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大千世界,影世道人心,我是ZA,一个普通的电影观众。
其实很难说它是一部烂片,虽然我在观看以前也认为是。作为网大电影来说,我个人认为算是有点质量的,绝对算不上粗制滥造。
当然如果你非要把它跟许多好电影,大片比较,那该片的动作场面,恐怖氛围营造方面确实存在不足,就男女主的那个出租屋的生活环境,压根看不出他俩是影片中所提到的努力奋斗挣钱,竭力存款的人设。至于女主郭碧婷,抛开她最近的那些个向家的花边新闻,确实在区分真人和机器人的表演上,没有太多变化,演技有待提高,不过演机器人是真的像。至于男一,我不认识,演的一般,男二刘仪伟演的精明警探确实感觉也不算远很到位,缺乏说服力,估计这也和片酬和重视程度有关吧。
但我觉得许多打一星的观众,其实是有偏见的。本片虽不算精品,也不至于到烂片的水准,单单从台词上就能感觉到,本片是一个有想法的电影,本片对于爱情这个主题是有思考的,比如机器人问女主,他不是说爱我,就是爱我的一切吗?既然是我的一切,不应该是包含缺点的吗?女主就反问,那你既然也爱他,为什么你就不能爱他的一切呢?虽然这话听起来有点强盗逻辑,但是如果爱是有底线,那么我们的爱又是否纯粹呢?我讲这些一不是为了和大家讨论爱情观,二不是为了赞同本片的爱情基调。我只是为了说明,本片是有主题,有思考的,而且在思考爱情这个主题上,电影做了充分动作的。甚至机器人发现男主疑似背叛了自己后,很快能区分出背叛的是自己还是女主。
我看短评里面,有这样一种说法,说本片是现代重庆版《聊斋》,我觉得它确实像《聊斋》,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聊斋》早已偏离了诸神鬼怪,妖魔仙佛这样的大环境了,取而代之的是人工智能,平行宇宙,多维空间,时间悖论,黑洞量子,物质反物质暗物质等等这些科幻想法了。《聊斋》本意是通过神怪故事去探讨,剖析人性,而本片其实也有这方面的作用,只不过它选的点比较小,格局展开的也不大,但是本片的呈现效果已经足以显示剧组的诚意了。比起那些个打的莫名其妙,打着色情擦边球,一群搞不清原因一心就想恋爱的青春,好的多的多。至少本片有思考,有深度,属于电影中那种话糙理不糙的电影。
虽然不算什么好片,但内容还是有思考的,值得一看。
1.机器人背诵法则,却还在伤害人类田涧。
2.警察总是姗姗来迟。
3.机器人又伤害了制造者。
4.机器人学习人类,学习爱情。
5.解开了枷锁,竟然不逃走。
6.警察遇事,竟然躲到无监控无信号的地方。
7.买花瓶这段,很突出的感情冲突,但却很真实。
我距离140字评还差几个?真烦躁,烦躁,烦躁,烦躁。
看网大通常都是个痛苦的过程。
《机械画皮》名字虽土,但是没有用主标题+副标题的庸俗方式命名(比如“火云邪神之修罗面具”,或是“牧野诡事之秦岭龙窟”),已经算不错了。
有宅男女神郭碧婷坐镇主演,再加上颇为热闹的“科幻聊斋”宣发攻势,人家貌似要给我们个惊喜。
但是,看完之后,你依然会发现自己被坑了。
网大坑你从来就不需要理由。
这部《机械画皮》即便是2倍速播放,也依然让人如坐针毡。
所以,很多被坑的网友都表示一定要给个满分,多写几个“好评”软文。
不能光自己挨坑,还要多坑几个拉垫背,坑一个算一个。
废话不多说,我直接吐槽吧。
开片描绘时代背景的场景,特效包装的“成色”还可以,但是基本还是靠投机取巧。
采用重庆市的实拍镜头,再加上点导轨箭头、电子屏幕、全息成像、霓虹灯光,这就算是科幻了?
如果你仔细看,这里面的元素都是不知所云的。
没有“真正的内容”,也没有“合理想象”的逻辑。
各种来回跳动的数字,这是干嘛用的?
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仅仅是为了好看而已。
唯独荧光管做成的“拆”字,对表达有点实际作用。
片子的配乐,明显模仿了汉斯季默给《银翼杀手2049》所做的音乐。
试图借此提升所谓的“科幻感”。
米咪饰演的受害者一边说着“我不会有事的,我抄近路”,
一边忙着走到没有人的地方,好让机器人下手。
可能受限于资金和审查,我们这位机器人剥皮换脸的过程几乎是没有的。
而事后探员在分析被害现场的时候表示:
“人皮被完整地剥离下来,就好像原本受害者就没有皮肤一样”。
而画面中,我没有看到任何关于“没有皮肤”的展示。
惊悚不惊悚,全凭一张嘴?观众都瞎?
机器人貌似高智能,但却傻得可以,原来是个纯粹的性爱机器人。
她上来就问安琥饰演的科学家:
你爱我吗?什么是爱情?
你天天搞我,你我之间是爱情吗?
然后200多斤的机器人坐到了科学家的腿上,背诵“阿西莫夫机器人三定律”。
200多斤还能坐腿上?
科学家不像科学家,除了表现出神经质和猥琐的一面,他什么都没有做。
甚至咆哮着说自己的作品不像人,没有表现出哪怕一点对自己作品的欣赏和关爱。
完全不符合一个人的正常心态和表现。
连做个高达模型都不是这样的。
这到底是不是你造的?全凭一张嘴?
剧情中的开会都没有任何实际台词,喝水的水杯里也没有水。
全是无实物表演。能不能走点心?
这机器人200多斤,先不说高科技能不做的轻一点。
她是如何过安检不被机器滴滴的?
又是如何跟男主角吃喝睡在一起,不被发现的?
200多斤抱得起来吗?
搞起来漏电没把你电着?
不是科幻吗,真当自己是聊斋?
我头一次见有抢匪敢正面抢男人东西的。
机器人一再的用狗血逻辑来解释为何要伤人,如何偷换概念地一再打破和蔑视机器人三定论。
难道这是在暗示,爱情只会伤害别人?
郭碧婷和段博文饰演的情侣,台词差劲,尴尬至极。
台词的编写没有任何智慧的投入,就是走个流程。
唯一的作用就是制造误会,以误会推动剧情。
但是,这种铺垫既不生活,也无现实逻辑。
包括对于金钱和爱情关系的探讨,如果没有深度,就没有再讨论的意义了。
郭碧婷的角色被绑架走,在绑在废仓库里待了不知道多少天。
既不用吃饭,也不用喝水。
看来她天生就是个机器。
另外一个男胖子机器人,出现的非常意外。
除了贡献了一场动作戏,让刘仪伟饰演的李洞宾说出了一句“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致敬了菲利普·迪克的科幻文学经典。
胖子打哪来,想做什么,影片想借他表达什么,完全是被忽略的。
机器人在拍卖会上拍下了无用的花瓶。
男主角说他们不能没有钱,不能在租的破房子里结婚。
但是从片子展现的场景来看,他们租的房子一点也不破。
装修非常整洁精致,面积也不小,是间不错的公寓。
与其买房子,不如租房子,人家都说无所谓了。男主角应该顺坡下。
关于动作戏的设计,不想说了,太差了。
没有逻辑也没有什么镜头调度可言。
《机械画皮》单薄地根本不值得评价。
因为没有一场戏是没有问题的。
也没有一场戏是用严谨的思路在创作的。
全片都在划水,异想天开,根本没有科幻精神。
依然在用老套的形式,重复着田园爱情的虚伪故事。
内地电影大部分都死在编剧上。
从根源上就不具备被人认可的可能性。
再怎么用特效、用演员去包装和粉饰,都是无用的。
要不是因为这半年没有太多新片,谁会看这个?
*本文首发于头条号“电影stalker”
提起聊斋,很多人第一反应大概率不会是郭沫若“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的判词,而是一段阴森诡异的BGM和老版电视里某V画质下飘忽不定的灯火。
作为一部给无数人留下过心理阴影的影视作品,1988年出品的的剧版《聊斋》,不知道让多少孩子乖乖把脚放进了被窝还顺便紧紧裹住了自己。
30多年倏忽而至,回看过去,以《聊斋志异》为蓝本而衍生出的影视作品数不胜数,我们熟知的画皮、聂小倩、宁采臣、燕赤霞、黑山老妖等等形象都来源于此。
从清代开始,聊斋中的奇闻怪谈、灵异志怪就一直是普罗大众无法割舍的另类精神食粮,只不过以往只能用文字来满足,而今却能以影像的形式让那些精妙绝伦的想象呈现在人们面前,不得不承认,科技的进步与人们对神鬼妖魔的认知有时候并不相悖,甚至能以一种奇异的方式碰撞出新的火花。
所以,就像题目问的“聊斋可以拍成科幻片吗”,我的回答很简单,当然可以,而且可能还不赖。
就拿郭碧婷主演的这部《机械画皮》为例,显然就是以聊斋中画皮的故事为灵感来加以创作的,我们先来看看在原著中,《画皮》是怎样一个故事:
古代一个书生遇到一个来历不明的女子,将其带回家生活,却偶然发现女子是一个披着用彩笔绘画人皮的青面恶鬼,最后被剖肚挖心......
如果来一个要素总结,那就是:非人类+人皮+给人类带来危机
而《机械画皮》又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科学狂人私下研发了一款具有交感神经、高度发达的人形机器人,用来满足一己私欲。不料机器人萌生了自主意识,它通过“黑科技”手段换取了貌美女子苏辛的皮囊,进而取而代之,潜伏在苏辛男友王升身边,危险正悄悄酝酿......
同样的要素总结:非人类+人皮+给人类带来危机
是不是很有趣?虽然是科幻版的画皮,但故事的骨架却是一样的,只不过以前是赤裸裸的妖鬼神魔,而现在却是正在大热的AI觉醒,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就会有不同的作品,以前是,现在是,将来也会是,所以在今天,聊斋中的故事披上了科幻的外衣,其实也并不是一件多么匪夷所思的事情。
说回到电影上,这部由郭碧婷主演的《机械画皮》其实有一个不错的故事:
疯狂科学家触及科学与人伦的禁地由此导致AI觉醒,而觉醒的AI又对人类世界貌似至高无上的爱情产生了好奇,甚至为了体验爱的滋味而猎杀人类女性再以换皮的方式顶替受害者,以她们的身份去蛊惑男性......
科幻+爱情+悬疑,聊斋故事中的《画皮》,就这样以一种神秘而新奇的方式,再度出现在观众面前,只不过电影并没有一味的将换皮作为吸引眼球的猎奇看点,而是以一种局外人的角度,展现了现代社会中在爱情与欲望中迷失于浮沉的众生相。
前几年大热的IP改编,因为业务不熟的流量明星和急功近利的背后推手,基本上都是“赢了数据,输了口碑”的一地鸡毛,但不可否认的是,成熟的IP再加上专业的影视化团队,往往能创造让人意想不到的惊喜,之前大获成功并且成功出圈的《庆余年》就是典型的例子。不仅作为主演的张若昀收获了巨大的人气,一跃成为炙手可热的实力男演员,作为配角的郭麒麟也成功踏入影视圈,甚至还成为了阅文新IP改编《赘婿》的男一号,可以说成熟的IP 依旧具备着强大的潜力。
而传统文化的IP改编,近些年虽然少有亮眼之作,但其创新化改编的巨大潜力,从去年“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在票房上的巨大成功也可见一斑。如今《机械画皮》另辟蹊径,从不算热门的聊斋故事中选一个不算热门的《画皮》作为蓝本进行再创作,光是导演团队的勇气就值得我们去鼓励,更何况电影还兼具科幻+爱情+悬疑这样的元素,从预告来看的确值得一看。
前段时间因为恋爱而火出圈的郭碧婷,一向以温柔甜美的形象示人,而在这部电影中,郭碧婷面对一人双面的角色也并不怯场,强烈的反差反而更让人期待。
在电影中,郭碧婷饰演女主苏辛,在没有遇到“机械画皮”之前,还是温柔可人的画风,但被觉醒的AI掉包之后,便大胆上演挑逗戏码,从甜美风无缝衔接切换到性感风,更凸显出对其演技的考验。
向来低调拍戏的郭碧婷,在解决完人生大事之后回归的首部作品,会给喜欢她的观众带来怎样的惊喜,相信在电影中我们会找到答案。
而另一个让人惊喜的演员,则是在剧中负责破案揭秘的老戏骨刘仪伟,主持人出身的他早已凭借优秀的主持功底家喻户晓,但这些年他却仍然不停的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在各个领域创造属于自己的传奇。
就像在这部电影中,刘仪伟不仅是演员,同时还是是电影的总监制,他表示,《机械画皮》是一次东方传统文化和现代人思想的碰撞,”画皮实则是画心,本质都是人性的显现。狐妖之‘皮’,留存《聊斋》,而机器人画的“皮”正出没在我们中间。欲望世界,坚守自我才能识得本心。”
用科幻的形式,去讲述传统的故事
用电影的方式,来重现聊斋的魅力
这部由刘仪伟担任总监制、张楠执导,郭碧婷、段博文、安琥等主演的科幻悬疑爱情电影《机械画皮》,6月24日已经在爱奇艺与观众见面,希望这样新的尝试越来越多,也希望这样新的尝试能有一个好的结果。
把聊斋系列拍成科幻片,用未来科幻的角度,诠释狐鬼神仙的古老故事,这个想法不仅很鬼才,而且很有可行性。
《聊斋》故事系列有很高的挖掘潜力,它所能提供的恐怖、刺激、悬疑和浪漫元素,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作为成熟的IP,它的影视化要比原创故事更稳妥,作为公共文化遗产,它既不会产生版权纠纷,还自带流量。
最主要的是,《聊斋》里有着深刻的人性描绘,它讲述了太多属于我们这个民族精神深处的原型故事。
蒲松龄生活的年代在1640-1715之间,《聊斋》的诞生,其实距离我们只有三百多年。从清初到现代,从文言到白话,虽然我们不再相信世间有报恩的女鬼,雪夜敲门的狐狸,林间多情妩媚的花姑子,但是人性本身,这三百年来并没什么变化。
这也是为什么《聊斋》里波澜起伏的情节,至今仍然能让人心生亲切,产生共鸣。
《聊斋》里有近500个故事,是一个价值巨大的东方奇幻素材库,它影视化的作品数不胜数。
近有成龙大哥的《神探蒲松龄》,远有福建电视台经典的87版《聊斋》,中间还有2007版《聊斋奇女子》,这些作品都延续了聊斋原有的浪漫精怪世界,虽然形式内容、故事讲述的各有千秋,但主题其实都一样:“狐鬼神仙,风月无边”
穿过精怪奇谈亦真亦幻的表象,聊斋故事的内核,关键元素只有四个:
恐惧、浪漫、悬疑、以及世道人心。
然而,随着时间流逝,《聊斋》故事中的恐惧元素,正在慢慢减弱。
一方面,随着时代发展,年轻一代早已不再相信神鬼之说,除非是恐怖片特意营造的戏剧效果,否则现代年轻人很难再像旧时的老人一般,天然具有那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对鬼怪的恐惧。
另一方面,审查制度也让这些狐鬼神仙们,无法再以原始故事中如同封建迷信般的存在状态,原模原样的出现在观众面前。
想让《聊斋》故事再次搬上荧幕,必然要经过巧妙处理。
将其打造成科幻片的形式,其实是非常聪明的做法。
人工智能早已渗入我们的生活中。
2016年,AlphaGo以3:0赢过李世石,人类在围棋上输给人工智能;2017年,双11有4亿张Banner由人工智能设计师鲁班设计,速度约等于每秒做8000张海报;2019年,ETC大面积代替高速收费站,人类的工作开始被人工智能代替。
虽然我们距离能够对人类产生威胁的“超级智能”还很遥远,但是,众多展望未来的科幻作品,也将这种对“科技之恶”的技术恐惧,植入了大多数观众的意识里,公众对科技道德边界的探讨,也从未停止过。
将科技高速发展带来的“技术威胁”,代替旧时代的鬼神,成为现代人恐惧来源,这是用科幻片角度诠释聊斋故事的前提,也是在当前审查制度下,让聊斋故事以新的形式活跃在荧幕上的妥协让步。
《画皮》这个故事,是聊斋系列中完成度很高、改编翻拍次数也最多的一个。
虽然荧幕改编的故事情节,与蒲松龄原著故事出入很大,但是却有着独特的魅力,因为它同时探讨了好几个迷人的话题:
“人类与异类的区分标准?”
“爱情能否战胜“非我族类”的恐惧?”
“冷冰冰的异类,会产生属于人类的感情吗?”
只要核心矛盾没改变,无论《画皮》的故事发生在妖怪世界,抑或是科幻世界,狐妖为爱画皮,机械人为爱觉醒,两者都拥有着同等级别的可看性。
问题中提及的《机械画皮》目前还未上映(6月24日爱奇艺上线),本文就只针对官方已放出的预告、剧照以及演员阵容作出分析。
看了海报才发现,图片右上角有个小细节。
这行字也意味着,片方有着做“科幻版”聊斋系列的野心。
1、视觉角度
从预告画面来看,这部网络大电影的质感尚佳。
科幻相关的视觉元素做的比较有诚意,机器人的形象足够精细,增加惊悚气息,让观众更有代入感。
女主被机器人捉住的惊悚场景,画面的光影颇有经典恐怖片的气氛,来自被“剥皮”受害者第一视角的镜头,也让人头皮发麻。
而看海报和城市霓虹灯远景的配色,甚至有一点赛博朋克的味道。
不过,无论特效还是海报,都只能在宣传期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影视作品最根本的还是“讲好一个故事”。
2、故事角度
从预告片给出的信息,能推断出以下故事主线:
一个超高智能的机器人,在逃出人类科学家的掌控之后,逐渐觉醒了属于人类的“感情”,而智能机器人的身体结构几乎与人类相同。
所以,她披上“人皮”后不仅可以以假乱真,甚至能打入其他人的感情关系,偷取别人的身份和人生。
一条主线,是高智能机器人诞生自我意识,并在与人类的相处过程中,产生智械原本不具有的“情愫”,在AI本能与人类情感之间矛盾徘徊。
另一条主线,来自男主,他对周遭发生的一切毫无觉知,只是想努力奋斗攒钱买房娶媳妇,却接连面临来自女上司和神秘女子的诱惑考验。
这不是俗套的狗血感情陷阱,而是机器人对全体人类情感价值的拷问。
预告中有句台词很有意思:
“如果没有办法让它满足这段爱情,后果将不堪设想”。
当高智能机器人真正理解了人类的爱情,会不会比人类本身更忠贞?也更偏执?人类在得知身边两情相悦之人是“异类”后,会不会遵从人性,舍弃爱人,作出更利己的抉择?
想想就刺激。
3、阵容角度
女主郭碧婷,她最出圈的角色,要数“小时代”系列里的高冷女神南湘。
郭碧婷的外貌特色偏向清冷风,无论是冷酷带杀气的智能机器人,还是柔弱清纯的女性人类,这两类角色都在她的能力舒适圈之内。
男主段博文,也属于上升期的低调实力派,在《追凶者也》、《左耳》中饰演配角,都有不错的表现。
配角里,饰演警察的刘仪伟,以及饰演疯狂科学家的安琥,都有明显的个人特色,能够胜任这种带领观众穿针引线,讲述故事的旁观者角色。
另外,预告中动作场面不少,跳车、直升机、凶案、追击,整体看来,《机械画皮》从阵容到制作,都还算稳妥,值得期待一下。
是冲着“小向太”郭碧婷去的,但是电影的剧情简直是在侮辱观看电影的我们。不明白追求真爱的机器人要得到一个人的人脸,然后去爱上这个人的男友,朝夕相处,男友竟然还看不出异样,最后就为了几十万的钱,大吵特吵。芸芸众生,真看不出男主有什么好,帅嘛,看不出来?有钱吗,房子都买不起?对女主好嘛,还整天闹别扭?警察更是让人大跌眼镜,特别是刘仪伟,建议他不要演警察了,简直是污蔑警察的智商,还要充老大,几把手枪就可以收服刀枪不入的机器人,后来才发现其实机器人掉进水里就解决了,就这么简单……
唉,国产的科幻片能不能长长脸啊……
除了郭碧婷,这片什么都不是。
有一阵没看国产烂片了 这粗糙质感扯淡剧情稀烂演技混搭类型还真是有点让人怀念 在烂这件事上这些人的创造力实在很难不佩服
网大级别的还行 看得出来花了钱。
段博文比安琥更受女性欢迎?这不扯嘛
“我没有女人最重要的东西,爱情!”蛮好看的,段博文很帅,剧情也不差,借用机器人来反思情感反思人。但也有国产科幻的硬伤,那就是不科学——编剧懒得学科学,懒得查文献,于是科幻成了伪科幻
网大,有人看、有人骂就是胜利
懂了失望,怀疑,遗憾,也就开始懂得爱了
2.0 我的天哪,给我来点阳间的艺术品吧!
除了类似阿丽塔的身体之外,完全没有科幻感。这个学习《画皮》的剧情创意还有点意思,但是这部电影浪费了,做得很表层,没意思。
比一般的网大还烂,剧本逻辑bug已经是多到懒得吐槽,演员还尬出天际
因为太好笑了,加一分吧!居然还有电子羊梗真的导演鬼才。
请郭碧婷演没错的,她真的是个机器人
全片充斥着什么智障男尊女卑言论,披着科幻的皮拍的还不是垃圾国产爱情片?加俩灯就说自己赛博朋克,片头全景素材我似乎还在新片场上看过······嫌上海堡垒不够,还要再给中国科幻加把锁是吧???
只有一个场景的电影。好像在拍厨房电器的广告片。森系日系小清新风格的滤镜。
科幻+犯罪+爱情=郭碧婷的台词,那是非常非常烂啊!
且不说这老套的故事内核,这戏写得也是既浅薄又尴尬……叙事更是乱。
实在看不下去了,太尴尬了!像小学生写的剧本,毫无逻辑可言。为什么升级后的智能机器人认为做一个女人就一定要爱上一个男人?自己没有独立人格吗?太傻里傻气的电影了。
能看下去。
郭碧婷稳稳地本色出演。竟然没有段博文的床戏。剧情俗套得一塌糊涂。
这个机器人应该学习爬山,然后带这群主创上去。
不喜欢披着别的类型外衣却讲着另外类型故事的而且还讲得不好的那种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