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菲亚罗兰一直是我儿时的审美死角,小时就觉得这个大嘴巴女人长得奇特,以至于《卡桑德拉大桥》之后再没看过一部索菲亚的电影。要不是为了看马斯楚安尼,恐怕这辈子也不会知道这个女人的美了。
这部爱情喜剧看过并没有笑得出来,一个女人22年的婚姻保卫战,从始至终透露的,其实都是心底的悲哀。30岁的索菲亚罗兰从17岁演到40岁,毫无违和。青春烂漫的少女,透彻清新;经历情感背叛,沉静冰清;人到中年迟暮,绝望人怜;自强觉醒之时,仿佛雅典娜女神,屹立山巅,英姿飒爽,打得“敌方”溃不成军。与男人的终极对决,精彩绝伦,堪称经典。
影片从一对偶然相遇的青年男女,历经岁月,直至双方中年,完美演绎爱情、欺骗、坚守和争取人生幸福的情感之旅。半个世纪前的两性关系教科书,放至今天也丝毫不过时。二人20多年的精彩博弈,极具人类代表性,是多少人成长道路上躲也躲不去的沟坎,年轻时的懵懂选择,都是年老那天咽不下的后悔汤药。不过,与其自艾自怨,不如奋起一搏,虚度半生的女人最终迎来属于自己的天伦幸福。
马塞洛与索菲亚,两位国宝级巨星大放光彩的表演,是这部影片最成功的因素。本片接连获37、38届奥斯卡最佳女主和最佳外语片提名,也自此开启60年代意大利爱情喜剧的热潮。
女权主义影片,到处留情的富家子多米尼克,遇上了身世卑微的妓女菲洛梅娜,看似男主用钱控制了生活,而背后则是女主利用他改变了自己甚至孩子的命运,可以乐观的认为女主一心爱男主,为其生了三个娃,圆满结局,也可以认为女主含辛茹苦只为了三个私生子欺骗上位。索菲亚罗兰的演技炉火纯青,马塞洛马斯楚安尼的完美搭档,把这部笑中有泪的作品演绎得活灵活现,真相不重要,感情不重要,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明知道被嫌弃还要在一起,明知道不被认可也不换工作,明知道磕磕绊绊还是做朋友。
为啥?
因为下家还没有出现,因为习惯了就会不想改变,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了个人的生活方向与选择权,因为做人的要义是骑驴找马,不要自断后路,破釜沉舟是傻子和疯子才会做的事——是吗??
我以前没有注意过,后来才发现明里暗里对伴侣/朋友心怀鄙夷才是常态——过度的了解破坏了光环,没有了光环的人类常常会显得丑陋懒惰不够聪明——我冷眼看着一方自视甚高地批判对方、自认为是一段关系中的灵魂人物、是事业上更有建树之人,另一方习惯了沉默应对或者被逼急了反驳两句,其实内心也在怀疑也许对方确实比自己更好。
这样的关系已经开始显露裂痕,已经察觉裂痕的人也许会想着补救,也许会想着离开,(选择)没有察觉裂痕的人就继续在鄙夷的链条中存在下去。
所以除去经济和生殖的因素,人类到底为什么要相互走近?
如果说连续看到钟意的电影是一种享受,那么连续在上海影城看两部意大利艺术电影更是一种享受。
只有胃要提抗议了,12:00到15:35分,正是补充食粮的大好时机,怎能错过?当然要打有准备之仗。影城隔壁那家马哥孛罗面包坊装备给养,终于到了派用场的时候了。早已发现前排的“盒饭消灭者”,一旁的“咖啡饼干终结者”,那么今天这里独缺“面包客”要上场了。竟然没有半场休息,伴着面包香味而拉开的一场意大利式婚礼帏幕。
关于索菲亚罗兰的记忆,我们这一拨遇上的她都已是云淡风清的了。寻找传说里的绝代芳华,在这一部1964年的旧片里,她这回有不少怨妇的戏份。大概是字幕机也被她的抱怨感动了,足足有5分钟左右的时间,银幕下方的字幕机在痴痴的发呆。翩翩男主角是很“花”,大多镜头里的“花心男”衣服上都别了一枝花。前半段的闹剧由骗婚开始,“第三个年轻貌美的女收银员”简直是年轻时罗兰的翻版。男人始终不情愿的吝啬名份,女人就那么傻傻的且信且过。中间两个人回忆的片段,还是很小品化的,怎么认识,怎么相守。假如真的有永恒的画面,何不就停留在那个时间。
直到“三个儿子”的出现,局势突变,芳华渐老,还好未曾绝代。她没有答应与那个“男跟班”一起过日子,或许就是这“三个筹码”还没有押下。不再年轻的厚皮男人的弱点,原来也是怕“无后为大”。是不是意味着,想留住男人,艳压天下不如就要留住他的后代,以扭转乾坤熬到名正言顺的结婚那一天。迎面的讽刺感仿佛是蚊子叮一口的隐隐痛痒,而不是针筒的阵阵痛楚。何不就这样过完下半辈子,我们已经耗去了时光,从17岁到45岁的漫长等待,从命运的相遇到宿命的安排。没想到,那个年代的意大利式婚礼,已经有了很多款的花样提供我们学习借鉴致敬哀悼。何不索性找来三个“假儿子”,然后骗倒那个负心人乖乖请君入瓮。1964年的意大利却颇人道的留一点余地峰回路转,这就是意大利式生活,意大利式爱情,意大利式婚礼。
那三个小家伙的联袂表演,简直天衣无缝。满意的还有那个年代独有的吵吵闹闹,分分离离,电影里不必奢望一场神奇上演,只要芳华不曾绝代。君不见现在的“相伴到黎明”,电话之中,一个比一个的中国式恋爱,中国式婚姻,中国式的人生如戏。
http://www.blogcn.com/User3/welleschan/blog/51403715.html 一个社会地位低下的女人(妓女),被他的情夫,一个开面包店的小老板耍弄了大半辈子,人到中年时,才因为曾经为对方生了一个儿子而终于被彻底扶正。但对这个女人来说,已经是莫大的幸福了。导演借此告诉他的观众们——“意大利就是个男权主义至上的国度”。
Vittorio De Sica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天才,他将这样一个,原本应该让人哀伤的故事,演绎成了一部时时刻刻充满戏剧冲突,时时刻刻让人坐立不安的“神经喜剧”。(当然,男女主演——“永远都帅的一塌糊涂"的 Marcello Mastroianni和“千面女郎”Sophia Loren对此也是功不可没的)。
一次装病,两场回忆,三个小孩,以及马斯楚安尼与索菲亚罗兰的四种互动关系:为躲过牢狱之灾而持续不断地怀孕生子(昨日今日明日);为嫁给花花公子而谎称自己身染重病(意大利式结婚);有夫之妇与反纳粹的知识分子隔窗相望情愫暗生(特殊的一天 );巴黎时装周上的纠缠不清的年逾花甲老夫妻(云裳风暴)……意大利式咏春:https://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3364951385/
多米尼克曾以为费鲁美娜是一个好拿捏的婊子,自己则是她的拯救者,当他玩腻了这场游戏想甩手走人时才发现自己才是那个大傻子,费鲁美娜用一道三选一的选择题把他搞得晕头转向,他明白了她这些年隐忍的真实目的(她不是爱他钱的婊子,是一个拼尽全力爱孩子的母亲),也认识到了自己放不开她的事实(要真不在乎她,何必去管哪个孩子是他的不是,找20岁的新欢再生几个喽。),而费鲁美娜也在他孩子气般不惜一切代价寻子的背后看见了他的真心(他若真鄙夷她的出身视她为玩物何必非要找那妓女的儿子出来,怕是躲也来不及),至此故事落下帷幕,二人终于放下芥蒂与猜忌,找回那份平淡与幸福。
婚姻里的悲伤和喜悦,令人回味。受不了这种只有一个人默默付出的爱情戏,中间那段破碎的感情戏差点让我留下眼泪,罗兰演的真好啊~
简直太爱这部了,全场千人大厅从头笑到尾,又欢乐又感动,看完心里特别踏实。两个我最爱的演员,太有火花了。故事也奇出脑洞,编得丰富有趣,节奏性很强,过去和现在交相呼应,把爱情的可笑演绎得跌宕生动又让人无奈。就喜欢看颜值高的人搞笑,赏心悦目。#siff2018#
一年后和小萌的重逢从这部电影开始,隐约看到了眼里的🔥。影片里索菲亚罗兰的一举手一投足以及层次丰富细腻的表演可以充分演绎出风华绝代四个字。意大利式略带神经质的喜剧风格,完全不会觉得1964年的电影会看不下去,女性角色非常潇洒给力。边看边好想高唱一曲西班牙歌曲。第一次去美琪剧院,喜欢电影节能去到各种平时不去但又很赞的影院看戏。
大约新现实主义太过耀眼,以至于德西卡的这部喜剧小品常常被人忽略,甚至不如皮亚托·杰米的【离婚】出名。现在看来,确实有些技法过于生硬,譬如第一次闪回三个儿子,结构上则把第二幕的高潮前置成为teaser,但核心人物充满魅力,甚至放在今天也令人撼动。喜欢多米尼克第一次邀请费鲁美娜去赛马场的一段,费兴高采烈,以为多终于要把自己介绍给朋友们,但那日却根本没有比赛,费虽失望却也坐在看台上眺望风景。闪回那段即使突兀,在闪回前,费从冰箱拿出苹果掰开,闪回结束,苹果已经锈了,这样的细节也很细腻动人。故事的时间跨度长达20年,现在很少有电影再这样讲故事,确实这20年间,二人的关系到底如何相处,费似乎还做过脱衣舞女,而多无法确定到底哪个儿子是自己的,好像又暗示二人20年间都各自与他人有染,这些问题带来了部分理解上的混乱
4.3 吵吵闹闹的意大利人,被降服的恶魔,市井留住的人们,神奇的福利体系,
透过德西卡的眼睛总能更接近人世间的疾苦。真实被喜剧或者悲剧放大了。那些和着眼泪和欢笑的背后,又是什么让单纯的人变成了一出悲剧的男女主角。摩天大楼被炸弹摧毁后还在,他还在吗
61年皮亚托·杰米拍了《意大利式离婚》,而三年后德·西卡又拍了这部《意大利式结婚》,还都是马斯楚安尼主演。整部影片以“结婚”为线索,带出了博爱、包容的主旨。波澜起伏的喜剧冲突、幽默的对话和演员的精彩表演也为本片增添了异彩,开启了60年代,意大利式爱情喜剧在世界上到处卖座的热潮。
比起离婚,我更喜欢结婚。除了离婚具有的优点,结婚在剧情上面的反转更是让人想不到,极具爆炸性。女主的女权主义思想更是闪闪发亮让我感动到落泪。幸好最后是美好结局,才能让人相信爱情的善始善终。
“意大利最般配的两个人”,花心斗心机,蠢萌悲喜交错。(我搞错结婚和离婚的顺序了,得马上看离婚。)原来这一部在“昨日、今日、明日”之后,MM总有一些无敌可爱的表情和动作,这么想芙芙跟他那几年真是全世界最般配的两个人。2018.6.24 重看才觉这是多么美好的爱情。
罗兰+马斯楚安尼又一部,亮点一是叙事结构有新变化,从中段开始显然更紧凑,但是时间跨度过大稍稍有点不接;二是表演高能,罗兰的第二个奥斯卡影后提名。但是故事其实挺薄的,德西卡后期似乎更喜欢这种轻柔的故事,大段喜剧风的争吵现在看起来略有点乏味。
這一系列羅蘭主演都太好看了,金牌制作人Carlo Ponti是什麼心理?讓你們見識我風情萬種的老婆,但人是我的。
战后的意大利,首尾两场山坡上的戏,不仅有整个社会的痕迹,时间还改变了这对男女。越往后看越觉得索菲亚·罗兰很了不起,她当时竟然只有29岁,片子的第三幕简直绝了!
北影节第十一场。一个鲜艳泼辣的年轻妓女,一个不肯被婚姻束缚的花心男人,在经过漫长的怀疑、嫉妒、欺骗、算计后,最终走进婚姻。情节老派却动人,在影院中哭了无数回。
前三十分钟的剧情很舒服,故事镜头衔接很流畅,美女加帅哥的组合,让人看得分外养眼,原来是两位大明星组合(不得不说索菲亚罗兰太迷人了,我也不尽口水中)。德西卡还是在阐述女人无限的包容和爱,要有美满幸福的婚姻,需要付出太多,睿智的经营生活,才是王道。(原来字幕是浪子大侠的)
戏剧张力太强。可恨的角色太可恨了就变得有些好笑。索非亚·罗兰把费鲁美娜几乎变成了女性楷模——出身卑微,有爱的时候愿意付出,遭弃的时候离开潇洒,同时步步为营继续为所在乎的人争取一个更好的人生。观影过程中跟着她越来越心凉;但笑得越来越欢实。缠斗无意义,放手更好,但要下脚直踩七寸。妙。
最爱导演+最爱演员+最爱演员
马塞洛·马斯楚安尼Vs索菲娅·罗兰,最佳银幕情侣之一,神形具现;苦尽甘来,一代佳人熬到双鬓半白,走的依旧是母凭子贵的老路,即使芳华绝代,也抵不过所爱男人勾一勾手指,就能旧恨全消;女人啊女人!结婚也许仅仅是忧患的开始呢,看最后一幕两人各自反应即知,婚姻没有结局。
德西卡用笑中带泪的喜剧形式继续展现悲情,高于离婚。马斯楚安尼依旧负责搞笑,索非亚罗兰宛如神女的表演更甚。时间跨度下的剪辑还交代了意大利的近代史,后面认子的段落好精彩。卡罗庞蒂伟大的电影制作人,最近看的好多片前都有他的署名。北影节资料馆修复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