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材的最大魅力在于看上去不可思议,实际上确实真实存在的。如果是个虚构的东西,便会沦为矫情、狗血,刻意煽情之流。这就要求导演在影片中最大程度的凸显故事的现实性、真实性,实际上,从盲人电影院的整个故事背景和旁支脉络,甚至是男主角陈语的故事线上,导演确实也是这样强调的,包括每个演员的表演导演也都强调了生活化、自然化。然而,那段“逼真”的梦境,却与影片的整体风格脱节,大大减弱了影片的真实性和可信性,这也就直接导致后来盲人老外进来看电影时,观众的笑声,因为大家觉得挺矫情,虽然这可能是真事,但是导演的处理的逼真梦境,已经给观众造成虚构、编造的印象了。再者,导演将陈语找到新工作之后,老高、老横等人令人信服、赚人情感的悲惨结局处理成一场梦,无疑是在暗示观众,电影当中所流露的一切看似真实感情都是假的,是幻觉。这样一来,把观众活生生的从戏剧情境和情感体验当中拽了出来。再者,陈语做梦也不能做到细节那样真实,细节那样全面细致,这也让人觉得很假。这个噱头终于是一部好电影沦为不伦不类。
路阳拍了四部长片,前任告急口碑着实不佳所以我没有看,其它三部都看完了。感想是,一个人的审美、思维方式、表达方式,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真是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据我看来路阳其实一直想表达一种,“没有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件事有绝对的是与非”的感觉。绣春刀1和2里,丁修滥杀无辜,沈炼出于私心接受魏忠贤的贿赂,卢剑星行贿买官,丁显杀人冒名顶替,裴纶笑面虎公报私仇,陆文昭脚踏两只船勾结盗匪,朱由检不惜害死兄长以求上位……这些人和事,都很难一口说出是与非。而盲人电影院里陈语的最终回归,除了主观意愿,多一半则是由于道德绑架:老金说盲人们需要你,老金在盲人面前说陈语要走了,盲人说你走了我们怎么办,陈语梦见他走后盲人和老金遭受的苦楚。弱势群体的“请求”到底算不算道德绑架?陈语是不是道德绑架的受害者?出于道德绑架的选择到底是不是值得赞美?这些问题也有待商榷。我不觉得路阳是一不小心拍出了道德绑架感——我觉得他就是想拍道德绑架。道德绑架怎么了?道德绑架其实是最常见的,逼人去做某事的动机。没有人能不被道德绑架,所有人都在为别人活。
绣春刀里的沈炼也是如此。救周妙彤,一半是因为喜欢她,另一半大概就是出于对抄了她家的愧疚。后者甚至可能占了一多半:从绣春刀2来看,沈炼复职是崇祯即位以后的事情,崇祯八月即位十一月收拾魏忠贤,而在下狱之前沈炼对北斋有着莫名的情愫,喜欢周妙彤很可能是出狱以后的事情——合着沈大人出狱后第一件事就是去逛窑子然后喜欢上了周妙彤然后就要义无反顾地救风尘哪怕对方明确拒绝了他也在所不惜?不见得吧。结合有网友说北斋是周妙彤的姐姐(还是妹妹?),他愧疚与弥补的成分可能远大于所谓“喜欢”。
盲人电影院里的配乐似也能佐证这一点。我猜路导一定听戏吧?不然对戏曲元素的运用不会这么炉火纯青。盲人票友几次隐隐约约哼唱的段子分别是乌盆记(休将我当作了妖魔来论)、三娘教子(小东人)和空城计(错用了小马谡)。(另有一段似乎是白门楼原板改了念白但是跟主线剧情不很搭界就不说了。)乌盆记里的张别古为了一个闹鬼乌盆的再三哀求去打官司,明知风险极大,但出于“道义”“仗义”不得已而为之;三娘教子里的王春娥贤德守贞,但其实她不得不守贞——她是薛家的丫鬟,是“小东人”继承的财产,她并不享有与大房二房相同的改嫁权利;诸葛亮是惟一一个清楚知道蜀汉不可能得天下的人,主子无能手下无才,但是由于有了先帝的嘱托,他不可能说出这些真相,他只能装糊涂,明知不得已而为之。这些唱段每次出现,音量都很小,模模糊糊,唱腔也不甚标准,但它们也许并不是偶然。它们跟主线剧情其实有着同样的指向。陈语和张别古王春娥诸葛亮甚至沈炼一样,都是被道德绑架了的“不得已”的普通人。
绣春刀里,丁修假扮笛师那场,台上唱的是林冲夜奔(那个极具现代感的倒缨盔油彩脸扮相就不吐槽了……)。宝剑记里,林冲被高俅父子逼得家破人亡雪夜上梁山,但最后依然选择接受招安为朝廷效力,因为在他心里大宋没有错,错的只是高俅狗奸贼。他心里依然有对大宋的一腔愚忠。沈炼也是如此。他以为魏忠贤错了,他也错了,而他错在没有杀死魏忠贤,但他不认为错的是这个时代,或者至少他不愿意承认。对于威胁到这个时代根基的人,比如金人,他拼死也要阻止,从萨尔浒战役到赵靖忠事件都是如此。绣春刀2里他对陆文昭“时代误人所以要换个活法”的思想也是不甚赞同的。他满心想的都是通过铲除这个时代扭曲的表象来拯救与维系这个时代,他意识不到大明这个时代内里的“气数已尽”,他满腹都是对这个时代的愚忠。所以林冲夜奔的出现也不是偶然。
至于不相干……个人认为这是路阳始终没能克服的缺陷。我能感觉到他想表达一些东西:陈语与小鸥的感情,刘梅与张老师的感情,以及盲人们看的电影《花火》里的感情,路阳想把这些感情联系起来并且表达点什么——但这个“什么”究竟是什么呢?恕我眼拙。至少在我看来他表达得不甚明朗。《花火》本来是非常重要的线索,但片中对《花火》的讨论先是偏向了“色彩”“电影艺术”“一千个读者一千个莎士比亚”,最后居然止步于新盲的张老师对现实的难以接受。对片中的情感则鲜有着墨。说实话如果我不知道那片子是花火,我可能压根不会想到这里头还有对主线感情的呼应,大概只会把它当作塑造张老师形象的一个元素吧。
绣春刀里也有同样的问题。东林党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存在?韩旷到底是不是东林党?他到底是东林党还是独立于阉党和东林党的存在?他影射的到底是东林党的看似清流而绝非清流,还是个人私欲,还是什么更复杂的存在?——当然可以说这是导演的留白,留给“能看出更多”的观众的白,但我个人并不十分赞同这种以“不说”而营造“复杂”的手法。在我看来电影该是一个完整的、能够不借助外力而自圆其说的故事,而不是假设观众已经知道了某些事情(比如花火和明末党争)。既然这不是一部纪录片,那么观众就有理由认为片中的每一个人物/元素/势力都融入了导演的个人理解与演绎。就算“我”晓得花火的剧情,就算“我”晓得东林党,就算“我”晓得东林党不是纯粹的白莲花,那也只是“我晓得”——它们跟导演你的“晓得”未必一致,跟你想表达的东西也未必相干。你当然可以说,这些东西有待观众自己脑补,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路阳,但实际上,解释之缺乏导致了剧情之不相干,影片之不完整,而且难免有皇帝新装之嫌。
主感情线的“难看”也是路阳电影中一以贯之的弊病。陈语和女朋友失败的感情就不说了,刘梅到底为什么喜欢张老师?刚刚加入盲人群体的张老师究竟表现出了什么闪光点以至于她被深深吸引?朱由检好歹是个亲王为什么不能纳北斋为妾养在深宅大院不让她惹祸?见了情敌到底为什么不但不怒反而问“你喜是不是喜欢她”?沈炼到底为什么喜欢周妙彤?性吸引?可他又不和她上床;其他吸引?又没表现出来;单纯的愧疚?不可能,他对她含情脉脉柔情似水……总而言之,主线感情似乎总是失于无趣,失于缺乏动机,乃至让人笑场。反而是副线的感情既完整又吸引人——陈语与小鸥单纯是被彼此的外貌吸引,这个动机看似单薄但是又足够充分足够自然,就像他们站在矢车菊田里的那一幕一样充满了童话色彩;裴纶沈炼北斋之间的“侠义”“路见不平”“为兄弟两肋插刀为陌生人也当如是”;丁修非杀他师弟不可,因为师父偏袒,因为背叛师门在“江湖”上等同于认贼作父,然而事到临头他又下不去手,因为这毕竟是和他自幼相伴的人,因为丁门的人都死光了,杀了你这世上又只剩了我一个人。
总之盲人电影院作为路阳的处女作,虽然节奏较绣春刀更为拖沓,剧情较绣春刀更为松散,运镜较绣春刀更为稚嫩,那些好的坏的,那些不得已不相干以及细节的不偶然却无一不闪烁着深深的“路阳”烙印。据说前任告急是讲白血病渣男为了自救而四处找前女友以寻得亲骨肉救命的故事,但不知是否也有这样的是非难辨与情非得已。也许可以一看。
电影不用都讲,(盲人)他们是可以听到,感觉到的。(盲人的世界不是非黑即白那么简单,不是全瞎或者全看得到这么简单的) 所有的都是冷色调的,只有女主头上有顶红帽子(张老师眼睛还有点感光,是后天意外造成的,他对自己瞎了执念很深),电影这样设置是有用意的,你怎么没讲? 可以通过听,通过想象,我的意思吧,画面不一定是要看的。(这里陈语在跟张老师说瞎了也不一定是坏事,放弃视觉放弃执念,通过想象和听,也可以感受到另外的不同于导演表达的意思,本来就是千人千面,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嘛) 我10岁就失明了,但你看了40多年。张老师,我想知道在你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在我的眼睛里,连黑暗都没有,我什么都看不见。 盲人们想通过抚摸脸庞感受美,但其中一个言行粗鄙的却始终都没摸过去,真的因为之前粗野来在这里比较心灵干净与龌龊之分有点不合时宜,而且最终美的那个盲人也困惑了,是困惑自己喜欢的张老师没抚摸没感觉自己的美,还是困惑那个粗野的人不摸自己是因为发现自己不见得光(暗恋张老师)或者丑的一面吗?还是困惑自己有美到盲人们都得通过自己来感受美的程度吗?
陈语应聘500强之后的那段梦境,有点不真实,好像陈语发现电影院的老高老人痴呆到忘了自己,自己却一旁哭泣这长镜头,我就觉得不合逻辑,没想梦醒了。其实电影还是可以的,尤其长镜头让情绪凝聚,让更多地思考,去理解表达的意图,但有些节奏确实没必要,拖太长就只是一部纪录片了,记述的是电影院这个四合院里的十几个盲人聚在一起的小天地,在这里他们觉得自己是正常人,可以下棋聊天捶背出老千看电影咋都行,如果生活一直这样就很好,但就好像不知什么时候梦醒,或者什么时候现实与意外哪个来到,身边的人一个个离开,或者能记住自己的人都不记得了,有点像《天堂电影院》但这部电影更杂,什么都想说一点,包括老年痴呆遗忘亲近的人,盲人的世界没啥不同,盲人电影院如同小天地,与其社畜不如在这里奉献价值与盲人一起热爱生活热爱电影,所以就好像岁月的碎片,每当重拾,总会有万千思绪,但真的想起,或许斯人已逝,或许时光流水,已经没有再开口的必要了
ps:金士杰结尾那段电影院中,看到妻子年轻的录像,却怎么都想不起来,只把斯人当成美丽且年轻的女子般远观,神色真的庄重而且敬爱,却记不起那是自己的妻子,只觉得那是一个很美的女子,演的太棒了。
…
温馨、有诚意的国产电影。不足的地方是男主人公表演痕迹有点重,可以更自然些。另外剧本可以再精简些。顺便向金士杰老爷子-台湾最好的演员致敬。
好片子=,=
通篇看下来,我只想知道是哪条胡同?电影,毫无必要拍那么长,意识到美丽毫无必要就拿着脸蛋放大那么久,毫无节制的抒情。不是把话剧搬到胡同里和银幕上就能演的。
不管是盲人电影院还是聋人电影院,只要能心有灵犀,就是天堂电影院。
周森采访中说自己演砸了这部戏,但其实导演和编剧的问题比他大多了。陈语虽然不是你最好的角色,但仍是个帅气可爱的小伙子。
很干净舒服的电影,拍摄手法夸张,情节有些不合理,但是特别真诚。
2011大影节展映@中国电影资料馆艺术影院。没错,我是给五星。
金世杰。节奏慢。对我无所谓,因为我这个人就慢。
《空巷子》男主角
对人物内心的描绘和心理活动的揣摩很到位了。节奏却太过拖沓。三星吧
从开场的[西北偏北]到伯格曼、丁度·巴拉斯、[老爷车]、北野武、奥森·威尔斯、[鬼子来了]……导演是有迷影之心的,也想把盲人电影院这个主题做好,但可惜节奏拖沓重点不明煽情过度的毛病太明显,效果并不佳。周森自己说过他演砸了陈语这个角色,浪荡青年演的有点过火。但大家轮流摸脸的段落还是动人的
有部分镜头的画面非常美,特别是哪个蚂蚱的画面,里面音乐和节奏都是与设计的,喜欢
这是一部及其感人的影片佳作 也是西影厂出品的 故事讲述一个老年人老高 为盲人无私的开了一家电影院 他用电影里的语言还有自己的讲解赢得了残疾人朋友的喜爱 男主角小伙子起初误打误撞进入了这个电影院 他本想到其他地方面试去寻求更好的工作 然而 在和电影 还有盲人朋友接触的过程中 他渐渐的离不开了
挺精巧的
周一围与金士杰、张志坚合作很多次 周一围演技锤炼的越来越过硬一定也与他身边这些演技派大佬有关 本片开头周一围的小表情太多了 某些镜头非常像邓超夸张的表演风格 他还是非常聪明的 此后的电影就开始改进 一部比一部出彩 比如最近的建军大业里的陈峰 简直就是全片最佳
感人的总是平凡人发生的不平凡的事儿
除了那个梦,太不合常理之外,一切都还不错。
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的一个片子
哪里怪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