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凤和受了同学欺负的女儿阿梅回到简陋但整洁的家中,阿梅坐在窗边的桌前拿着彩色铅笔勾划她心中的养殖计划,傍晚的阳光洒落进来,给这窗边的一角都打上了一层金黄的光,此时尘世的幸福如梦如幻,二凤在急急忙忙给女儿做饭,饭在煮了,汤也放下去炖了,她走到屋外坐在河边从口袋里拿了根烟点上,莲叶成片地浮漾在河上,黄昏的天色越发暗淡下来,只剩最后的一抹夕照,万家就要点上灯火,她连着抽了几口后使劲吐出最后一口烟,女儿从窗户里看得一清二楚,然后她们坐在一起吃饭,二凤忙着算钱,阿梅急于想跟她说出心中的幸福计划,屋外突然传来猛烈的敲门声,恐惧一下就打破了此刻这日常的幸福场景。
之前看过的越南电影,有印象的还是陈英雄的《三轮车夫》(梁朝伟主演)、《青木瓜之味》和包东尼的《恋恋三季》,都是文艺片,《二凤》作为第一部在国内院线上映的商业动作片,我是带着些许的好奇心去看的。
这种一无所知的新鲜感还蛮新奇的,没有先入为主的成见,第一次总是带着点兴奋和好奇的,不知怎么地,开头那些富有异域风情的影像,一下就勾起了我小时候似曾相识的那种看露天电影的兴奋感,二凤前去帮人讨债的镜头,又让我回想起老香港电影的熟悉印象。
众所周知,香港电影对东南亚电影的影响很大,但很快,影片更多地让我看到了韩影的影子。韩国电影一开始也是模仿香港电影的,后来他们开始学好莱坞,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在类型片上成功突破,在世界电影异军突起,比如最近刚抓到真凶的《杀人回忆》和刚获得韩国首座金棕榈的《寄生虫》等很多犯罪类型片,还比如《釜山行》,韩影在类型片上的屡屡创新尝试,都令人耳目一新。
《二凤》在动作上的凌厉流畅明显是《王牌特工》和《疾速追杀》这种典型好莱坞的剪辑方式,剧情设定也像哈莉贝瑞的《绑架》,包括结尾的镜头和配乐都是好莱坞续集的惯常模式;二凤的人设,特别是她身上的苦情与煽情,则是明显的韩影套路;而开头的打斗动作场景,又像极了香港电影,总的看起来,是集众家之长,但之所以说更多让我看到韩影的影子,意思是其学的正是韩影曾经的成功路径。
说实话,我真没想到越南章子怡这么能打,特别是结尾的两个动作片段,一气呵成,足够帅气,英气十足。
一方面在观感上给我明显的刮目相看的印象,但在另一方面融合这些众家之长时,由于剧情上偏简单,不到一个半小时的电影都填不满,硬生生靠煽情推动情节,反而造成节奏拖沓,对白多余,与凌厉快速的动作剪辑形成不小的反差,观感两极化,这可能也是最终评分低的原因。
虽然一开始有这些瑕疵和稍显稚嫩的细节处理,我却并不像豆瓣上有些打一星的影评人,觉得可以小觑,韩影的神速进步即是明显的例子,不要只盯着缺点看,而要看其快速学习的路径和能力,像泰国都能拍出《天才枪手》这种高水准的商业类型片口碑之作,论市场和投资可远远比不上我们,至少《二凤》在电影感上还是够格的,你别看院线上不少热门影片,很多连基本的电影感都没有保证,像在大荧幕看电视剧。
我最喜欢的还是影片呈现的那些熟悉的生活场景,那些田野、土路、路旁卖零食的玻璃柜子、扬起尘土快速驶过的客运班车、女摊贩头上戴的草帽......一幕幕都像极了我小时候生活的镇上,我并不喜欢好莱坞超级英雄大片,都在绿幕里拍,然后用后期CG技术填上逼真的背景,我更喜欢这种电影,充满了市井生活气息,让我感觉电影离我很近,它还是那给你亲切讲述故事和造梦的通俗娱乐艺术。
欢迎关注个人公号【书情画影】,和我一起看好电影。
我给四颗星⭐,对于越南小国能拍出这样的电影已经非常值得鼓励。试问它的成本是多少,《战狼》成本是多少。没有太多唯美画面,没有太多大的场景,没有太多的艺术性、当然也没有过深的内涵。但还是能感觉到用心在拍好一部电影。比《小时代》、《无极》、2019《速度与激情》、翻拍的《飞驰人生》、还有小品般的电影……好太多了。真的,用心拍就好!
生猛+轻盈
说说这部电影,《二凤》。个人觉得还是有噱头,很多人说这部电影是女性版的《飓风营救》,不过小弟倒是有不同的想法。《二凤》在故事模式与《飓风营救》差不多,但从表现形式还是内容呈现方式,都是不一样的。大白话来形容,特色不同,卖点不同。
《二凤》这种类型的作品,实际上就是香港时装动作片的既视感,尤其是同类型下的女性动作片。
没错,就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中期,风起云涌的“打女电影”。比如《霸王花》系列、《皇家师姐》系列、《杀手天使》、《轰天密令》等,同期也涌现出了杨紫琼、胡慧中、杨丽菁、大岛由加利、罗芙洛等“女打星”。
《二凤》在特色和卖点上,与上述这些电影是一样一样一样的。
话说,当年那些“打女电影”里,女主角都强势的不行,而且专揍男人,但凡这些片子男性角色基本都一副狗吃屎的样子,比现在平权、metoo这些不知强到哪里去了。
只不过时过境迁,“打女电影”火了10多年之后,随着香港时装动作片风光不再,以及女性动作明星的青黄不接,而退出了主流历史舞台。后来的《赤裸羔羊》和《夕阳天使》这些电影,也是昙花一现。
但如今这类电影稀缺并不是落伍,而是真的很难拍。就像《二凤》这样的片子,国内拍不出来吗?当然不是,《二凤》叙事和节奏都相当一般,我相信国内的制作水平,拍出来一定比这个好看,但有没有人愿意拍是个问题,有没有女明星原因演,更是问题。
因为时装动作片里,这些“打女电影”,卖点非常明确,一是动作片的危险系数,二是女英雄打男人。
首先来说,时装动作片这个概念,是功夫片的分支。除了年代背景相对固定外,最显著的特点是动作场面的多元化。格斗不再追求功夫套招上的硬桥硬马,而是突出激烈,枪支、飞机、汽车、轮船都有参与,实在不行桌椅板凳抄起来就打,而且场地要求极高,不是在楼顶上打就是飞驰的汽车上打,危险系数越高越好。
据元彪回忆,嘉禾公司以前拍动作片,都会在敞篷门口摆一部救护车,随时准备送人进医院。
就拿《二凤》来说,对格斗场地的要求也是体现的上述特征,除了里面的追车戏,动作场面都是走生猛路线,开场女主角拿板砖拍人,就很有特色。还有修车厂大战,改锥、锤子抄起来就打,异常凶悍,结尾车厢里狭小空间里的打斗则是追求技巧性,但也少不了二凤跟女反派如摔跤一般的生猛格斗。
这就是本片的一个特色,也是东南亚动作电影的特色。完全是cult电影、B级片的感觉。
话说当年香港电影最火的时候,东南亚是主要市场,我相信本片的导演,一定是看港片长大的。本片跟当年的香港动作片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而且拍摄方式都是“土法”——那种刻意追求生猛刺激的打斗。
如今在以《谍影重重》《飓风营救》为首的动作片中,快速剪辑和追求技巧性格斗大牌子方式已是主流,但《二凤》还是采用这种相对原始的技法,这就是本片与《飓风营救》最大的不同之处,打斗不追求快速凌厉,而是追求生猛直接。
你也可以说这样的拍摄方式“落伍”,但本片这种老派技法,所追求的这样“返璞归真”的拍摄方式,其生猛感是新派动作片无法达到的。尤其是东南亚动作片,似乎对《谍影重重》那种拍摄方式很鄙夷,格外喜欢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去呈现动作场面,看来当年香港电影影响力真的很强。
就像惠英红这名从打女到影后的女星,说起当年拍动作片的经历,就表示“还是像以前那样拍,人家会觉得老土”。
但东南亚电影偏偏就这么“老土”。也是物以稀为贵,正是这种老派的技法,造就了《拳霸》《突袭》《黑暗侵袭》这样生猛刺激的动作片,也不是酸,华语电影能拍出这样的效果吗,当然可以,只不过没人再用这种“土法”拍而已,毕竟如今明星这么精贵。
《二凤》同样如此,只不过肯定不如《拳霸》《突袭》这样的片子爽快,毕竟角色是女性,侧重点还是不同。
以前古装片、功夫片为什么不主打女性?已故功夫大师刘家良一句话点破:
“女演员就算打得好,观众亦不会接受,只觉得她在做戏。武打片失去逼真感,还有什么气氛?何况,大部分女演员拿起刀枪来,总是姐手姐脚不像样,还是用男的俐落。”(所以当时出了一个能打惠英红有多么稀有,直接第一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但动作片可就不同了,动作场面的多元化,带来的是摄影技法的更迭,女明星打不好?可以依靠特技手段,如威压、剪辑甚至替身,将其变得很逼真啊.
而且时装动作片的阳刚气质比古装功夫片减弱了很多,在这种环境下,杨紫琼、杨丽菁、罗芙洛、大岛由加利等或学过真功夫、或从舞蹈演员转型的女星横空出世,带起了一股“打女”的潮流。
这些“打女”不仅外形美丽性感,而且动作轻盈敏捷,较之功夫男星们的僵硬动作,“打女”们运动起来姿势潇洒,轻重缓急,错落有致,说白了,不仅要打得好,而且要打得美。
二凤的女主角吴青芸,也是学舞蹈出身,身法没的说,虽然电影里大部分时间灰头土脸,但也豁出去。
在东南亚动作片生猛的环境下,她肯定是不占优势的。所以这部电影在“老派动作电影”拍摄方式的基础上,对镜头还是进行了更新,电影的镜头运用和动作设计,都是为了突出其轻盈、潇洒感,女性的灵活与男性的僵硬形成一种错落。
电影的角色配比完全如此,二凤面对的都是比自己高大威猛的角色,甚至连女反派,也是肌肉型,要的就是这种差异感,灵活VS笨重。
所以本片前半段几场打斗,一直在拳拳到肉的生猛和身形轻盈之间找平衡,女主角也是真能挨揍,菜市场打斗直接把人家踹到榴莲上,一天一夜的故事被打倒了多次,再加上越南农村那种荒蛮的猎奇感,看得让人很新鲜。
后半段,她从医院苏醒之后的几场打斗,则把二凤当铁金刚用了,只是简单直接的PK,不如前面几场打斗来的精彩。所以这就是“打女电影”与传统男性动作片不同之处,主要是要突出打斗的美感,反而生猛起来,看得都疼。
说到这里,就必须要暴露年龄+嘚瑟了。当年香港的“打女电影”,一度让我如醉如痴。
小时候不缺电影看,因为舅舅是开录像厅的,离我家也就是走路10分钟路程,我老去那看电影,后来老妈不让去了,因为我还是小学生,总出入那些地方不合适。
不让去,咱就把录像带拿回家看,每次都是一拿好几盘一大口袋,看完再换,反正不用花钱。而且当时还小,外国片鸟语听不懂都,字幕懒得看,所以主要是看港片。回想起来也是很疯狂,那时一天差不多一部电影的节奏,很多连名字都不知道(多年之后,我再看某片的时候,有时会发现,原来这部电影我曾经看过)。
当时主要以成龙动作片、喜剧片为主,看得多了,就有些腻了,就想找点“好看”的片子。我去找舅舅说明来意,咱舅是自家人,当然知道我脑子里想得什么,于是事先把那些“好看”的片子都藏起来了,把一些他认为人畜无害的片子留给我,其中就包括各种动作片。我当时也不知道,就看着封面挑片,就找那些封面小姐姐多的电影,我以为是“那种”片子,结果满不是一回事。
虽说失望,但也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甚至欲罢不能。因为这些小姐姐们长得又好看,打的也好,真的跟成龙那些动作片不一样。所以那时女性动作片火不是没有道理,连小儿童的我都知道亮点。
而且这些电影里,也有擦枪之处,比如打斗下来女主角越打衣服越少,有时穿个小背心,身材真的好,港片那种吸引观众的噱头大家都明白,我贼喜欢看。
尤其是当年看一部动作片,女主角贼能打,长得也美,片子里有段场面,为了潜入反派巢穴,被人用枪指着,脱光了衣服进行身体检查。虽然没露点,但这种镜头当时看得我面红耳赤,喉咙发干。
而且那盘录像带也有问题,竟然没名字,后来我找了半天,才找到这部电影名字,叫做《天使行动3:魔女末日》,女主角叫做李赛凤。
知道我前面说“打女”为什么没提李赛凤了吧。这个“凤姐”是我小时候的梦中情人啊。
所以来说,这种女性动作片,除了上述那些特色和亮点外,也有情怀的因素,毕竟当下这类电影很少,像是吕克贝松的《安娜》,从拍摄技法上来看,倒是更像女版的“谍影重重”。
简单说这部《二凤》更加纯粹一些,完全是“打女电影”的翻版,生猛+轻盈,这位“凤姐”也是豁得出去,真敢摔。而这样的片子,不新鲜,咱也能拍的出来,只是没人拍而已。
所以就当看个乐了,在这个时代,显得弥足珍贵。
公号:电影文酷
dreamcrowflim
微博:乌鸦·火堂
以前有句老话叫做“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说的就是做艺人,做演员,其实是一件挺辛苦的事,需要真拼命真努力才能得到认可。
比如称得上国际巨星华人演员,不管是成龙李连杰还是周润发,打戏都是必不可少的。不止男演员,女演员只要想混迹好莱坞,打戏都成了“标配”。
巩俐、杨紫琼、章子怡……这几位在好莱坞有代表作的华人女星,哪个不是以“打女”的形象示人?
英国著名杂志《卫报》评选出的21世纪100部最佳电影中,便有杨紫琼和章子怡主演的动作片《卧虎藏龙》。
电影里章子怡扮演的玉娇龙与“邦女郎”杨紫琼一段飞檐走壁的追逐戏,还有一段在土楼里的十八般兵器对决的戏份,都堪称女演员动作戏中的巅峰。
而章子怡和周润发在竹林中的追逐戏更是满满的古风,意境唯美,造型更是英姿飒爽,巾帼不让须眉。
可见,她们能够得到国际的认可,蜚声海内外,都是靠自己一拳一脚拼出来的。
再看看如今的部分“演员”,简直容易的不能再容易,电影找个拍腐剧走红的流量明星,打戏只要摆几个漂亮的pose,加上一堆五毛钱七段儿的炫酷特效,稍微有点难度的动作全戏上替身……
所以说,如今的流量小鲜肉小鲜花们,有几个真正在“努力”的?几乎全靠卖萌,卖腐,卖丑走红……你就能知道这个行业的门槛有多低。
因为再也没有女演员吃得了苦,也就再也没有了女演员独挡一面的动作片面世。
但好在,这个行业还不止有流量小鲜花,还有很多默默努力的中生代女演员在发奋图强,她们才是整个行业的中流砥柱!
就好像海清在FIRST青年电影展上说的那样,虽然生存艰难,但是她们满怀希望……
于是,我们终于时隔多年,看到了又有女演员敢于独挑大梁,拍摄一部动作戏拳拳到肉,腿腿入骨的硬核动作片——《二凤》!
片中的女主角,恰是与章子怡同年同月生,被誉为“越南章子怡”的越南实力派女星吴青芸!!!
吴青芸是越南最著名的国际影星之一,也是越南的国宝级影后。
她的实力深受好莱坞认可,先后出演过威尔·史密斯领衔主演的科幻片《光灵》以及《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武士》,并且都是以打星的形象示人。
另外,吴青芸与章子怡之间在电影层面也有渊源。
章子怡主演了《卧虎藏龙》,而吴青芸则出演了《卧虎藏龙2:青冥宝剑》中戴阎王身边的侍从“断魂莺”。
到了电影《二凤》里,吴青芸扮演的是单亲妈妈“二凤”。
她的刚猛和执拗,飒爽的英姿,让我们第一个想到的也只有《卧虎藏龙》中的玉娇龙了。
谁又能想到,十八年之后,在吴青芸的身上,我们又找到了当年章子怡在电影里那如饥似渴的眼神!
《二凤》这部电影,虽然是一部女性为主角硬核的动作片,但又和韩国的《恶女》那种完全靠打打杀杀堆砌的动作片有着极大的不同。
最主要的就是题材非常具有现实主义色彩。
关注了社会民生,同时感情又比较细腻,催人泪下,把硬派的动作戏和柔软的感情戏很好的结合在了一起,因此电影的节奏掌控的非常好。
电影讲述了一个夜总会镇场妈咪出身的大姐大“二凤”,因为怀孕选择了离开大城市西贡,在乡下过起了避世的小日子。
但习武出身的她也没有能力做别的,只好做着替人收债的低级工作,虽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却躲不开打打杀杀……
也正因为这样的工作,女儿在学校也被人看不起,不想上学,只想让妈妈带着自己去养鱼……
从此离那些嘲笑她的同学远远的。
短短的开场,就引出了校园霸凌的主题,同时也揭开了母女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为后来二凤丢了女儿埋下了伏笔。
在市场里二凤和女儿起了争执,女儿负气逃走,二凤紧追不舍,与人贩展开搏斗……
从乡下杀回西贡,和以前的旧人重新联络,最终发现原来绑走自己女儿的竟然是以前的仇家。
接下来更牵出了国际贩卖器官的团伙……
从剧情不难看出,电影关注的是越南猖獗的贩卖人口以及贩卖器官的现状。
是非常残酷真实又震撼的现实题材。
二凤的殊死一搏,营救女儿,更是表现了母爱的伟大。
正如电影中那句最热血燃情的台词说的那样:“我或许来错了地方,但你抓错了小孩!”
保护幼崽的母虎,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
不得不说,《二凤》这部电影和一些国产动作片一定要配上各种特效截然不同。
整部电影几乎没有特效镜头,所有的动作戏都是真人实战。
看起来淳朴到笨拙,但正是这种精雕细琢,才展现出了电影回归最原始的工匠精神。
在二凤的追逐营救之路上,交通工具步步升级。
从步行奔跑,到摩托车追电动船,从公交车再到火车,每一段的打戏都残暴血腥,真实感到位。
吴青芸扎实的基本功,可以说是整部电影的动作戏能够完成的最大保证。
动作设计的风格也是趋近于真实的搏斗厮杀,不讲究美感,花哨。
完全从实战出发,凌厉,凶悍,稳准狠。
不管是追债打人和被打;
还是修理厂与贩卖人口集团马仔之间的1V1格斗;
还是独闯贼巢与反派打手的群殴厮杀;
抑或是最后火车上与女boss的终极对决……
都似乎听得到骨骼相撞的那种痛感与撕裂感,满满都是暴力美学的影子。
如果说《卧虎藏龙》带着李安的轻灵飘逸;那么这部电影就是最震撼的朴实无华。
更见证了一位舐犊情深的母亲面对强权的无声反抗。
特别是最后,面对终极女boss她无数次被打倒又站起来的画面,与《惊奇队长》中布丽·拉尔森扮演的惊奇队长“卡罗尔”一次次面对挫折重新站起来如出一辙。
那种重新振作的热血感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说《二凤》是一部越南贫穷版的惊奇队长,也毫无压力!
当然,《二凤》并不是一部超级英雄电影。
虽然有主角光环,女主角也曾被打倒打晕甚至住院,电影也通过这些情节将二凤塑造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母亲……
至于最后二凤有没有救出自己的孩子,二凤到底是死是生,是一个圆满的HE结局,还是二凤为自己当年做过的错事得到了应有的果报,只有等大家自己去电影院找寻答案了……
而我看完电影只想说:千万不要惹一个带娃的妈妈!千万不要惹一个带娃的妈妈!千万不要惹一个带娃的妈妈!重要的事情说三遍~顺便爱自己的妈妈3000遍!
拍得不错啊,有主线有细节,节奏也控制得挺好,动作设计不算优秀,也OK的,最后一场博斗,可以明显看到学习的影子,但学得不错啊。剧情也就是《飓风营救》模式。 女角吴青芸,号称“越南章子怡”,也不知道哪来的外号,跟章子怡不像,倒是有些撞脸樊少皇。10岁去挪威,99年回越南,舞歌模演多栖发展,据说是越南巨星。但要出门还得顶个“越南章子怡”,所以要打开市场,不容易。查了一下她的作品,看过的有《卧虎藏龙:青冥宝剑 》、《星战8:最后的绝地武士》,《宝剑》中还有点印象,《星战8》真是没什么印象。二凤女儿小演员也表现不错。
此片在国内有上映,票房不佳,可以理解。 越南电影,以前只知道一个陈英雄。他那几部片子倒也是全看了,美则美已,那个调性不太喜欢。最近几年,好像也没了声音,不见有什么作品问世。
本片的剧情其实是一如既往的老套剧情,但是真正让本片如此平庸的却绝对不是因为老套.回顾动作片的历史,有类似的剧情的电影其实不少,其中 美国电影 【飓风营救】以及韩国电影【大叔】,其主线剧情其实完全一样,只不过一位是救女儿,一位是救邻居的女孩,剧情不可谓不老套,但是这两部却能成为优秀的爆米花动作片.这又是为何?
最大的原因就是 【二凤】动作戏之间的过渡文戏,过于枯燥,过于乏味,以至于即使剧情并不复杂,却显得非常的冗长,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女主与女儿之间的情感塑造的不够充分,甚至可以用缺乏来形容,无论【飓风营救】,【大叔】对于主人公之间的情感联系都是经过细致的描绘的,这种细致的描绘绝不是【二凤】这种通过几段匆忙的桥段铺垫,情感刻画得不细致,匆忙,也不吸引人,导致观众无法将自身感情投射到角色身上,更无法为小女孩的安危时刻揪心,于是片中为寻找小女孩的文戏,瞬间就此坍塌,在观众眼中也就显得如此冗余
情感塑造的失败造成了整部电影观感的垮塌,电影从此变得既不沉重也不干脆爽快,留下的只剩下厌烦.
动作片不是这么好拍的,不是拍几段优秀的动作戏就是一部优秀的动作片了,剧情,文戏在动作片中确实不那么重要,但这是建立在你有能力控制好电影节奏的基础上.
跟印尼动作片比差几个档位,老老实实看看八十年代香港枪战片再来学吧
破产版卢靖姗。。。。
毫不含糊的拳拳到肉的女性动作戏是亮点,深得港片精髓,最原味的打斗场面、越南的城乡反而有种更亲近熟悉的感觉。
不发达的小国家对大片的迫切需求,欧美对其他小国家电影风情的尝鲜,Netfilx不断抢占全球中小成本电影市场,这三力作用下产生的一部电影。好的部分:打斗部分不错,菜市场是动作片最经典的场地之一,对于各种即兴而来的道具使用,看得很爽。前半部分色调看着很舒服,也符合国外观众观光的需求。不足的部分:后半部分大片蓝色没什么效果,反而影响视觉体验,情感戏大概是给越南国内观众看的,本来就只有98分钟的电影,情感戏显得又长又烦,拼接的痕迹太明显了。总体来说,定位很明确的电影,6.0分。
动作戏可以一看。前大半段相对较弱,打斗乏力,但上了火车后像爆种子一样提升等级。男警贡献了虽短但十分流畅精彩的动作戏,相映下女主虽占了时长优势,但观赏性及打击感都相对弱
电影语言粗糙的像网大……加上电影院一言难尽的国语配音
越南土法制作《飓风营救》
跟哈利·贝瑞2017年的那部【绑架】一毛一样,完成度却还不如那部好莱坞B级片,越南这版的主要问题是情节展开之后,bug像筛子一样碍眼,只有上帝知道故事为什么能推动下去,越南导演属于还在摸索类型片是什么的阶段。动作戏明明动了刀,连个血浆都不撒,打光还像【疾速追杀】系列一样花花绿绿,导演却不知道这些花花绿绿的颜色有什么意义,基本上就是糟心的网大水准。之前有参与一个类似的项目,国内这种涉案题材审查立项太多事,这片子在设定展开之后,基本上把各种会走偏的方向都走了一遍。
动作戏的料很足,比较不同的一点是,它着重呈现女主的被挫感。为母则刚,片名可以叫《别惹母亲》。
市场小贩无差别菜刀榴莲摩的杀,修车铺家母衰仔伦常斗,西贡公寓过关斩将,火车上下万刃穿心boss战,女版John Wick终点站……文戏节奏糟烂过头,但动作镜头设计实在精彩
文戏十分文弱,打戏到了火车决斗部分才可以说进入正轨。导演大可以在动作篇幅和血浆方面大胆一些,以及缩减一下文戏的长度。整体还是不如末路雷霆。吴青芸的表现依然相当出彩。以及说这电影比港产武打好看的是在搞笑吗。
这小身板,也只能靠剪切丢帧来提升下花拳绣腿的打击力了。。。剧情节奏更是烂得一塌糊涂。
网大咯
在印尼之后,网飞公司扶植的东南亚动作片之一,除了动作土味色彩蛮浓的,整体很单薄,故事凌乱有点二,女主角扮相不好看,有时能打有时不能打,打得不够实在,如果好奇越南电影的话,可以随便看看。
带着两星的期待值来看,确实也就是个两星片吧。主要是故事实在是太智障了,好莱坞每年能产出这种剧情推动一根筋式的复仇动作片没有一百部估计也有八十部吧,总不能因为奶飞挂了个越南出品的牌子就降低标准你说是不?
不问缘由,毫无逻辑,简单粗暴就是干。奇观化流水线,所有的一切都是功能性的。
东南亚二流仿制功夫片。
泰国、印尼都在动作片有所建树了,越南来一发如何?却只是抄老港片而已,故事是抠脚抠出来的,动作戏也乏善可陈。不过,当B级片看,还是有点爽劲的,疲惫时看一下当放松了。
二凤这名字
前半段美术这么好,后面就开始乱用红蓝配色了。文戏基本也是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