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删减到只有80多分钟 但是看过无数遍新白娘子的我完全毫无压力的跟着剧情开启快进模式!一开头确实让我颇感尴尬 毕竟模仿的痕迹太重 表演形式太老派 可是由于演员是一帮孩子 还算是讨喜不反感 但是看着看着你就会觉得他们太牛了 感情把握的很到位 演技爆表啊 看的我差点哭了!比如白蛇快被收服托子于姐姐的时候 许仕林就更不用说了 那是用生命在哭泣啊 看着都觉得哭得好幸苦 但是停不下来啊!
那个跟在蜈蚣精身边的小朋友好萌啊!胡子就是用黑色笔画的一样!虽然只有几个镜头 但是太太太可爱了!!!
这是一部适合给小朋友和我们这些看新白娘子长大的人看的 因为小朋友不太在意剧情发展的细节 而我们则是太熟悉剧情 不用任何赘述 但至于其他年龄层的 估计会很懵逼。。。
期待她们翻拍甄嬛传 和 琅琊榜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从剧作呈现的效果来看,这批孩子肯定是倾情演出,至于演技是否流于浮夸做作,是否止于模仿尚待精进,这些对于起步阶段的演员来说,是比较常见的情况,但总体来说这部mini剧是成功的,孩子的演技值得肯定。有些人认为孩子就该在学校好好读书吧啦吧啦,凭良心说,作为一名高中教师,对于那些真的不爱读书的孩子在校是如何感受、如何表现,我有很深的感受。人生几十年,需要的是存在的意义。当年我们这一批80、90后做了应试教育的牺牲品,而今又有人跳出来这样给新一代的孩子们上枷锁,何其可笑。能参与倾情演出的小朋友们,肯定是热爱演艺事业的,业精于勤而荒于嬉,与其在学校里无所事事地荒废青春与生命,为什么不可以尽早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业中去?!中国人太喜欢道德绑架、意志钳制他人了。如果我将来有孩子,在养育ta成长的路上,只要有意义,不违背法律与道德,我不会去干预。希望这一批热爱演戏的孩子们不会被网上某些言论困扰,潜心表演,走好人生路。
一般来说,我是一个颇为迟钝的人。《小戏骨白蛇传》最初在微博传播时,我就看了片花。当时只是心中微微一笑:这群小孩子蛮认真的嘛。之后便不再放心上。直到昨天午饭时,在B站上闲逛,想给自己找一个下饭视频,忽又想起这部片子,于是点开了大小许仙对比视频。不想,我大为惊艳,忙去企鹅观看全片。反复看全片,看花絮,看剪辑,沉迷到现在,无法自拔,只好克服惰性,来写影评了。
腾讯视频的弹幕质量不高,而且不知道是不是不对应时间的缘故,很多弹幕看着颇为奇怪,不似弹幕似评论。昨天我初看时,还能看到很多负面弹幕,今天再看就少了些。就我自己而言,《小戏骨白蛇传》至少有以下优点。
1. 新
小戏骨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创新点。平均9岁的小朋友演绎经典,事前想想都会激动,寻思他们能演成什么样子。事后,则是喜出望外。《新白》原作风格,配合小戏骨们流畅自然、自带萌萌哒的表演,别有一番风味。
有弹幕指责《小戏骨白蛇传》完全cos《新白》,没有创新。我想说,成功的经典新阐释,这是成人都很难做到的事。若人人都是徐老怪,《青蛇》何能成经典?何苦为难小孩子。
2. 精
服化道本不必说。大到选景,小到适应小演员身高的桌椅,正可看出剧组是在认真地做这件事。而小演员的认真,足以让“武戏找武替、文戏有文替、台词123”的一众流量汗颜。有体验,有调教,一个月时间,小戏骨们完成拍摄,配唱群演也诚为惊喜。导演组不易。
3. 简
以新白原剧50集的大体量,指望小戏骨们全翻拍完是不可能的。现在的这80多分钟,不枝不蔓,正角必要,反派集中,完整讲完全剧主线。删掉明显不适合儿童的戏份,将全剧重心稍移至亲情。这确实是一次成功的精简改编。那些喊着要小戏骨们拍完50集的人,见好就收啦!
说到小戏骨们在戏中的表演,综合戏份、配唱等而言,我还是喜欢小仙哥。唱得极好,声音清亮又饱含情绪,地府RAP和辞别儿子的唱段百听不厌。表演初时虽然生涩,却很好地把握住了许仙的神韵。后期强赞,金山父子相见不见和雷锋夫妻重聚两段戏,我不禁拍案又拍案,反复循环。
我知道很多人喜欢小许仕林即钟奕儿的表演。我承认奕儿哭戏很好,但是李正康唱得太好太好,给许仕林这个角色加分不少,相应地我就要给奕儿减分了。而且我对演员表演有一个生熟的看法。很多时候,演员的演技足以驾驭角色,驾轻就熟反倒不能讨我欢喜,因稍嫌匠气。举重若轻,举轻若重,生熟参杂,方有张力。奕儿的表演,只说一处缺憾:被王道士迷惑的仕林来到金山寺门前一段,咬牙切齿,质求法海,奕儿有些小女孩的跳脱,眉毛耸动,不期然我就跳到《刘三姐》。
最后再说几句吧。那些喊着小孩子怎能演成年戏、会早恋的,我想说,大清已完;那些喊着小白超越新白,小戏骨超越老戏骨的,我想说,省省吧,何必捧杀?更何况,不对比就不能欣赏了么?水准自在人心。正有这次机会,我又重新感受到了叶童的演技。人常说,看过叶童演的许仙,再难直视她的女装。我想说,看过小芷莹的大脑门,我再难直视她的齐刘海了。哈哈,我果然已成“红豆粥”粉~
《小戏骨》是湖南电视剧频道的一个“小孩学大剧”的综艺节目,因为是地面频道,应该只有湖南省内可以电视收看。除了这次的白蛇传,我还跟着我妈看过小朋友演的洪湖赤卫队,也是一板一眼很有意思。在小戏骨之前,我想很多家在湖南,且家中有中老年长辈的年轻朋友,都有跟我一样的困扰,那就是家里的电视机永远在湖南台的地面频道打转,白天锁定电视剧频道的生活伦理雷剧(专挑雷剧、不雷不播,够雷就重复播、并且把原有的剧名改的莫名其妙),晚餐到8点左右晚上换到湖南都市看完社会新闻和寻亲记(几乎永远都在调解第三者插足和手足为拆迁款反目的事件,巨毁三观,我老公家一个很亲的富亲戚居然还上了节目,据说是引发了全村收看的场面),8点半过后如果谁敢换掉湖南经视的抗日神剧,家里是要出大乱子的,我有一个认识的叔叔曾经发表感概,一定要写一封感谢信给湖南经视,因为经视永远只播抗日剧(对,就是那种一颗子弹可以打死好几个鬼子,但是一百颗鬼子的子弹也打不中男主的神剧,并且我妈对这样的剧情深信不疑),绝对是中国最爱国的电视台了。朋友们,都动了写感谢信的念头绝对是真爱哪。
这样的轮番轰炸,以至于有一段时间我看见湖南台的芒果标志都怕,客厅里只要开着电视,我就躲到卧室,我的这种行为引起了母亲不满,她总是唠叨我不能和别人家的女儿一样和母亲共赏神剧,畅谈八卦。直到有一天,我发现我妈一个人在客厅一边看电视一边发出啧啧啧的称赞声,突然孝心大动决定闭着眼睛也要陪我娘亲看上十分钟。
没想到,这一看,就看到了小戏骨,这真的是湖南广电地面频道的一股清流呀。都是特别朴实的小朋友,爱好戏剧,一板一眼的学戏,老师们帮他们抠到一个动作一个眼神。突然觉得特别感动,这样一群孩子,并不受很多人关注,或者关注他们的受众群体并不会给他们过多的鲜花和掌声,他们却乐在其中。看他们翻拍的白蛇传,很多人说小演员们举手投足间神韵十足,我想这都是认真执着反复练习之后深刻入骨子里的气质,就是要靠演技征服观众。
回到小戏骨白蛇传,我本来是抱着儿童搞笑剧的期许去看的,没想到人家是正正经经当成一个正剧在拍的,看过之后,我为自己把他们当成小朋友而不是专业演员的想法感到羞愧。虽然采取的戏剧表演方法略显夸张,但是演员的诚意十足,情绪充沛,不论从唱腔、表情和身段都是可圈可点,尤其是许仙,哭戏十分动情,我居然跟着泪目。许仙和襁褓之中的士林分别之际的唱段,我丝毫不觉那是个女孩子,而是实实在在的和儿子分别的许仙。第一次觉得有可以媲美叶童版的许仙。
我真希望一些小生、小旦都可以看看这个剧,看看这些认真、敬业的孩子,对比自己拿的片酬和拍出来的作品,好好反思,从此能扎扎实实的学演戏、认认真真的演好戏。
作为一个特别爱看电视的湖南人,见证了电视湘军的异军突起和如今激烈竞争中的多次尝试,十分佩服恰得苦、耐得烦、不怕死、霸得蛮的湖南广电人。除了小戏骨之外,还有很多本土剧集和本土节目,虽然受众可能就是我妈这样也许不会多花一分钱给他们的大妈,但是他们都非常认真的坚持着。陪着我们长大的越策越开心我已经很少看了,甚至年年必追的一生一世合家欢也有两年没追,但心情不好的时候一看就觉得特别的韵味,奇志大兵的双簧到现在也是只要一看就可以笑得没心没肺。我一度也认为地面频道的节目逐渐的太过三俗,大有变成泥石流的趋势,现在看来,生存不易,但他们坚持求新求突破的初心没有变,湖南人的拼搏精神也还在。当然,小戏骨白蛇传可能很难带给我们曾经的辉煌,但是至少给了我们希望,尤其希望还是这么一群可爱的孩子,真好。
“十一”长假的朋友圈被一部剧,一群孩子刷了屏。流出来的片花中,孩子们一板一眼的招式、灵动清澈的眼神、干净惊艳的唱腔已让我感觉到这将会是一部好看的《白蛇传》。终于我得偿所愿,看到了这部七岁到十二岁的孩子们演出的《白蛇传》,何止好看,简直震撼。
【一】
一袭白衣,旋转出世,报恩许仙,侍夫持家,悬壶济世,含冤塔下,渡难历劫。看得出演白娘子的是一个早慧的小姑娘,她的微抿嘴唇,含笑眼角,略带悲悯,极尽优雅,一颦一蹙都是风情。酒后现形的懊恼、失去丈夫的悔恨,悲痛与冤屈,更是在微颤的脚步、捶心的动作、问苍天问大地的哭号中展现的淋漓尽致。这个小姑娘,一定是将《新白娘子传奇》里的角色认认真真揉碎了咀嚼了吸收了又重塑了的,因为那一举一动之中,都让我看到了那个永远优雅的不老女神的影子,但又没有成年人的老练与做作,那举手投足之间,有着张弛有度与收放自如。
小青童真顽皮,换牙期的她依旧笑得那么自信灿烂。瞪得圆溜溜的眼睛,闪烁着古灵精怪。一声声真挚的“姐姐“,更是唤出了与白蛇的姐妹情深。那种对姐姐的依恋与对亲人的维护,带点霸道的,护犊的情感,恰恰是一条修为尚浅涉世不深的小青蛇最青涩又动人的表达。那种孩子才能演绎出来天真烂漫,没有丝毫斧凿的痕迹,给了青蛇最自然最贴切的灵魂,这是我看过的最喜爱的青蛇。
两个女孩子反串的许仙和徐仕林让我好几次随他们一同落泪。阴曹地府之下,许仙从迷茫到恐惧再到悲痛,表情动作已胜过千言万语。挚爱妻子含冤雷峰塔下,他独跪儿的摇篮边,含泪为襁褓中的孩子挂上母亲留下的护身符,做最后告别。带发修行,他背着行囊茕茕而行于金山寺内,目光似空洞绝望,唱得一声声悲切。得知身世的许仕林立志报恩救母,泪水里含着男儿的坚定执着与孝义恩情;寻母探父的呼告,更是声声砸在我的心上;金山寺们缓缓关上,两人挥泪背向,一道窄窄的门,隔一对父子于咫尺,却远在天涯。相见却不得相认,相爱却不得相守。那种劳燕分飞泪断肠的爱恋,那种骨肉分离不可见的伤痛,一次次被倾情演绎,以柔克刚,拨开那为成人世界构筑的盔甲,直逼我内心柔软。
长姐如母,姑似亲娘。演许仙姐姐的小姑娘年龄很小,但是演技精湛。与姐夫老夫老妻的默契、与许仙姐弟情深的羁绊、与仕林苦口婆心的培育,被演绎得那么真实。慢慢苍老直至头发花白,小姑娘更是将一个年迈妇人的感觉把握得即为到位,让我感觉似乎就是一个养儿老妇在本色出演。
“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每个孩子都在他们的角色上发挥得很是出色,道长的奸邪、小跟班的可爱、法海的固执……即便是群众演员,也都表现得非常自然。
【二】
看得出制作者很用心,让小演员们将西湖畔断桥边,金山寺雷峰塔这一段百年传说重新演绎,致敬《新白娘子传奇》,删繁就简,让经典桥段深入人心。全剧以“情”字贯穿,没有当今情爱剧中大尺度亲昵的卖点以及谈情说爱的腻歪,孩子们最”大尺度“的动作不过是互拉小手,却让人感受到了真挚坚贞的爱情与依恋。由感恩生发爱情,更有又由爱情而生发的亲情。姐弟手足之情,母子连蒂之情,姐妹金兰之情,慈悲救世之情,奉献大家之情……导演将主题深入挖掘,找到人性中的真善美,让孩子们一一呈现出来,那么质朴,那么真诚。
文化传播不忘传统,剧中对于端午习俗也进行了一笔描写,寓教于乐;黄梅唱腔,民间乐曲,诗词俚语,都被巧妙移接了上去。
这部剧,既是对观者心灵的一次洗礼,也给了当今影视作品盲目追求眼球和火爆卖点,浮躁虚空,忽视道德与文化底线的一次打脸。
我看到了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他们哭得声嘶力竭,哭得肝肠寸断,哭得饱含真情,必定是深深入戏,先打动了自己,才打动了观众。孩子们尚能台词过硬,演得投入,为何一些年岁尚长的明星鲜肉却频频出现“数字小姐“,假哭滴眼药,面瘫脸的丑闻呢?论尽职尽责,论尊重观众,他们还需要一群孩子来做老师。
导演的用心良苦也让我敬佩,细节处理到位得当,处处透露着对小戏骨们的细致栽培,也流露出对幕后小演员的尊重。我认真看到片尾,演唱演员们也被以被重视的姿态出现了,他们深情投入歌唱的片段,值得被用镜头记录。我不禁想到如今的配音演员们,为何就不能有这种礼遇?没有他们幕后默默地付出,没有那些打动耳朵,酥了灵魂的声音,男神不会那么撩妹,女神也不会那么优美。我看到了导演对孩子们的尊重与关怀,极尽爱护与栽培之姿。
【三】
让人忘不了的是孩子们的那一双双眼睛。
纤尘不染。
这是任何成年人都无法展现的,因为你就是表现得再无邪,也不可能拭去那双眼睛阅历数十年累积下来的尘埃,未经苦痛,未尝世事,孩子们的那双眼睛,清澈无尘,如同琉璃,折射出这个世间一切真善美的光芒。
我多么希望这一双双眼睛,能永远那么干净。
不要过早老练世故,他们还是一群孩子,需要保护与悉心栽培。
不可否认,这部剧的成功将给一些孩子带来更多的片约和关注度,将他们一步步引向更为耀眼的聚光灯下。孩子们为他们的努力收获了成果,赞扬欣赏以致更广阔的发展,是他们应得的,我们也乐于并期待看到未来的他们能够更加光彩夺目。然而,我们又害怕,那些过度曝光和商业化利用带来的社会伤害,将会让“小荷才露尖尖角“的他们成为又一个“伤仲永”。童星的陨落不乏少例,揠苗助长的故事令人惋惜,社会期待强压在他们身上的重担,以及成年人对他们的工具式利用让那双眼睛早早蒙上尘埃,那颗单纯心灵早早藏污纳垢。我们可以一问:是谁杀死了“童星“?是一个成年人操控的浮躁社会。
我不禁有点心疼这些早慧的孩子,注定他们将面对一条不同寻常的路,然而无论是急流勇退还是杨帆向前,我都怀着深深地祝福,怀着对他们周遭成年人群体的殷殷期盼,毕竟孩子们的命运或多或少把握在他们手上。
【结语】
简言之,
我所看的,赛过我所期待的。
我所说的,远低我所感受的。
一群小戏骨,一部翻拍剧。
他们,无疑是给这浮躁成人世界最好的打脸。
现在的孩子逆天了!为啥演技比当下的小生小花好一万倍?
小朋友们演得不错,个个点赞。但让十岁不到的孩子去演成年人的感情戏,真的好吗。中国传统文化糟粕比比皆是,让孩子过早接触,还是慎而又慎才好。
儿戏,儿戏,真是儿戏。虽然制作上各种瑕疵(剧情也十分跳跃,动作设计超差,特效相当粗糙……),但还是被小朋友们的表演逗得乐不可支(小演员们的表现没感觉如大家夸得那么神,他们很会演但痕迹略重并不自然,时常因此戳中我的笑点)。特地跟姐姐还有几个小朋友一起看完,姐姐看得又笑又哭的。-10.12
非常好的电视剧,小朋友们好棒👍👍看得我泪流满面的,特别是许仕林那段
演技非常惊人,吊打目前市场上一众流量
果然都是南方小孩,大家都不会发后鼻音……
中国电影演员中普遍丢失的“认真”被一群孩子找回来了。
这群小朋友的演技狠狠的打脸了某些知名偶像演员和某些小鲜肉
我擦,我竟然把这片给看完了!看得我起鸡皮疙瘩啊!上到白素贞许士林,下到蜈蚣精,简直个个演技爆表啊!虽然我没看过爵迹,但我相信单论演技,这些小戏骨绝对可以秒杀爵迹几条街!!!
集体吃药变柯南。
哈哈哈哈哈哈哈。萌翻了!第一次有人翻拍新白没招我白眼的!小许仙很不错!我创建的条目!哈哈哈哈哈
小朋友们的演技很赞啊,虽然夸张了点但还是很到位的,比起现今当道的一众小鲜肉和几大面瘫都不知道高到哪去啦。
好可爱的小朋友,mini版白素贞演技到位,许仕林也演得可好了,别看那许仙他姐,也就八九岁、忽然演得很到位啊……全程我居然看哭了好几回.....真的以一种新的视角让我重温了经典。导演水平我给101分👍
在微博看了预告片和片花后,激起好奇心,在云盘看了小戏骨版《白蛇传》,把《新白娘子传奇》全剧压缩到了90分钟左右,保留了主线剧情和经典桥段,部分场景神还原,既保留了童年回忆,又有满满的新鲜感,迷之好看,迷之感动。
国庆期间朋友圈被传疯没想到豆瓣有条目,女主超萌,真该让她教教杨幂怎么演戏。
生不逢时啊!我从小把枕巾搭在头上就是要演白蛇传啊,我啊!我要演小青!!!许仙姐姐的演技简直可怕,哭戏一绝。这个小青也是浮夸,明明是青城山下(茂县)的,却自我介绍说是芙蓉城的人,骗谁呢。
作为曾经表演系的学生,首先要说的就是:演技≠学样作态。作为一部娱乐作品,作品本身可以及格,但在不分级的环境下面向全民播出就是原则错误。通过这部片子又明白一件事儿,口碑也不是绝对的金标准,群体不均衡的口碑对舆论有着盲目而残忍的控制力。这样一部片,在豆瓣飙到8、9分很可怕
制作团队一定是资深白迷,整个情节完整而又精炼, 每一段bgm都恰到好处,细节拿捏十分到位,许多都是神还原。这群小盆友们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神态都是戏,唱段很感人。我被虐惨了,抹了好多次眼泪。虽然觉得一大老爷们如此很羞耻,但实在没法控制。
看得出来,这群小演员对经典剧版进行了研磨学习,所以动作表情也都是参照那版而来,带给人最大的感觉可能也就是萌了,这版反拍不让人讨厌倒是真的,毕竟小演员各个有板有眼也是让人心醉让人膜拜。不过,我心中的经典永远是赵雅芝和叶童。
钟奕儿演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