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並不認為自己是英雄,那些幫他活著的人,才是英雄。” “我們會幫忙,我們需要一個奇跡。” 一部真實歷史事件改編,挪威版《拯救大兵瑞恩》+《荒野獵人》。 游過冰海,穿越雪地,險遇雪崩,路遇德軍,機槍掃射,自切腳趾,遺棄荒野,馴鹿越境…… 德國人可以佔領挪威,但是無法佔領最美的北極光。 二戰時期,挪威民眾冒著生命危險,接力拯救一個戰士,他就是普羅米修斯,留在挪威的自由火種。 那些甘願冒生命危險,救一個戰士的百姓是才是歷史英雄。 一部挪威主旋律題材電影,可能親自經歷過,那個戰火紛飛時代的人,特別是挪威人,對這部電影,才有更深刻的印象。 一切都在平淡之中,有條不紊,沒有大場面,沒有亢奮的群眾,也沒有動不動,震耳欲聾喊口號(自行腦補某地),卻又有強大的力量感。 PS:電影告我們,不要亂扔東西,小心謹慎。弄丟的毛巾,隨意扔掉的腳趾,都可能給自己帶來麻煩。
二战我们貌似了解挺多,无外乎是纳粹、希特勒、盟军等舞台中央的形形色色。该片聚焦二战时的罗威,多少让人眼前一亮。
男主演绎了一部受难曲,再瘦都快瘦成蒂姆.罗斯了。死里逃生中还能出口就是打趣,不得不佩服,上帝怎么忍心让你这样的开心果死。
北极冰海逃生,雪崩险像逢生,绅士之石下10天仍活,洞穴17天不死,如果前面几次都是命大侥幸,后来就不得不靠罗威人民不畏强权不惧危险不怕牺牲的接力才能活下来了。如果有人掉链子很可能使这个奇迹终止。面对恐怖的党卫军执着地搜查,电影安排了一个小桥段让男主躲过一劫——党卫军头子的勋章掉了,草草看了看草堆便去捡勋章了。
这个勋章来头可不小,影片开始没多久就跟另一个军官炫耀过。
Have you seen this? ambition is rewarded…
这人胸前的勋章就是纳粹金质党员勋章,上图先。
纳粹党制造了一万枚这样的勋章, 一开始只有参加过啤酒馆暴动的纳粹元老才能佩带,后来才扩大了佩带人。下面这枚背面刻有1字号的,便佩戴在希特勒胸前。
可想而知,这个纳粹武装党卫军军官手上沾了多少鲜血才能得到这样的勋章。影片中该军官已经把男主当做自己戎装生涯中辉煌履历的败笔,无论如何都要抹去。偏偏这枚被他视为珍宝的勋章让他错失了良机,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片中我一直有个疑惑,这位军官的右领领章一直是空的,
照理说他的军衔是武装党卫军的少校,右领章应该有双s标志才对,但影片中一直是空的。实际的装束如下图。
不知道是故意的还是穿帮,麻烦了解的朋友告诉一声。谢谢。
影片最感动我的地方便是男主被搁置在绅士之石下10天,Gudrun(翻译为古娟)听闻他还或者时松了一口气,弟弟还代他向姐姐问好,之后内心的喜悦包裹着眼泪涌出来的那一刻着实让我心悸了一把。
战争中谁也承诺不了谁,爱慕也只能藏在心中,希望你明天还能活着吗,不知道你日后还能回来吗,不知道你还愿意回来吗。面对恐怖生命的脆弱一览无遗,却有那很想攥紧又触及不到的情感,显得弥足珍贵又动人心弦。也许正是为了这点东西才紧抓着希望不放,哪怕北极光被占领,哪怕铁蹄踏过,哪怕不知吉凶……这才是奇迹的原动力。最后的怒吼,告诉你什么是奇迹。
THE END
杨.巴斯路德在逃亡的过程中使用了生存、躲避、抵抗、逃脱的特殊技巧。
电影开场就是激战,杨为了摆脱德军的追捕利用“向后走”的方法,把敌人引向了远处的森林。同时,选择了岩石地形,这可以避免雪地脚印。
第一,他游过了冰冷刺骨的湖水,这会导致体温过低。
首先出现的症状是颤抖。这种颤抖可以发展到无法控制的程度。当患者体温降到35-32度时,会出现思维迟缓,混乱和错觉。
要想治疗体温过低,就要使病人的体温重新暖合起来。并且要更换干净的衣服,因为水分的蒸发会带走身体表面的热量。这也是保暖的基本原则。——来自《美军生存手册》
当地的平民把杨背上了岸,为的就是让衣服保持干燥。这可以增加他的存活几率。
第二,他得了“战壕足病”,而且脚已经冻伤了。
这种病是数小时暴露于潮湿的环境中引起的。可能会发生坏疽,最后不得不将脚切除。防止这种病的最好方法是保持袜子干燥,定期洗脚。
男主受枪伤后,却感觉不到疼痛,表明他的脚部已经冻伤了。如果失去知觉的时间不长,那么冻伤可能是轻度的。应该不定期的活动双脚,保持脚部温暖。
第三,雪盲
长期在冰天雪地中行走,会患雪盲。主要症状是:感觉眼里有沙子,眼睛疼痛,发红,流泪,头痛。如果继续暴露于阳光下,这些症状会不断加剧。
治疗方法是用纱布把眼睛包好,直到症状消失。
第四,严禁在冻伤,疲惫,饥饿的情况下饮酒,抽烟
男主在小木屋藏匿的时候,喝了一些酒。这直接导致了幻觉——梦见自己在跳舞。
在躲避敌人追捕的时候,最好要保持大脑清醒。
我觉得杨应该属于挪威特种部队。他有着非常顽强的求生意志,即使在困境下,仍然有幽默感。正是这样可贵的品质,让他活了下来。
参考资料:《怀斯曼生存手册》
《第十二个人》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1940年前夕,作为中立国家的挪威,抵不过德国人的炮火,就要缴械投降。 在这时候,挪威政府还想尝试一次最后的绝地反击。 他们派出12个士兵执行秘密任务。却不料消息泄露,11人被抓,只有第十二个士兵“扬”活了下来,这也就是片名《第十二个人》的含义。 整部电影看下来,给第一层感受就是:彻骨的寒冷与痛苦。 这种突出的感受,来自于北欧冬季大片的冰天雪地。 来自于德军残忍的暴行。 更来自主角扬所受的苦难。 这样的情况下,扬想活着简直难上加难。 上一秒,扬才逃脱德军扫荡,下一秒就被意外发现。 德军一枪打中了他的脚趾,鲜血染红了原本积雪的山坡。 彻骨的冰水中,他要凭借毅力游到对岸。 拖着一瘸一拐的腿在雪地里奔走,要向居民打探消息,也要防范德军的扫荡。 被枪指着,只能高举双手投降; 被子弹打穿的脚趾头逐渐恶化,为了不让伤处扩散,他徒手刮掉了身上的腐肉,痛得晕厥。 飞机扫射,被大雪活埋。 被困四天,没有粮食只能吃雪。 最后一刻,护送自己的驯鹿竟然脱离了缰绳... 扬身上的苦难,堪比《荒野猎人》中的小李子。 好在有好心民众的帮助,让他明白这不是他一人的战役。 有人为他指路,有人为他提供消息,有人为他处理伤口,有人为他提供住所,有人千里相送,有人背他上岸。 也就是凭着这份惊人的意志以及同伴的帮助,63天之后,扬成功护送了机密文件,挪威也终于等到了解放的这天。
该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讲的是第二次大战期间,12名挪威破坏小分队潜入了德国在挪威境内的驻扎港,实施代号为“红色马丁”的破坏计划,11人被捕,第12人得以逃脱,并将秘密文件带回英国。影片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扬·巴尔斯鲁兹的真实故事改编。1943年,英国向纳粹占领的挪威北部派出12名破坏小分队。当他们的船被德国人击沉后,唯一幸存的扬·巴尔斯鲁兹独自向中立国瑞典前进。然而,恶劣的天气可能是比纳粹巡逻队更大的敌人,扬·巴尔斯鲁兹最终结局如何又会如何呢?
算是一部“主旋律电影”,男主从头到尾获得了众多人的帮助,才大难不死,度过难关。而帮助他的民众也自觉,帮助这位英雄,是因为他们需要一个奇迹。
这部电影几乎没有的战争情景,但是对战争时的人物的内心刻画表现得淋漓尽致 杨的成功有三个因素,个人超出常人的坚强意志,还有爱国挪威人的冒死帮助,最后是难以想象的运气。
平时感冒都觉得各种不爽,只想装死。在战争中,求生的欲望却让人做出那么多几乎不可能的事。影片的信息很多,但我最服这一点。另外,很多影片把雪崩拍得似乎轻飘飘压在身上,很容易出来,这部电影的雪崩才是写实,石头一样的大雪球。
这电影最牛逼的地方在于真人真事,极地重生的原型都很模糊,不一定确有其人,而且前德国军官的身份跟这个挪威民族英雄没法比。扬活到了1988年,一切情节都是真实存在的,就冲这我想给这个电影打一百分。扬被德军枪击落水的时候掉了一只鞋,所以才有了后面光脚逃跑脚趾头中弹,然后坏疽,自己在小木屋用刀切掉脚趾,那一段看得我头皮发麻。他遇到的每一个挪威人都在帮他,拿命帮,他是挪威人抵抗纳粹德国的希望,最后连挪威的驯鹿都在帮他,什么是天意。画地图的7岁小姑娘,古娟,挪威女性,也这么勇敢。关于二战时期挪威的电影看的不多,国王的选择,还有白色严冬也算有点关系,寥寥几部电影可以看出来挪威比丹麦刚多了。
表现八路军英勇的抗日题材,以后我们中国导演是不是也可以这么拍?先用字幕告诉你,这是真人真事,这起事件本身就不可思议,像个奇迹。之后无论剧情再怎么夸张,或者说套路,观众都能理解,就算看到主角遭遇了难以置信的事情,观众反而会被逗乐,感慨主角的运气之差,而不是质疑情节的合理性。
虽然是个拍了半个多世纪的“老掉牙”题材,但是从专业完成度上讲,这部根据反法西斯战争真实历史事迹改编拍摄的电影,完全可以打满分。热衷于拍摄和观看“抗日神剧”的我国影视制作者和观众们更应该看看人家是怎么拍摄历史和“主旋律”作品的。导演是荷兰出生的好莱坞导演,曾拍过小黑孩与成龙主演的畅销世界的电影《功夫梦》,把握场面、节奏、人物、细节均出色,男主演更是精彩。挪威的冰天雪地及人民群像之光彩令人难忘。
同样是主角光环的抗战神剧,北欧人民拍得清爽不油腻,当然白茫茫的冷峻逼格和胡子拉碴的维京血性加分不少,更主要的是它没有刻意输出政治正确的价值观,也不指望你看完就油然而生出爱国自豪,只是用同理心拍出了在极端环境下的信念勇气,以及对生存的渴望,远比家国情怀和豪言壮语更动人。
略拖沓,略做作,但不难看。而且这哥们确实也太倒霉了,倒霉得我一度都笑出声了……
这几年北欧几国吊着膀子比谁出息,丹麦开战日,我虽然败了但我尽力了,挪威国王选择,我虽然败了我没投降。爱沙尼亚的1944,,再残酷爱沙尼亚人都挺过来了。这是一个比谁更有种的故事。无论如何都顽强活下来的杨,是最纯正的维京种的呼吸。
“他并不认为自己是个英雄,那些让他活着的人才是英雄”。
原以为是谍战片,没想到还挺严肃的。这类题材多少限定了它的商业性,往艺术层面挖掘确实有不俗的成效。影片节奏缓而钝,视听上可圈可点,镜头讲究的捕捉着,无人之境是自然的冷酷与唯美,有人之处尽是战争的荒凉与颓废,绵延的音乐配合到画面,更放大了它的效果。幸存下来的不知还有几人讲述,又有多少人相信,只记得他说挪威之地北极光很多,而战争,占领不了北极光
比较标准的二战爱国主义影片,向勇敢的挪威人民致敬,就是你们让JRM演纳粹头子,大错特错啊,他一出来我立场立马动摇,哎哟盖世太保皮大衣那么一穿,军帽歪歪一戴,帅我一脸血,其实是特别有原则,认真严谨又衷心的盖世太保头子,挺钦佩他契而不舍的精神的
一部从头到尾揪住人心的电影,虽然没有大场面,投资估计也不大,但整个情节非常紧凑,让人欲罢不能。主演有点像蒂姆-罗斯,尤其是眼神,给人印象深刻。
比北欧的冬天更冷的是北欧的战争电影,叙事之中几乎不夹杂任何情感,甚至完全不煽情、不“示弱”,全部的影像都是为了叙事而存在,冰冷而克制,像一把尖刀直插心脏。尽管标明“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但第十二个人的事迹与经历太过传奇,而且没有找到比较详细的资料,所以对电影中的神话亦不可全信。
猫有九条命,他有九十条命。
带着真实事件先入为主的观点去看的,挺有代入感,剧情紧凑,演员表现不俗。
他不是英雄,任务从一开始就失败了,剩下的只是逃亡,在零下几十度的冰海中,在盖世太保的追击下,在铺天盖地的雪崩里,在雪原的黑色岩石下,拖着烂掉的伤脚,瘦得皮包骨头、奄奄一息……只是活着,就已是奇迹,就足够鼓舞人心。
“If you can see the northern lights,you’re never far from home.” 简直比唐僧西天取经的九九八十一难还要更磨难,唐僧有孙悟空庇佑,好在这里的主人公一路走来也有那些善良、爱国并且向往和平的人的帮助。电影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经历了冰河游泳逃亡、遭受枪伤、无麻醉的情况下用刀切去疽坏的断指、雪域上四天四夜的等待、靠着驯鹿群拖着简陋的雪橇穿越瑞典边境。我忍不住为这位二战时期的唐僧悬着心,几乎要忘了他为什么顽强的一路逃亡。结尾谢幕之前,字幕闪过关于故事主人公在现实生活中的原型人物的最终结局,有一句话是这样写的:“他并不认为自己是个英雄,那些让他活着的人才是英雄”。二战题材的故事估计还要拍很久,直到人们冲淡纳粹的仇恨。
《挪威人不怕冷什么冬泳滑雪都是小事》《挪威主角光环是极光就问你怕了没有》《宜家的那些个东西我们挪威人也会整》。
如果看過SOE、OSS或SAS的逃生紀錄資料就不會對楊的逃亡艱辛感到扯淡或不解,更別提東歐森林兄弟某人在森林藏匿三十年。重水破壞組和楊一樣也經歷了斷糧以及拖著病體求生的相似戰鬥歷程。挪威人證明了自己也是勇士之後,不僅在總體戰上,也在SOE行動史上譜下屬於自己的一篇。
如果小李子在《荒野猎人》的表演可以拿奥斯卡,那么本片的男主也可以。
虽然不是什么荡气回肠的典型英雄叙事,只是一个复国者的惊险幸存,但镜头语言可贵地传达了历史沼泽中的希望,徒劳无功的行动也值得英雄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