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奇怪,这为啥起名叫《玉女风流》,这压根片子里的斯嘉丽没有任何的关系,本片从头到尾都不是说斯嘉丽,从来都不是,连她的丈夫都不是。个人感觉从头到尾都是在说那个迈克,就是那个可口可乐的经理。
故事一开始,讲了东西柏林期间,西柏林有一名可口可乐公司的总经理,算是生活幸福吧。收到了来自上级的一个请求,说他的女儿想来西柏林待两个星期。他本来想要在上级面前邀功,就承诺了接待两个星期,结果来了一个是单纯的问题女孩。好在都还招待的不错,结果她呆了两个月。有一天女孩失踪了,后来才知道,跑到了东柏林,还和一个热血青年结婚了。迈克好不容易搞定拆散了他们,结果发现女孩怀孕了,不得不把男青年弄回来。趁着上司来之前,安排他们婚事,还要给这个一无所有的男青年各种包装,从衣服到礼仪,像极了屌丝娶了富二代的逆袭故事。终于蒙混过关了。
故事还是很有趣的,尤其是对某些狂热分子的讽刺,这种黑白的电影能拍出这样的效果,还是值得大家去看,虽然不太可能去电影院了。
非常出色的电影,整体都是完成度极高,切入点更是非常有趣,一个夹杂在东西德之间的可口可乐公司的故事,突然一个和美国毫无关系的故事 就这么顺理成章的由他来讲,来输出价值观了。
美中不足是个人一贯不喜欢基于意识形态的玩笑,总给我一种颐指气使居高临下的感觉,可是实际上意识形态只是意识形态,不应该有高低贵贱。
影片非常有意思无疑是对东德党员的改造之旅,慢慢他接受了这一切,甚至成为了更彻底的资本家,一种很深刻的暗讽。
今天看来桥段见怪不怪,但是真的是当年的标杆之作。
对白密集有如乱枪扫射,但居然枪枪命中目标。男主有如旋风般游走在东西柏林的各大势力之间,用阶级化的思维模式把两大阵营轮流pia到脸肿。能写出这样的剧本真是太有才了,好几个地方笑成植物人~!!!
笑惨了... BW拍的这些黑色真太牛逼了
社会主义好青年被活生生改造成了资本主义富二代。。。这么个讽刺法也是没人能超过比利怀尔德的了…讽刺了这么多最后还黑了百事。。。一定是可口可乐赞助拍的【雾
看完好快乐呀噜
台词稠密,鱼贯而出,笑点俯拾皆是,近两个小时接连不断的揶揄轰炸,恐怕周星驰的九品芝麻官也达不到这样的肺活量。只不过,电影的意识形态过于露骨,共产者难道都是人猿泰山?不过回归家庭的结尾还是让这场荒唐的闹剧,流露出一丝难得的温暖。
剧本确实神,就是闹,不是我的菜。两方阵营因意识形态的对立而引起的种种情境。卡格尼周旋在不同意识形态间,对白又多又快,密不透风。
可能是比利·怀尔德最好的喜剧片,反正我认为该片比《热情如火》要出色。一部轻松、愉快的喜剧片,却承载了如此之多的内涵,冷战、阶级、金权本色、资本主义、共产思维……经典桥段俯拾皆是,玉言金句遍及全片,绝对是讽刺、幽默喜剧的巅峰之作。
9/10。老经理费九牛二虎之力,摩托排气管背后“俄国滚蛋”气球和美国礼物把一个二逼热血青年变成间谍,东德警察审讯用发条橙式音乐折磨,又施美人计换回青年,苏联代表精虫上脑学赫鲁晓夫脱鞋拍桌,洗脑、打点门面、领结婚证和抵消绯闻忙里忙外,提拔回乡之际买可乐滚出百事。脑洞极大,吐槽火力甚猛。
一直认为,比利怀尔德的最高成就不是喜剧,而是黑片(双倍赔偿、日落大道、倒扣的王牌)和带有喜剧色彩的剧情剧(公寓春光、控方证人)。因为黑色性格与愤世嫉俗正好是一对孪生兄弟;而剧情剧则能够充分施展其封闭叙事圣手的所有功力。但在纯喜剧范畴内:一、怀尔德的愤世嫉俗,在成为一种风格的同时,却破坏了构成幽默的一个必要条件(虽然不是唯一的):让观众觉得他们比剧中人更高明。愤世者常以居高临下或冷眼旁观的姿态去看待世间万物,他们往往过于冷漠而不够可爱。反观刘别谦电影中的角色,普遍具有一种自嘲特质。即使剧情要求非抖机灵不可,也必须要放低身段才行。所以莫里斯·谢瓦利艾才以……https://www.douban.com/note/101134830/
勉强四分。怀尔德是黄金时代的尊严,剧本啊导演掌控啊各环节的细节配合啊好的让人害怕。你看他什么都讽刺但最后还是落在解甲归田的人性温存上,这就是美国行业上的王道。以可口可乐在东西柏林分治前期的拓展为背景,塞进了商场悍将、苏俄莽官、东德愤青、西德纳粹、无脑千金等各路角色的政治癫笑话集合
勿被垃圾港译名误导,此乃政治喜剧片的神作,观众如果没有对政治及1961年的历史背景有足够了解的话,是无法品味其中幽默元素的。编写剧本的作者必定是一位重视家庭价值、笃信上帝、坚信自由与正义、与邪恶拒绝妥协的福音派共和党人。
比利怀尔德的功力太强了,同时讽刺资本/共产两大政治体制,剧本太强劲了,一曲Sabre Dance爆发一切疯狂力量,荒诞到难以直视,机关枪般的语速和时不时出现的笑点使本片的节奏一直保持高速运转,完美到不给五星都不好意思!
叽叽喳喳闹得不行,看你们吹这片吹得挺过的,我就不多说了。
“资本主义就是月光下的死鲱鱼”;小蜜热舞赫鲁晓夫的画像掉落斯大林画像出现,开俄国改装车最后车毁人伤;还有对纳粹、冷战的吐槽;近乎完美的台词功底,给人一镜到底的畅快感,感觉机关枪朝自己开了100多分钟;主角们在意识形态的碰撞下周旋掩盖,讽刺意味极高;最后一幕,竟有一丝丝小伤感。
只能说,巅峰期比利的台词和剧作水准强大到可怕。神啊,再赐给人间一个比利怀尔德吧,这个到处是笑不出来喜剧的世界需要他。
看上一百遍都不厌倦!剧本安排得巧妙到极点,善用“时间”这一元素制造张力,简直是超教科书的级别(比《生死时速》巧妙得多了,因为代表时间的钟,也是重要的道具)。几无闲笔,比利·怀尔德的功力真是已入化境!可惜拿开苏维埃和东西德玩笑开得太过火,国内估计应该是不会放的。
像可口可乐汽水般咕噜咕噜往外冒泡的电影
前有怀德,后有谁敢说自己会写剧本!!!
那叫一个酣畅!向比利致敬,顺便还有刘别谦
节奏利朗快捷的一部喜剧电影,从开始就像是打开而止不住的机关枪一样,闪光而逗人的台词,接连而出的幽默,让观众从一开始就让人跟着电影节奏开始嗨,当然还有美国和俄国在冷战时期的对立,也被狠狠恶搞了一次,这都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