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会比七年级更好吗?”
“不会。”
“那九年级呢?”
“整个初中都糟透了。”
如果是整个青春期都糟透了呢?
电影的名字叫 welcome to the dollhouse,但唐恩没有dollhouse。她只有一个special people club还被拆掉了,她没有娃娃甚至还砍下了妹妹的娃娃头。她想得到Steve的爱,想做布兰迪女朋友希望他别走,可是她没被家人爱过,唯一爱她的朋友被她叫“死基佬”。
不停地被欺负,被忽视,被嘲笑,忍受之后是什么?会爆发吗?会一走了之吗?没有蛋糕吃的时候,也不过是沉默。布兰迪跳出窗子前最后一次问她,你要来吗。回答依然是,I CANN'T。这是唐恩的真实。她甚至都没想通为什么事情总是那么糟糕,怎能奢望从不属于她的放肆和洒脱。即使踉踉跄跄地跑到纽约,依然要回来,坐上去迪士尼的合唱旅车,然后歌唱,茫然地歌唱,原地踏步,仿佛那天晚上自己没有去过任何地方,没有在墙根下做卖火柴的小女孩之梦。
一路高歌地走在青春的闭环里。
欢迎来到大部分人的dollhouse,和只有我一个人的special people club。
脑海里总是有一小段画面模糊却忘不掉的记忆:夏季的深夜,一点点困倦,蜷缩在塑料椅子上看电视里播放的外国老电影(或者是老牌港片),空气仿佛把我包围,很有安全感,仿佛看着看着下一秒就会睡着。
因为这段记忆,老电影的颗粒质地,不高的画质,年代感的音乐,每次遇见时都会产生难以名状的熟悉感与怀念。
我不记得,也永远不可能想起那个夜晚我看的究竟是哪一部电影了,但是日后每次看老电影,我都可以认为这就是它,不也挺好的吗。
如果早两年看到这个片子 我可能会把它定义为一部一般般的 杀时间的青春轻喜剧 现在当我变得和doun不一样 我才发现我有多么喜欢它
每一个人都是各自人生轨道上的行进者 没有对错 也没有好坏 一切都是经历的结果 校园欺凌的实施者往往是曾经的欺凌受害者 被嘲笑 也嘲笑别人 往往自己意识不到
因此 实际上我并不喜欢或怀念儿时的我们 包括我自己 因为无知 无知者其实有罪 只是被隐藏起来了 罪恶要很多年以后才会爆发
doun这样的人很多 导演把这类人的特点提纯变成了电影里的doun 现实中的doun是多样的 有的通过努力学习用智商压制众人 有的改变外在变美回击歧视 无力改变的 大都变成了人们眼中冷漠暴躁 不近人情的存在 通常孤独
说起来 悲剧都是一早注定的 令人心伤 但doun依旧是那个可爱的女孩 是那个渴望乐队酷哥的女孩 是那个真诚善良的女孩 会以为finger fuck 是手指游戏于是把自己的手指拿给心上人看 会悄悄收藏酷哥的学生卡在家许愿祈祷(啊这点真的太像我啦 初中去喜欢男孩的家里玩也偷他的东西 回家还把我们一起看的电影看了一遍又一遍 连主题曲都会唱了 然而这一切别人都不知道 哎)
如果可以选择 我希望自己可以去到九十年代到千禧年左右的美国看看 单从穿衣风格来说 我都喜欢得很 更别说电子游戏机 乐队 和那个年代的电影了
完全是我喜欢的类型
我大受震撼,这是继《伯德小姐》和《八年级》之后我看过的最好的青春片,戏剧点非常精准。只能说太震撼了,我内心深处的编剧思维死灰复燃,几乎每场戏我都拍案叫绝……
普通孩子的烦恼都差不多嘛。演员小小年纪内心好强大(女孩子长得再普通被说丑也是很扎心啊)。意外还发现主唱竟是丑女贝蒂的花瓶老板。
女版变形记四百击,丑丫头的苦涩青春;爸妈不疼、兄妹不爱、学校遭欺凌、性的困惑和挫败...张力超级好、看得人意难平;音乐品位逆天,人物有特定旋律、古典和摇滚的混用、乐队的排练歌好听;“八年级也像七年级一样艰难吗?”(杀手莱昂),一路go down充满负能量
Eric Mabius(Daniel Meade) in Ugly Betty?? a child in need of love
我不相信作家写不出他没有的感受 我不相信导演拍不出他没有的感受 现在我也不相信观众体会的出自己没有的感受
太。。致郁了,然后女主真的成了蕾丝边,好好孝,快笑呜呜呜。
长得不好看宛如原罪,且没有资格拥有青春,八年级不会七年级好过,等熬过这一年年,发现已经跨入更平庸更绝望的成人阶段。一部“若你喜欢怪人,其实我很美”的绝佳演绎,哪有special people,只有被嫌弃的人生;看得心酸又共鸣,庸碌刻在皮肤里,除了等到岁月将我们遗忘别无他法。布莱顿与女主其实几乎是同类人,身处恶劣环境仍怀着渴爱,但可悲的是,即使我们处于生存链末端,仍会不遗余力去伤害更弱小的群体。
喜欢看这类型的电影,说起来有点怪异,我甚至喜欢它们是dvd画质,机译字幕的,这给我一种“这才对嘛”的感觉,也许是我觉得青春成长就是不高清,不能完美匹配的,今天明天,东歪西倒,是一件没法准备好的半成品。
3 o'clock today ,i'm gonna rape you.........全篇都很牛,这是最牛的一笔。这片子拍的太有意思了,超个性又很真实,细腻,残忍。他最好的一部。ps.海报太帅了。
“人生如此艰难,还是只有童年如此?”
绝佳的讽刺电影!对于青春和美国文化的把握细腻而又深刻。略有些太过阴暗的说,我要是女主我早就自杀了,比少年维特烦恼多了。。。
@FilmSociety 20周年特别场,Todd简直就像豌豆射手一样噗噗噗地吐着段子,戏里戏外都透着一股机灵劲。爹不疼妈不爱在学校被bully的7年级girl用冷漠脸对抗邪恶外部世界,片尾道恩问哥哥7年级真的不好过那8年级呢?确实让人心疼,可是姑娘你可知道即便你深陷地狱那也是天堂,因为你正在青春里
你以为是新的开始,结果还是从前噩梦的延续。
Brandon was cute lol. UGH Dawn is actually kinda annoying, like, ugh
即使明知不可能发生,我仍然希望Dawn和Brandon一起去了纽约。
喜剧是最适合拍世界的abusiveness的片种,因为两者都是要给你看最平常最普通的生活细节,然后敏锐地帮你指出其实这些都是多么的abnormal甚至病态。
8/10。心理创伤多来源于学校,性格纯真不加掩饰的孩子更容易受误解,教师的保护缺失,不听辩解反将她和作弊者一起罚,在晨会时用吸管吹纸团反击坏同学,被老师逮住请家长来校,谈她没朋友这种伤害自尊的话题,母亲没有带来心灵安慰,对她惹的麻烦只感到羞愧而不关心遭遇,偏心哥妹还不经同意拆她小屋。
导演是讲故事的天才,一个与世界格格不入,一根筋又有黑色幽默的女孩,最后一刻向这个世界妥协。片子的配乐非常带感,可以出一个原声!这才是处女作应该有的样子!
看了好多商品喜剧突然遇到一部起承转合模糊不清的电影好感动。迷你蜂鸟嗡嗡展翅,每个人都能理解那些摇滚乐乍起的瞬间,餐桌上一场简单的对白是小小的谋杀,我们就是这样长大 welcome to the 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