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着白客去的!
我先下一个结论:就是个烂片!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没看的就别看了。顺便…其实还是别看得好,太烂了…浪费了我2个小时的时间。
首先谷大白,不知道和微博的谷大白话是什么关系啊,就是个渣男,首先金天为了他冒了很大的风险,结果他转头就和人谈恋爱?还有一开始他见义勇为被地痞流氓砸了吉他,怪女主来救他?女主还认了这个逻辑?真赔了一个吉他?到底是我脑子里有屎还是编剧脑子里有屎?
再然后金天吧,为了兄弟赴汤蹈火 ,这个动机还是没啥问题的,为啥不和薇薇安说实话?说不说实话影响移民官判断吗?搞得好像移民官装了监听器一样,你说了实话,立马就被移民官知道了。还说什么“以后我会解释的”。去死吧!!!
唯二的亮点就是,巩汉林的客串吧,经典的相声桥段,创造了一个自说自话的误会,居然还能圆好,还不错。但是,为什么巩汉林演的谷大白的父母,在伦敦游玩的剧情要用五毛钱特效来p图???看的我尴尬的要死!
还有一个亮点是移民官,暗线是他也是gay。但我更喜欢,最后快结局的时候,这件事情尘埃落定,谷大白要被驱逐出境的时候,女主跑来和谷大白说“marry me”的时候,那个“不是吧,又来”的小表情!
我喷完了,走了,吃炸鸡去了。只有炸鸡才可以安慰我受伤的小心灵了
这部电影明显就是盗版外国的《嫁我吧,哥们》这部电影吗?我还看过一遍。现在的导演和编剧真把观众当傻子吗?整个世界是不是就你们俩上网呀?我们不上网呀?你盗版能不能尊重一下原版。整一个什么玩意?真是我上我也行。整个笑点特别尴尬。好像那种人强奸一样,你看看老一代喜剧人特别自然,你看看你们。恶心。幸亏是关着门的。
想为《合法伴侣》这部片子正名一下,看完之后上豆瓣给评分,发现评论区一片声讨。多数人认为这部影片在消费同性群体。我只想说一下个人感受。抱着找灵感的心态,我买了中午场的电影票,影厅了大概做了二十多个人左右,其中有三对左右是中老年人夫妻,影片的喜剧情节让大家笑声不断。主要有四个层面的想法。 1.影片向观众普及在国外许多国家及地区同性婚姻是合法的。剧情上两人是为了签证而假扮情侣结婚,“假扮情侣”这样的题材屡见不鲜,但视角却从男女变成了男男,所以大部分人会认为这样的一场闹剧是在消费同性群体。(影片中确实有对同性情侣生活状态的杜撰,其不真实性,片面性,偏见性也是大多数人反感的原因之一,这里按下不表)坐在我旁边观影的是一对60岁左右的夫妻,在影片戏剧情节稍落的间隙,我听到有一个女生在小声的给同伴科普“直男是指喜欢女生的男生,在英国同性婚礼是合法的,同志现在指的是喜欢同性的人的统称.....”,虽然并不喜欢在电影院观影时有人絮絮叨叨,但是她们在说的时候并没有被人打断,虽然声音不大但几乎在坐的人都能听到,我暗暗观察了一下坐在旁边的这对老年夫妻,他们并没有显示出反感或者坐如针毡也没有愤然离场,对于这一场“小型的科普”,我想在导演心理也是他希望得到的效果。印象中那个女孩说的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中国迟早也会同性婚姻合法化!” 2.在影片中尝试了歌舞片的类型。歌舞片一直是好莱坞的经典类型,国内在早期有歌唱片这一类型,以20世纪30-40年代周璇主演的影片为代表,在类型电影创作上这部影片做了大胆尝试了,对于中国电影来说且不论这次尝试成功与否,至少勇敢的做了一次试验。类型本就是杂糅的,学习和借鉴别人的成果有助于创新。 3.剧中阴差阳错的支持是同性群体所奢望的。剧中大白的父亲以为电视台的采访是针对“别做低头族”的公益倡导,当他说出“我支持我儿子!年轻人走在时代的前沿,我们也要努力跟上”等等一系列话语的时候,我不知道同性群体在观影的时候是否心里五味杂陈,哪怕是这种“变相”的支持,哪怕是心理补充幻想式,对于大多数的他们来说也是可望不可及的。以戏剧的方式给予了同性群体在想象外的认可,一方面是社会现实的反映,另一方面是对于同性群体的内心补充机制。 4.影片在电影节上的提名反向证明中国国内同性题材的创作环境。影片由黄建新监制,这个人是谁呢?是《建军大业》《建党伟业》《建国大业》的监制,高中时候看了他拍摄的《黑炮事件》,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在我心里就是一个非常非常非常牛逼的导演!而影片的导演就是黄建新的儿子黄雷,CCTV6总是会放一部儿童题材的喜剧电影《愤怒的小孩》,就是黄雷导演的。这部影片获得了2019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提名。能够在中国影院看到一部伪同性题材的影片十分不易,能够突破层层审查,处处删减还能上映,还能去反应一些现象,普及一些现状,但凡带有创作者的角度去思考,就知道戴着镣铐跳舞是多么无奈! 创作不易,且看且珍惜!
整体电影给人的感觉就是,有点尬………………………………………………………………………………………………………………………………………………………………………………………………………………………………………………………………………………………………………………………就也没有啥好说的……
感谢桃花岛观影团的超前观影,给桃花岛比心~
看到很多人骂这个片子打擦边球,消费同性群体😂 怎么说呢?我当然也是一边吐槽,一边看完的😂 好家伙!开篇就是一个丑到抠脚趾的Ae模板片头的迎头暴击,紧接着就是一些想不通哪里来的即陈旧又幼稚的烂桥段们🙃 但是,咱们说回擦边球的事情,消不消费的,得先提一个词“女性主义”,这词主张“性别平权”。 那么,我觉得如果在同性电影里玩异性梗没问题,同样的在异性电影里玩玩同性梗就确实没必要上纲上线。 另外,最让我有印象的其实是大白父母刚到英国的那个电视采访。“语言不通”的中国父母,对上“沈阳汉语十级”的英国小哥,在小哥“重点全无”的灵魂翻译下,最终有了“开放”父母支持儿子同性婚姻的佳话。 不知是导演确有此意,还是我过分解读……总觉得这段刚好像是在说…… 目前我们身处的社会环境,只能在“并不完全知情”的情况下,在省去“同性”“出柜”这些的关键词的情况下,才能够如此自如且骄傲的表达出对于一份爱情、一段婚姻的支持。
我说看电影闺蜜随机选了一个,当时聊天的时候听差了我以为是看的其他的,开头还行,笑点挺多的也能让我笑一下,我寻思就当喜剧看,好家伙后来emmmm都是些啥剧情,,,,,首先,,办签证那么大的事情,,,非拖到最后一天?咋的不拖一下找不到剧情冲突点是吗。
然后,路见不平我可以理解,但你明明没有那个本事还硬上我就不懂了,你就按老套剧情说什么报警了阿说什么知趣都行,,,硬刚,秀。
三星是给辛苦拍摄的一众,,剧情我是木有办法说了
想突出个好主题,但是故事真的太烂了,也扒了不少片子的桥,还有非要挑个腐国搞这个太没趣了
美术很英伦也很年轻,但故事完全没法看,或许是碍于审查或者别的考量,爱情根本不存在,硬洗脑,友情又变了味收的不伦不类。以及,导演对于同性恋全体的看法和态度十分陈旧、片面且带有有色眼镜了。
什么态度呀?标了个中英合拍,原作呢?翻拍版权呢?着了急打算让英方背锅吗?还有李治廷你的身段咋就那么高呢,哥们牺牲自己假结婚帮你,你却起码的肢体接触都不咋情愿演,你什么身份呀?耍帅有个限度好嘛!呸!PS:不敢拍同性恋,却敢处处开同性恋的玩笑,想吃现成的题材红利,全是扭捏作态
我为你的签证舍生取义,你却在为妹子背信弃义
又是一部连“作业都不会抄”的电影,别说《娶我吧.哥们》,就连10年前《我盛大的同志婚礼》也是鲜活的例子,但到这就不会拍了。角色动机是有了,然后呢?男主角行为逻辑是有问题,情节层面也缺乏一个让谎言继续下去的动力,仅是自说自话,导致剧情层面是停滞的,最后只能强行收尾。或许是环境因素导致施展不开,但就一个梗翻来覆去的玩,也挺无聊的。冲演员去的,张榕容还是不错,但人设不讨喜,白客这个角色是很像王大锤,导演黄雷是黄建新的儿子,可惜连老爸一成功力都没有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我整个震惊本质上就是假结婚骗分房烂俗剧本的翻版,只不过假结婚变成假同婚,骗分房变成骗居留权,放在伦敦也不改其中国特色。如此既不合法也非伴侣的故事冠之以「合法伴侣」片名,简直就是对伴侣关系的侮辱,对法律的侮辱,对LGBT社群与国内辛辛苦苦认真追求合法伴侣权者的侮辱。此外,靠洋背景、流量明星、猎奇式卖腐就能堂而皇之生造出一部电影,是市场的悲哀。
这样的垃圾玩意到底是取悦谁的?同志反正是笑不出来!
消费lgbt群体真的让人作呕
以下内容摘自「QAF中文站 」 “最讽刺的是,中国的《合法伴侣》和印度的《真雄起》都涉及到了形婚,但立意天差地远:《真雄起》打算用一场包办婚姻来获得家族的认可,但主角们最后不但意识到这是错误的,而且努力把异性恋婚礼改造成一场同性婚礼。在当时同性恋仍属非法的印度,这显然是需要勇气的!《合法伴侣》却是占尽了(其他国家)同性婚姻合法化的便宜,最后还要强调步入异性恋婚姻殿堂的圆满性。请问在一个自己都不承认同性婚姻的国家,由异性恋编剧写出这样的剧本,究竟是要恶心谁呢?”
无聊地乱搞LGBT,深井冰。
不要再消费同性恋群体了,真的恶心
白客挺惊喜的,很自然的喜剧天赋,故事讲的还算完整,但有些地方逻辑处理的还是不够顺畅,不得不说伦敦的实景拍摄还是很赞的,画面很好,值得一看,总体七分吧
其实题材挺好。应该有很多笑点。但是很多地方没啥逻辑啊。你打比方这俩人已经决定要假装了。这个李治廷为啥还总是扭扭捏捏,推三阻四的。而且白客为啥不能和薇薇安说实话啊。而且,只有白客和移民局那男的有演技。非常自然!李治廷和那个女的对话,简直像练英文口语的我本人。
国内创作环境畸形多变的又一个案例。看环境缓和立项开拍,等要上了发现缓和个屁,更紧张了,加上自我阉割意识深植脑内,最后就是这么个里外拧巴、拖了好久终究扑街的结果。。于是,就连拍得很糟糕这个最重要的因素,都显得无足轻重了。。以及,黄建新这个儿子也真是扶不起来了。。
片尾没注意看编剧署名有没有法国原版。这必然得是翻拍了。翻拍一个3分片且试图超过原作,基本就是不可能吧。制片水准和导演能力还挺好,但是一个gay吧里连接吻都不敢拍,衣服都不敢穿夸张点的片子(看看人家原作的dresscode)你还指望什么。到处束手束脚只能让片子的逻辑变得无比拧巴,但,这并不是剧作崩坏的借口。社会主义兄弟情就写不出来好笑的戏么,当然不是啊。虽说有些地方改得还是不错,比如调查官的动机,两个男主的发小关系(当然李治廷应该被配个音是真的),翻译梗,以及好几个腐眼看人基的腐女,不过人物逻辑不解决,又要强扭一个大团圆结局,加上原作存在感又太强,实在是……
荧幕上异性恋男演员纷纷演男同性恋蹭热度,现实中男同性恋因为性取向丢失了工作、丢失了良好的人际关系甚至丢失了生命。真是讽刺啊
实名拒绝这种三观不正的片子:签证过期了就走合法程序该咋咋地啊!假结婚,打擦边球,消费同性恋群体,就你小聪明多?国人所谓的智慧都用在这些歪门邪道上了,而且片名真是巨大的讽刺!
是否消费同性群体这件事,因为咱不是同性群体,说话没分量。但是,作为一部爱情喜剧,这部片还真的做到了两方面都很平庸。爱情缺乏说服力,而且人物设定也有问题。喜剧更是普普通通,几个人喜剧表演状态都不很好,只有白客稍好一些。而且,这片就是《驾我吧,哥们》的翻拍吧,虽然全片都没看到提这事,但整体结构和人物关系也太像了一些!可人家是个无下限恶搞喜剧,各种无节操梗都玩了,而且整个故事也围绕如何瞒住假结婚展开喜剧情节,会很好笑,矛盾也集中。这一版变成净版之后,喜剧部分也削弱了,还加入了一堆有的没的爱情戏,又特别拖沓,也没什么情感触动。就太无聊了。
从装gay到“装直”再到不敢对喜欢的异性coming out说出真心话,这条线本可以做出深度,但编导根本没有那个心,就是消费利用一下🌈就算完,还存在满满的刻板印象乃至矮化歧视。除了父母之外的角色设置基本上没有对喜剧效果产生任何积极推动,而且最后还把“中国人的面子”当成真正的pride一样喊出来,eww...|2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