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假装情侣》:PG级的喜剧,R级的爱情
《假装情侣》这部电影很有意思。——我是说,在某种意义上,它更像是导演刘奋斗在经历了前两部作品(《绿帽子》和《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探索和无法公开上映的挫折以后,通过一部爱情喜剧,对他个人富有特色的爱情观进行程式化的总结,再用商业手段进行包装和推广的成果。
《假装情侣》说的是江一燕饰演的女主角在挚爱的男友丧生以后,在一种半疯狂半游戏的状态下与偶然结识的黄渤假装情侣,借此排遣自己内心的痛苦,却在不断的折磨过程中爱上了对方的故事。表面上,《假装情侣》很像是中国版的《我的野蛮女友》,但从导演刘奋斗的创作历程来看,这样的故事情节和感情模式,却很难被简单地认为只是一种商业上的设计。
在电影的高潮部分,江一燕说出了这样的台词:“和你在一起,我死都不怕。”黄渤的回答则是:“和你在一起,活着也不怕。”(大意)
听到这样的台词的时候,看过刘奋斗的两部前作的观众会不会觉得耳熟呢?在《绿帽子》里,廖凡的角色说过“爱都不怕,还怕死吗”的话(大意);在《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里,还是廖凡说:“等你先去死,我就告诉你爱不爱你”(大意)。
作为迄今仅有三部作品的导演(而且都是以爱情为主题),在自己每一部作品里,在让主人公表达感情时,都设计了意象高度重合的台词(爱、生、死),这不会只是一种巧合——这三组台词,恰可以被当作打开刘奋斗独特的爱情电影世界的一把钥匙。
虽然是从辅佐第六代导演开始跻身电影圈,但与第六代们普遍追求纪实性风格不同,刘奋斗的创作几乎是从一开始就有着戏剧化和类型化的自觉。但即使如此,他的两部前作依然没有被允许公开上映,这除了有诸如尺度上的关系以外,他所着重表现的爱情主题的过于晦暗的底色亦是一重要原因。刘奋斗所表现的爱情从来不是温情脉脉的,它总是带有相当的残酷性,总是与生和死之类的命题相纠结,那种热烈的情感里总是掺杂着近似于虐恋的、不正常的成分。这种不正常,从《绿帽子》到《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再到这部《假装情侣》,是延续的,是一以贯之的——我相信刘奋斗会从“假装情侣”这款同名网络游戏里得到灵感不是偶然的,那里面正隐含有合乎他口味的不确定性和危险性——只不过,《假装情侣》有了一个要比两部前作看上去更漂亮、更温和的包装。
这种不确定和危险,来自于以爱情为中心的一组悖论:一面是信仰,一面是怀疑。而且,越怀疑就越信仰,越信仰就越怀疑。这种悖论会让我们想起诸如法国电影《两小无猜》这样的作品。而刘奋斗则无疑是深深着迷于这种悖论的另外一个人。在《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里,廖凡的角色在不断地考验和折磨着莫小奇,直到最后一点一点允许她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在这个过程里,男女主角始终在相爱和互相折磨之间来回拉锯。而在《假装情侣》里,这种范式几乎是被完全相同地移植了过来,只是双方攻受易主,换成了江一燕百般折磨黄渤而已。
当然,这种延续不是没有代价的。至少,刘奋斗不会希望他的新作重蹈无法上映的命运。这种妥协,可能不仅仅是赋予男女主人公一个光明的结局那么简单。不知道是不是有意为之,刘奋斗将他两部前作里更自发、更原始、更放肆而不加修饰的怀疑和残酷加以提炼,在《假装情侣》里,它变得更接近于一种被概括出来的程式,通过这种程式,刘奋斗既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自己的电影个性(至少是符号上的),同时也能相对更自然地揉入各色商业元素。在电影的前半段,江一燕对黄渤施以的种种考验和折磨,虽然亦不乏桥段拼合刻意逗噱的嫌疑,但相对于多数所谓国产爱情喜剧的流于肤浅的胡拼乱凑,还是要高出了一层。
可能对于多数观众来说,会走进电影院看这部电影还是因为黄渤。这是刘奋斗做出的另一个变化。不是说廖凡不好(他主演了刘奋斗的前两部作品),比起黄渤,他更像一把匕首,更硬朗也更尖锐;黄渤则要温和得多,他的存在,柔化掉了刘奋斗电影里另一部分硬冷的东西,让它变得容易为更多人接受。
应该说,《假装情侣》的水准并不如导演的两部前作。刘奋斗的爱情是R级的,在《假装情侣》里被剪成了PG级。我想,无论它的好与不好,其实都应该是来自于这里吧。
2 ) 请允许华语劳动人民看上精致的爱情片
本文的全题是:
请允许华语劳动人民看上精致温暖的爱情片 之 所有拿剪片纠纷炒作自己的导演都是大流氓
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定义《假装情侣》,我要说的是,这是6月所有上映的电影中,最真诚的一部。之所以给出这样高的评价,并不是因为这部电影拍的好到什么程度,而是因为在这个已经被动作、古装、主旋律限制住的辉煌华语电影井喷季中,《假装情侣》表现出了一乃乃清新和一乃乃的诚恳。(好吧,这么形容它可能略显浮夸,但是最起码《假装情侣》比《雪花秘扇》好看多了。)
如果以大多数影评人判断电影优劣的标准来评判这部电影,那么这部电影完全可以被概括为是一部剧情老套,表演浮夸,煽情过度,冗长无趣的影片。因为,完全就是一山寨《我的野蛮女友》,两个因为游戏而相识的人,男的是平凡的小职员,女的是被爱所伤的大美女,男的对女的一见钟情,女的对男的百般折磨。男的还必须有一个特别厉害的老板,和一个特别不靠谱的哥们儿,经过种种麻烦,最后女的被男的感动了,却因为对死去的前男友的爱的坚持而无法放下一切和男的在一起,再最后,女的逃避,男的历经艰辛找到她,两人拥抱在一起,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从情节设置,到演员造型,甚至到配角的耍宝和片尾的煽情,都和《我的野蛮女友》如出一辙。
单从内容和新意的角度说,《假装情侣》真的不能算是一部好电影,甚至这部影片连模仿都没能做的完美,一些太过夸张的情节,和结尾一波又一波没完没了的煽情,让影片显得浮夸和冗长。然而,我要说的是,所有这些仅仅以剧情为出发点的评价,真的可以将一部电影真实完整的概括么?答案显然是:不能,这就好比好莱坞科幻大片的剧情总是弱智到死,却可以靠特效的炫目博得全世界人民的追捧,劳苦大众们其实要的很简单,他们每天上班、下班、吃饭、睡觉,他们没有太多的情绪和太难懂的想法,他们不介意“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只在意影片是不是够好看,气氛是不是渲染的够足,是不是够激发出他们的情感,或者触动他们的柔软。同理,《假装情侣》的可爱,也就在于它制作很精美,音乐好听,颜色漂亮,风景美的让人非常羡慕嫉妒恨,而且潜伏在剧情中,有很多带着生活影子的小细节都很动人。
比如说,影片中扮演黄渤老板的那位来自《武林外传》的光头哥们儿,在钻到桌子底下抓黄渤时,首先看到的是另一位女同事的大腿,随后这双大腿的主人迅速将腿并紧、后退,老板把目光转向黄渤,一顿劈头盖脸的臭骂后,然后老板打算从桌子底下起身,但起身之前又往刚才大腿的方向瞟了一眼。虽然演的不够贱,但是完全看出来体现出创作者是有用心的,世上有哪个男的不会想多看眼丝袜大白腿啊,人家是有在用心表演的哇。
再比如,影片的后半段,当黄渤与江一燕的感情走进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时,两个人一起躺在公园的长椅上,江一燕对黄渤说:“记住,我永远都不可能爱上你。”但是第二天早晨,先从长椅上醒来的黄渤,跑去用塑料袋装来清水,然后在上面扎满小孔,让塑料袋变成温柔的花洒,给江一燕洗脸。虽然这个情节之后,是没完没了的阳光,慢镜头,水中打闹和煽情,但是这个情节的设置显然满含着个人生活体验。有多少姑娘,在她们与喜欢的男孩在公园里聊了整夜后,在她们和男朋友一起看了一通宵的演出后,在她们陪男朋友的兄弟们喝酒喝挂又醒来之后,我保证,她们心中其实没有幸福,也没有爱,她们唯一的渴望就是想洗脸。可又泥嘛世上又几个男的能理解我们这份真实、迫切,却又因不想显得自己太事儿逼而不好意思说出口的心呢???
前一阵做《功夫熊猫2》的时候,他们的艺术总监说:“我们将在成都采风得到的灵感柔和到电影的细节中去。”一句话,便可以道出一部电影成功的全部理由。注重细节,他们就能普通的变得生动,把残酷变成幽默,你说他们浅薄,可国内没有任何一部电影的深刻可以赶得上那部叫做《超级大坏蛋》的动画片,你说他们庸俗,可他们所表达的就是人类最古老最简单最质朴的感情。
就像黄渤为《假装情侣》演唱的那首主题曲的歌词一样(不好意思这个桥段真烂俗):
一出热播的剧情万人传说
这种故事已经看得太多
我只能在角落安静地听着
这种故事已经看得太多
我从未曾想象会有第二种结果
就算剧本硬把主角换作是我
又能够演出怎样的幸福呢
我这样不值一提的角色
你见过的何止会有上千百万个
所以不奢求上天偶尔想起我
只让你看到眼泪流过之后
笑着的我
在这部电影的开头,字幕上赫然打出“前段导演:刘奋斗”的字样,这种戏剧性效果的出现,据说是因为片方与导演的剪片之争引起的,刘导演想把影片剪成又一个《绿帽子》,或者又一个《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但是出品方出于对票房的需求,硬要将影片剪成一部精美商业爱情片。今天,我们姑且撇开如今电影出品人对电影创作者创作风格的不尊重,和一切为钱着想的功利心不谈,单就我个人的体验来说,我觉得能拍《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这种爱情出来的导演并没有多牛逼,因为那拍的不是寻常人的感情,文艺篇之所以成为文艺片,就是因为他表现的一定是特殊环境下特殊的人和事,一顶要前段优美,中段惨烈,结尾苦逼,而这种片,恕我如今浅薄粗俾,那都是我小时候沉迷于做个装逼文艺青年才看的。但是当我发现听郭德纲相声比看刘奋斗王小帅张扬贾璋柯过的更好的时候,我决定迷途知反了。不要觉得自己的人生很戏剧话,好好活着比什么都强。《假装情侣》确实是没有《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内涵上的深度,也没有《绿帽子》针砭时弊的造诣,但如果硬要选择,至少《假装情侣》赏心悦目,黄渤唱歌也可爱,不会让我看了心里堵的慌。
在中国,在内地,在这个昏天暗地、自命不凡的华语电影圈,我们这些花钱买票的劳苦大众,还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一部以靠谱点的商业爱情片,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哀?我相信,内地能做到奋斗水平的导演至少有1000个刘奋斗,还有上万个怀揣着“刘奋斗式理想”的准电影人,如果足够有钱,这些生活在假大空的文艺思潮和在电影奖项的争名夺利上的导演们,一年可以拍100部苦逼文艺片,然后把他们寄送到柏林戛纳威尼斯,在提名与金银铜贴的奖杯中,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他们貌似关注社会,关注国计民生,关注社会上的一切假恶丑、嫖赌抽,就是没有关注过劳苦大众的心。
香港有杜琪峰,台湾有魏德圣,韩国有郭在容,日本有岩井俊二,好莱坞有泥嘛诺拉·艾芙隆编出来的一个又一个又烂俗,又温暖的好故事,这些爱情故事都来自最真实的生活,却又比真实生活更美,他们让我们在下夜班回家的路上,学会欣赏城市的璀璨;他们让我们在到处是泥污水横流的坏天气里,学会赞叹雨的美好;他们让我们在疲倦或者低落的时候,学会自嘲“把青春献给了身后这座辉煌的城市”;他们让我们在恋爱,抑或是失恋的时候,有了一个可以代入的情境,也让我们在电影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而这种互动,才是电影能带给我们的,最美好的事。
所以,尽管《假装情侣》有很多瑕疵,但我仍然要赞美它,请内地华语导演们允许华语劳动人民看上精致的都市爱情片。
最后,再说一句:拿内部纠纷和剪片子问题来炒作自己的导演都泥嘛是大流氓。一《假装情侣》故事摆在那里,我不相信刘奋斗老师剪就能剪出水平剪出精神,那人家《最爱》剪了50分钟呢,人家不照样是一个广受好评、关注底层人民、关注人性弱点的幽默、感人、取得商业成功的文艺片么???俗话说,自己阳痿就不要赖下面没人,您又没出钱。
3 ) 寂寞灵药
看这个片子,是为了看黄渤。毕竟,曾经他的电影给过我难忘的开怀大笑的时刻。摒去这个片子荒唐的情节,令人心生厌恶的女猪脚不谈,至少还有黄渤,还有一帧一帧的美丽场景,还有清新的插曲,还有感人的台词。
“跟你在一起我不怕死”
“跟你在一起我连活着都不怕”
“在没遇到你之前 我的生活好像 真的就像这个故事一样 没有意思 也没有意义”
但是谁知道 老天爷给我安排了这样一次艳遇 尽管遇到的是一个疯子 可是 我就是爱上了她 听起来好像很奇怪 但爱就是没有道理可讲。就像你一定要找到他一样 我也一定要找到你 无论找到世界的尽头 哪怕是找去了另一个世界 我也一定要找到你”
也许有人不屑一顾了,也许有人觉得肉麻兮兮,而有人却情不自禁的流下泪来。是的,沈露像个疯子,我却莫名其妙的能理解她,囧。因为那多像那年支离破碎的我自己。我想起看过的一首小诗:
她走后的10年里
整个世界变成一个坟墓
每个地方都有着她的影子
很多时候,
我平静地做着一些事,
喝水,
失眠,
然后突然很疼痛地想你,
真的很疼,
疼得我弯下了腰哭泣......
每个人,都有一段悲伤,想遗忘,却欲盖弥彰。然而沈露真是幸运的,遇到这样好的一个陈文。相信世间所有悬而未决的寂寞 终有痊愈的那一刻。
4 ) 假装情侣,真心坑爹
看到豆瓣有7+分,脑袋一热就去电影院了。这说明我对豆瓣还是有很大信任的,也说明现在国内影院是多么的惨淡,有7分我都觉得能接受了,是有多缺好电影啊。
看完之后,我心中无数草泥马奔腾,主要在反思两个事情:第一,怎样才能避免下次被坑爹;第二,我再也不相信豆瓣了,顺带也不相信爱情了。
短评里有人说:“2011最值得看的一部爱情片。”我只能说,这片放哪年都不值得看,甚至说它是爱情片都有些勉强。我觉得上述短评要拣有用的说,那只能剩三个字:一部片。然后就没了。
全篇无逻辑,各种情节没来由,导致他们怎么演我都觉得囧。假装情侣,真心坑爹。死刘奋斗,赔我票钱。
5 ) 《假装情侣》:走向爱情的康庄大道 ——中国在地元素爱情喜剧
近年来中国本土的爱情喜剧创作显得有些捉肩见肘,从喜闻乐见的冯氏喜剧,到新奇灵动的杜氏喜剧,两位导演树立了一北一南两派爱情喜剧标杆之后,再难寻找出质感浓醇的诙谐幽默的爱情喜剧,当然不乏一些印刻借鉴国外成功经典爱情喜剧的电影,但是这些电影往往都很难走入观众的内心。其实不难看出,经典的爱情喜剧都是建立在一个童话的文本之上,然后在童话文本上作出了一些对于爱情现象的反观以及调侃,从而成为一种亲切的幽默段落,如果在电影里将一个社会问题挖得越深,作用在两人的关系之中,这部爱情喜剧就有比较扎实的基底了。
《假装情侣》以一种轻松淡定的创作态度来创作类似都市童话的爱情喜剧,这部喜剧的核心是一对邂逅的年轻男女大家约定成为情侣,在过程中产生了真实的感情,女方没有办法实现自己内心真正的爱情冲动,从而放弃了一段真挚的感情,而男方经过思考,最终决心追逐这段爱情。这样的爱情喜剧中的情感机制设置上有一个巨大的悬念感,就是原本商量着来假装情侣的两个人,如果真产生了真感情怎么办?如果两人真心相爱,却因为世俗的阻碍,怎么办?所以,这样双重矛盾的设计让这部爱情喜剧有了足够的戏剧动力,当然,这一点上跟《我的野蛮女友》,以及《非诚勿扰》的情感机制有着一种天然的契合。当然,《假装情侣》的情感机制是更加年轻化的,非要贴上标签,那会是大女孩的爱情寻梦故事吧,单车,ET,以及复古情调的迪斯高,无疑是过往青春岁月里泛起一种温情缅怀,让观众看到的则是女孩梦想的纯真,直到回到了现实,观众又有若得若失的惆怅感。
电影《假装情侣》中年轻编剧的作用不少,编剧的作用或者说导演对电影脚本的重视以是相对多的,从另一个角度说,编剧的功能在这部电影起到了明显的作用,在于情节,桥段,以及情绪的统一,至少提供给演员一个比较个性鲜明以及可能产生魅力的平台,而且在导演的作用下,故事不会显得“性别”强烈,比较中性一种表达。而这一次,导演确实稍微摆脱一种苦痛感十足的叙述方式,也远离了一种强化男性困境的紧张感,稍微 放松的状态呈现一个爱情故事,也是是喜闻乐见的开始,但是,有些人也会认为失掉了导演本来的特质,在我所见,这样贴近现实生活精神,深入人物内心的叙事应该会有良性的发展。
黄渤作为一个出演草根人物已经具有灵魂象征特制的演员,在《假装情侣》中的表现有了一种稍微沉淀后的清澈感,人物虽然仍然需要搞古搞怪,落魄受挫,但是他身体有了一种自信,这样的自信带给人物特别的魅力,似乎做一个不是大丈夫的小男人也有自己坚定守护的东西,也正因为如此眼神不再迷茫,吃再多的苦也不抱怨,黄渤真真切切演活了一个都市男白领的困境,也给这样的人物一种冲出樊笼的精神。
《假装情侣》是中国爱情喜剧类型在走一步承受一步的试炼过程的一部作品,也是导演转型的试炼。
6 ) 假装情侣
其实从一开始她就在欺骗男主自己很漂亮却假装成很丑的一个神经病看测试别人对她的真心 而黄渤误打误撞因为好心送她去医院而结缘 在车上她逼着黄渤吃自己做的蛋糕最后把自己的假面具摘了下来面对黄渤,其实在看的时候我有点小生气为什么她要那样对黄渤很是不理解可到最后看着看着竟然被感动了在雪山里的那一段让我记忆犹新我都看哭了其实这个世界上最不缺少的就是真爱
小学生水平的导演,幼儿园水平的摄影指导。建议大家别看了
这片很烂啊,好笑在哪里,黄渤啊黄渤
黄渤再次证明他确实是这个时代最好的男演员之一,大雨歌声中分手那场,很动人。
开始的时候挺搞笑的 后面一转风格还是煽情 看的我挺不爽的 举得上当了 总的来说还成
昨晚有人怀念大学时光打开看了。emmm,没看过江一燕的片,但是对黄渤还是挺有信心的。不知道是因为年份还是什么的缘故,故事很老套,一眼就能猜到故事发展情节及结局,而且有的地方有点让人感觉硬凹的那种幽默,很生硬。江一燕大长腿很美,黄渤饰演矮矬穷,演技发挥的地方也不大。
这片唯一的意义就是让我在中国的电影院看了1秒钟的卡萨布兰卡
没什么必要去电影院看的片……张默倒是挺出彩的。
前半段太聒噪无新意,后面渐入佳境,作为甜腻的爱情通俗剧,还勉强过得去。
妈的我们的观众对喜剧有多饥渴啊?这种片子还那么多人打4星甚至5星?
没有导演只有前期导演的《假装情侣》。果然在情绪和情节上出现了很多断裂,感情上也明显铺垫不够。黄渤依然很可爱,舞厅一场闷骚劲出来了,雨中奔跑也多少有点触动,可惜情绪始终不到位,勉强能看的爱情小品。很讨厌开场的乞丐设计,太恶心人了。疯女友与憨男友,会被拿来和韩片此吧。
黄渤一认真我就想笑。大陆爱情电影总是一个格调。
黄渤的英语才是最大笑点……
影片和野蛮女友简直没有可比性,后面故意营造的煽情部分因为缺少铺垫让人感到云山雾罩,不建议去电影院看,盗版碟也不要买,浪费钱,下载也不要,浪费时间,等着中央6播吧••••••
一点进步没有,什么年代了,还来野蛮女友那一套?女的耀武扬威,男的出丑卖乖千依百顺,先不说这种电影里面描述的千篇一律的女强男弱根本就不现实,就算真有,也完全是不健全的爱情,精神系SM。
2011最值得看的一部爱情片
看得我各种无力,搞笑无力,煽情无力。胳肢人的下手挺狠,无奈违反逻辑、细节失真之处太多,但又不是荒诞风格,只能说是糟糕的喜剧,自始至终没笑过。反复出现的恶搞铃声,还有不断出现的路人甲乙丙丁,都是极幼稚的手段。全智贤的任性是可爱的,江一燕的任性是矫情的,野蛮女友不是这么学的。
本来想打2星,多一颗送黄渤吧!江一燕再怎么麦萌,瞅着还是觉得很苦逼有木有!!
还行
在纠结打几分,在技术上来说前面和后面的情节都太过突兀,没有铺垫好,很多硬伤,还有什么叫前期导演?不过现在只要是能让我看下去的我就觉得是好电影,三星半
江一燕,绝对演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