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就有一堆裸男在冰面上打闹
外面战火连天,军人在小树林里偷情
和平年代,酒吧,厕所,色情画。
小树林遇到美少年,被警察抓住,开始以警察为原型画性感壮汉。
这是一种嘲讽?
和一个人欢爱之后,画作和护照财物被偷走,他仓皇跑出酒店,被抓。
找到原来的上司,获救。脑中总出现皮革男的身影。
好巧,小树林里艳遇的鲜肉尼帕成了汤姆的邻居。
尼帕总是躲着汤姆,但在一次郊野聚会中,湖畔边两人终于亲吻。
美女房东一直夹在他们的中间。
两人终于可以快乐的在一起,他们还参与军官上司的G聚会,将画作进行隐秘传播。
上司的老婆居然可以忍受这一切,但还是被警察发现。
汤姆鼓足勇气投稿,被杂志封面采用,大家纷纷效仿锻炼健身。
因为这些画作,很多人找到了真爱。
其中头号粉丝道格邀请他来加州,这里各种派对和酒吧都与他的画有关。
他成了大明星,让另类的男孩们感受到了归属感。
但后来随着艾滋病的出现,人们把罪责归罪于汤姆的画……
同志情色插画家的传奇一生,给人启示:如果你有才华,为什么不展示出来?!
2017.08.24
其實我本來以為gay片都像是斷背山、盛夏光年..那樣帶著嚴肅態度,節奏緩慢沉重會讓人睡覺、或悲傷的藝術片。
這部竟然出乎意料的超好看!!!沒有一幕是無聊的,甚至有點詼諧,竟然還是真實故事改編耶!!
我看過一個澳洲時代劇,裡面的男生是gay就會被送到精神病院治療會用各種殘酷的手段,電療之類的,電到變成失智或是打到腦殘讓同性戀(那個時代所謂的怪胎)斷了那所謂病態的慾望,很可怕,好險這部電影沒有放大這些(但我觀影時自己腦海有浮現這些)。
就因為同志是少數,異性戀的人就使用多數暴力認為自己是對的,認為異己者都是怪胎,需要接受治療。主角湯姆很勇敢,他沒有放棄任何希望,懂得用自己最厲害的武器(畫筆)去挑戰這個世界,面對自己最真實的慾望,他的畫充滿了各種猛男色情露骨的畫面,真的很佩服他,在那個作風保守的時代畫出那麼多張連現代人看了都會臉紅心跳的畫作xd影片有趣的是會透過各種鏡頭告訴你,湯姆是怎麼創作出這一張張的畫,雖然不能光明正大去找到模特兒,但是他有各種方法取材,這方面也超有意思的。
導演厲害的是,不光告訴你湯姆會畫畫,其實也是告訴我們那個時代的同志面臨到的是一些怎樣的難題,他們光是要認識新同志找對象就相當辛苦,會吃到一些怎樣的苦頭,他的家人又是怎麼看待他?等等有趣的細節。
真心推薦給不是同志的人去看!!!!!!!!!!!超有趣~
想到前陣子有個鬧得沸沸揚的議題:反同性戀結婚合法化~
我之前都覺得不甘我的事,怎樣都可以。看完以後我想說:我挺同!
同性戀也該擁有異性戀同等的對待呀!何況我們這是現代了,希望能建立一個真正人人平等的社會!
2017 電影: Tom of Finland 芬蘭的湯姆 粒豆: 7.7 看電影*聽音樂: //youtu.be/UQ7RH09jmOE (Dreamin Again) 觀後感: 看電影感覺很有趣,有時像一種緣份,沒有刻意揀選的。 就似上星期看了兩齣傳記式電影,主角也是男性,同樣經歷了戰爭年代。 這是一個畫家的故事,我們都被他的作畫風格而吸引,大膽的,露骨的,(男同性戀與性幻想)。 我從都不知道有這個人存在 (Touko Laaksonen, Tom 是他筆名) ,更不知道男同性戀者的典型服裝是有鼻祖與設計師這回事。 他的畫作尤其突顯出男性強壯肌肉的軀幹、四肢、臀部,和極誇張的下體造型。 相信對該年代的同性戀者帶來很大的衝擊與震撼,畫得如此誘惑與迷人,這些性事誰都不敢說出來。 電影我喜歡,但不像以往看到的浪漫感同志電影, 也沒有動人深刻的情感線, 至於性誘惑的畫作方面描述也不夠細緻,但整體還是喜歡,值得觀看。 " 產地: "Finland/Sweden/Denmark/Germany/United States " 上映日期: 2017年2月24日 導演: Dome Karukoski 編劇: Aleksi Bardy (screenplay), Aleksi Bardy (story by) 演員: Pekka Strang, Seumas F. Sargent, Chris Myland 觀看日期 2018年6月2日 劇情簡介: Tom of Finland 的同志情色插畫,相信不少人都欣賞過。碩大的肌肉、壯闊的廣膊、下體大大的一包,連黑色的皮褲都遮蓋不住。電單車、制服、一組組激情動作連環圖,教一代代同志血脈沸騰。這是 Tom of Finland 的 傳記故事。他本來是一名軍官,二次大戰時為國家拚死奮戰。戰後回到芬蘭,卻因為同志的身份,處處受到歧視和打壓,只好寄情藝術,畫下一幅幅解放性愛的情色插畫,影響力衝出國際,推動了一代同志的性解放,忠於自己,悍衛同志的權利。 影片類別: Biography, Drama 片長: 1h 55min 配樂: Hildur Guðnadóttir/Lasse Enersen 攝影: Lasse Frank 看電影*聽音樂 (Blogger) http://tonkabean-muisc.blogspot.hk/2018/04/blog-post_20.html 我的電影紀錄簿 (Facebook) //m.facebook.com/tonkabean/photos?ref=bookmarks&app_id=2305272732 我的電影誌 (Google Blog) http://tonkabean-movie.blogspot.hk/ *東加豆
有幸参与了本片英文部分的听写工作,所以看了两遍,回味无穷。 先不说厚重的大提琴和优雅的古典音乐背景了,来分享一下我所理解的故事线。 1. 兔子。 片头,舞台背后,汤姆聊起了兔子。“你不能把他关在柜子里。” “柜子里的他饥饿又饥渴。” 全片有两只兔子,战场上蹦跳的兔子和病床里到处乱窜的兔子。 兔子一蹦一跳,追求的是快乐与自由。 2. 战争。 一边是枪林弹雨,一边是同性恋军人的压抑和挣扎。 二战结束了,同性恋面对的战争却从未结束。他们的战争包括自我认同的战争,和歧视与疾病威胁带来的战争。汤姆无论在任何意义上,都是一名勇敢的战士。 3. 画作。 最主要的一根故事线。整部片子以回忆的方式展开。不断穿插汤姆绘画的细节和他记忆的回放。小黄图代表的是雄性之美和对自由的渴望。它先后以约炮撩汉神器、打飞机素材、时尚风向标、防艾宣传和素描范例的形式传播开来,从冰冷压抑的岁月穿越到艾滋风暴的年代再到开放的新时代,它传播的是希望、自由和真实。 4. Nipa 汤姆家的小鲜肉,因汤姆的画作约炮相识,最终成为一生的伴侣(之一)和精神支柱之一。小演员也非常出色,演得出阳光帅气、率直坚定、善良忠诚和细腻骚情。他在汤姆的故事里先后扮演着炮友、家人、情人、老公、派对基友、家庭主妇和事业支持者的角色,最后患癌症死去的时候也傲娇地不带走一片云彩。 5. 黄色布料 黄色布料一共出现四次。1. 长官穿着黄色大衣,画着浓妆,在自家基趴被人抓走。2. Nipa说想跟汤姆建立自己的家,要有黄色的窗帘。汤姆却说黄色是死gay的颜色。3. Nipa病入膏肓,汤姆终于带着他去布料店买黄色布匹,笑着说黄色是死gay(指自己)的颜色,Nipa甜甜地笑了。4. Nipa去世以后,汤姆家挂着大大的黄窗帘,寄托着深深的思念。 6. 皮革和制服 汤姆画作的主要元素。皮革和制服在同志文化里象征雄性的阳刚,同时也暗示着SM的癖好,本片回避了后者侧重了前者。这些元素从军旅生活到摩托队到加州派对到展览会再到最后的结尾派对,贯穿到底的是同志们对男人的重新诠释,一种血脉喷张的同性增益。 7. 长官 长官的作用在片中有多次大转弯。军中的长官是作战的精神领袖,生活中的长官是基佬派对领袖,而惨遭逮捕和改造的长官最后却成了懦弱的囚犯,渴望被掰直。当然片子为了让这种转变更加符合情理,专门插了一段德国监狱探访对话,对话中就已经体现了长官的犹豫和左顾右盼。然而,他虽然不能成为汤姆那样的战士,却也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任务。 8. 女性角色 长官的妻子对他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汤姆与妹妹和Nipa组建了三人家庭。她不能欣赏汤姆的作品,也从来没有欣赏过汤姆的生活风格。 9. 粉丝 道格是汤姆的忠实粉丝,他曾经是一枚小小受,因为汤姆的画作而勾搭到帅气肌肉男并且稳定在一起,这让汤姆本人也很惊讶(参见加州见面时人称"We"引出的对话)。道格外表柔弱内心刚强,从感恩粉丝变成了果敢经纪人,他的支持也是成就汤姆的重要内核。 10. 模特 汤姆的灵感来自生活,他的模特曾经来自生活中的元素加以自己的发挥。后来见了道格的老公Jack,主动邀请他成为自己的模特。Jack在临终时希望汤姆再画一次,却引出了艾滋时代的无奈和恐惧。Jack于是最后一次鼓励他继续奋斗。这种鼓励和信念,也像那只小白兔一样燃起了生机。汤姆最后说,每个人都能成为汤姆的男人。 ~~~~~~~~~~~~~~~最后 做个广告: 欢迎加入QAF字幕组~~~~~~~~~~~~~~~~~~~~
著名同志情色插画师的传记片,二战、迫害同性恋、林中猎艳、性幻想、情色插画、性解放、艾滋病和同志权益,这个传记故事的时间跨度很大,各种年代感的事件大集合,采用回忆倒叙插叙的形式,最后成了一出不痛不痒的流水账,大尺度的同志情色插画芬兰的汤姆只是主角的性幻想,来自死亡的快感和性愉悦。
除了皮衣制服裡面的西裝襯衫皮鞋也都好好看~西裝控的我看瞭很嗨
SCA Screening// 观影厅坐了一大堆穿着皮衣的大叔,还有很多漂亮的男生 大家对landscape 和pheasant的梗大笑不已 我坐在最后一排 后面还站了一个来晚的皮衣老头子 这很LA啊
非常好的片子 低沉的大提琴 厚重的蒙太奇 怒放的基情 这翻译组当得值啊
【A】同志文化领域的米尔克,被草率地打包成派对游戏的附庸。
几乎可以和芬兰划等号的流行文化符合,其实简单直接做成动画也是极好的呀!搞得这么正式了却连皮革都没有拍出味道,何况男人的味道了,这主流了个什么劲儿啊?
相比Tom of Finland驚世駭俗的藝術,這部電影卻用平緩的節奏敍述這位非凡畫家的生平。或許有人會覺得這樣的敍事節奏不夠刺激,但除了那些那讓人臉紅心跳的插畫,我還看到了一個溫柔、細膩、堅韌與野性並存的靈魂。和家人、愛人、友人在一起的平凡細膩感,更讓人覺得anyone can be Tom's man.
流水账一样整部电影就停留在了故事表面
画中的男人肌肉壮硕,跪在脚底尽情享受调教的乐趣。现实里却穿行在幽暗的树丛,成为只会发泄欲望的野兽。凭借插画同类相互辨认,凭借圣经同类相互戕害。兔子总会逃跑,战火从未熄灭。穿着皮衣的汤姆时常会想起死在他手下的苏联男人、仲夏河边的双人倒影、买黄色窗帘时的牵手,和牵手时窗外无声的飘雪。
我倒觉得拍得很好,尤其是,用镜头语言完美表现了时代变迁,而根本没有用一句硬字幕,构图和光影也赏心悦目。那么多议题融合起来,也不觉得凌乱,蜻蜓点水,却十分到位。其画作价值正在于,快乐没有高尚和低俗之分。这几年欧美已经正视当初社会对酷儿的迫害,并将之用电影展现,这是最为难得的。
重述芬兰汤姆怎样从一个退伍的芬兰中尉,将自己热爱画性感裸男的隐秘癖好,不畏艰难,终究印刷出版成为一个值得所有酷儿狂欢的艺术品。题材甚好,操作上过于北欧风格的冷静克制单调,少了一些张力,结果平平。
我们能懂彼此的痛
Very nice piece.
跟惊世骇俗的人物原型相比电影太平淡了。过多关于时代的刻画,感觉像缺少新意的“又一部同志电影”,可是观众明明想看的是色情和艺术的碰撞啊!没有把重心放在画作上是最大的失败,其实把汤姆的性幻想逐个拍出来就够看了啊掀桌ノಠ_ಠ)ノ彡┻━┻
好像还是第一次看芬兰的电影。妹妹,曾经钟意Nipa,并带回乡下老家拜见家人,笨拙表白求婚,但后来知道男主,也就是她哥哥,和她喜欢的男人有基情,迅速达成和解和默契。三人走在大街上,Nipa环绕兄妹两人翩翩起舞,这画面太美,有一种感人的力量。这也是整部电影我最喜欢的一幕,走出影院还挥之不去。
老一辈同性恋之所以传奇,大概是因为要跟太多东西抗争,一生也不能投降。今天平权运动势如破竹,年轻的LGBT轻易过上建制化的人生,谁又会记得在夜晚的小树林里求欢觅爱的惊心动魄。
芬兰选送的角逐第90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作品,讲述了icon级同志插画作者“Tom of Finland”平淡无奇的一生。
比较平淡,只是截取了tom of finland人生中的几个片段。光打得非常好,欧洲部分是暗哑的中色调,美国部分是明亮的中色调,可见美术修养。做得很高明的一点是通过化妆和美术提示观众人物所在时代,以区分“回忆” “现在” “十年后”等等,而没有使用一个文字。美术是此片的超长板。
片头标题打出来前那两分钟爱人站在阴影里的镜头,直到前五十分钟我都非常喜欢。到了美国有点太乌托邦的感觉,然,全片蒙太奇都是美的,连道格和杰克的故事都很动人。
街道那段随意的舞,真的戳动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