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门1983

HD

主演:安东尼奥·加德斯,劳拉·德尔·索尔,帕科·德·卢西亚

类型:电影地区:西班牙语言:其它年份:1983

 剧照

卡门1983 剧照 NO.1卡门1983 剧照 NO.2卡门1983 剧照 NO.3卡门1983 剧照 NO.4卡门1983 剧照 NO.5卡门1983 剧照 NO.6卡门1983 剧照 NO.13卡门1983 剧照 NO.14卡门1983 剧照 NO.15卡门1983 剧照 NO.16卡门1983 剧照 NO.17卡门1983 剧照 NO.18卡门1983 剧照 NO.19卡门1983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卡门1983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舞蹈明星兼编导安东尼奥(安东尼奥·加德斯 Antonio Gades饰)正在筹拍法国作曲家比才的名剧《卡门》。痴迷悲剧《卡门》的安东尼奥,一直在寻找女主角卡门的合适人选。直到一个也叫做卡门的女舞蹈演员卡门(劳拉·德尔·索尔 Laura del Sol饰)出现,安东尼奥立刻决定由她来担任女主角。安东尼奥被年轻性感的卡门身上独特的气质所深深吸引,费尽心血培养她成为真正优秀的“卡门”。在排练中他渐渐对卡门产生了欲罢不能的爱欲,然而自由奔放的卡门却不愿受到约束而爱上他人。爱与死的纠缠渐渐模糊了戏剧与现实的界限,两人在不知不觉中陷入其中,不能自拔。  由西班牙著名导演卡洛斯·绍拉执导的爱情歌剧电影《卡门》,与他导演的《血婚》、《魔恋》并称为弗拉明戈舞剧三部曲。本片荣获1984年第5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1983年第36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最佳外语片奖、最佳艺术贡献奖等多项大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偷猎者第一季致富之道 第一季绝唱中国刑警803英雄本色上海滩(粤语版)粉色罪孽深空拯救者恋爱刺客你是我的星辰爱和能量拉丁男孩的天空女销售勇闯时装周随风而去完美40岁(国语版)似是故人来贝茨先生诉邮局弹子球游戏蒙上你的眼在地球染血2奶牛啼笑因缘为你着想化铁炉的街

 长篇影评

 1 ) 一场注定的爱情悲剧

1.间离效果

这个概念是由布莱希特创造的。传统的戏剧是通过演员的表演,让观众沉浸其中,从而感同身受,理解角色的主观体验。追求戏剧性、制造幻觉。而间离效果是要让观众脱离戏剧,认识到一切不是现实,客观的去审视戏剧,追求陌生化、破坏幻觉。

影片最大的间离效果是通过突然切换到小提琴演奏以及海浪来实现的。在正戏冲突最激烈的同时,突然切换到小提琴演奏或者海浪,让观众意识到这是电影,从而从电影中脱离而出。当画面切回正戏,小提琴演奏有时还在继续,成为了背景音乐,起到烘托氛围和传达人物感情的作用。

第二个就是两场强劫的枪戏,第一场是抢银行,第二场是在酒店强劫富豪。第一场中的会计还在计算,看报纸的人还在看报纸,人物中弹会退出屏幕,保洁阿姨悠闲的清理血迹。第二场中修灯的工人依然修灯,侍者也不受干扰。他们好像独立于电影之外,知道这是一场电影。戈达尔通过这种方法提示观众,这是电影,不要入戏太深。

2.作者的独白

这是戈达尔政治传单电影时期之后,他已经阔别影坛已久的回归之作。他开始不理解这个世界,他觉得自己疯了,所以女主去找他的时候,他在精神病院,并自己问自己:我身在何处?

他对女主说:年轻人都有病,他们能记住所有事情,却把一切都忘记,他们都住在黑洞里。68年5月风暴已经过去多年,年轻人记得那段历史,却忘记了那段历史的意义。仿佛住在黑洞里,一切都被吞噬。

在餐馆是他说:主席说,要时刻记住数字,大家都忘记了主席,他是个好厨子,他喂活了整个中国。虽然时隔多年,当代年轻人已经将一切忘记,但是戈达尔依然记得茅主义,并歌颂着他的丰功伟绩。

接着他说:如今的年轻人都是垃圾,既没有发明香烟,又没有发明牛仔裤,一事无成。他们没有发明失业,因为不是他们自找的。相比于批判现代青年一事无成,不敢对这个社会发起反抗,更多的是批判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了青年的失业浪潮。

后面作为年轻人的约瑟夫和卡门回答了这句话:垃圾的不是我们,是这个世界。

戈达尔接着说:现代危机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创造了该死的经济,制造垃圾。典型的资本主义的目标,是生产最好的货品。现在这个世界,人毫无用处,机器却是万能的,机器开始生产没人需要的商品。戈达尔向我们阐释了现代社会危机的本质:资本主义的过度发展造成生产过剩,生产出众多人类不需要的东西。这些东西变成了垃圾,便会污染环境。机械化的发展完成了人毫无用处,增加了失业率。

最后再酒店里,小提琴乐队对戈达尔说:我们从不演奏流行音乐,时代对于我们这种傻瓜来说是无情的。这是喜爱古典音乐的戈达尔对古典音乐的惋惜,以及对这个浮躁时代音乐走向通俗化的批判。

3.注定悲剧的爱情

从男主的角度:他作为警察在第一次女主抢银行时,将女主抓住,却因为女主的美丽爱上了她。

女主让男主绑上她,男主说:我绑住你才显得可疑。

女主:如果我爱上你,你愿意解开吗?

男主:那将是我被束缚住。

已经暗示了男主因为女主的美丽爱上了她,并且成为了他的一种束缚。

抓捕他的警察说:警察为社会,个人为梦想。作为警察,男主应该心系社会,将女主绳之以法。但男主却选择了作为个人去追逐梦想,女主就是他的梦想。

当女友克莱尔问他的时候,他回答说:奇怪的感觉,像魔咒一样,一股力量将我推向她,就像潮水涌向岸边无法抗拒。这是本能的力量,是情欲的力量。所以克莱尔安慰他:潮水也会褪去,我可以帮你。但是当卡门的红玫瑰送来时,他仍然义无反顾的回到了她身边。

最后卡门对他的控制逐渐加深,所以他觉得自己住进了监狱,他对卡门说:我终于明白监狱为什么被称作深渊了。

他想要反抗,想要加入强劫的队伍,想要摆脱卡门的控制。他对卡门说:他感到羞耻,身为女人的卡门冲锋陷阵,自己只能在酒店等待,对于身为男人的他是一种羞辱。卡门说他不是羞耻,是害怕,是对被卡门控制的害怕。

最后卡门要和他分手,他终于爆发了:如果你离开我,我就杀了你。

从卡门的角度:片头是卡门的独白:1.我虽然无知,但我也知道世界并非由无辜者掌握。这里的无辜者指被控制之人,而有罪者就是控制他人之人,这个世界是由控制他人之人掌握,换句话说就是男人。

2.如果可能,我便继续前行,我不是害怕,只是因为从来不能,也不知道如何投入其中。我还要赶路,再见。卡门想要改变这一现状,但她不知道如何做,因为从来没有人做过,但是她决定前行。

3.我是不应该名为卡门的女孩。说明本片的卡门不应该被理解为一个人名,而应该是敢于反抗的女孩的代称。

她对约瑟夫说:我一生中想要什么?想要人们看到女人和男人如何相处。不是对男人说什么,而是做什么。说明卡门想要用自己的一生去改变男人掌控一切的现状,不是只是嘴上功夫,而是身体力行,让世界看到原来女人可以这样和男人相处。

所以她在和约瑟夫相恋的时候,她会掌控一切。当约瑟夫感受到压力想要反抗时候,她提出拒绝,甚至和他分手。因为她不是强劫的策划者,如果约瑟夫加入强劫的队伍,便不再受她掌控。这也是她为什么对约瑟夫说:如果我爱上你,你的末日就到了。因为她的爱是强势的,是男性化的,会掌控他的一切。

最后两人倒在浴池外,卡门说:你让我恶心。约瑟夫说:你也是。这句话似乎让我想到了《随心所欲》最后男主对女主说的话。卡门说这句话是因为男人对她只有性欲,所以之后她说:男人为什么存在。约瑟夫这么说是因为卡门对她的掌控,让他感觉恶心。

卡门的命运其实早已注定。拉提琴的美少女,男主的女友卡莱尔说:命运施展你的威力吧,我们并非自己的主宰,已经被决定的事,一定会发生。这句话由同样是女性的卡莱尔说出暗示着女性的命运是注定的,无论如何反抗,最终也不会改变。

最终卡门像其他戈达尔电影里的女主一样被约瑟夫杀死,变成了反抗这种命运的牺牲品。

有罪者在一边,无辜者在一边。无论男女,想要控制对方时,你就是有罪之人,你就现在了无辜者的对立面。

 2 ) 因为短评自数限制

看之前收藏的一篇达内1986年关于戈达尔的文章,觉得可能必须得补充在看这部电影闪过的一些本体论之思。虽然后来的我被侯麦似的色彩穿搭和身材吸引过去了……

除去短评里提到的,戈达尔还提了录像带。80年代可能就是电影之死话题的第一次,或者说是第二次,第一次是60年代,按达内的说法,是新浪潮自杀式的革新拯救了电影,那80年代呢?80年代是一个疑问,如果没有解决80年代,那么就承接不了世纪之交的数字和胶片问题。那么,80年代的电影之死问题与录像带技术有关吗?除了大片blockbuster的问题,每一次电影本体的变动都是技术引起的;电影的诞生本就是依赖技术。我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录像带的问题与small movies有关系吗?在《芳名卡门》里,有年轻人拍电影的问题,这是新一代戈达尔们面临的问题,所以有一段台词里他提到了年轻人,虽然有些幽默,但似乎隐含着再新浪潮的疑问。不过我自认至今也没有对新浪潮形成真正的认识,过去了将近80年,可能电影学院拍片的人还得思考这一问题,如何再新?还是电影已死。许多人似乎选择了去类型电影的场域,去商业,再或另一极端是实验影像,再或已离开电影媒介了。总之,如今这一创新的重任似乎落到了残存的艺术电影里,可惜了,我也没有看多少。这又是一个疑问。但如果这个探索还未被完全抛弃,电影应该就是不死的,我们这个时代的塞尔日·达内应该还在。

接着在又一段话里戈达尔又批判了西方社会,原子弹到塑料袋,资本主义,包括当下的加速主义之思,这是很悲观的。人没有主动性,没有创造性,生产垃圾。可能电影里梵高寻找的日落的黄与睡衣的黄就是这种危机的表征。这个时代需要再一个梵高,需要年轻人去寻找(这似乎就是他的原话,也像是他说给自己听的)。所以,后来的戈达尔的回答是什么呢?我不知,我还没看他的电影。但可能这是一份宝藏,只需要时间、精力、思考,或许就能获得。

总之我此刻又得离开戈达尔、离开电影本体论,去一个我也不知道是什么的领域,一种似乎被强加的感受。随心所欲的感受,将之纳入自己的事业中或者自然的生活里,或者有一片独特的空间留给它,这就是我的心愿吧。

 3 ) 哭泣

“当无辜者在一方,而罪人们在另一方时,这叫作什么?”
“我不知道,小姐。”
“动动脑筋,傻瓜。”
“我不知道,小姐。”
“如果人们将一切毁灭,一切都已失去,但太阳还在升起,空气仍旧清新……”

有的人身体中有一部分被彻底毁灭了,有了无法恢复.带着有缺陷的身体继续活着,直到走进墓穴中.

最近用了很多金黄色,却有非常压抑的感觉.像申凡老师说的大概已经开始进入人画合一的过程了吧!

黄是属于梵高的颜色,清亮的无可代替.
拿起手枪对准嘴或脑子.

 4 ) “相爱”和“互相残杀”是同一种行为

#

戈达尔电影里的爱情总是在讲述这样的故事:男人深爱着女人,而女人却在最后抛弃了男人。用《芳名卡门》中卡门对他的男友何塞说的一句话来概括:“我不再爱你了。可你仍爱着我。这就是你要杀了我的原因。”

对戈达尔来说,“相爱”和“互相残杀”是同一种行为。有意思的是,爱情l'amour和死亡la mort这两个词在法语中的发音竟然如此相似。

我知道关乎爱情和死亡的命题是如此陈词滥调,人生的起承转合和生死爱恨都不由人掌握,既然无法预料一切的变数,自然也不去追问如何相爱,又为何分开。

#

难得在戈达尔的电影里看到情节化的叙事,也一如往常地看着他处心积虑地打破这层稀疏的叙事结构。

这一次他把音乐当做叙事中的一个结构因素,重复的海浪画面与贝多芬弦乐四重奏作为“支线”穿插进来,成为对影片中发生之事的一种确认和评论。摄影机摆脱了正面的证实,趋于侧面的情绪感知,剥夺了观众观看的权利,但你依旧能通过音轨去推断那些被他跳跃剪切掉的画面。

#

这部电影中的戈达尔已暮气沉沉,面容倦怠,从多年的左派斗争中归来,明显感到他对电影热情不再,但话语间还是无法停止批判机器生产与无用消费的现代世界危机。此后他的电影与其说是不断地创新,不如说是主动性地远离电影的定义,好让它们看起来更不像电影。

何塞与卡门在海边交谈的最后部分,无数音节就那样丢失在海浪有节奏的拍击海岸的声响中。潮水退去,激情化为灰烬。

这种双对白的形式一直萦绕在戈达尔的电影里,演员自说自话,或者对观众说话,或者声音被遗弃进背景音里。爱情关系里的对话不存在直达真相的捷径,即沟通的不可能。

这就好像他与世界的“双独白”,世界自有它行进的步履,而戈达尔,却在那个暗夜里踽踽独行,放弃被理解,放弃继续活着,他早就精疲力尽了。

 5 ) 戈达尔的孤独

男人:女人为何存在?
女人:我们无话可说。

人生归根到底还是孤独,是厌倦,是疲惫,是无可奈何,戈达尔用自己的镜头咒骂着该死的资本主义,却又无可奈何的看着世界在颤抖。戈达尔镜头中的卡门,最终只能听着疲惫的四重奏,顺从命运的安排。在戈达尔诸多电影中,我们都可以看见他打乱了传统的电影叙事模式,然而《芳名卡门》这部电影虽然属于传统叙事的范畴,但是采用了双线的结构,而这两条线,恰好代表了戈达尔对于电影,对于人生的两种质疑。虽然有两条线索,但是这并不是双线叙事,最终,两线合一,给我的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满满的寂寞。

梅里美笔下的《卡门》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在电影中,每个导演心中都有一个卡门,而戈尔达的卡门融入了更多的元素,时而伤感,时而疏离,时而狂暴,时而静谧。演奏音乐的身体是高雅而安静的,亲密抚摸的身体是性感而温柔的,激烈冲撞的身体是澎湃而炙热的,而这些身体却又生命的象征,除开这些表象,生命大都充满了哀伤寂寞的气息。

影片中有大量裸露的镜头有些迎合商业的妥协感,但是戈达尔营造出的冷冰冰的气息,给予这些镜头更深层的意义。都市生活的寂寞在激情的掩盖之下逐渐被埋葬,高潮过后,灵魂的空虚却无法得到最合适的弥补。

卡门对荷西说,如果我爱上你,你的死期就到了。

其实,孤独的根源是对某种情感的不信任,戈达尔的不信任来源于那个时代,也来源于自身对电影的探索。在很多电影中,他总是酣畅淋漓的阐述自己的观点,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观点还是变成了历史中的一粒尘埃,并没有改变什么。他一直笃定的认为,自己是在改变这个世界,然而,他还是被这个世界所改变,或许,这就是戈达尔孤独的根源。

卡门的故事在本片中并没有得到直接性的呈现,而是通过间接的手法表现了出来,“如果我爱上你,你的死期就到了。”对于爱情来说,这是一种想的而不可得的悲哀,对于戈达尔来说,这却是另一种悲剧命运的模式。卡门在爱情和面包之间选择了面包,而这也是物质社会不可忽略的事实。当爱情变的奢侈,在繁华的背后,我们所能拥有的也只是昏黄灯光下的形单影只。

梅里美笔下的卡门曾经说过,我们并不是自己的主宰,已经被决定的事情,一旦发生,就必须让它发生。所谓的被决定的事情,便是我们不可以逆转和把握的人生,而在《芳名卡门》中,被决定的事情,则是戈达尔安排好的剧情,卡门一旦被赋予卡门这个名字,就必须完成卡门的使命,这便是卡门的命运。

戈尔达是一位具有争议性的导演,因为在他的电影叙述构架中,故事往往非常隐晦,所以大多数电影看起来拼凑感极强,在这部影片中,卡门为了拍电影而去抢劫,卡门和叔叔谈论拍电影,两条线索相得益彰,从而也使的卡门抢劫的真实性得到质疑。在这部电影中,除了叙事上的特点意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就是电影音乐,戈尔达用蒙太奇的方式穿插了很多片段,四重奏便是其一,在在这段音乐中,最主要的乐器就是大提琴,这些流动的乐曲更像是意识深处的意念。如果要说本片中音乐的巧妙之处,那么就是它对悲剧的弱化,让卡门的悲剧拥有一种滑稽的讽刺。

音乐,台词,剧情在这部电影中似乎是不和谐的,但是这恰好是戈达尔的风格,也就是这些元素的巧妙组合,才让戈达尔的电影妙趣横生,这种妙趣不是针对电影本身,而是在于戈达尔对于电影的理解和看法。

 6 ) 完美结构的隐喻

乱麻搬的世界里
结构是不可见的
一切可见的结构都是人造
jean luc-godard造出了世界上最完美的结构

完美的结构不是单线
是beethoven的四重奏
功能性的男女摔门的声响
形式的才是美的

世界中的人活在零时
没有过去
看不见未来
自我判断
完全解放
却被结构隐喻为一场悲剧
刻在名字里
prenom:carmen

(豆瓣里鲜有它的好评
我最爱的电影之一
看过无数次
jean luc-godard最有野心的作品:
虽然最后的屏幕上写着:
向小制作的电影致敬)

 短评

我虽无知,但我知道世界并未由无辜者掌控。如若可能,我们便继续前行。我不是害怕,只是因为我从来不能。亦不知如何。投入其中。

6分钟前
  • 眠去
  • 推荐

桑塔格说:艺术是诱惑,不是强奸。像是本片的双重注脚。它呈现着一个过程,而非目的与结果。(戈达尔电影往往排除接吻与性爱的结果,而只表现事发之前后)这里的诱惑不是指浑浊的欲望,在间离效果作用下,那些裸露的身体,让人感觉不到猥亵。戈达尔电影始终是透明的。

9分钟前
  • 荒也
  • 推荐

平行时空处理得不够风骚,不过这对情人还是挺有意思,比戈达尔早期探讨的爱情关系也有了更出新的东西。

14分钟前
  • 黑狗成
  • 还行

戈达尔生涯第三期的杰作,获威尼斯金狮奖与技术大奖。1.将[卡门]题材与强盗类型片融合,呈现爱情中狂烈的占有欲与攻击性(一如多次将门、窗推撞在对方身上),爱与死最终合一。2.对声响与声画关系作了极致的实验与探索:海浪画面与贝多芬弦乐四重奏分别作为“支线”时而穿插进来,但4位小提琴手始终只露一部分,海浪始终是画外音,乐声则时而作为画外伴奏,时而入画(如结尾饭店场景中的乐队),时而与人物对话声互相打断,抑或猝然中止。这种乍看散碎的声响拼贴与声画分离,实而却与人物情绪、故事氛围融贯贴合,一如复调音乐般丰富鲜活。4.高达在病房里东敲西拍,体验声响;手拿录音机,敲击声、钢琴声、轰炸声与叙境内的谈话声交织起伏。5.“疯导演”疙瘩负责口头批判机器生产与无用消费。6.清洁工面对尸体只管拖去血迹,荒诞又讽刺。(9.0/10)

15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戈达尔的电影都有荒诞气质,里正常思维好远,开头结尾的枪战戏尤其如此,但看得很有感觉。本片竟然用了好多空镜,基本都是潮水,情欲的张力就如同潮水一般汹涌澎湃,这掌控力太强大。

16分钟前
  • 帕拉
  • 力荐

王家卫和范桑特基本未能超出此片

17分钟前
  • Lies and lies
  • 推荐

不要问人们为何需要相爱,也不要问人们为何需要分开。就当这一切是现代神话,哪怕多一点的解释也会使我们落入俗套。

21分钟前
  • 电个爆炸头
  • 推荐

混乱而无序的影像、对白与音轨构成了全片。在枪战中看报的男人、安静清理血迹的女人、从厮打到相拥的警与匪,这种“布努埃尔式”的讽刺无处不在。让-吕克·戈达尔饰演的疯老头儿更像是他本人——“厌恶”电影,“亵渎”电影,仿佛只有变幻莫测的海浪和跌宕起伏的贝多芬四重奏才是戈达尔真正想拍的。

22分钟前
  • 康报虹
  • 推荐

『也算补標也算新看』在医院第一眼就看着像导演,再看介绍『果不其然』就是导演本尊电影的混乱成就了所谓的『新浪潮』反正我就是当看美女了,不多不少还有两大美女助阵这样的艺术電影(片长按现在来说不算太长,法国🇫🇷艺术電影的标准长度)我曾经把抢劫当成一次排演节目。这样的经典现在就是烂片

26分钟前
  • 与碟私奔
  • 推荐

女一竟然原定是伊莎贝尔·阿佳妮。。。Colin MacCabe说,戈达尔在1982年拍《受难记》,美学上登峰造极,但是票房扑街,戈达尔因此和资方(大公司)交恶,他坚决以小制作电影作出回击,就有了这部《芳名卡门》。小制作电影的规模有多小?拍摄第一天阿佳妮到片场时,摄影组和声效组,两组人只坐一辆车,而阿佳妮的化妆造型和助手就坐了两辆车...到达片场以后,库塔尔开始调灯,竟然要阿佳妮现场做灯光助理的工作,阿佳妮愤然离场,退出剧组,戈达尔只能另觅人选,卡门一角最终花落玛鲁施卡•迪特马斯 Maruschka Detmers 。。。

31分钟前
  • 水水
  • 推荐

某種程度在補償缺席了二十幾年的女人形象?

36分钟前
  • Amushi
  • 推荐

"毛是个好厨子,他喂饱了整个中国."

39分钟前
  • 路可可
  • 还行

86/100 两代人之间,两个时代之间,两性之间。音乐性的探索,海浪的蒙太奇:海浪、乐团与爱的场景,由剪辑成为三重叠加效果。俏皮又正经,赏心悦目的一部。疙瘩演的是乐队疯指挥,在临近结尾的酒店戏中,拍拍肩膀致谢了每位乐手。

41分钟前
  • Pincent
  • 推荐

当镜头转向戈达尔 迷茫矛盾痛苦与厌倦溢出屏幕//又一次创造性地音画运用和有趣的平行叙事//相当努力地制造全新的电影语法 但“全新”太难定义了//要对电影有多深刻的理解才会由衷地“厌恶”电影//混乱在一定程度上构建起迷人的本质

42分钟前
  • YiQiao
  • 推荐

这才叫改编!强烈的个人风格为那部风情的歌剧增加了智性,同时保留了肉体。深化了两性的存在问题——谁无辜谁有罪。女权立场——不是言语而是行动,正如他习惯在台词里直接吐槽资本主义那样,同时增加电影和大众文化一脉,又有了现代感。只会默念的小提琴手是卡门的反面。还得看下梅里美的原著。

47分钟前
  • 57
  • 推荐

7.5/6.5 导演表现出强烈的厌倦感,仿佛他宁愿听贝多芬四重奏,也不是很愿意拍电影。影片显示出他对电影手段的娴熟以及对电影兴趣的丧失,然而,他依然能让观众目不转睛。---宝琳·凯尔

52分钟前
  • 一一
  • 推荐

我雖無知,但我知道世界並未由無辜者掌控。如若可能,我們便繼續前行。我不是害怕,只是因為我從來不能。亦不知如何。投入其中。 ++ 看过留脚印。卡门,漂亮。

53分钟前
  • 还行

戈达尔梳了梳他稀少的头发,他还能讽刺自己。我看了下自己的秃头,想哭。

58分钟前
  • LoudCrazyHeart
  • 还行

表面上是爱与死、力与毁灭交相辉映的狂欢,内里却被难以磨灭的“理性”的窗棂规约,无论是影像外延上的声画设计,还是内涵层面上藉由主人公表露的思而无果的困惑与恼羞成怒(自然也要考虑到六八之后戈达尔的某种来去匆匆的政治惶惑),都可以看到戈达尔相当刻意地想营造一种理性插入感知性的秩序——越是混乱,越是在经营秩序。而这种秩序的终极指向是什么?戈达尔绝不是一个实在论者,其必然转向胡塞尔式的纯粹—虚空,我也懒得讨论。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声画设计上,外叙境声音的插入,除了形成了爱森斯坦意义上的碰撞(海浪—爱的激流—贝多芬),同时造就的是由时空重叠引发的叙事延宕,巴赞评《偷自行车的人》时所期待的“电影(情节)”的消失在此走向了极端。另外戈达尔实在是营造不适感的大师,譬如厕所里的贪食者,和那只抚摸荧幕/观众的黑手。

59分钟前
  • peter panic
  • 还行

“要是我爱上你,你便完蛋。”平行剪辑的十几个海浪空镜头,像是对男女主人公爱恨纠缠的呼应,也像是欲望的激荡,或许又只是戈达尔所说的“噪音”。电影对声音的处理着实迷人,浪潮声、列车擦肩而过的声音、夜晚的虫鸣,世界是一座噪音的花园。构图精妙,遮掩的光线、夹缝里的肢体律动,令人难忘。

1小时前
  • 凉水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