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在巴黎

HD中字

主演:让·雅南,尼科尔·卡尔方,米歇尔·塞罗尔,玛莎·梅赫勒,长塚京三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1974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解放军在巴黎 剧照 NO.1解放军在巴黎 剧照 NO.2解放军在巴黎 剧照 NO.3解放军在巴黎 剧照 NO.4解放军在巴黎 剧照 NO.5解放军在巴黎 剧照 NO.6解放军在巴黎 剧照 NO.13解放军在巴黎 剧照 NO.14解放军在巴黎 剧照 NO.15解放军在巴黎 剧照 NO.16解放军在巴黎 剧照 NO.17解放军在巴黎 剧照 NO.18解放军在巴黎 剧照 NO.19解放军在巴黎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解放军在巴黎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20世纪60年代,在主席以及我党的英明领导之下,中国人民终于挫败帝国主义的阴谋,将鲜艳的五星红旗插在欧洲的土地上。六亿雄狮镇西方,欧洲民众尽欢颜。  腐败堕落的法国总统及其走狗落荒而逃,我军兵不血刃,顺利入主巴黎。为了帮助欧洲民众改造资本主义思想,早日脱离苦海。我军响应主席的号召,在欧洲实行计划经济,以国家为单位对各国工业进行整体规划。在思想改造方面,我军将中国的成功经验应用到欧洲各国,如在法国电视台开办一档名为《电视批斗》的节目,对思想落后的坏分子批倒批臭;彻底改造奢华淫靡的社会风气,将一切资本主义的堕落符号与象征扫除殆尽;适时举行军民联欢,排演大型红色歌舞剧《卡门》。在一番大力整治之下,法国巴黎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积极进取的好局面。  然而,仍有部分反动分子亡我之心不死,在他们鬼祟的动作之下,来之不易的稳定局面岌岌可危……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我是乔治娜第三季少年追梦情水井边的初恋风暴粤语给我承诺神鬼任务3:惩罚

 长篇影评

 1 ) Les.Chinois.A.Paris(人民解放军占领巴黎)

法国人民在即将要沦陷的国土之上惨败度日——总统让业已录好的“抚民”录像反复播送然后登上了逃亡的客机;国防部长愣是找不到保卫国家的“核力量”比杀钥匙;仓惶出逃的法国人民在堵塞的高速公路上大动干戈,番茄酱(太明显了)满地都是(群众演员们扮死扮得还真是像)……在一片广袤的土地上,法国人民自相残杀得差不多了,人民解放军不费一枪一弹地占领了法国巴黎。

顿时,红旗飘飘,欢乐颂荡扬,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大放异彩。

这里面的中国人形象是令人发笑的。1974年在巴黎的中国人穿着军装,头顶一颗闪闪红星,排成队列神色呆滞地March March March;或是整齐码在大卡车上轮番对着路人弹红色气球。他们晚上办事但从来不必要光顾性用品店——“很显然,中国人晚上并不需要这些东西”;雍华的大教堂、广场或是皇宫均不入首领法眼,看到了百货大楼却是两眼发光。对于“团结”的最好诠释就是,一堆中国人排成一列,依次传递需要搬迁的物品,就连传达一个小小的文件,都要经由数十人的双手才到达首领手中(这样每个人就无需走路?)。人手一本小红本本,平时放在左边胸口口袋里,只要提及“中国中央委员会”,就要以最快的速度抽取出来,单臂高擎,目光坚定,神色肃穆——并且有专门的训练以求姿势的规范达标。
“禁止饮酒,取缔色情业,没收所有的小汽车,出租全改成人力黄包车,让法国专门负责生产壁炉烟囱。”性、食物、生产,文化 甚至是人民的幸福……都可以用一种计划的方式使人获得。

后半部分的电影里有一场剧中剧。精彩。但是心酸。用法国演员优美的芭蕾舞姿演绎一种残酷的人性。演出完毕台下的热烈掌声,大家的极力奉扬赞赏(那些话语我们是多么熟悉啊!)。
[img]http://images.blogcn.com/2007/1/9/1/woaiyoutiao,200701090235.jpg[/img]

而人民解放军最后还是抵挡不住糖衣炮弹,全线撤退。
整部片子的调子是十分诙谐、夸张的。法国式的幽默貌似善意的辛辣中仿佛隐隐的冷笑。结局,来自1974年的预言让一个身处2007的中国人心惊胆战。

当自由、理想情怀的法国人遇上1970年代的中国人,一些话语就有了可以生长的缝隙。但是请不要忘记这是一个荒诞的闹剧,虚假的幻象。

我们今天已经不再有那样的行为(至少是没有那样的集体行为),我们觉得这些离得遥远,我们已经无从感知那个时代,那些滑稽令人发笑的行为也许可以被当作是外国人的“刻板印象“,但却不能让一个中国人只是纯粹地发笑。在足够的理解之前,我们无法去评判甚至苛责那些令人发笑的行为。事实上,从前的我们的[color=Red]所有[/color]在今天已经被消解得七零八碎,有时候,是不是应该回首看看,因为对于我们来说,往事无法如烟。

因为,在伊比里亚半岛开端的大国崛起史里,在葡萄牙人于绝境中发动对海洋的挑战时,在瓦特蒸气机一声鸣响的工业革命浪潮中,在欧洲大陆如火如荼的民主追求中……泱泱的大中国,却彻底地失声了。

所以,有梁文道之言说,“要说2006年的关键词是什么?大国崛起。”
大国如何崛起?我们学习,我们借鉴,我们反思,而且我们知道,我们从来都无法抛弃过往。

[img]http://images.blogcn.com/2007/1/9/1/woaiyoutiao,2007010902250.jpg[/img]

[img]http://images.blogcn.com/2007/1/9/1/woaiyoutiao,2007010902227.jpg[/img]

[img]http://images.blogcn.com/2007/1/9/1/woaiyoutiao,2007010902349.jpg[/img]

[img]http://images.blogcn.com/2007/1/9/1/woaiyoutiao,2007010902337.jpg[/img]


[color=Purple]链接观阅:《全民大闷锅》[/color]

 2 ) 请抛开意识形态的立场,这只是法国人对“Mai 68”的思考

       Jean Yanne在音乐和电影上的造诣始终不高且倍受争议。这部影片在公映之初就引起的媒体和舆论的广泛关注。争论的已经不再是影片本身而在于对68年那场风暴的评价。
    Yanne的观点还是比较中立的,影片一方面在讽刺法国政府的无能,另一方面,则将东方意识形态的特点进行了夸张和批判。这也或许是为什么影片会引来争议的原因,68年的弄潮儿尚未愈合的伤疤又一次被揭开,而反对者们也认为影片刺痛了高傲的法兰西民族。
    很显然,Yanne对于中国近代历史是很了解的,样板戏、批斗和三面红旗屡屡出现在影片的片段中。只可惜,片中的解放军的扮演者都是日本人,最大的败笔莫过于在教授片中演员中文的时候,翻译还带上了某种很浓重的西南地区口音。。。
    影片中的每一个片段似乎背后导演都暗示着某些特定的历史事件。解放军横扫欧洲的背景设定几乎就来自于56年的布达佩斯事件和与五月风暴几乎同时布拉格之春。导演或许是在暗示东方的意识形态具有的某种侵略或者扩张的特性,只是将主角换成了中国。电影中,解放军在占领了巴黎之后对法国工业生产的重心进行了调整,几位领导人的对话体现出这整个过程中的无序、盲目和脱离实际。这多少也在暗指当时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早些年的“大跃进”。影片中一尘不变的样板戏和永远高举着的三面红旗也在暗指中国当时文化生活的乏味和政治活动的单一。另一方面,面对节节逼近的解放军,影片中的法国将军竟不知前线在何处,政客们依然在忙于勾心斗角,甚至对于服装的关心都胜过了前线的战局。以至于解放军进入了总统的办公室,法国人依旧没有找到至关重要的钥匙,而这个过程,解放军只用了2秒钟,这或许是Yanne在抨击戴高乐政府在应对“Mai 68”时出现的混乱和对形势彻底的估计错误,也或许是在暗指法国政府在二战中近乎弱智的表现。。。这样的细节还有太多太多,或许将影片设定为解放军不费一枪一弹就占领巴黎、大量的市民不惜以中国人自居来讨好占领者这样的背景,本身就刺痛了高傲的法兰西民族最为阴暗的一面。
    这是一部政治喜剧,荒诞的剧情和令人捧腹的台词背后蕴含着的思考却怎么样都不能令笔者发笑。导演毕竟是一个法国人,无论他对法国政府的抨击如果尖锐,将法兰西民族的劣根性批判的怎样地鲜血淋漓,最终,影片中的法国人还是在觉醒之后光复了巴黎。
    作为一个中国观众,我们既可以将这部影片当成茶余饭后的甜点图个乐子,也可以静下心来跟着影片一起去思考一些问题。
    导演将解放军“请”到了巴黎,如此尖锐的批判法国,这并不是因为他不热爱他的祖国,只是因为只有这样的做法才能刺痛一些尚未平复的人一起来客观的思考过去发生过的一些事情。或许,我们也要带着这样的胸襟去看待这部影片,我们可以学到很多,思考许久。

 3 ) 一副完美的骨架

我要抓典型了,典型的就来了。

有句无篇,典型的有句无篇。

或者说得公道点,人家也是有“篇”的,只是这“篇”怎么也没有那种让人激动让人喜欢让人迷醉的功效。同样是黑色喜剧,《两杆大烟枪》论创意未必比得上这部《解放军占领巴黎》(Les Chinois a Paris),人家就有本事叫人看得上蹿下跳越看越亢奋。更别说本片在构思上还有着丰富的内涵韵味,大可做成一道香气四溢回味无穷的大餐。

但《两杆大烟枪》血肉丰满,而《解放军占领巴黎》,更像副完美的骨架。

我必须承认,看完电影我比较失望。它有一种中国人无法抗拒的吸引力,我可以列举出电影中种种叫人捧腹的笑料,让没看过的人都恨不得立刻瞧瞧这是部怎样希奇的影片。但是我得说,除了这些,它也的确没有什么了。

电影中最大的亮点无疑是那部天才的“革命芭蕾舞剧《卡门》”,从音乐到舞蹈(不得不说舞跳得真是不错),还有剧情的天才改编,卡门控们会笑翻掉。整个舞剧极具黑色幽默的效果,但很不幸,这部电影把这段舞剧的特色发挥得太好了。和舞剧一样,电影的感觉很“微缩”,就好象只是讲了一个“故事”,而没有绘声绘色的“情节”。该铺张的地方不铺张,该简约的地方太冗长,像一个朋友在你睡不着的时候有一搭没一搭地和你聊天,聊得很精彩,很好笑,但不是一个好故事。

当然,更不要指望看完电影会有什么心灵上的回响和反思之类种种。真是奇怪,这部电影所展现的中国式思维非常“中国”。我们总是担心中国被误读,但在这个电影里,我几乎感觉到一种《丑陋的中国人》那样被说到痛处的味道,感觉编剧真是天才,只是怎么出来的结果,却只是让人哈哈一笑了事……

以前我总觉得有些电影有才气,有精彩的灵光一现的细节,即使故事平庸也没什么要紧。现在才知道,骨架固然完美,没有血肉总是可怕的。

不过没有看过这部电影的人,还是建议你们去看看。毕竟,真是挺好笑。

 4 ) 现在看这个片子是不是很应景

去年在学校看的,当时是收在思修老师的课件的文件夹里.看了后,完全想象不出世界上能有国家在70年代拍出这样的片子.当时的中国还不知道在干什么.不知道有没有政治意义,还是纯粹的恶搞片.总之,当时的国人肯定是没机会见到这样的东西.
法国的喜剧一向喜爱有加,没想到的这么早就有出处.现在法国和中国群众闹的正凶.看看这部片子是不是应该能意淫一下.

 5 ) 最自由与最不自由,最搞笑与最深刻

首先,这是个非常有意思,值得一看的片子。片子假设中国解放军占领了巴黎,并且给法国人带去了文化大革命。对于我们这个年代的人,我们看这个片子的时候会从头笑到尾,因为里面到处都是搞笑的细节,但是对于我们的父母这一辈的人的话,他们也许不但笑不出来,还会很有感触,我不确定他们会是什么反应。继续联想下去的话,也许几十年以后的人们会嘲笑现在的我们。

再次,这是个有深度的片子。它假设的情况恰好是在一个最自由浪漫的国度实行看似最“机器人”的制度,让最喜欢乱来的法国人禁欲,会冲突出些什么东西,电影给出了一些可能。

然后,这个片子中不同社会角色的表现各不相同,比如资产家(商人),他们始终是如鱼得水,还有很多值得我们留意的形形色色的人。

最后,看这个片子以前有人跟我说这个片子丑化中国人,看完之后,我发觉完全不是这样,其中的中国将军迈出了接受酒精的一步,在与法国美女发生关系后,他是非常懊恼的,这样的形象是正面的,因为他并没有变成虚伪的骗子,他很诚实地面对自己。

总之,我们要以”乐观“,”积极”,甚至“搞笑”的心情去看这个片子,最终我们能“勇敢地”,“实事求是地”看待历史。

(有些观点是同朋友讨论出来的)

 6 ) 解放军万岁



    法国人民和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源远流长大概和他们的共性有关,都有点女性元素的柔软气质,不同的是法国称为浪漫,中国的称为中庸。

    1974年,中国人的雄性激素集体爆发,在广场上汹涌澎湃的人们如同高潮的瞬间压抑了若干年的精子,有些疯狂的冲向卵子,有些连卵子都看不到,只能望天舞蹈。
    
    那一年,法国人可能恰恰相反,其实法国人和中国人差不多,都有点象煮不啪纬不熟的温吞水,可能和欧洲人尤其是法国人过于浪漫有关,所以题材上通常出不了”抨击性”的题材,只有”讽刺性”的。

    从戈达尔的《四百击》中就可以看出,小家伙这么受不了家里,他也不敢拍桌子打板凳的和父母抗击,他只能一个人到海边去。中国人也差不多,我那么大的时候经常一个人骑单车到长江边去静望。要是放美国,早就开打了。

    有时候太软了会让人很无语,我就时常惭愧自己小时侯打架太少,怕以后自己生个小孩象方枪枪的话我连故事都没得向他讲。法国人拍的电影很温存,解放军进城了也不忘接吻,完全没一点恐慌。可见浪漫是多么可怕的力量。就这个浪漫的骨子,不用说好坏,反正没得变。
    
    变是没得变,人家有的东西总是很向往的,何况流行总是叫人无法抗拒的东西。人类总是短见,哪管它十年半载或许一辈子都跳不出灵魂看不清好坏。

    当年就流行这个,法国电影新浪潮的代表人物戈达尔,曾经就非常向往红色中国,后来他坦承了自己年少时的盲目和对红色中国的误读。现在你到美国去,还可以很方便的买到红宝书,毛主席语录,就象切.格瓦拉的头像,卖的也是个流行,管它红书黑书,卖得脱就是好书。

    人都图个闹热,当年东方人在广场上集体疯狂的场面,哪个DJ可以打碟打到这个程度,法国人的酒吧场子小,就图接吻方便,回头一看人民解放军,齐刷刷的绿军装,红宝书,忠字舞,那才叫个气派,看得心痒痒啊,人家可以红色娘子军编排成芭蕾舞,我也可以让法国人穿上蓝军装绿军装,恶搞<卡门>。

    看电影,也就那么一回事情,若干年以前知道<解放巴黎>这个名字,以为是战争电影;过了几年听人说,又以为是政治电影,现在看到了,才晓得是一部喜剧片,还是关于人民解放军的。

    关于人民解放军的喜剧片相当稀少,我建议在碟架上,把它和《三毛从军记》放在一起的。

 短评

完全没有艺术感的胡扯!

4分钟前
  • 艾小柯
  • 很差

即使剧情在意识形态上再CULT,也难以掩饰其想象力的匮乏,哪怕就将一切视为无耻的胡扯,它也扯的太无聊太匪夷所思了,也恶趣味都算不上,更别提单纯的娱乐性了。虽说是解放军攻占巴黎,谁都看出来电影在玩拙劣低级的讽刺,除了《卡门》算得上黑色幽默,剩下的就是各种毫无趣味性的扯淡。★

9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很差

电影一般,只是我对这段历史有一种狂热的追求

13分钟前
  • 武侠小王子
  • 推荐

歌剧一段雷到了

15分钟前
  • Nobervem
  • 还行

悲剧啊,三十余年后回头看,依然被讽刺的针砭击中了

17分钟前
  • 彩虹几度
  • 还行

已入手九区精品DVD

20分钟前
  • 汪金卫
  • 力荐

红色文化入侵!!太帅了!!特别是法国人演的红色娘子军。配乐也很棒,色彩很好,我从头笑到尾,太他妈幽默了!

25分钟前
  • Little Punk
  • 力荐

原以为这是一部政治偏见作品,旨在调侃讽刺时处文革动荡时期的中国人民意识形态,看完之后才发现幽默的法国人拍这部电影更多的是自嘲,自讽,乃至上升到专制与无政府主义的博弈对抗。观众如果仅仅看到这片子对于中国军人的丑化显然太狭隘了,透过现象看本质,唯有了解祖国的过去,才能憧憬更好的未来啊

27分钟前
  • 鲁大师-鲁提辖
  • 还行

变调的马赛曲Nicole Calfan!

28分钟前
  • 鱼丸粗面
  • 推荐

中法合作万岁!

31分钟前
  • 郁殷
  • 推荐

芭蕾舞那段太有爱了

33分钟前
  • 浪味仙
  • 推荐

让我很是失望,蹩脚的演技

36分钟前
  • 小4
  • 还行

明晃晃的讽刺喜剧。这确实是个大胆的设想,但浅显极端化的描绘并不能带来趣味。不是想象力太多,而是不够。

40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较差

影片最后那场洋妞板的样板戏《卡门》,看的人冷汗直冒笑不透气。

41分钟前
  • 梅林
  • 还行

片儿里解放军普通话都不够标准

46分钟前
  • 杜边生
  • 推荐

我一直以为这片子和戈达尔有关系...

49分钟前
  • bloom
  • 较差

芭蕾那段儿是高潮!~

54分钟前
  • Andor-Genesis
  • 推荐

老师大一的时候就放了这片给我们看~

55分钟前
  • 小耳朵图吗
  • 还行

那个年代会有中国人拍这个电影,就跟我第一次看十大禁片一样觉得不可思议。

59分钟前
  • mon babe
  • 还行

法国人的娱乐精神还是很乐观的,英女皇都逃到香港了,意大利还是专心做面吧。

1小时前
  • 朋克大帝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