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3星还行,以David Simon一贯水平上的评价。本身水平在那儿摆着,他的“还行”得top别人了。
1 没有看原著。
2 虽然任何影视作品是集体智慧,我倾向于把项目的把控、主导的方向落定在David Simon一个人的判断上。
借助GK的体验,David Simon每次改编都是充分考量电视这个媒体的属性选择内容的。虽然没有对照原著比较不明显、也不严谨。现在,姑且就拿他之前的作品GK和the Wire对比,写下感受吧。
开始:
现实中David Simon是个非常热衷于评论政治的人,不否认他看问题透彻,但是推测是这几年的舆论氛围,和川普这个搅屎棍,他急火攻心了,让这个剧说教意味变得非,常,重,而这个说教的功能几乎全都放在了男主角Herman身上了,让人喜欢不上。
喜欢第五集和第六集。不喜欢之前的剧集,主要是因为,和the Wire对比/按照他的一贯水平,这剧太慢热了,甚至有注水或者故弄玄虚的感觉。
节奏不对。
(GK有原著作者在创作团队里面,TPAA他也和原作者接触过,按照他的经验和功底,原著作者去世对他应该是没有影响的。
且有原著基础,是非常可以避免要注水以填充时长的。)
这种剧情发展缓慢无力的问题,不知道是怎么产生的??根据直观感受,
1 譬如那个Rabbi前四集都是拖着腔调,拉上脑子不清楚的Aunt Evenlynn替林白站台,支持他。直到第五集在副总统明确打回了他想争取多资金让犹太人领多点工资去偏僻省份,我们才发现他可能是真的相信自己说的那些蠢话,是个出于争取更多权力的需求而轻信了林白,将自己在社区里面的声誉给赔进去了。他最后在衰老中读着 the Trial,似乎还沉迷于自己是复杂的政局的受害者。
2不然就是和他个人感情太共鸣了,导致他花了很大的笔墨铺陈描述犹太社区的事情。或者是原著内容过于丰富,他挑花了眼,笔下节奏就彻底散掉了。
3 连人物都扁平化了。Sandy的角色全程尤其令人烦。他对飞行员林白的喜爱被突出,后期和Aunt Evelynn越走越近,而开篇他和堂哥Alvin的关系就彻底消失了。这种游离在第五集彻底爆发,Bess高光时刻:删了儿子一巴掌。但Sandy之前和家人的关系,是怎么导致他有这种分歧的种子?完全没写。因为对比小儿子Phillip在这些风暴中,一直和家长保持着高度的一致。公民素质教育里面,政治教育基本上是在家庭教育中完成熏陶的更多。像Herman这种非常积极的活跃分子,有一个和他意见不同的大儿子,值得写明白。而这块的空白让人觉得这剧急于讲自己的思想,而非讲人物的故事。
在the Wire里面我们知道McNulty前前后后,是性格使然,让他对Baltimore的破事不肯放手,死磕到底,付出什么代价都可以。GK里面不同人都有自己的理由,理解这个战争,怎么认同自己士兵的身份。Herman呢?他认定自己是美国人,要留在美国坚持自己正确的事情。先不说第六集最后他“认输”,终于想去加拿大了是怎么回事,他为什么那么讨人厌,我还没想明白。是他长篇大论地抨击,是他激情反驳别人的观点,是他在观众知道“坏人”就是“坏人”的情况下不依不饶得理不饶人?所以,是David Simon让Herman这角色做那个喊狼来了的讨厌鬼?在真正危机没有爆发之前敏锐感觉到危险的人,总是让人觉得大题小作,杞人忧天,空想敌人,故作高深,自以为是地说教而烦人?第五集第六集真的对他改观了,就在于他被打了,依然坚持。他不离开美国,辞职做了搬运工人,并坚持下来。他带着一家子去参加Winchell的机会。他除了言,也有行了。这夫妻两都是脑子清楚的人,Bess当然内敛很多,而大嘴巴的Herman真的,容易顶唔顺。
4加上一点跨文化+跨年代要求有足够信息contextualize剧中具体细节和故事,前三集真的非常不友好。
不过,还是David Simon的风骨也有。其他不管他多liberal白左,David Simon本质上应该是认为如果经历不同,任何人之间的共识是几乎不可能的(大约意思,没想明白)。所以他的人物从来没有圣母时刻,没有突然顿悟的时刻,有的是被生活暴打之后“多么痛彻的领悟”且依旧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所以没有姐妹重逢,没有叔侄和解,没有变成好友soulmate,可以冰释前嫌但是不同还是不同。
Bess拒绝姐姐的求助,坚决地、多次地拒绝,没有一丝动摇。
她也把Phillip的无心之举给Seldon母子带来的灾难扛下来了。
衣锦还乡的Alvin和Herman的那一仗,他们各自都在这场动荡中付出了很多,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而处在风暴当中真的很难心平气和地看到彼此的付出和牺牲。打完除了泄愤,和解似乎真的很勉强。
结尾被烧的投票。
最后一幕,未知的投票结果。
和the Wire一样,现实如何戏外的大家都清楚。林白被操控的事情怎么解决,只不过是在犹太人社区一片被打砸抢的狼籍的惨象中,用轻飘飘的radio voice-over带过。不管未来如何,什么结果,有这些硬骨头的人在。永远是他的落脚点。
不过,这么看来the ire和GK都有一种平衡是在tpaa里面缺失。让我对TPAA有种力有不逮,话没说完,而江郎才尽的感觉。Herman非常loquacious,但是他总讲的是人应该如何,社会应该如何,多么丑恶,多么不公平,多么狭隘,他讲的话,和剧里收音机里面的报道,是一样的。但the Wire和GK里面大量的对话,是有人的细节,有人的偏见立场在里面的,他们互相打架,让观众知道,主角有这个缺陷,这人有这个毛病,但是一切很真实丰富有趣。但Herman不有趣,只有,在最后他和儿子从保守州连夜赶路逃回家,吃了杂货店早餐白面包芝士火腿-嫌弃美式早餐的快餐-说-他们是要害死我们啊,他是鲜活的。
似乎有点HBO给他施压的意思,是我从casting排名嗅出来的,纯属臆想:没有按照戏份轻重程度排名,甚至是alphebetic order,反而按照咖级大小排先后顺序,实属诡异。
以下是鄙人对最后一集剧集的理解。
首先我看到的是飞行员总统并没有死(我看到很多评论认为这人死了,或者失败了,真实吃了一惊),而引诱瘸腿者的那帮英国人就是FBI或者别的什么组织的陷阱,瘸腿在操纵那个雷达机器时,很明显的还没干成功,或者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就被叫停了。而后来他在汽车上的报纸得知总统失踪,我也认为那份报纸是被人无意中留下的,这才让他有了逃跑的机会----因为他意识到自己被下了套,结合剧中英国和加拿大的正面形象,在这种被隐瞒了行动真实目的,并且被详细告知了撤退路线的前提下还慌不择路的逃跑,似乎在剧本逻辑上说不通。
至于这个圈套的目的,是因为在各种限制下,飞行员总统并不能如魏玛共和国的纳粹在任期内就实现专政和独裁,而英国绑架美国总统能给战争带来什么好处?这样搞反而拉拢了更多的人去反对罗斯福(我看剧时完全没想到啥总统真被绑架了或怎么了,这明显就在映射纳粹国会山打火事件的翻版,看了有的评论我都有点蒙了)。
最后一集剧中反犹活动消停下来后,总统夫人宣布解散国民警卫队,我不知道事翻译的错误还是我知识的匮乏,我理解这是在为下一届美国纳粹实行专政铺平道路。
最后关于最后一集结尾焚烧选票的镜头,有一点我认为需要提出来一下,不同于民主选举需要绝对多数的选票,对于一个已经开始纳粹化的美国,要最终实现纳粹专政,选票并不是必要条件。
Woc The Plot against America 这部剧太厉害了!不愧是Philip Roth 写的原著,通过描绘一个二战期间处在浓重的反犹阴影下的犹太家庭内部的种种矛盾和冲突,来展现美国极右翼当道的政治现实在微观层面对少数族裔的个人的压迫。尽管刚刚才更新到第三集,前两集埋下的伏笔就已经层层叠加了起来,Washington trip当中各种冲突蓄势待发。剧中的人物刻画也颇为到位,Herman 作为一个中产家庭的一家之主,对政治现实充满愤懑却不愿意妥协,Bess 则是一个典型的爱做饭、顾家的勤勤恳恳的 jewish wife 的形象,在冲突面前选择隐忍和逃避,其妹妹 Evelyn 与 endorse 反犹总统 Lindbergh 的犹太教祭司的相爱更是为Herman和Bess两人的关系增添了戏剧张力。虽然一方面感觉Herman在很多次事情(比如要不要移民Canada 和在酒店餐厅遭遇反犹攻击时该直接离开还是去碰撞和抗争)的处理态度上有一些大男子主义的色彩,但他的较真和对政治事务的直言不讳却给我带来了最大的共鸣。感觉在 Trump administration下的美国生存的少数族裔们其实或多或少都能与剧中人感同身受吧。
第一集,1940年美国总统大选,收音机里说候选人林白战胜罗斯福成为美国总统。看到这儿心说不对啊,历史上分明就是罗斯福获胜,很快带领美国加入二战。之后才发现,这正是这部剧(小说)架空历史进行虚构想象的妙处。 剧情这样想象:飞行探险家、美国英雄林白凭“孤立主义”和反战言论当选总统后,激烈反对美国参战,又与德国纳粹亲善,美国国内掀起反犹狂潮,犹太人被遣送被谋杀,国家陷入动乱.....这样的假设发人深省:直至今天美国人也在反思他们文化里的反犹主义、种族主义、民粹主义的沉疴痼疾。 可惜的是,这种深层次的批判精神在作品结尾时完全垮塌:动乱和流血让美国人想到了他们的宪法精神,又一次选举让罗斯福成为总统,美国完成自我纠偏,回到正轨。这种回归完成的如此轻松于是显得十分虚假,暴露出作者在政治意识上又回到那种肤浅的乐观主义。 两个感想: 1)美国人得有多相信他们的选举啊!一次被人蛊惑的选举能将国家带入歧途,不要紧,一次良心发现的选举又能迅速拨乱反正走回正路,多神奇的一件事! 2)犹太人身为美国社会主流财富人群,却从来不忘两千年来遭受的苦难,即使架空历史也要时时敲一下警钟,这点真是不服不行。
大卫·西蒙用这部剧集告诉我们,“美国至上”就是把人分作三六九等
文:西帕克
1940年二战初期,欧洲被希特勒的铁骑肆虐,大量犹太人逃亡美国,他们每天都等在广播前,焦急的等待着欧洲战场的消息,法国六周内战败投降,敦刻尔克大撤退,一切似乎在向着绝望的方向发展。此时,广播中出现了一个叫做查尔斯·奥古斯都·林德伯格的政客,说道“犹太人希望美国参战,因为这符合他们的利益,但是美国人需要考虑自己的利益,美国需要的是和平”。林德伯格宣布将在大选中,挑战罗斯福,把和平带给美国,而历史就此转向。
这是出自于今年3月HBO新剧《反美阴谋》中的一段剧情,讲述了在平行宇宙中,罗斯福在大选中输给了亲纳粹的飞行员英雄林德伯格。美国因此并未参加二战,开始走向法西斯主义。国家的剧变影响了新泽西州一个普通的犹太人家庭,面对着种族主义的压迫,他们是选择留守美国、逃亡国外、亦或是主动抗争?他们的选择,又如何被贴上了“阴谋反美”的标签?
剧集改编自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斯2004年推出的同名小说,由HBO王牌制片人大卫·西蒙和艾德·伯恩斯担任主创。而他们借着本剧想讨论的议题则是,在民族主义抬头,种族隔离再现的当代美国,何为美国利益?为了达成川普的“美国至上”(America First),美国人到底放弃了什么?
剧集中的林德伯格,是美国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林德伯格,又被译作林白,瑞典移民后裔,美国空军飞行员。1927年5月20至21日,林德伯格驾驶单引擎飞机圣路易斯精神号,从纽约飞往巴黎,历时33.5小时,完成了人类首次不间断飞跃大西洋的壮举,被视作美国的国民英雄,还登上过《时代》周刊封面。
二战初期,林德伯格多次奉美军之命前往德国,试探希特勒政府的动态。1938年,林德伯格被纳粹空军总司令盖世太保首长赫尔曼·戈林授予德国荣誉勋章。在战争扩大后,他拒绝交还勋章(在剧集中,不少犹太人也以获得勋章一事调侃他)。林德伯格是美国政府亲德国派代表,提案建议美国保持中立,希望和希特勒政府建立外交关系。林德伯格曾参与组建“美国至上”党,并担任党派的主要发言人。他多次批评犹太人并不爱国,密谋操控美国政府加入盟军。罗斯福上台后,林德伯格辞去了其在美国空军中的职务。珍珠港事件后,林德伯格想要回到航空团,遭到拒绝。不过他依然以平民身份,协助美国空军,参加过50多次作战任务,甚至击落过一架日本战机。在历史上,林德伯格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
原著作者菲利普·罗斯,曾被认为是当代最接近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作家,其小说包括《美国牧歌》、《挽歌》、《人性污点》等都曾经改编过电影。《反美阴谋》的灵感来自于罗斯在读美国白宫助理小阿瑟·施莱辛格(亦是历史学家,被认为是最了解罗斯福和肯尼迪时代的人)的自传时,发现在四十年代时,共和党真正曾认真考虑过让林德伯格参选总统。这样的可能性让他夜不能寐,他不敢相信美国历史,竟然与纳粹集权曾经一步之遥,也难以想象如果林德伯格当政,他和父亲这样的犹太裔家庭,将会有着怎样的变故。最终,罗斯决定以此为背景,撰写小说。
作为一个亲历过二战时代历史的美国犹太后裔,罗斯采用了一种虚实结合的笔法,讲述这个平行宇宙的故事。小说并没有花太多的笔墨描写林德伯格上台后的政治博弈和战争细节,而是借助九岁的小菲利普·罗斯,也就是作者自己的视角,以第一人称讲述这个故事。故事中登场的人物,都是罗斯的家庭成员,亦使用了真名,舞台也设定在罗斯长大的新泽西州高峰大道的犹太社区。
在小说中,罗斯一家面对林德伯格的上台,有着各自不同的应对和看法。父亲赫曼,在邻居纷纷逃难时,犹豫不决,错过了逃跑的时机。姨妈艾芙琳爱上了亲林德伯格政府的犹太拉比,开始追随新政府,支持种族隔离。而由于美国没有参加二战,一心想要为同胞战斗的堂哥阿尔文,选择了加入加拿大空军,支援前线,最终身负重伤。以一个犹太家庭的命运起伏,讲述了种族隔离政策下,少数族裔的悲剧。并指出,这样的悲剧,其实离美国并不遥远。这其中既有半真半假的历史,也有罗斯家真实发生的事件,既是历史虚构,亦是罗斯的半自传回忆录。
2018年5月22日,菲利普·罗斯去世,享年85岁,而《反美阴谋》则是他最后一本以自己作为主角的小说作品。
在罗斯去世前,HBO就买下了小说改编权,由大卫·西蒙和艾德·伯恩斯操刀,拍摄成六集迷你剧。西蒙是HBO史上评分最高的剧集《火线》的幕后主创,而伯恩斯则是《火线》的编剧之一。在《火线》结束后,二人又联合制作了讲述伊拉克战争的迷你剧《杀戮一代》。《反美阴谋》则是二人的最新作品。
剧集投入制作前,西蒙曾多次登门拜访当时还在世的菲利普·罗斯,讨论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在罗斯的授意下,小说中的“罗斯一家”到了剧集里被改名为“列文一家”。因为,在写小说时,罗斯为了强调故事是代入自己的真实经历,使用了自己的姓氏。但剧集已不再是属于他的创作,更是西蒙和伯恩斯的作品,用假名更加恰当。同时,剧集也不再以九岁的罗斯作为第一主角,而是家庭中多位成员,多角度叙事,从不同的视点,展示这个平行美国的各个方面。
为了还原小说中的场景,剧集在罗斯成长的高峰大道附近社区取景,室内装修也参考了大量罗斯的家庭照片和历史资料。虽然西蒙本人不是犹太人,但他的父亲和爷爷奶奶,在四十年代时,也曾居住在这片社区。在拍摄时,西蒙也抽空回到爷爷奶奶的故居,并以此作为布景的参考之一。
剧中大部分主演也特意选择了真正的犹太后裔。最知名的两位则要数,饰演姨妈的女星薇诺娜·瑞德和饰演犹太拉比的演技派男星约翰·特托罗。其中,曾参演过《怪奇物语》的薇诺娜有一半犹太血统,父亲是犹太人,她的亲戚也曾死于犹太大屠杀。已故的菲利普·罗斯本人则在剧集片头被署上了编剧和执行制片的名号。
在2020年这个特殊的时代,HBO和大卫·西蒙,推出本剧,无疑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剧集第一集的标题“会在这里发生”,取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辛克莱尔·刘易斯的小说《不会在这里发生》标题的反话。美国梦已碎,所有本不可能在此发生的事,都有可能发生。当川普把“美国至上”这个林德伯格信条认定为基本国策,便是对罗斯小说“预言”性的最佳印证。
剧集通过一次次展示林德伯格的演讲,试图分析“美国至上”的实质,美国的利益永远至上,但谁能代表美国呢?多数人?少数族裔?白人?中产阶级?还是精英?当这其中一部分人的利益和另一部分人冲突时,“美国”到底应该保护谁?当林德伯格巧妙的在演说中,把犹太裔美国人排除出美国时,说犹太裔的利益不是美国利益时,他是否在说有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更美国?这是否也是川普“美国至上”的内在实质?
自从川普上台后,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表示,川普和小说中林德伯格过于近似。而在采访中,罗斯也曾对两人进行过比较“小说中的林德伯格总统,虽然是纳粹和种族歧视者,但亦是一个伟大的飞行英雄……然而,川普只是一个骗子”
在剧集第一集结尾,大卫·西蒙增加了一场小说中没有的戏份,堂哥阿尔文暴打了之前欺负他的朋友的几个德国法西斯主义者,同时将希特勒入侵欧洲的新闻片段平行剪辑切换。这个世界正在跌入深渊,但总有人在奋起反抗。当林德伯格宣布将会竞选总统的那一刻开始,剧集也邀请观众一起,体验一段完全不可预料的“美国历史”。
(原载于 虹膜)
忍耐着看到第三集,本来打算弃剧了,过了两天又拾回来看,果然从第四集开始才被吸引,看这个剧真的需要点耐心,几位主要演员包括几个小孩子都演得相当好,女主角居然是伊利亚·卡赞的孙女,戏确实不错,不像张国立陈宝国什么什么的后代全靠拼爹。这戏还是比较左,不过极右也是灾难。另外,如果每个人都不止为自己活,很多灾难是可以避免的,至少可以尽量将之减到最低程度。很不喜欢Alvin的戏份,都是跳着看的,所以不知道他怎么个共产化,法西斯的希特勒是反共的,共的斯大林是反法西斯的,两者都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很多人一直在哲学术语的定义上试图区分它们,但不管那些定义在字面上看上去有多么美好,这些主义其实本质并没有多大的不同,那就是撒旦,是邪恶,所以玩弄这些术语定义对人们的生活没有任何帮助,关键不是看那些主义的定义是什么,而是看它们都塑造出了什么样的人,做出了什么样的事,其结果是什么,给人类带来的是什么。灾难,随着错误的意识形态一不留神就降临了。
非常压抑,能真切感受到那种在政治大漩涡里每个人都无处可逃的无力感和绝望感,并能够一点点看着一个家庭和国家分崩离析
你代入主角的心态试试,这剧看得我头皮发麻手脚蜷缩快要窒息了
虽然仅是一部架空历史剧,但还是告诫世人,美国曾几何时与纳粹咫尺之遥。“善良的人们,你们要警惕啊”!
“巴勒斯坦,那是用来安置逃离希特勒的欧洲犹太人的。”“我们不需要另一个家园,对吧?”“我们不需要!”
本来只是映射特朗普,结果成了新冠后世界的一个寓言。本剧相比其他架空历史的电视剧,发生在现实的可能性更大,完全不是空想,我们与剧中离史实非常遥远的世界,只差了一个偶然,而这个偶然发生的概率还不低。大卫·西蒙这几年做的剧,在刻画时代群像上做的实在是太成功了,以至于即使剧情做的大都冗长无聊,但他还原的那个时代太值得一看了
!!!开始的平淡掩盖不住结尾的慌乱!!!社会达尔文主义和纳粹几乎就是同类型的邪恶。如果米国从一个真正的自由平权国家,转变为暗箱操作的专制政府,那么别说犹太人了,就连不是黄头发白皮肤的其他族裔,也将倒霉!烧选票是违宪,控制舆论也是违宪…强调族属出身更是违宪!HBO拍犹太被压迫没问题,但是如果直接针对当下的其他族裔,那…呵呵。剩下的不敢说了。因为我们只能调侃米国大统领。
架空历史剧的最大优势,是能尽情发挥想象力,借助颠覆历史来反思历史、警醒未来。
新纳粹会在极端民族主义社会出现。这种社会结构例如曹县。更容易滋生。
多好的题材,被拍坏了!
如果说还有人不懂什么叫系统性加害的话,那么他们都应该来看看这个剧。在当下这个特定的时间点播,对整个华人群体警醒意味深远。平民视角切入,相对戏剧性没那么强,但反而能表现“集中营不是一天建成”的,也相较于《高堡奇人》和《使女的故事》有了一些现实主义的底色。我对民主制的一个始终的怀疑在结尾有了个一个验证,民主讲究的是制衡,如果整个体制联合起来要加害一个群体呢,民主还是最后的保护伞吗?就像结尾进行的临时选举,如果右翼下决心要反犹,他们连选票都敢销毁,那还有什么出路呢?
薇诺娜·瑞德很美,佐伊·卡赞很美,其他就非常流水账的家长里短+政治新闻,本剧这个点子《高堡奇人》已经用过了,所以就创意而言不新鲜,这部剧看起来就像温和版的后者,就目前来看后续走向很一般。
编剧夹带私货有点太严重了,占边民主党太明显,原著好像没有这么明显黑共和党;看来第二季有戏?坐等烂尾……
观剧盘点:导演说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用全白人演员了。
字幕组要是有点眼光就别在这部片子里贴医美广告了,弄几个移民中介广告效果肯定好
前3、4集:赤裸裸地影射今日美国的极右风潮。从少数族裔为极右站台,到通过鼓吹南军武德来宣泄不满的种族主义狗哨 ,把极右言行一一揪出来贴身肉搏(当然,会换成架空时代的语境),但没有半分损及合理性(对本位面的影射向来是架空作品独特的趣味,如何将之天衣无缝地融入剧中世界观则是难点,本剧这点上满分)。在成熟的好莱坞影视工业中都算得上较高水准,虽然有时也露出编剧味,比如家庭政治讨论似乎略微多了一点点,比如政治进程频繁用电台播报,手法用老了就有一点点乏味。| 4~6集:架空的美国局势顺其自然发展,人物虽然细究之下并不精彩,但也没问题。S01E06情节尤其扣人心弦,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 【总】:架空手法四,精彩三分半,解气五颗星。
高堡奇人姐妹篇
8/10.反犹阴谋 or 反特阴谋?
结尾的投票明显就是影射将要发生的事情。
无趣...弃
内生的恐惧,用狭窄的视角去创造对宏大外界氛围的想象空间;最后一集佐伊·卡赞跪坐在地上与原来邻居家小男孩通电话的长镜头紧张到让我大气不敢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