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第10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第10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泥醉天使》,下面为大家带来前线过气大佬的孤注一掷的评价了!
果树:
演员魅力与导演技法的初次碰撞,即联姻出上佳观感。
法罗岛岛主:
身上是病,心上是伤,年轻的三船很优质,战后日本的颓废消极。
zzy花岗岩:
救得了身体救不了心,有改造世界的心,身体却只能挣扎在泥泞的臭水沟。两人的飚戏很精彩,黑泽明的悲观影像。
子夜无人:
对于战后社会的风貌呈现鞭辟入里,太多的东西无法医、不可医、难痊愈,它们只能变成发烂发臭的淤泥,延烧着绝望枯萎的症候。但除此之外,也并无其他价值。
Pincent:
医生面对”无脚鸟阿飞”这个反英雄角色和战后病入膏肓的时代,无药可医了,音乐性强,又见表现主义元素,以及不少西方文化入侵的痕迹,比如黑帮的形象是非常西化的。
野凡:
虽然不是灵气逼人,但也偶有灵光乍现,从这部影片中的几个片段甚至可以窥探出黑泽明美学的框架。与后来的许多黑帮电影相比,这部影片多了几分难能可贵的人文关怀。
kc512:
不断的雨水与湿泥构成的潮湿影像极具诗意,三船敏郎接近死亡的段落使用表现主义也是点睛之笔。只是两位主角性格仍表现得过于刚烈,泥醉三分之二、天使三分之一,苦口婆心也只显得倔强,如此湿儒的影像可惜了。
我们敏熙:
Sun came up it was another day and the sun went down you were blown away. Followers would cling to you. Hang around just to meet you. Some threw roses at your feet and watch you pass out on the street. Drunken angel.
Bob Chow:
黑泽明一贯的大正反打和追踪镜头,无论是放在当时的日本影坛甚至于当下都不会过时。医治和混沌的游走和反叛,又是典型的日本战后思绪,和《生之欲》本质相似。黑泽明既可以是最不日本的战后导演,也可以是最有自省意识的。病和医生,时而猖狂如此,时而内敛如《生之欲》。
#FIFF10#DAY10的主竞赛场刊评分稍后会为大家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摘自《蛤蟆的油》:
谈起《泥醉天使》这部影片,就不能不说一说三船敏郎这位演员。
一九四六年六月,东宝为了准备战后重新崛起而招考演员。他们大量刊登广告招募新人,吸引了很多人。
面试和考表演的这一天,我正在摄影棚里拍《我对青春无悔》,因而未能出席。午休时间,我走出摄影棚,高峰秀子把我叫住,说:
“有个家伙很不错。不过举止有些粗野,选上选不上就要最后决定了,你去看看吧。”
我匆匆忙忙吃完午饭就去了考场,门大敞着,我不由得一愣。
一个年轻的汉子正在里面大闹特闹。
他像刚被捕获的猛兽,暴跳如雷。我不由得站在门口,看得呆了。
这汉子并不是真的大发脾气,是主考官在考他的演技,让他表演一个人的愤怒。
表演完毕,这汉子就旁若无人地往椅子上一坐,环视考官们,从那傲慢的态度上来看,仿佛在说:随你们的便吧。
我一眼就看出,这态度纯粹是为了遮羞而采取的一种手段。大多数考官似乎都认为他这种态度是桀骜不驯。
我感到这汉子有股奇怪的魅力,因而关心起考试的结果来,便提前结束了拍摄工作,到考试委员会的房间去看个究竟。
这年轻人尽管被山本先生大力推荐,但根据投票的结果,决定不予录用。
我不由得喊了一声:“等一等!”
考试委员会由导演、摄影师、制片人、演员等电影制作各环节的专家和工会代表组成,这两方面的人数相等。
当时,工会的力量很强,什么事都必须有工会代表参加,一切决定必须经过投票,连考演员也一样,就未免过火。
我早就为此耿耿于怀,觉得这种做法就算仅仅是过火,也该适可而止了。所以我脱口喊了一声:“等一等!”
我说,洞察演员的素质如何,判断他有无发展前途,需要专家的才能和经验。既然是考演员,那么,如果把与演员的表演生涯关系密切的专家的一票同门外汉的一票视为效果等同,就无异于鉴定宝石的时候,让宝石商和蔬菜店老板共同主持其事。关于考演员,计算票数时应该考虑到,精于此道的专家的一票至少相当于外行人的三票或五票。因此,我坚决要按我的上述要求重新统计票数。
我这样一说,考试委员会立刻一片骚乱。
有的人大喊大叫,说这是反民主主义、导演专制主义。但是与制作电影有关的委员全都举手赞成,有的工会代表也点头同意。结果,考试委员会主席山本先生站在导演的立场上,就这个已成话题的年轻人的素质和发展前途,作了十分肯定的发言。因此,这个险遭淘汰的年轻人被录取了。
这人便是三船敏郎。三船后来在谷口千吉导演的《银岭之巅》中,扮演抢银行的强盗集团中最凶恶的家伙,演技十分出色,甚至令人吃惊。
他随后又在山本先生导演的《新浑蛋时代》中扮演一个流氓头子,和《银岭之巅》中的演技截然相反,他扮演的主人公于潇洒利落之中透露出凶狠,栩栩如生。
我看中了三船的演技,将他在《泥醉天使》中升作主角。
因此,说三船这位演员是我发现和培养的是不对的。
发现三船这块材料的是山本先生。
把三船这块材料雕琢成三船这位演员的是谷口和山本先生。
我不过是看到这一点,在《泥醉天使》中让三船充分发挥了演员的才能而已。
三船是旧日日本电影界中独一无二的有才之士,入戏之快更是超群。
用通俗易懂的例子作比方,普通演员在表现上需要十成力,三船用三成力就能表现出来。
他动作准确利落,普通演员如果需要三个动作才能够表现出来,那么,三船一个动作就能完成。
无论什么,他都表演得干干净净、利利索索,那速度感是过去的演员中从未见过的。而且,他的细腻与敏感也十分令人惊异。
我这些话虽然全是赞扬,但不要以为这是为了捧他,因为事实本来就是这样,我只能实话实说。如果勉强挑他的缺点,那就是发音有些问题,用麦克风录音,有些地方听不太清楚。
总而言之,我是很少佩服某一演员的,唯独对三船佩服之至。
然而,这也令导演产生了难处。扮演无赖的三船魅力十足,就难以和作为他的对立面的医生(志村乔扮演)取得平衡。
这样必然会使这部作品在结构上走样。
如果想取得平衡,就得把三船难得的魅力故意压下去,那又未免可惜。三船的魅力是与生俱来的坚强个性的具体表现。所以,除非不让他演,否则丝毫没有减低他在电影中的表现魅力的方法。我为三船的魅力既高兴又困惑。
《泥醉天使》这部作品,就在这种左右为难中诞生了,结构确实有些走样,有些地方也表现得主题模糊。但是,由于和三船出色的个性展开了一番格斗,我也感觉自己干的似乎是冲破一堵坚牢的墙壁一跃而出的工作。
《泥醉天使》中扮演医生的志村可打九十分,然而他的对手三船却可打一百二十分,这倒令人有些过意不去。
业已去世的山本礼三郎的演技也是无懈可击的。山本那样凌厉的眼神我是头一次看到。开始的一段时期,我连同他面对面谈话都发怵。但是一搭话,却发现他原来是个非常亲切的人。
我是从这部影片才开始和早坂文雄共事的。之后,直到早坂去世,他一直为我的 影片作曲,成了我最好的朋友。关于早坂,后面我想更详细地写一写。
另外,在拍摄这部作品时,我的父亲去世了。
我接到了“父病重”的电报,但当时影片上映日期迫在眉睫,我实在不能停拍影片前往秋田。
接到父亲去世电报的那天,我一个人去了新宿。我喝了酒,但是越喝心情越沮丧。
我怀着难以排遣的哀伤,在新宿的人流中漫无目的地走着。这时,某处的扩音器里传来《杜鹃圆舞曲》。
那欢快的音乐,使我忧郁的情绪更加黯淡,越发难以忍受。我似乎是想逃开这音乐似的加快了脚步。
《泥醉天使》中,有三船扮演的无赖满腹愁云地在黑市漫步的场景。
商量给这部影片配音的时候,我跟早坂说,在三船漫步黑市的场面里加上《杜鹃圆舞曲》。
早坂听了,吃惊似的看着我,但是立刻微笑着说:“对位法?”
我回答说:“嗯,是狙击手。”
“狙击手”一词是我们两人之间的暗语,因为我们看到苏联影片《狙击手》中,出色地使用了影像与音乐的对位法,便把这样的电影配乐方法略称为“狙击手”。
而且我和早坂已经商定,要在《泥醉天使》中的某场戏里试用一下,看看效果如何。
配音的那天我们做了实验。
踯躅于黑市街头的无赖凄惶惨淡的形象,伴以扩音器传出的《杜鹃圆舞曲》。那欢快的音乐给无赖的满腹愁云做了令人吃惊的强烈反衬。
早坂看了看我,得意地笑了。
三船扮演的无赖进了酒馆,他一拉开酒馆的拉门,《杜鹃圆舞曲》的乐曲便戛然而止。
早坂吃惊似的望着我说:
“你是按曲子的长度剪辑的?”
“不,不是。”
我这样回答,但是连自己也不胜惊异。
我计算了这个场景同这支曲子的对位法效果,却没有计算这个场景和曲子的长度。结果长度却完全吻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大概是我接到父亲去世的消息之后,踯躅于新宿街头的时候,就像三船扮演的无赖一样,满腹愁云,茫然不知所之,听着那《杜鹃圆舞曲》,头脑中下意识地计算了曲子的长度。
此后,类似的事还有几起。任何时候都是本能地同工作联系起来,这种习性近乎前世因缘。
导演这一行当干到这种程度,可以说完全是前世因果了。
泥醉天使 第二次看泥醉天使,比第一次感触要深,看出了更多的东西。 我觉得这部电影有两个比较有内涵的看点,第一点是理性与非理性的对立(或者说矛盾)。第二点是对于社会中 爱和教育 的缺失的悲哀 首先我们谈一谈第一点,就是理性的人与非理性的人的对比。 通过这个基本矛盾,展示出了梦想中的未来(或者说理性人的世界?)和泥醉的现实。梦想世界中小女孩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以至于让酒吧女自惭形秽,而医院的院长可以从容地坐着小汽车去诊疗。泥醉的现实世界中,大家都要考虑黑帮的迫害,黑帮内部还有勾心斗角,外部还有敌对帮派的压迫,可以说是众生皆苦。
信奉仁义的松永对比的是利用仁义的老大,至于冈田,和松永是一丘之貉,只是更加理性了一些。 意气用事的松永(对,还是他)对比的是认真执着的小女孩。 爱发脾气直来直去的医生,对比的是冷静认真医院的院长。 黑泽明把这些非理性的人安排了很不好的结局,不够理性的医生只能忍受酷暑和蚊子。理性的同学院长却可以享受小轿车和院长待遇。 信奉仁义的松永,被当做工具出头,最后一病不起。理性到利用仁义控制人心的老大(还有冈田)却可以享受美女和财富和生命。 意气用事本可以治好病却无法忍耐的松永,最后死于肺结核。而同样得肺结核的小女孩却可以治好病,拥有美好的未来。 年轻的黑泽明通过这部电影给出了对于这个泥醉现实的药方,那就是理性。 但是笔者认为,此时的黑泽明还不够老道,对于社会的观察和理解不够到位。因为认为理性能救世是形而上的东西,不是唯物的,是唯心的。人不可能在没有经济基础的情况下产生出黑泽明梦想中的理性。仓禀足而知礼仪,在许多年后,黑泽明又拍了一部红胡子,同样是一部医疗剧,却更加深刻了。红胡子才真正解释了这个道理,解释出了病的根源是穷,是经济问题是社会问题,而不是理性与非理性。 第二点,黑泽明想表达的东西,那就是社会中缺失的爱和教育。松永幼年就是个孤儿(他自己描述父母很早就死了),以至于缺乏教育(或者说那个时代教育没有普及),只能踏入黑道,而黑道老大们为了利用这些年轻孩子为自己拼命,就灌输给他们仁义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无疑很大的影响了松永,电影中狠狠地通过老大的话嘲讽了一番,可以看出黑泽明是很反对所谓的黑道仁义的。而真是因为缺失了父母的关爱和社会的教育,会让一个又一个孩子,走上黑道,成为一个又一个牺牲品(结尾也正是通过那个家庭幸福美满的小女孩,来衬托出松永这个孤儿的悲惨。 唉,笔者觉得松永很可怜,也有点哀伤自己的身世,不圆满的家庭,会产生出多少个畸形的孩子啊!!)。黑泽明也确确实实通过这个电影表达了对于社会制度的缺失的遗憾。
摘自《蛤蟆的油》:
下一部影片的剧本也是我和植草一起写的。
那时我们住进热海的旅馆,从窗子望出去,可以看到内海,那里有一条沉没的货船。
那是一条钢筋混凝土做的船。战争末期,日本钢铁不足,无奈之下,做了这种船。
孩子们站在伸出海面的钢筋混凝土的船头,跳进残暑未消、波光粼粼的海里,以此为乐。我觉得有钢筋混凝土沉船的内海,似乎是对战败日本的一个绝妙讽刺。
我们写剧本的过程中,在这天天能看到的内海忧郁景象中,酝酿着《泥醉天使》臭水池的戏。
《泥醉天使》这部片子的设想是这样诞生的:山本先生拍描写战后日本社会的影片《新浑蛋时代》的时候,建了一处表现黑市街衢的庞大露天布景,那时山本先生跟 我说,能不能利用它再拍一部片子。
山本先生的《新浑蛋时代》描写的是无赖们的世界,这些无赖们的老根就是战后接二连三出现的黑市。我想更深入一步解剖无赖之所以存在的客观世界,想弄清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以及支撑他们组织的“仁义”、他们每个人的精神世界、他们自诩的暴力等究竟是什么。
我定下了影片的中心内容:以黑市做舞台,以割据地盘拉帮结伙的无赖为主人公。同时设想了与这些无赖相对照的人物。
开头,我决定让一位住在此地的、人道主义思想较强的年轻医生出场。但是,虽然我和植草百般努力,这个怀抱理想的人物,也可以说是公式化的理性的人,就是成不了活生生的人。
掌握势力地盘的无赖是有原型的,植草和他有交往。因为那无赖的生活方式使植草大为倾心,后来植草甚至为此和我发生了冲突。总之,这个无赖形象是那么生动,简直呼之欲出。
其次,这条街的一角有个象征本街病灶般的臭水池,它又像个倒垃圾的垃圾场。这些在我脑海里逐渐成为影像,可是影片的另一主人公——小医院医生,却总像个塑料做的服装模特一般,不能成为活生生的人。
我和植草撕烂、揉皱的稿纸几乎把我俩围满,一次又一次,总不满意,我们只好哭丧着脸,面面相觑,无计可施。
那时我觉得毫无办法了,甚至想放弃这个本子。但是转念一想,任何一个剧本都难免遇到一两次认为不行的时候,只好继续写下去。我从自己写作许多剧本的经验中知道,只要像达摩面壁一样,迟早会达到悟道的境界。现在,我以此自勉,耐心等待,每天注视着这个一直没有生命的人造模特般的医生形象。过了五天,植草和我几乎同时想起了一位医生的故事。
这位医生是我们动手写剧本之前,观察各地的各种黑市的时候,在横滨的贫民街碰到的一位终日醉醺醺的人。
这人是专给妓女治病,然而没有行医执照的医生,他那粗犷、豪放、旁若无人的作风很讨人喜欢,我们请他喝酒,一连去了四个地方,边喝边听他谈。
这位无照医生似乎专治妇科,他的话有时粗野到不堪入耳,但常常脱口而出的对人生的冷嘲热讽却一针见血,堪称珠玑。他常常张着大嘴笑,在他的纵声狂笑中,有股腥风血雨般的苦涩味道。这人大概属于冷眼看人生、命途多舛的末路英雄。植草和我一想起他来,同时闪出了同一个念头。
就是他!
这样一想,竟为一直没有想到他觉得奇怪了。
当初设想的那个人造模特般的人道主义医生的形象立刻烟消云散。
我们的错误在于为了批判无赖,竟然把与无赖对立的医生设计得太理想化了。
这样,《泥醉天使》就出现了。
这个突然出现的活生生的人物,是个年逾半百的酒鬼医生,他不求闻达,植根于人民大众之中,虽无行医执照,医术却很高明;性格虽然古怪,但为人耿直爽快,在当地很有人缘。他不修边幅,总是胡子拉碴,头发凌乱。这位嗜酒如命的医生说话时旁若无人,心直口快,表里一致,心地善良。
把这种性格的医生放在紧临黑市、像个垃圾堆一般的臭水池对岸的医院里,与操纵黑市的无赖将形成很好的对比。要展开这两个人的戏,只待两个人物接触了。
植草和我把这两个人的接触作为开场戏。
无赖因为和另一个无赖争地盘负了伤,找这个医生给他从伤口中取出子弹。
这无赖已患肺结核,肺部有了空洞,此时,医生发现了这一事实。结核菌使这两 人发生了联系。此后,两人对待结核菌的态度截然不同,故事就以此为中心展开了。
剧本一动笔就一气呵成。在写作期间,我并不能从从容容地一切都关照植草。
我不太清楚植草是不是在和主人公原型的交往中对其特别倾心,还是他天性就偏向弱者、被损害者和生活在社会黑暗角落的人。他常常对我否定无赖的态度表示不满。
至于他所持的理由,一言以蔽之,就是无赖缺乏人情味或者人性扭曲,并不完全是他们的责任。
道理也许如此。
但是,即使出现这种人的一半责任或大半责任该由社会来负,我也不认为他们的行为是对的。原因在于在这种恶的社会,也有诚实而善良的人。
我不能原谅以威胁别人、破坏别人的生活为业的人。而且,我也不认为否定这些人就是出于强者的利己主义。
认为产生犯罪者是由于社会有缺陷的观点,就算有一半道理,但据此为犯罪者辩护,也不过是一种诡辩而已,因为它无视生活在有缺陷的社会中但并未走向犯罪的人。
植草动不动就拿他自己和我比较,说我们俩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人。然而在我看来,植草和我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表面的不同。
植草说我是天生的强者,说我是和悔恨、绝望、屈辱等无缘的人,说他自己是天生的弱者,一直生活在泪河里,在痛心、呻吟、痛苦之中生活。然而,这样的观察是肤浅的。
我为了抵抗人的苦恼,戴上一副强者的面具;而植草却为了沉溺于人的苦恼,戴上了一副弱者的面具。事实不过如此。但这只是表面的不同,就本质来说,我们都是弱者。
我之所以在这里把植草和我个人观点对立的问题写出来,并不是为了驳倒植草,也不是为我自己辩护,只是希望借此机会,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我的本来面貌。
我不是特别的人。
我既不是特别强的人,也不是得天独厚的有特殊才能的人。我不过是个不愿示弱于人,不愿输给别人,因而不懈努力的人。
仅此而已。
这部《泥醉天使》完成之后,植草和我分了手,又不知去向了。原因呢,并不是如植草所说,即他和我本质上性格不同而产生的裂痕。
植草这样说,是故意含糊其辞。实际上他有与生俱来的放浪癖,而且乐此不疲。
证据之一,是为了拍《文艺春秋》杂志“旧友联欢”专栏的插图,他同我并肩留影,而且表情十分高兴。
其次,我写这本自传时,植草为了供我参考同我闲谈。那时他十分高兴,我们足足谈了一个晚上。以后来访时也谈得特别起劲,甚至忘了时间,不得不住在我家。
总之,植草和我是非常亲密的莫逆之交,也是常常吵架的朋友。
《泥醉天使》这部电影诞生于1948年,2年后的黑泽明凭借《罗生门》在西方世界名声大噪,并在之后的数年中拍摄了一系列影史经典作品。相比于黑泽明之后的电影,本片不论从故事、拍摄手法角度都显得青涩,但这并不妨碍其成为观察黑泽明早期风格的重要窗口。
志村乔饰演的真田医生不修边幅,尤其以标志性的娇嗔“哼”令人印象深刻,影片中真田医生用医用酒精勾兑水代替酒的片段更体现了真田医生嗜酒如命。而正如名字《泥醉天使》,隐藏在真田酩酊大醉的外表之下的是天使般善良赤诚的内心。影片中真田的台词揭示了这个人物毒舌的内在理由:世事全都那么荒谬、令人作呕,只有嘴毒才能让自己打起精神。
之所以说黑泽明在这部影片中仍不成熟,是因为故事充满说教性。黑泽明希望借此影片批判日本战后社会种种扭曲之处,但他采用的是最浮于表面的方式:台词。例如真田医生多次强调理性是治好肺结核的关键,对人类来说最重要的药也是理性;松永离开诊所后仍然没能抵抗酒的诱惑,真田用诊所门前肮脏的臭水沟做比喻…
然而,抛开故事情节上的缺陷,本片在拍摄手法上已经体现了黑泽明个人风格的雏形。在影片中,几乎每处场景都是狭小的空间,且画面纵深较浅。大量低角度固定镜头让人很容易想到小津安二郎标志性的“榻榻米镜头”,这种镜头是日本人局促、内敛的含蓄表达。直到最后一幕,真田医生与决定回乡下的女子分别,影片中才出现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开阔的场景,寓示着释然与放下。此外,松永咳血后借宿在女子家中时,黑泽明罕见地采用表现主义手法,用松永在波涛汹涌的海滩上劈开棺材的场景表现出人物潜意识深处的恐惧与梦魇,背景处天边从云层缝隙中透过的阳光也颇具有神秘色彩。个人认为最有灵气的调度体现在松永为了“仁义”与冈田决斗的场景,扭打在一起的二人摔倒在地上的油漆中,起身时已经浑身沾满白色油漆,这种手法很自然地放大了决斗场景的戏剧性张力,令人佩服。
尽管《泥醉天使》相比于黑泽明后期的作品相形见绌,个人仍然觉得这是一部包罗万象、以小见大的好作品,黑泽明借志村乔饰演的医生形象表达了对日本战后社会黑帮所谓的“仁义”的讽刺。
黑泽早期的noir film,三船和志村的演技碰撞太精彩了,处处充满了现实的无力感与绝望(三船真是才色兼备的一代男优啊,太赞了
虽然是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却夹杂着很多表现主义的手法。天使与魔鬼的对决,最后还是魔鬼取得了胜利。为什么呢?因为是那在魔鬼的主场——地狱。黑导正是讽刺着日本战后那段混沌时期的社会。医生作为一个生命的职业,救得了一个人,却无法拯救这个社会。医生的那一声“哼!”既是对自己温柔脆弱内心的掩饰,也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无奈和鄙视。
这是很好的电影,只不过我一整个被年轻帅气的三船迷得晕乎乎的,虽然是个可怜兮兮的黑道病秧子。。啊,“我说,和我一起吧,虽然是个小镇但是路中间有清澈的流水,在那种地方养生的话,病很快就会好的,我不会让你受苦的,离开这里好吗”
人物形象塑造的十分丰满,志村桥和三船的表演更是细致入微,但故事过于单薄,黑泽明似乎难以控制住现代片的节奏(在国际上更为出名《生之欲》也常因为节奏问题被人诟病),另外,黑泽明的战后混沌三部曲带有过于强烈的政治诉求(与他的剑戟片横向比较而言),观感并不理想。
这个傲娇混混不肯看病的故事太上头了……衣衫不整地和医生打架……喝醉了跑去医生那儿滚地板……救命我好想出于私心给一百星……这片才应该改名叫《野良犬》嘛,挺合适,医生救助“流浪狗”的故事
声音,用光,人物出场,超现实梦境。从类型片角度看,这是一个Yakuza电影的变奏,而且是非常强大的变奏。
結局說教意圖太濃,也太好預期了,微微失望,但全片仍夠水準。嘴賤醫生志村喬,神風特攻隊式悲情的流氓三船敏郎,這兩個角色塑造成功,也精準展現黑澤明對「英雄」的詮釋。兩位「英雄」各自承受的自我「弱點」,也能窺見戰敗國內部兩種狀態。
三船非常有穿透力的演出。最后的搏斗让人想起罗生门,同样猥和反英雄,黑泽明在技术层面上消解掉英雄,再在精神上赋予其牺牲。从医生的台词来看,黑泽明对这种传统日本人习性还是保留一定批判态度~剧中松永斜倚柱在水边,构图及形象都十分动人
8.5,黑泽明和三船敏郎的首次合作,也是今村昌平电影生涯的启蒙之作。
看这部电影想到的是鲁迅先生。即医者在面对溃败时代时那种深切的无能为力感,挽救一个病怏怏的身体与修正礼崩乐坏的社会两者孰更艰难,怕难的都是破釜沉舟的勇气。黑泽明一项善于在复杂的人性中探寻最原始的情感,电影里医患两位主角都成仙了各自愚昧的一面,一个烂在心肺,一个陷身在污水塘。
7.天皇自此和三船合作,本作亦是天皇后来一些社会问题片的雏形,简洁明快的道德主题+曲折多变的情节,人物则多少有些类型片的形象(心里类型化表演及天皇也挺受表现主义影响的)。战后背景,上扬结局。衬出克己私欲,舍己为人的医生形象。|天皇同样懂得声画的反差所带来的特殊效果。为了强化主人公如丧家犬般游走在街头的窘迫困境,这场戏戏中配上了简单欢快的圆舞曲,盲目的乐观情绪对比出主人公绝望和哀伤。
重看学习单一镜头内的调度,以及如何充分利用水池和吉他。
7.4;仍没有本质上的突破,但创造出了几场精彩的戏份,比如取消偷听的“反打”、环境母题的构造(也许来自瑞典的传统)等
大师小品,内容却异常丰富:事物的多重意象,真田松永冈田的矛盾冲突,外冷内热的医生,外强中干的混混,几个人物刻画和故事发展的细节甚好,光线构图角度选取俱佳,剧情张力十足,极富人文关怀;开始的医手片段和松永病重时的噩梦幻境这两个镜头着实震撼,过目不忘
三船第一次出演黑泽明的电影是承了高峰秀子的赏识推荐,于是黑泽明让他出演「泥醉天使」,本来不过一个龙套而已,黑泽明看完三船的表演为他加戏加戏再加戏,由此你也看到了,龙套成了配角,配角演得像个主角,「蛤蟆的油」里黑泽还不忘记再提及这比志村乔高出30分的120分表演。
《泥醉天使》中的黑泽明是一个充满悲观色彩的导演,他眼中的世界令人绝望。他借志村乔的口吻否定了日本人的献身精神,借酒吧女的口吻否定了城市。流氓三船敏郎即便努力成为一个好人,但最后难免一死,杀死他的不是肺结核,而是这个如臭水沟的社会。黑泽明寄希望于泥醉天使却找不到医治社会的有效途径。
其实你首先应该戒掉的,就是你生存的环境。影片最后,欢快的音乐搭配三船的悲剧命运,妥妥的“以乐景衬哀情”。结尾处年轻少女的痊愈,更是莫大的讽刺。志村乔和三船在影片里就是相爱相杀的一对。很像达叔和星仔!黑泽明大概是想表达:学医救不了日本人。或者有病了就要早发现早治疗。
医生三连,治不了,没救了,笨蛋。流氓三连,我没病,别管我,庸医。笨蛋笨蛋笨蛋(扔东西),庸医庸医庸医(扔东西),两个死傲娇的故事
[2020年5月黑泽明√] 黑泽天皇风格成熟之作(虽说稍嫌用力过猛了)。把一个黑帮题材拍成典型现实主义作品也是没谁了,环境决定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连中心思想都让人物说出来了也真是不够含蓄啊(也不用每个段落起幅落幅都是臭水塘吧……)。志村乔这个暴躁(暴娇?)的医生实在太独特了,写得是真好,不过跟三船俩人实在是都别扭,而且从头别扭到尾,其实多点变化会好一些(传说还有个150分钟版本的?)。那个梦境确乎大师手笔,加上片尾各种强调人物造型的诡异角度,看得出此时黑泽天皇真是博采从长,从欧洲先锋派乃至蒙太奇学派都吸收了不少视听手段。
质量还行,但怎么都让人喜欢不起来的作品。片中志村乔的医生形象虽然有不少刻画,其不连贯性让整个角色弱化了。而之后两人反复逞强的吼叫片段过多,听着都烦。有意思的地方是整个环境观察很有黑泽一贯的风格,兼具对时代的反思。让人失望的地方是三船和志村每次情深意浓之时都不接吻,只有音乐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