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哪個視角都有清楚交代事情,雖然一開始她們兩人不是從校內學生到朋友到戀人比較長流程呈現,而是到朋友以上戀人未滿的關係開始,我猜想進到朋友關係之前林書蘭就喜歡蔡孟娟才會接近她(在開頭蔡孟娟指示要去那裡等她,林書蘭很開心的笑容以及後來的表白確定一定事喜歡她才會跟她成為朋友),只是導演沒有把遇見的事告訴觀眾,其他沒什麼問題人物視角清楚交代原因,至於最後林書蘭在四十年沒有回台灣甚至連打電話都沒有,可能因為被美麗島事件牽連導致害怕被監控怕會被拖去被打傷,第二背叛蔡孟娟的心和不想看到學長,讓林書蘭不想回台灣,所以結局沒有和蔡孟娟相見可能這兩種原因,我希望林書蘭會回來,可是後來我在看過二遍帶入兩位人物的情境我理解結局不完美卻很合理,最後我想說兩人的痛是無法彌補,就算彌補傷疤還是在身上無法消失,雖然不能體會那種痛,但知道那種痛是永久不會消失,這是我第一次影評可能會有錯歡迎大家來討論
令人心碎的爱情,夏日,青春,美好。互相吸引…世俗,轮回可知她的心里也有她。无奈,只能分隔两地。是对她们又些残忍,她在香蕉园等她这么多年,她又何尝不是在马来苦守没有太阳的明天。只因她知道,环境不允许她这么做。她们早已经过了那个夏天,因为属于她们的夏天在彼此的心里永存。又何尝不是杜鹃啼血般的歌颂 ,属于她们的爱情。我相信,爱会战胜一切吧🌈。
略有失望。导演引用了1979年的社会背景,但这个借力没有借到位,感觉冲突是被大环境牵着走的,缺少一点自己的内核,层次也显得单薄,整个故事的呈现并没有因此更上一层楼。剧情总体四平八稳,都在意料之中,中规中矩,也没有明显的差池。
但我还是比较投入地看完了,弓蕉园的布景正正狙击在我的审美点上,两位主演fall in love的戏份很有氛围感,高雄本地的方言(闽南语?)听着非常舒服(虽然我听不懂)。很喜欢电影中娟的哥哥的设定,他一直尊重理解妹妹的取向,有这样的家人真的很幸运。
看完以後一夜未免,開頭即是結尾。 看的時候就在想,如果是當時的我,也會選擇靠著回憶等一個人一生嗎? 周導的作品看的不多這是第三部,然兒每看一部都會沉思很舊。 從癡呆的孟緊靠著一點點的回憶完成了整個故事鏈條。 不論是男主的陰謀論也好,大環境下被迫選擇也好,還是整個正直體系也好,這樣的愛情從古至今都不被認可,但是總還有先行者為之努力奮斗者,不為別的只為自由,然兒(自由)一詞包涵了太多太多…… 從影片中感受到1:有些細節已經透漏出孟的家人無形中已經接受她和藍的事情了(在回憶中有一個鏡頭就是她倆拉著手分別的那一段,鏡頭後面有個人在偷看個人感覺那個人的身形很像孟的爸爸)所以應該是聽到了她們的對話,故而才有了後來孟躺在床上她爸爸說了一句話:如果你媽媽還在的話……他哥哥和嫂嫂就不用說了,是他們發的那封信…… 從影片中感受到2:大環境帶來的壓迫是致命的,是你想反抗也反抗不了的無奈,因為一個人的力量太勢單力薄。 這不正和現實中的環境一樣嗎?G家不認可家人認可有什麼用嗎?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參與任何性質的批判!
本片让我们回忆起那个年代女学生也是革命运动的主力,当然对女性题材或者女同性恋题材的贬低和矮化,这片既不够主旋律也不够英雄主义。可以感受到槟城这片土地和台湾话带给她的安全感, 所以从剧作到视听都是舒展的、稳扎稳打的 党派政治、国际关系与身份政治、人际关系形成很明显的符码对照 围困着遭遇双重身份认同危机的边缘人。
“我已经想清楚了,我应该回到正常的道路上。请你对外,再也不要讲起我们俩个的事情,我是不会承认的。我们俩个的事情,都不要讲,请你不要说,什么都不要说。”
这段台词好像那些转身去结婚的拉拉说的话,这电影看得我,哭的鼻子都不通气了。太多的欲言又止,很多故事我只能留在在记忆里,也会像主角一样意识不清楚的时候,却还是记得那些过往,那些故事我再也不对任何人诉说。
先甜后虐没有剧情,她俩咋好的...
冬天凉席忆旧人,很想你又不敢想你;入党不过护身符,舆情举报为泡妞,父权话术政治规训:一切都是为你好;19香江风波背景下回忆美丽岛事件,无自由失自由,力争不同声音不同性向不再禁忌,挺好;不过片子制作糙了些,到处都是服化道明显的年代错误
“任何的背叛都是正常的”
有些议题没有被抵制,却也不曾被谈起,其实才是最大的悲哀……“为什么要把照片拍得这么朦胧?因为这是我们相爱的证据,却也是不能说出口的秘密”,好喜欢这句话~
白色恐怖下的拉拉故事。可惜拍得太粗糙,甜得不到位是虐得也不到位,背景同样不到位,有种闲得无聊随便拍拍的感觉。不过周美玲拍这种台土味就调性很足,好古早~~~
就这种牵扯zz的 很危险 而且就有些地方很没逻辑 恋情是美好 结果没所谓
挺小体量一故事 但也胜在不过分追求戏剧性冲突的填充 已经是周导近年最佳了 不同于成都北京新加坡的错位感 我完全可以感受到槟城这片土地和台湾话带给她的安全感 所以从剧作到视听都是舒展的、稳扎稳打的 党派政治、国际关系与身份政治、人际关系形成很明显的符码对照 围困着遭遇双重身份认同危机的边缘人 遗憾是唯美有余思考不足 放在“白色恐怖”题材序列里难称上乘
后半程给力,是女导演的细腻。那封信太感人了。但愿有个自由之地,可以容纳不同的声音,和爱情。我们的恋情从夏天开始,现在冬天还没有过完,我这一生最重要的恋情,却已经无法继续了。愣是哭了。210425
3-,电视电影,内容煽情,人物简单,结构粗糙
这个故事可以讲得更动人的,有点可惜。
看这个电影,就像突然面对一面往日的镜子,显现两个往日的故事,一个是我自己的,一个是我两个小妹妹的。编剧不仔细,故事有破绽,遗憾。
导演没有太多交代两个女生在一起前的情节,这样的节奏蛮少见的。当把故事背景定在那个年代,就注定结局不会太完满。虽然在看之前已经做好了这样的心理准备,但看到孟娟最后一个人守着那半年的回忆度过余生,还是很难过。还是要感叹一句,周美玲导演很会拍这种台湾本土气息浓厚的故事(有想到漂浪青春),夏天闷热的香蕉园里,两个人躺在凉席上,黏腻的皮肤互相摩擦,简直是荷尔蒙爆棚!(不愧是专门上过情欲课的演员)
这个电影出乎意料的对演员很满意,特别是出演马来西亚女生的演员,真实自然(我中意的女生类型)。结局没有很美好,但我并不难过,不是非要在一起才叫爱情,爱过就是爱情。
集齐了女同片几个要素,双女主颜值高,亲密自然有cp感,时代背景加周围人的敌视,充满悲剧美的阴差阳错,确实是导演近几年终于有部拿得出手的les电影了
许志祥真的好讨厌耶
一般,电影质感弱,剧本勉强及格,表演平均水平,更多问题在导演身上。
看评论说中二尴尬的,不知道大家看《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也尴尬吗?倒是在看完月光男孩以后接着看这部,竟然觉得故事讲的比月光男孩具体有深度,说周导历年最佳也不过分,从来政治斗争里女性的镶边或者缺失,本片让我们回忆起那个年代女学生也是革命运动的主力,当然对女性题材或者女同性恋题材的贬低和矮化,这片既不够主旋律也不够英雄主义。虽然她确实是英雄,但看完以后真的能重新唤起女性的政治敏感吗?很怀疑。最后不算BE,女主为革命放弃个人感情是不得而为之,当时没的选,如今也快了
周美玲也真的算是个人风格独特了 时局命运扁平化处理 绵延一生的苦楚总显得有些中二 镜头语言也仍然生硬造作 好在演员之间的化学反应还不错 也许是听不懂的台语和跨文化沟通的自然缓冲化解了以往国语对白那种扑面而来的尴尬吧
两星半吧。算是周美玲近年来的最好作品(?
羡慕Ta们这些年轻人,该爱情爱情,该革命革命,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没有那么多游移,没有那么多权衡,想做事的做事,想发声的发声,几十年之后坐在一起碰杯,都是梦成真的喧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