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主实惨,惨到离谱,夹中间两边都捏着他。事实证明被捏的太死的软柿子爆了也会两手脏,得不偿失。
阿修罗的炼狱场,男主的处境倒是很呼应标题了,一直活在炼狱里,亲情的炼狱、职场的炼狱、违法犯罪的炼狱。最后所有魔鬼,检察官也好市长也好夹心饼干男主也好,全都下了地狱(倒是很符合核心价值观坏人没好报哈哈哈)
智勋被男主一手推到黄政民手下然后堕落,和男主互殴最后死掉,很老套的剧情,但是我真真不希望智勋死(智勋啊你电影里演的那么多角色怎么都没好果汁吃),还是小小地幻想了一下,最终还是理所当然地希望落空了。
中间一部分是看得我很压抑的,郑雨盛饰演的这个角色太惨了,老婆死了之后才爆发把所有人拖下水,整一个死老婆加buff
所有人的演技是很好的,剧情也还凑合,但是最后男主的“翻盘”,称之为翻盘也不合适,只能说同归于尽,这一部分情节还是难免落俗,看多了这样的片子后很多人都能猜到结局,相比于投入的成本来说实在有些配不上,没有一个精彩的出乎我意料的结局
所有给7分吧,闲着没事看看打打杀杀也挺好。
收藏了许久,因为疫情在家里的时候,找了个上午,认真的看完了。剧情不算复杂,讲述的是男主在两股势力夹击之下,最后走投无路的故事。虽然是比较老套的剧情,但是,讲述得很有逻辑,叙事节奏也很平稳,所以两个小时也看得很舒服。几个老戏骨的演出,也增色不少,总的来说是很推荐观看的一部电影。
片中所涉及的,政治和黑帮,各种纠纷斗争,似乎也在向观众传递一个道理,这个社会就是地狱,只要你陷进去了,无论朝着哪里走都是越陷越深,最终沦为阿修罗手下的小卒,血流成河。片中比较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男主和小弟的这条线,原本是警察同僚,很要好,但是被男主引进到市长身边之后,两个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陷入了利益纠纷之中,在魔鬼的怂恿下,相互残杀,但最后时刻依旧不忍,只是最终还是,为了自己生存,迈出了那疯狂的一步。所以,是环境把人给影响了是么?
《阿修罗》。8分。
金成洙编剧、导演,郑雨盛、黄政民、朱智勋、郭度沅主演作品。
阿修罗易怒好斗,骁勇善战,曾多次与提婆神恶战,但阿修罗也奉佛法,是佛教护法天龙八部之一。《阿修罗》这个片名已经阐述了影片想要表达的一切。
黄政民饰演的市长几乎无恶不作无所不为,而郑雨盛饰演的刑警也为了生存不择手段,朱智勋饰演的刑警迷茫而不知如何择路,郭度沅饰演的检察官则为了办案正邪难辨。片中几乎无一重要角色有明确的立场和身份,除了郑满植饰演的跟随检察官的刑警稍微正派,但他同样对自己的兄弟下过狠手。
故事简单。市长要利益,刑警要生存,检察官要办案。
故事的高潮设置在市长指令杀掉秘书长后,秘书长的追悼会上,各路神仙到齐,所有人都要置对方于死地。于是高潮迭起,精彩纷呈。
韩语电影在表达黑暗和腐朽方面不遗余力,而这正是所有电影人艳羡的地方。
突然想起了当年的《老男孩》,看了好多遍,无论怎么看,都会让我得到审美的满足。在韩国电影迅猛发展的那几年,我们看到了《野蛮女友》,《双面间谍》,以及后来出现的大批新类型电影,通过韩剧,中国人对韩国的生活方式,说话方式,交流方式,文化等都有了越来越深的了解。观众对韩国电影的信心越来越强,韩国电影这个招牌也越来越响。但是新鲜劲过了之后,观众还是逐渐厌倦了转瞬即逝的韩国类型片,对韩国电影类型的追逐停歇了下来,事实证明,我们最终还是想要真正刺激灵魂的东西。
我在这里就不具体说电影情节了,以及有关情节的评论,想看的话就找找其他影评或者百度。我要说的是《阿修罗》何以称得上是世界级的优秀作品。首先,两难;其次,韩国;最后,真实。
余秋雨写的《伟大作品的隐秘结构》一书中,有关于伟大作品的一些特质的介绍,其中我非常赞同的是“两难”的特质。一部伟大的作品的故事内容、结局,一定是两难的,这绝不是某种公式,好像任何作品的结局如果都变成两难的,就一定是伟大作品,绝不是这样,两难和伟大的结合还要有“真实”的故事载体。还是那句话,刺激灵魂,只有直通灵魂的故事,才能配合两难的结构,这样才能刺激灵魂,才能成为伟大的作品。《阿修罗》这个名字就和影片的故事非常贴切,影片的故事发生在黑白两个世界的之间的灰色地带,是常人看不到的,而这灰色地带里所发生的事情决定着我们能看到的黑白两道,老百姓能看到的是有些人被判入狱了,某个商场停业了,某个房地产项目开发了,某些官吏任免了等等。
这个灰色地带就像是阿修罗的世界,一个充满无休止的征战的恐怖世界,在这里有没完没了的仇恨,让人愤怒的理由,在这个世界里没有一刻歇息。影片主角韩度京就是在这个世界里最繁忙的一个人,他夹在朴成裴市长和检察官金车仁之间,没人在乎他的利益得失,他被所有人都有韩度京的把柄,他就像一个木偶,被两个人控制着,左右为难。但是韩度京并不是阿修罗世界在本片里唯一的成员,其实所有三大阵营:韩度京、朴成裴、金车仁,以及和这些人混饭吃的手下,都是陷在阿修罗世界里的人。
每个人都有进入灰色地带的理由,主角韩度京因为自己患病的妻子,他需要钱给妻子治病;市长朴成裴就是为了权力,在权利谋得的过程中的一个又一个罪让他也陷入到阿修罗当中;检察长金车仁比较模糊,他是自己世界的头,他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团队,国家赋予他的权利又可以对上到市长下到平民随意羞辱,但同时他由于来自上级的压力,或者说尊严的威胁,还有最后生命的威胁,最后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金车仁是非常典型的黑老大心态,装*了一辈子,最后死在了不该装*却硬着头皮装*的事儿上。其他两方在阿修罗世界里的纠结,影片并没有过多强调,作者让市长和检察官在大多数时间看起来是高高在上的施害者,特别是市长,他到最后死之前都很骄傲。阿修罗世界唯一最直接的代言人应该是韩度京,观众在他身上感受着强烈的压抑感。
当一个人开始运动的时候,必然会留下痕迹,这个运动如果很光彩,它就会让人自豪,如果不光彩,就会让人蒙羞,但问题是,痕迹不会消失。韩度京作为警察,暗地里为朴成裴做着肮脏的勾当,罪恶劣迹可以斑斑,而这些犯罪痕迹或是故意,或是意外,迟早都会回来找他,“迟早都要还”。就像我们大学老师评职称,写论文,搞科研,可以选择努力读书,积累知识提高自己,写优秀的论文发表,但是非常难;也可以选择花钱直接找别人代写,一切花钱代劳。但是当你要还债的时候,你已经是某某高级单位的教授、主任,一切归零,名誉扫地,晚节不保。韩度京在片中被无数的债追讨着,修补罪行越补越多,最后搞得从上到下的人都可以要胁他,当观众将自己的立场投射到韩度京身上后,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紧张,这一点,导演做得非常成功。唯一让观众在韩度京身上感到轻松的时候,就是他在医院里面对妻子的时候,只有这个时候,他才算处在一个正常人的世界里。韩度京使影片里带领观众进入阿修罗世界的引路人,也是是一种陪伴观众经历阿修罗的人。有一部轻松一点的韩国电影也有一个这样的折腾的人物,就是2014年的《走到尽头》,为了隐瞒一场意外而来的肇事事件,主人公带着观众经历了一些列紧张刺激的补救行动。看完了《阿修罗》,可以看看这部电影轻松一下。
影片中的其他人物也因为各种原因进入到阿修罗的世界当中,最可怜的就是那些小鬼,韩度京的小弟文先模,以为跟着大哥混着黑白两道,他是一个很典型的年轻人形象,这种人大量的存在于现代社会,不知跟谁学的生存之道,好像他们做的一切都有借口或合理的解释。贪污腐败、替人消灾、落井下石、背信弃义、唯利是图等等。他们自认为是自己选择了自己的道路,但却忘了实际上是被环境逼上来的,年轻人的傲气让他们故意不承认自己是被逼的。而他们对接下来的后果实际上全然不知,却又装作很清楚,“大不了一死”,“大不了进去溜达一圈”,对于这些只是听说过的后果,他们在潜意识里也只是故意回避,用“大不了”来壮壮胆。文先模每次杀人的那种紧张,被认同后的复杂心情,尝到甜头时的得意,到最后无法下手杀了大哥的那一刻,还是暴露出他根本不是个混社会的,他就应该当一个好市民,正经工作,正常生活,但怎么办,他回不去了。罪,就是这样吞噬了一个年轻人,而他们竟然还自责的认为全是自己的错,是自己选择了这样的下场。
专门替韩度京处理脏活累活的鳄鱼,是一个瘾君子,不知道韩度京靠什么来控制他,反正对韩度京百依百顺。但是任何人都有痛苦底线,有利益极限,人最大的威胁就是生命威胁,韩度京也许用长辈的气势、毒品、人身自由来控制鳄鱼,但一旦生命受到威胁,谁也不会对任何人或事忠诚,特别是在阿修罗世界里。鳄鱼很无原则,他就是个垃圾,没有任何价值,看电影看多了,这种人物的形象也看得多了,但是想想,他也是个人,本可以很有价值,却成了个垃圾,社会确实很可怕。
殷忠昊、泰秉兆等人,我觉得在影片中起到的是调节作用,没有什么深度,就像是路人甲路人乙,必须要有的点缀。如果所有人物都那么复杂有深度,观众完全没有喘息的机会,观影的效果也不好。再说,对于体会不到人物设计的深刻用意的观众来说,这些人物的存在对叙事的顺利进行也是非常必要的。
跟着检察长金车仁混的一些公职人员就是可怜的倒霉蛋,他们坚信不疑的国法最后出卖了他们,当然出卖他们的不是法,而是代表法律的领导,他们在是毫无选择地掉进了阿修罗里,当金车仁向市长大人表忠心的时候,可怜的车胜美才知道害怕,她甚至都不明白怎么回事。
影片的主体内容是我们都很熟悉的黑暗政治、黑社会,韩国在这类题材上的作为显然走在了亚洲国家前列。从一些表面的事实来看,韩国人对政治的关注度是很高的,有些甚至是狂热的,每天下午六点左右,在首尔市政厅门口就会聚集大群的民众示威游行,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骂总统、骂政府,反正是几乎天天都有的事,当人们坐在饭店里吃饭,谈论政治的时候,我们看到他们谈论时的一本正经,他们绝没有把谈论的事情当做是茶余饭后的谈资,或者是玩笑,他们是很认真的。所以,黑暗政治题材的电影在韩国是很有市场的。《新世界》、《与犯罪的战争》、《局内人》等等,都是经典的黑暗政治电影。
最后,来说一说民族狭隘性。很多韩国电影毁就毁在这上面,本来很好的作品,加了那么一点点民族自豪感,结果全毁了。战争片、历史类的就不用说了,有些达到令人发指的地步,灾难片如《海云台》、《摩天楼》,那是必然会有的。还有一些影片,比如《恐怖直播》、《隧道》,看起来没有是吗?但是我们来看看影片中的敌我双方,就能辨明他们都代表什么。恐怖直播的反派并不是爆炸案的罪犯,而是经常被黑的政府,还有一个反派很重要,就是电视台。而正面形象是比较模糊的罪犯,以及主人公尹英华。再看看《隧道》,反派还是政府,至于那些摇摆不定的百姓,他们只是无法选择,面对现实合情合理地做出了反应罢了,而正面形象,英雄,就是那位一直坚持救人的金大庆。这两个人有什么问题吗?记住,他们在整部影片当中都处在和其他人一样的意识形态中,角色设计上并没有给他们足够多的反常理由,而这两个英雄却能在关键时刻对抗强大的社会力量,也可以说对抗他们平时的自己。没有足够的英雄人格培养,却做出了英雄的事迹来,当观众接收到这样的信息的时候,他们对角色在英雄素质方面的空缺只能通过脑补,而这脑补的内容就是民族自豪感。简单来说,就是本民族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能做出这样的行为不奇怪。如果电影不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那么观众就会自己找个解释。当然,编剧的初衷肯定不是为了宣扬民族自豪感,但是他们这样设计人物自然和观众一样,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编剧也是生活在韩国的人嘛,他们和观众之间是有相似的价值观的。
韩国的民族狭隘性,我想中国人应该很清楚,但很多中国人不知道的是,中国人也一样,只不过方式不同。高晓松有一句话非常贴切:本民族最牛*,本民族最委屈。诚实一点问问自己,作为中国人,是不是也这样?2008年前后闹得沸沸扬扬的“端午节”事件,以及类似的各种杂七杂八的所谓韩国意淫事件,虽然后来证明都是假的,韩国人都不知道端午节是什么,也从来不过端午节。但是如果是真的,也不奇怪。回想中国人自己,借用一个很可能没到过中国的马克•波罗(至少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他往欧洲带回过任何有价值的来自中国的东西,不知道中国人是根据什么神话了他),恨不得把欧洲最重要的发明全都收入中国账下,先不管是真是假,我们自己的心态骗得了别人但骗不了自己,非常希望马可•波罗的传说是真的,非常希望那些世界级的发明都是源自中国。还没感觉吗?在中国广为流传的“日本人的由来”,是不是能够充分证明中国人的意淫心态。
好了,别人不知道,自己人还不了解吗,一说这些又感觉羞羞了,无地自容了,要骂人转移话题了。其实说这些就是想强调民族狭隘性在东亚这些国家文化当中的分量,我们今天说韩国电影,韩国电影当中就存在非常强烈的民族狭隘性,而且作为中国人去观察和研究韩国的民族狭隘性,是没有心理障碍的,因为说的是别人嘛。当民族狭隘性在韩国电影中出现的时候,作为非韩国人的东亚观众,一眼就能识别出来,说白了,就是很厌恶他们动不动就“本民族最伟大”的架势。西方观众可能差一点,东亚观众对此非常敏感,是因为东亚人的民族狭隘性都彼此彼此,都有“本民族最伟大”的态度,所以我们比西方人更容易察觉其他民族夸耀自己的成分。我们可以从东西方早起历史题材电影中看到这个区别,西方历史电影往往能比较客观的叙述事件,而且影片传达出很强烈的和平呼声,他们的优秀战争电影往往是两难的结局,观众感受到的是战争的残酷,作战双方没有赢家;而东亚战争电影则明显带有美化本民族在战争中的形象的趋势,敌我划分非常明确,东亚战争电影比西方战争电影更刺裸裸地履行着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责。
民粹主义真的是一个又危险又坑爹的思想,日本、德国法西斯那还用说吗?还记得《壮志凌云》吗?美军要不要太屌啊。所以自吹自擂那就流给自己听,外人不会听你吹牛装*,更何况你要求人们花时间和金钱来承认你比他们多优秀。丢掉民族狭隘性吧,不管是做电影的还是看电影,这东西真让人恶心。
不知是否是由于心情和环境的因素,整体看,还是十分不错的,人物的张力感很强。情节设置合理,冲突安排有节奏感。最后的结局,是个合适的结局。只是为什么可以很好完结对手,但在许多影片中总是要给对手留下机会?为了结局而得到的结局?同时口袋里的几枚子弹是什么意思。最佩服市长同志,在自己的戏中的头上一刀,甚至是最后废掉一只胳膊。检察官的生命诚可贵,其他无所谓。
看讨论时发现好多人不喜欢本片,这让我觉得有点可惜了,看完后,个人觉得他是韩影同题材电影中的翘楚。
不喜欢的原因大部份是觉得过多的暴力让人不耻,以及节奏之慢让人分神⋯⋯是也不是,暴力多吗?是的,他真的很多!但为什么你觉得别部的暴力让你看得很爽,这里就变的不爽了呢?暴力从来就不该是拿来娱乐的事,这导演很故意,采访时,别人说看的很不适,他就直接回答,他就没想让观众舒服过。他就是让你去思考暴力这件事的。
好啦,说回正片。
佛教中所说的五毒「贪嗔痴慢疑」是人的各种情绪,其中以嗔是最难以克制,因为每个人都难免会有生气的时候,一旦生气起来,大家都能体会头壳发热的情况,该说的没说不该说的乱乱说⋯⋯他是一种不甘心、不愿放手、不能善罢甘休的念头不断纠缠。而阿修罗则是意指身在嗔的状态中无法被救赎之人/神/鬼;故事设定在一个虚构的城市里,里头的贪腐极为严重,前半段讲述警界互抢黑钱的嘴脸,中段看检察官以自己身为「监察」的身份如何去碾压小他一级的警察以达到不脏手却又想获得最大利益的手段,后段则看市长怎么玩弄体制并不露痕迹的去腐化一个人,而主角也不是什么好人,在受尽各方欺凌时,对无法见光的外来移民也是往死里打,当然这群人也不是什么善荏。每个人都想争争不了、想夺夺不到,想放又放不掉⋯⋯
这样的铺陈虽然能理解是循序渐进的去积累这些情绪,但较让人诟病的是节奏时快时慢,掌握上有点不稳,我看到中后半时也有点出戏,感觉没完没了⋯⋯不过我觉得这也是这种类型片必须给予的空间,若没这些塑造又怎么能在最终让观众理解主角的决定呢?其中最让我坐立难安的是韩警头被蒙上一层布后,被暴打的场面,即便是我这种恐怖片看碎肠一堆也毫无反应的人来说,还是觉得这样的暴力过份了,可又能说什么?韩警从来也算不什么操行良好的人,他在市长身后做的肮脏事难道就少过吗?现在倒楣遇上一个功利至上毫无道德的长官又能如何?你最多只是鄙视这个长官的行为,却无法真的同情韩警的下场,这也是我比较认同这电影的地方,会让观众警惕至少我们不要活成这样。里头没有一个好人,大家都为了彼此的目的互相算计着,没有刻意的去洗白某人的行为,没有刻意的去把某人英雄化⋯⋯
当然,什么样的作品都好,结尾可都是重中之重,让我从原本的与趣缺缺,一看到后来韩警在殡仪馆里直接使出直球对决时,我整个人精神马上清醒,哎唷⋯⋯不错嘛,这手高~接下来就等着看众牛鬼蛇神怎么反应了,这真的是非常有趣且大胆的写法,不再是玩一家独大,死都要把人塑成神的形象,反而直接摊开一切,朴市长与金某都不再居于幕后,韩警则再度回到他本来的位置,不用当扛起一切进展的主角,但却也都有自己的命运要去面对。
这是我喜欢的方式,太多的作品往往无限指责上位之人或是有权势之人总是如何的罪大恶极,但他们杀人永远不是亲自动手,还特意的表现高雅,犹如拿着刀叉吃人肉的经典语般,但他们凭什么不沾锅?为什么总能全身而退?真要说起是体制本身也有问题,那就让两方代表彼此对谈吧⋯⋯我相信,若是利益分配得当,最后还是选择开心的一起鱼肉乡民,但这电影可不是什么一般社会,每个人都想当老大,每个人都不愿吐出自己吃下肚的,还巴望着别人盘里的⋯⋯所以一场腥风血雨也就在所难免。
这样的处理非常大快我心,很多人看完后觉得故事太慢、暴力太多,但这两个问题在最终电影结束后,都成了这电影的要素,他不能快,没有这些折磨是走不进最后的僵局的;他也不能不暴力,唯有这样让人不适的暴力,你才愿去思考暴力有多不应该。
接下来我要谈谈演员的表现。
记者会时黄正民曾说因为放开来演,加上与其他人的相互默契,他觉得这段时间演的非常幸福。我觉得也是,看黄演戏真的很酸爽,他什么角色都能演,真的超猛。加上和他互搭的郑雨盛也是突然实力爆表,个人觉得导演真的功不可没。
三强(黄正民、郑雨盛、朱智勋)其实都有各自发光时刻,相比于当初明显冲着两大主演而看的王者,郑雨盛在本片的豪放程度简直像不同人似的呀~不过吊诡的是阿修罗是2016的电影,而王者是2017上映的,照理说2016都放的那么开了,没道理隔年又变回小家碧玉的样子啊⋯⋯所以你说,遇上好导演和好本子有多重要。
再来是导演其实非常克制的处理众角色的对立情绪,尤其是沙包韩警郑雨盛大大,你看他被揍了几次,中间又鬼吼鬼叫了几次,这些情绪都有明显的递增层次的,他对上朴市长的孙子样,再之对学弟朱智勋的熊样,然后在金某那不断挨打里的戾气感,再到之后飞车追逐的作死劲,以及最后像暴风雨前般宁静的谈判局,他这次的表现真的可圈可点。
然后是黄正民,他的霸气光一场戏就够了,就是吃饭时裤子弄湿了,被隔壁的助手(其实是副市长)把裤子拿去洗并烫干,这中间就下半身光溜溜的在和郑雨盛饰演的韩警谈事情,中间还起来拿吃的,他一点不自在都没有,反正就一副这世界都是我家的那么安然自在。再来是他的毒,没有什么东西是用钱买不到的,他不管面对什么样的人都可以笑脸迎人轻声的问:你需要多少?不要钱也还有权,有什么不能处理?不要紧,我帮你。而且他非常会识人,一眼就能看穿你的软肋在哪,像韩警,他从不问他欠多少,而是直接帮他老婆的病房升等,不仅照顾了他的需求也同时告诉他知道他老婆在哪。在他身边不腐化,得有多大的定性呢?再来是他的狠,一旦你吃下了饵,他会出个魔考来验明你的真心,确实让你明白一切都不是闹着玩的。不过一旦他发现你在乎的不是那些资源或是野心更大到威胁他时,他也可以毫不犹豫的弄死你,而且是挑你最痛的方式来⋯⋯
最后谈谈朱智勋,论演技论长相他在这二大演员里只能当小弟的份XD
看他的戏不多,只有看过与神同行系列与最近的韩剧尸战朝鲜系列和Hyena(其实好像也蛮多了XD),他给我感觉是耍帅多于演戏~不过这往往是人设关系,韩剧男主没有一个不卖萌的。在这一部里是有让我惊艳到,起初小弟的样子很一般,进入朴市长那后变的流里流气也还好,甚至连害怕的样子都演的很刻意,是一个有点中规中矩的演员,结果最后兄弟俩对决那段简直瞎了我的狗眼⋯⋯因为一直是崇拜这个学长的,为了得到学长的认同,小白兔进入朴市长的大染缸,当想离开时才发现早没了退路,学长当初说要去朴市长那是多有前途的事,但进去后才知有多少的身不由己⋯⋯他怪学长吗?他怪的。但他恨吗?他恨不起来⋯⋯所以学长最后的道歉时,他脸上几次的情绪转折真的非常到位!我都被他惹哭了,这渲染力真的没话说。
这电影其实让我想起好多次无间道的感觉,无间道里还有卧底这身份的文章可以不断延伸,而本片则是直接将环境的恶催化到底,让各角色展现各种狂燥样来点题,他是不符事实的我当然明白,可我就喜欢这样的剧本,黑到底,黑到至死方休。
方法派演坏人,几位演员的表演绝对值得一看。
抛去电影的镜头,配乐,这是一部真烂片。大家为什么会对阿修罗期待?我想不止因为演员,更是想看恶人们聚集的地狱是什么样的。而电影里的恶人就像韩网评论说的只是一群模仿恶人的演员。毫无理由,毫无目的,无法感动也无法憎恨的恶,这样阿修罗像是一个纸老虎,一戳就破。
咬杯子那段不必要吧
1.把那么多演技好的演员聚在一起炖了一锅血腥大杂烩 2.前面太墨迹了 最后半小时进入高潮 大家一起下地狱 3.黄政民的屁股露的我真是猝不及防
明明是恐怖片啊!故事虽然略蠢,前半部分节奏略拖,但难得一见的是市长检察长两大黑帮互相火拼,不论是政客还是检察官、警署全员腹黑,加上摄影、美术、表演、配乐都极其出色,整体相当过瘾....#片名可以翻译成《狗咬狗》#....
癫狂、过火、不管不顾。每个演员的表演都是摧枯拉朽般的观影体验。就像是,一口气塞嘴里三个三块八毛钱的大馅儿肉包子,噎是真噎,爽,也是真特么爽!
《阿修罗》,不枉这个狂妄的名字。癫狂、过火,却写出绝境,像《黄海》,像90年代乱而猛的港片,像《野兽刑警》。天台、雨中追车、大高潮血杀,都是极硬的戏,惊悚,过瘾。还有音乐,韩国电影从来不能让我留意其音乐,这个注意到了,还竖起耳朵听。
常看棒子片的同学都知道、就这个阵容、真的不能低于三颗星....哪怕是节奏和剧情让你感到不适了、但是、什么也别说了、咱们都冲老黄就得了!!!还有、最后的场面加一颗星。
这部电影看得我很气!!前面节奏拖沓到我快昏过去了!!简直把这部电影毁了!但是!!暴力场面五颗星!!太血腥太卧槽了!!最后半小时吓得我快瘫痪在电影院了!!一屋子的人全他妈死的好惨啊!!强烈推荐!!!
五星给黄政民,连我的偶像郭度沅都被比下去了。人民的好市长啊!
最近有些意思的韩影,简单粗暴的暴力呈现,过火癫狂拳拳到肉,爽利刺激像坐过山车,肾上腺素激增,韩国电影三大法宝犯罪、暴力、情色,占了两项,狗咬狗的故事不复杂,从演员表现上看,郑雨盛是丧家之犬,黄政民是疯狂之犬,郭度沅是饥饿之犬,朱智勋是迷失之犬,刘五性是无脑之犬,重点是都得死。
观《阿修罗》有感:阿西巴砰砰砰砰阿西巴咣咣阿西阿西巴咚咚咚阿西巴轰轰阿西巴啊啊啊啊啊啊阿西巴啪啪啪阿西巴砰砰砰阿阿西巴喀嚓喀嚓唰阿西巴铛铛阿西巴咻咻啪啪啪阿西巴呀呀呀阿西巴哔哔哔哔咚咚咚咚阿西巴哔哔哔阿西巴啾啾嗖嗖嗖阿西巴嚓嘎嚓嘎阿西巴铛铛铛铛呜呜阿西巴长亭外古道边夕阳山外山……
片子的风格和里面人物的行事风格一样:粗暴,不废话,效率低,但又根本无视这种效率低。
生猛无边的修罗场!史上最多粗口的韩片!训练日/野兽刑警/暗花/狗咬狗四合一!阿西吧!都得死!
2016.09.28,釜山海云台CGV,故事人设矛盾冲突结局还有关系,全都어이없어……白瞎了这么多好演员。郑雨盛都出道这么多年了,台词的딕션竟仍然如此,也是万万没想到!全片演技最坚挺依然黄劳模,却抵不过角色坏得那么平面……【手动再见】
啰啰嗦嗦那么多,其实就是为了结尾的大杀器,困兽之斗狗咬狗,人性丑陋黑到底。大银幕看,最棒的场面是火花四射的亡命撞车和结尾的记录参与感,有种狗笼看电影的感觉,一边喝酒,西八不停,故意摆出烂片相,但暴力过火一路宣泄。挺爽。
1. 太长了,所以建议小伙伴们千万不要下班了去看。2. 有脸有屁股,其他的还重要吗?3. 韩国骂人除了西坝儿就真没有别的了。。。4. 给分都是对比着国内电影来的哦,呵呵哒。
坠楼插喉,监仓灭口,车碾斧头嚼玻璃,兄弟断指转左轮,黑警黑官无人生还,殡仪馆辣牛肉汤。过瘾痛快!
国家机器全面黑化,市长检察长两大黑帮互相火拼。看得出是想拍成韩国版的“罪恶之城”,可惜故事蠢哭。暴力血腥多得毫无美感,强行基情有意思吗?郑雨盛你倒是脱呀~~~~~~~~
必须好看啊,郑雨盛稳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