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这部戏真不愧是实力的体现。黄渤展现了一贯的表演水准,甚至在对戏的时候把徐静蕾的表演方式都带上一个了台阶。松弛而又舒展的表演方式,把男主错综复杂的情感历程把握得很到位。它融合了软科幻,惊悚,悬疑等元素,居然很有恐怖片的感觉。看了比较畅快啊。女主演技也在线。由于类型的因素使得剧本线索过于复杂,终究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但在美术方面能看到想法,陈正道证明了自己是兼具艺术表现力的商业片导演。观影中的乐趣,是发现创作者先用女权障眼后转男权的思想流露,算是本片在另一层面上的升华。
短评字数不够我吐槽,就写在这里吧。
最想吐槽的是这部电影的美术部,道具、布景、人物造型分分钟出戏,古往今来环游世界🙄
蒸汽朋克风格的记忆大师中心
HBO西部世界中的记忆大师客服小姐
80后怀旧风格的男女主角
警察局是90年代美国警局风格,美式装扮的探长和探员,配上一口一个师父我听不下去,午餐吃热狗我很无语
警局拘留室是哈利波特风格,整那么两扇破铁门有个卵用,有魔法吗?
警车是右舵的老爷车,花房门牌是从右向左看的中文,感觉是澳门或者香港。然而家暴男开车冲下码头开的车是左舵,黄色出租车也是,车型都是美国的老爷车。感觉自己在玩大家来找茬。
还有花房的那个巨大的人头,像极了游戏“战神”里的神庙布景,而且让人慎得慌,是要让投资方看清钱花哪儿了吗?
证人之一的邻居阿姨是上海人,案发的楼房也是上海老洋房款式
剧情也有很多bug,无用的线索,隐形眼镜so what?
有人说细节好,我不同意,垫个小板凳拿药就是细节了?警车门是坏的就是细节了?这都是最基本的逻辑,也是应该给观众的提示。警长大人那有气无力的吐字,徒弟那油腔滑调不负责任的语气,都不能让我觉得他们是真正的警察。
伪女同的情节让我有点感慨,小警员用柯南式的口气说出“闺蜜”两个字的时候,深深体会到了光腚总菊的存在感。
影片最后警长的植入记忆闪回是用来搞笑的吗?全场哄笑集体出戏。
剧情上,导演总是藏着掖着,一副“就不告诉你,就不告诉你”的德行,渲染一些无关紧要的情节,加入一些没有意义的线索,看下来没有恍然大悟和过瘾的感觉。
一星因为是中奖免费看的,一星因为家暴题材。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 奇遇电影 (ID:cinematik) 图文版后期版参看:http://mp.weixin.qq.com/s/4rMbkZXuNpBjqs4_PDX3WQ
按导演陈正道的说法,《记忆大师》虽然“剧本不是没有问题”,但是他是“为了给中国电影市场创造一个可以盈利的新类型”,也就是软科幻。
身为科幻界边缘人士,我对国产科幻片一直是唱衰的态度,而且说实话,在《成为马尔科维奇》和《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都称不上软科幻的前提下,《记忆大师》最多也就在装修上面有点科幻的意思,要它算科幻那么《山河故人》也能算科幻了嘛。并不是说你有一个设计看起来比较复杂的机器,并且它有一些超出/偏离这个时代的功能——在本片里是定点消除/植入对细节和情感的记忆——就能算是科幻了,这种所谓科幻片基本是比较低端的产品,可以一言以蔽之:“道具型科幻”——这个道具可以是人生遥控器,可以是神奇小药丸,也可以是外星狗狗外星宝宝。跟《成为马尔科维奇》比比想象力和世界观,大概就知道它的差距在哪里。其实《记忆大师》是部悬疑片(Mystery),而且是非常典型的日系变格推理。
按照推理片的要求来看,《记忆大师》无疑是部很有趣的作品。最有趣的地方在于,它的核心是极难甚至无法用文字呈现的,有赖于视觉呈现的诡计,而且更有意思的是,它是一个叙事性诡计。黄渤在片中扮演的作家江丰在重新载入记忆的时候被错误地植入了别人的记忆,并因此发现了一起凶杀案的线索;其叙事性诡计就在于,这种“被植入的记忆”的呈现方式,是以记忆的持有者的身体在场作为前提的。同时按照剧作逻辑,江丰的记忆也一定被植入了凶手的脑中——这里也可以呵呵一句,凭什么啊?因为按照影片的设定,记忆的清除和植入与否完全是出自客户的意愿,至少江丰有剧情逻辑上的重新植入的必要性,但是凶手呢?如果说两人的记忆存储秘钥的互换是出于意外,那么凶手得多神经病才能去选择重新植入自己的记忆——假设他不知道互换——否则他清除记忆干嘛;或者植入别人的记忆——如果他知道互换了——那他得多蛋疼。当然除了这点,《记忆大师》还算尊重自己的设定,不像有些号称变格推理或者奇幻推理的文在写不下去的时候改设定逗你玩。在set up做完之后就没有再抛出新设定,算得上是线索公平。不过同时又要保证影片悬疑或者“烧脑”的成分,这就导致剧情需要各种强行反转。
实话说,只要读过东野圭吾的《名侦探的守则》,基本一切反转皆成滥套。这方面就不多说了否则一定剧透,言而总之《记忆大师》的梗也包含在东野圭吾那12个套路里面,具体是哪个……读者大爷们你们自己看情况要不要看吧。
《记忆大师》在推理技术方面的问题主要在于,你要么动机复杂,要么手法复杂;要是动机和手法都复杂,并不是不可以,但你得稍微花点时间复盘或者解释;要是不解释……你会去二刷吗?
上面是作为影评人的基本观点。不过鉴于我的主业还是搞电影研究的,所以还能说点其他的东西。
在我看来,《记忆大师》至少有两个点是非常高级的,其一是“多身体人物”(multi-bodies character),其二则是“Film As Brain”,所谓“电影作为大脑”。这两点各自产生了一些异常牛逼的电影。
“多身体人物”在商业片里面的用法比如《阿凡达》《成为马尔科维奇》《云图》《魔法奇幻秀》乃至《千年女优》《攻壳机动队》和《源代码》,或者如《夏洛特烦恼》《重返十七岁》等等;在艺术片里则有比如《回文》(托德·索伦兹,2004)和《我不在那儿》(托德·海因斯,2007)等。多身体人物有着典型的身心二元论的底子,可以导向对诸如人机嵌合体/赛博格的讨论,也可以作为一种对人物分析性的评述,典型如上述两部艺术片;低端一点的用法比如穿越或者转世等等,当然《魔法奇幻秀》纯属迫不得已的填坑行为。另外一点则是,多身体人物对应的一个观念是“多人物身体”(multi-characters body),直观理解可以说是“精分”,《化身博士》就很典型。有时也有两者混用的例子,比如《搏击俱乐部》或者《黑天鹅》,艺术片方面的例子比如《新女友》(弗朗索瓦·欧容,2014)等等。
而“电影作为大脑”则是某种用于讨论电影基本观念的观点。关于“电影是什么”这个涉及本体论这样高大上的问题,从“电影作为窗户和画框”开始,经历“电影作为门:银幕与门槛”、“电影作为镜子和面孔”,发展到注重感官导向的“电影作为眼睛:观看和凝视”、“电影作为皮肤和触摸”和“电影作为耳朵:音响效果与空间”,再到综合性的“电影作为大脑:心灵与身体”(参看托马斯·艾尔塞瑟(Thomas Elsaesser)和马尔特·哈根纳(Malte Hagener)的《基于感官的电影理论导论》Film theory: An introduction through the senses[M]. Routledge, 2009),从理论脉络上看,是将经典电影理论、精神分析电影理论、受众研究理论、身体理论在认知科学与神经科学角度上的整合。研究者们倾向于在分析中将“电影作为大脑”这一观念前推到诸如《迷魂记》(1958)、《去年在马里安巴德》(1961)、《发条橙》(1971)、《飞向太空》(1972)和《银翼杀手》(1982)等影片,但更为当今学者们所关注的,则是与这种理论几乎同时出现的,反映着时代文化特征的影片,如《黑客帝国》《成为马尔科维奇》《记忆碎片》《美丽心灵》《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以及《盗梦空间》《完美感觉》和《源代码》等等。这些影片涉及到脑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对其的合理想象),将人脑活动的生理机制作为推进剧情发展的重要手段。学者们试图通过对这些影片的分析表明,“电影作为大脑”不仅是一种对观众认知模式的最新表述,而且是与电影艺术自身的发展相应的,意义生产机制的一种方式。
《记忆大师》在这点的处理上与《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直接相关,但这种方法可以追溯到法国左岸派对记忆与遗忘机制的探讨,比如《堤》《广岛之恋》或者《长别离》。当然我无意将这部影片明显的商业套路上纲上线到艺术片的高度,不过至少《记忆大师》在叙事高潮的设置上,最后翻盘的那场搏斗算得上比较精彩,有着明显的诸如“爱情唤回失落的记忆”“身体记忆战胜受困于技术的心灵”“伟大的爱情战胜极端人格”之类的有趣设计,也有着这类影片商业用法里必备的精神分析式的段落。
最后则是影片有意无意传达出来的某些症候性的表述,比如事实上影片的set up实在是做的顺拐且乏味,刚刚做完记忆消除手术的江丰因为妻子要求必须重新植入记忆才同意在离婚协议上签字,于是江丰又回去做记忆恢复手术……我理解set up要迅速完成,但是看看比如诺兰的《盗梦空间》,整个第一幕结束才完成set up啊,人家开场也有动作戏啊也有组队教学奇观展示啊……当然这个并不是我想说的,而是这么做的动机,或者所谓“底”是什么……两人的问题,既有妻子为了家庭放弃了自己的游记写作(那么为什么呢?为什么呢?为什么呢?),也有俩人怀不上孩子……怀不上孩子就离婚这到底是谁繁殖癌啊?好就算怀不上孩子是借口但是妻子要求江丰恢复记忆,正是因为自己怀孕了……尼玛说怀孕就怀孕啊怀孕就解决一切问题啊,这不是逗我吗?早干啥去了?这是怎样的三观啊,不被喷就真见鬼了。当然这也是影片诸多问题中的一个比较应景的点。
在我看来,影片最奇怪的地方就是……空间,一个完全陌生化的空间把这个故事带向了某个莫名其妙的方向。如果说《她》中的上海提供的是某种国际大都市的、近未来的、雾霾弥漫的想象,那么《记忆大师》里的泰国曼谷提供的是……不知道什么鬼,因为看起来并不是要借东南亚鬼片的梗(还是说借了梗我没看出来?),难道是为了规避审查?——啊我是得把片中说中文的演员全部理解成泰国人吗?还是说未来我们把泰国殖民了……尤其是那个警察局和拘留室……问题在于,在泰国拍摄并不能提供导演所谓的“软科幻”的“科幻感”,反而会因为陌生化的布景和大熟脸之间的反差导致观众一头雾水。所以最终只好把它理解成为了好看而选择的异国情调。禁不住三个问题的追问,细节又搞架空,返回头看看《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你就知道正解是什么样。所以最终的问题其实并不是三观不正或者类型混用且没混好,而是一个本来很漂亮的想法在资本和审查和其他各种力量的蹂躏下最后变成了这么一个奇怪的结果,简直是中国电影市场乱象的一个活生生的写照。
不过所幸优点还算明显,也算用变格推理把犯罪片翻出了新花样,值得一看。
陈正道被问起为什么选择黄渤饰演江丰时,开玩笑的表示他发现自从黄渤《101次求婚》跟林志玲合作过后,就特别适合演感情受挫的角色。 很久没有演戏的徐静蕾她笑称自己被《记忆大师》的剧本所打动并表示这是她近几年看到的最好的剧本,于是接下这部戏。 杨子珊透露有一场特别的戏,与黄渤扮演的角色起争执,需要黄渤掐她的脖子。开拍前黄渤频频嘱咐,担心她受伤。杨子姗却打趣道:这些我都不在意,麻烦黄渤老师你掐我脖子的时候不要露出我的双下巴。 王真儿表示在这场楼梯拍摄的戏份,自己在一天之内被无数次推下楼后被重击,拍完之后直接懵掉。
以下涉及电影剧情泄底,请确认在观看影片看再看-----
单纯从剧情和内容角度 谈谈这部电影好了。
个人认为从观感体验上来说是不如《催眠大师》的。几个大的问题:
1.内容太多,时间太长,作为类型片而言有点不伦不类。看似导演要表现很多东西,记忆的珍贵,家庭伦理,控诉家暴,对当代逼人生孩子的社会现象的讨论(?),亲情的温暖和残酷(?),感觉看完脑子一团乱。也不知道这个电影到底想表现什么。你要是就想拍一个惊悚或者冒险题材的电影,完全可以把精力集中在相应的主题上,而不是搞成一个东北乱炖。
2.很多影片自设的逻辑上难以自圆其说(这个后面再细说)。
3.为了逆转而逆转。不是说你不能逆转,而是逆转之后缺乏说服力。这部电影,我们可以认为,有一个“伪解答”(珊珊是真凶的解答)和一个“真解答”。然而你会发现,很多前面的伏线用“伪解答”去套时合情合理,用“真解答”去套时反而感觉不像伪解答那么合理。这个下面也会细说。
4.导演生怕观众看不明白,给的提示过多过于明显,导致“逆转”发生时,观众并不惊讶,也没有“原来如此”之感,比如第二次逆转,电影院里的人都很安静,完全没有发出任何声响……。比如一开始,男主跟着第一个女人回娘家后,男的上门求女的回去,跟男主说“你还愣着干嘛,眼我回去”,然后后面又在车上抖成狗,很明显就是“小孩视角”。只要你带着一双排查线索的眼睛仔细看,基本导演安排的伏笔都能被你提前看出来。
下面说说我感觉的主要剧情BUG,只看了一遍可能有问题,欢迎讨论:
设定方面的几个问题:
1.电影开头说记忆大师的工作人员说,“我们这里的记忆都是通过DNA匹配的,绝对不会出错”。然后就……出错了?请问你DNA匹配的,两个人把牌子弄混了难道DNA匹配技术就测不出来了吗?
2.关于“记忆”----主角曾经说过,删除的记忆,不是“我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都忘记,而是抽出其中的情感。而女主坚持要男主取回记忆才告诉他自己怀孕的事。辣么,是不是可以认为,男主删除的记忆是和女主“恋爱的情感记忆”,那我想知道你记忆都抽出来了,你哪来那么大动力保护女主三番两次越狱,最后坏人一激就发疯的。
那你要说,前面主角弄错了,抽出来的是不是感情而是客观记忆。那后面坏人被打入了“男主的记忆”,又对女主下不了手,又解释不了了。“和女主的恋爱情感记忆”只有一份,现在在坏人脑子里,那为啥坏人和男主都对女主有“情感”呢?
3.第二点延生出一个问题,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坏人要去打男主的记忆。有人解释说,这是为了坏人为了了解男主,想要阻止男主行动的方法,我觉得有点意义不明。
关于为了逆转而逆转以及“真解答”的合理性:
1.李慧兰曾经对凶手说过:“你好恶心”。这里如果凶手是女人,就能解释的通,但如果是沈警官,感觉反而没有姗姗那么合理。毕竟在外人看来,沈警察就是一个挺帅的警察对哇,来帮助被家暴的女性,哪里恶心了?另外她去住凶手老家的房子这一点,感觉也不合理。如果说她和凶手有亲密关系那说的通但是后面她对凶手说“好恶心”,就感觉很奇怪。
2.李慧兰的女儿小芸和凶手的关系----很亲密。这一点也是凶手为年轻女性更合理。
3.李慧兰发现老公回来的时候,让真凶躲起来。我就奇怪了,你一个人民警察,看到家暴还不阻止,还和人家闺女躲在卧室里……搞笑呢?因为真凶是“痛恨家暴”的,为什么不直接出来阻止李慧兰老公打人呢?你特么是警察你亮一下警官证不就结了?
我觉得这个从“伪解答”(姗姗是凶手)到“真解答”(沈警官是凶手)的逆转,中间缺失了一些“决定性”的环节,一是没有出现能够有力证明“姗姗不是凶手”的证据,那个小女孩打开车窗就能证明她坐过沈警官的车,那她就不可能是坐过别人的车车子也坏了吗?或者是珊珊开沈警官的车来接她一类的?那个画倒是可以证明沈警官的问题就是了。
一般来说,这种类型的电影,伪解答当然是要有,但是你不能“伪解答”对上了前面的线索,到了“真解答”以而对应前面的剧情时没有伪解答合理了吧。
我觉得其实这个思路往下想,是不是可以让姗姗变成一个男性助手 ,一开始误导你,说是这个人干的,然后最后发现不是,是沈警官,然后最后发现沈警察其实有性别认知障碍(小时候被家暴出的PTSD 一类的),其实沈警官是女的,这样前面的那些就都说的通了啊?或者说男主被打进了两个人的记忆我觉得可能也比现在这个处理方式要强一些。
反正看这类电影要的谅是一个醍醐味,《催眠大师》在发现“身份逆转”的时候是有这种味道的,《记忆大师》在这方面缺失的比较厉害。只能说是个中规中矩的……人性片?
本文严重剧透,未成年人请自觉离开。
------------------------剧情简介(正序版)----------------------
故事发生在亚洲的T国,可能是指天国、泰国,或者唐国,甚至唐国强。反正不是中国,因为电影中的汽车都是右舵。作为一部高智商电影,电影中的这群外国人充分展示了自己高于常人的智商,以至于人人都能讲一口流利的中文,毕竟中文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了。
沈汉强(段奕宏 饰)出生在一个长期家暴的家庭。他曾表示父亲死了就好了,母亲对此作出的回应是:当然是选择原谅他啊!
沈父在教育子女方面作出了表率,具体体现在他是一个言而有信的人,曾经扬言“再买就剁手”,最后真的剁了手。不过手虽然是剁了,但是并没有阻止他继续买买买,直到老了还找儿子要钱。
除此之外,沈父还是一位老司机,喜欢玩速度与激情,聊到一半突然就开始飙车,并且凭借精湛的车技准确地在河边停了下来,直接把沈汉强吓尿了。
父亲飙车的举动让沈汉强留下了童年阴影,迫使他给母亲喂了安眠药,导致她淹死在了花房的浴缸里。
20年后,时间进入2025年,为了合法逮捕父亲,沈汉强已经顺利当了警察。在警局里,他有个同事叫姗姗,以及一个徒弟。其中徒弟身为警官不负责抓人,主要负责雷人,所以大家都叫他雷警官。
在一次家暴事件中,姗姗姗姗来迟(此处并没有多打两个“姗”字),拨打了无奖举报热线。沈汉强介入调查,并帮助受害者李慧兰离家出走,这一期间还帮她接女儿李晓芸放学回家。当然,晓芸和《多情剑客无情剑》的小云并没有关系。
后来,李慧兰还是决定回家跟丈夫李航解释清楚,具体的意思是:当然是选择原谅他啊!
由于李慧兰一家三口都姓李,出于好奇,沈汉强决定去问问李晓芸到底是随她妈姓,还是随她爸姓,于是来到李慧兰家里。紧接着李航酗酒回来,实施家暴。得知丈夫可能是疯了,为了让他醒醒酒,李慧兰非常贴心地将其撞晕。
沈汉强和李慧兰还特意走到楼梯的一半才开始争吵,为顺利把李慧兰推下楼做铺垫。
沈汉强想带着李慧兰远走高飞,遭到了后者的拒绝,并表示她觉得恶心。沈汉强本想用“李慧兰高度近视,可能没看清楚”来自我安慰,不过事后回想起来,他又确信当时李慧兰是戴了隐形眼镜的,所以对于推她下楼的举动丝毫不感到愧疚。
俗话说“帮佛帮到底,送人送到西”,沈汉强从小就养成了随身带套的好习惯,他戴上了套,然后干死了李慧兰,嫁祸给李航。
沈汉强走后,忙着看电视剧的邻居来一问究竟,恰好放走真凶。两分钟后,李晓芸报警。
沈汉强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你报什么警?我自己不就是警察吗?
随后他去“记忆大师”公司删除记忆,碰见了怀着同样目的的江丰(黄渤 饰),后者和《绝代双骄》的江枫并没有关系。
江丰是一名作家,代表作是《渔火》和《对愁眠》。
他的妻子代晨(徐静蕾 饰)曾经也是一名作家,文笔不见得好,但能写得一手好字,后来改行当导演了。“人生”总是难以圆满的,至少她不能“生人”。她还是一个勤俭持家的女人,用的都是七八年前(2017年)的手机。不能忍受妻子如此节约的江丰提出离婚,房子一人一半,后来去做记忆删除手术碰到了沈汉强。
沈汉强和江丰听见风来自地铁和人海,排着队拿着记忆的号码牌,不料两人拿错了。
多事的代晨要求江丰取回记忆才肯离婚,后者来不及抱怨手术白做、钱也白交了,迫不得已听从意见,却重载了沈汉强的记忆,在记忆中发现自己是杀死李慧兰的凶手。
开始录口供,沈汉强记得李慧兰离家出走的期间给家里打过电话,诱导江丰回忆这个电话号码。江丰担心妻子有危险,随口说了一句“就要死(914)”,结果猜对了一半,事后他可以考虑买两注双色球试试。
眼看江丰猜得这么准,雷警官决定让他在警局住两天,学习一下预测彩票的技能。不愿透露诀窍的江丰决定越狱,况且他还发现狱友带了刀片。就在江丰暗暗窃喜的时候,突然回想起来自己并不是万磁王。
交谈的过程中江丰感觉狱友智力低下,可能是缺铁所致。这时,他展示了自己乐于助人的品格,给狱友喂了刀片,帮助他补充一点铁元素。
江丰趁乱逃跑,却被身穿制服的警察制服。途中代晨擦伤手臂,姗姗姗姗来迟,为其包扎。
次日,姗姗在沈汉强的诱导下,和代晨相约去看音乐会。姗姗姗姗来迟,赶在音乐会开始前到达。介于那个年代周杰伦和林俊杰可能已经过气,说不定她们看的是TFBOYS的演出。
另一边,江丰想起李晓芸最后一通电话是打给凶手的,沈汉强利用这条线索将通话记录修改为姗姗的电话号码,并故意让江丰看见。
眼看没有狱友了,江丰只好自吞刀片,顺利逃脱。可是江丰不会手语,为了让他方便说话,导演只好赋予了他吐出刀片的技能,长期练下去,绝对能秒杀吐枣核的裘千尺。
江丰来到音乐厅,拨打了沈汉强提供的电话号码,手机主人正是姗姗。江丰情绪激动,被身穿制服的保安制服。
在代晨的劝说下,江丰决定去彻底删除记忆。手术的前一刻,他看见杀害沈母的凶手,正是她的亲生儿子。得知代晨跟着姗姗去了花房,江丰再次逃脱,乘坐出租车赶赴当地。
沈汉强事先打晕了代晨和姗姗,想骗江丰杀掉姗姗,结果他下不了手。原本沈汉强有免除后患的机会,但是自古反派死于话多,他也没有让我们失望,不仅话多还说漏了嘴。此前他在《烈日灼心》和《非凡任务》被队友坑了N次,这次终于扳回一局。抢在别人坑自己之前,先把自己坑了,不愧是高智商犯罪人士。
身穿制服的雷警官及时赶到,制服了沈汉强。好消息是他破获了两宗命案,升官发财指日可待;坏消息是他借给沈父的钱可能要不回来了。
导演并没有透露“记忆大师”公司最后怎样了,我估计是倒闭了吧。沈汉强和江丰成功凭借两人之力搞垮一家公司,顺利上榜各大行业“拒绝接待”黑名单。
(并没有)彩蛋:离婚之后,江丰悲痛欲绝,将家具全部锯成两半,然后跟着徐峥踏上了艳遇之旅。途中,徐峥发现自己竟然会催眠,暗暗打算改行当催眠大师。
-------------------影评--------------------
黄渤、段奕宏、杨子珊的组合,本以为这是一部和“黄段子”有关的电影,没想到黄段子都在隔壁影厅了。本片非常严肃,还略带惊悚气氛,和《催眠大师》风格相似。
看到有短评说本片效仿《盗梦空间》《禁闭岛》《记忆碎片》,恕我直言,本片和那三部电影真的半毛钱关系都没有。最多片名和《记忆碎片》都有个“记忆”,至于《盗梦空间》和《禁闭岛》更是八竿子打不着。如果非要说一部相似的电影,倒是让我想起了施瓦辛格《全面回忆》。
可能导演和编剧早就料到网友会扣“效仿”“抄袭”“山寨”之类的帽子,所以明显能看出来本片有诸多原创设定,甚至有点刻意和类似影片拍得不同,比如删除记忆仅仅是切断情感、记忆可以交换等等。
此前电视剧《黑镜》有好几集都和记忆有关,主要表现在S01E03《你的全部历史》,以及S02E02《白熊》。前者讲述的是一个高科技时代,人们的记忆可以随时投影出来与大家分享,也可以自由删除;后者不便多提,涉及剧透。
原本担心本片会和以上两集电视剧相似,实际上并无关联。
倒是某些宣发渠道称《记忆大师》是中国版《盗梦空间》,或者中国版《福尔摩斯》,显得有点缺乏自信,明明是自主原创的悬疑片,搞得好像我们在模仿谁一样。不提《盗梦空间》和《福尔摩斯》还好,提了之后各路网友就可以趁机说“记忆大师比《盗梦空间》《福尔摩斯》差远了”。当然,往往这么说的人,并不见得对《盗梦空间》和《福尔摩斯》有多少了解,但是“中国版XXX”无疑是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开喷”的切入点。
电影诞生一百多年了,各种设定都被玩了个遍,再厉害的电影人也很难玩出新花样,有雷同或者相似的桥段是很正常的,一部电影不可能做到和以前的作品完全不同。其实雷同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有创新。很显然《记忆大师》就做到了足够的创新。
2014年汤姆·克鲁斯主演的《明日边缘》,大家都能看到《土拨鼠之日》《源代码》的影子,但是几乎没人说抄袭,并且豆瓣评分高达8分,就因为人家是外国片吗?
目前本片的豆瓣评分和正在热映《速度与激情8》差不多,虽然说这两部电影风格迥异,无法横向比较,但是否侧面说明我们对娱乐性较强的外国爆米花电影太宽容,而对严肃的国产悬疑片太苛刻了?
说回电影,本片属于比较常规的悬疑片,“谁是凶手”贯穿主题。不过,2小时的铺垫、伏笔引出最后5分钟的结局略显后劲不足,给人一种“等2个小时仅仅是为了知道谁是凶手”的感觉。
稍微看过一些悬疑片的影迷都知道,谁越像凶手,就越不是凶手;谁越不像凶手,很可能就是凶手。以至于人们不禁怀疑,编剧是不是先在不定下凶手的前提下写一个剧本,最后选择最不像的角色当凶手。我个人认为姗姗这条线有点刻意,假如能轻描淡写地提到这个角色,诱导观众去猜测她是凶手,最后的反转说不定显得更意外。
其实刻意和暗示有很大区别,比如雷警官说“凶手可能是女性”的片段花费大量时间,而且他的语气强硬,有经验的观众一看就知道是烟雾弹。
而江丰有意无意提到“凶手有没有可能是双重人格”就显得非常平淡,我还真的朝那方面去想了,原本我猜测的是两宗命案相隔不久,凶手是患有双重人格的李晓芸。
虽然最后猜错了,但这也正是悬疑片的乐趣所在,观众明知道可能猜不对,还是会去猜,然后慢慢掉进导演布好的陷阱。
其实在结局揭晓之前,任何人都有可能是凶手,功力深厚的编剧也总是能自圆其说。就像《罗生门》《看不见的客人》等电影拥有多种版本的案发经过。
当然,即便猜对凶手是谁,并不代表观众就赢了。这也是本片的优点,一方面是本片翻来覆去就只有那么几个角色,猜对凶手的几率很高;另一方面,“凶手是谁”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
由于前半部分有大量伏笔,结局的解释较少,因此在知道凶手是谁的情况下,仍然值得二刷。二刷有助于理解剧情、看清各个细节的前后关系。
比如:1.沈父找沈汉强要钱。2.沈汉强舍不得换车,以及李晓芸会开车门。3.沈父认出了沈母的画像……
值得一提的是,最开始我脸盲症发作,不能区分两位死者李慧兰和沈母。我猜测这是导演有意为之,选择了两个外貌相似的演员,并通过化妆进一步达到效果。目的有三:1.观众分不清楚两位死者,就更能体会江丰刚刚取回记忆、对记忆不熟悉的感受。2.观众分不清两位死者,就抽不出精力去猜测剧情。3.同理,观众更不会想到两宗命案相隔二十年,误以为发生在同一年代。
个人最喜欢的设定就是两宗命案相隔二十年,观众通常想不到那儿去。不过这也有诸多暗示:1.凶手被父亲吓得尿裤子;2.凶手身高不够,够不着药品;3.两宗命案作案手法大相径庭……
除此之外,丰富的感情线也是一大看点,它使主角的形象更加立体真实。
沙马兰导演的惊悚片《分裂》的最后,《不死劫》主演布鲁斯·威利斯短暂出现。近日传闻沙马兰将拍《Glass》,作为《分裂》和《不死劫》的续集。而出演《不死劫》布鲁斯·威利斯和塞缪尔·杰克逊将以原角色回归,正式开创惊悚电影宇宙。
我在想,假如导演、编剧能精心设计一下,让徐峥在《记忆大师》中出演一个看似无关紧要、实则信息量巨大的角色,将《催眠大师》串联起来,说不定有奇效。
和《催眠大师》相比,总的来说导演的功力有大幅提升,更加驾轻就熟、游刃有余,缺点在于剧本稍逊一筹。本片完全值得二刷,非要说一个缺点的话,就是部分场面略惊悚,而电影院又不能静音。
最后预祝导演再接再厉,在悬疑片领域再创辉煌。
3.5,很类型的电影,编剧们知道观众喜欢猜谁才是凶手,于是就一而再,再而三地抛出各种线索和烟雾弹和观众做游戏,也因此,片子才变得有趣。但这类型片子最大的敌人其实是剧透,所以,我关于剧情不再多说,还是推荐去看的。PS:唯一不爽的是,既然都是未来社会了,警局为何还搞得那么复古?
黄渤是罪犯,为了写新书搜集材料接近家暴女性,想起了小时候母亲家暴的遭遇,动手杀人。为了掩盖犯罪事实,跑去删除记忆,结果删除太彻底,他自己都忘记干过这事儿了。。。记忆重载后,一开始以为是别人的记忆,跑去警察局提供线索,结果记起来的事情越来越多。。。这样是不是更合理?
电影比第一部更紧凑,原本是部三星的电影,但由于此类系列在国内简直稀缺到像国家保护动物一样,所以请“大师系列”继续拍下去。
振聋发聩的感悟:只有长成徐静蕾这样,才有资格放弃写作,在家专职备孕。
其实我觉得应该是四星,但是豆瓣对国产片经常压分,为了保险起见,还是打五星吧。这是成功的悬疑片,制造悬念,引出嫌疑人物,结尾再来个反转,非常标准,片子有质量。徐静蕾保养的真好啊!
wtf ?!!!!!!就没人关心(伪)姬佬的死活吗????!!!!
看的时候会有一种博弈的快感,那种熟悉的被主创连环设计与反拆解设计的博弈,我对这样的“设计感”总是比较感冒,跟陈的《催眠大师》比有进步也有小遗憾,整体依然喜欢,华语这个系列可以多拍。
跟段奕宏一撞之下一见钟情的可能性还比较大,跟黄渤这个就……着实不太可能了吧。
為自己的勇氣與野心點贊!
妈妈被爸爸打,觉得妈妈很可怜,于是杀了妈妈,不杀爸爸,这个我非常非常能够理解,简直太合理太棒了!但你大爷的,竟然还上瘾了…
一直觉得导演属于那种特别的优等生,认真,聪明,努力,各种细节控,追求完美。比起催眠大师,记忆大师其实够四分标准。故事有层次,每个角色都有动机,但后劲感觉不足。不过我更愿意给这种不停前进的陈导多一星点赞。毕竟现在还有谁愿意花钱看流量电影
导演很了解豆瓣,本身也是深度影迷,甚至在拍这部悬疑片时都把豆瓣影迷当作交手对象,想着怎么拆他们的招,怎么反转,确实做得很不错。就是音效做得太满(现场有人问这个问题,他听成了音效为什么那么大然后做解释),但能看出导演真的很用心在做类型片。
复杂的人物动机,情节一直在凶手是谁的推理上,人物的情感和成长没了,情节太多以致于情感的力度达不到,加上大反派是缺失的,因此这个故事也不可能是高智商,只是在各种绕,拖到最后一秒的大招显得有点刻意。不过小格局的片子很精致,记忆改变人的行为,在人物身份互换的细节上很下功夫,值得二刷。
1.本片又名《爱在记忆中找你》。2.脸盲患者表示不太能分清4个女主(主要是2个死者),希望下次请几个辨识度高的演员。3.值得二刷,唯一的缺点是电影院不能静音。4.段奕宏在《烈日灼心》《非凡任务》中被队友坑了N次,这回终于扳回一局。5.离婚之后,黄渤悲痛欲绝,于是和徐峥踏上了艳遇之旅。
陈正道肯定哭晕在厕所:《催眠大师》我解释半天你们嫌多余,这部不解释了你们又说我敷衍观众。
不如《催眠大师》,除了布景美术和制作依然精致外,故事方面就各种绕,以至于最后的反转都极其刻意,虽然导演一直强调要看第二遍,但带着已知凶手的答案,去拼贴那些所谓的细节,来圆这个故事,本身就有点勉强。#配乐弘大的有些做作..另外,段奕宏变成黄渤回忆的时候,真实的令人发笑!#
四大主演里,黄渤最没争议,段奕宏最科班最“话剧”,徐静蕾虽然也科班,但像是表演课不好好上挂科的那种科班,最惊喜的,反倒是杨子姗,弱弱的一声“代晨姐”,就透出一丝甜腻和暧昧,误导了不少观众。华语片,都像这么拍,就有希望。
第一遍三星,第二遍四星,第三遍五星
特别想吐槽花房那个人像!!!
在记忆都可以移植的发达年代依然解决不了不孕不育。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