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遗憾,能看出来导演使劲让这部小成本电影看起来像“黑马”,本身题材和演员都是好食材,但由于太刻意,让观众在观感过程中多多少少会有一些不适感。
《你是凶手》的优缺点很明显,看完之后成功被宋佳推荐的那款保健品种草,毕竟吃了以后中年王千源和壮年李九霄,都追不上老年冯远征。
总体来说编剧的框架搭的很不错,比《长安道》中的结局反转还要更意想不到意料之中,但可惜这是原版的功劳。
在反转的过程中的细节总是经不起推敲,人物动机和人物行为也是各种匪夷所思。王千源为什么要十年后突然出现重新调查?王千源颓废中为什么又突然转性?冯远征一开始就知道凶手是谁,为什么还要按照凶手的思路走?所有的人物行为和动机在影片揭晓谜底后,你才会知道,原来是剧情推进必须的……
奔着王千源和宋佳两位实力派老师走进电影院,实在不忍心这部电影这么糟蹋。几场追逐战也是一言难尽,只能靠气氛和音效来烘托。要看以后,竟然被护士长的扮演者所感动,松弛有度有分寸。
悬疑要有悬疑的样子,为什么我们总是搞不定悬疑题材。演员王千源,宋佳,冯远征,甚至于新人李九霄都没有问题。编剧是悬疑的剧本,那问题出在哪呢?在导演的把握节奏。悬疑电影,剧情节奏的设置,首先就是要吊足胃口,不能让观众猜出结局。名侦探柯南的感觉,要走起来。
当穿迷彩服的凶手有了一个冯远征的眼神。一切就都漏了个底掉。从此变成了剧情片。再有一个,我们的缺点除了节奏差之外,还有一个特征。就是凶手绝对不是群演。那你告诉我,用冯远征,然后让他演个不是凶手的人。除了钱花得不值。观众也不能信啊。
悬疑片不是玩闹,还是要认真对待。
灯光灭了,龙标出现了,龙标电审故字中括号里填的竟然是2017,这代表2017年电影就已经通过广电审核。
而此刻已经是2019年底了,坐在影院的我正准备观看2016年就杀青的《你是凶手》。
开播5分钟之后,我就越发感觉不妙,脑袋里的记忆似乎被不断地拉扯出来了,这剧情好像在哪里看过?
▲《蒙太奇》剧照
突然我想到了影片最初一闪而过的《Montage》!
没错了,真是翻拍2014年韩国电影的《蒙太奇》,也叫《抓住那个家伙》。
蒙太奇是一个电影术语,指的是当不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时,往往会产生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含义。
但导演使用这个片名,显然是有特别用意。
▲《蒙太奇》凶手
电影讲的是一个父亲为了女儿动手术的钱不惜绑架别人家的女孩子,使其摔死;十五年后,女孩的母亲决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他的孙女,但被负责该案始末的警察发现并劝阻下来,于是警察转而胁迫犯罪者为之前的事情赎罪。
▲《蒙太奇》女主角
如果我们把凶手绑架和女主角复仇单独拿出来看,都会觉得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故事,但导演利用蒙太奇手法,将这两个故事以相同的方式巧妙组接在一起,便产生了新的意义。
导演实际上是想通过这两个故事来组接出一个令人思索的结果,就像最近流行的一个段子:百因皆有果,你的报应就是我。
▲《蒙太奇》警察
我们不只是看到重复的犯罪行为,也从中看到人性、痛苦和无奈。
以暴制暴并不能根本上解决人生的痛苦,只会使其陷入轮回,而将心比心虽然不能停止轮回,但能够使其释然。
这样的故事发生在国内,又会是如何呢?所以,《蒙太奇》被翻拍了,《你的凶手》诞生了!
漏洞百出的翻拍
《你是凶手》故事框架大体上还是取自《蒙太奇》,许多场景和细节上的还原度很高,但显然不能一味照搬,所以这就需要对剧本进行本土化改编。
本土化改编某些方面还是比较符合国内环境的,这点是值得肯定的。
那么,《你是凶手》具体都做了哪些改编呢?带鱼先生归结了两点,一个是角色的形象,另一个是结局的变化。
角色形象方面,三个主角都发生了改变。
▲《你是凶手》宋佳
受害者变成一个肺癌病人,整天躺在医院,歇斯底里,并且时日不多。
▲《你是凶手》王千源
警察变成一个卖鱼的,不修边幅,生活得过且过,但还保持着人脉。
▲《你是凶手》冯远征
凶手变成一个老股民,会买保健品养生。
这些改编倒是挺符合国内实情,但实际上是失败的,因为这些改编缺乏逻辑,而且跟角色的行为是矛盾的。
例如一个肺癌病人,她其实是有心无力的,不管是对女儿的死,还是对自己的病,所以她没有太多精力和体力去策划一起绑架案。
影片最令人出戏的是她竟然能够将一个装满血浆的大桶搬或推到山顶上,这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一个对案件如此负责的警察,竟然被下岗了,而且还跑去卖鱼了,甚至还被老板给炒了,仅因为他在人群里多看了一眼。
又比如受害者来到凶手家里,凶手竟然不知道受害者的身份,而且还“自曝”了,导致孙女被绑架。
此外,他一把年纪了,健步如飞,居然跑得比年轻的警察还要快,而且还不带喘气的。这是太不可思议了。
不是说不让改角色的形象,而是改的时候好歹得逻辑自洽,至少不要让观众这么容易看出端倪来。
角色的形象如果不能让人入戏,那么一切都是白搭。
结局方面,原作是警察逼迫凶手赎罪了,而《你是凶手》是受害者病死,凶手被依法判刑。
▲《蒙太奇》女主角
平心而论,这两个结局我都不太满意,原作的太虚假了,而翻拍的又太夸张了,问题更多,差点还把警察也搭进去。
原以为翻拍能够将原作出现的问题进行查缺补漏,没想到反而增加了更多的漏洞,使得故事变得更加不真实,漏洞百出!
吃力不讨好的演员
糟糕的剧本改编也导致宋佳、王千源以及冯远征这三位演员不但没有展现他们应有的实力,反而变得吃力不讨好。
离场的时候,我听到有的观众说,宋佳全场都在那里干嘛?真是令人尴尬的存在。
▲《你是凶手》宋佳
宋佳饰演的肺癌病人,尽管有时候母爱的力量真的很大,但她确实演得太用力了,跟其他两个角色没有太多的联系,像是在各演各的,没能够引起共鸣。
我们没法感受到她对女儿的爱,只有对自己身体上的不断伤害;
我们没法从这个角色感觉到痛苦,只有看到病魔缠身的她在哭诉;
我们没法理解她有什么理由对着王千源发脾气。
王千源不知道是缺钱还是怎么了,从《你是凶手》到《龙虾刑警》再到《大人物》,这些电影都是翻拍韩国的。
▲王千源三年来几乎在演同个警察
更有趣的是,他饰演的是同一个警察,而且还是一个“很丧”的警察,不修边幅,随意得跟个小区保安似的,也不太聪明的样子,跟其他两部电影中的形象如出一辙。
当我看到王千源饰演警察的时候,我就知道糟了,可能又是烂片,果不其然。
看完电影后,我挺想跟王千源说一句,求你不要再饰演警察了,如果一定要的话,能不能来点难度,正儿八经地演一回呢?
▲《大人物》王千源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起最近看的综艺节目《我就是演员》,秦昊饰演《集结号》里张涵予的角色九连连长谷子地。
表演结束后,评委对他饰演的这个军人形象并不是很满意,觉得他太耷了,没有立起军人的那种很挺的形象。
▲《我就是演员》第三季秦昊军人形象遭质疑
他很刚,一一做了回应,认为那样的理解对军人是一种刻板印象,自己的表演是符合心目中对那个角色的理解。
我理解秦昊想要摆脱大家对军人的刻板印象,塑造一个新的谷子地。
可是吧,他可能不知道谷子地的原型人物叫常孟兰。
▲《集结号》谷子地原型常孟兰
这个人是一个“另类”,行走坐卧一直保持军姿,一生都是一个标准的军人,不然他也不会对号角有没有吹响,命令有没有下达而耿耿于怀了。
再说了,秦昊想要饰演的那种形象的军人不是生活中没有,确实也有,但不会是谷子地这样的连长。
话题似乎扯远了,回到《你是凶手》其实很多角色不是说要符合大家对某个职业或形象的理解,而是说是否符合最基本的客观事实。
▲冯远征经典的家暴男形象
同样地,像冯远征来演一个坏人,没毛病,童年阴影嘛,尤其是他看桶里的小孩那刻,真是令人毛骨悚然。
但是你让他演一个跑得比年轻警察还快的老头,这明显就有问题了。
剧本的改编仍是问题
近年来,我们在影院里看到很多翻拍韩国电影的影片,还有一些剧本是一本两拍,但似乎每次翻拍得都不是很让人满意。
为什么会用韩国电影的剧本?因为我们的烂剧本多,好剧本少。我们可以接受因为剧本烂而拍不出好东西,用别人的剧本。
▲《蒙太奇》豆瓣评分
但我们可能无法接受的是用同样的剧本,拍出来的电影就是相距甚远。
像《蒙太奇》豆瓣评分8分,而《你是凶手》只有6分左右,像《极限职业》创造了韩国票房影史,而《龙虾刑警》只有6千多万。
▲《极限职业》韩国票房冠军
韩国翻拍也有失败的,但有一说一,《你是凶手》的改编就挺糟糕,明显不如原作。
前段时间,《演员请就位》四位导演互拍他人的作品,陈凯歌拍郭敬明的《悲伤逆流成河》,郭敬明拍陈凯歌的《妖猫传》,结果陈凯歌的短片输给了郭敬明。
▲《演员请就位》郭敬明vs陈凯歌
有的朋友就说,这有什么奇怪的吗?
因为陈凯歌《妖猫传》的剧本比郭敬明的要好啊,而且郭敬明抓住了《妖猫传》的亮点,即摄影方面的设计,金鸡电影节姚晨的老公曹郁凭借《妖猫传》拿下最佳摄影就可以说明这点。
后来,陈凯歌用了娄烨的《推拿》改编的《四盲人》,以21比0完败郭敬明的《大话西游》。
▲《演员请就位》郭敬明影评团0票
这件事说明了两点,一是陈凯歌需要好的剧本,二是郭敬明虽然勇气可嘉,但剧本改编的确实不够好,他也把重点放在服化道上。
《你是凶手》三个演员演技并不算差,原版的剧本也不算差,但就是没有能够拍好,只能说明剧本改编得不够好,没有发挥演员的实力。
写在最后
看完《你是凶手》从影院出来是挺气的,光是吐槽烂已经没多大意义了。
如果还有人想要翻拍韩国电影,还是需要谨慎一些,多做一些功课,不求改编得多么精彩,但求无过吧。
起码能够让观众能够相信你的改编是合理的,符合人物节奏和行为的。否则,还是尽量不要乱改,得不偿失。
▲《你是凶手》剧照
不管观众知道电影是否翻拍,最基本的客观事实不能忽略吧。
只有最基本的功课做好了,才谈得上翻拍,至于翻拍的影片能否让观众换个角度看待同样的故事获得新的体验和感受,这才是翻拍电影该做的。
很明显,《你是凶手》连最基本的逻辑自洽都谈不上,所谓的改编翻拍也只是空中楼阁,成为一个笑话罢了。
■往期回顾:
《大约在冬季》也没那么烂,角色太渣不说,主要是这些东西过时了
关注「电影观后感」,一个记录个人观影的地方,可能如实,也许主观,但一定不是影评。
镜头来回穿插,过于“炫技”,通过“故作惊悚”来体现“悬疑”。看完花了一个半小时冷静,再回顾,才拉回“理性”。 真的,满脑子大大的问号。一方面觉得母爱伟大,白兰坚韧、聪慧且善良。两星给白兰这个角色。但演员表现得,歇斯底里,精神恍惚。虽然有过度思念铃铛而失常的原因在,但那种精神状态去做走访,受访者们还积极配合,不合常理吧。另一方面就是感受价值观被冲击到了。因为这部影片,给我最直观的感受便是,绑匪情有可原,且只图财,只要赎金交得快,听话,就能救回自己的家人。而悲剧是来源于家属报警了,警方的动作导致绑匪紧张,才使得绑匪失误撕票。同时,绑匪可轻易逃脱,且由此获得的“钱财”能使整个家庭富裕起来,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这可能吗?!编剧,导演,请告诉我你们到底想传达什么。 是,确实有走投无路的人,无奈之下做出了伤害别人的事情。也确实有些案子是悬案,靠着家属自己的努力追查。但真的很不应该把撕票与警察关联起来。即便不是编剧或导演的本意,但拍出来给人的感受就是本来可以正常接回铃铛,就是因为那个警察及时赶到,才...
如鲠在喉。
如果说一个警察褪去警服转行水产业销售,却十年不放弃抓捕曾经的凶手,你是否会感到诧异。如果说一位母亲肝癌晚期命不久矣,却仍在苦苦寻找十年前杀害女儿的绑架犯,你是否会奇怪。这就是国产悬疑电影《你是凶手》,翻拍自韩国电影《蒙太奇》。
白兰(宋佳 饰)是一位身患绝症的母亲,她的女儿因为十年前的一起绑架意外死亡,每天借烟消愁的她早已没有了生活的希望。这一日转行老陈(王千源 饰)那起绑架案的负责刑警,再次来到医院探望,告诉了她关于案件的新进展,但在找寻过程中再次线索断裂。就当二人没有头绪时,本市再次发生了一起和当年十分相似的女孩绑架案,随着警察的调查,事情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背后的凶手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这部电影的叙事用了三条故事线,跨越时空交错并行,第一条母亲白兰在追寻到新线索后,重新追寻杀害女儿的绑匪;第二条,转行老陈和新重案组的成员,追寻新案件的罪犯,意外抓捕到的人居然是女孩的外公;第三条,穿插在一二故事线中间,不断闪回曾经案件的细节与过程。虽然剧情并不烧脑,但是前期的埋线挖坑和紧张的节奏,让观众始终跟随电影,生怕遗漏了重要信息。
在紧张的剧情下,对每个人物的刻画皆为碎片式的,但就是这些碎片依然拼凑出完整的人物形象。老陈一个因十年前探案失误没有抓住凶手的刑警,早已转行干了水产,脱下了警服却放不下心中的结。虽然依然在努力寻找线索,但被新人鄙视老板训话的他,一个不得志的中年大叔形象立体的呈现出来。
反观母亲白兰,身患肝癌晚期的她烟不留手,每天精神恍惚只想快点离开这个世界,去和女儿在那里重聚。然而当凶手的线索再次出现,那个迷茫颓废的母亲不见了,换上了干练的衣服,亲自奔走在寻找凶手的第一线,哪怕身体吃不消也硬扛着搜查。这是一位母亲对女儿的承诺,也是给自己时日不多生命最后的交代。当终于和凶手对峙的情形,是电影最打动人的地方,即使复刻曾经的案情,可是面对同样无助的绑架女孩,这位母亲的心还是柔软的,世界不公平和女儿的不幸,终究没有在另一位女孩身上重现。
最后一个人物,女孩的外公(冯远征 饰),一名退休带孩子的物理老师,本应是幸福的晚年生活,却因为新的绑架案被牵扯其中。看似可怜无助,然而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曾经的错误必须由自己承担。外公的戏份虽不多,一个自私利己的人物特点已鲜明展现,亦正亦邪的个人气质,为电影增添了几分悬念感。
相比较原版电影各有千秋,这里就不过多比较,不知道你会更喜欢哪一版的电影,欢迎评论区留言。
本文为【电影日记人】原创,欢迎关注,一起来聊电影吧!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断断续续的看完了《你是凶手》,是很好看的电影。宋佳和王千源的演技都很好。
弹幕中一直提到一部韩国电影蒙太奇,两部电影好像有很多相似之处。有机会应该再把蒙太奇看一遍。
好看的电影大抵相似,不好看的电影各有各的不好看。(不是)
今日份反思:没什么好反思的啊
【flag:观看电影《蒙太奇》】
让冯远征跑酷远征的那个保健品,也许能把癌症患者宋佳健康送回家。 @天津首都电影院
太拧巴了,也太老土了,没必要用这么故弄玄虚的方式来讲一个很常规的悬疑故事,尤其这个所谓的反转在9102年已经毫无吸引力可言。
其中6分给宋佳,影片中,宋佳一个人深夜在医院过道里,躺在担架床上,像似百无聊奈地滑来滑去,这个片段觉得真好啊,那种感觉,像是对这个世界轻蔑地嘲笑,又像是对世界无可奈何的绝望。 宋佳真好看呀,抽烟的手,倒安眠药的手,拿手术刀的手,都好看。
成功种草那个保健品,毕竟吃了之后,壮年王千源和青年李九霄都追不上老年冯远征。
明明拍得很好嘛,一定要在电影院看
警察垃圾一如既往;对物理老师肃然起敬。
很努力地拍一部绑架的片子呈现的效果一般烈日灼心其实是它的范本
给你个这么好的本子,你他妈给我拍出了癫痫的感觉,丢人不丢人呀?原版电影虽然中间的叙事过于复杂,时空转换过于频繁,但是到最后却依然可以把故事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现在的翻拍是个什么玩意儿呀?瞎JB编,瞎JB改、瞎JB演,瞎JB剪,瞎JB拍,每个主角都得了躁郁症一样,剧本更是改得毫无章法,导演对于几段追逐戏的调度让人绝望。
因看过原版,悬疑感大打折扣,但得益于剧本,前一小时剧情十分紧凑,双线剪辑利落又精彩。可能篇幅太侧重于案件,人物塑造稍显脸谱,三位主演在各自救赎之路都处理的十分潦草。王千源这几年演了三部韩国翻拍电影里的警察形象了,同质化严重。宋佳的原版角色可是得了大钟奖影后,但这部里宋佳演技明显得不到太多发挥,可惜了几位好演员。
其实想给两星,这什么东西,看得我如坐针毡芒刺在背。情节拖拖拉拉,形式远远大于内容,故弄玄虚。有《浮城谜事》的气氛,但没有相匹配的震撼。白难受了几个小时。
王千源第一次雨中追凶时,一次摔倒后起来有个下意识掏枪的动作,镜头一晃而过还在想会不会是我想多了,但如果没看错那这个设计挺好的(虽然可能需要脑补一个十年不当警察的人的本能依然在)……结果后来两次特写“下意识”掏手铐,就确定第一次不是错觉,然而后两次那就不叫下意识叫刻意了,一而再再而三就假了……
就普通吧。 感觉就是还行。 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
故事是一个好故事,演员是好演员,但还是有点被一个用力过度想证明自己的新导演给耽误了。真的拍的太“满了”,节奏、情绪、画面、配乐、剪辑……统统都紧绷着,看得好累。而且片子到收尾阶段明显控制不住了,有些角色莫名其妙就不存在了,有些肯定要有的进展也没进展了,导演像是个没看好时间的舞台演出者,一抬头表演时间倒计时了,也顾不了那么多了,连草带兔子一把搂,稀里糊涂就强行安排三个主角直奔大高潮去了。铺垫不够啊,劲儿有点猛了,没顾住腚。
一个母亲。
故事不错,讲得不行。想给两颗星……豆瓣只有五颗星星真的好难权衡啊。有则评价说得好,开场的镜头语言就是糟糕的,讲不清故事,交代不清背景,让人凌乱困惑地 (而不是有目的地带着疑问) 看下去,交给观众自己去误打误撞。复刻原版没有刻好,创新的视听又没看到。铺纲疏失的情况下,包袱只能靠硬翻,而且不太响。同样的文本,完全可以换成端点叙事,一边从十年前铃铛案顺序,一边从珠珠案外祖父遭逮捕倒叙,碰撞会合后再转单线,整体仍保留穿越时空的交叉剪辑。这样可以令观众既同情又不完全信任外祖父,保留未知的悬疑,而不是开上帝视角。王千源的台词是什么玩意儿?看了十分钟都还以为这是部低级的悬疑喜剧。跟小警察的沟通也是莫名其妙。宋佳、冯远征演技没得说,但因为剧本,冯的角色太薄弱,立不住,即便忽略不合理之处也仍然如此。
有且仅有 太像理科老师说出来的话了
退休话痨协警,绝症失孤悍妈,物理教师外公,有且仅有一个解;原版就意思不大,但本土化弄得还成,这批韩改中犯罪片里的中国公安形象塑造得都不错,或者可以说是王千源公安宇宙?
听说这部《你是凶手》翻拍自《蒙太奇》,因而好奇地找来观看一下。——《计划男》→《温暖的抱抱》后,又看了几部个人不满意的国产翻拍作品:《盗钥匙的方法》→《人潮汹涌》,韩国版《你的婚礼》→《你的婚礼》中国版,韩国版《阳光姐妹淘》→《阳光姐妹淘》中国版,《蒙太奇》→《你是凶手》。
罪与罚。宋佳和冯远征演的比王千源自然得多,后者话剧感太重,别扭。一切都是那么熟悉的剧情走向,无甚惊喜。
你是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