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电影最让我震惊的地方在于进度条快要拉满了我还没有看到高潮。全片基本上都在讲女主角悲惨的童年,想看崛起的请把进度条拉到最后15分钟看。
有很多人推荐这部电影,说因为给自己带来了力量。可是我真的不知道这部电影能带来什么力量,女主角为什么逆袭?首先她非常幸运,她说自己真的很想上学,真的很需要改变人生的机会,于是学校就随随便便的录取她了,即便地址和电话都是错的也没人发现。然后最重要的是,她是一个天才,没怎么上过学,但是一口气学10门课完全不是问题,两年学完四年的课程一笔带过,轻轻松松拿了奖学金上了哈佛走向人生巅峰。恕我直言说带来了力量的都是天才吧,才能对这种故事深有感触。
对普通人,不是天才的人来说这种电影怎么感到共鸣,怎么让人感动?即使她真的是个天才,多拍拍她努力奋斗的时候好不好?让普通人知道,天才也是需要勤奋才能变成真的天才的。导演不知道为什么拍的都是她凄凄惨惨的童年,原来励志电影已经等同于卖惨了吗?
我还记得我看的第一部励志电影是《当幸福来敲门》,为什么能用伟大来形容一个凡人?因为凡人知道自己是凡人,却依旧选择追求哪怕一点点的不同。不论是悲伤还是喜悦,都让人想起自己生命的某一刻,都让人感到战栗和感同身受。这才是这类影片带来的最深的意义,它让你知道你平凡又不平凡,只要你愿意做,一定会有更好的在等你。可是《风雨哈佛路》的虚构让人一眼就能看穿,这绝对不是生活,这是一本格林童话。我甚至怀疑之所以描写这么多篇幅的女主角的悲惨,就是为了让她影片后半段的崛起显得不怎么突兀,让观众觉得“她都那么惨了终于苦尽甘来”,而不去深究这个女主角到底有没有开挂。
这个哈佛路上一点风雨都没有,没有愚笨的脑子,没有笨拙的口才,没有差劲的能力,甚至没有学费的困扰。女主角哪里都很优秀,甚至遇到的都是贵人,被她感动的校长,被她感动的纽约时报一行人。风雨跟哈佛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哈佛的路上顺风顺水。片名应该是割裂开的《风雨/哈佛路》,前百分之80时间写风雨,风雨写完了写哈佛。槽点太多,纯属吐槽之作,意见不合请点叉退出。
这部电影看了之后,触动很大。感概女主经历的成长道路,在自己不懈努力之下,终于实现自己的梦想,完成人生的蜕变。
电影中女主说“我相信我会成功,我仅仅只需要一个机会”,这句话我有很深的记忆,看出女主的有很强的毅力。不得不说人都要相信自己,只要自己坚持,总会有所回报的。 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当你很想完成一件事儿的时候,全世界都会来帮你”。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只要我们有梦,有行动,乐观的面对现实,最终我们一定可以实现梦想,不要抱怨现在的不幸,要勇于面对,要勇于去改变,不经历风雨怎见彩虹,未流过血的手指怎能弹出世间之绝唱。 电影的故事很励志,我也相信只要努力总会有收获,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记忆最深刻的励志电影,时常在想如果我们能有这么努力可能就会不同了吧,也或者我们太幸福安逸,所以没有斗志?女主也很惨,总记得那场雨
非常励志,燃。
"只要一个人还在朴实而饶有兴趣地生活着,他终究会发现,造物主对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CACxmxLpltE/
生活给了你现实,最好利用它,它逼迫你向前,因为你无路可退。你要看到事物的根本,你不必再问为什么,因为你知道。
没把励志片应该有的感觉拍出来,故事也太散了,没起伏
它诚恳。不花招。
全世界都需要励志。
看完这部电影,让我学会不再为自己的过去和我的环境害怕。从来没有什么会掣肘我们寻梦的步伐,除了我们自己。
我好废柴啊
“那个”社会对贫穷和吸毒者以及艾滋病人的包容是让人刮目的,“这个”社会又是什么样子!
很不好意思的说,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哭了
片子不应该这么拍
好坚强,感人。
一个天才说:”我不想上学“,所有人都逼她上学,最后她去上学,轻松来到哈佛,说来说去还是天才的原因。她还不停喊:”谁比我更惨,我这么惨都成功了你们为什么不能成功”。整部电影矫揉造作故意煽情,狗血得一逼。失望透顶。
强烈啊这强烈啊。
故事是好故事,但电影不够好。她缺的可能是机会,而我们缺的却是天赋。
好艰辛,而且她好冷
作为一部励志片根本没讲女主是怎么努力的,只说了她儿时多么苦逼。
励志片,看着看着就想起了《当幸福来敲门》。但凡早熟的小孩子都冷静的要命,丽兹跳下去睡在母亲棺木上,然后决心改变生活,又不避讳过去,一点都不恨她的家人,这点真是神化,我始终不太相信。
哈佛是拿命才能拼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