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酷气外表下的传统内核
没报多大期望,但是最后还挺感人的。
故事很简单,叛逆个性的儿子与观念传统的母亲在儿子未来的问题上矛盾逐渐爆发。母亲为了让儿子高考谎称得了绝症,儿子逐渐发现了母亲的不容易,最后皆大欢喜了。
我考完的第一感觉是,我怕自己以后会成为这样的妈妈。固守传统的观念,认为考大学才是唯一出路;跟儿子几乎是互不理解的程度;又自以为是为我独尊,非要儿子按我的想法走,好可怕啊!
但是片中的儿子结局还是不错的,虽然违背自己意愿上了大学,起码自己跑酷的心愿没有被放弃!
ps.尼玛啊,复习几个月就上线了,这让我情何以堪啊
再ps.他复习的时候用三年高考五年模拟了
片子几个旁枝发展的不好,房客(忘了叫什么了)、男主的女朋友、吕丽萍的前夫,说他们吧又多余、不说吧还确实是剧情发展需要的人物,结果弄成了现在这种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尴尬局面。姥姥这个角色倒是非常吸引人,活泼开朗又善解人意。
2 ) 感动加思考!!
这个电影给我最深刻印象的演员是吕丽萍,这个母亲演的很到位,如果你是一个80后甚至是90年左右的人,相信你们都有过相似的经历吧!
当高考要来临时,家长对孩子的管教变的更加严格,然后对这个社会接触很早的我们来说,简直就是监禁。“除了学习,睡觉,吃饭,拉屎,剩下的时间,你全都给我去搞学习去。”相信这句话大家都很熟悉吧。于是,自认为早熟的我们就有了反叛心理,你管我那么严干什么?我自己的事情自己搞,用不着你来管!自己去搞自己认为很正确的那一套,家长干涉就是侵犯自己的自由权。我们这一代,怎么说呢,懂的太多了,不像原来的小孩子那么单纯了。又跑题了~~汗
看这部电影,我看的是里面的母亲,因为我曾经是个孩子,被父母教育过,所以我认为我有了里面孩子的经历,可是我没当过家长,我不明白家长的想法,吕丽萍让我感到了做父母的不容易,虽然你的家长不是清洁工,不是酒店服务人员。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你从来不会知道家长的难处,因为父母从来不会在你的面前为难,当然是要在你懂事的前提下!!
有自己的爱好是好的,但是你不是在古代,你是在一个白驹过隙的现代,你没有那资本和条件去爱好,人要现实。你现在可以靠父母的抚养,可是当你长大成人之后呢?你靠什么养活自己?要有谋生的手段,你才能在现代的社会里爱好你的爱好去!
我感觉这个片子,上高中的人看最有意义,可是,我怀疑他们真的能看的懂吗?他们能明白电影要表达的意思吗?或许只有经历过才会真正的明白吧!
3 ) 蛮有共鸣的
很细腻,很感人。。。
哦。。。应该说我蛮有共鸣的
大家都参加过高考吧?都有过青春时的梦想?也偷偷早恋过?
和爸妈大吵一架,然后约几个死党感叹老一辈不能理解我们。
呵呵,可能过不了多久,等我们有了孩子,就会经历那另一半的感受了:
这孩子咋那么不听话呢?。。。。。。
呵呵,这部片子很贴近生活。虽然我对北京人的油嘴滑舌不太能接受,也不太喜欢当中一些刻薄的话,但是很喜欢影片中的真实,细腻的感情。
尤其是当母亲查出绝症后孩子的表现,真的触动我心!
算了,不剧透了,大家自己去看。
4 ) 一样混乱的青春,不一样的父母情怀
基本不看青春片了,特别是描写高中生,初中生的。一部分是因为怕看了,才发现现在自己有多老了吧;另一部分是因为我的青春时代,虽然表面无恙,但内心,头脑中也是昏暗,纷乱,不堪忍受的,如同陷入了沼泽一般.实在不愿花力气去回想是怎样挣扎上岸的。
《玩酷青春》是冲着拿金马奖的女主角去看的,情节很典型,也很老套;每个镜头单看都是美的,但就是连贯不上,有点太刻意了吧。与刻意的镜头相比,女主角---青春期孩子他妈的表演,可以说是浑然天成,平静时温润如玉,暴躁时也就如市井泼妇,但一切表现的都是那么自然,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为了她的家。
这片是耐着性子看完的,因为混乱,对抗的青春是熟悉的,犹如一场噩梦,不想再重复。看着片中儿子叛逆,和父母吵架,犹如看到当时的自己,渴望长大成人,但实际还掩盖不了自己幼稚虚弱的内心。突然觉得这样的青春是多么的可笑和渺小。
以前也看过很多青春片,比如《蓝色大门》,它们更多的是对美好青春的一种缅怀,青春当然是美丽的了。以致,每次看到类似片子,我对导演总有一种“知遇之感”,导演好懂我们呀,这是对渴望长大成人的小孩子的一种“尊敬”。本片导演比较客观,展现了青春期儿子和母亲的矛盾,冲突,和解。这里又重新回味了对抗,孩子气,活力的青春,另一方面,头一次体会到了青春期孩子父母,作为中年人,承上启下肩上挑起的家庭重担;作为母亲,爱子心切又恨铁不成钢的纠结内心。
其实,我们的青春也是由一群中年人陪我们度过的,他们有点疲惫,但很爱我们。
5 ) 不只是青春
如果没有金马奖,或许永远不会知道这部电影,一部小成本、不起眼的电影。
看片头的时候,没有抱很大的希望,只是用来消磨一下时间。最开始被带起劲儿的是一系列活力四射的跑酷,老帅了。看到后来,很自然的就想起了我的高中,我的高考。母亲的艰难、儿子的痛苦,电影最出彩、印象最深的就是儿子与母亲夜里那段撕心裂肺的吵架,看得人有些心力交瘁。很多父母与孩子之间,都会陷入这样不可妥协的境地。那个夜里,儿子推开母亲,回头不忍心的看了看、然后痛苦地奔出房门,那种又恨又爱的揪心,太真实。
这部片子不似纯纯的青春片,散发着特有的北京调调,亲情与梦想的冲突,底层小人物的日子。最后结局的大圆满,没有不良少年,没有青春的边缘,没有变质的叛逆,是给我们青春最好的解释--永远健康向阳的青春。
影片呢,虽然整体还是有些散的,但单就母亲与儿子这一冲突的主线来说,已经非常不错。比起用钱堆起来的中国大片,像这样贴近小生活的“小”电影,希望可以多一些。
6 ) 我们的专业精神
一个母亲为家为儿子所作的牺牲已经不用再多说了,相信天下多数父母都可以做到。缺少沟通,信息资源的不平等,无法让含辛茹苦的母亲理解儿子。
一直有这种说法:“中国人缺少专业精神……”母亲被下岗,其实也该退休了,且不说她的退休金,社保,为什么要让日本人说了算?还要从当事人到领导一起乞求……这样的事情以后应该不少发生。我们的企业给员工提供了什么保障让他们专业?养肥了再杀掉,又有多少所谓的民族品牌卖给了曾经的侵略者们,能做主的人,有多少能为一线的员工着想?不多说了,也许社会残酷,逼着有机会的先捞一把。
向蜘蛛侠学习,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典型的中国式母亲悲剧,上一代人的缺失压到下一代身上。吕丽萍演的不错,拿金马奖应该。有点交待不清的是,吕家住的那个演二人转的房客小方。感觉此人的戏份可以扩展开点。补充,跑酷这个时髦话题跟传统天桥卖艺的元素的对比是很大的卖点。
这片子,纯属瞎耽误工夫。。。
不錯的低成本國產電影,看好呂麗萍和張艾嘉爭金馬影后!
片子温馨而感人,吕丽萍金马影后的演技绝对不是盖的。片中吕丽萍和母亲的对手戏那才叫一个绝,完全回归本色的演绎。导演对细节的把握也很用心,是今年不可多得的小成本优秀国产电影。
当吕丽萍拿着麦当劳在高考的考场外给儿子吃的时候,我决定给三星吧,虽然不是好电影,但看到这一幕 还是感动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吕丽萍和老太太真好玩儿呀
吕丽萍的确演得不错,但感觉表演的难度和完整度,以及影片的整体质量都不及《唐山大地震》中的徐帆。匪夷所思的一个决定。
特普通的片儿,特普通的演技,怎么就拿金马奖了呢?再不济,金马评委也不用堕落的跟金鸡百花看齐啊!
拿了金马奖最佳女主角我加了一星。烂片,祝你好运.....
烂片名,乍一看吕丽萍借这片获金马影后还以为一帮子评委脑子被驴踢了
真不明白,吕丽萍是怎么拿到金马奖的。这片也太小成本了,剧本也很一般啊,几乎没有让人说这片好的理由啊
真没觉得孙丽萍演的比徐帆好 这种小悲小喜徐帆在拍电视剧的时候早炉火纯青了 唐山大地震的大悲岂是一般人能驾驭的了的 倒是这个片里的小孩和内老奶奶演的不错
中规中矩,没有预期中那么酷。盛超长这么大了……
还可以
只能說是電視電影的格局,導演能力有限......
无比穿越 到底是在拍哪个年代?蓝色港湾 NIKEPRO 法拉利 九十年代 晕
吕丽萍饰演的角色代表了当代中国大部分母亲的心态,而恰恰是这种以强制手段“为孩子好”的做法与90后觉醒的自我意识产生了强烈的碰撞,影片在于揭示这种尖锐普遍矛盾,但却并没有给出合理的解决办法,这种一定程度上的妥协是本片最大的败笔。吕丽萍的演技确实出色,饰演儿子的新人盛超也应值得关注。
挺不错的。
我还是很看好90后的。
感动~吕丽萍的金马影后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