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开始引用尼采的话:到女人那去,记得带上你的鞭子。而尼采将生活比喻成他的女人,那么鞭子即可以认为是他克服之前那些旧秩序下的生活所要用到的“强力意志”。在我看来《朦胧的欲望》描绘的不仅仅是一个痴汉与一个善变的女人之间的纠缠故事,而更深地指向布努埃尔对生活的态度的转变,而且认为是从尼采那种践踏旧秩序,创造新秩序,成为超人的态度转向加缪笔下那种西西弗式的反抗的态度。
影片中的Conchita由两人分饰——一面冷艳精致一面热情奔放。后一面的出现常在男主饮酒后(幻觉)、ml的应允预备期到应允(应允完换装后旋即换由前一面出演)以及每每濒临绝望之际。ml这个主线索私认为可以理解成一种信仰上的圣交。参见塔可夫斯基《牺牲》男主在与女仆玛丽亚(这个名字的意味颇浓)悬浮ml(圣交)后才放火烧房,以自己作牺牲的祭品。那么本片中的ml便可以认为是一种生活的启示(成功方面),ml在一定意义上也象征着拥有,甚至可以说是象征完全的拥有,那么便是尼采所论述的超人形态下的对生活掌控。那么没有得到便不可能让男主做出牺牲,于是矛盾在其中展开——得到需要全力追求、放弃一切与没有得到启示不会付出全部之间的血战。女主在男主斥责她不将自己献给他时的回应颇有意味:如果我把你想要的一切都给了你,那么你就会厌倦我。你爱的是我不给你的而不是我。你只能等待,必须如此。是否是对“真正的生活在别处”的一种含蓄表达,生活一次次的给予自己成功的欺骗与一次次失败后的落差,同时是叔本华笔下“欲望”到“厌倦”之间的钟摆式转变。生活或许只有在不能被我全部拥有(掌控)时才会让我们一直苦苦追寻。谎言、厌倦、忍受和欲望交织成一张网困住艺术家。加缪在笔记中说道:放纵导致无意义。贞洁才是有意义的(影片最后对染血十字绣中的裂缝的缝补,那裂缝指代意味很强)。那么“欲望”到“厌倦”的快速转变是否是人类为了好好活下去所必须的呢?如若欲望无止境,永不厌倦,毁灭怕是也不远。(此部分在《爱在》中以一种较为轻松的方式提出:那只发现触电可以产生快感的小白鼠与之后的纵欲之下一边是享受一边是濒死(无穷的欲望通向的自我毁灭)的滑稽状态。
Conchita每次重新出现的场景也十分有意味,几乎都是在新地点,男主有多次在“巧合”之下遇见。而同车厢听男主讲故事的心理学家却说:我们的潜意识都明白巧合不存在。前述事实可否视作艺术家心目中“真正的生活”对他的一种心魔式的引诱?当男主处于失意、失落、被抛弃状态下都能再巧见Conchita,并慢慢发展至无限接近ml目标后重又分离,不像极了我们对生活的追求后又被近乎“戏耍”的看似重复却欲罢不能的状态吗?在生活中,我们难道不是每每尝到甜头后旋即又受挫但仍对“真正的生活”有所渴望吗?
而Conchita自白没有和别的男人ml过是否可以认为是男主潜意识中对自己所追求的生活的独特性的肯定?毕竟很多人都认为自己选择的道路不同于他人,而且最适合自己。男主对追求Conchita的决心也可以视作追求“真正的生活”的执念。而独一性、专属性可能可以被表达为加缪式“要么全有,要么全无”的思想:除了这一种生活外没有其他且不容许妥协。而杯中苍蝇(侍应生说酒吧里这一只他追了好久偏偏落在男主杯子)与男主别墅中被抓住的最后一只老鼠是否可以视作男主同它们一样掉入“真正的生活”这个罗网中去了?影片中多次出现的恐怖袭击(时常影响男主的追求进程)是否可以视作战争对艺术家的影响?
男主对追求ml下对女主展开的攻势也蛮耐人寻味:从一开始送钱到再叠加到送房子,是否可以指代生活给我们一种“努力就能成功”的幻觉与女主责怪男主“我本来想和你ml但你却想和我妈买下我”所指代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之间的开战呢?
得到女主献身应允后到乡下别墅却停了电。在此我要大胆地理解为尼采宣告“永恒回归”那个正午前的黑夜。而男主本人就是一道闪电借以照亮黑夜——实现理想的欲望与能力的需要。在此迎合旧秩序和创造新秩序在此背景下被作为两个选择,最后男主选择了后者。
女主到最后也没有献身于男主,而前文说ml象征一种完全的拥有,那么就是预示我们从不曾真正拥有什么,对所有事情都是一种表面上的拥有。
女主对男主说她死后不准许男主找别的女人不然每晚都会去找他。我们可以参考《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条件和心路历程:奋斗到家财万贯整天处于纸醉金迷中但心中仍保有最单纯的拥有黛西的愿望,最后戏剧性的死亡也给这场似乎注定发生的悲剧增添了张力。电影方面可以参考《公民凯恩》中“玫瑰花蕾”之于凯恩。
在乡下别墅中女主甚至带了别的男人到那里去顺带毁坏了男主家的花瓶。尼采所蔑视的那群世俗成功者,他们的成功对于艺术家是一种讽刺和打击。生活对他们献媚(包括后来的在男主面前的疑似交欢,在这里,老态的男主看着年轻男子近乎轻而易举就和Conchita交欢所产生的落差必定强烈许多,或许可以视作老态的艺术家面对年轻一代中世俗成功者的巨大落寞之感)是对男主的一种沉重打击。生活可以给很多人献媚,他们的成功甚至多莫名其妙,唯独除了自己(可见于Conchita在房间给许多人裸体舞唯独不肯献身于男主,这种随意甚至淫荡的态度和面对男主时那种坚定守身如玉的态度下的反差我想也是艺术家对生活的一种诘问:总有人可以成功(或者不说成功,说成对生活一种完全掌控的状态吧),为什么偏偏不是我呢)?生活之于我们永远善变,永远捉摸不定。而男主对围观裸体舞的人的驱除我认为是一种尼采式的对世俗成功者的践踏。女主后却批男主明明知道她本人在对他撒谎却还自我欺骗,可视作对生活意义的肯定(在认识到虚无的前提下)和认识到生活不能被我们所掌控下仍苦苦为之奋斗。(可参考《都灵之马》对尼采哲学的部分否定意味)。在这里被男女主间在火车上互泼水表达得很巧妙:开始是男主对赶来挽回的女主泼了水——对“真正的生活”的绝对否定(包括前面的给女主吃巴掌——强力意志否定旧秩序。女主在被打后的回应:我才知道你是爱我的。似乎印证了尼采说的征服生活后的状态——生活被制服了,屈从了他的强力意志,来到超人到来背景下的价值重估),但结尾女主对男主泼了水他们重又和好——绝对否定的失败,向西西弗式蔑视众神又挺身上山的转变。
惠特曼说:相等的又是相反的才能突破朦胧。我斗胆借此阐述一下本片核心:我们突破不了朦胧的原因是我们的意志与生活的真面目是相反的但并不相等,所以我们选择以西西弗式永远反抗。在荒诞之中寻求永远反抗而不再去寻求意义,投入生活本身。
至此我斗胆认为以上观点还算能自洽便选择展开阐述。借此感谢胡适先生说的“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给了我这样离经叛道地解读《朦胧的欲望》的勇气。
一开始也觉得两个演员演同一个角色实在是哗众取宠毫无意义,然而一旦开始体会到孔奇塔的两张面孔背后强烈的区别,便立刻开始对这部电影惊为天人。
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女人,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愚弄一个富豪,让他历经折磨依然对她死心塌地?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女人,才会随心所欲地在纯情和淫贱,贞洁和放荡之间转换,又能一次次说服观众,“她可能真的是这样一个人吧”?
她既要神秘,精致,性压抑;又要粗犷,豪迈,性奔放。那么不如把两个风格天差地别而各具魅力的女人拼合成一个,就能得到答案了。
于是卡洛尔饰演的那张面孔负责穿上贞操裤、幽怨的眼神、娇气地笑和伪装纯情的一切戏码,而安赫拉饰演的那张面孔负责所有的西班牙风情舞蹈、身体裸露画面、与不知真假的情夫调情、被扇耳光、大笑和狂热地诉求爱情。两个演员分工明确,欲迎还拒欲拒还迎,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完美地展现了孔奇塔令人着魔的魅力。仿佛她一个人就成了张爱玲笔下红玫瑰与白玫瑰的结合。
最后,这个女人一次次立场和态度的突然反转,宛如电影中一再响起的剧烈爆炸,带给观众无比强烈的荒诞感、颠覆感和朦胧的性吸引力。
太精彩了,布努埃尔用两个演员饰演一个角色,表现女主角的两种极为矛盾的人格,一个冷艳,一个娇媚,但相同的是这两个人格都非常了解男人。 你以为男主人公想要爱情,又以为他只是拥有蓬勃的占有欲,他看似深情却又是个渣男,表面是个法国绅士却也许是个真的衣冠禽兽。而女主人公从头女表到尾,她太了解男人了,对付男人的方法仿佛永远都用不完,想要钱、房子、优渥的生活都是垂手可得,但同时又有本事让男人得不到她,让人觉得又好气又好笑。可她真的就是一个表脸的物质女吗,似乎又没有那么简单。 老鼠、苍蝇、抢劫、爆炸,一切都那么随机突然又那么处心积虑,让人觉得隐喻十足又摸不着头脑。他们的欲望是朦胧的,男主人公的肉欲隐藏在表面的深情下面,女主人公的深情隐藏在表面的物质下面。而且这个故事由男主人公叙述,其真实性本来就值得商榷,这个故事本身就是朦胧的。 全片都是对资产阶级赤裸裸的讽刺,以一种超现实的拍摄方式展现出来。故事本身具有荒诞性,穿着贞操带的冷艳女主与穿着(或者不穿)裙子跳舞💃的热情性感女主转换得让我这个脸盲症一脸懵逼。隔着一层的欲望最为致命。 西班牙风情和法式浪漫在电影中结合得毫无违和感,真是太迷人了。 再次赞美两位女演员卡洛尔•布盖(Carole Bouquet)和安吉拉•莫琳娜(Ángela Molina),真是美得淋漓尽致。 Bravo!!!
资产阶级的愚昧与欲望,灵光一现的一女分饰两角,一面热情,一面冷漠,渣女乃成,时而故作楚楚可怜,时而故作坚强独立,甜言蜜语,保持距离。布努埃尔的预言?何以在父权的西班牙预见女权的甚嚣尘上?持续不断的恐怖袭击,偶尔串场的超现实主义。
——————————分割线——————————
初中时跟班里一个男生抢我女朋友(我也很纳闷,明明是我女朋友,我为什么需要抢?)他说我女朋友是他的,我说我女朋友是我的,而我女朋友说了一句:“我不属于任何人,我只属于我自己。”
当时听了深以为愧,自己骂自己怎么能有这么自私的想法,任何一个头脑正常、独立自由的女人都应该属于自己,暗中佩服女友的见解高。
等到渐渐长大了,才反应过来根本不是那码事嘛!一个女人只属于自己是怎么码事嘛?且不说生养你的父母,就当你有了男朋友的时候,你只属于自己,不为任何人改变,不为任何人妥协,不曾为一个人放弃过一些事,那才是自私的表现好叭?可能她压根没有爱过吧。
事情过了很多年了,我和女友早就分手且不再联系,成为了联系人里的驻客,不过那个和我抢女友的男孩和我的女友一直保持着很好的联系。也许正是那个男孩不懈的经营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从来没有得到过她,让他们保持着今天的友谊。
从某种角度来说 男性多少有点可悲的自知之明 他们以为女性会爱他们的社会地位 爱他们的资源钱财而不会爱他们作为人的本身 所以在他们眼里 女性应当被占有毕竟她们的生理结构是这样的 即使不同性格的女性在爱情中也多半阴晴不定若即若离毕竟不这样他们怎么欲罢不能(仅从影片所展现的出发//视频网站的马赛克加工者大概也深得女性“引诱”男性的奥义 即便角色穿着的是白色蕾丝低胸睡衣也要打上一层“朦胧”的马赛克以便恰当勾起其猛烈的“欲望”//也许都应该写上一本《忏悔录》
聪明女人永远用不完对付男人的办法
爱情一定需要反复试探吗?爱情一定要做爱吗?爱情一定要甜言蜜语吗?男人的爱情和女人的爱情区别真的那么大吗?爱情究竟为了什么?而欲望呢?难道那一切不是因为欲望吗。
两个演员饰演的同一个角色,一个法式冷艳一个西式的浓烈啊,换来换去还真有点女人心海底针的意思。不过两个人都太贱了是真的。。
在布努埃尔的电影里,欲望和幻想是贯穿其中的,尤其是中产阶级的“性趣味”和宗教人士的假仁义。片目的另一个翻译“欲望的隐晦目的”更贴合布努埃尔对欲望的挖掘,中产阶级男人对女性的欲望是性和占有(“两女饰演一人”在男人面前单一化的对女性的“性”目的),而下阶女在男人面前的欲拒还迎、反反复复,是对男性欲望的玩弄,也是自我欲望的肆意放纵,两个女性角色的反复转换,也包含着女性自我的欲望(财富、爱情、控制欲)的达成。总之,男人和女人,就像逢场作戏的情侣,欲擒故纵、欲拒还迎、你进我退、此起彼伏,反反复复。欲望就这样像一个皮球一样踢来踢去,最后踢爆了。
一贯的,拍摄手段上采用布努埃尔宗教象征哲学,每出现一种生物,即为象征她的一次将要出现。老鼠在房间里他不介意,苍蝇在食物中他无所谓,猪被别人抱在怀里他很欢喜,最后被劫匪抢去财产的他终于还击。影片结尾定格在他们观一店员修补一血染的单布,当他们争论时,爆炸了
4.5。到处都是隐喻,出现四五次的麻袋、酒杯中的苍蝇、家里老鼠夹上的死老鼠,显得与上流社会格格不入。更牛逼的是,女主角由两人扮演,一个清纯,一个性感,清纯时,是男主角的欲望,性感时,是女主角的欲望。管家适合说相声,出场必抢戏。
欲望则是价高者得。男人折磨女人的方式只有打她,操她,不给她钱花。女人折磨男人的方式却有许多种啊。
布努埃尔遗作,魅惑神秘依旧,永远得不到的女子+灾难与犯罪的无边之城。1.通篇男性视角,二人共饰一角并无规律地轮换登场,女性对于男性的变幻莫测、反复无常由此彰显出来,时而奔放热烈,时而拘谨纯贞。2.套层叙事结构,由火车上的男人给同车厢者叙述作为外壳,时而中断,与故事中女主若即若离的举止一道撩拨、耍弄着观者。3.广播、报刊及多次突发的情节,昭示着一个恐怖袭击与意外灾难频仍的世界,与男主求爱中的屡屡受挫遇阻平行并置。4.兀自插入的、反常而超现实的小元素:麻袋,捕鼠器中的耗子、酒杯中的苍蝇、怀中的猪头婴儿、尝试缝合的血衣。5.你永远也无法理解女主的内心意图,一如永难企及、似近实远的欲望,一如老布不可索解的古怪意象。看本片的过程也恰似被不断当头浇水泼面~ 6.可惜阿佳妮和玛利亚·施耐德回绝了片约。(9.5/10)
玩弄男人的女人確實很聰明,是對父權最大的羞辱,可是這樣的女性形象卻依舊是負面的。節奏拖沓,但有幾處反常規和超現實主義確實耐人尋味,還有無處不在的恐怖活動,其實兩性關係的本質就是危險恐怖的。PS.我臉盲么,完全分不清飾演女主角的兩位演員,在我看來分明就是同一位。。
布努埃尔最后一部,整体一般,但开篇结尾精妙。相对于双人饰演女主,倒尤其喜欢“火车上说故事”这个情境设置,人物分布也非常有趣(作为大资本家的男主/叙述人、心理学家、法官、审慎的中产阶级家庭妇女),可惜导演后来似乎自己先把这个结构忘了。“老妪垂泪绣罗裳”的终场将主题(女性以欲望的延宕来翻转权力结构)揭示为失败(男主受骗后的愤怒无法推导出其对女主的爱情;而女主一旦将身体设立为最后的堡垒,也就注定了其最终的失败),于此同时整体背景里的70年代激左暴力行动也被呈现为无关要紧的失败。
男人无论什么年纪,对女人的身体和处子之身的迷恋,都是无止尽的,上了年纪的的人,更甚。没有男人在乎女人脑袋里的东西,不管里面有什么东西,更不在乎里面有没有东西,当女人做出他们不能理解的事时,就会说一句:女人心 海底针。
男人的欲望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女人的欲望隐晦朦胧,耗尽千般揣测也触摸不到真相。你永远得不到我但你一直都拥有我,最后爱情就变成无穷无尽的欲望和自圆其说的谎话。一半是无辜一半是恶毒,角色的不停变换让人细思极恐,真正令人不战而栗的恐怖分子就是这样的女人吧。“浇她一桶水总比杀了她要好!”
你的爱只是对她的欲望,而她的欲望却是对你的爱。两女饰一角的想法确实很棒,不断的角色转换让欲望也变得随心所欲~
尼玛还真的是不同人演的,我说怎么女主看上去老是不一样呢。。。
男人对什么样的女人最有欲望——贞洁处女+脱衣舞女的合体。老布的片是对规律、秩序、历史等名词的最大反动
1.男人的爱情就是占有和性,女人的爱情就是怀疑与不安;2.分分合合,爱情就是一场战争,一触即发,一声爆炸。
开始以为是部凯子教科书,发现不是。后来以为是部仙人跳教科书,发现也不是。再后来以为是要讽刺自以为是的资产阶级,发现也不完全是。再后来以为是要嘲讽做婊子又立牌坊的绿茶婊,也不完全是。以为是要把爱情中的各种“作死”和欺诈全面展示一遍,特么也不是,都是,都不是。
不努埃尔你到底多无聊啊
原来片中的两个女演员不是故意安排的,布努埃尔只是不满意其中一个的表演,又不好换掉她。结果被无数影评人揣测其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