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人生有被青春片伤害过吗?
我年少无知的时候,曾经在看完致青春之后在电影院门口破口大骂。
时隔多年,致青春对我的伤害已经逐渐淡去了,胆大包天的我,冲着主演选了一部青春片。
我其实是觉得,一周的记忆这种设定,再烂能烂到哪里。
所以,结果其实是显而易见的。
当我坐在电影院,看到片头的时候,第一分钟硕大一个阿里巴巴出来,我坐在阿里巴巴旗下的影院,脱口而出一句:艹!阿里巴巴!完犊子!
那个当下是想拎包走人的,我的朋友安抚住了我,她说,说不定没那么烂呢。
我也安慰自己,期待值已经拉到最低了,不会再有什么伤害到我的了。
片头,她开始叹气。 男女主初见,我开始脚趾抓地。 15分钟,她开始打哈欠。 30分钟,我开始频频看手机。
大概是45分钟,我们俩决定跑路。 正当这时,男主撅了过去……我说实话我当时是有犹豫了一秒的。
不过这一秒并不能影响什么,这篇“影评”也不存在什么欲扬先抑。
我只是想说,那场电影还没放完,但我人已经到家躺平吹空调了。
巴适。
仅以此记录我人生中第一次看电影中途离场,并警戒自己:
激光厅第六排有点远,第五排就可以了。
以及,相信直觉,烂片雷达一想就快跑。只要我跑的够快,烂片就追不上我。
(当然,其实也可能青春片就是这个风格调调,是我不适合看。如果真是这样,那对不起,冒犯了,是我不识好歹,这辈子不会再有第三次去电影院看青春片的经历了,不必彼此伤害,相见不如不见。)
本是无意看电影,但在猫眼首页看到这部影片的宣传海报,在旁边低颜的衬托下,女主的颜值吸引我点开这部电影。怎么就只看颜值呢?这,没办法呀,第一眼不看脸,那看哪儿,这么多影片,连最基本的必要条件都没有,好看的可能性当然要低许多,况且谁说我只看颜值的!只是第一眼是这样而已。不过,说真的,女主的颜值确实不错。点开推荐界面,略看一眼简介,下面标注着“爱情”,顺势随便点开旁边的一个预告片,不知手在点哪,点出的是讲女主与闺蜜之间的友谊短片,此时,我就觉得这影片“不简单”,好奇感大大提升。恰逢正听我兄弟讲述情感故事,顺势提议“我们去看部电影吧”。就这样,对一类影片、一部作品的了解几乎为零,甚至连影片简介都没有认真看完,我就带着好奇与期待进入电影院。
影片开始围绕林湘之只能记住一周的朋友,让人觉得新奇,又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因为对影片完全没有任何前置信息的了解,我接受这一周朋友的设定,跟随故事的发展,看这男主不断与女主交一周的朋友,到后来真相大白的时刻,只能交一周的朋友成了谎言,这情节的大反转并不会让人觉得意外,反而细思起前段的情节,那些在真相出现之前,觉得有点不太合理、有点夸大的情节,变得合情合理。
影片场景安排在高中,且是备战高考的时期,对于刚刚结束高中生活的我来说,倍感亲切。影片中一连串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我完全没有想过会这种类型电影里看到。
当湘之答应又树交朋友的请求时,湘之提出一个条件“好好学习,千万不要放弃考试”,猝不及防的好好学习,这不禁让我在电影院让我发笑,万万没想到提出的条件竟然是好好学习。不过,联系上下情节,细思,就明白这既是情节的合理,也是导演对青年的劝诫,友情,甚至有点懵懂的爱情都可以有,但是千万记得好好学习。
而后的情节中,湘之辅导又树功课,以及又树兄弟一句“真话就是我们都希望你考上一所好大学”,又是这一正确价值观的印证。不过依照情节的发展推断,又树很大可能是没有考上特别好的大学,有人说这是导演没有塑造好励志形象。我不这么认为,我反而觉得导演的设计是如此精妙,在现实的世界里,通过这样一种方式确实可以有些进步,但是想要达到所谓的“励志”不太现实,这一细节的设计完美吻合现实。也提醒青年努力要趁早、投入大量时间精力,真正的成就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日积月累的。
年少相见,互有感情,却因意外事故,失去朋友、失去记忆,湘之答应不让又树回忆起难过的记忆,湘之也因此与又树分开。转学再见,湘之惶恐不安,虽失去记忆的又树却表现出当年没有直接表露出的感情,湘之完全拒绝所有又树的表示,无奈编出“得了一种会忘记朋友的病”的谎言,但又树完全不死心,湘之无奈只好提出“好好学习”的条件,依靠谎言庇护,陪伴又树成长,但湘之万万没有想到事情会发展到又树告白的境地,她无奈之下,拒绝回忆朋友间的记忆、断绝一切联系,并希望用“狠话”断了又树的念头,在又树受刺激晕倒后,又迟迟不肯离去。“绝了”的状态一直维持到又树阴差阳错恢复记忆,两人再次相见,相互打开过去痛苦的心结,重拾走向未来的信念。
是啊,当湘之悲痛的过去浮出水面的时候,我能感受的到导演的用心与尺度。如果湘之这番用意都不算爱,那我会挺好奇真的会是什么样的。
一周的朋友,猫眼上标签“青春”“爱情”“剧情”,只字不提友情。在观影时,由于前段情节,实在是让我注意那懵懂的爱情,而忽视“朋友”间的友谊。后来离开影院,写影评时,被迫去了解更多创作背景、去看别人的影评,这时才发现其实影片在友情的表达要高于懵懂的爱情。无论是官方的宣传海报上,还是电影中人物的关系上,都可以看出影片正在表达学生时代友谊的珍贵。朋友间在校园里的打打闹闹、奇闻八卦,课堂上认真听讲与传送纸条,以及会去相信“世界末日”,成立“末日生存小队”,还有在校园内创造“秘密基地”,多么充满青春与活力的纯真友谊。每一周主角一行人重新去认识“失忆”的湘之,用各种方式让湘之“回忆”起她们之间的美好回忆,虽然只是“一周的朋友”,却已是一生的朋友。
影片中不断出现的金鱼与湘之“同框”,暗用“金鱼只有七秒记忆”表达“一周七天的记忆”,如此意象含蓄的表达,极具文学色彩。在观影时,我竟然没有留意到……还是,写影评时才被迫注意到的。无论是官方的宣传海报上的金鱼,还是影片中湘之经常盯着的金鱼,都在暗示着“一周的朋友”,细想也是,电影如此珍贵的镜头,竟然会给几条金鱼,如果没有深刻含义,确实说不过去呀。单从这点,可以感受到创作者的用心,以及功底深厚。当然此时可能会有一些“科学家”跳出来普及生物学知识,“金鱼的记忆只有7秒是错误的”“据某某研究,金鱼的记忆不只7秒”。首先抛开它的正误,导演只是想借用流出古老的“金鱼只有7秒的记忆”来暗指林湘之“只能记忆一周的朋友”而已,根本不在意它的正误;其次,这种说法已经是“人尽皆知”,用来充当意象再合适不过了,毕竟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需要和艺术作品讲太多的科学。
一周前当成朋友的神逻辑
误会的最高潮:徐又树表白林湘之
误会解开湘之的悲伤的秘密浮出水面
徐又树为湘之竟对兄弟动手
印象深刻的画面,我认为是很难用静态的文字和图像去表达的,所有我利用有限的预告片,进行剪辑加工,点串了我印象最深的画面,可谓预告片中的预告片。
虽然表面上说是一周的朋友,但已经是一生的朋友,一辈子的朋友。影片让我回忆起与珍贵朋友之间的友谊,同时也感慨青春时期友谊的单纯,它需要我永远去铭记与守护。电影的主角林湘之眉清目秀、善良可爱,多想与她交一周的朋友。同时我更加期待以后结交的“一周朋友”。
我坐在电影院的座位上真的好痛苦!!!从始至终!!!我国市场上的青春片只能这样了吗?只可以这样了吗? 它的笑点,都很陈旧。看的时候很明显感受到这个片段是有意为之的笑点,但真的不好笑啊。拍烂了好吧,笑不出。 里面男主或女主的某些言行,让我觉得非常没有礼貌和脑残。就,很幼稚,很浮夸。真的很想打死ta。 男主和他兄弟因为女主的事意见不同打了一架。你们是不是有病啊……妈的傻逼。 男主对女主的爱情也来得莫名其妙,就他妈的离谱。男二和女二的爱情也莫名其妙。编剧是不是有病。 女主和女主朋友溺水那段,2012年教育部防溺水教育真的没做好啊,两个高一学生独自划船到水中央,三人聚餐选择无人湖区。寒假,寒假,你到湖边野餐我是真的不理解……不应该待家里吃火锅吗 ? ……………… 这部电影是不是把观众当傻子??现在的青春片为什么总执着拍很复杂的爱,他们除了爱恋真的没有其他了吗?真的没有其他可以拍了吗?我知道,这部电影还想传达友情以及原谅此类这种情感,但,我没感觉。 整部电影给我一种用力过猛的感觉。很生硬还有狗血。青春片是不是已经模式化了?? 真的要气死,这么个烂片!!!还有,电影选角,林一和你那个兄弟,你俩真的不适合演高中生,你们长得太成熟了。 我觉得好的电影是让人有共情和思考,看这个电影时我想:什么时候才能放完。共情一点都没有,男女主哭了,我在座位上笑死(嘲笑) 电影院的我最开始是怀疑加期待,中途骂骂咧咧,最后沉默了。怎么可以这么垃圾。
文/梦里诗书
作为一部改编电影,《一周的朋友》相较于同名日版原作虽然做出了不小的改动,但电影却并没有因此变得更接地气,相反无论从剧情还是节奏,这部改编后的新作都让人找不出哪怕一丝的优点,甚至于原作里真挚的情感都变得虚无尴尬了起来。胡编乱造的狗血,只是浪费了题材,空耗了演员。
《一周的朋友》最早是一部12集日漫动画,剧情是一周便会忘记身边朋友的女主和她朋友们的故事,纯粹治愈的情感是这部作品的亮点核心,而到了日本真人电影版翻拍,电影如很多漫改作品一样,没有能合理的去梳理原作情感,以至于稍显散乱冗长。面对这样一个其实并不是那么出众,同时也不接地气的故事,改编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难题。然而从这部中国二次回炉的翻拍电影来看,其虽然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却并没有解决这一问题的能力。
电影最为明显的问题是在大刀阔斧的改编后,剧情完全无法得到有效的组织。在电影中人物与人物间的情感铺垫趋近于零,原作本身其实在先天就存在着多人物导致的剧情碎片化,而电影非但没有去在改编中去解决这一问题,相反更加潦草敷衍的人物情感铺垫,使电影失去了原作尚存的细腻情感,变成了一盘散沙。没有逻辑,也完全无法让人带入情感共鸣,这就造成了明明电影里主人公哭得梨花带雨,观众却觉得坐立难安。
这种让人尴尬的诟病具体举例来说,就例如电影明明将故事的背景放到更加紧张的高中复读时期,希望借此博取观众的共鸣,却要在这个时期里不加思索的塑造一群天天想着交朋友,还会在图书馆里大声喧哗的学生。这群学生居然还有时间一起非要跑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还能找到一艘船泛舟湖上?电影演到这里,其实我已经并不关心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而只是在想作为电影的导演编剧,是有多脱离现实生活,才能拍出这样的剧情。
内核上,电影也与原作南辕北辙。在原作里会忘记身边朋友的女主,她的这一问题只是展开友情波折的契机,而到了这部电影中,其不仅花费了大量时间在这一个本无关轻重的问题上,最后所谓的转折也根本谈不上给人带来了多少意外,莫名其妙的校园暴力更是让人倍感生硬。电影的主题是朋友,是那种当我们成年步入社会后,再难邂逅的珍贵情感,这是原作里最为打动人心的一点,而改编后的电影,却忽视了什么才是这部作品真正该去表达的内核。
以往的改编烂片,往往是原封不动的临摹,以至于最后变成了画虎不成反类犬,而这部电影的所作所为,则是让人看到了没有灵魂的胡编乱改,同样是东施效颦,以至于将朋友间淳朴的友谊变得面目全非。
电影最后给了个大团圆结局,知道观众都喜欢happyending,但在快节奏的电影里不够合理呀,逻辑很难自洽。女主和男主在一起肯定会经常想起死去的许洁,很难开心地在一起吧,不然他俩就是没心啊。假如是互相喜欢但是天各一方那会比较接近现实,也会更有艺术渲染力。 剧情有点老套。
男女主之间的伤痛还不是因为他们野餐要去水边又不注意安全,许洁为什么不挑在公园或者草地呢?女主干嘛非要站起来让船重心不稳呢?男主的头必须要撞到船然后失忆是吗?
这还不如拍个溺水警示片,但是不要这么长,也不要强行让观众感动男女主之间的爱情。 人设没有完全立住。
女主的人设有些单薄,只能说拥有坚强这一优秀品质。男主的人设更立不起来,会让人觉得就是个会打篮球的恋爱脑,白天上课睡觉,下课追女孩,晚上熬夜读书。生日许愿就不能有一个通过努力和女主考到一个城市吗?为了追女孩什么都不要了是吗?好朋友劝他不要去找女主就跟人家打架很冲动幼稚。女主凭什么最后非要奔向他呢?
女二和男二人设中规中矩但好在现实和讨喜,女二爱八卦然后性格很好,跟男主不对头会互掐,以为男主欺负女主会帮忙,知道了女主以前的事会包容和安慰,真的是小天使。男二做人理性和感性都有也讲义气重感情。两个人之间的感情线也合情合理。 剧情甚至略显残缺。
许洁的家人跟男主说希望他和女主走出来真的很突兀,毕竟前期只有因为失去家人责怪女主的镜头。如果给几个女主多次拜访许洁家人看到她的诚心也逐渐对女主理解的镜头就会完整和圆融很多。
这部电影当爱情片看主线的爱情缺乏感染力,当青春片看并不符合大部分人的青春,根本没有几个普通中国高中生的青春里有个学校的天文台和为了找一个日记本而翘课。青春难道不是自然青春的面孔踏踏实实地为未来努力吗?更没有成长可言,到最后,男女主在互相感动但没有任何人改变了。最可圈可点的地方反而是讲霸凌和友情。许洁和林湘之之间的友情很美好。林湘之遭受霸凌很真实很符合人性,如果想要真善美大团圆何不替作为霸凌受害者的女主伸张正义呢?
这部电影有脉络清晰情节合理的部分,也有很多不知所以的部分。所以我给三星给那些不错的部分。
想开心地看这部电影就不带脑子地在家为男主的舔狗恋爱感动。哇你们跨过伤痛终成眷属了祝福你们,喜欢一个人什么都不要了多么难得呀!
看了预告以为是一部清新脱俗的励志向的片子,结果正片大失所望,反转和二哥来了似的,没啥惊喜。
游泳馆打架,肯定是为了恢复记忆。男主说还有事情说,那就是喜欢的是女主不是许洁。真的看的太难受了。我觉得导演的悲伤更悲伤都比这个好看,因为比悲伤还能坐得住,这个真的全程尴尬。
精彩的地方就是收拾天文馆时候的画面处理,很青春很燃又有点中二,沈月的表现比侍神令好太多,其他全都拉胯。
最后,如果用一句话证明看过:那就是电影字幕的中文和英文颜色不一样,中文纯白色。
哈哈哈哈哈,剧情狗血得没法看,演员当初拿到剧本是怎么接的啊?观众愿意支持国产电影愿意走进影院,可也不能看的都是这种垃圾电影,创作者对原著对观众没有一丝敬畏之心。
赵今麦在消耗好不容易起来的口碑啊,得好好选剧本
整部电影从许洁一定要站在船上开始便走向了一条极其降智的道路
除了粉丝没人看的那种电影,对剧情感兴趣的话去看原著吧,电影除了片名跟原著一样,其他完全没关系,太烂了。
沈月太可爱了吧
手帐达人徐又树
不是所有的伤痛都可以抚平,比如我买电影票花的钱。
高考之前不准恋爱
演员的脸还是值得看的,毕竟只花了我4块9,怎么也得打个三星吧
这两个小时看得我坐立不安,鸡皮疙瘩可以炒一盘菜了,剧情太俗套了,当然,纯奔颜值去看的那无话可说。本来想支持电影市场复兴去买了两张九点半的票,看完的感受是,别复兴了。
本来觉得妹妹很可爱 准备打三星的 但热评里有人只花了四块九 我花了三十 我酸了 哼
赵今麦演技确实好,剧情一般吧。
赵今麦好好看!片尾曲很好听。剧情离谱一点没关系,这电影缺的是接地气,没有对细节的打磨,完全脱离生活。一个好电影,哪怕小配角也应该让观众感到生动真实,通过台词和细节,而这部电影没有。如果只有好看的演员和画面,那就只是大号的mv。如果角色本身就是空洞的,即使演员努力演好又有多大空间?
日版雖然俗套,好歹營造出的青春感十分真切,會讓人相信角色們彼此之間的友情是真的,然而,看完陸版之後,只想向日版道歉。陸版即便做了大刀闊斧的改編,不僅沒弱化俗套,反而更顯狗血,而且目光所及之處皆是假,造型假,時代假,情感假,表演假,盡皆懸浮,盡皆降智,盡皆煩人,盡皆矯情,沒有邏輯,沒有生活,沒有人味,沒有共鳴,唯一真實的一點,是男生輕易被原諒而女生要受盡欺侮。如果幾位主演演的是兒童劇,表演可圈可點,可惜並不是,如果打哈欠流出的目油也算淚的話,那可是真讓我好好哭了一場呢。
基本只借用了失忆、写日记这两个设定,以及主角名字的谐音一致,除此之外故事情节和人物设定都跟原作没啥关系,如果是原作党的话其实没必要特意去看;电影本身属于普通的台湾言情片水准,而且新编的情节狗血度爆表,主角性格也改得很不讨喜,这种魔改真不如直接照搬。
花了我十块钱大洋看的这个,一般般吧。两女的一个都不会游泳跑去划船?剧情狗血,只能看看颜值了。看了70分钟跑了,中间有十几分钟还是闭着眼想睡觉。。。
这是2022年的人看的电影吗😭
像看了一周那么漫长
防溺水教育片
太难看了 谢谢 感谢你们至少没有最后告诉我这帮闲出屁吃的小孩都成绩炸裂考上了清华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