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 1966年春,焦裕禄的遗体被迁回兰考,安葬在黄河故道的沙丘上 初到 “冷不冷啊?” “你有什么权利打人。” “你是干部吗?是党员吗?” “不要这样,啊,是我们的工作没做好,对不起乡亲们。” “你还是不是共产党员?开口发牢骚,闭口要调走。” “你要是到战场上也要当逃兵吗?” “我希望大家 永远不要忘记 今天火车站的情景。” “故土难离啊,同志们。这些灾民都是我们的父老兄弟,骨肉乡亲。这大雪天的,他们拖家带口,背井离乡,心里头,是啥滋味儿。” “党把兰考三十六万群众交给我们,我们没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却让他们端着讨饭碗四处流浪。我们还不感到羞耻和痛心吗?” “群众在挨饿,在受冻,在骂娘。可国家调来的大批救灾物资积压在车站上整整八天了,风吹雪打,无人问津。这是犯罪啊!同志们。为什么不尽快的送到群众手里去呢?” “在这大雪封门的时候啊,咱们当干部的,不能坐在家里,围着炉子,喝热茶。要心里想着群众,他们生活的咋样?缺不缺吃?短不短烧?有没有棉衣穿?过年能不能吃顿饺子?庄稼和牲口都咋样了?” “我建议,明天一早,县委和县人委的全体干部都上火车站,把积压在那里的救灾物资全部分发下去,尽快的送到群众手里去。” “我同意潘建同志的意见,立刻取消这个特殊供应本。” “老吴,救灾工作牵扯到千家万户,连着全县人民群众的心,刻不容缓啊。我们的工作,不是做给上面看的。群众满意才是唯一的标准。” “你这话我不能同意。应该说,党满意,群众也满意,这才是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 “我认为这两个是一回事。我们党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群众满意的事儿,党会不满意?反过来说吧,群众不满意的事儿,党会挺满意?” “......群众有时候觉悟不高,目光短浅,往往只看到眼前的一时温饱,而看不到长远的今后和将来。” “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还谈得上什么今后和将来啊?” “灾区灾干部。这些年来好些干部就是被眼前的暂时现象所迷惑,载了大跟头啊。” “暂时现象?再不彻底治理灾害,改善群众生活,再发生逃荒要饭饿死人的现象,你我都会成为历史的罪人!” “诶呀,饿死几个人算得了什么?关键是我们个人不能在政治上犯错误。” “什么?你这话,我从感情上我实在无法接受。” “我这话可能是有些过火。老焦啊,我可是为你好啊。” “好吧,我们改日再谈。” “大爷,您的病咋样了?快过年了,我们给您送点粮食和钱来,你们先用着。” “你是谁呀?” “我是您的儿子,是毛主席派我们看望你来了。” “大娘。” “好儿子。” “我们在梦里都梦见你了。” “县委啊,刚刚做了规定,取消领导干部的特殊供应,我怎么能带头不执行呢?” “咱庄户人啊,就靠心眼儿实在。年成不好,有人把牲口就撂下了,不喂了,那就咱们喂呗。遭灾了,没草料,咱哪就割自留地的麦子给牲口吃。” “大爷,热爱集体,这就是最宝贵的经验。您接着说。” “没法子,已经把你跟集体拴在一块了,不爱集体,爱啥呀。”“诶,你是个干啥的?” “大爷,我叫焦裕禄,在县里工作。” “啊,您就是焦书记,听说过。您可真不像个大官。” “这治风沙啊,就得多种泡桐。它压风,挡沙,用场也大。那一方板呐,能值一百多块钱呢。再说,它的命也贱,一栽就活。” “您往下说。” “咱兰考不是有三宝吗?泡桐花生和大枣。那沙土是最养花生,花生秧呢,又是牲口的好饲料,那大枣,房前屋后哪都能种,能填肚子能卖钱,诶呀,样样都是宝啊。” 老厂长 “你忘啦,我有个宝贝疙瘩。刚刚实验成功了泡桐埋条育苗法,可解决大问题了。” “你是说那个林学院的大学生,小魏啊。” “可不是嘛,小伙子聪明极了,可就是生活上不习惯,吃不上大米呀,未婚妻又来信要跟他吹灯,情绪很不安定。” “我给他捎了袋大米,先吃着。今后要对他特殊照顾,按月配给。” “你脸色很不好啊。” “就为您这主帅当个过河卒子,拱到哪算哪吧。” “小魏啊,你走得急,来不及准备,刚才我在那个泡桐苗圃里抓了一把沙土。一呢,就算是我送给你一个小小的礼物。二呢,还希望你再帮助我们研究研究这个土质啊。不管到了哪里,都不要忘了地图上还有兰考这么一个地方啊。哈哈哈。”“呦,来了。”“到家来个信。” 换将 “锁住它。用防风林锁住它。一道不行,两道,两道不行,三道。挖防风沟,驻防风墙。拼命,也要堵住这个风口。” “路上碰到一个..的孩子生病了,我替他交了住院费了,还不够呢,跟小孙借了五块钱。” “诶呀,这后天才发工资呢,还了这钱,可就没法买肉了。” “哦,那就留着下个月吃吧。”“别忘了啊。” “跃进啊,知道吗?这鱼啊,是叔叔们花劳动养大的,咱可不能白吃。” “这粮食啊,是国家支援咱们灾区人民的,从好远好远的地方运来的。现在,咱们国家还很困难,有好多种粮食的农民伯伯啊还吃不上这个窝头呢,还在挨饿,懂吗?不哭啊。” 老厂长因浮肿病离世。 “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特别是 咱们重灾县,干部 就更重要了。要是都倒下了,让谁去领导群众发展生产呢?所以我考虑,我们的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工作最苦,条件最差,负担最重,长期缺油断粮,营养更谈不上了,身体素质很差,也得救救灾了。否则还有可能发生老厂长的悲剧。” “这个灾,怎么救呢?” “从明天起,组织医护人员给全县的脱产干部进行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以医生的结论为准,该休息的休息,该住院的住院,这是一。”“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让干部们吃饱肚子,增加热量,现在我们定量太低。如果我们能给每个干部每个月增加两三斤粮食的话,至少在麦收前,不会有人再倒下。” “能不能想点办法买点高价粮回来?” “老焦,粮食统购统销恐怕有麻烦吧。” “麻烦总会有的,这些我想过。但是抢救干部要紧。就是我们个人犯点错误,也是值得的。”“我建议,粮食搞到以后,我们县委主要几个领导干部,包括常委都不要享受这份补贴。你们同意吗?” “我同意。” “我肚子疼。” “万一出了事儿,我潘健一个人兜着。顶多摘了我这顶乌纱帽。” “不,我是书记,一切责任有我承担。” “诶呀,老焦,你别死心眼儿啊。” “我潘健栽了,大不了回家种地去。可兰考三十六万群众 不能没有你啊。” “赶快把这些面粉分配下去,名单我已经造好了。先照顾老弱病残。” (姑娘,不丢人!) “是我决定的,潘健同志只是执行我的决定。” “看一个干部是好是坏,能不能经得住历史的考验,就是要看他是不是真正的得到广大群众爱戴和拥护。焦裕禄同志,光明磊落,襟怀坦白,不管受不受处分,他还是你们的县委书记,好书记。” 内涝 “这地势高,看得清楚,你们给我撑着伞,我来画” “这大风大雨四周都是水黑咕隆咚的,你们咋来的?” “坐船来的。”“就是这条船。” “现在哪有时间烤火呀,群众烧柴本来就困难。” “诶” “诶” “诶” “好啊,假如哭就能叫老天爷给吓回去,那咱们就一块哭,哭个痛快。”“拉倒吧!”“你们都是娘们儿!?越说越孬种了。七尺高的汉子愧不愧得慌?”“站起来!”“干部不灵,水牛掉井。越是困难的时候,干部们越要振奋精神,挺身而出,给群众做个榜样。你们现在就蔫儿了,垮了,那群众怎么办呢?也跟着你们咧开大嘴哭鼻子?!”“同志们,拿出共产党人的气魄来,咱们跟老天爷拼一拼。” “肖大爷,伤得不要紧吧,我来晚了。” “老焦啊,你不该来啊。” “肖大爷,您老人家病了想看看我,我咋能不来?下刀子我也得来。” “你不该来啊。” “咱俩是政府书记,啥事儿都得往一块想,除三害是全县人民的头等大事,可你一点儿也不忍心。” “我相信 历史 会对每一个人作出公正的评价。” “我想 带孩子们去看看爷爷的坟,烧烧香,别让他们忘了根本。” “诶,吃别人嚼过的馍 没味道。走,咱们走。” “制定了四项自救措施。第一,割茅草。第二,破冰打鱼。第三,扎扫把卖。第四,组织劳动力外出打工。” “继续往下说。” “先说打茅草,咱这荒地多,茅草密,一石茅草挑到集上...一石茅草能卖七八毛钱。一个劳动力一天能打两三石。” “老潘,你下次再来啊,给我带几个麦穗来,我想看看。 “爸爸,一生贫寒,没什么东西留给你,这块表,戴了十几年了,留给你吧。” “拿着,你已经是工人了,上班,不要迟到。” “埋在黄河故道 黄河故道沙丘上。”
《焦裕禄》 1966年春,焦裕禄的遗体被迁回兰考,安葬在黄河故道的沙丘上 初到 “冷不冷啊?” “你有什么权利打人。” “你是干部吗?是党员吗?” “不要这样,啊,是我们的工作没做好,对不起乡亲们。” “你还是不是共产党员?开口发牢骚,闭口要调走。” “你要是到战场上也要当逃兵吗?” “我希望大家 永远不要忘记 今天火车站的情景。” “故土难离啊,同志们。这些灾民都是我们的父老兄弟,骨肉乡亲。这大雪天的,他们拖家带口,背井离乡,心里头,是啥滋味儿。” “党把兰考三十六万群众交给我们,我们没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却让他们端着讨饭碗四处流浪。我们还不感到羞耻和痛心吗?” “群众在挨饿,在受冻,在骂娘。可国家调来的大批救灾物资积压在车站上整整八天了,风吹雪打,无人问津。这是犯罪啊!同志们。为什么不尽快的送到群众手里去呢?” “在这大雪封门的时候啊,咱们当干部的,不能坐在家里,围着炉子,喝热茶。要心里想着群众,他们生活的咋样?缺不缺吃?短不短烧?有没有棉衣穿?过年能不能吃顿饺子?庄稼和牲口都咋样了?” “我建议,明天一早,县委和县人委的全体干部都上火车站,把积压在那里的救灾物资全部分发下去,尽快的送到群众手里去。” “我同意潘建同志的意见,立刻取消这个特殊供应本。” “老吴,救灾工作牵扯到千家万户,连着全县人民群众的心,刻不容缓啊。我们的工作,不是做给上面看的。群众满意才是唯一的标准。” “你这话我不能同意。应该说,党满意,群众也满意,这才是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 “我认为这两个是一回事。我们党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群众满意的事儿,党会不满意?反过来说吧,群众不满意的事儿,党会挺满意?” “......群众有时候觉悟不高,目光短浅,往往只看到眼前的一时温饱,而看不到长远的今后和将来。” “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还谈得上什么今后和将来啊?” “灾区灾干部。这些年来好些干部就是被眼前的暂时现象所迷惑,载了大跟头啊。” “暂时现象?再不彻底治理灾害,改善群众生活,再发生逃荒要饭饿死人的现象,你我都会成为历史的罪人!” “诶呀,饿死几个人算得了什么?关键是我们个人不能在政治上犯错误。” “什么?你这话,我从感情上我实在无法接受。” “我这话可能是有些过火。老焦啊,我可是为你好啊。” “好吧,我们改日再谈。” “大爷,您的病咋样了?快过年了,我们给您送点粮食和钱来,你们先用着。” “你是谁呀?” “我是您的儿子,是毛主席派我们看望你来了。” “大娘。” “好儿子。” “我们在梦里都梦见你了。” “县委啊,刚刚做了规定,取消领导干部的特殊供应,我怎么能带头不执行呢?” “咱庄户人啊,就靠心眼儿实在。年成不好,有人把牲口就撂下了,不喂了,那就咱们喂呗。遭灾了,没草料,咱哪就割自留地的麦子给牲口吃。” “大爷,热爱集体,这就是最宝贵的经验。您接着说。” “没法子,已经把你跟集体拴在一块了,不爱集体,爱啥呀。”“诶,你是个干啥的?” “大爷,我叫焦裕禄,在县里工作。” “啊,您就是焦书记,听说过。您可真不像个大官。” “这治风沙啊,就得多种泡桐。它压风,挡沙,用场也大。那一方板呐,能值一百多块钱呢。再说,它的命也贱,一栽就活。” “您往下说。” “咱兰考不是有三宝吗?泡桐花生和大枣。那沙土是最养花生,花生秧呢,又是牲口的好饲料,那大枣,房前屋后哪都能种,能填肚子能卖钱,诶呀,样样都是宝啊。” 老厂长 “你忘啦,我有个宝贝疙瘩。刚刚实验成功了泡桐埋条育苗法,可解决大问题了。” “你是说那个林学院的大学生,小魏啊。” “可不是嘛,小伙子聪明极了,可就是生活上不习惯,吃不上大米呀,未婚妻又来信要跟他吹灯,情绪很不安定。” “我给他捎了袋大米,先吃着。今后要对他特殊照顾,按月配给。” “你脸色很不好啊。” “就为您这主帅当个过河卒子,拱到哪算哪吧。” “小魏啊,你走得急,来不及准备,刚才我在那个泡桐苗圃里抓了一把沙土。一呢,就算是我送给你一个小小的礼物。二呢,还希望你再帮助我们研究研究这个土质啊。不管到了哪里,都不要忘了地图上还有兰考这么一个地方啊。哈哈哈。”“呦,来了。”“到家来个信。” 换将 “锁住它。用防风林锁住它。一道不行,两道,两道不行,三道。挖防风沟,驻防风墙。拼命,也要堵住这个风口。” “路上碰到一个..的孩子生病了,我替他交了住院费了,还不够呢,跟小孙借了五块钱。” “诶呀,这后天才发工资呢,还了这钱,可就没法买肉了。” “哦,那就留着下个月吃吧。”“别忘了啊。” “跃进啊,知道吗?这鱼啊,是叔叔们花劳动养大的,咱可不能白吃。” “这粮食啊,是国家支援咱们灾区人民的,从好远好远的地方运来的。现在,咱们国家还很困难,有好多种粮食的农民伯伯啊还吃不上这个窝头呢,还在挨饿,懂吗?不哭啊。” 老厂长因浮肿病离世。 “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特别是 咱们重灾县,干部 就更重要了。要是都倒下了,让谁去领导群众发展生产呢?所以我考虑,我们的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工作最苦,条件最差,负担最重,长期缺油断粮,营养更谈不上了,身体素质很差,也得救救灾了。否则还有可能发生老厂长的悲剧。” “这个灾,怎么救呢?” “从明天起,组织医护人员给全县的脱产干部进行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以医生的结论为准,该休息的休息,该住院的住院,这是一。”“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让干部们吃饱肚子,增加热量,现在我们定量太低。如果我们能给每个干部每个月增加两三斤粮食的话,至少在麦收前,不会有人再倒下。” “能不能想点办法买点高价粮回来?” “老焦,粮食统购统销恐怕有麻烦吧。” “麻烦总会有的,这些我想过。但是抢救干部要紧。就是我们个人犯点错误,也是值得的。”“我建议,粮食搞到以后,我们县委主要几个领导干部,包括常委都不要享受这份补贴。你们同意吗?” “我同意。” “我肚子疼。” “万一出了事儿,我潘健一个人兜着。顶多摘了我这顶乌纱帽。” “不,我是书记,一切责任有我承担。” “诶呀,老焦,你别死心眼儿啊。” “我潘健栽了,大不了回家种地去。可兰考三十六万群众 不能没有你啊。” “赶快把这些面粉分配下去,名单我已经造好了。先照顾老弱病残。” (姑娘,不丢人!) “是我决定的,潘健同志只是执行我的决定。” “看一个干部是好是坏,能不能经得住历史的考验,就是要看他是不是真正的得到广大群众爱戴和拥护。焦裕禄同志,光明磊落,襟怀坦白,不管受不受处分,他还是你们的县委书记,好书记。” 内涝 “这地势高,看得清楚,你们给我撑着伞,我来画” “这大风大雨四周都是水黑咕隆咚的,你们咋来的?” “坐船来的。”“就是这条船。” “现在哪有时间烤火呀,群众烧柴本来就困难。” “诶” “诶” “诶” “好啊,假如哭就能叫老天爷给吓回去,那咱们就一块哭,哭个痛快。”“拉倒吧!”“你们都是娘们儿!?越说越孬种了。七尺高的汉子愧不愧得慌?”“站起来!”“干部不灵,水牛掉井。越是困难的时候,干部们越要振奋精神,挺身而出,给群众做个榜样。你们现在就蔫儿了,垮了,那群众怎么办呢?也跟着你们咧开大嘴哭鼻子?!”“同志们,拿出共产党人的气魄来,咱们跟老天爷拼一拼。” “肖大爷,伤得不要紧吧,我来晚了。” “老焦啊,你不该来啊。” “肖大爷,您老人家病了想看看我,我咋能不来?下刀子我也得来。” “你不该来啊。” “咱俩是政府书记,啥事儿都得往一块想,除三害是全县人民的头等大事,可你一点儿也不忍心。” “我相信 历史 会对每一个人作出公正的评价。” “我想 带孩子们去看看爷爷的坟,烧烧香,别让他们忘了根本。” “诶,吃别人嚼过的馍 没味道。走,咱们走。” “制定了四项自救措施。第一,割茅草。第二,破冰打鱼。第三,扎扫把卖。第四,组织劳动力外出打工。” “继续往下说。” “先说打茅草,咱这荒地多,茅草密,一石茅草挑到集上...一石茅草能卖七八毛钱。一个劳动力一天能打两三石。” “老潘,你下次再来啊,给我带几个麦穗来,我想看看。 “爸爸,一生贫寒,没什么东西留给你,这块表,戴了十几年了,留给你吧。” “拿着,你已经是工人了,上班,不要迟到。” “埋在黄河故道 黄河故道沙丘上。”
坚持把电影《焦裕禄》看完的人,几乎都是啜泣着离开现场的。这是一部质朴的电影,拍出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艰苦奋斗、克己奉公的高尚情操,更浓缩了一个大写的人体恤民瘼、富有人情的可敬一面。让党性的庄严与人性的真纯水乳交融,走出高大全的框框,让英雄模范走向民间、走上老百姓的心坎,使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惟妙惟肖、更接地气、内化人心。这应该是影片演职人员创作初衷。
看见李雪健扮演的焦裕禄我就仿佛看到了邻家大叔。影片中的老焦是那样的憨朴可爱,“胡子里长满故事,玩笑中带着乡音”,他没有一点当官的架子,视乡亲为父老,视百姓为亲人。一个没有官派和官威的人走向莫测的官场,开始我还真担心他的前景―――一个气场不足的新官初来乍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任第一把手,关系靠他梳理,困难等他克服,他的三板斧会怎样耍?他是否能够驾驭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领导集体?会否让全县三十几万百姓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当时的兰考县委班子从影片所反映出的情形看并不十分团结,官僚思想十分严重,若不是焦裕禄对优先救灾的一再坚持,上级3万元的拨款真有可能打到修建楼堂馆所的预算里。那个阴阳怪气的县长自始至终对老焦吹毛求疵,说他走访群众是出风头,不修缮办公楼、改善办公条件是别有用心。面对别人的腹诽心谤和发射来的糖衣炮弹,焦裕禄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一如既往地深入基层联系群众,与百姓同吃同住同甘共苦。也许他没有感化个别冥顽不化、明哲保身的庸官的贪心,但他靠真诚的苦干和踏实的奉献赢得了三十几万百姓的拥护和爱戴。我们说金杯银杯买不来老百姓的口碑,不错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精诚金石为开――那个懒政县长成了历史长河中昙花一现的匆匆过客,而焦裕禄的伟大早已超越了国家和民族的阻隔,遐迩闻名,享誉全球!这就是群众的力量,他们能把一个好人举得很高很高,也会让一个坏人摔得很惨很惨!
在兰考工作的焦裕禄做到了志洁行廉、无欲则刚、不怒自威。
焦裕禄创造性地设计了在风沙逞凶的兰考种植泡桐抵御干旱。他不是一名有德无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保守型官员,他既有与时俱进的先进观念,又有电闪雷鸣的干练作风。他没有机械地执行上级命令,在欠收绝收的年景里,也曾冒着丢掉“乌纱”的危险去争取兄弟县市的救济粮。无疑,焦裕禄是一名“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一线好官,他不慕虚名,不图小利,“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为了群众的安好,敢于扛上,敢于破例,以身作则。这种无私无畏、为民请命的利他主义精神为普天下共产党员树立了学习的高标、行事的典范!
在焦裕禄身上实现了无产阶级党性与人道主义立场的完美统一。焦裕禄是个有人情味儿的共产党员,见到困守车站、饥寒交迫的逃荒群众会情不自禁地捶胸自责;见到自家孩子因吃不上米饭和鱼肉号陶大哭时也曾默默叹息;他同情看不起病的百姓而捐出工资;他挽留几欲出走的技术人员而泪洒车站……焦裕禄为民清廉的源动力是他对人民群众发自肺腑的滚烫真爱!他爱民惠民的动机仅仅是因为他自己是百姓的儿子,他无所求的起早贪黑、加班加点工作,为的是躬亲示范地感化百姓、带动百姓自发加入到抗灾自救的行列中来。其身正,不令而从。人心都是肉长的,当群众发现焦书记例行公事式地经常参加一线劳动,觉察到焦裕禄的清廉和勤政不是一朝一夕地做秀时,会打心眼儿里迸发出对父母官的敬爱。一种官民之间的良性互动由此产生,和谐融洽的干群关系就此形成。人民公仆也食人间烟火,不是高大上的圣人贤人,不是刀枪不入、软硬不吃的神人仙人,优秀的共产党员因疼爱百姓而心更软、爱更浓、工作更扎实、奋斗更劳苦、生活更清贫。这样的清官廉吏也更加衬托出当代部分霸道官员叫嚣“你是为党说话还是为人民说话”、无端的把自己放置到群众的对立面的嘴脸的可恶和无耻。
焦书记劳心又劳力,本就有病在身,连续下乡、超负荷坚持工作的结果是英年早逝,42岁就告别了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岗位,离开了他日夜挂念的兰考人民。焦裕禄的死是党和人民的巨大损失。由此我想到,对好干部的工作和生活,我们党和政府应该拿出一套关心照顾的上好方案。不让好干部劳神又耗力、流泪又流血,他们是党和国家的巨大财富,让他们在岗位上多战斗一天,就等于让人民多享一天福。而像焦书记一样夙夜在公、鞠躬尽瘁的好干部也应该舒缓一下操劳的节奏,节制一下无止境的拼搏,毕竟人生有涯、人不是机器,常调节才会常工作,休息好才能性能优。须知好官长寿才会引发蝴蝶效应,制造出更多更大的正能量,激励更多公务员走上风清气正的为政为官、公而忘私之路……
——碎碎念,不是影评,没有任何参考价值的废话,大家可自行绕开。
最近写不出文章不是没有原因的。最重要的是,我的状态出了问题。有很多话想说,可是有更多的话觉得没有必要说,于是很多评论写着写着就没了下文,变成了断稿残章。
时代出了问题,人心也会跟着出问题。我曾经自嘲过一句,如今的70后除了钱还剩下什么啊,而80后除了挣钱还剩下什么?至于90后、00后,不知道,我并不想装着自己了解他们。
信仰、荣誉、勇气、责任感……这些过往称颂的道德品质到了今天还存在吗?还是我们都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一如那本书说的,如今藤校的录取都是为了“精致的绵羊”而存在的?
芦苇有篇访谈说得很对,如今的创作者都过于自我了,缺少普世的人文关怀,即使有这种人文关怀,那也是停留在小清新之类的安逸度日的文艺上,既不悲悯,也不深刻。这是我们这一代人,尤其是80后都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个或许和独生子女有关系,但我并不认为独生子女是造成这个问题的根本性原因。因为,这种极度冷漠和自私自利,就我观察,并不只存在独生子女身上,非独生子女身上也比比皆是。
失却了信仰是很难获得幸福感的。不要总是以为以前信仰马克思的人傻,人家的内心何曾不比你幸福?而你除了钱或者挣钱之外,可还曾剩下些什么?
仔细地看了《焦裕禄》这部电影,我感慨良多。虽然这是主旋律的题材,但是我们并不能因为它是主旋律剧而否认它在艺术上的价值,一如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这部片,我认为是可以打8.0至8.5分之间的。首先,它出现的年份1990年是有寓意的,剔除一些意识形态的内容,我也看不出上头是有意在宣传焦的为国捐躯、鞠躬尽瘁之类很虚的事情,它更强调的是将改革进行到底的精神。其次,这个人物的塑造并不是教科书式的,每做一件事都是直呼生死大义的口号,达到死而后已的目的。拜李雪健老师的艺术功力所赐,他被塑造成一个有普世情怀的人物,其真诚流淌于世间,非行云流水无可比拟。有一段,说的是焦的小儿子想吃大人答应的红烧肉没吃上,说爸爸妈妈是在骗人,然后把窝窝头扔地上,焦第一时间并不是条件反射式的去给这么小的孩子去做成人式的思想工作,而是出自一个父亲的本能去真诚地检讨反省自己,给孩子道歉的同时又能晓以道理。我觉得不管这是不是一部意淫片子,但至少这么一段朴实无华的演绎已经可以说服我,真实的焦裕禄就应该是这样子的。还有其他地方也很动人,比如焦裕禄对百姓发自内心的关爱,他子女对他的关怀(大儿子为了给他治病买吃的跑去挖煤),都表现得相当朴实无华,这些都是普世的人文情怀,而不是在宣传我D的教条主义。现在已经很难见到这样朴实的情感表达了,或者说,如今的屏幕上很难再见到这种朴实无华的情感的表达了。
或许这部人物传记片应该和汤汉克斯的《萨利机长》并列在一起看。同样是普通人,同样是英雄,同样是主旋律剧,它们主旋律传达出的主流价值观是不一样的。萨利机长最后要传达出的主流价值观是,奇迹是需要团体的配合才能诞生的,虽然我是英雄,但我只是危机发生那一刻中其中的一个变量,更重要的是大家的配合。而《焦裕禄》嘛,就很典型的国产人物片,抒情的、感慨的地方更多一些,故而更强调歌颂个人的品行,而非集体的力量。这两部戏很好地体现了中美主旋律剧的不同。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好的东西,它只要站在那里,就算不说话也会发出回响。
PS: BTW,汉克斯老了,可是演技还是那么的动人。就凭他那朴实无华的表演,我也能看完这90分钟几乎没有什么情节的电影。
——写于2019年4月29日
兰考?上海!
一般。
上海疫情: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却少了这样的书记😭
让我坐立不安的制作,让我寝食难安的精神。这就是我所谓成就演员而非成就主题(或成就导演)的影片了,以苦情为表达方式的情感桥梁势必难以通往观者的内心。倒也有出乎意料的地方,对反派的塑造、对冲突/矛盾的描写较真实,敢言且较克制地言到了点子,甚至略有突出于对焦裕禄的形象塑造——有些时候,系统的进步不若查缺补漏(当然了,发展才是硬道理,这类干部是要先争取后淘汰的嘛)。特殊年代的特殊人物,让我想到足球世界的一些角色、团队、对战案例,能打硬仗,是爱民忧民的焦裕禄所容易被忽视的特质呀。
老场长的劳累过度突然去世让焦裕禄强烈意识到要重视全县基层干部的身体健康,为此不惜违规高价从登封购面发放,而且特别强调县领导班子不能染指,可最终他自己也不幸重蹈老场长的覆辙……这点恐怕构成精神伟大催人泪下弘扬主旋律之外一个另类灰色思考点:分明已经深刻认识到身体是革命本钱的重要性甚至冒着丢官风险在所不惜却唯独把自己排除在外?当然不是说追求以身作则两袖清风有什么错,只是想强调:以影片所展现的焦在一系列问题上的既抓矛盾本质也讲灵活应对的思维特质,他似乎不必非得强忍肝疼直至不治,而更应去主动尝试某种尽量兼顾原则又不必过分忘我的折中方式?
纯属回忆了,,再说那是学校包场看的
林彪焦裕禄,宋江秦始皇…李雪健,再好的戏也出得来
在因为新冠而讣告满天飞的当下看这样一部共产党优秀干部的传记电影真的感慨万千!虽然此一时彼一时,如今老百姓再难可能也不会同当年的兰考县灾民那般困苦,但看到片中一些场景时依然不免联想到这3年来底层人民遭受的疾苦,也不得不感叹太多的干部不懂得讲求实事求是,也脱离人民群众太久了!!说回电影,的确非常朴素,只是囿于当年客观条件和主观意识的局限,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飘雪的景色偏假,但是布光蛮讲究,编剧方面,过多展示其私德,在如何治理三害方面缺少更加充分的刻画。当然,李雪健的表演实在是出彩,仅仅是火车站那个忍着肝疼满脸是汗透着泪珠的眼神就直接超神了!而他又抱持着苦和累都让焦裕禄受了,名和利都让李雪健得了的谦卑心态,同样值得尊重。还有一个悖论在于当主旋律泛滥成灾时,其实依然缺少真正优秀的新主流电影。
2022年上海疫情全域封锁,市民生活困难,物资紧缺,吃不上饭时前来观影。
我相信,历史会对每一个人做出公正的评价。
学校组织看的。
为了焦裕禄那段话,为了上海人民😭
在上海疫情封城时追看的老片,以为历史不会重演,原来只是拐个弯而已!
读小学时 学校组织去镇上的电影院看的
62年就那么多尸位素餐,脱离群众,中饱私囊,开小灶,不顾人民群众死活的干部,90年代依然那么多,现在依然那么多尸位素餐,脱离群众,中饱私囊,开小灶,不顾人民群众死活的干部,现在依然那么多,甚至更多。。。以至于只是做好本职工作的人都变成了凤毛麟角。。。成为了少数派。。不禁一声长叹。。人民群众,真是太不容易了。。这都是什么人啊在当官的。。明明是吃了人民的税钱血汗钱,一个一个大爷一样当起人民群众的老爷来了。。高高在上的样子,不知民间疾苦,不顾人民死活。。2022年4月12日,魔幻一般的上海,演戏的调研,在小区门口被骂三门的市委书记。。整个上海都在喊饿的今天。。真是魔幻啊魔幻。。哈哈哈,真是气笑了。。太搞笑了。。居然这么多年都没有抗争。。太温顺了啊。。这也是经济形势好,等经济发展降速。。你们等着看
这是童年被逼着看得
放过我吧
主旋律电影,李雪健的表演和片尾曲加分,剧情太正了,还是好干部一心为民积劳成疾最终病死在岗位上那一套,生病了为什么不去治疗
小时候姥姥就有一本焦裕禄红褐色笔记本,我不解的问,谁是焦裕禄?当身处上海2022年疫情,你会感到一个为民做主、不唯上不顾个人安危、解决粮食问题的好县长,是多么值得被尊敬。
“群众在挨饿、在受冻、在骂娘,可国家调拨的大批救灾物资已积压在站台整整八天,风吹雨打无人问津,这是在犯罪啊!”。。“群众满意和党满意是一回事,因为党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望中央派个焦裕禄式的好父母官,带领上海人民早日摆脱精疲力竭抢菜未果、因饥饿和焦虑夜难入寐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