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一点点评论。
月球上的外星人,起初看起来是个很不错的噱头。但是随着剧情的深入渐渐地发现还是不免落入传统商业片的俗套。 这里面的外星人只不过是作为承接剧情转换的工具,换句话说,这种固定模式的故事可以发生在任何除了地球以外的任何星球上,而且外星人也可以换成任何以外,比如猪脚突然扭到脚或者肚子疼什么的、然后回不了家了,在主打一下友情和爱情,这一部电影就齐活了、
亮点就是这种伪纪录片的手法还是很不错的
(还有一部叫 追踪巨怪,也是这种,目测比这个好看多了。)
虽然说不上是新颖,但是一般的商业片还是很少尝试的,这样也就不用费力讨好观众的剧情需要。因为观众看到这种模式已经潜意识认为这是真的了,抱着接受全部的心态看的。也就不会再给影片挑刺了、观众是抱着让自己了解这个事情的过程的心态去看的。因为主观上已经认为这个故事是真的了。
还有就是那个绕月仓上的人是行尸走肉里面的猪脚。。表示很有爱。
2 ) 月球版《Paranormal Activity》
首先,个人对伪纪录片类型电影十分偏爱,因此评分仅供参考.本片的导演相当大胆在大部分时间使用了那个年代的4:3画面,加上丢帧,色块等小清新lomo风格处理,把整部电影搞得很像那么一回事.就像<女巫布莱尔>那样,片头的字幕说明了这段影片由某来历不明的录像带剪辑而成.一下子勾起了我的兴趣.看了半个小时越觉得似曾相识,原来导演把片子变成了70年代风格的<Paranormal Activity>,半夜的异响,画面中的诡异小桥段(导演很厚道的做了特写照顾眼神不好的观众).我开始期待月球上的鬼到底是啥样.当苏联人的飞船出现后导演把胃口吊到了极致,可惜,影片从这里开始走下坡路.为什么不能再故弄玄虚一点呢.随后,影片彻底落入了程式化.在伪纪录片风格注定不能讨好所有观众的情况下,更应该独辟蹊径,而不是一味模仿旧模式,导致了又一部好莱坞流水线式作品产生.从本片的票房和口碑就能看出本片并不算成功.但是如果你对这种类型的电影有我这般偏爱的话还是值得一看的.
3 ) 难为导演的苦心了,原来这部电影唯一值得回忆的是片尾曲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一提起apollo,就会想起Tom Hanks的apollo 13,所以,看到apollo 18,q 就不由自主的把13与18联系起来。再加上,用上现在流行的伪纪录片模式、悬疑的故事,总以为这部电影不会差。
但是,镜头晃了一个半小时,我竟然有了呕吐的感觉,那几个石头是在挑战人类智商的底线吗,你看着它是块石头,其实它是螃蟹;它能钻进身体,它能控制精神,它能让死人站起来和你说话。多么无敌,多么强大。也许人早就跳上地球人来来往往派来的飞船,到地球上了。以后捡块石头都得小心点,当心变成螃蟹。
1小时26分钟的电影,竟然提前10分钟进入片尾曲,为啥?
还真难为导演的苦心了,原来,这个电影唯一值得回忆的正是片尾曲啊,the three kings的钢琴曲,比得上任何一首肖邦的小夜曲。
也许若干年以后,这部电影再被人提起,不会是因为剧情,而是片尾曲。
4 ) 政治恐怖
非常讨厌的伪纪录片手法,镜头一个劲儿地晃,画面一顿一顿的,又是丢帧又是做旧,试图做成六七十年代监控录像独家揭秘的范,结果一个多小时下来只看得头晕眼花。这部电影试图告诉我们,在死气沉沉坑坑洼洼的月球表面,其实潜藏着无数个活蹦乱跳的石头螃蟹——这些无机生命可以适应脱水无氧,忍受乏善可陈,它们也许已经孤独地在月球上生存了亿万年,但它们的生存却并非没有目的:其中之一,就是在一个无法预期的时刻钻到那些来自地球的宇航员的身体里捣乱,顺便让花费数万亿美元的先进科技大败而归,自此以后四十年“胡人不敢南下牧马”。我们对未知虚空原始洪荒的恐惧,多多少少都有自己吓唬自己的成分。
两个美国宇航员发现第三者脚印的时候才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次精密而单纯的科研任务而已。在那个空旷而封闭的陌生环境里,他们对外界的敌意也在密室中被无限放大。看着红色五星LOGO和CCCP的符文,冷战思维设定的假想敌是苏联。那个偷偷地把导弹部署在古巴的邪恶帝国,肯定不是来发善心的,如此这么不远万里来到月球,也许可能大概一定是为了来砸美国太空梭的玻璃;后来,随着时间流逝,看着面罩被击碎的苏联宇航盔,政府阴谋论又将大能而无形的美利坚国家机器寄托成新的邪恶:主角提及尼克松被发现的的阴谋诡计,而又有多少阴谋诡计是没被发现的呢,主角们面对看不见的监控镜头,自由的美国人第一次意识到自己也可能只是个试验品。最后,当宇航员终于面对那些无法理解的生命形态,并在弱势的环境里崩溃灭亡的时候,影片塑造的政治恐怖终于被推向顶点:《旧约·创世纪》一章二十八节里,神给予人的特权是“遍满地面,治理这地;管理各样活物”。这几乎是各样思潮都预先默认的政治正确,也是人类文明开端处即已确定的既成事实。《孢子》一厢情愿地设想出完全和平主义的太空文明模式,我以为这对人类来说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牛排、培根、大闸蟹,乐于把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低级动物开膛破肚。说到我们所知的物种之间的普世价值,这里没有平等,只有谁吃谁的关系。倘使真有一日人类得以冲出大气走向无限见识了别种生命,“我们为和平而来”只是场面话,背地里首先要考虑的一定是开膛破肚的问题。比如是否对其开膛破肚,以及如何防止被开膛破肚。
5 ) 评论写的很好
评论写的很好,的确,那些录像带最后是怎么被人们得知的?完全没有讲,好像是自己从月球飞回来的,丝毫不讲道理。
不过,我在第一次看的时候,真的被吓住了,可能是我那时比较害怕蜘蛛的原因吧~
当你第一次看类似的题材的时候,你总会被它貌似真实的场景吓住的啊,没有被吓住才是不可思议的吧!
6 ) 评 Apollo 18
看过月球, 阿波罗13号之后,我就对月球感到恐惧。
它是苍凉的死一般的。
传说嫦娥奔月,玉兔独伴,委实凄却又美。待真相解开,没有桂树,没有氧气,没有人,只有矿石。
说对月球恐惧也可说是对航天恐惧。空荡荡的,没有土地踩在脚下的踏实感。头盔里回响的粗喘,冻得吓人的地表温度。尽管太阳照常升起却不见星辰规律运转令我心安时间并非停滞。我无法享受这种窒息的孤独。
伪纪录片的题材很好,但并非穿个宇航服就是宇航员的。三位男主角完全没有宇航员的气质,站不住脚的政府阴谋论使每个人都变成了狂躁症患者,直到结束也提不起观众追求真相的兴趣。演员出戏导致一种强烈的非真实感。老套的手法、题材和死气沉沉的氛围让观众厌倦。
ps:怎么看怎么觉得月球石怪的设定很莫名奇妙
这是电影的另一种视角,且不论真假,也无需评判真假。
这部片子其实拍得还成,作为一部恐怖片,该有的恐怖要素也都有了,而人物的表演也勉强能够接受.但最大的问题是,你导演吃饱了撑的阿?一定要用伪纪录片的形式来拍摄!!且不说故意做旧的镜头让人昏昏欲睡,逻辑上就说不通:既然人类都挂了,那这些恐怖的录像带记录还怎么传回地球的?冲这点就要减颗星。
两星;用伪纪录片的方式来拍恐怖片是为了给观众带来真实感,而电影又把场地挪到了月球,于是真实感没有增加反而出现了很多不合理和有悖逻辑,导演这样花着大价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实在可笑。
月球版【 疯狂的石头】
不管你信不信 我反正信了
不太恐怖,完全跟风伪记录风格
节奏太慢了......我都觉得过了4个小时.....
最痛恨伪纪录片,镜头晃啊晃,啥也没看清
预告片已经把所有事都说明白了,剩下的就只看表现力,结果还比较疲软,没有科洛夫档案的亮点
看评论比这电影有趣多了
这个阴谋论的故事如果不是包裹了伪纪录片的外衣的话,就是一个平庸和简单到不行的片子,基本没有出现任何让人意外的情节。而且,伪纪录片拍月球探险,其实一点真实感都没有增加到,因为无论用什么手段拍摄,都会觉得那是假的。
NASA的通信好差,想起了在太空中的杨利伟在电视里清晰明亮的声音。不知道是谁在坑爹。
竟然还蛮有趣的
还以为是大片,结果好无聊。。。
也算有点新意的伪记录了
浪费资源
活命原则:1,领导的话有时候要听有时候别听,但是关键时刻一定要听! 2.永远不要相信表面是敌人的俩个人,其实他们暗地里都是基友...摊手...
电影的最后:石头送给了各国领导人。各位领导人均被石头感染,现在的人类世界被月球上的石头生物统治着,它们预备2012年12月全面侵略地球!
胶片的质感闪烁在荒凉的月球上,极端条件下营造出压抑的气氛,瑕不掩瑜,一部优秀的片子。
预告片吓死老子了。真他妈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