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收蓝光修复版资源,这是一部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黑色喜剧片,影片将悲剧内容和喜剧形式交织混杂,影片虽说在表达悲剧的内核,但却是以喜剧的形式推进的,主要讲述了爱做白日梦的主角最后被现实所打败的故事,大家无聊的话可以看看。
剧情讲述了主角是一个即将参加联考的少年,他的成绩很差,是注定要落榜的类型,但他本人还天天在幻想着自己脑袋中的白日梦,比如把自己当成是童话故事里的沙罗曼天王,又比如对自己暗恋的女生幻想了一场英雄救美,还一直幻想着关于热带鱼的传说之类的东西,反正就是中二少年的典型,对学习反倒是一点也不上心,每天闲暇时刻就跑去街机厅打机,在这里他认识了和他一起打机的小胖。
他的父母因为主角这种散漫的性格经常骂他,但他依然不为所动,有一天主角在新闻上偶然看到了小胖被歹徒绑架的消息,之后在路上又偶遇绑匪,所以他又开始做起了白日梦,打算以一人之力救出小胖,结果反倒是自己也被绑匪所擒。
两个绑匪本想抓小胖来索要赎金,但发现他的爸爸是后爸来的,早就不想要他了,所以绑匪把目标转移到主角身上,向主角家里打电话索要巨额赎金,主角家人虽然平日经常数落主角,但毕竟是亲生骨肉,同时也不想让主角错过联考,毁了他的前程,因此同意了给赎金,但他们也是背地里偷偷报了警,所以警察们就在交赎金的地方开展了蹲点行动,结果绑匪头目准备去拿赎金时,偶然遇到了自己的一个当了警察的好友在那里巡逻,和他寒暄了几句后,那个绑匪头目也不敢贸然去拿赎金了,所以骑上了摩托车准备回去,结果在路上遭遇了车祸身亡。
另一个绑匪大胖在新闻得知自己的老大意外身亡后,瞬间慌了神,因为他没有任何的绑架经验,为了避风头,所以就决定把主角和小胖两个人带回自己的乡下老家去,再商讨如何处理这两个人。
乡下人因为法律意识的浅薄,觉得绑架不是什么天大的事,在大胖和他的亲戚进行讨论后,还是决定给两个小孩吃好喝好,继续索要赎金,好给他们家盖个新房子,后来通过新闻报道得知主角还是个即将参加联考的学生后,为了避免小孩耽误前程,他们还推迟了索要赎金的日子,决定让主角在本地参加考试,等考完再索要赎金,所以大胖又从他们家的女儿阿娟手里拿了一堆备考资料,让主角安心在这里复习功课,好在日后可以顺利通过考试,之后这一家人就把这两小孩当自己家的孩子这样来养,还会带他们出去旅游啥的,好不快活。
主角的心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从最开始的继续整天幻想自己得去找后备隐藏能源来逃脱的心态变成了随遇而安的心态,在这里和这家人和睦的相处了下来,甚至还暗恋上了这家人的小女儿阿娟,偷偷写了好几封情书,这时离联考的时间也越来越近了,各大媒体开始不断炒作这个学生被绑架而失去考试资格的新闻,这家人决定还是提前去索要赎金,然后赶紧的把这两个小孩送回去吧,但由于这家人也对这一行毫无经验可言,勒索电话很快被警方追踪,因此大胖决定带着两个小孩去海上避避风头,让主角在海上复习,等到考试那天直接把主角送去考场。
考试日到了,但船却坏了,他们一行只能游泳回岸边,大胖的亲戚由于长时间与那艘船失去联络,便也到岸边查看情况,这时大胖一行在海上遇到了个渔民的船,那个渔民把他们带了上岸,这才得以于大胖亲戚会和,没想到这时两个巡逻警察过来派发热狗,正好认出了被绑架的目标,准备逮捕大胖一家人,主角和小胖决定不告发他们,和警察解释说是他们一家人救了他们,警察便放过了他们一家人,把主角送去了联考考场,炒作新闻的媒体也不断跟随,他们迫切想知道这位拥有被绑架这种传奇经历的学生最后成绩究竟能怎么样。
之后主角在警车上收到了那家人的小女儿阿娟的信,她在信里告诉主角自己以前也是喜欢做白日梦的人,但后来她爸爸因为穷困的原因,所以不让她继续升学了,让她去打工,但她在打工时不幸被人所强奸,所以她彻底变成了一个没有任何梦的人,她非常羡慕主角还有做白日梦的权利和参加联考的升学机会,并告诫主角之后一定要脚踏实地去把握生活,不要做那么多天真的白日梦了,不然之后会被社会铁拳毒打,主角看完信后,陷入了沉思。最后影片在专吃小孩子梦的热带鱼腾空而起下结束了,也暗示着主角正式放弃做梦的人生,影片结束。
在剧情介绍部分,我个人如果有理解错误的地方欢迎各位友邻在评论区指正!
陈玉勋导演的作品不多,却都有不俗的评价。翻出他的处女作《热带鱼》来看,拍得真的不错。影片处理的议题非常沉重,而整个的讲述却又异常轻快。导演对社会有着敏锐的观察,却可以将批判和反思融汇到一个童真的、怪诞的充满黑色幽默的世界中去。 影片最开始是几个绚烂的热带鱼的空镜头,画外音是广播声,说着主角刘志强寄来的自己的奇闻异事。刘志强是一个拥有着童真、不断幻想、做着白日梦的初中生。从后面我们可以知道,这个广播成为了孩子们梦想的收集和传播的站点。 随后,有两个很妙的转场。第一处,主角刘志强走到公交站台旁,看到了心仪的姑娘,他紧张局促地靠近她,想递给她自己写的信。此时,画面定格,停止于刘志强伸向姑娘的手,一个老师的声音突兀地侵入到这个充满着青春气息的场景,随之而来的是老师的敲打和关于联考的谆谆教诲,一种短暂的美好被打破;另一处转场,刘志强在与姑娘写的信中谈及自己的梦想——带她去绿岛看热带鱼,在他的内心独白声中,画面呈现出一个由简笔画、缤纷色彩和简单道具构成的幻象,在这个幻象中,志强实现了成为超人、拯救女孩的梦想。这时又出现了画外音的前置,老师宣布学生考卷分数和敲打的声音再次打破了幻想的美好。 通过这两次转场,导演将主角的梦想(热带鱼、幻想)与现实(联考)的对立呈现出来,而梦想和美好总是被现实无情地打破。 之后,志强的生活又被一桩绑架案打破,他为了拯救被绑架的小朋友王道南而被卷入其中,自己也身受其害。绑架者是一个前身为警察的房屋建筑工,他的帮手庆仔是一个从乡下来到城市的打工者,笨拙却善良。混混在交易不成后因车祸身亡,于是,这个绑架案转交到了庆仔手中。 非常有意思的是,在整个过程中,庆仔对志强与道南照顾有加,无论是饭菜还是冰棒,都是三个人轮流来吃,观众丝毫感觉不出恐惧,取而代之的是温馨。 这种温馨一直延续到庆仔的家庭中。庆仔在慌张下将两位小朋友带到乡下的家中。从庆仔的遭遇以及这个家庭的生活状态,凸显而出的是城乡的贫富差距。导演对社会问题的考察被放置于日常中。每逢雨季,乡下的房屋地面会被雨水淹没,饭桌像是成了一座岛屿。这个家庭想借这次绑架索要赎款改善家境。这个家中的每个人性格各异,却都淳朴、善良,于他们而言,绑架更像是一个游戏,是他们脱贫的白日梦。从始至终,由绑架带来的紧张感甚至不如青春的悸动。 在不断的争吵和相处中,志强道南渐渐融入到这个家庭中,仿佛成了这个家族的一员,感受到自己的家庭所不能带来的温暖。不过,这种温馨终于还是被联考打破,媒体新闻聚焦这次“绑架与联考”,在关注着案件的同时也在对联考做倒计时预警。于是庆仔一家非常热心地为志强创造了学习的环境,志强的生活还是不得不面临联考。 在学习之余,庆仔带两个孩子来到海滩放松。连同斑斓的视觉风格和海滩这个空间很容易联想起北野武,尤其是他的《奏鸣曲》。北野武最为知名的是他对于暴力的呈现,他的暴力总是在不动声色的沉默中酝酿,继而在瞬间爆发。而他又是一位拥有童稚心理的导演,诸如《菊次郎的夏天》和《奏鸣曲》都有体现。《奏鸣曲》和《热带鱼》在气质与内涵尤其相近,它们都创造了一个童真的理想世界以躲避生活中的虚无。 在《奏鸣曲》里,已经厌倦黑道生活的北野武被其老大放逐,在几番打杀之后,他和手下逃到一个偏僻的海滩。他们玩纸人游戏、丢飞盘、做沙坑陷阱,在这里,它们变回孩童、重拾天真,拼杀火并全然不见。《热带鱼》中,庆仔、志强和道南同样相处融洽,他们甚至很恶作剧式地用沙土做出巨型便便的沙塑,童真尽显。 我们发现,庆仔的绑架行为成了刘志强和王道南逃离现实的避风港。在这个“另外一个家庭”和海滩上,他享受到关心和温暖。于是“绑架”的意味也产生了变化,实际上,真正的绑架者并非庆仔,而是严酷的现实,是社会各界人士汹涌的推搡和强人所难的关切。 这是影片最为怪诞之处,影片里的各色人等甚至包括善良的庆仔一家都对刘志强的联考给予了匪夷所思的关注,而唯独当事者刘志强对此不堪重负而又不屑一顾。旁观者与当事者对于同一件事的迥然态度产生了一种更为有力的批判,联考制度对青年生活到底造成了什么影响? 两部电影的结局也有相似之处,在《奏鸣曲》中,北野武因为复仇最终选择了死亡,在《热带鱼》中同样有“死亡”——“梦想的死亡”,刘志强在社会各界人士的推搡之下终于在不断的逃遁之后必须褪去单纯面对这个世界。 临近结尾,阿娟将自己的惨痛经历告诉志强并劝其珍惜联考的机会,志强坐在送他回考场的车上,同时也夹在了乐土(海滩)和面前的黑暗之间,夹在梦想和现实中间。他陷入了迷茫,导演用汽车后视镜中的扭曲镜像予以展示。 下面切入的镜头呼应着影片的开场,配合着热带鱼的空镜头的是主播的声音,他念着王道南寄来的信:“世界上有一种鱼,住在很深很深的海底,他专吃小孩子的梦,等到他吃了九千九百九十九个梦的时候,它身上就会长出翅膀,然后从海底飞向天空。王道南说,他在一个多月前,又一次在海上就看到了这一只庞大的鱼,从海底飞了出来。”这个传说,是刘志强讲与他听的,在志强不得不面对无奈的现实后,梦想有了传承者。 梦想的力量,在于可以让人在某个阶段保持着天真的、炽热的热爱和向往。 影片的尾镜是一个超现实的场景,一只巨大的热带鱼遨游在城市的上空,宛如一场梦境。这是一个还拥有着梦想的孩子的幻想,也是独属于他的现实。 梦想以传递的形式存于世上,导演以“梦想的轮回”作结,是一种善意,同时又满含无奈。
太好了。
我向往侯孝贤电影里平淡静谧的乡村生活,但热带鱼中人糟糕的处境、连篇的粗话(比起街边老阿姨老阿伯简直是小儿科)还有不着边际的幻想,才是普通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一家人作为绑匪勒索钱财与关心阿强联考之间的矛盾让我想起一些闽南人的面目。经常在网络上看见人给闽南人立下“热情好客”“爱拼敢赢”的人设。假如网友们见到前一秒四海皆兄弟的豪情大叔,下一秒面红耳赤地跟人骂着什么甘霖娘老母寄卖、表格生的、没懒觉云云,一定直呼好家伙。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许多敬重长辈的伟岸形象早已轰然崩塌。如今回想倒也不感到意外,趋利避害乃人之求生意识使然,我不愿接受只因他们的第二副面孔太过骇人。 另:全片有四爱 一是刘志强王道南被丢在小屋里,从里向外看,绿意盎然的山草被斑驳的墙皮包围。 二是阿庆半夜起来疏水,纸船在星星点点中逐渐沉底。 三是大家在沙滩上堆大便。 四是结尾阿强在回家的车上。光越来越暗,我好奇他会有怎样的未来,但是车子走着,我想,一定不要把联考成绩放出来,在这里结束最好。结局和我期待的差不多,以飞翔的热带鱼为结尾太出彩了。 在忙碌又好像一事无成的学期末看这部片子,期间查出了令我满意的成绩,开心。明天之后就要开启我光辉的假期喽。 祝大家的美梦都能成真。
流露着菊次郎夏天的气质,侧面暗讽其时的台湾社会风气(媒体和联考),孩子成长的无奈,纯真的梦想与荒诞的现实,好像在进行一场进入成人社会前的模拟测试。浑然无邪的气息,孩子们和让人恨不起来的绑匪,挥舞着天真,荒诞又温情,真是可爱呢。8.3
乡土味,被水浸泡的房子。
海角七号遇上菊次郎之夏,再+20个笑点,和一个白日梦。
那时候台湾很多这种有些荒诞又有些黑色幽默的电影,真是有意思啊,如今除了文艺腔,基本不剩什么了,可惜。原来林正盛演戏这么有趣,忽视了
我完全无意贬低其它电影,但本片确实让我想到了《菊次郎的夏天》(一部很好的作品)并得出它全方位好于后者的结论,是的,全方位,包括配乐。
阿娟知道了残酷社会的真相:只有梦想是走不下去的,但是却没有走的更好;阿强整天沉寂在白日梦里,却离奇的受到大家的鼓励帮助,全片讲的就是 只有梦想是走得下去的,电影里的现实社会又是如此荒诞,表达了爱做白日梦的人的无奈
海角七号哪有这部好
热带鱼漂到了淡水区,汽水樽里放错了咖啡,不想读书的男孩被送了教辅书,教辅书的主人在工厂被lj。到处都是错位,黑色幽默。现在的台湾电影都很少有这样的片子了。
巨蛇娘娘,如花赵哥,乌龙绑票团,水漫海角人家,沙堆一坨便便,美丽岛白日梦,热带鱼游过台北上空
一个深夜,pearl台让我彻底迷恋上这个小岛
导演陈玉勋把该片献给“所有做白日梦的人”,这是多么可爱的献词。不要嘲笑做白日梦的人,也许他们童心未泯,也许他们心存善意,而且,他们的白日梦,也许给你带来欢乐。这是一部欢乐的电影,台湾特色的无厘头,同时释放了美好的白日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的许多演员来自幕后高手。
需要忍住前半小时闷场,才能体会妙处。真实残酷,黑色,郎祖筠的电视台主持每次出场都很爆笑,林正盛的绑匪很亲切,几处音乐段落也不错。
可怜天下老师心,苦口婆心的说教,但是那个年龄的孩子就是不懂啦。面临中考的孩子正是懵懂的年纪,告别童年的纯真和儿童的幻梦。阿庆绑架了两个孩子,只是他并不算个坏人,我们不知道有人还住在泡水的房子里,或者我们只是不愿去想。阿娟的经历令人心碎,珍惜你还能自由读书、还能做梦的年华吧
哎 看着好心酸 为什么阿强的联考梦让那么多人牵挂 可那个叫阿娟的女孩子呢 真是讽刺啊 电影很本土化
一種溫吞的影像風格,偶爾喧鬧、偶爾嘻笑、偶爾卻又憂鬱了起來。不再像小時候看到的那麼好笑了,其實全片是使人覺得沈重的。雖然講的是一個光怪陸離至極的故事,但是卻不會讓人不解,那種鄉土味正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病灶。
那个时代,好人坏人都很可爱。哪像现在,人既不好也不坏,又不可爱。
4.3 台灣的純樸,在這片裡看到了好多。是有點笨又有點好笑的純樸。這要比現在拍的台灣電影要好的多!!想不到林正盛的演技這么好,屋子裡灌了水一家人吃飯也是極美的鏡頭!!謝謝ICE~
广州“太平洋的风”影展,继续蹭了一姐的票。意料之外的惊喜收获,从一开场便嗅到这绝对是我喜爱的类型!刘志强的奇妙漂流,淡淡日式风味。与其说是像《菊次郎的夏天》,倒不如说像《我们是小僵尸》,充满花季少年天马行空,奇异瑰艳的幻梦。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以童话展现,配乐灵魂与台湾本土风情俱全,笑点如连珠炮发射,引得全场哄堂大笑拍手叫绝。那游弋于天上的绿岛热带鱼,仿佛是“游”出生天的刘志强本人。小男主林嘉宏也太他妈帅了吧!!!!!大有少年张震之感?感叹当年两岸的学业和考试性质及情形竟如此惊人地相似。
这个时候的台湾电影真有性格真好看,陈玉勋看到的是大事儿,有大人的眼界和小孩的天真,完全不是现在的无病呻吟文艺腔,这里那个主播的造型设计太有意思了,还记得看过的那个飞侠阿达,越想越喜欢,怎么有这么对味儿的电影呢??
黑色幽默下是最深的无奈和讽刺,全世界都在维护那个爱做白日梦成绩差的男孩的联考梦,然而还有一个叫阿娟的女孩直接被剥夺了做梦的权利,两相对比更显得残酷,还有恰到好处的讽刺和暖人心房的温馨平衡得刚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