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喜剧小品。婚姻关系中的女性到怎么样才是好的?是如女主般肆意洒脱频频肉体出轨,还是如歌颂的那般女性在婚姻关系中需要扮演牺牲者和奉献着的角色,十年如一日熬成黄脸婆?或者两者都不可取,但是忠诚互敬还是第一要义吧,如果你没办法做到这点,那就早点离开这段关系吧。另外一个点是男主过去的恋人,她的钢琴老师,离开男主后没有结婚,独自住在海边的一栋小房子里度过余生。她以曾经的形象出现在男主身边,想要与他再续前缘,但是时过境迁,一切都为时已晚了。这对我的爱情观也是很有启发的,作为女性,在爱情关系结束后总会有留恋过去的想法,无论是哪一方先离开的,在分开后脑海中总会冒出“如果当时没有分手或许不会像现在这样了“这种想法,但是现在明白了这种想法就是偏执和荒谬的,过去了就是过去了,追忆往昔不会对现在造成任何好的影响。细数你的经历,也没有一次再续前缘让你真正地比从前快乐的,一切只不过是执念而已。你要学会与过去彻底告别,着眼当下的成长,朝着未来努力。我知道对于你来说,跟过去说再也不见会很痛苦,但是人总要向前看,而不是一味地沉湎于过去,那样你才会成为一个真正成熟睿智的大人。
一部很有实验气质的类舞台剧,空间狭小,场景单一,剧情发展和冲突都靠对话完成,但风趣又可爱。甚至导演鸡贼的让两个人在婚姻里的内心纠结,具象成了一屋子人在房间里的坦诚交谈。
就和这一类电影一样,同样是探讨爱情与婚姻、忠诚与背叛、新鲜与倦怠。 两场师生恋:老师,学生,学生的女朋友,三个人都看见了年轻时的自己,每个人嘴上都说后悔自己的选择,每个人面对不尽如人意的当下生活都在想:如果当初自己做了不一样的选择,没有选择现在的爱人,会更幸福吗?
但经过了一晚上的交谈和思考,却没有人做出和年轻时的自己不同的选择。或许我们做出的一次次选择,就已经是当下的最优抉择了,如果再来一次,那也不过是yesterday once more. 电影中有些场景让人忍俊不禁,当玛利亚的妈妈突然出现开始历数其出轨对象时,当所有的出轨对象突然出现在同一个房间时,当所有的出轨对象说可以十几个人一起结婚时,我想这应该是这部电影里我最难忘记且哑然失笑的一个镜头。果然是一部具有浓郁法国气息的电影。
我以前总认为既然婚姻这么不堪,那就把最爱的人放在心里或者遗憾错过,选择一个合适的普通人,一个当他对你的爱逐渐减少也不会令你发狂的人进入婚姻。这样你会收获一场刻苦铭心的爱情和一段不让你过多在意得失的婚姻。 但如今我却改变了想法,如果婚姻注定会消磨爱情,那便一定要和你最喜欢的人进入婚姻,哪怕彼此拉锯,彼此消耗,从舍不得伤害他一丝一毫到用尽最恶毒的言语去攻击,从你侬我侬眼睛里藏不住的喜欢到你面对这个人会想不起来自己当初为什么会喜欢他的灵魂和身体。如果婚姻本质如此,那我们便应当如此,否则,你连消磨爱情的机会都不会有。
爱情的价值或许就在于给婚姻提供一个可以肆意挥霍的资本。
而婚姻则让你有机会试试你曾经引以为傲的爱情,曾经觉得激情不可能退却的爱情,究竟会走向何方。是依旧如故,是形同陌路,是频生怨怼,还是和平分手。不到婚姻的最后一刻,你绝对不会知道。
这让我突然发觉了婚姻的有趣之处。
我从来不缺乏走进爱情的勇气,想来将来我也不会惧怕和爱情走进婚姻。
对爱情保持期待。对婚姻保持期待。
【香港法国电影节观影】法国导演克里斯托弗·奥诺雷去年一部攒人热泪的《喜欢,轻吻,快跑》入围戛纳竞赛后好评不断,今年却没有乘胜追击,继续拍摄类似的现实题材,反而一改悲郁的情调,奉上一部奇幻风趣的爱情小品。这部新片有点让人喜出望外,天马行空的幻想场景占据了影片绝大篇幅,来回切换叙事视点,以及人物与幻想分身同时出场的手法,令这部实验爱情舞台剧打破空间约束感,同时也在用颠覆常规的角度来探讨中年人的婚姻危机。 奥诺雷向来不喜用严肃呆板的方式给观众灌输道理,轻盈幽默的对白与漫画式的人物刻画才是他鲜明的作者标签,再加上怀旧的法国香颂,仿佛上演的是中年版的《巴黎小情歌》。故事仅仅发生在一个晚上,场景也仅仅局限在两三个房间里,有照搬舞台剧的形式。然而,惊喜在于女主角的心理外化成一个个具象的人物:年轻时的丈夫、丈夫的初恋钢琴教师、她婚后的一众鲜肉情人,还有她的母亲和外婆等等。这些原本只是出现在她思绪里的人物逐一出现,在阿伦•雷乃风格的室内布景里跟她畅谈婚姻问题,引发出一连串趣味盎然的话题,比如“爱情建立在回忆之上”等等。 观众不再需要看着女主角自言自语、自我反省的单调画面,她所有的谈话对象均以幻想人物的互动形式出场,而这种不拘一格、打破现实与幻想边界的实验手法又让人联想到法国导演贝特朗•布里耶(Bertrand Blier)的经典作品《美得过火》《感谢你生活》,具象化的意识流给叙事文本带来灵动活跃的节奏感。 讲师女主角被丈夫怀疑与年轻男学生有染,争吵之下主动离家出走,躲到家对面的酒店房间里反思一夜。这种中年婚姻危机故事我们看得不少,但是在奥诺雷的手中却演变出意想不到的趣味。作为同志导演,他似乎有意挑战传统异性恋夫妻关系里约定俗成的角色定位,不断颠覆观众的期待。在常见的中年危机故事里,出轨的一定是丈夫,年老色衰的男人迷恋青春少女的肉体再自然不过,而死心塌地的必然是妻子,无论丈夫有多花心最后都选择责怪自己以泪洗脸,甚至是原谅丈夫。然而,在这部影片里,丈夫与妻子的角色与遭遇完全颠倒互换。妻子婚后的鲜肉情人不断,而丈夫却对初恋的钢琴教师不再痴迷。这种性别角色的反差逆转令观众在捧腹之余,也令人反思法国人婚姻中的开放性关系。 与其说剧本故意打破这种婚姻中两性关系的刻板印象,倒不如说是在赤裸坦然地刻画法国人崇尚的婚姻价值观。两人结婚后,你有你的生活,我有我的世界,彼此不相打扰,却又无法避免最终陷入感情变淡、枯燥乏味的中年危机。意外地,故事在接近结尾时,彻底打破时空的桎梏,现实与幻想场景水乳交融,四个角色共舞,年轻的肉体与衰老的灵魂共聚一堂,将这个奇妙的夜晚推向高潮,也算是给这场婚姻危机划上一个不完美的休止符。
法国新片《212号房间》围绕一对中年夫妻的爱情,特别是针对长期婚姻生活所产生的孤独、困惑和距离感,使用时空交错,安排了他们成长过程各时段的自己,还有与他们相关的人物相遇,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讨论人们应该怎么面对爱情、婚姻。绝对是编导的人工斧凿,但不失轻松、浪漫。 于是观众在电影里看到了现在的丈夫与二十年前的钢琴老师相会,看到了现在的妻子与二十年前的丈夫相会。身体还是年青时的棒,爱情还是年青时的激情,婚姻确实是爱情的坟墓,二十年的琐碎与平庸让彼此之间的爱,只能建立在记忆上,成为永远消逝的时光。往事不堪回首,错过的再难以回头,但也不要气馁。 通过编导时空交错的安排,相信观众还是没有解开这个长期存在的,也是世界级难题,电影的结尾也是开方式的。但还是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肯定有人会认为如果找到的是正确之人,那就风雨同舟,同欢乐,同孤困,同忍受,同担当;如果是不正确之人,那还是早点分开为好。用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思路,从根本上讲,夫妻对方都要真诚的面对一切,真诚的面对自已就可以了。 从故事里得知电影名字的意义,原来法国民法第212条规定,配偶双方有互相尊重,互相忠诚,互相爱护和互相帮助的义务。我理解法律是对夫妻双方而言的,一边热而另一边冷那叫热方受虐,恋爱时有可能,要在婚姻中长期维持,可能性就不大了。还有,互相尊重、互相忠诚、互相爱护和互相帮助是人的高尚品行,配偶之间是义务,亲朋好友之间是情分。
爱情和婚姻都抵不过时间的侵蚀,只能靠装傻来生活了。爱情和婚姻都抵不过时间的侵蚀,只能靠装傻来生活了。爱情和婚姻都抵不过时间的侵蚀,只能靠装傻来生活了。爱情和婚姻都抵不过时间的侵蚀,只能靠装傻来生活了。爱情和婚姻都抵不过时间的侵蚀,只能靠装傻来生活了。爱情和婚姻都抵不过时间的侵蚀,只能靠装傻来生活了。
《212号房间》是克里斯托夫·奥诺雷自编自导,讨论中产阶级性,爱情,婚姻中年危机的文艺片。
女主角齐雅拉·马斯楚安尼凭借该片获得第72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最佳演员。
212号房间 Chambre 212 (2019)
导演: 克里斯托夫·奥诺雷
编剧: 克里斯托夫·奥诺雷
主演: 齐雅拉·马斯楚安尼 / 班哲明·比欧雷 / 文森特·拉科斯特 / 卡米尔·科坦 / 卡洛尔·布盖
类型: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比利时 / 卢森堡
语言: 法语
上映日期: 2019-05-19(戛纳电影节) / 2019-10-09(法国)
片长: 90分钟
主演看点
玛莉亚(齐雅拉·马斯楚安尼饰)是一名事业有成的知识女性,与丈夫理查(班哲明·比欧雷饰)有着二十年朝夕相处的稳定婚姻关系。
但是于此同时,小鲜肉是玛莉亚难以拒绝的诱惑,劈腿成为了玛莉亚生活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而让玛莉亚瞬间春心萌动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比如这次她的这位学生的名字,让她嗅到了情色的味道。
回到家中的丈夫理查在替洗澡的玛莉亚收拾衣服时,看到了妻子的小情人发来的暧昧短信,这让理查伤心不已。
当理查开始质疑玛莉亚出轨的时候,玛莉亚解释道,夫妻二人好像兄妹一样生活多年以后,自己只是找点“性趣”,得到满足之后生活继续,这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提醒大家,这不是一部关于婚外情的畸恋电影,最好也不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看下去。
换句话说,大家觉得柏拉图式的爱情是可耻的吗?即使没谈过恋爱的应该也不太会质疑这个。
那么就比较容易理解了,把理查和玛莉亚之间的感情定位成精神恋爱,而小鲜肉可以满足玛莉亚的生理需要。只要承认柏拉图式爱情,就等于承认性欲是爱情之外的另一种情感,既然是两种情感,就没有必然的联系和冲突。
再换个角度,已婚人士看岛国动作片时产生冲动,会有人觉得是可耻的吗?应该没人会,而说到底冲动可以定性为未遂。
而且现在我们欣赏的是一部法国电影,不要用我们的传统道德观念,先入为主的上升到批判的高度。
这个世界不是二元的,绝对不是非对即错,尤其在感情这件事上。
跟理查争吵之后,玛莉亚一气之下偷偷跑到家对面的旅馆,住进212房间想要独处一晚。
电影后面点明了212房间的寓意。
法国民法典第212条规定:配偶双方有互相尊敬,互相忠诚,互相爱护和互相帮助的义务。
从旅馆的房间偷窥对面丈夫的一举一动,玛莉亚倍感失落,担心这段婚姻走到了尽头。
在沮丧中沉沉睡去的玛莉亚一觉醒来,发现有人闯进了房间,定睛一看来人竟然是25岁的理查。
电影从这里可以视作进入了二次元,玛莉亚的梦境,精神世界什么的都行,直到结尾清晨玛莉亚关紧精神世界的房门为止。
出现在玛莉亚面前的小鲜肉版理查,继续因为玛莉亚的出轨行为,与她争论不休。
不过争吵和辩论很快就被另一件事打断了,熟女人妻遇到了重回二十五岁的丈夫,最该做的什么大家可想而知。
激情之后的倦意未去,玛莉亚发现房间里又来了其他人,这次来的是理查小时候的钢琴老师伊莲娜。
理查十五岁时曾经在一次下课时问伊莲娜:“如果我爱上了你,会被赶出这一班,还是可以继续来上课?”
而伊莲娜的决定是将授课方式免费升级一对一,在自己的家中给理查授课。
好吧,每个男孩都幻想过跟钢琴老师谈恋爱,或者美术老师,英语老师,体育老师,卫生老师,什么的老师。
为什么是老师呢?原因很简单,荷尔蒙上脑的年纪,成熟丰腴的女性远比同座的柴火妞更容易成为幻想偶像,而正常情况下这时最容易又爱又恨,又接触最多的便是老师。
这又可以回到前面的话题,可能大部分骚年想去牵女生的手指,却很难把身边的女同学当成幻想对象。
理查的初恋故事让玛莉亚震惊不已,而伊莲娜也直接表明了来意,要趁着理查与玛莉亚的婚姻,抢走理查与自己心爱的学生再续前缘。
在伊莲娜出现之后,玛莉亚的意识化成身穿豹皮装的潮男大叔也来到了房间,
然后玛莉亚去世的母亲和外婆也出现。
当所有与玛莉亚发生关系的男士都挤在一个房间时,震撼的画面将电影推向了高潮。
鲤鱼喜欢法国这类婚姻爱情题材的电影,最近看的《美好年代》,之前的《阿德尔曼夫妇》,吉约姆·卡内自编自导的《小小的白色谎言》我都非常喜欢,这里一并推荐给大家。
关于这部先说说电影的表现形式,这部格局不大,导演在狭小有限的空间内,用色彩、构图、灯光将每一幅画面都拍的精致唯美,让我觉得非常舒服。
经常有要好的朋友批评我的欣赏习惯缺乏原则性,这可能来自于我今天推荐了一部粗粝的《小武》,明天又推荐了华丽的《同流者》的缘故。
仔细想想好像说的也对,我压根就认为没必要有什么审美原则。把Metallica和蔡琴的歌编到一张歌单里没什么不妥之处,喜欢是出自于一个人自己的感觉,无论是人,是物,是艺术作品,不存在砖家,权威,流派,风格之类的约束。
我喜欢只是因为喜欢,没什么道理可讲。
这部另一个非常独特的创意,就是将一个时间跨度长达二十多年的爱情故事,压缩到了一个狭小的房间之内,或者说只是通过玛莉亚一个人的精神活动构建了整个故事,这部的剧本挺强大的。
至于电影中理查和玛莉亚的婚姻观,爱情观我没有选择站队的必要。
在年初疫情发生以后,我在网络上混的时间比之前多,我有种感觉现在每发生一件事,大家都喜欢迫不及待的选择站队。
而且非左即右,壁垒分明,相互指责,态度激烈。
这部电影里有一段对白挺有意思。
-我要问什么?
-总有问题可以问。
左或右?停止或继续?
今天或明天?健怡可乐或正常可乐?
比如说,为何你不再爱我了?
爱情和婚姻绝对不是左右、对错那么简单,还没意识到这一点的朋友,我友情提示最好一直单身一直爽吧。
爱,从因为喜欢,而愿意包容一切开始,是起点。
完美的爱人,都是婚托。
能够把爱情说清楚的电影就不存在,这部也一样,能够让观众产生思考或者困惑足够了。
爱一个人的同时被这个人所爱,是件非常美好而又幸福的事,虽然成功率不高,但是值得愈挫愈勇。
祝所有单身狗,都找个心爱的人告别单身。
资源分享,娱乐资讯,深度评论,关注微信公众号:鲤鱼电影手册 lydysc2017
2.5《房间》的仿作,但在语气等方面上差了韦素不少,而且总感觉奥诺雷就想着把事情讲清楚。
“我25年来从来没有对你不忠过”“骗子!我也不想知道,我们又不是在争夺婚姻忠诚勋章,我们像兄妹一样生活多少年了”,和一群年轻学生做了一个冬天爱的女主如是说。
法式爱情就是一根烟吧,一根接一根,有人纯属排遣,有人辗转难眠,总之,一地烟灰,一阵风来,消失不见。
看上去还是奥诺雷式小清新狗血剧 不过结构上颇有新意 套用了谱系学分析的方法 追溯亲密关系的建立/经营中的诸种选择 探讨选择延伸的可能 重新思考婚姻的价值与意义 厉害之处在于与视听结合得不露痕迹 玩得就很漂亮 格局也不小
大频次的怀旧老歌、Vincent Lacoste、固定时间下的情爱讨论、Barry Manilow和“一大群男孩子”,他延续着为人称道并且足以享受的浪漫,组合着是一出精致值得把味的小品。教师的身份,街对面的房间与宾馆,戏剧化的登场和穿越多重时空下的角色,设计得过于精致会减弱那种纠结情绪的说服力和真实感,而停留在“那只是他们的烦恼”这种远观中。但或许这就是魔幻,这就是幻想,美得享受给人愉悦,近看却发现来去无影踪。(楼下电影院上映着的欧容和《我们,动物》,Awww)
忍不了男孩与女友的甜腻情话,也忍不住回头看擦肩的俊俏脸庞。丈夫挺着肚腩走来走去,你爱的是年轻的肉体还是他。开启情窦的钢琴教师成为情敌,前来争夺二十年前的他。床上十二个睡过的英俊小伙,竟把我锁进爱欲房间。没出生的孩子变成玩偶,未来的她发现真实性向,昨晚我在旅馆睡的,那我们睡得很近。
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壁垒,故事结构更自由,人物层次展现更多元更丰富了。很有趣的设定,轻松诙谐的小品。
只有浪漫巴黎能拍出这样的电影啊。当你不被所谓的道德感禁锢,想象力也才能飞翔。
虽然格局小,但完全可以进主竞赛吧。过去与未来的角色们系数出现在有限的空间,非常自由的时空处理。音乐选的也很棒。奥诺雷用一个古灵精怪充满奇思妙想的类舞台剧风格,带给我们如果我们没有选择现在的爱人,是否会更幸福的思考。
我承认我已经对玩弄时间线“从过去中找回爱你的美好”这类故事已经审美疲劳了。
天马行空的幻想与切换人称叙事的手法令这个实验舞台剧意味的爱情小品焕发出意想不到的惊喜!没想到法国人也开始在年龄问题上大做文章,这是在以前的法国艺术片里较为少见的主题,而且更一反女性专属的口吻,甚至从男性的角度来探讨年龄对异性吸引力的影响,这一点颇为亮眼。
法国人的炮友全部出现时一个房间不够用吧
CH也50了,挺标准的中年危机片啊,艺术家也会老,也会反思,夜夜睡小年轻真的有意思吗?
轻松有趣的法国小喜剧,一个永恒的爱的命题。
舞台构建的方式是很有趣的,作为一个都市神话,它控制得足够好,也没有超出一个奇妙夜晚应该呈现的范围。旧情人挤满房间、母亲的母亲适时出现讲家族史、带过去的自己径直走到海边去看未来的自己、人偶变成孩子又变成人偶。轻松、游刃有余,除此之外没有看到特别新的东西。歌曲的使用总让我感觉太俗套,想离画面远一点。倒是学到一件事:如果仍然怀有遗憾,就不要去找旧情人,对自尊心有害。
好看。怎么能一屋子小哥哥呢?
其实跟《美好年代》一样的套路,用奇幻的超现实的表达来呈现当代中年人的情感危机,通过回味过去和当下的情景穿插,让人从中有新的认识,说白了,爱情的本质就是对美好幻想的破碎和对现实生活的接受。3.5
创意还是很棒的,导演选歌的品味很棒,选小哥的品位也很棒,把一对夫妻纠结一夜的内心戏外化出来,感觉杜琪峰也可以拍这个。
记得疫情第一次lockdown时正值村里法国电影节,还打算看这部来着。是一个关于婚姻题材的好点子,前夫妻的出演甚至让我觉得如果有好莱坞明星夫妻翻拍会很娱乐。
很流暢但對婚姻這個議題的反思還是很陳舊。四五十年前隨便沖進法國新浪潮都可以看到深刻有趣感動得多的電影。在這部電影裡面,關於人生和情感的思考對我來說很滯後,沒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