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了大宋提刑官过来的,真是越看越上瘾, 小时候没仔细全集看过,现在才细细看一
遍,神探狄仁杰简直就是一部爽剧,因为狄仁杰是位高权重的宰相又得皇帝武则天的信任,办案时候所有官吏都要顺着他;李元芳和虎敬晖是开挂战力辅助,一个人能打一个团,我感觉放他一个人去打突厥都不是问题。
这里忍不住拉踩宋慈了,不管是狄仁杰的政治智慧处世之道还是对女性角色的刻画都和大宋提刑官相反,看的很爽。
先说女性群像刻画吧。
不知道是不是武则天这个女皇帝的例子在,剧中的女性群像都不甘于做男人背后的“贤妻良母”,而是把事业任务放第一的“事业型”。如第一个使团案里面的郡主想像武则天以样做出一番皇图霸业,蓝杉记当爱人的继母也要完成任务的小红,最后一个故事中欲夺皇位的太平公主。
使团案一一事业第一的郡主。郡主是事业型女性,把事业放在第一,即使爱人受伤回来,关心的第一点也是他是否把敌人引过来;在爱人不支持她的事业甚至阻止她的事业的时候,即使伤心也立刻放弃爱人。追求事业能不惜舍弃所有的的例子,性别互换过来的故事太多太多,既然能够体谅男人追求事业,那同样也体谅追求事业的郡主吧,谁说只有男人能有事业心。王侯将相宁有男乎?既然武皇可以,我为什么不可以,看的时候感慨:“什么时候女人们比较的是自己和谁的事业比谁成功,而不是谁的老公赚得多就好了。”
对比《大宋提刑官》,你是想做成功男人(宋慈)背后服侍丈夫家婆的无名女人(玉贞),还是做追求事业于是有个忠虎(敬晖)的郡主呢。
不得不提的是武皇,这个角色诠释的太经典了,虽然瘦瘦小小的身材,却塑造出一个多疑狠辣狡猾聪颖的皇帝形象。她没有艳丽的彩妆,身居紫禁之巅的她已不必“为悦己者容”,脸上的纹路包括眼袋法令纹清晰可见,并不养尊处优而是勤于操持政务,暗色系的衣服像她的城府之深,为她添加几分生人勿进的气场威严。
权力的巅峰高处不胜寒,权力的圈里是无形的战场,帝王之术是平衡之术,武皇深谙其中之道。对于皇帝而言,真相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维护政治稳定,所以她和狄仁杰心照不宣的造出不是真相的结果。
对比狄仁杰和宋慈,性格决定职场高度
一个管理者就要具备3个技能:概念技能、沟通技能、专业技能。狄仁杰的概念技能和沟通技能都远远超越了宋慈,宋慈的职业天花板应该是高级技术人才(资深仵作),而狄仁杰是根据仵作提供的专业技能基础上统筹整个案子的高级管理人才。
困扰宋慈的“官场规则”在狄仁杰这边都不是事,狄仁杰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不怨天尤人抱怨环境,而是能在现世的官场状况下适应并生存。武皇多疑狠辣,伴君如伴虎,比宋慈的生存环境可谓是有过之而不及,而狄仁杰在官场历练浮沉,也是一只随机应变审时度势的“老狐狸”了。在政治中,真相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领导要的是什么结果。如果做可以让领导减少麻烦和困扰。同样的事情,宋慈上交名单,而狄仁杰会烧掉名单,这就是区别。
比起宋慈抱着大宋律法墨守成规,狄仁杰更懂得去变通守护自己的信念:假使团一案,没有上报郡主造反而上报郡主为贞烈自杀保护了皇家颜面;蓝杉记一案,让李规自杀而来保护太子;太平公主一案,没有直接挡着武皇的面说穿凶手是太平公主给武皇台阶下。
狄仁杰擅长玩心理战术,他对人的心理接受面也更广,人心的黑暗面在他看来并不是难以接受的事情,也因此他可以用更广阔的视角来审视一个案件。在处理案件时候也不拘于形式,扮神鬼信手拈来,真乃神人也。
十几年前的剧,再回看,风华不减。尽管特效很不成熟,白刀子进也白刀子出,同一个场景反复用,为了渲染雷雨天气用特效加乌云可是地面上却是有阳光,但是它的情节,内涵,制作,规模,都是精良之笔。荡气回肠的片头不知触动了多少人的心多少次,惊心动魄的片尾让看片的同时意犹未尽。这个剧,看上去,就会不由自主地陷进去,这是我看大宋提刑官时不会有的感觉,是的,大宋提刑官,看了,就关了……只有这部神探狄仁杰,永远是我心中的经典,还有,元芳大神>o<!
面对现在中国大陆绝大多数电视剧都要加入冗长的爱情情节来说,我还是很喜欢像《神探狄仁杰》这样的作品的,爱情也有,点到为止,不会干扰大局,与主要情节相得益彰。很喜欢这样有思想,有头脑的编剧和导演,不是随大流,跟风潮,如果中国的电视剧都是同一个主题和思路,那电视剧也就不忍直视了。
我是按顺序看完《神探狄仁杰》第一二三部的,但是分隔时间较长,前两部是先看的,第三部是刚刚看的。前面两部的故事已经记不清了,但是对于当时蛇灵案的结局还是很震惊的,完全没预料到最后的那个终极BOSS。但是前两部对狄大人和李元芳的情感渲染不多,在第三部里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害的我忍不住哭了好多次,每次元芳回想起大人,我就忍不住想哭,以至于看到后面就忍不住快进,好想早点看到双方相遇相认,我好羡慕他们之间真挚的感情,好感人啊~~。
虽然每一个故事最后的破案模式都近乎相同,对于这点我是不怎么在乎的了,这正同于我对单机版游戏的喜爱,虽然模式都是千篇一律的打怪升级得经验,但每次遇到的情节和故事却都是全新的,我依旧可以从中发现令我新奇的地方。虽然在结局到来之前,我可以猜到一部分,但证据都是不充分的,只有到了狄胖胖完全揭露出真相的时候,我才发现这个解释才是最为合理,最可以接受的。
当然故事情节中也会有一些漏洞,可剧本毕竟是人写的,怎么可能尽善尽美呢?能在千篇一律的爱情剧浪潮中脱颖而出,神探狄仁杰已经是一部很了不起的作品了,大家都希望这部电视剧可以拍的越来越好,但其实现在的我已经很满足了。
感谢神探狄仁杰剧组的所有工作人员,谢谢你们给我带来了这么优秀的作品~~。不知道铁三角以后什么时候还会再合作了,不管怎么样,都支持你们~~
第一部,案情破解完全按照类似于<Sherlock Holmes>的结构展开演进,注重推理,辅以《七侠五义》式的武侠元素和“宫廷戏”式的阴谋论元素作为噱头,剧情比较贴近原著(《狄公案》),悬念设置也比较成功,能够引人入胜。
熟悉<Sherlock Holmes>的读者是不是有一种印象,狄仁杰断案和Holmes高度相似。尤其是《四签名》《恐怖谷》《血字的研究》这几部长的,都是冰山一角引出长线大鱼,结局出人意表却情理之中,高技巧犯罪背后往往隐藏着不可告人的惊人真相,甚至破案之后都无法公布于众。细推敲起来,不论是Holmes还是狄仁杰,推理都是有破绽的,因为线索、逻辑、结果都在创作者的一手掌握之中,读者或观众都无法参与其中而只能被动的由设置的悬念牵引着,从而在仅仅是在形式上形成一种无懈可击。比如Holmes一语道破素昧平生的来访者的来处,然后解释说由对方鞋底上的红泥判断出结论,给读者以合理而信服的感觉,但是世界是充满无限可能的,我们完全可以想到其实红泥也可以通过更曲折的途径来到那个人的鞋上,那么Holmes的推理就是失败的,当然对于我们举出来的任何一个质疑假设作者都可以增加新的线索来推翻,那么其实Holmes的高明之处仅仅在于掌握了作者任意给他的有利于他破案需要的任何线索。我们要是能够有虚构的Holmes那么多的信息,我们在那种环境中也完全可以做出那样的正确推理。这要说到<Sherlock Holmes>这本书的作者Conan Doyle的创作初衷。身为医生的Conan Doyle可能经常以法医的身份协助警方办案,对后者的很多手法都不甚苟同,而在他提出自己的看法时,时常遭到警官的嘲笑和忽略。所以他把当时警方放弃的疑案攒了一些,用自己提出的所谓演绎法进行分析给出自己的结论,这些结论在现实中不见得是正确的,但是在自己的作品中却可以天衣无缝。为此,他虚构了一个侦探Holmes和医生助手Watson,并把这些换过地名人名的案件寄给报社发表。这正可以解释了在福尔摩斯探案集中不时流露的对警察的嘲笑。在《血字的研究》收到好评之后,他开始连载。在积攒的案件用完之后,他不得不编造案件。所以故事里的情节有时候太过巧合,缺乏生活中的随机性,很有可能是Conan Doyle借用当时的案件,自己加入情节改造而成的。
本片的推理也存在这样的特点,在片子自己的逻辑里面完美无缺毫无破绽,使观众不假思索之下觉得狄仁杰推理如神,其实只不过是片子给了狄仁杰太多的信息而故意向我们隐藏了太多关键信息。不过这并不会削弱作品的可看性,文艺创作本来就是一种手法,只要能够达到赏心悦目的目的,也就够了。
生活中的推理无处不在,这两天本人就通过一位网友的BLOG中张贴的大量照片推测他的家乡,没想到得到的答复竟是完全意外,关于他本人生活环境的照片基本没贴,贴出来的凑巧是无关的,可见生活中的复杂性和巧合性是完全无法用常理来推理的。纯理论上的推理应该是正确的前提,正确的逻辑,推出正确的结论。但是实际中我们作为个体永远无法控制意外,由此,不论方法再正确再高明也经常得到错误的结论。(题外话:本人看过<Sherlock Holmes>两遍,小学毕业等待初中入学的那个暑假第一遍,以及高中时第二遍,有些情节至今印象尚在。)
到了第二部,却完全演化成为“古龙”武侠片式的神乎其技和漫天撒网,剧情演进过于牵强和取巧,风格完全转化为“看似一定是的必定不是,看似一定不是的必定是”的无所不用其极的反其道而行之的手法,说实话,给观众的感觉很拙劣。每当出现线索无法继续或者剧情趋于平淡的时候(这种情况还不少),总是不得不运用彻底颠覆剧情或者横生枝节的手段来捉襟见肘,导致了一切都可以否定、一切都可以颠覆的虚无主义表达方式,脱离逻辑而完全依照需要,对观众的不负责和不尊重。
第一部里面的“铁木兰”、“太平公主”、“内卫组织”完全可以解释为政治野心家的冒险行为,从人性、逻辑的角度还是可以说的通的,在中国历史上也可以找到捕风捉影的案例。而第二部里面的“蛇灵”组织,却完全脱离了现实,完全是为了制造虚无缥缈的气氛而无限夸张,而当谜底揭开的时候给观众的感觉却是失望。这个“蛇灵”组织像极了古龙若干小说里面隐含的“青龙会”组织,但古龙的高明之处在于只是叫它神龙见首不见尾,若隐若现,永远有一部分隐藏在未知后面,所以永远都给人以遐想。
李元芳的武功实在是太厉害了,狄仁杰的推理就更不用说了,用剧中常用的话说:真乃神人也!两主角不是什么传统意义上的帅哥,小配角中倒不乏帅哥美女,像那个吉利可汗,那个李规也不错。居然看到华妃娘娘的身影,真神奇。
CCTV8和CCTV11后半夜时段的王牌
这个系列其实应该属于武侠奇幻大于悬疑推理,推理部分逻辑性一般,甚至有些故弄玄虚,不过好在情节足够引人入胜,一旦进入剧情就会欲罢不能。三个案子个人排序为蓝衫记、滴血雄鹰、使团惊魂。
拍的那是相当之靠谱,就是推理成分还不如历史成分重……
狄胖胖说:这潭水很深啊。
大人真乃神人也~
剧拍的很用心,服装,演员都很棒,所以形成了现在的经典,里面的歌也早已深入人心,哪怕到现在看到了这部剧都不一定会换台!
每次见到你总是大风起 每次梦到你却又不惊雷起
精品古装剧
在国产雷剧层出的如今,也只能翻出这些经典剧重温了。元芳狄仁杰才是我的童年~
故事精彩、演员出色,服装道具精美。就是为什么睡觉都不枕枕头不盖被? | 滴血雄鹰最惊悚,电视版和DVD版不同。简小郎又名江小郎 | 其实最大的boss是则天皇帝。首播的时候看到前隋大业三年还去查了,发现这集的时间狄大人其实已经去世了。。。
看过很多遍的电视剧,很难得的古装推理剧。画面布景服装对白都很有唐朝的味道,演员演技全体在线。个人觉得最难得的是剧情逻辑顺畅,环环相扣引人入胜,看得时候不自觉就被带入到剧情营造出的情境中,时而疑惑时而紧张。我最喜欢第一个关于使团的故事~元芳,你怎么看?😜
《蓝衫记》太精彩了,虽然漏洞很多。“第一是安抚百姓,第二是劝课农桑,水利诸要,第三是刑狱诉讼,晓民以理。”狄仁杰长得像包青天啊,有机关的时候总是不会死。李元芳是捡来的杀不死的展昭。敬辉被捅一刀倒地上又爬起来救狄公,真是富有小妹的精神啊。武则天简直就是皮包骨。太平简直就是楼兰高冠女
李元芳我喜欢
我还迷过一阵子的张子健呢。
起初我并没有怀疑你。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水很深啊。难道是他。一个大胆的推论在我脑海中形成。听好,我只问一遍,倘若有一字不实,拉出去砍了。
宏大的阴谋,严密的逻辑,狄仁杰温文内敛又极富智慧的个性,李元芳帅气的英雄气质,真真的精典,爱死了~
家喻户晓的国剧。剧情环环相扣、悬念陡生,凶手不太好猜。演员演技精湛,角色深入人心。算得上国产悬疑侦探剧的扛鼎之作之一。碾压现在的刑侦剧。
梁冠华之后再无狄仁杰,我就认梁老师的狄阁老,同凤阁鸾台平张氏加处置使兼幽州大都督!
古装探案剧经典,尤其是滴血雄鹰的结局,武则天走到了最高的位置,但是最后一无所有,她放过太平公主也是放过自己了,后面几部对人物的刻画不如第一部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