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帝国 第三季

第12集

主演:史蒂夫·布西密,凯莉·麦克唐纳,迈克尔·珊农,Domenic Ambroselli,约翰·哈林顿·布兰德,大卫·坎贝尔,文森特·皮亚扎,杰克·休斯顿

类型:美剧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2

 剧照

大西洋帝国 第三季 剧照 NO.1大西洋帝国 第三季 剧照 NO.2大西洋帝国 第三季 剧照 NO.3大西洋帝国 第三季 剧照 NO.4大西洋帝国 第三季 剧照 NO.5大西洋帝国 第三季 剧照 NO.6大西洋帝国 第三季 剧照 NO.13大西洋帝国 第三季 剧照 NO.14大西洋帝国 第三季 剧照 NO.15大西洋帝国 第三季 剧照 NO.16大西洋帝国 第三季 剧照 NO.17大西洋帝国 第三季 剧照 NO.18大西洋帝国 第三季 剧照 NO.19大西洋帝国 第三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大西洋帝国 第三季美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屡获殊荣的《大西洋帝国》(Boardwalk Empire)第三季将于北京时间9月17日播出,本季为12集。  《大西洋帝国》再现了美国禁酒令时期(1920-1933年)大西洋城这个海滨小城阴暗面的生存状况。《大西洋帝国》的编剧是《黑道家族》的编剧特伦斯·温特,该剧根据作家Nelson Johnson的原著《海滨帝国:大西洋城的诞生,鼎盛以及堕落》(Boardwalk Empire:The Birth, High Times and Corruption of Atlantic City)改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传奇战士天若有情粤语飞离航道起诉老爸拦截时光隧道警视厅局外人心碎高中十级浪萧墙内外神探狗笨吉(国语版)足球教练第一季请寻找我的尸体火之丸相扑我心疯狂尸降1991魔界转生1981少林龙小子鬼谷门·蜃世浩劫无形的战线忍者通告(国语版)愤怒小队第零章废墟行动(上)国语版最后一周魔鬼挽歌羞耻第二季紫色档案些许故事

 长篇影评

 1 ) Boardwalk Empire里的爱尔兰文化

(第二次修改,添加了一些背景以及修改了一些错误,十分感谢江涵秋影和Belle两位指出我的错误)
新季开播,撒花庆祝。等更的时候回顾了前两季,第一遍看的时候囫囵吞枣,很多细节没有注意到。这里和大家讲讲我对Boardwalk Empire中爱尔兰文化的理解,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指正,谢谢!

近来在国内很火的一个美式脱口秀主持人黄西(Joe Wong),他在美国一次脱口秀主持中,开头的一句话是“I'm an Irish!”,配合着他那典型的东亚长相和傻傻的表情,台下的观众哈哈大笑。国内的朋友看到这个开头,经常会一头雾水。其实,这就和疯狂的石头等国内电影中演员们使用中国不同地方的方言来表达不同的喜剧效果是一样的道理,爱尔兰文化对美国的影响之大,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

比如NBA的波士顿凯尔特人队,对NBA稍有了解的人应该并不陌生。但提到诸如为什么队名是Celtics,队服为什么是绿色以及队服后面为什么有一朵三叶的植物这些问题,可能就知之者甚少了。

绿色和三叶的植物,其实来源于后文会提到的苜蓿。而Celtics的队名,是因为爱尔兰人是凯尔特人的后代,而Boston的爱尔兰人一直以来都是Boston最大的单一族裔群体,爱尔兰移民以及少量的其他凯尔特人后裔移民对Boston的影响极其深远,才诞生了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凯尔特人队。

而凯尔特人,这是公元前2000多年在欧洲的一个族群的概念,类似于汉族人说自己是炎黄子孙一样,目前世界上有爱尔兰人、威尔斯人、高地苏格兰人(苏格兰盖尔人)和布列塔尼人称自己是凯尔特人的后代,操凯尔特语系的语言。残酷的是,除了布列塔尼人(在法国的西北一角),另外三个都在或者曾经在英国人的统治范围内,而爱尔兰人与英国人的关系百年来更是一部血泪史。

因为长期受英国人,也就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统治,除了威尔士语还在大规模使用外(实际上在威尔士也只有不到20%的人使用威尔士语),凯尔特人在语言方面基本已经被同化了。我们日常接触到的最多的凯尔特人文化,其实是凯尔特人音乐。New age音乐中便有很多被归类为Celt音乐的流派,实际上很多音乐形势都有受到凯尔特的分支的影响。而苏格兰风笛,Enya等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当然,凯尔特人音乐不仅仅是指凯尔特人后代的音乐,这是一个更加广泛的定义,不再赘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查询一番。扯远了,回到本文的主题,Boardwalk Empire中很大的篇幅就给了Atlantic city的爱尔兰人的生活。

比如第一季第五集,这集是讲St.Patrick's Day这天发生的事情。这个节日对爱尔兰人来说如同华人的新年。而事实上,不仅仅是爱尔兰人及其后裔庆祝这个节日,“1780年和1784年,费城和纽约先后成立了圣帕特里克友谊之子等团体,从此美国人无论是不是爱尔兰后裔,每年都数百万人上街庆祝这个全国性的节日。”以下是St.Patrick's Day的简介(from wiki):

————————
    圣帕特里克节为3月17日,以纪念爱尔兰守护者神圣帕特里克。这一节日5世纪末期起源于爱尔兰,美国从1737年3月17日开始庆祝。
    公元432年,圣帕特里克受教皇派遣前往爱尔兰劝说爱尔兰人皈依基督教。他从威克洛上岸后,当地愤怒的异教徒企图用石头将他砸死。但圣帕特里克临危不惧,当即摘下一棵三叶苜蓿,形象地阐明了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教义。他雄辩的演说使爱尔兰人深受感动,接受了圣帕特里克主施的隆重洗礼。公元493年3月17日,圣帕特里克逝世,爱尔兰人为了纪念他,将这一天定为圣帕特里克节。
    美国的圣帕特里克节这一天,人们通常要举行游行、教堂礼拜和聚餐等活动。美国的爱尔兰人喜欢佩带三叶苜蓿,用爱尔兰的国旗颜色——绿黄两色装饰房间,身穿绿色衣服,并向宾客赠送三叶苜蓿饰物等。
—————————

集中体现爱尔兰节日特色的是晚上开始的The celtic dinner,Eli的演讲台背后是一株巨大的绿色三叶苜蓿(其实就是我们熟知的三叶草)的标志。与会的宾客身上戴着绿黄两色的礼带。晚宴开始之前要唱爱尔兰民歌Carrickfergus。而且,庆祝St.Patrick's Day不仅要喝酒,还要指定green beer。

基督和St.Patrick's Day以及爱尔兰人是紧密联系的。移民到美国的爱尔兰人大多居住在城市,只是因为他们天性喜欢群居,并且群居方便去教堂。美国南部曾经缺少劳动力,美国政府花了大力气试图让爱尔兰移民去南方的农村,但是收效甚微。爱尔兰人信仰天主教,这也是和新教徒,英国人长久以来矛盾的根源。

但剧中折射的爱尔兰文化不仅限于此。本集开头Nucky就向Eli抱怨说不喜欢他的爱尔兰同胞们在这天又哭又闹喝得东倒西歪。Eli则回应“centuries of loss,we are sorrowful people”。果不其然,Eli在晚宴的演讲中,想要以屠杀爱尔兰人祖先的英国人Cromwell,以及在Kilmainham Gaol监狱中因被关押和杀害的爱国斗士为话题,为自己的竞选造势,但没想到很快第一代爱尔兰一名和第二代爱尔兰移民就互掐起来。

而这里提到爱尔兰移民的问题,提到这就不能不提到他们的酗酒好斗,以及他们的祖国和英国人的争斗,北爱尔兰问题,以及他们对美国持续大量的移民。

在美国的爱尔兰裔移民数量仅次于德裔,爱尔兰人因为饥荒,受到英国人的压迫等各种原因持续向美国移民。晚宴上对掐的两拨爱尔兰人正是这个大背景下的产物。

而Nucky随后为Eli打圆场说了这么一段话:
What do you call an irishman who doesn't swear?(你们怎么称呼不说脏话的爱尔兰人?) A mute(哑巴)
what do you call an irishman who doesn't drink??(你们怎么称呼不喝酒的爱尔兰人?) A corpse(行尸走肉)

第一段话是说爱尔兰人爱说脏话,行为举止粗鲁。Nucky就是个把f*ck整天挂在嘴上的人。如今,在美国城市比如底特律,黑人的大量迁入导致原社区的白人中产大量逃离,而时光倒退百多年,曾经爱尔兰移民的大量迁入同样导致了原来社区居民的纷纷离开。如此是因为爱尔兰人曾经的粗鲁举止和居高不下的犯罪率,补充材料中有所介绍。当然,如今的爱尔兰人已经和他们的祖辈不一样了。

第二段话是说爱尔兰人爱喝酒。不是普通的爱好,而是酗酒。爱尔兰人会酿造世界上最好的几种威士忌,Boardwalk Empire第二季Nucky走投无路了之后,来到爱尔兰获得了更好的货源。18世纪,在爱尔兰,“威士忌比面包还要便宜”。这样无疑助长了爱尔兰人酗酒的风气,移民到美国的爱尔兰后裔在酗酒方面也是毫不逊色,Nucky在第一集开头对着一帮女性讲故事形容他的父亲也是因为酗酒送掉了小命(当然这是个虚假的故事,但是折射出的是酗酒的父亲的普遍事实,搞笑的是,搞完演讲Nucky就掏出了一瓶酒喝了两口)。
理解了他们对酒的感情,你就会明白每集开头的短片都有Nucky举着酒杯说“to those beautiful ignorant bastards”,和他对禁酒的政策是有多么轻蔑和不看好。所以在爱尔兰人看来,不酗酒的人一定是个“corpse”,一个不懂得美酒乐趣的人。
仅仅因为如此,并不足以让爱尔兰人长期戴着“酗酒,粗鲁”的帽子。实际上,在禁酒令开始之前,美国大部分的州已经立法是“干的”了,美国是一个清教徒建立的国家,饮酒作乐被认为是堕落的象征。加上妇女解放运动,酗酒是家庭问题的重要根源。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当时的爱尔兰后裔和美国主流文化的冲突。
Nucky后来支持的那个哈定总统,这个人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他就让自己白宮的私酒库存一直是满的,虽然他在当参议院的时候投了同意禁酒的一票。受到后人的诟病,他也被评为美国历史上倒数的总统。

爱尔兰历史上长期受到英国人的压迫和统治,所以反抗精神也特别强烈。回到前面的话题,Eli为什么会选这个题目?因为这是禁酒令的第一年,1920年。而四年前,也就是1916年,都柏林发生了复活节起义,被英国人镇压,Eli提到的在Kilmainham Gaol监狱被英国人处决的那几个名字,就是复活节起义的领导者。
复活节起义之后,加上一战刚刚结束,英国人元气大伤,便想把西边的这个火药桶踢开,但是又不能坐视爱尔兰人建立一个统一的共和国(如果这样的话很可能又是一个英国的世仇),英国人便玩弄着他们一贯擅长的政治,就像他们在中国和印度做过的那样,分而治之,给爱尔兰人有限的自治权。因为复杂的宗教原因(北爱大多数是新教徒,而南爱大部分是天主教徒)以及社会原因,公决的时候实际上是北爱尔兰人自己同意留在大不列颠王国的。(和我们国家有点类似,都是同文同种,但是目前却不是一个国家,值得深思)
于是1920-1922年,大不列颠属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在暴力中诞生。Nucky卖机关枪给爱尔兰共和军就在1921年,那时候爱尔兰的暴力冲突达到了顶峰。爱尔兰共和军直到07年才正式放弃武装,目前问题还没有解决,但是暴力冲突已经大大减少。
其实有意思的是,宴会上唱的Carrickfergus这首歌的名字来源于爱尔兰的一个小渔镇,而这个小镇坐落于北爱尔兰的东北部。一群在美国的爱尔兰后裔唱的歌曲中的小镇却是被英国人占领的,你可以想象他们的复杂的感情。

第一季第五集,在Loudon Wainwright III的Carrickfergus的伤感歌声中,Jimmy的老婆忍不住去幽会了她的情人,Jimmy的老妈对镜感叹韶华易逝,而Jimmy则因Pearl的惨死只能躲到chinatown抽大烟麻痹痛苦,Eli喝得酩酊大醉回家吐得昏天暗地,而无处可去的兄弟Nucky则落魄地去了寡妇处摊牌。本来是爱尔兰人欢庆的节日,却是以这样的结果收场,各色人物的遭遇,却又更像是一个民族的缩影,伤感的歌声中慢慢落幕,给人无限的感慨。

补充材料:
————
爱尔兰暴徒和爱尔兰黑帮以及爱尔兰政客

如果看过同样是马丁·斯科塞斯执导的纽约黑帮,你会对电影最后的纽约暴乱记忆犹新。正值南北战争时期,交不起300美元的青壮年都要被拉去南方打仗。当时的300美元是一笔巨款,很多爱尔兰移民倾家荡产,加上美国的亲戚的汇款,才能凑齐去美国的船票钱,而船票相对于300美元只是个零头。于是大批刚抵纽约港的爱尔兰青壮年刚落地便不得不去当富人替代的炮灰,因为他们根本无从选择,连回国的船票钱都没有。加上本地的爱尔兰人本来便处于社会的最底层,这场暴乱的爆发便只是时间问题了。

虽然同样是白人,但是爱尔兰人历史上受到的歧视甚至可以比上黑人。19世纪一个作家敲门问路,一位白人妇女过来开了门,说喊他丈夫来解答这个问题。作家很惊讶地发现她的丈夫是个黑人,便询问了这个妇女,得到的答案是,因为她的姐姐嫁给了一个爱尔兰人,让她的全家蒙羞,她便只能嫁给黑人了。
事实上这个故事并不是杜撰的,1860年波士顿所有的移民群体中,爱尔兰人和他族通婚比例是最低的,甚至低于黑人和白人的通婚(那时候南方还没有解放黑奴)。宗教是一方面原因,更大的原因是爱尔兰人低下的地位和狼藉的名声。

既然都是白人,为什么爱尔兰人会如此被歧视?首先在19世纪,不同族裔间通婚比例不高,就像我们能分辨出很多韩国人和日本人一样,当时的不同族裔之间的外貌有着明显的差异,加上当时的上层统治阶层是盎格鲁萨克森人,作为凯尔特人的后裔,爱尔兰人这个一个群体存在是很容易辨认的。加上爱尔兰长期作为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大部分爱尔兰移民缺少工业社会的谋生技能,加上是美国人眼中的“乡野匹夫”,卫生习惯和生活举止也比较落后。大部分爱尔兰男性劳动力只能去干最艰苦的体力活(magrret的哥哥就在纽约当体力工人,回家后一身漆黑),女性大部分都是给人当女仆,或者失业在家。大部分爱尔兰人居住在平民窟,恶性流行病时有发生。

恶劣的生活环境加上酒精的刺激,以及天生反抗的精神,导致当时的爱尔兰人犯罪率奇高,爱尔兰暴徒层出不穷,1850年纽约逮捕的犯人一半以上都是爱尔兰人。随之而来的便是有组织犯罪,以及随后产生的爱尔兰黑帮。

爱尔兰黑帮剧中有详细的剧情,这里不再赘述。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和有组织犯罪一样,爱尔兰人对有组织的政治活动,却是同样的擅长。
美国历史上至少有22位总统有爱尔兰血统,比如我们熟知的肯迪尼,尼克松,克林顿(但是只有肯迪尼是纯正的爱尔兰移民后裔,大部分总统是苏格兰-爱尔兰血统),以及本剧中的哈定总统。同样,奥巴马的母亲一系中也有爱尔兰血统。
作为最大的族裔群体,爱尔兰人曾经长期把持了波士顿,纽约,芝加哥这些大城市的政要部门。他们的影响力之大和运作之成功,以至于当其他族裔的移民涌入,爱尔兰人不再是最大的单一族裔群体之后,爱尔兰人依然保持着政治上的垄断地位。
剧中Atlantic city的政要几乎都是爱尔兰人,这个从St.Patrick's Day的聚会就可以看出。不仅如此,以Nucky为代表的爱尔兰政客,甚至可以操纵美国总统的选举,在国会有参议院,以至于Rothstein被赌球案逼得走投无路,只能向Nucky求援,破财消灾。
Boardwalk Empire正是爱尔兰人后裔巨大政治影响力的集中体现。


这篇短文的部分资料来自《美国种族简史》和wikipedia。

另附Loudon Wainwright III的Carrickfergus的地址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h0gQap2UFNs/?fr=rec1
国外的同学或者可以翻墙的可以看http://www.youtube.com/watch?v=6wdGz3Aq5Ew

 2 ) 帮派分析

意大利人 脾气火爆 一言不合就掀桌,黑帮确实有种长得也帅,但是太莽 不会玩弄权术,论私心我最喜欢他们,每次出场都能把我逗笑,太幽默了。 爱尔兰人讲规矩 生意政权都玩得溜 但是没有武装力量培养意识 要不是临时找到黑人帮忙 屁滚尿流了早就 犹太人最精明 绝不卷入纷争 利益在哪人在哪 兄弟义气这些对他们来说--bullshit 有人骂玛格丽特是婊子 我觉得不合适,她不是婊是蠢,出轨大哥的小弟,只能说是分不清战场局势,生存都没有还想追求女性独立和爱情,实在是脑子混沌。

 3 ) 梁山上的一哥,终归木得前途

第三季,节奏莫名其妙地慢了许多。

编剧把高潮部分集中在最后两集,要不是有前两季的铺垫,这种叙事手法特别容易让观影人弃剧。

因为,被好莱坞惯刁了,喜欢高潮迭起。

三秒一个爆炸,五秒一个团灭。

似乎才是常态。

过于缓慢的叙述,看起来娓娓道来,但却容易陷入枯燥。

但慢有慢的好处

一边看剧一边思考的空间也变多,人便很有些感想。

(一)不幸生在大西洋城,就一定要孟母三迁

我念初中时,香港警匪片特别火。

其中,最火的是古惑仔系列。

那个系列,在内地影响很大,大到可以说,间接改变了我的命运。

我当时读书的初中,环境并不好,男同学们暴力倾向都很重。

十几岁的男孩子,荷尔蒙超旺盛,但长辈们都不知道怎么引导,只会一味压制。

所以,如果不幸出生在小城市,男孩子们在青春期就特别容易走歪。

从此,人生定格在社会最底层。

古惑仔系列传播到内地后,这些男同学就有样学样,开始学着拉帮结派、互相结拜。

整体沉迷于大哥小弟,聚众斗殴那一套。

集结一帮同学,跨校打群架是常事。

他们还觉得自己特别帅气。

我觉得他们都是些蠢货,但我从来不说。

因为,我生长在一个十分重男轻女的省份,我生活的那个地方,民风淳朴,一如大西洋城。

对女性的轻视使得作为女生的我,很小就明白,这个世界上,唯一能够靠得住的只有自己。

命运,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那会,《学做工》这本书还没有出版,即使出版了,他们也不会读。

他们那个时候并不知道,自己看似潇洒帅气的聚众斗殴对自己的未来意味着什么。

在那个重男轻女的世界里,本来享有资源提取优先权的男孩子们

纷纷学习古惑仔,选择了堕落。

一些人,主动堕落;另外一些人,没有判断力,跟风堕落;

还有一些人,更加愚蠢,为了维持“合群”的假象,受环境污染,也被拖下水,变得堕落。

无论是什么原因,这些向古惑仔学习的男孩子们

在我20岁之后,就逐渐从我的世界下线了。

因为那时候,我考上了大学,专业虽然坑爹,但我有了进入新世界的机会。

虽然年过三十,我依然每天都很努力。

只是为了自己的人生能有更多的选择权。

因为,命运无常,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有灾难从天而降。

我这样的人,没有任性的资本。

少年的时候,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远离那个愚昧、暴力、落后的三线小城市。

因为,在那个三线小城市,作为一个女生,见多了不被当人看的女生。

逃离,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我不知道他们回望前尘时,怎么看待自己的少年时代。

我是不会在年少该学习的时候选择堕落,

我也不会让自己的下一代在虚度少年时的光阴。

这几年,我经常对我的学生们讲,少年时代,一定要好好努力、积极进取

这样,你的未来才会有更多的可能性,你的命运也会有更多选择权。

老大徒伤悲的人,都是些没有长远眼光的蠢货。

作为一个80后女生,我对古惑仔这部剧感情很复杂。

因为这部剧的流行,没有名师指点,只会有样学样的那些当初比我学习好的男生都堕落了。

我眼前的路,突然变得畅通无阻。

可以侥幸借助考试,一路向上,离开泥潭一般的老家。

如果我出生在大西洋城,身边都是酒贩子。

我才不会管努克地位有多高、生活有多奢靡,他就是个违反乱纪的酒贩头子。

我根本就不会像玛格丽特那样的捞女去依附于违法乱纪的酒贩子。

我凭借自己的拳头,打出一条路,会不顾一切逃离那个罪恶的深渊。

玛格丽特,她也不是女权主义者,她是个贪欲无上限、有点小聪明的捞女。

但意志也不坚定,稍微受到点外部压力,就会缩回去。

吉丽安,同样的,也是没有脑子。

没有脑子,却长得有几分姿色,那就是灾难。

这些大西洋城的女子,没有一个是真正的女权主义者,她们都是寄生型生物,没了男人,就活不下去。

玛格丽特即便是要逃跑,也要勾引努克手下的马仔,让他带自己远走高飞。

简直幼稚,乱世哪里都一样。这个道理,她不明白。

(二)贩酒,是木有前途的,做得再大都木有

如果我不幸生于大西洋城,那我一定想方设法逃离。

因为很简单:以贩酒为繁荣根基的城市没有前途。

1、“产业”没前途

贩运私酒这个所谓的产业,本身就没前途。

它是政策导向型的产业,根本没有所谓的产业根基。

只要政策风向一变,整个行业就会大变天。

大变天这种可能性的存在,意味着,你之前所有的积累,都有可能一夜尽失。

你无法建立常青的基业,财富也无法代代积累、代代相传。

而政策改变的可能是很大的,因为禁酒令执行起来,耗费的财政成本非常高。

政策不变,你也会因为身处暴力环境而无法保证积累的持续。

你辛辛苦苦攒下一笔家业,更有可能的情况是,某天早起,有人敲你家门,你就去开了个门,人就吃了枪子,家产易主或者被抢。

早知道家业是如此脆弱,你说,花那么大力气打江山干嘛?

受不住的江山就不是江山。

肯定是今朝有酒今朝醉

如果大家都是这么想的,那这个地方就没救了。

迟早有一天,变成神弃之地。

神弃之地的法则是最原始的丛林法则,强者拥有一切、弱者尸骨无存。

丛林法则是反文明的存在,是要被淘汰的。

因为丛林法则如果是正义的、可持续的,

那我现在应该生活在树上。

要啥进化?要啥努力工作?活在树上当猴子,不好吗?

努克攀上了政界高官又如何,高官就一定是稳的吗?

另外,能违规贩酒,就能更进一步贩毒。

堕落,从来都是一步步的滑下去的。

罗斯坦那一拨,最后果真就开始贩毒了。

罪恶孵化更大的罪恶。

2、罪恶的行业会培养魔鬼、驱赶有识之士

贩酒,就是违法乱纪,放在现在这跟贩毒、走私等,没有任何区别。

这是个十分罪恶、依靠打政策擦边球的生意。

这样的生意,做久了,人会跟着堕落。

为什么这么说?原因很简单:

这个“产业”污染参与者的灵魂,诱使人堕落,孵化暴力、动荡与混乱,使整座城市沉沦。

如果从事私酒贩运是对的,

那么,这个行业内的人会呈现出一种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

但是,剧中的这些人呢?无论好人坏人,没有一个有好下场。

这些酒贩子,他们的命运都很悲惨,恐惧与死亡的幽灵无时无刻在他们头上盘旋。

所有人内心深处都有一种,不知道哪天就被人一枪崩了的恐惧感。

因为,恐惧让人暴虐,暴虐会让人变成魔鬼。

小喽啰,去送个酒、开个车、看个门,就随时被一枪崩掉。

做正经生意的小喽啰,好不容易有大人物照顾生意,去送个报纸,劳动致富,都能成为别人火拼的冤死鬼。

我自己经常也要因为团队扩张而招聘,每一个小角色被一枪崩掉的时候,我就想:

这要是放在我手里,培养几年,就是个可以开拓市场的人才。贩酒,人才损耗太大。

即便不是小喽啰,大佬就一定好过吗?大佬一点也不好过。

说会努克,我猜他这季要出事,果真,出事了。

先说,不怎么犯错误的努克在第三季犯的错误。

一是,沉迷温柔乡,这让我挺意外。

努克居然沉迷于新的情妇,可见,他娶的老婆并没有让他体会到家庭的温暖。

做事情,一定要做彻底。

既然走上路不归路,就不要觉得孤单,因为,人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果真,努克使性子不接电话,就漏掉了大事。

我觉得,他自从亲手结果了汤米之后,整个人就垮了。

剩下的,只是强撑。所以需要异性慰藉。

二是,为了温柔乡,搞事情。

努克为了哄她的小情人开心,逼迫别人给他的小女友站台。

别人说了,自己有约在身,不是钱的问题,是做生意要讲诚信。

如果我是大西洋城大佬群体的一员,这样的人,我会很看重。

以后有机会,还会找他合作

但是,努克,就搞笑了,逼迫人家不情不愿给自己小女友当绿叶。

这就非常不大佬了。说明,努克,骨子里,也不咋把一诺千金当回事。

经由这两件事,努克,在我心里,地位一落千丈。

我知道编剧是想塑造努克本质善良,内心温柔,所以对小女友被炸死后,他消沉了多久。

实际上,如果当了大哥,根本就没资格消沉。

你看看人家曹操,曹操就从来不会因私废公,从来不会因为要哄自己那个小女友欢心,去逼手下大将干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

当然,这两件事情,都是小细节,更重要的是:

从事恶业,当上一哥,意味着毁灭的开始。

这部剧,代入感极强。

视角,是男一努克的视角。努克手刃了汤米之后,会做噩梦、会寝食难安。第三季,编剧,还十分贴心地花了点笔墨描写努克的梦境。这个细节就很明显了,这部剧实际上就是努克的回忆录。

一般而言,看剧时,用谁的视角就会与谁产生同理心。

但,这部剧其实是非常有警示意义。

即便剧本是努克的男一视角,努克也做到了大西洋城私酒贩子团伙一哥的位子。

But, So What?

男主视角又怎样?

掩饰不了不了努克违法乱纪、恶贯满盈的本质。

他,本质上,就是恶的化身。

上一个靠贩卖私酒发家的盖茨比,在老财那里一样备受冷眼,这又是何必呢。

3、所谓治国,就是提供公共物品

大西洋城这些人,胆识、谋略都有

但,这座城市是一座没有希望的城市,因为,没有产业。

没有产业,就没有平台,没有资源流入。

没有资源,意味着没有钱,无法确保最基本的城市安全。

在一个人人恐惧的环境下,就会滋生暴力、犯罪,继而,恶性循环。

穷,乃万恶之源。

比穷更恶的,是精英阶层不作为。

大西洋城,作为美国的一个滨海城市,理应由政府提供最基本的安保防护,保护市民最基本的安全。

但是,美国是小政府架构,上位不管下位,美其名曰,尊重地方。

带来的结果,就是基层腐败、吏治废弛。

这部剧里面,所有的执法者,都有污点。

包括那个看似刚正的单身女检察官,也会睡下属。私生活混乱,可见一斑。

但作为治理者,是注定没有私生活的,私生活混乱的人,随时会被别有用心的人抓到把柄。

看这部剧的时候,我就在想,如果把大西洋城交给我,我会怎么管理。

这种生态,只能铁腕高压。

但铁腕高压,要人、要枪、也要钱的。这个治理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4、关于那些所谓的女权

这部剧里,最女权的,是半脸的女友、前禁酒官的老婆。

其他人,都是寄生虫。

玛格丽特,是一个特别懦弱又特别贪婪的人。

爱尔兰移民,没有背景,哥哥什么的都是背景很一般的人。

到了美国,生计所迫,嫁了人,但天天被酗酒的丈夫家暴。

参加禁酒协会,估计也是为了找些人报团取暖。

机缘凑巧,遇到了努克。

见识了他的情妇生活奢靡的样子。

然后就开始各种骚操作,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勾引努克。

真正的女权主义者,不会这么干的。

会向苏明玉那样,直接表示,为努克效力,但你别碰我,我不靠睡上位。

诚然,她有点小聪明,也学了点东西,刚好适合努克需要。

努克这种人,也是从社会最底层爬上来的,最渴望的,就是家庭的温暖。

玛格丽特出现的刚刚好。

但是,玛格丽特不知道的是,所有的繁荣都是有成本的。

等真的攀上努克之后,才发现,努克的日子也不是表面上那么轻松。

自己跟着也身陷险境、虎狼环饲。

但是,平心而论,做人要讲点道理嘛。

想过依附别人过锦衣玉食的好日子,就要承担这些繁华背后的成本。

就要跟着努克一起过提心吊胆的生活。

上天对人很公平的。

过不了提心吊胆的生活,那就会自己原来的小屋子,也成。

做人,最忌讳的是,太贪,什么都想要,既XXX,又XXX。

后来,融入到努克生活环境中,老实说,可以算实现了阶级跨越。

跨越完之后,开始良心发现,谴责努克。

大姐,你身上穿的、手上戴的,哪一个不是努克给的?

这个时候开始摆姿态了

这相当于什么,相当于年少时去当站街女,捞到钱之后,疯狂洗白

自己明明走了捷径,还要站在道德高地上跟那些捧自己上位的人划清界限。

划得清吗?划不清的!

她一点也不女权,她跟很多既馋又懒的女人一样,而且,更贪婪。

 4 ) 残忍揭示人性的最深处

       大西洋帝国,是我看过最好的黑帮电视剧,比起国内的蹩脚剧情,这部电视剧我觉得堪称史诗,从人物的塑造上,导演给我展现了禁酒时期美国人的最为真实的人性,每个人看似正直正当,背后却总有不择手段的一面,上帝信仰在人与人之间只供调侃,人们只相信自己,记得汤普森告诉玛格丽特,如果真有上帝,怎么会让他陷入危机。 这句话,揭示了“老大”汤普森的人生定义,只有相信自己。 自己的弟弟会背叛他,自己的老婆也会和别人乱搞,jim也背叛他。今天的你,拥有一切,一个大西洋城,一个名声。但是谁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
       剧情给我的又一个感觉是,不管你做了什么,对于你而言,永远不要内疚,因为你总有上千个借口自我安慰,但在自己的内心,要知道自己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而活。 不管是ELI的背叛,还是Manny杀死jim无故的妻子时给她的临言。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私利,这些个人的欲望,在剧中毫无遮盖的表达出来,让人真正看出人性最为丑恶的一面。最为有趣的是,当 所有人为了自己的利益集结在一起时,趋利下做出的种种,是完全无法想象的(想ELI提出杀死他哥哥)而在经历了大风大浪之后,或许亲情才是最让人无法放下的(剧中出狱的Eli帮助汤普森我希望是真的人性的升华,对亲情的重视.......希望是自己想的那样。 最让我感动的是汤普森为了保护自己的侄子冲出去的一幕!!!那绝对有亲情!!)
       对比国内的电视剧吧....各中人物内心的心里独白在这部剧中丝毫没有,人物只用实际行动告诉你他的想法,而不会像国产剧那样直接表达。这部剧没有所谓煽情的桥段,临时前想说完临终遗言都不可能,想想也是,要你死还听你说那么多废话干什么。所以,如果国产剧还是把观众当成傻子的话,还是会被骂“演的太假了”
       希望第四季尽快出。好想看看这猜不到后续剧情的电视剧还会怎么发展!!!!!

 5 ) 不够大热的片子

我个人觉得BE是顶级的电视连续剧,就像康熙王朝之类的历史剧在中国的地位。在我眼里,他的水准仅次于再播的mad men,但是娱乐效果要大大强于后者,但是观者甚少。

我不明白是怎样的原因,因为我不能把它推荐给我的长辈,会被冠以不纯洁的字眼,不能介绍给我的同事,因为会被称作“腹黑”,不能介绍给我的女朋友,会把她们吓走,也不能介绍给我周围的男孩子,因为会把他们教坏,所以,这部戏就这么沉了下来,似乎成了我的专属。但是每个礼拜看这么一集真是享受啊,以至于停播的时候难免用它跟别的聚集比较,我觉得除了斯巴达克斯前两季,任何聚集看起来都没有BE看起来痛快。

也许是看的久了,追得久了的剧,自然产生情感了。就像当初一路骂着lost也一路一集不拉的追完了。追着看和一气看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追着看是一种参与的过程,你会有纠结有起伏。而一起看过,往往只是图个爽快。而BE第一集一放,我就开始追了。当然凭我的记性,一年一季总是记不清楚上季到底发生了些什么事,第二季看得也的确比较糊涂。管他呢,我就是乐在当时。

上礼拜机缘巧合,刮到了那本《最后的遗言》就是luciano的自传,还是1982年出版的,书价才1.65元,那个叫便宜,厚厚的一大本,终于看完了luciano的发家史,看得非常乐呵,那本书应该是某图书馆旧书,后面的书签上,只有一个人名,想必这本书在书架上是多么的寂寞,如今辗转反侧到了我的手里,书页已经泛黄,但是我想它还是应该非常开心,因为主人读得非常开心,因为好多熟人啊~~~, 看过BE再去看那本书,简直就像看lucky的spin-off,但是nucky这边书中提得比较少,想必nucky当时的势头,让luciano心有艳羡,却不想放在嘴边吧。capone的事情倒是没有少说。

我想对于一般的初次接触BE的观众,认清人头一定是件麻烦事情,我发现我也有问题,那个司法部长就跟新司库给搞混晕,主要是上一季关于jimmy的事情,感觉剧情有点傻,家长里短婆婆妈妈,所以没怎么专心看,除了第11集,nucky去爱尔兰借枪支一事激动了一翻,前后就想不起nucky都跟那些人接触了。第三季看上去挺火爆,一定要好好欣赏啊。

BE好看的地方在于,酒这条产业链上的各种人物的生态都连接在一起,他们既不生活在同一个圈子,也不为同一个理想目标,这是一个勾心斗角的时代,但是偏偏这样一个格局又不至于太大,场面刚刚好控制得住,不像权力的游戏,南北人鬼到处跑,他的人物类型多样,但是描写非常集中,以nucky为中心,到他的采购商,芝加哥的老土和capone,纽约的老罗和小lucky,今年横插一脚rosettie。 到他的物流押送,nucky手下的micky,chalky,费城的戈登,死掉的manny,当然还有nucky的手下owen,jimmy。 除此外nucky在共和党的地位,共和党的一干官员。和nucky的对头禁酒探员,以及税务局。其中有黑人,爱尔兰人,犹太人还有意大利人,有三教九流,各种人物时时都会因为各种利益而碰头,今天是敌人的,明天可能是盟友,而今天情同父子,明天就可能争权夺利,产生好玩故事和事情。

所以说BE的立体性我觉得是其他片子没有办法比的,选择黑帮的本身目的可能就是为了展现这种立体性,所以马丁西塞克斯被称为美国历史书,他就不断的选择黑帮题材,因为这种题材适合展现各种矛盾,人性,人种以及不同层次人之间的关系。

总之,我觉得这部戏拍得实在是好看,错过了未免可惜,他每集的信息量实在比大热的gossip girl什么吸血鬼日记要好得太多,比权利的游戏也拍得好,个人觉得比breaking bad也要好一点,至少就服装来说还是要精美很多,你说呢?

 6 ) 在矛盾旋涡里挣扎的玛格丽特

在网上备受非议的女主角玛格丽特,历经《大西洋帝国》三季跨度的塑造,个性刻画日渐饱满,角色走势亦愈发合乎人物自身规律。让一个在矛盾旋涡里不断挣扎的女人鲜活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上世纪20年代初,美国妇女的社会地位还很低,宪法修正案刚刚赋予妇女选举权,受女权主义影响的爱尔兰移民玛格丽特积极投身于妇女联盟、戒酒协会等社会组织。然而,在外寻求独立与自由的玛格丽特,在家却是另一番境遇,作为已经有了两个孩子的家庭主妇,她再一次怀孕,老公酗酒赌博还常常对她家暴。

正是在戒酒协会一次活动中,玛格丽特见识了大西洋城大佬纳吉的风采。纳吉既是大西洋城财务官,又是黑白两道的“话事人”。美国禁酒令施行成就了纳吉的事业,他掌握着私酒源头和销售渠道,操控选举维护治安,是大西洋城权倾朝野的实际统治者。玛格丽特敏锐地嗅出了这是个机会,旋即登门拜访,初次会面她请求纳吉帮她老公推荐个工作,纳吉出于同情资助了她一点钱,还让司机开车把大着肚子行动不便的玛格丽特送回家。不曾想纳吉的善意举动给玛格丽特惹来了麻烦,老公抢走了纳吉的馈赠还打了她。随后,玛格丽特老公与纳吉在赌场不期而遇,一言不合纳吉对他大打出手。老公挨了打回家自然会加倍报复玛格丽特,致使她受伤流产。剧情至此就只能是不断升级了。当纳吉知道玛格丽特流产的消息后,直接派人把她老公拖到海上杀了。

本来的小插曲不想成了主旋律,玛格丽特的眼神开始变得不安分了,虽然她有心栽花,纳吉此刻却无心插柳,只是以冷漠示之。玛格丽特感到被冷落后,小心机初显,她不惜通过举报纳吉属下贩酒来引起关注。牛刀小试玛格丽特如愿以偿地成了纳吉情妇,搬入了情妇村的别墅。纳吉之所以喜欢上出身底层、相貌平平、带着两个孩子的寡妇,是因为玛格丽特眼睛里闪烁出的智慧,不服输的性格,以及和议员探讨女权主义时谈吐不俗的风姿,这些都与纳吉身边艳俗的女人不同,也深深吸引了他。

事实证明纳吉选择的正确,正是玛格丽特能在危机中成为他最信任的人,帮他收好账本。在检察官搜查纳吉办公室时,玛格丽特凭借智慧和勇气,巧扮孕妇冒险偷出了账本,再次挽救了纳吉。

虽然有了彼此信任和共同度过的危机,玛格丽特并未就此安分地过上幸福生活,第一次与纳吉分手是发现他和情妇村另一女子有染,但贫困的现实以及纳吉的吸引力让她再次回到了他身边。

她想成为纳吉身边最重要的人,走进纳吉内心的人。证明自己实力的人,不愿意成为花瓶,也不愿意依附男人。她内心既有追求正义的一面,又不得不面对现实。既有过人的聪明智慧和胆识,又虔诚至迂腐。既有追求爱情的勇气和魄力,又一再的背叛。

这也是网上观众不喜欢她的原因,甚至简单地把她归类为“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可是玛格丽特就是生活在矛盾的漩涡中,内心不断的挣扎使她无法安心面对现实。

她第一次内心的重大转折,是女儿得了麻风病。在四处求医无果之后,玛格丽特选择了向天主教的主教祷告。过着奢华生活的主教问她能给上帝什么?玛格丽特说,我会把我的虔诚献给上帝。主教说这还不够……之后,她捐献了积蓄和珠宝,还将纳吉危难之中临时转到她名下的大片土地捐给了教会。把虔诚献给上帝的玛格丽特瞬间失去了智慧的光环,她甚至愿意出庭指证纳吉杀害了自己的老公。好在纳吉逢凶化吉解决了危机,还顺势迎娶了玛格丽特。

虽然危机已化解,但两人之间的裂痕也就此埋下。这样就可以理解为何纳吉又找了个年轻的情人流连忘返。玛格丽特一方面不停的通过做慈善来消减内心的罪恶感,一方面又与纳吉手下年轻的爱尔兰人欧文私通,甚至不惜和他私奔。当欧文遇害后,玛格丽特终于崩溃了,她选择离开了纳吉,带着一双儿女重返贫民区。

与心狠手辣的纳吉相比玛格丽特内心良知未泯,他俩第一次正面争吵时。纳吉直言不讳的戳破了她的虚伪。说她总是想要扮演一个“好人”,纳吉说“一个好人根本不会出现在这里。”可正是玛格丽特内心闪现的善良,深深吸引着纳吉。纳吉是一个表面伪善内心狠毒,又是极其自私自利的人,当然也只有这样的人才可以成为黑社会里大浪淘沙的佼佼者。

玛格丽特生在传统保守的爱尔兰,但她却一直以叛逆者的形象出现,先是未婚先孕被主流社会谴责,然后她又偷了家里的钱偷渡到美国。结婚后她一边忍受婚内的虐待,一边去追求妇女独立自由。结识纳吉后,她一边享受着荣华富贵,一边又内心煎熬坐立不安地生活。她一边谴责纳吉的非正义,一边又凭借智慧帮他多次度过难关。她屡屡违背天主教教义,又终生未摆脱天主教的束缚。

其实,世人哪个不是在矛盾旋涡里挣扎呢,历史、格局、环境等等局限,人是很难突破的。往往有些人不愿意接受命运的安排,恰恰他们又足够聪明,所以她不断地挣扎企图摆脱束缚。然而,只靠聪明是不够的,需要面临挑战的还有内心里的底线。突破底线也许就能破圈,但也意味着有可能坠入深渊。那些心存善良、良知未泯的人多纠结于此,在矛盾漩涡里不断挣扎。

玛格丽特,一位心存善良却在矛盾漩涡里不断挣扎的女子,一位充满自责,又不断冲破底线的女子,一位有独立思想崇尚自由,又不得不向生活妥协的女子。

当收音机里播放美国第一位独自飞越大西洋的女飞行员消息时,纳吉不屑地嘲笑道“女人开飞机做什么?她只需要躺在床上张开腿等待自己的男人就行了。” 玛格丽特听了默不作声。她一个人站在海边遥望着天空,目视着历史上第一位女飞行员成功地飞越大西洋,脸上露出了钦佩的微笑。

 短评

连着看完一季的感觉太爽了。。。

8分钟前
  • 握不住的灵魂
  • 力荐

太精致!

11分钟前
  • 力荐

你不能单纯地按照e11史无前例的紧张程度,来推测season 3最后的模样,一切都在意料中平静的暂时落幕,除了为填补被爆头的jimmy而空降该季的大反派死的意外干脆。虽然牺牲了Owen,自己和eddie也差点一命呜呼,但Nucky也有理由感谢这个吉普赛SM精神病人带来的灾祸彻底将自己改变,随之开启s04的漫长等待

15分钟前
  • Chris云
  • 力荐

这季是最好的一季,因为有了Rosetti, 之前的对手根本不算对手啊。最后一集把之前大部分一集就死一两个人的不痛快好好弥补了一下,Richard Harrow这个角色真的是充满隐忍的力量啊~这季AR的光芒有点弱,但还是非常老谋深算。AL咬着雪茄机关枪突突突的好有爱!<3

20分钟前
  • Jin
  • 力荐

半脸哥最后的那个无双开的卧槽。感觉半脸哥就是这个剧里面武力的顶峰。

24分钟前
  • K
  • 推荐

年度最佳剧集,没有之一。第二季的结尾还沉浸在希腊悲剧式的情怀中,但本季却陷入了淡淡的忧伤,Nucky失而复得,最后与这片江山融为一体,仿佛时间从来没有流逝过,但不可一世的大对头就这么死了,爱人最终分道扬镳,大西洋城再没有人认识他,这又有什么意义?

26分钟前
  • 风雨骑老师
  • 力荐

这集的玛格瑞特更加苦大仇深了,深思熟虑时表情太复杂了,平常又不生动,经常有修女般审视打量的感觉。感觉这演员的其他戏角色也不会喜欢的。换个有魅力灵动点的演员这个角色应该也会吸粉的。有点毒枭+教父的意思了。稍闷,要慢慢看。第三季感情线索都断了,人都死差不多了。

30分钟前
  • Xingxing ZHANG
  • 推荐

寡妇姐跟Nucky开始拌嘴了,她要开始推动妇女事业了,这一季最期待这条线!第一集太棒了,加油加油!

32分钟前
  • Q
  • 力荐

落魄大佬的终极逆袭,虽然不再像前两季那样充满着大开大合的转折,但绵里藏针尔虞我诈的较量同样摄人心魄。

35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各方面均持续维持高水准,跌宕起伏高潮鲜明,人物层次愈加丰富,配乐极精彩。

36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娶妻莫娶小寡妇,交友当交半张脸。目测本季小寡妇将兴风作浪。半张脸一枪轰爆屠夫头一幕太惊人了。

40分钟前
  • 三三
  • 力荐

第11集看的我鸡皮疙瘩起了一身。从未看过这么荡气回肠的剧,一扫之前的拖沓!爽!!!!!

42分钟前
  • handin
  • 力荐

可爱的男孩子都叫owen 呜呜呜;鸡妈妈真是没出息到家了太给女人丢脸了

47分钟前
  • 手拥兵♬
  • 力荐

当法律远高于社会普遍的道德水平时,导致全民违法并超过国家机器的控制能力,于是选择性执法便成了腐败温床。

52分钟前
  • 纸箱里的马达欧
  • 还行

脑残粉喜迎NUCKY叔归来

54分钟前
  • 一个劳动人民
  • 力荐

当完整看过一部用十集堕落,一集触底,一集逆袭的电视剧后,相信很少有人能拒绝他,本季节奏明显好过前季,当Chalky真情流露时,终于明白那里不只有生意

55分钟前
  • DingXiyang
  • 力荐

编剧是不允许这部片子里有小白脸帅哥么……T T.明明一起计划好了未来要一起走的啊。If it is, say it, we'll go.KEVIN T T剧情再度失控,但结局是好的

57分钟前
  • Rainelf
  • 力荐

作为nucky叔的脑残粉,看一集少一集,过瘾并心痛着...

1小时前
  • RD
  • 力荐

等了这么久,说起来好像只是为了看S3两集的大爆发(有点像Spartacus的210)。但从开始到现在,每条支线也都值得细细琢磨。十分耐看的剧!继续期待着!

1小时前
  • Eve|Classified
  • 力荐

堪称黑帮剧顶级神作

1小时前
  • 芒果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