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忘记历史等于背叛过去 云上日出围绕教养院的小孩子相互救赎 在自我煎熬中成长 文艺的基调后面隐含的是细菌战沉重的历史 画面是真的很清新很美 孩子身边的人一个个都离开了他 最后只剩他一个人怀着希望依然坚定 触动的是孩子知道好朋友感染后背过头去哭泣的画面 表面有多平静 内心就有多触动 印象深刻的还是画面中的红色的鱼 那是生命的象征 活力 不能忘记过去 忘记等于背叛 以及 多关注一下被历史遗漏的实施和受难的人们吧 真的是沉重
一部反映细菌战争的好片子,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战争,没有血腥,没有炮轰和血肉模糊的尸体,就是十几个战争遗孤在教养院里的生活,毫无预兆的一个接着一个的面临死亡,幼小的年龄早早承受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最深刻的就是导演说,历史不应被遗忘,正式历史,正式错误,中日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日本欠受伤害的人一个道歉
《云上日出》:真实而细腻 隐忍而克制
文/张建雄
相比南京大屠杀的残忍,没想到当年日军还做过更无耻的细菌战。正在影院热映的战争剧情电影《云上日出》正是讲述当年日军在中国发动细菌战的种种恶劣行径,用卑鄙无耻下流来形容都难以平民愤,他们连老人和孩子一个都不放过,手段极其残忍,场面惨不忍睹,观看的过程中都恨不得将当年的日军一个个千刀万剐解气。
影片《云上日出》改编自抗日英烈夏次叔之子夏家骏的自传体作品《在崖缝中生长》,故事的主角也是当年的细菌战受害者,剧情以荣梓杉饰演的夏家骏等儿童为独特视角,真实而细腻,隐忍而克制地再现出当年日军在湖南常德发动细菌战的种种残暴行径,通过细菌战下,一所儿童教养院内孩子们之间陪伴、成长与救赎的故事将当年的历史娓娓道来。
可能是出于细菌战的残暴行径触目惊心的考虑,和以往战争剧情片不同,导演并没有刻意去渲染细菌战的残酷场面,影片《云上日出》仅是开端用镜头交代了战争下的残酷与凄凉,通过夏家骏和妈妈在战争中的告别为引子,让观众再次切身体会到当年日本发起的细菌战带给中国普通老百姓的伤害究竟有多大,所牵扯到无辜家庭支离破碎,被逼到骨肉不得不分离的地步,都足见当时日军残暴行径令人发指,恶毒至极。
虽说故事没有直面细菌战的残暴场面,影片却通过细菌战中的孤儿们在圣心教养院的生存状况对整个战争带来的伤害进行了新奇解读。影片中,几位演员之间的台词并不算太多,但是在仅有的信息和画面中,足以透过屏幕能感受到当年战争带来的惨痛结果,粮食紧迫,鼠疫感染肆虐,身边的许多小伙伴不治身亡……这相当于敌人没用一颗子弹,就扼杀了很多无辜的中国老百姓。能想象到当时的老百姓心中有多么憎恨可恶的日本人,也能想象到当时纯洁的孩子们内心想与之对抗,杀出一条血路的雄心壮志。但是,迫于当时的年龄,出于对儿童的保护,孩子们并未参与战争,只有强忍着泪水和没能哭出声的痛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愤怒……或许,用“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剧情来表达战争的残酷,更能体会到当时每一位受害者的复杂心情,是一种真痛的体现。而之于现实来讲,这就是真实的人生,为了生存,残酷而又不得不隐忍着的成长。
从整部影片故事来讲,不得不说身处战争中的人的处境,是和平年代的人难以想象到的艰难。据统计,常德细菌战直接导致7643名同胞无辜丧生。如此规模的伤亡人数,也是和平年代未曾发生过的事情。但是,在当时无比艰难的战争环境中,孩子们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精神,以及在苦难时期,他们敢于面对苦难,并存有一份面对困境奋力前行的勇气,着实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观众的心。他们的曲折成长经历,正是现代被娇生惯养的青少年都应该具备的人生信念。唯有少年强大,才能避免战争的再次爆发,正如梁启超先生《少年中国说》所言: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所以,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都应该懂得珍惜,学会感恩。
演员方面,要特别赞扬一下荣梓杉饰演的夏家骏一角,一举一动浑身是戏,小小年纪对人物的内心把握如此细致入微,哭戏时泪如雨下的表现能让观众看到泪奔、心碎;思念亲人时的心理活动,足不出声就能传递出复杂的心境、对亲人的渴望;隐忍而克制的人生态度,又好是让人心疼。演技精湛,刻画细腻,表演张弛有度,荣梓杉未来前途无量。
总之,影片《云上日出》通过战争受害者夏家骏的真实故事,生动再现了当年日军的无耻行为,以此为现代年轻人敲响警钟。故事不仅仅体现在战争带来的残酷层面,更注重历史带给现代人的思考,牢记历史是一方面,还教会大家应该如何做人做事,有信仰有担当,正是本片传递的意义价值所在。
如果用孩童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相信很多原本司空见惯的事物都会呈现出另一番意想不到的模样。文学作品比如萧红的《呼兰河传》,把生死之事用孩童的眼光描写得含义隽永,意味深长,经典电影如特吕弗的《四百击》,则展现了边缘少年一边叛逆,一边无可奈何的惨淡青春期。而12月11日上映的这部《云上日出》,则透过孩童的眼光让观众了解到了一段或许并不为太多人知晓的残酷战争历史——1941年常德细菌战。
光是看到细菌战这个名字,就已经忍不住要在心里小小地发怵一下。一般的战争是肉身与肉身之间的抗衡,而一旦动用到致命细菌或病毒等生化手段,就已经牵涉到了道德伦理问题。试想投降的俘虏被感染上各式闻所未闻的离奇病毒,再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原本健壮的身躯一点点发生令人恐惧的未知变化,而最终的结局大抵就是在经受精神与肉体的双重折磨之下带着痛苦与无尽的绝望死去。
电影《云上日出》讲述的是侵华战争中日军投放的细菌病毒在湖南常德爆发的恐怖细菌战,但这部电影却将主角指向了孤儿院里一群不谙世事的孩童,由此更增添了一种不敢正眼直视、不忍侧耳细听的沉痛与恐惧。
都说小孩子表达的情绪是最真实的,其实他们在感知外界环境方面同样是极其敏感的,看过《云上日出》后,内心最为动容的就是孩子们超乎年龄的那种克制与隐忍。从小在孤儿院的经历已经让他们变得异乎寻常地早熟,没想到又赶上了这么一个动荡不安、朝不保夕的战争年代。小孩子当然是最无辜的,但也没办法因此而幸免。生离,死别,这些如此令人望而生畏的字眼,成为了孩子们避无可避的惨淡现实。
但也正如电影名字《云上日出》所暗示的那样,唯有守得住云开方能见月明,而在阴霾笼罩的云层之上也一定会有最为光耀夺目的日出。记得诗人海子曾经说过,挺住,就意味着一切。发生在孤儿院孩子们身上的不幸遭遇虽然是谁都不想看见的,可勇敢面对苦难才是人应当与命运抗争的方式。纵使灾厄的洪流席卷裹挟着这些看似无力还击的孩子们,但他们却能够像植物一样深深扎根并且坚韧成长,信念往往能够支撑着生命对抗无常命运,最终以弱胜强。
电影《云上日出》的精良品质和动人故事,使其在国内和国际的众多电影节及影展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中国国际青年电影展上,《云上日出》获得了组委会特别推荐奖,同时,这部电影也入围了塔林黑夜国际A类电影节和澳门国际电影节。日本侵华战争的非人类残酷行径固然值得铭记,但同样值得永远记住的还有无畏困难坚定前行的珍贵品质,它们就像一颗颗小小的种子,在每一个孩童内心深处萌发滋长。
今天专门去看了这个排片很少但选题让我很感兴趣的电影。应该要多鼓励这类题材。许多场景让人感受到如同丰子恺的画般静谧生动。
但场景和表演过于克制而显得平淡。演员呈现的话剧式表演在镜头前略显凝滞,偶尔甚至让人出戏。应该是导演要求的问题。
全片充斥太频繁的特写镜头拖慢了节奏,过多的细节呈现显得刻意,在本来就缺乏叙事的电影里令人疲惫。
儿童的干净与纯真是很好的,但一切拍得过于cliche。选题这么特别,看完觉得还是有些浪费。反而片尾主人公原型的口述比较真实有力。
毕竟是如此残酷的大历史背景下,故事虽然切入口很小很别致,但也要照顾到与战争背景的平衡方能体现出特殊历史的质感与沧桑,不然就成了普通的幼儿园小品。
如果用一句话形容《云上日出》这部电影,我觉得应该是“工笔画战争片”。没有浓墨重彩,没有榴弹枪火,用一群孩子在教养室发生的一切折射了一场血淋淋的战争——细菌战。这是一部需要用心细细品味的电影,因为在这工笔画的每一笔中,都是用无数生命来描摹的,这样一群孩子所经历的一切只是万千苦难中的一瞥而已,但却触目惊心,如遭重击。
《云上日出》以主角夏家骏和他的母亲展开,母亲用生命保护了他,给了他第二次生命。当然,生逢战争年代,这第二次生命也如同草芥,但夏家骏却幸运的活了下来,如今的他80多岁,用他的真实经历讲述着他们这一群孩子经历的苦难与成长,从侧面控诉战争贩子的残暴。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少年在困难时期,敢于克服困难,奋力前行的坚定信念!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不大的一个教养室收留了29个孩子,这里作为战时的避难所,可以说给孩子们提供了最佳的生存环境,但也难逃战争余波。
前面的剧情看似平淡,讲述着孩子们的生活状态,这种铺垫则恰恰起到了妙用,它展现了孩子们的童心。以四季为节点,摘花、捉鱼、收庄稼是孩子们纯真的传递。随着情节推进,战事临近,孩子们也纷纷得了怪病,医疗资源的匮乏导致孩子们因病而死。医生的到来并没有减缓痛苦与死亡,孩子们已经察觉到不对,他们发现自己的小伙伴被医生带走后没有一个回来,而且被她烧掉。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想要寻求答案,这时的他们已经开始成长,熊孩子没有再去欺负夏家骏,所有人的眼神中都有着一份坚定,他们明白需要报团取暖。
作为一部主题鲜明的电影,影片中有一个重要线索是日本飞机空投的很多纱布。可能有的观众不知道,这些纱布上沾染着日军为细菌战发明的鼠疫病菌。日本发动的细菌战,除了臭名昭著的731之外,还有这一场在湖南常德实施的细菌战,造成7643中国人死亡。另外,日军在浙江衡州、宁波、鲁西等地也发动数次细菌战,受感染人数达到1200万人之多,日军的行为可怕可恨,令人发指。
影片以直接戳心来打动观众的地方有好几处,胡教官以生命取回疫苗算一处,另外一处则是夏家骏背着豆丁眼泪哗哗流的画面,饰演夏家骏的小演员表现十分精彩。而真正让人动容的则是豆丁那一句“我是不是长不大了”,夏家骏以蜡烛投影,靠距离变大,虚幻的满足了豆丁为人最基本的权利,想想都让人心痛。当医生为剩余孩子注射疫苗时,没有一个孩子害怕甚至哭泣,这一场经历已经让他们变得强大,正如夏家骏独自一人迈开大步离开教养室,虽然前路未知,但他已然无惧。
作为一名母亲,其实内心对儿童题材的苦难电影有所抵触,不想去触碰自己最薄弱的地方,毕竟揪心的感觉并不太美妙。比如《失孤》《亲爱的》等,我都是做好心理建设才敢去看。当然,这或许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因为有些事情你必须要去面对,才能重新审视自己、审视到大环境,也会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
总体来说,《云上日出》没有刻意回避苦难,但也没有因此掉入到睚眦必报的窠臼中。没有通过战场、残杀来渲染战争残酷,导演却另辟蹊径,以真实故事从侧面对战争和人性进行反思。其中有好几个镜头对着鱼缸中的金鱼,因为金鱼代表着自由和希望。很多时候,儿童的视角会令成人汗颜,这点在影片中也得到强化,他们对死亡的恐惧并没有成人强烈。缓缓的剧情推进,也在诉说着战争并非某一方投降就完结的,它所带来的后遗症将持续数年,且永留伤疤。战火焚不了童心,苦难需永远铭记!这样一部有深意的电影值得业内外反思。
导演太过依赖于演员表演,特别是不断给荣梓杉的长时间特写,即使他可塑性非常强,在这个年龄其实经不太住镜头的如此注视像夏家骏本人说的,那是他最美好的记忆,滴水的荷叶,金黄的麦田,回忆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工师,所以我们接受违反常理的大面积柔光和温柔的河畔剪影,接受近乎纯净的服化道和包裹在真空里的孩童视角,到头来,一切不过幻梦一场。片名云上日出,英文译作Dawning,像是A Silver Lining,是希望吧
熊导不愧是拍纪录片出身的,画面超级美。整部片子就是好好的娓娓道来了那个年代的一个故事,隐忍的、厚重的,为我们呈现了那个年代。
有几个细节比较跳戏,同样,有的细节值得推敲~有几个画面拍的很美,但是感觉片子本身背不起这个主题。
第一眼,朝阳哥哥,是你吗? ps:湖南常德,那是我大学舍友的故乡,她妈妈每个月都会给我们宿舍寄一只酱板鸭!
被以另类视角描述战争的题材吸引到一家荒无人烟的电影院来看这部电影。导演想要以小见大以儿童教养院的纯洁侧面讲述战争的残酷的意图是好的,但是故事实在太过薄弱撑不起如此厚重的历史背景,太多不必要的漫长镜头语言以致很多用来丰富故事的时间资源都被浪费在了看上去很美的镜头和配乐上
电影背后的故事更让人动容
导演的水平驾驭不了这么沉痛的历史。就拍拍风景、拍拍花鸟就好了。(小杉同学加油鸭,未来可期)
看起来有一种卡尔维诺式轻逸实验味道,舒缓的节奏把握、干净的画面处理、日常细节的刻画描摹让人思及战争苦痛才倍感悲切。我感觉这片子蛮精彩的处理就在于找到一种超越沉重表达的另一种可能性。
镜头真的长,主角们都还可以。剧本故事的不足被表演稀释了些,群众演员生硬念台词,音乐也填的满满当当没有给群众太多表演空间。
荣梓杉也太帅了吧演技太好了 但是剧情太空洞了 很多地方也太不真实
质感不错,别的不行。小演员从这部片到隐秘的角落,突飞猛进。
小演员的表现不错,但我对荣梓杉已经“审美疲劳”了,总是那张苦大仇深的脸。未来总有希望,可真相到来之时,道歉却迟迟未到。
荣梓彬演技太成熟了,一种从头到尾的克制是全片最大的亮点。但是电影问题太多了,好几场矛盾爆发得莫名其妙,配乐太满,慢镜头太多,节奏也太慢。个人觉得不如拍成口述历史的纪录片。
剧情冗长拖沓,虽然是不同角度的战争片,但是没把重点表现出来。在秋千上拿荷叶挡雨的片段太可爱了。最打动我的反而是电影结束后夏家骏老人的自述,活在战争年代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导演似乎不懂得舍弃,长镜头极多不知是否因为设备有限。荣梓杉好会哭,真是给新手导演做嫁衣惹。
说起常德,很多朋友可能想到桃花源,酱板鸭,刘聋子...却很少有人知道,77年前,这座位于湖南北部的城市曾遭遇惨无人道的细菌战。7643名百姓无辜丧生,数万同胞染病,冰冷数字背后是“路上寻尸骨,湖中哭亲人”般触目惊心。如今,细菌战受害幸存者仅剩18位老人,却依然没有等来一句道歉,而日本政府只是在等待他们死去。我们可以不为仇恨,但历史不应该被遗忘。
故事是个好故事,但是故事讲得不太好,矛盾爆发、情节过度好多地方都让人觉得莫名其妙,一头雾水的结果就是一直出戏,只能说浪费了一个好故事
对这部影片的爱,就像影片本身,看似平淡,但就撼人内心~
在儿童商店买东西送了票,带孩子去看的。影片刚开头时作为一名母亲,看到生死诀别的场景有很打动泪点的地方。后来看完电影孩子也问了我很多问题,过去没想过给孩子讲这么沉重的历史。孩子后来说“希望全世界都不要有战争”。作为家长,我觉得这个影片的教育立意是很有用的。
刻意要拍成小清新,但这段历史能清新吗?所以无剧情且节奏拖沓。即使“绑架”上爱国主义教育的概念,也不值得浪费时间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