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时候看过这部电影。那时竟也会心存感动,以致一直到长大以后,在电视上偶遇些许片段,便唤起心底陈旧热烈的记忆。印象深刻大概是因为片中孩童的想法和行为与那时的自己产生无限共鸣吧。对事物的好奇和冒险之心,都是那个年纪特有的。而我对这部电影的眷恋亦是无法被其他所替代。
我一直以为这些记存着曾经孩童时期天真的自己的影像或是其他事物,都是无比珍贵的。因为那份回忆竟然在多年后被记起并且觉得鲜活。它们大都在成长的过程中被遗忘,过了很久以后岁月的尘埃都几乎把它们所覆盖,而一些事却令自己想起了。便会到处追寻,想要占有实在的物,从而收藏难得的瞬间时光。
最近我把从电驴里下载的这部片看了一篇。缺陷的是没有任何字幕。过了这么多年,感动会淡退很多。也觉得片子简单了许多。但看见两个孩子的纯真和波比对自由的渴望和梦想,心里也颇有感触。
我是冲着Bobby这个小演员来看的,在他们开始做飞车前面的很长一部分,我总觉得拖沓。可是回头来看,一切都是在刻画主角和弟弟之前的情感,在一遍遍地强调着他们之间的誓言。“所谓真相,或者说历史,是只存在于讲述者的脑中的,因为这只是他记忆或纪念的方式。而我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怀念他的。”我觉得早在制造飞车之前,在他被那群小孩子欺骗,离开Bobby的时候,Bobby就已经不在了,而后的都是他一个人,在怀念,在实现誓言。
刚开始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更多的是体会的母爱的艰辛、童年的幻想还有美国小镇生活的宁静,后来又看了一遍,才发现这部电影讲的是儿童暴力问题。然而当时第一遍看得时候,更多的是被前面的几个主题打动的。
电影的几个细节:
一、继父作为反面人物的存在,至始至终似乎没有露过脸。
二、汤姆·汉克斯在片头和片尾有短暂客串,讲述的是“信守承诺”的故事。
三、兄弟俩制作的飞行器最后竟然真的飞了起来。
小joe太可爱,无法抵挡啊
I believe I can fly . I believe I can touch the sky初中的某一个儿童节晚上在华娱台看过,念念不忘的一部电影啊。
童年、单亲、家暴、兄弟、梦想伊利亚伍德那会儿多稚嫩啊……
好不容易找到这片,看了一点,真的觉得没意思,碎碎念
“No other kids in the history of the world have ever had a better idea, and if they did, they never built it.”
有关梦想,总会有感动
残酷的故事,不要披上梦幻的外衣,误导大人小孩......Bobby太可人疼了。
少年派和此片比起来真是弱爆了
Elijah和Joe小时候萌死了,至于这片子本身,我只想说……你妹啊!!!关于种种幼稚、不合理剧情,大家在imdb上简直把各种可能性都讨论到了,双重人格,失忆,编造善意谎言,等等等等……所以说无论作为正常的儿童情感片,还是蕴涵深意的剧情片,这片子都不及格啊!!!
像老电影这种片头请大牌串个序幕接着回忆旁白到底的手法,从90年代初渐渐淡出历史舞台,现在看来是有亲切的;虐童部分对我来讲算是边缘的类型化定性,虐心没商量,好比拙劣的鬼片照样吓死胆小的;故事总体设置过散,加之几处魔幻色彩桥段更显跳跃,尚可忍。
揪心的故事,两个小朋友很可爱,也演得很好,不同的眼神象征了他们的不同角色。但我认为片尾表达了不适当的观点,有误导儿童之嫌,也不适合有童年阴影的人。Elijah Wood, Joseph Mazzello, Garett Ratliff Henson, Thomas Ian Nicolas
小崽子写字真好看。
虽然有作为成年人的汤姆·汉克斯进行口述,但这依然是完全而彻底的儿童视角,因为这本身就是他在给自己儿子讲述的童话。残忍的继父就像恐怖片中的恶魔,而受尽委屈的弟弟最终奇迹般地飞上了天空。也许这故事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更加残酷的现实版本,但童话就是要给孩子和观众美好的希望。
“我发誓”说出口只需要说2秒钟,但是却需要一辈子去完成。这就是我怀念一个人的方式
不知所谓,剧情散架的支离破碎,妈妈和继父的演技简直不像是演员。
电影很温情,两正太很萌。看似很励志的结局,细想起来很可怕。以至于我以为是魔幻片,其宣扬的价值观也不对:问题是去面对而不是逃避,勇气是用来做对的事情而不是骑着个扫把从阳台跳下去幻想自己是哈利波特会飞!PG-18
“‘我发誓’这句话一秒钟就可以说完,但却可能要用一生来履行”“成人会失去七种秘密的爱好和超能力,每当我即将失去它们时都会收到远方寄来的明信片”..
最后那段看得飙泪了~!
又笑又哭感动可爱,两小孩演的太好,童真和梦想.用三秒说一句I promise,但要用一生时间去履行!是我老了易伤感么...
5+超额满分。超超额满分。两个小孩都那么好,还那么美。大狗好几次救了他们或他,帮过无数次。他们妈算是个糊涂鬼。有一句台词不到位,但是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