶上的轻骑兵》什么《爱在天地苍茫时》,这部片子是标题党。朱丽叶比诺什的电影林林总总也看过很多部了,喜欢的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