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以为英美国家的普通人民都有很高的文化修养,有宽容开明的心智。那些镇上的孩子,一样可能在上大学前都不晓得避孕套是什么,父母也一样听不进人话,不可理喻。这部电影里,女孩苏珊好奇地拆开那个偷来的避孕套,就像打开潘多拉魔盒,放出愤怒、奸淫、撒谎、骄傲等等罪孽,一举毁掉了邻里三家人。 于是,父亲鲍勃•奥斯瓦德误信了女儿的谎言,即她与邻居大男孩里克•巴克利发生了性关系,他被愤怒罪冲昏头脑,把这个无辜男孩打伤,更严重的是,遭遇飞来横祸的男孩精神受到刺激,变得自闭且具攻击性——失去自信的受创伤者往往会主动攻击他人,防卫过当。电影叙事方式有个有意思的手法,虽不像诺兰的《记忆碎片》那样从头到尾玩倒叙拼贴,但是它会漫不经心地给你一串平静甚至纯洁的镜头,再突降一串震撼性镜头,然后慢慢倒叙前情,让你知道暴力事件发生的原因。比如在片头,主角小姑娘斯昆特•康宁汉姆刚向里克问过安,一转身,他就被暴打了,然后场景才切回堪称“邪恶之家”的奥斯瓦德家中发生的谎言。后来男老师麦克被打,也采用了类似叙事顺序。如此,愤怒、谎言、淫乱等原罪带来的毁灭性后果也更有冲击力。 此片的摄影,有不少纪录片式跟拍摇镜,也有静止镜头,这样的交错,现实感十足,也很符合影片复杂却平稳的叙事,或者说符合小清新与重口味交织的风格。斯昆特是被卷入所有事件的一个小清新,潘多拉魔盒牵引出一系列互有联系的事件:目睹里克被暴打;目睹成人世界的残酷爱情——麦克的恋人与他吵架分手,转投入斯昆特的父亲(蒂姆•罗斯)的怀抱;纯情小男友要离开她去远方;被奥斯瓦德家的女儿们暴打;心情不好跑去她和哥哥的秘密花园,一辆废弃大车,却目睹十几岁的他和苏珊在车里做爱……任何一件事都有可能摧毁一个孩子的纯真世界,更何况她还得遭遇更大的悲剧,甚至自己的濒死状态。 奥斯瓦德家的三个女儿,简直是原罪的化身,让人不得不相信基因遗传,学校里的孩子们都害怕她们,不敢惹她们,斯昆特偏偏冒犯了他们家老三,接下来的一幕很真实,她在课堂上紧张地望着老师麦克,和周围同学完全不在一个频道。果然,放学后她被老大老三打了,如果不是麦克出手相救,还不知道俩天生邪恶的孩子会做什么,于是,结下梁子的麦克成为下一个替罪羊——苏珊终于把奸淫的诱惑坐实,成为坊间除她爹之外都知晓的小荡妇,再次撒谎,把怀孕的事情,栽赃给麦克。她付出的代价血淋淋,可惜她被送医院这事,也能惹出几条人命:奥斯瓦德家的女儿们借故刺激了刚从精神疗养院回家的里克,里克失手杀了妈妈,又在崩溃状态下,将爸爸打昏,更可怕的是,绑架了身患疾病的斯昆特,看到她发病的样子,绝望自杀。故事达到高潮。不是愤怒老爹鲍勃无意中救了斯昆特,我们简直无法原谅他们这一家。爱女心切也好,爱亲姐妹心切也好,只求自己或自家的利益,没有对他人的爱,陷入罪中,罪又如发酵般膨胀,祸害邻里,我们可怜这个破碎之家,却无法同情。 斯昆特的濒死状态很有意思:在沐浴神光的教堂里,坐满除奥斯瓦德一家之外的所有人,甚至她仅见过一面的陌生人,里克依然是故事之初那个连洗洗车都能感到满足的清纯大男孩。在这里,人们都获得救赎,得到平安喜乐。这毕竟不像加斯•范•桑在《大象》中冰冷隔离地讲述一个残酷故事,导演有比较明确的喜恶态度,所以观众能感同身受,体会导演的价值判断。 亮点:有不少很有表现力的场景,比如,里克失手杀了妈妈,站在黑暗处,一边手抓蛋糕吃,一边貌似平静地等着爸爸,说明此人已崩溃;女孩走进里克家,关门声之后,接上鲍勃大哭的画外音,画面却串起其他人此刻的活动,这样的音效处理也显得人物间的命运息息相关。 您还可以看:《超脱》,《大象》 此文发表于《环球荧幕》2013年3月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树屋钓月亮
很丝滑地看完了,看的时候脑子里似乎只有一句话,每一天都在变得更糟,对吧。因为是一部很淡味的电影,但又有很多想说的,只能慢慢想,慢慢写。太喜欢电影的分镜了,印象最深的是快结尾那里,斯昆特敲开了Rick的门,一声痛哭炸开,bob在诊室门口痛哭,无声的,接下来这样反复交替,永远不可见的悲痛是响亮的,可见的痛苦是无声的,太惊艳了。还有后来bob在Rick的房间里找到抽搐的斯昆特,配乐真的很美。天知道原本我只是为了基莲当上老师的那个片段看的这部电影,不知道为什么其实在期待看到他知道斯昆特不见了的反应。这种电影就像,你谁也怪不了,大家就只是平淡地活着,只是因为立场不同而反应不同,作为一个旁观者又能代入进什么样的情感呢。我一般看电影都是希望主角死掉的类型,但是在这一部里还是活着更好,因为感觉这部电影描绘的是生活,而不是什么超乎常人的苦难悲剧,只是一个和平年代人们因为活着而经历到的东西,生活总要有丧的也有美好的,这部电影丧完了全程,就像超脱,再给一个丧的结尾就用力过猛了。超脱的主角找到了自己新的生活支柱,小女孩斯昆特呢?就活着吧,继续去经历更多起起落落落落落,然后也许就像Mike说的,blow them all the way one day
不列顛悲慘版的城南舊事,天氣夠糟糕了為什麼還要看這個。
话说,里边的插曲COLOURS,我看了一下居然是Written by Albarn/Alex/Rowntree。。妈呀是我认识的那三个ALBARN ALEX ROWNTREE么。。
丰富的故事被挤进九十分钟内,人物性格分明,逻辑严谨有序,戏剧性情节事件此起彼伏,这多少让人觉得有那么点狗血,但这对于独立文艺片也是增加商业可看性的一大法宝。这个故事让人联想到【杀死一只知更鸟】,这种联想太棒了,原本的生活破碎之后,拼贴出来的却是幸福的归位!★★★★
This is TOO MUCH. 还好最后没有all broken
类型为什么标注的是惊悚?摄影光线和好几处声音的对换很出彩
是谁烧了一把火,让看似平静的生活露出不堪的一角?谎言、中伤、背叛、争吵,一切皆如芒在背。像是走在摇晃的浮桥,望着桥下黑色的河水,努力地保持住平衡。所幸到达对岸后,长舒一口气,有惊无险。
中文译名太误导了,本来还以为是治愈喜剧呢。不过虽然家庭破碎、邻里不堪,但那段小爱情还是很清新的,最后也很治愈。频繁的闪回和碎片化的剪辑是一大特色,但剪辑功力稍弱,还是让人觉得混乱了。另,其实这是一场“我不想让你砸电视”引来的悲剧。
英国电影的吸引人之处。音乐赞,小女孩讨喜,讲述方式穿插倒叙很喜欢,结尾的英伦风情神来之笔。12年遗珠之作。
看到小Tim泪眼婆娑的样子,心都碎了
以邻里为轴线的多条线叙事,竟然能在如此短篇幅里保持如此强力的叙事,外加一些很有想法的小设置,悲剧联系着悲剧,善和美也存在着,大家也都在努力寻找
除了结局残酷到假,其他都好。
在丹麦使馆偶然发现第二天情人节都柏林电影节开幕影片是这个!见到了Cillian Murphy本尊!签名!合照!和他的冰蓝眼睛对视的瞬间整个人都要融化了!散场后去赞助商Jameson的夜店又遇到了CM!我说我为你来到爱尔兰!他跟我说Nice to meet you!死而无憾!!!!!!!
什么烂片啊,完全看不懂……女主角长得……怎么说……长了一副智商比较低,大概IQ75,又有点变态杀人狂的脸吧……
电影名字更应该叫残破【broken】。里面情感细腻,人物性格很清晰,整个戏剧的欺负,还有闪回的剪辑,使得这部影片不只是一般的故事,更多了可看性。作为导演的处女作,实在是狠加分。典型的独立文艺电影。
colours awwwww
重口,小清新,重口,太跳跃~~~然后,英国white trash太可怕
各种闪回与碎片式的叙事,是在对应混乱的生活么。最大的感受仍是生活之苦,好在结局很有爱。希里安·墨菲是个好小伙
画面清新复古,局部倒叙的手法让人眼前一亮。小演员们的表演令人惊喜。青春期遭遇琐碎苦闷的伤痛,既拼凑出无法逾越的成长困境,也形成了童年时代与成人世界失去沟通的情感断层。是对渐渐淡化的青春疤痕一次长久凝视,无法愈合也无法遗忘。
和罗琳的偶发空缺联系起来,就出乎意料地让人信服了。两个故事里面都有绝对的Goodness,也有比大家想象中泛滥得可怕得多的恶和无知。
看得法语版啊,什么时候再看下英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