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总结一下打低分的原因大致是“动荡年代的特权故事”,“没有触及那个年代的核心”,“不能代表普遍的爱情”。。。
只想对这些观影者问一句,你确定看完这部戏了吗?是从头看到尾的吗?
整部戏的故事非常流畅,从资本家的小姐在那个年代被欺负到被迫相亲,从不喜欢江德福到深受感动产生好感,从看不起到愿意一起去农村种地,能看到爱情产生的过程。
不可否认安杰幸运,人家女主在几十年后也跟自己的女儿骄傲滴说“你妈可以跟世界上任何一个女人比”,但在经历的过程中,安杰一直是惶恐、不安的,是她跟江德福的爱情或者说丈夫的保护让她度过了那段动荡的年代。人家作为女主,导演总要选一个视角去讲故事吧?有权利让她比别人幸运吧?毕竟片名叫父母爱情而不是父母的艰苦岁月。但是导演从这个幸运的女主眼里看到了听到了更多的苦难,从资产阶级家庭的受人欺负,到江德华保守思想的愚昧,到渔霸女儿的受人白眼,到穿旗袍高跟鞋就是资产阶级腐朽等等,这还没有触及那个年代的核心吗?
短评中所谓“避重就轻文革十年”,难道正面描写欧阳懿精神恍惚形同木偶,以及酒桌上压抑中爆发“我不是老欧,我是欧阳懿”,都不算“重”吗?难道要导演像霸王别姬里直接展示游行和批斗才算正面描写吗?
本片是根据军旅作家刘静的第一部小说改编,写的就是她父母的故事(当然也会有融合,来自编剧的采访),还有海岛上的生活,她应该是江亚菲和江亚宁的原型(从作者自述的文章里看出来的,她的行文风格绝对是江亚菲,同时也做过话务连的通信兵),怀疑论者可以休矣。
可以说安欣和葛老师是安杰的两个分身,分别代表了嫁给了白马王子和未被军人选择的两种结局。编剧事事周全,就是要告诉观众,安杰是幸运的,安杰的爱情是难得的。
本片最大的作用是告诉我们爱情和婚姻是有技巧的,要懂得忍让,要包容,要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至少我看过几遍以后是向往婚姻的。
一一一一一
刷了好几遍了,发现刘琳演得真好,那就像我的姑姑,我的姨。越到后来越感动,除了梅婷,就数她了。
孔笙的影片节奏固然好,但三观跟不上时代了,虽然剧中人物思想受时代影响,但创作者的思想与人物思想是相互独立的,不能用歌颂的手法去拍不符合当今价值观的东西,这也是为什么部分观众特别是女权意识觉醒的观众会觉得“不对劲”。
这种电视剧只会加重当代年轻人的恐婚情绪。遇见想扯证的年轻人时,只用说“恭喜你马上要过上豆瓣评分9.5的《父母爱情》里面的爱情生活”,劝退率大抵百分之百。
这个让无数人想嫁的江德福是什么样子呢?
他会和别人比谁生儿子多,让安杰生了五胎,特别是二胎时为了躲避妹妹与安杰的矛盾而离家,让安杰处于生育危险境地,事后非但没有心疼,反而在与安杰拌嘴时以此事道安杰的不是。
安杰并非家庭主妇,但依然要揽下一日三餐(后有保姆事件),依然被认为丈夫调走后需要放弃工作而从军,依然要丧偶式育儿。
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恐怕是第30集时,面对突然跳出来的冒牌儿子,江德福为了面子而默认是己出,气走了安杰仍不知悔改,因安杰不姓江而让妹妹帮忙瞒住安杰,才知他从未把安杰当一家人看待;安杰愤而离家,江德福还带着儿女(除亚菲外)其乐融融地去拍了两次全家福。
许多人无法理解前文所言“创作者的思想与人物思想是相互独立”,以第30集安杰出走来举例:不关心出走母亲而体谅父亲的俩兄弟在这片段被以正面的“懂事”“成熟”等形象塑造,而不是以“想要升官所以粘着江德福而忽视安杰”这种不良形象来塑造,而后者是“创作者的思想与人物思想是相互独立”的体现,也就是说人物展现了这种思想而创作者是不支持这种思想的,怎么通过影片表现呢,方法之一是安杰出走,江德福与双儿谈心那不要营造得这么煽情,而营造得暗波汹涌。
安杰常说谢谢江德福让她这么幸福,这真的是幸福吗?不过是被PUA的女性为了维持心理平衡而对自己的欺骗罢了。许多人说是因为爱情,这起始于一场见色起意的“爱情”啊,让没有任何精神共鸣的人因这时代规则而绑在了一起。
让一些女性观众喜欢的点大概在于江德福运用特权保护安杰,让安杰在乱世中安了一个家,奶奶辈看着这种情节取个乐还行,但于当今女性而言,与其沦为大男子主义者传宗接代的工具,还的不如保持知识分子的清高然后被打成右派死了算了。把“幸福”仅仅寄托于“婚姻幸福”的女性的确算恋爱脑,而恋爱脑的主要形成原因仍是“懒惰”(其中有社会环境带来的惯性思维影响),而真正获取幸福的明智之举是要懂得分散风险,事业上放一点,精神学识上放一点,亲情友情上放一点,爱情上放一点。不能以这要求那个时代资产阶级出身的女性,所以我说安杰是个悲剧人物。
男性观众喜欢的点可多了,说起来这算男性向大爽剧,江福德虽立战功,但没有他打战的片段,因为他在战场上超乎常人的表现会让普通男性观众远离对江福德的代入,连讲他事迹都是默音处理,男性观众便更好代入角色了。看电视的毕竟是现代观众,一个农民出身没啥文化的人,沾了时代的光,娶到有钱人家有才有貌的大小姐,乐死代入自己的男性观众了。更别说男二二婚娶的四十三岁的老婆还是处女这种让男性观众乐开花的情节。有的男性观众可能要反驳了,说“江福德因为安杰才几次升迁不成呀”,但问题是剧中没有展现因此给江德福带来困扰呀,剧中人人赏识江德福,道他不升迁是受家庭影响,没人否认他的能力,而实际上应该展现的是他久升不上而带来的舆论压力,例如有人认为他江郎才尽,有人以官高而行羞辱之举……为何不展现这些方面呢,这些方面绝对存在,但被刻意忽视,只是为了男性观众的“爽感”。
话说全片最为动人的戏大概是欧阳懿说自己是“老欧”而不是“欧阳”那段,把知识分子的悲哀刻画得入木三分。
当然,片子有优异的地方,但这不阻碍它成为一部不适合当今价值观的剧集。
仍然强调一点:不是不能拍人物的局限性,但要用批判的手法而不是歌颂的手法拍。
安杰是资产阶级家的大小姐,不但出身不好,而且长得太漂亮很洋气,所以没人敢要,没想到遇到个江大胆,铁了心的一定要娶安杰。婚后安杰也是一个本分过日子的好老婆,跟了江德福这个大老粗去了鸟不拉屎的海岛,除了生活上有时候难以摆脱资产阶级的恶习,思想上从来没犯过错误,该担水就担水,不但微词可以小到忽略不计,竟然还要打扮得漂漂亮亮去担水。所以两个人日子过得和谐无比,生了一个又一个的孩子。
这电视剧真是按摩老百姓大脑的一部爽剧,安杰的老公最后是海岛守备区的司令,所有时代的冲击都冲不到她头上来,就算江德福没有再继续提拔,但是有大领导的老婆也是资产阶级在前,对他也不会有处理。但安杰的哥哥姐姐就不一样了,过了好大一阵子的苦日子。如果安杰嫁的不是部队的军官呢?如果是一般干部呢?可能文革时两个人都没啥好下场。
生了五个孩子,可是没事儿!竟然有个小姑子虽然嫁了人但是死了老公,除了哥哥家也没别的地方可去,就这样给安杰家洗衣服做饭看孩子直到五个孩子都不需要人寸步不离地照顾为止,免费一个劳动力,活活干到四十多岁的高龄小姑子才嫁了人生了自己的孩子。
孩子多也没事!不但自己家孩子愿意当兵就当兵,喜欢读书就变出一箱子经典名著,连大姨子大舅子的孩子也是反手就安排得妥妥的,更别提自己二哥和那没发生过关系的前妻生的亲侄子了。合计10个孩子,除了自己家老四上山下乡后来下岗以外(结果也给老四开了茶馆),剩下九个一个上了大学,毕业后嫁的人也成为了守备区司令,其余八个全在部队,都是军官。
退休了更好,回到青岛住的是离休干部的大院,两层楼的小别墅,木地板,天天和老战友在一起喝茶下棋东拉西扯,想回老部队看看,马上海军的安排,三层快艇,也不知道是不是专门用来服务团以上军官的。
就这样,一身正气清清白白的大老粗江德福和资产阶级出身美丽动人不骄不躁热爱生活的安杰,在甘心为大哥家当二十多年佣人毫无怨言的小姑子江德华的帮助下,顺顺利利生养了五个孩子,俩人吵架从来没有真的动过气,在教育子女方面更没有过大的值得一说的分歧,在这一路上顺手就帮了大姨子和大舅子,同时把所有的儿女都送上了康庄大道,幸福完满啊!
江德福,模范丈夫,永远维护妻子和家庭,安杰喜欢喝咖啡就想尽办法给她找咖啡,安杰带孩子太累就让妹妹来帮忙,大姨子的老公被打成右派在码头扛活,就找人给安排成老师,大舅子从来对谁都不闻不问但依然有求必应,对儿女更是没得说。
安杰,模范妻子,唯江德福马首是瞻,喝得下带虫子的水,也上得了不能冲水的旱厕,生了五个孩子从来不抱怨,教会学校毕业的才女,从来不嘲笑江德福没文化,不但不嘲笑还诲人不倦,因为娘家人总来麻烦他们,竟然觉得娘家人有时候也挺讨厌的。
安杰的大哥,天下第一聪明人,早早就知道自己家大资产阶级的成分将来好不了,是第一个全方位动员安杰嫁给江德福的人,最后一切事实证明大哥是多么得有远见。
安杰的姐姐,大概是这个电视剧里最老实最可怜的人了。还好有这么个妹妹,最后也过得不错吧。
也许导演最后发了善心吧,最后的最后,安杰的大姨子两口子坐着守备区给几位老首长安排的海军豪华快艇回到当初被打成右派下方的小海岛时,距离很远就看到了群众们敲锣打鼓拉起了横幅“欢迎安欣欧阳懿老师回家!“而迎接规格如此高的老首长的只有驻点的两个连级小干部。群众的眼睛才是雪亮的啊!可是没用。
当党的领导干部真的太好了。快意人生。完。
晚上失眠了睡不着,随便写写吧。疫情肆虐,不敢出门,就随手点开了这部高分剧。一开始看的时候只觉得平淡和隐隐的不适,原以为看到后面会渐入佳境,但事实就是看到了二十二集,实在没了兴趣。
看剧的时候,弹幕里很多人说江德福宠了安杰一辈子,可我讨厌这个宠字。这个字给我的感觉,是对方并没有把你当做一个值得尊重的平等的个体,而是一个不用讲道理的,哄哄就好了的玩物。
后来江德福的行为,也印证了我的感觉。安杰与德华发生矛盾的时候,他从头到尾都在和稀泥,根本没想过了解前因后果,了解她们为什么生气。是非对错根本不重要,只要哄好了就万事大吉。
安杰和江德福的所谓爱情,太特殊了。特殊的年代打破了身份和三观的巨大鸿沟,避居海岛躲开了迫害,料理家务、照顾孩子的德华承担了大部分生活的琐碎。
安杰就像是童话里的公主,无论多大年纪都有人欣赏她的美貌,身边的女性没有一个过得比她好。而江德福,除了相貌不佳,妥妥的就是童话里的骑士。他在舞会上对公主一见钟情。排除万难也要和她在一起,用一辈子保护她,宠着她。
这样的故事,即使是童话,我也不会讲给我的女儿。因为在这个故事里,安杰最大的幸福,来源于嫁给了一个有权势的男人,最大的幸运,是这个男人愿意宠她一辈子。大家只羡慕安杰是江德福的妻子,若是没了这一点,她的人生会剩下什么呢?
剧中的其她女性,似乎都是为了衬托安杰的幸运。大嫂的势利,直接告诉她嫁给江德福多么幸运。安欣和葛老师的磨难,告诉她没有江德福她的日子该是多么不幸。她们存在的价值,只是直接或间接地反衬安杰幸福的婚姻。
相比之下,安欣和欧阳懿的爱情才令我动容。他们的名字一起出现在请柬上,工工整整的蝇头小楷,自然就有了书香味。欧阳懿给女儿起名安然和安诺,把安欣的姓藏在里面,带着岁月静好的浪漫。欧阳懿被流放到了海岛,安欣没有多说一句话,收拾好行李就跟他走,满是生死相随的决心。
这样的爱情,远比安杰和江德福靠周围人的不幸强行衬托的爱情更动人,原因无他,真实而已。他们一起面对了生活的琐碎,时代的压迫,却依旧不离不弃。相比之下,安杰和江德福避开了这些的爱情,显得那样空洞无力。
我所理解的爱情,是两个灵魂之间的欣赏与契合,是两个人在互相的陪伴中度过那些或好或坏的日子,成为更完整,更优秀的自己,而不是男人充当保护者,给予宠爱,女人用自己的美貌吸引男人,然后心安理得地享受这一切的烂俗的童话。这样的意淫,不是爱情。
导演很专业,把家庭琐事拍得温暖又感人,夫妻二人患难与共,相濡以沫,有泪点,有笑点。梅婷把富家大小姐到母亲的转变演绎得非常到位,获得飞天视后实至名归。配角也非常出彩,姐夫哭那段我们全家人都哭了,老丁媳妇演得也好。
立个flag这部电视剧注定会成为经典
大家发现没,按戏份来说最重的四位女性,安杰,德华,亚菲,夏老师,都是嫁给二婚男了。。。是不是编剧潜意识里:家庭出身不好的,老实本分的,眼光高的美女们,最好的归宿只能等好男人的老婆挪窝先。。。。。。。其实我最喜欢的父母爱情是安欣和老欧这一对。可惜着墨太少。
欧阳和安欣的同甘共苦其实一样的动人。
好看好看好看!
以前听说过这个电视剧,但没看,今天朋友推荐了,以前不怎么觉得年代剧有多好看,今天看了几集,真的看的很享受啊,都没快进过,还有色调真的挺好看,现在的很多电视剧都感觉加了美白效果,感觉朦朦胧胧的,虽然这部电视剧会让人看着皮肤不好什么的,但这种真实感才是让人享受的
故事情节设置合理,矛盾制造的恰到好处,画面具有时代感,人物冲突点到为止,是一部可用来慢慢观赏的民国家庭剧。江德福和安杰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人,因为时代背景原因走到了一起。他们的学识、见识、阅历、学历、爱好及习惯都完全不同,但是他们却一起度过了美好的一生,连他们自己可能都不会想到吧!
看朋友好评推荐的已刷完,年代剧接地气,孔导作品挺不错!
避重就轻了文革十年,毕竟那些东西也是没人敢碰。全剧印象最深的大概就是欧阳懿摘掉右派帽子,一顿大酒过后痛哭道:我不是老欧,我是欧阳懿,欧阳懿啊!知识分子那点可怜的自尊和自我身份认同在时代碾压下显得多么苍白。
很不错的样子诶~~~适合陪爸妈看!
必须推荐一下啊,比什么一波三折拐来拐去的婆媳婚外情狗血伦理剧强太多了,为数不多能踏踏实实陪爸妈看完的电视剧了,平平淡淡反而很有看头,有笑点无尿点,回忆起当时举家看金婚的时候了
必须推荐一下啊,比什么一波三折拐来拐去的婆媳婚外情狗血伦理剧强太多了,为数不多能踏踏实实陪爸妈看完的电视剧了,平平淡淡反而很有看头,有笑点无尿点,回忆起当时举家看金婚的时候了
“你喜欢的未必适合你,久处不厌才是真情,和一个人在一起 ,如果他给你的能量是让你每天都能高兴得起床,每夜都能安心得入睡 ,做每一件事都充满了动力 ,对未来满怀期待 ,那你就没有爱错人 ,最合适的感情 ,永远都不是以爱的名义互相折磨 ,而是彼此陪伴 ,成为对方的阳光 。”
突然就到了爱看中央台的年纪
真是有点想嫁给江德福啊!
富人家女儿嫁给特权军官,自己的好日子接上好日子,主角过得很爽观众也看得很爽。但是片子里不时表现出那个时代的特权、不平等、时代对百姓的压迫折磨,虽然被艺术得披上了一层温暖的外衣或者一笔带过,但是设身处地得想想怕就笑不出来了。
从这个剧发现梅婷无与伦比的美丽。张延也很棒
最让我感动的是我愿意陪你下火海,一个养尊处优的大小姐,愿意放下一切,这就是她的爱情,江德福的爱更是无私,让人动容
刘琳绝了!!
恍若隔世,好像自己也过完了幸福美满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