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 心手相承 手工捶打 太平肉燕
广东潮州牛肉丸
福建肉燕,太平燕(馄饨),皮极其薄,0.2厘米
广东江门古井烧鹅,从南宋宫廷传过来的。选用乌鬃鹅
北京烤鸭 “南烧北烤”,最早起源于南京的金陵片皮鸭
河南潢huáng川县空心贡面。经过拌、揉、发酵、盘条、上架、拉扯、凉晒、截切等十多道工序制成。条细如丝,中空如管,半斤一筒,色洁如银,包装美观,携带方便,宜于保藏,便于食用。下锅就熟,久不粘汤。清水下,爽利可口;兑汤下,香甜味美。
广式烤乳猪
江西上饶市弋yì阳年糕,选用大禾米
浙江东阳火腿到台湾,浙江东阳手工腌制火腿有一千两百年的历史。台湾眷村菜
第二集 任运自然 三矾三腌 海蜇保鲜
长江入海口 出海捕鱼
价格高昂的刀鱼,体型颇似尖刀,体型肥而不腻。春季最早的长江时鲜鱼,最常见的做法是整条清蒸。还可将大鱼骨取出,高温油炸。小的毛刀,炒至粉碎鱼松,加如火腿鸡汤中, 再配上面条,价格不菲的刀鱼面。六两刀鱼算大。刀鱼每年在早春时间,从近海洄游刀长江入海口,逆流而上至江阴,扬中等地产仔。刀鱼丸。
海蜇,马帮渔民卸货。海蜇90%是水。上半部分,白色伞状是蜇皮,下面丝状物叫蜇头。两种不同的美味,班上海燕,用明矾水,新鲜海蜇的刺丝囊内含有毒液,拌上海盐,三矾三腌,可以保鲜半年。
江苏太湖东山,菱桶,寻找莼菜。
豆腐衣
四川自贡,盐。比海盐纯度更高的井盐。
青城山,青城泡菜。
第三集 舍得时光 百年传承 金榜牛乳
广东顺德金榜村-水牛奶含脂8%。岭南夏季炎热,不以保鲜。金榜牛乳。用白醋和食盐将牛奶凝固,做成片。
双皮奶,新鲜的水牛奶煮热,然后倒入碗中。结成第一层奶皮。然后将奶皮戳破,把里面的牛奶倒出来在牛奶里加入适量白砂糖和鸡蛋。再重新倒入碗中,放入蒸锅。然后形成第二层奶皮,故称双皮奶。
芦叶,江西靖安,酸性土质有利于箬竹生长,非常适合包粽子。箬竹喜欢海拔800米以上的山林。中国最大的粽子工厂,五芳斋。
厦门,晾晒酱油夏天是最好的季节。五年时间酿酱油。厦门古龙食品有限公司。
孔府菜,清汤千层燕。红黄白绿,分别对应五行中的金木火土。清汤则代表水。熬汤,鸭子,鸡,肘子,各三套。
生蚝,15cm大生蚝,广东汕尾海丰,冬至到来年的清明节前都是采生蚝的好事件。用油煎。蚝苗依附在水泥柱上,快速生长。生食为蚝白,腌之曰蛎黄。蛎黄就是生蚝的肉。风干的做法,称为蚝干。
十八大江。朝鲜族,长白山辣酱。
节目中,在介绍肉燕的时候,就出现了女儿不愿意接班的问题,又辛苦,又藏,又不能像敲鼓表演那样放飞自我,她不愿意接班。最后虽然还是答应,但终究有些勉强。牛乳片,一个镇子里只有一家老人在做了,吃的人也不多,做的人更少,现代化食品加工业造出更好的奶制品。豆腐衣,一个村只有一家做了,在别处由于水质问题还做不出来,所以,这美食只能局限在这个村子里了。古井盐更只是一个保留曲目,因为要保留这种做法而保留下来。长在水下三十厘米的莼菜更是只有老大妈们才愿意在桶里漂一天去摘的美味。烤乳猪的师傅不愿意自己儿子学习这门手艺,因为太辛苦,老父亲伤痕累累,说到烤乳猪的辛苦,竟然情不自禁的老泪横流,这行的辛苦可以想象了。
现代化的资本社会,正在快速淘汰那些对资本没有贡献或者对资本的贡献效率低下的食物,人们的口味似乎都随着工业化,资本化,教育普及化而变得更加标准化,人们似乎不愿意花太多的时间来寻找和欣赏美食。毕竟这社会向人们提供了太多能够快速获得的物品和方法,现代社会在缩短了人们的传统的享受时间之后,又向人们提供了什么呢?
一部片子最不该犯的错误:什么都想讲,却什么都没讲清楚。素材的堆积,没有节奏,原谅我说实话和对纪录片的苛刻。
前后做了两年的纪录片,从最开始的调研到最后的剪辑,1/23要上院线了,希望大家捧场啊
第一次去电影院看纪录片,居然是包场。不管何时只要看有关食物的纪录片都会非常感动,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还有这么多人在认真踏实精心的在制作食物。不看这些纪录片我也根本不会知道取得食材的背后会付出这么多辛劳和汗水。食物不仅维系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更是游子与故乡之间的纽带
蜻蜓划水
看得我T^T
挺朴实的。
原本想打三星的 但是看看满屏的手艺人 这些传承 希望能有好的传承
低阶版舌尖中国,解说弱了一档,拍摄弱了一档,文笔弱了一档匆匆忙忙的把所有地区再加二十四个节气扣了一遍。如果能做得更好,我下次宁愿买账啊。
不大喜歡這個第一人稱的旁白 太主觀的感覺 拍攝還是蠻好的
没山寨好,比较水。
全面抄袭舌尖,经典配乐更是拿来就用。饮食是中华最重要的文化,食物的价值不仅在食材本身,更包含对职人的承认和尊重。顾客不是上帝,花钱的也不是大爷。
在电视上看过部分
前半部拍的超级好看,白露之后就开始无聊了。同一部影片不同部分水平居然相差这么大。
我觉得应该是好的记录片,但我不会到电影院看,仅此。
和舌尖上的中国差不多,看了就饿,呵呵
纪录片怎么就不能进电影院了???《看见台湾》在台湾大受欢迎,我们还有一大批人在这儿酸,还有拿三级片做对比的,就算是三级片,3d肉蒲团在香港上映你们也没说啥
拍美食纪录片真好,既能让屁民忘了苏丹红和三聚氰胺,还能让屁民油然而生一种民族自豪感,关键完事还能弄成电影骗屁民的钱,既省了演员出场费还打了广告。洗脑作用真是堪比手撕鬼子。
卧槽,根本不是舌尖上的中国团队出的好么,有些人能不秀智商下限吗?
学习很多,也开始理解好味道的不易和手工艺者的辛苦。
很努力在拍了,中规中矩,没有失望,没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