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希区柯克 9⃣️ 《火车怪客》
火车上不要随意和陌生人搭话!
我好喜欢这部!节奏紧凑,全程吸引我看下去!哪怕是蒙太奇剪辑后的网球比赛,我也看的津津有味!
影片一开始提出了“交换谋杀”的概念,这个创意也是第一次出现在希胖的电影里,很有新鲜感,开篇半小时便把杀人过程与动机有关的细节交代给了观众们,可以说是毫无“悬念”。布鲁诺是一个被父亲长期控制,渴望弑父的患有精神病的同志角色,他疯狂且极具犯罪头脑。因为新海斯法典的规定,对于布鲁多gay的身份表现的也十分隐喻。片中有足够篇幅的文本去描述,刻画其病态心理。虽然不及前作《爱德华大夫》中去分析弗洛伊德关于“心理与精神”,但正是这种“省事儿”,给影片增添了一丝趣味。
里面也有很多极具风格的镜头:如以被害者眼镜中的视角展现犯罪过程,对布鲁诺杀人后的阴影处理,旋转楼梯…悬疑手法和技法极其成熟!
那段旋转木马的“大场面”,紧张刺激,氛围感十足,最后也是设置了一个和开头相照应的结尾,让人回味无穷。
1、 凯亨:被男二持续搅基至少能一直保持神志清醒,不错! 最后救下孩子,是个“正常的”好人;最后对警察say安东尼clever,既是通过展示客观评价与冷静的一种自我保护,大概也是对安东尼怪诞执着的一声叹息,真是好CP啊=。=!
2、 安东尼:交换杀人的想法虽荒诞且违法,但不得不说确实有点绝妙(通过动机和证据判定犯罪确实存在漏洞可被利用)。要说才,只能说是个怪才吧,类似于蝙蝠侠中的小丑的分裂人格。。。但通过观其家庭,不难发现原因,一个在家庭中独断专制的父亲,一个沉迷怪异绘画表面看似正常但内心混沌的母亲,一个人格分裂不务正业的妈宝大龄男青年,绝配了。。。
3、 安妮一家:凯亨眼光不错,一个智慧、冷静、深爱男主的未婚妻,全程对男主处事只有加分未有任何减分,此处应有掌声。热心开朗的妹妹芭芭拉也很有爱,议员老爹也明事理,在发现女儿男友成为杀人嫌疑犯后,协助冷静分析处理对策,和市井中通常为避免麻烦惹祸上身而劝女弃之甚至落井下石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有一个观察,希区柯克电影里房子但凡给到大全景甚至远景,一般这个房子都不大正常,在这部电影里,布鲁诺一家的房子棱角分明,尖耸林立,房子内部空荡幽暗,母亲的画作抽象扭曲,布鲁诺一家从未同时出现在画面里,三人分散,景别也多以全景中景巨多,而和安娜一家住在一起的盖,她们家的房子几乎没有室外全景呈现,回到内部空间,以中近景和近景巨多,陈设以及人物站位相对紧凑,呈现对话和沟通的态势,这个房子就是一个“正常”的房子。 除了景别场面调度的娴熟作用,希区柯克把黑白光影也玩到了极致,原配妻子三人同行在游乐场钻过桥洞时,墙壁上三人加上凶手布鲁诺四人的影子交缠重叠在一起,魅惑且危险,伴随着一声尖叫,让观众产生预判这里是凶杀现场,钻过桥洞四人相安无事,长舒一口气的同时又回到另一个真正案发现场,镜片倒映杀人过程,扭曲且清晰。盖的不配合引来了布鲁诺的纠缠,盖乘车前往五角大楼,车窗玻璃外的布鲁诺身着黑色西装套装,站在白色的圆柱形团块建筑前,黑白的强烈对比产生的巨大压迫感充斥着屏幕,布鲁诺仿佛手握死神的收割镰刀。最后一处精道的光影恐惧是盖来到布鲁诺父亲的屋子里,从被子里缓缓坐起的是布鲁诺,布鲁诺变形的身影映照在墙上,笼罩在房屋内的出了巨大的黑暗身影还有随时可能发生的凶险命案。
本文首发微信公众号:【小导演儿】,转载请说明出处
帽檐的阴影掩盖脸部
开枪打坏木马,木马旋转速度失灵
布鲁罗视角看:观众区
表情特写
旋转木马下面老头
上下动的木马腿,踩在坏人身上
上下动的木马腿,踩在坏人身上
上下动的木马腿,踩在坏人身上
上下动的木马腿,踩在坏人身上
上下动的木马腿,踩在坏人身上
木马的表情
木马的表情
本文首发微信公众号:【小导演儿】,转载请说明出处
电影网络面授班报名微信:wyy99389505
希区柯克 火车怪客 两条线,双男主,一个是优秀的网球选手,一个是一心想杀父的富家子弟,两人在火车上遇见,一个交替杀人的玩笑话却酿成了大错。 富家子弟的内心是病态的,父权的压迫,无知的母亲导致他心里畸形,这里希区柯克的人物内心刻画通过角色母亲的一幅画展现出来,抽象的人物,突兀的音乐把人物畸形,满是仇恨的内心侧面表达了出来。恰逢此时网球选手想跟妻子离婚另娶他人,富家子于是出现杀害了他出轨的妻子以换取男主的“承诺”。在刻画杀人过程时,女人频频回头,在她看来那是求爱,在观众看来一步步逼近的富家子带着一种阴森可怖之气。网球选手作为富家子的对立面,他单纯,正义,勇敢且富有责任心,从他勇敢救助被甩出去的小孩就能看出,这正好对比出富家子的冷漠,他似乎想用正常手段,正常思维去与这个不正常的人对弈,整场赌约就像他一个人一厢情愿的独角戏一样。重要道具:刻了字的打火机,网球选手就像三十九级阶梯的男主一一要自己证明清白,于是这个从头到尾都出现的打火机成了重要物件,这部电影里希区柯克的悬疑与惊悚,悬疑在于事件的扑朔迷离,惊悚在于人的病态。
评《火车怪客》希区柯克的黑色电影:用细节和光影制造悬念和氛围. 先简单说一说这部电影的名字《strangers on a train》,直译过来叫做“火车上的陌生人”一切偶然和必然,都是在遇见陌生人之后展开的,并引发一连串的事情. 这电影的上映年份是1951年,在这部电影之后,希区柯克连续拍出了《电话谋杀案》《捉贼记》《后窗》等电影,并是在1960年左右连续拍出了震惊影史的几部经典电影,所以这部《火车怪客》是希区柯克转折时期的一部重要、主要电影. 下面是剧情解析: ———————————————————————————————————————————————————————————————————————————————————— 故事一开始,简单明确迅速的进入了主题,但是影片一开始并没有给两个主角镜头,但是我们也不难推断,在火车上的碰面之后 (这里的鞋子碰头有一个同性暗示..)我们可以发现,穿花鞋子的Bruno,是一个无工作,并且风流、不负责任、有些口出狂言的人,而穿黑色鞋子的Guy,是一个小有成就网球运动员,沉稳、老实、谨慎的人,在两人一开始的寒暄中,也不难发现,Bruno是个体育迷,并且对Guy的花边新闻了如指掌,剧情也随着对话开始展开了,Guy想与参议院的女儿Anne结婚,但是他必须先离婚,甩掉自己不守妇道的现任,而Bruno,很讨厌自己的父亲,恨不得立马除掉他,从他几句的对话里,不难发现他对父亲的恨,以及一些不切实际疯狂的“奇思妙想”可以推断出Bruno神经质的性格. 接着的对话就进入主要内容了,Bruno提出了一个主意“交换谋杀”也就是我来杀死你的妻子,你来杀死我的父亲,没有人知道,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在场证明,陌生人也没有杀人动机,很完美的计划.当然老实守纪的Guy肯定没放在心上,只是随便应和了一下就走了,并且把自己的打火机忘在了火车上,让Bruno拿走了(希区柯克本尊也有客串,拿着大提琴的那个胖子,还给了中景,不难发现.)但是,Bruno却把这件事当成了事,放在了心上.. Guy回到家乡后,见到了自己的妻子(真几把乡土...)根据几句的对话中,我们也得知了,她确实是一个不守妇道、狡猾、无耻的女人,这时在外面与Anne的通话,提到了自己想掐死自己的妻子,似乎为下面做了铺垫. 这时,镜头切到了Bruno家里面,Bruno时候很喜欢自己的母亲,而讨厌自己的父亲(莫非又有恋母情节...)这时父亲回来了,两人的对话,又把Bruno逼急了,也进一步加深了Bruno想要运行计划的决心. 接下来,Bruno开始试图联系Guy,因为自己对Guy的花边很了解,于是知道Guy的家乡与现任妻子,一下子就发现了她,并且尾随者她来到了游乐场. 在游乐场了,Bruno开始表现出一副绅士的样子,目的是不引起妻子和其他人的怀疑,他们也没有什么可怀疑的,谁会想到,一个陌生人会残忍的杀害和一个自己素不相识的人呢?Bruno尾随了妻子几个娱乐项目,也吊起了观众的胃口,大家很好奇,妻子会不会死呢,在穿过了“爱情隧道”时(我觉得这里挺讽刺的,妻子明明就是一个不守妇道的人,还爱情隧道,最后还被杀了),这时混杂着欢声笑语,美妙的音乐,所有人都放下了警惕,惨剧却在悄悄发生,在黑暗处,Bruno点开了打火机,并且伴随着美丽的音乐,残忍的杀死了妻子,整个杀人场景都是用眼镜的反射给观众呈现的,这一段的配乐,拍摄,光线都是顶尖级的,甚至观众完全感受不到这是一场残忍的谋杀,杀人得手之后,Bruno拾起了眼镜和掉落的打火机,迅速离开了现场,不过,再怎么周密,还是引起了岸上的一个人的怀疑,也为之后的真相大白买下了铺垫. 镜头来到了Guy这里,他正坐着火车不紧不慢的回家呢,观众都为他捏了一把汗,他的情景会怎么样呢?在和其他乘客的交流之后下了车,到了家门口,正准备进门的时候,一个在暗处的人像他打了招呼,原来是Bruno,Bruno给Guy看了妻子的眼镜,并且说明了了杀人的事实,还说的很文艺,哈哈哈这个角色让我时不时跳戏到汉尼拔啊,Guy当然很生气,但是也无奈,因为一旦报警,没人相信他,Bruno也会告密,唯一的办法就是听Bruno的,杀死自己的父亲. 到了家,联系了Anne,也就是参议院的女儿,并且来到了他家,一段对话之后,大家都是挺Guy的,但是参议院的另一个女儿brabara说的话我却琢磨不透,似乎是在讽刺Guy..当然以观众的上帝视角,肯定是讨厌她的.. 第二天,Guy来到了警局,并且说明了自己无罪,还企图让案发当天火车上的乘客证明自己的不在场证明,但是那名乘客显然是喝醉了,忘得一干二净,于是Guy不能证明自己无罪,警方暂时也无法证明Guy杀了人,所以,暂时被软禁,派了几个侦探盯着他. 在被软禁的一段时间里,Bruno记了一些邮件给Guy,试图劝说他杀死自己父亲,还试图与他见面,当然Guy都在有意回避他,当然还是回避不了的,再一次不可避免的碰面中,Guy让他走开,这也引起了Anne的怀疑,并且发现了他领带上面写着“Bruno”的字样. 第二次的碰面中,在网球场之后,Anne再一次看见了“Bruno”的字样,并且引起了深深的怀疑.这时,Bruno看见了Barbara长得特别像Guy的妻子...似乎也是为之下来的情节做铺垫. 得知之后有一场聚会,大家都参加了,在大家的一阵寒暄之后,Bruno来到了一个贵妇的旁边,又展开了一整嘴炮,我们不仅有可以看出,Bruno是个老奸巨猾,油嘴滑舌的人.这时Bruno竟然荒唐的提出试试窒息的感觉,正好看到了长得像Guy妻子的Barbara,于是僵住了,差点把贵妇给掐死,自己也晕了,这引起了Barbara和Anne的巨大怀疑.也可以看出Bruno的神经质.Guy为了不使自己的心中暴露,于是掩护Bruno逃走,当然,这一切也被Anne看在眼里,事后,Guy也想Anne解释了一切. 在这之后,Guy表面上跟Bruno说去杀父亲,然后了解这件事,其实是想去和父亲交谈儿子的事情,凌晨,瞒着侦探出去,来到了Bruno家,一片寂静,Guy慢慢的上楼并且看到了狗,这里是导演给我们开的玩笑,狗并没有伤害他,接着Guy顺着地图,来到了Bruno父亲的房间,然而父亲没在里面,是Bruno,我们也料到了,无论Guy怎么说道理Bruno也不会改,于是Guy准备转身离开,这时Bruno的枪指着他,Guy慢慢的下楼,观众们的心提到了嗓子眼,这一段与《十二宫》《群鸟》有点类似,都是用光线制造压抑的气氛,可见希区柯克的恐怖大师地位. 随着第二天Anne与母亲的交谈,以及会面Bruno,却经济无事,Bruno穿睡衣的场景再一次跳戏汉尼拔....于是他们只能想办法,当在之前的谈话中,Anne知道Bruno有Guy的要害,那就是那台打火机! 于是Guy只能在网球比赛之后,去找Bruno,这也进入了影片的高潮部分,网球赛与Bruno的互相剪辑非常精彩,结束完网球赛之后Guy飞奔去游乐场找Bruno,侦探也不甘示弱,在火车上有个细节,那就是Guy看到了另外两个碰脚的男人,不由得想到了自己如何落到这个地步的.Bruno来到了公园,来到了“爱情隧道”排队,这时,上次岸上的人貌似认出他来了,这里,光影的明暗运用的非常之巧妙,在被认出来之后,落荒而逃,Guy也跟上跟Bruno大战一场,最后真相大白,打火机在Bruno的手里面,Guy也洗脱罪名. ———————————————————————————————————————————————————————————————————————————————————— 先稍微分析一下本片的主要人物: Guy:老实、守纪、也很沉稳,在自己有麻烦的时候也可以从容应对,不慌乱. Bruno:神经质、老奸巨猾、巧舌如簧,并且可能是Gay或者有恋母.. Anne:也是很沉稳的人,并且长得很漂亮,很有古典气质,也深爱着Guy,以至于在Guy受到控告的时候,不抛弃他人. 警探:个人觉得警探是一个很负责的人,也许这本来就是当警探应有的素质吧. Guy的妻子:一个荡妇,不负责任,也难怪Guy这么讨厌她.. —————————————————————————————————————————— 再说说本片,这部电影是一部十分经典的犯罪片,这部电影的节奏非常紧凑,几乎找不到尿点,希区柯克在对于细节的描写以及对于光线的运用已达到了巅峰的地步,切对于人物的性格也十分饱满,个人最喜欢Bruno的演绎,把一个神经质的儿子表现的淋漓尽致,当然和他演对手戏的Guy也不差.在影片的最后,Bruno仍然不肯放下自己的尊严,因为在Bruno的潜意识中,自己只能成功,也满足了这个人设的神经质. 再说说本片的几个经典镜头,给我影响比较深的:在游乐场: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和喧闹的人声,唯美的杀死了Guy的妻子,正如Bruno自己说的一样,还非常舒服,感觉不到一丝痛苦,这也大概是观众的感受吧. 还有就是结尾的旋转木马大战,希区柯克在对于动作戏的剪辑也非常不错,角色的每一个动作,旁边围观的人,木马上受到惊吓的孩子,都通过几个镜头表现了出来. 在影片的结尾,显然还有很多事情没有交代干净,当然对于观众们来说,杀人犯收到了应有的报应就够了,影片的结尾,Guy和Anne看见了陌生人像自己打招呼,马上慌忙避开了,似乎在阐述的这部电影的主题:不要和陌生人讲话,不然天知道事态会变成什么样. 借用一位网友的评论:其实我也很同情Bruno的,帮助Guy除掉了该死烦人的前任妻子,成全了Guy自己还落得个死的地步,真是可怜.
经典的交换杀人,经典的黑色电影。游乐场杀人和结尾旋转木马上的两场戏让人印象深刻,最后一幕首尾呼应,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旋转木马做高潮部分场景看到呆掉,希胖在情景搭建和镜头角度上的敏感度方面实在高明。交换杀人的故事可能值得说的不多,但这个电影暗含的同志情节很耐人寻味啊,希胖电影里的火车,总难免让人不多想…😳
希区柯克如果说自己没读过弗洛伊德的书,那就是不折不扣的撒谎。布鲁诺有着典型的俄狄浦斯情节,他依恋自己的母亲并试图谋杀自己的父亲,盖伊作为他人格的超我,一起试图消灭那个戴着眼镜的邪恶女人(母亲)。
【A】电影看的越多,就越能体会到希区柯克的伟大之处,尤其是在这么一部经典的黑色电影面前,只能默默膜拜。尤其是游乐场杀妻案,那一段的视听调度简直精彩到无以复加:有意识的景别重复和画框内容的筛选让视点移动的过程充满了趣味与暧昧;隧道内光影的移动与吞噬;出隧道前的一声尖叫是最为成功的一次“视听调戏”;而最后墨镜上所倒映出的谋杀却让这一段落有了一个独具美感的落幕。除此之外,网球场上“以动衬静”的凝视,宴会上的入魔时刻,网球比赛时的平行剪辑,以及最后,希区柯克又一次玩起了他所拿手的“桌下炸弹”理论,让旋转木马上的视觉高潮显得如此灵动。最后,在“不要和陌生人讲话”的首尾呼应式结局下,圆满结束。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这都是无可置疑的一部经典黑色电影。
希区柯克早就过时了,他那些老掉牙的招数连傻子都不待见,何况见多识广的大神们早已看遍了当下各种花里胡哨的悬疑,品味和境界远非常人所能企及,对早年间那些平淡无奇的垃圾货色自然不屑一顾,对此我辈俗人也只有顶礼膜拜的份儿了。
其实Bruno才是英雄吧,帮guy做掉了老婆迎接幸福生活,最后还牺牲了自己...
隐喻Bruno的同性恋身份:鞋、领带、西服上的花边、恋母情结。
别掰了成吗?这片子哪儿“黑色”了?没有一个人物的行为、言语是合情合理的,情节推进特别勉强,完全无法自圆其说。连编剧钱德勒本人都表示最不待见这一部。一星给片首,一星给游乐场的打斗戏。
杀完人后主动扶盲人过马路,用烟头烫破小孩的气球,因为这些细节,布鲁罗的人物形象才变得丰富。脚的特写,旋转木马,交叉剪辑,都是经典,但剧情较弱。
4.5stars,开头的脚特写引领故事、后段网球赛反角插在摆头的观众中,游乐场的谋杀戏等都是绝佳的处理方式。法利.格兰杰的演出已经值得注意了,而罗伯特.沃克绝对是位天才演员,只可惜死的太早啊。
每个人都有想除掉的人。在这样的设定下如果我和男主异地处之,绝对会陷入无法自证清白的死地:这也是剧本厉害的地方。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果然是至理名言。网球场那场戏让我看到了“赛末点”的灵感来源…
一万人看到了塞尚的苹果。十亿人记住了《火车怪客》里的打火机。―—戈达尔
#重看#半明半昧的光源凸显善恶并存的秘密(光线的变化表现出内疚与焦虑的情绪),阴影线条分割暗喻道德囚笼(秩序的建立和破坏);“白鞋”作为“黑鞋”邪恶的投射,镜像里的谋杀(一切都是对称的),近乎失序狂暴的心理魔障;处处彰显恶趣——热衷谈论谋杀的上流社会、掐脖子的喜好(同质于《电话谋杀案》《狂凶记》)、同性恋的隐晦表达(长久以来的意趣)、恋母情结;网球赛与打火机的平行剪辑,游乐场的高潮戏。与钱德勒的合作堪称灾难级别,互相毒舌吐槽,直至退出剧本写作——“希区柯克的电影一定得完全是希区柯克的。”
火车上的邂逅,为你除掉最大的麻烦,一直出现在你的视野中,父亲不在的那晚,把你骗来自己家,只为见你一面。最后,终于死在你怀里。布鲁诺才是真爱啊。
游乐场那段后来似乎确实有很多人模仿吧。但确实,看惯了当今的惊悚悬疑片们,这一部经典的老电影已经不能刺激我的神经了。
交换谋杀的表象动机一致但深层意义却是相反:布鲁诺为继续侵淫于母性溺爱而要清除试图改变的父性权威,而凯亨则是为重建成熟性关系而在塑造父性自我的征途中与过往淫荡母体摆脱关系。所以在旋转木马为隐喻(历史所谓螺旋上升的形式)的时代激荡过后,更具行动力的父性自我取得了最后的胜利!【9】
1.豆瓣第1600部献给敬爱的希胖,果然没令我失望,一部堪称完美的黑色经典,可拉片分析。2.罗伯特·沃克演技极佳,可惜英年早逝。3.大量运用平行蒙太奇,尤以网球赛与打火机段落为最。4.以倾斜构图、栏杆阴影与暗调高反差布光彰显悚然氛围。5.希胖最爱的母题尽皆可辨:无辜的罪犯,同性,二。(9.0/10)
奔驰的木马让你忘了伤
查了下百科,早早出柜的法利格兰杰,终生未娶男女通吃。和rope编剧亚瑟劳伦,westside story作曲莱安纳多伯恩斯坦,红女星伊娃加纳,雪梨温特斯,百老汇女演员简妮丝鲁尔均恋爱过,还和法国演员让马莱有过一腿。和舞台剧监制罗伯特卡洪的相伴终生等等,情史丰富。
期盼精神分析学式的结尾,然而并没有反转,希胖也不需要靠反转来吸睛,他的悬疑片之所以长盛不衰不畏剧透, 在于他不依赖奇谋诡计,纯粹靠张驰有度的情节调动好奇心理,悬疑伴随着喜剧和嘲讽,这很英国,也很高度类型化。眼镜倒映杀人、旋转木马惊魂出彩,坚持每部片设计匠心独运的镜头语言, 这钻研精神和他乐于出镜一样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