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片太腐朽,所以这首先不是一部爱情电影。
探讨的是人的行为 心理
男主因为童年妹妹的去世,心怀愧疚,约会黑人被开玩笑,独居巴黎(为啥会被嘲笑)
公司裁人同事走了,自己反而留下来了。(觉得自己运气不好,传染给身边人了)
养了猫,猫丢了,运气不好
约会黑人同事没勇气
后来在心理医生的疏导下去墓地看望妹妹,辞职,自然开始面对新生活。
走向人格健全
女主觉得自己人太好了(讨好型人格???)却不能原谅自己的母亲!!哪里跟哪里啊
什么逻辑
分手后走不出来 孤独 寂寞 冷
在心理医生疏导下
给老妈和解了
一点也不罗曼蒂克啊
孤独也不过如此。身边人来人往,同时空无一人。身边人声鼎沸,同时万籁俱寂。身边五彩斑斓,同时无限的白,没有尽头的白,没有倒影的白,没有回声的白。
日与夜,光与影,灯红酒绿,繁华扎眼。谈话声,欢笑声,声声入耳,心却无痕。
只有在对的时间才会遇到对的人,不然天天擦肩也只是形同陌路。
我们还不够好,经常一个人,但也可能会像她和他一样,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后找到了自己,遇见对的人。
她和他值得爱和被爱,所需要就是多爱自己一些,然后再张开怀抱去接纳别人和新的东西。
先遇见好的自己,才有能力遇见好的人。
超越爱情但又不是恋人。
不是不相信灵魂伴侣真爱一线牵、而是知道他明明身处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却不知我们今生是否能够遇见、我们或许常常去同一家便利店、看过同一位医生、甚至触摸过同一只小动物、但我们就是无法与彼此四目相对、庆幸他们在片尾的舞池里遇见了彼此、而现实中的我们又有多少人与真爱失之交臂、别人与你甚至意外、哪一个会先来。
先说说名字
大陆版名字:某处某人。
处在大城市的孤独患者,是被机器人淘汰的职员,是失眠者,是没朋友的宅男。换一个城市,换一个人,依然是某处某人。我和世界的连接也不少,但好脆弱。
在这诺大城市,我虽然孤单一人,却从不孤独。因为在某个地方有人在等我,等着更好的我。在前往某处的路上,我哼着歌。在想象某人的容颜时,我笑出了声。
这名字,听上去又孤独,又文艺。
台湾省名字:巴黎寂寞不打烊。
不打烊,不停止。巴黎寂寞不停止,巴黎一直寂寞,一直寂寞的巴黎。
寂寞这个状态呀,是欲望未得到满足。而抑郁,是没有欲望。是自责到不知到在自责,是爱到忘记了自我。
这名字,像懒惰文案员的标题党之作。
法语原名:两个我。
正常工作的我+有睡眠问题的我。别人看到的我+接受心理咨询的我。经常看跳舞的我+从来不跳舞的我。有绿色厨房的我+有粉色浴室的我。
当你愿意把两个我都展示给他,当他同时喜欢两个你,这大概就是对的人了。
好喜欢这个名字。
———————
男女主角有太多机会相识了。阳台吸烟和吸二手烟的时候;无数次在商店购物的时候;刷社交软件的时候;听同一首歌的时候;撸同一只猫的时候;在同一个机构做心理咨询的时候。
但,就是没有。导演硬是拖到了最后,一切在舞蹈中结束,相识之后的所有都留给观众想象。感谢这个安排,在男女主角走出抑郁,在最好的状态下相识。这就是传说中的对的时间,对的人吧。
———————
两场梦都很有意思。
男主在物流公司储运部上班,因装备升级,男主被调到客服部,同事被辞退。他梦到自己被打包托运,大声呼喊:这是个错误,喂,来人啊,救命。机器人自然不予理睬,“正常有序”的运转。
现实中的孤独也不过如此。我们身边人来人往,同时空无一人。我们身边人声鼎沸,同时万籁俱寂。我们身边五彩斑斓,同时无限的白,没有尽头的白,没有倒影的白,没有回声的白,啧啧。
女主通过社交软件结识了前男友,分手之后挺受打击,却没有放弃社交软件,同一棵歪脖子树,吊一次,再吊一次。她梦到自己在精致的街头客厅等某人,不对-更换,不对-更换,不对。半裸的男士,颜值担当是有的。大概代表了,肉体容易满足,精神却不容易。
———————
娜说猫后来没有出现了,哦吼,还真是。那就开个脑洞吧,猫其实是不存在的。
男主做梦之后,被黑人女邻居敲门叫醒,只穿个内裤就进了邻居家,邻居因为猫是白色所以不想要,男主加入之前不曾想象的铲屎一族。多梦幻。
男主撸猫之后,不知不觉中睡去。这猫就像灵丹妙药,治好之后就消失,深藏功与名。多梦幻。
女主在垃圾桶遇到小白猫,干干净净。多梦幻。
女主撸猫之后,嗜睡症也消失了。在重要演讲的前夕,还通过社交网络约了男伴到家。从这之后,猫咪就再没出现,多梦幻。
还有,两人抑郁症治愈都有来自火灾的启示。继续脑洞,那场火灾可能也不存在。
———————
以跳舞做结尾很有意思,想到玩具总动员里的场景。跳舞代表着美好,代表着希望。这么看的话,男女主角之后应该是美满的。
———————
和娜娜看的第一部电影,腾讯会议很好用。
1、开头的音乐和BGM真的不错,带感,不管后续卖相如何,前面就吸引了年轻观众继续往下;然后看完全片,一看导演,好了嘛,《西班牙公寓》的导演,难怪我会特别喜欢他这轻快的音乐和节奏,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又有点青春就应该是这样的即视感。
2、色彩上完全不同之前的几部,我更喜欢现在的色彩,问了专业导演,说是“日本小抽色”,很考究本身拍摄的配色,确实如此,心理咨询室前的那墙的颜色外加法式绿色的小棉凳,小清新的感觉扑面而来,使得整体的色彩很容易击穿一个中年前青年的眼球。
3、但是内容上却没有《西班牙公寓》的那种青春即视感和凉风吹抚后挽一挽头发望向天空的飒爽,有一股浓浓的《向左走,向右走》,治愈的过程也就暗示着他们最后会在一起,两线穿插并行的方式也验证于此,剪辑得不错,没有两条线的感觉。
日与夜,光与影,灯红酒绿,繁华扎眼
谈话声,欢笑声,声声入耳,心却无痕
不用扮演孤独患者,心儿一直挫折
就让那风继续吹,吹走忧愁和焦虑
幻想雪花落下,被我看见
停下自我拉扯,不用去凑出笑的表情...
饮食男女,都逃不过孤独。
在城市中生活的年轻人更甚。
大家每天都是又丧又自我强打鸡血般面对日子。
未来似乎总是遥不可及...
可是,很快一天就又过去了,和昨天并没有什么不同。
有时会悲观迷茫,大多时会焦虑,经常会觉得孤独。
事实上,全世界年轻人都在焦虑着孤独着。
而所有的孤独的男女其实都一个样…
今天推荐这样一部偏小众的法国新片。
它讲述的是普通人的孤独都市生活。
或许它偷窥了你的生活哦——《某处,某人》
法国巴黎。
三十岁左右的米兰妮和雷米住在同一区,也可以说是邻居,但他们互不相识。
他们都是患有大城市孤独症的人。
大家都以为高科技会让我们更容易地建立不同的人际关系。
却时常让人不知无措。
甚至是让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疏远。
对于很多人而言,交朋友或谈恋爱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
抑郁和烦躁倒是时常找上门。
米兰妮不能从上一段感情中走出来,又因为工作的事变得异常焦虑。
一直睡不醒。吃药不见效。
她又看起了心理医生,并对她如此描绘自己的上段感情:
【我也不想放弃,事实上也做不到。我觉得让我欲罢不能的是那种感觉,就像飘在空中,远离真实的世界,就好像被龙卷风卷走的感觉。我爱他胜过我自己,爱到卑微到尘埃里,可悲哀到尘埃里的感觉挺好。】
简直有点小病态,但她享受其中。
男友离开后她做什么都没劲,空虚了就用小软件约炮,麻痹自己。
雷米也像米兰妮一样,独自在大都市打工。
他因为内心一直背负着负罪感。
近期又因为岗位变动而失眠了,同样去看心理医生。
他孤独极了。
亲人不在身边,没有朋友相伴。
于是,尝试着玩脸书,去联系以前的老同学等,但效果不佳。
烦恼和迷茫只能通过心理医生来倾诉。
就这样孤独的男女,却没有抱团取暖而走到一起。
这有别于其他的影视剧的常见桥段。
本片以男女主为两条线互文且交叉。
一直到影片快结束的5分钟,他们才真正的看到对方。
这之前,他们就彼此过又孤独又丧的独居生活,偶有相遇但都成了路人。
其实,融入大都市里的个体,都太容易在寻觅中迷失自己,又怎么会能轻易发现他人呢。
所以,产生了这个故事比较有意思的地方:
当他们在自家阳台吹风看晚霞。
当他们在脸书上寻觅有缘人。
当他们都去找心理医生。
当他们邂逅着同一只小猫。
当他们在每一个日常中不经意碰面.....
我们在观影中,一直期待着他们完成相遇。
可是,他们始终没有发现对方。
而是像我们一样,也经历着困惑,被琐碎羁绊,被自我折磨……
值得称赞的是,他们一直都没有放弃自我寻找和救赎。
最终,待他们都成为了更好的自己后,两人开始了不期而遇。
原来,艳遇、歌曲、酒精、猫咪、舞蹈都不完全是治愈自己的良药,自己才是。
原来,只有在对的时间才会遇到对的人,不然天天擦肩也只是形同陌路。
原来,先找到了自己,解决了自己的问题之后,才能有能力遇到某人。
其实,很多时候都是这样的,只有自己接受了自己,才能更好的爱生活的一切。
“我们”,也就是两个不同的“自我”所构成。
只有当两个“自我”都是真实的独立的,才能结合成为“我们”。
事实上,我们都是自己生活的主角。
可能,我们还不够好,经常一个人,但也可能会像米兰妮和雷米一样,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后找到了自己、遇见对的人。
换句话来说,《某处,某人》说得也是每一个你我的故事。
影片讲述的是,人如何从自己的困境中走出来,勇敢拥抱自己追求新生活。
生活中,我们时常感到空虚和失落,经常怀疑自己天赋不够能力不强,认为自己的运气就是不好啊,甚至是怀疑自己没有得到幸福的能力。
事实并非是这样,你值得爱和被爱,你现在所需要就是多爱自己一些,然后再张开怀抱去接纳他人和新的东西。
影片中提到了一个观念:任何鲜活的关系都需要和外界进行交换,而交换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
其实,相遇的本质就是和别人分享那些我们觉得无法分享的事情。
所以,请不要做自我情绪的囚徒,不要做生活的旁观者,而是去尝试打开自己的心扉,去积极参与,不惧失望,或许你会在一天发现,丢失的猫,就在爱人的家里。
把“向左走向右走”的故事搬到巴黎,都市疗伤小情趣。男女主角就住在隔壁,有过无数巧遇的机会,甚至拥有同一只猫,然而就是碰不到一起。导演的耐心太好了,几乎是在用锉刀一点点磨掉他们身上的负能量,直到最后两分钟才让他们真正的相遇——而遇见时他们已经是最好的自己。
hhhh……交友软件是最糟糕的发明!
很妙的孤独患者电影
大城市中的饮食男女,都逃不过孤独。
最后他推开了一扇门,她也会走进来。际遇总是奇妙,但每一段都这样浪漫和注定该多好。夜夜夜夜他们相隔几步的距离,丢了、获得的猫咪,来来往往的商店,同一首歌曲前后响起,自己磨砺、抚平抑郁,相见的时候都是接纳爱、自信的模样了
Histoire D‘un Amour
从他讲妹妹7岁离开开始,整个人都不好了。他们逐渐解决了自己的问题,但是我不能。
3.5 我想养猫了,很好地讲述了为什么有些人在越热闹的地方越倍感孤独。
法国版向左走向右走。心理咨询师说的话很老套却也很正确:了解问题并不一定能解决问题,但要解决问题肯定得先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弱点有时会是一种力量。告别不代表忘记。记住过往并接受它,才能好好活在当下。正向思考,你有活着的权利,也绝对有快乐的权利。每个人必须做自己。处理好自己事情前你不会遇到另一个人。如果不多爱自己一点就无法被爱。
属于创意很好,执行起来没什么意思的剧本,看着杂货店老板的那张传单,大概就猜到了这个【向左走 向右转】的故事要如何结尾。
《我们俩 Deux》看完后→继续看《某处,某人 Deux moi》:电影于我有种法国版《向左走,向右走》感觉,不过故事的侧重点不是讲述男女主人公机缘巧合的浪漫爱情,更多的则是聚焦两人各自的日常生活,剧情在两人终于相识并结伴跳舞时点到为止地结束,想着后续他们俩若真成为恋人情侣,那只小白猫或许会间接成为两人的“月老”…… —— 力的2020年度十佳电影:《春江水暖》《星溪的3次奇遇》《永恒美人》《酒精计划》《某处,某人》《阳光普照》《别告诉她》《默片解说员》《七个会议》《疯狂原始人2》。
真实细致描绘了都市年轻人的生存现状。
先找到自己,才能找到对的人。
国航看的,温馨有趣的小品,直译是“两个我”吧。两只低自信的隔壁上班族通过心理咨询师一个摆脱前男友阴影,一个摆脱丧妹和“背叛工友”升迁的罪咎感,通过白猫、音乐、舞蹈和街区食品店无数次相连、错过,最终携手的故事。几处剪辑呼应颇巧妙,男主被机器人传送和女主在街头客厅会见网友遭父母撞破两段梦境构思颇巧。声称“我们只卖最便宜的和最好”的店老板俨然社区生活顾问。整体虽不脱法国小资情调,好处是体察人性到位,没有刻意制造巧合,但是也没有“艺术”到让他们最终陌路。
社恐抑郁症版向左走向右走。孤独得明天和今天粘贴复制!孤独得没有目标和希望!孤独得谁都不要接近我!孤独得只要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过活!其实我们就是不咬人的丧尸而已!还好最后男女主相遇了!如果遇不到那个足以拯救自己的人!那么就毁灭吧!
想想如果自己是一个自信勇敢的人,应该还是会有很多奇遇吧
不错过就很好 perfect match
#SIFF2020# 09 喜欢的法式小品 喜欢两位主人公struggle一整部后,最后相遇的瞬间 相遇时已经是摒弃了抑郁情绪从痛苦过去 中走出来愿意乐观积极好好生活的自己弗朗索瓦的演技一直就很好
你们的温情浪漫治愈,在我这就是清汤寡水。是什么时候开始不接受这份美好的寡淡,是一个让人难过又痛苦的问题。男主很适合这类片子,毛茸茸光亮亮的暖暖的。
总结这部电影,是一句很熟悉的话:先遇见好的自己,才有能力遇见好的人。电影110分钟,最后5分钟男女主角才见了面。在此之前,他们彼此过着又孤独又焦虑,又困又丧的独居生活,你能想到的所有无助困惑的状态他们都在经历,因为不懂得拒绝对所有人都好而处处被琐碎羁绊,因为很多事情源于无能为力而假借“社交恐惧”的借口,因为太想有存在感所以更加放大脆弱感……,他们活的糟糕透了,天天失眠,想爱这个世界却又使不上劲,想要表达却又总是沉默在开口的瞬间,好在他们一直都在自我寻找和救赎的路上,最终懂得,相遇的本质是和别人分享那些我们觉得无法分享的事情。“有能力”3个字很重要,电影没有明说。但通常都不是你以为的你以为,遇见别人之前先想想,你让自己过好了吗?如果没有,怎么会保证你有能力接住美好爱情附加而来的束缚与猜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