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并不仅仅是故事舞台从城市来到了营地这么一点。与怀尔德以往的后程发力风格不同,《Stalag 17》反倒在结尾的地方明显泄劲儿。收尾处的转折过于生硬,反派突然爆雷会让人忍不住感慨句:就这?不禁怀疑老爷子是不是在拍摄这部电影时受到了外界不可抗力干预,以至于没能完全放开,不得不做出这么些妥协。
尽管能够想象得到当年人们看到这部电影时的喜悦心情,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战俘营中的这些角色,难免会觉得过于脸谱化。
耍宝二人组几乎抖掉了全片八成的包袱,带来了一部喜剧的所应该具备的欢快元素,但对电影的贡献也就止步于此,去掉这两个角色似乎对故事没有任何影响。
还有那个吹陶笛的Joey以及那个中尉的手下,这两个角色在电影中戏份很足,铺垫了很多,结果到最后对剧情的走向(这里多指揪出内奸)也没能如预期那般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尽管霍顿在这部电影中魅力四射,但论角色弧度远不及其在《日落大道》中那般饱满精湛。不过好在那句略带憎恶地对着室友们说的台词——“以后我们要是走在街上碰见了,就假装互相不认识吧。”——才最终使这个角色幸免于俗套。这句台词或许是霍顿能凭借此片斩获奥斯卡最佳男主的关键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那个与战俘营上下明面上打成一片、得吃得喝的狡猾德国看守官足够让人印象深刻。在平常那幅笑嘻嘻的憨厚表情后面隐藏着令人战栗的恐怖。
暂且就想到这么多,这部基本上能算比利怀尔德中规中矩的水平吧。
最后还想问问评论里说这电影到处物化女性的姐们儿累不累啊。这是何必呢
看到比利·怀尔德,喜剧这两个标签就知道稳了。
影片开篇是一个战俘的自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这也是我第一次观看战争片类型中的战俘营内生活,编剧从间谍这一小小的切口入手,但反应出来的却是那个时代的家国情仇,以小见大。
导演在人物设定的处理上一如既往鲜明有特点,认清现实,为了让自己过的更好点,从而与敌军做生意的赛夫顿;在战争中受到精神创伤的吉姆;Animal和夏皮罗两个搞笑担当等等角色都为影片不管是在严肃性还是喜剧性上,都增色不少。并且导演比利怀尔德在细节上的处理让人惊叹,通过一些小的道具,小提示为后文做出了出人意料的铺垫。
还有一点是,电影长达两小时,但节奏却令人舒适,过了2/3的时长沙发,间谍到底是谁,导演直接揭示出来,不再吊着观众胃口,这样的安排恰当好处。
这是一部反讽战争,对战争冷嘲热讽的电影,其中披露了许多现实问题,引得观众的思考。这也是比利·怀尔德一贯的风格,黑色幽默,会心一笑,无与伦比。
--How do you expect to win the war with an army of clowns?--We surely hope you'll laugh yourselves to death.配乐
B+/ 坦白说这次有点被怀德设置的转折蠢到,但毕竟画风上是喜剧人物智商偶尔下线依然能接受。尽管怀德向来都能将幽默与悲伤恰到好处地糅合,但个人还是觉得类型杂糅+喜剧化的战俘营呈现削弱了深度力度。好在群戏和霍尔登的表演依然是值得五星的。原来热情如火前怀德已经开始探索同性异装了。
曾有位朋友不能理解比利·怀尔德何以会被尊为大师,其实,他之为大师,与希区柯克非常类似,不同的是,希胖专注于悬疑、惊悚、犯罪,而他游走与各种电影类型,但往往能拍出非常妥帖的作品。又是一部好看的比利·怀尔德式作品,这次是战俘营里的故事。男主威廉·霍尔登便是《甜蜜蜜》中姑妈念念不忘的那
前半截非常好 比利怀尔德确实擅长于刻画这种亦正亦邪的人物 故事流畅台词到位 后半截就稍微流于简单啦 总体而言还算不得是比利怀尔德第一流的作品
自以为高尚的人们最喜为不合群者私设道德法庭。“如果咱们在美国重逢,不要假扮我的老友。”最后的那段口哨极爱。有意思的是,怀尔德几位常用男主角都拒绝了这个“美国犬儒主义继承人”式的角色,就连威廉霍尔登也是不那么情愿地演出了这个角色,但霍尔登却凭这个角色获了奥斯卡
各种监狱片、越狱片的鼻祖?小空间内群像式的表演,人物却无一单薄平板。矛盾冲突的设置到一一化解的过程中,穿插着比利怀德一贯的幽默机灵,令人时时莞尔,开怀不已。
很喜欢!(因为喜欢,所以词汇已经贫乏到只有好棒好喜欢这种了),口哨那一段的旋律实在太熟悉了(在《奇爱博士》里找到了),顺便了解下这个曲子的由来,也是著名的反战歌曲。
还有什么能比手持正义大旗的“好人”们更可怕的?
又是一部教材式剧作,值得一提的是喜剧部分展现了一个临时的跨性别角色,比他的《热情如火》早了好几年,虽然他总是通过性别错位来制造笑料,但却是对人物带着一点同情和理解的,不会让人感到不舒服。
看日落大道的时候真没发觉威廉·霍尔登有那么帅啊,看来不但是偶像派更是演技派,奥斯卡影帝实至名归。虽然是纳粹集中营题材,不过风格竟然是偏喜剧,看的一点不闷,作为一部群戏里边太多配角让人印象深刻,德军军官真是一大笑料提供者,还有“野兽”根本就是2B女孩里Oleg穿越过来的吧!形似神似!
7.5 看习惯了严肃的二战题材电影后对这类幽默感十足的作品并不感冒;悬疑不保持到最后的作品不算优秀的悬疑作品;这部作品算逃狱类的鼻祖吗?
这部电影最棒的就是对人物简洁又鲜明生动的塑造了。“如果将来有一天在街角遇见我,请假装不认识我。”这大概也是William Holden最帅的一个角色了吧。
与纳粹走狗打成一片,在百花丛中尽显潇洒,但这不该成为被孤立的理由。与雪茄美酒终日相伴,在战俘营中出尽风头,但这不能成为被怀疑的借口。理性与精明是我赖以生存的筹码,忍耐和算计是我逃出生天的手段,如果以后在街角遇见我,请假装不认识我,因为我从来就不是你们当中的一员。狱中商人的浮沉记。根据百老汇舞台剧改编,集喜剧、谍战、监狱、战争多个类型于一身,虽是战俘营的小空间群像戏,但其丰富程度俨然一副狱中小社会。塞夫顿的形象区别于其他军旅题材的英雄主义主人公,他凭借对人性弱点的洞察以及精明的商业头脑,在狱中分别开设酒吧、赌马、情色业,是军人也是资本家,遭遇士兵们的仇视也是理所当然。除此之外,滑稽军官、活宝兄弟、演奏者、潜伏者、落难英雄,分别为故事提供了不同的情绪价值,但剧作前后重心上的转化还是显得有些生涩。
【B】①虽然和比利怀德其它作品比起来略微逊色一点,但还是很精彩②记住了When Johnny comes marching home again这个曲子③圣诞时的战俘营群舞戏……太基了……④又一部脸盲症患者的噩梦
悬疑加喜剧的集中营故事,很Billy Wilder,德军狱卒和美国大兵们随意开着玩笑的另一面就是和奸细互通有无,集中营里的苦中作乐,屡次逃脱不成的牺牲,残酷中不易的轻松,这就是战争。William Holden帅,片子里还有弄混Betty Grable和Clark Gable姓名的梗~
每一句台词都精妙绝伦,如此举重若轻地书写纳粹战俘营中的美俘生态,在嬉闹中书写着正义与邪恶的博弈,着实让人叹为观止。
love the cynical/realisic tone and the suspenseful second hour, but does this film really need to be a comedy??
King Rat里的鼠王也是Sefton式人物,在战俘营吃得开,表面自私明哲保身最后作为总会出剧中人意料(还都有煎鸡蛋镜头,不过日军战俘营就是比德军战俘营看起来更肮脏)。这个营区关的都陆航怎么不送到Stalag Luft去。至于告密的可耻奸细么,一定不能是美国人内奸,必须是德国人间谍才对!
在一个信任丧失人人自危的集体中,一个处事原则孤独的人最可能陷入道德孤独的境况之中,成为出卖集体的替罪羊。
战俘生活写照,怀尔德将它化作喜剧,戏剧张力极强,太喜欢了。信任关系本来就是一种情感因素。影片结束在充满希望的口哨声中,未卜的将来渐渐明晰,曙光即将到来。另,威廉霍尔登在这部片子里魅力值爆表,以前看日落大道还没发现,终于明白怀尔德为什么这么喜欢他了!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