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第一次看越南电影吧,虽然之前在一些动作片里浮光掠影地看到过一点越南风光,但其实我对这个国家基本上是一无所知的。对它的无知与偏见,大概有点像西方社会某些人对曾经中国的看法。
很喜欢影片中的妈妈,一位不幸而坚韧、慈爱而豁达的女性。她只做了很短时间的妻子,却做了很长时间的儿媳。在一个大家族里经营公司,和政府交涉家中田地的去向,还要照顾好患老年痴呆症的婆婆,处理好与小叔和弟媳的关系,抚慰一直待字闺中的小姑的情绪。现在,留美多年的儿子回国了,本以为他会留在自己身边,娶一个美丽贤惠的妻子,谁知,他带回了自己的男友,还要回美国定居。她一定有过失落,暗地里难受,但作为一位母亲,她支持儿子的选择,只要他能找到真爱,快乐幸福。这样的开明与宽容,在很多东方母亲身上是难以看到的。
影片把东方国家的人情世故展示得真实而细腻,阿棕的矛盾与纠结,伊恩的隐忍与期待,阿魁的落魄与放纵,弟媳的自私与计较,小姑的抱怨与委屈,包括阿嫲的糊涂与天真,都让人看得熟悉又亲切,着急又好笑。
尽管有种种的不足,可还是愿意私心奉上五星。很显然的,只有在亚洲国家才能拍得出这样的题材,整体的故事确实如其他人所说,有《喜宴》中向家中人隐瞒同性恋身份最后向家人出柜的走向,也有如《别告诉她》中在外国回到家乡并最后不舍地分离的异曲同工之妙。但是胜在是真正的以越南这个国家的风俗文化出发,展现越南对于同性恋的态度的现状。观感十分的好,非常地舒适。尤其在前半段,没有任何矛盾冲突,而是单纯地带领我们在越南乡村度假。后半段所制造的矛盾就太过于刻意、突兀了,导演似乎想不到用其他方法来推动故事的走向了。但结尾又处理得十分细腻,在机场与母亲分离,分离时大家都忍住内心的不舍,等到分开后才爆发,非常的东方化。最后的最后又以妈妈学习开车寓意着妈妈走向新生,走向脱离大家庭的独立。 另,男主真的某些时刻长得好像陈晓,奶奶非常可爱,妈妈很东方美。好爱男二啊,如此的细腻、贴心,上天啊,赐我一个像他这样的男生吧!
「再見,媽媽」
這部劇是講的越南背景,一對從美國回來的同性戀人💑。其實故事真的很簡單,就是在愛情與親情,社會與個人的選擇!
我很喜歡奶奶的設定,得了老年癡呆的奶奶誤以為朋友是大孫子,在客人面前出櫃,替「孫子」撐腰,忘掉了很多世俗眼光,過的簡簡單單,「你把你的愛人介紹給你的親人,這怎麼都不是錯!」
媽媽的角色其實很不容易,守寡多年,替丈夫收拾一堆爛攤子,一直希望兒子回到越南成家立業結婚生孩子,但是最後知道兒子的事情之後還是毅然決然站在兒子這一邊,所以回家的車上在哭泣,但是結尾她要學會開車的鏡頭,是真的很打動人,母愛真的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事情!裡面有一個片段是兒子蜷縮在目前前面,看著媽媽的鏡頭——不管你多大,在媽媽面前永遠是孩子!
其實我沒有講兩個人的故事,因為我覺得大同小異,但是我很喜歡裡面有一句話「你為什麼陪我回來,你知道會面對什麼啊!」「我怎麼忍心你一個人面對這些東西」愛情應該相互支持,相互靠近,而且好的家庭真的對一個人的影響太大了,溫柔而有力量!
雖然一點點淡淡的憂傷,但是結局還是很好的!值得一看
提起越南电影,很多国人的印象想必还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
陈英雄的《青木瓜之味》和《三轮车夫》,托尼·裴的《恋恋三季》,在中国都算有知名度。
《青木瓜之味》拿过戛纳的金摄影机奖、提名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三轮车夫》勇夺威尼斯的金狮奖,男主是梁朝伟;《恋恋三季》入围柏林的主竞赛单元。
然后似乎就是漫长的真空期,越南只是作为西方战争电影里的故事发生地而存在。
直到2019年9月,国内院线上映过一部越南电影《二凤》,但毫无水花,票房仅60多万人民币,在豆瓣只有5.7分。
但它在越南电影发展史具有里程碑意义,不仅是越南影史本土票房冠军,还成为了第一部登陆美国院线的越南电影。
而且烂番茄鲜度高达95%,爆米花指数也有86%。
IMDb数据显示,美国票房是约60万美元,全球票房是570多万美元。
我当时并没有去影院看,后来在腾讯视频上线了才看。
我可以理解,它为什么在中国遇冷。一是国人都不熟悉越南电影,片名也很寡淡,没有吸引力;二是“孤胆母亲涉险救女、重返罪恶之城以暴制暴”的复仇故事,虽然是爽片题材,也顺应了女权的时代潮流,但制作上很复古甚至土气,如果不是选越南语的音源,像是在看二十多年前的老港片。
这份复古对美国人来说可能还有猎奇,但在国内,连香港动作片都式微了,更何况是仿港式动作片的越南片。
越南是我很喜欢的旅游目的地,我第一次出国旅行就是去越南,去了河内、岘港和胡志明市,破败又有风情,越南菜也不错,给我留下了很美好的旅行记忆。
但越南话和泰国话的难听程度有得一拼,除非是特别出名的高分越南电影,一般也是很少关注越南电影。
最近资源网站在推一部越南电影《再见,妈妈》,乍一看名字容易和今年一部高分韩剧《你好再见,妈妈!》搞混。
豆瓣上评价人数还不多,但评分高达8.2,吸引人一窥究竟。
2019年8月在本土上映,2020年3月在台湾上映,台湾译名《我,最亲爱的》。
《再见,妈妈》既是一部小清新同影,也是一部家庭伦理片。
为了给爸爸迁坟,已在美国待了数年的男主人公Van返回越南,同行的还有美籍越南裔男友Ian。
Van是家中长孙,老家是在越南一个比较乡间风情的地方,是亲戚群居的大家庭模式,Van的妈妈守寡多年、操持家族生意,奶奶患了老年痴呆症。
Ian初来乍到,Van的妈妈、奶奶都一度把他错认成Van,尤其是奶奶,把Ian当孙子黏着不撒手。
Van自然是瞒着家里他和Ian的真实关系,只说是好朋友。
一开始,Van和Ian体验着很小清新的乡村生活,有私下的甜蜜,也有当着别人一些暗戳戳的互动,恋爱中人的暧昧是再怎么小心包裹也会泄露气息的。
Ian很讨人喜欢,Van的亲人们也和Ian相处得很好,尤其Van的堂妹Kim还对Ian一见钟情。
奶奶持续把Ian当成Van,对他非常好,还硬要给他零用钱,但也催促他结婚、生重孙,还说要把财产都留给他。
处境尴尬的Ian,在一天晚上和奶奶谈心事,讲述了他和Van相识相爱的过程,奶奶很可爱,虽然也纠结于男人怎么生孩子,但更多是关爱孙子的态度,并讲出了金句:你把你的爱人介绍给你的家人,这怎么都不是错。
Ian是15岁就移民美国了,读的是护士专业,他的成长环境和处事观念自然和成长于越南传统家庭、大学才去美国的Van有着一定差异。
Ian其实算是很贴心懂事的情人了,但Van对出柜的犹犹豫豫、周边人给Van做媒,还是让Ian很郁闷,两人的感情也受到一定考验。
戏剧冲突的高潮是一场公开逼婚。
Van的爸爸迁坟完成后,家里举办宴席,出席的除了全家人还有些父老乡亲和家族生意伙伴。
家族生意伙伴Mr.Tam在台上公开对Van逼婚,一定要Van对家人表态何时结婚,Van搪塞说很快了,Mr.Tam就强行解读成是年底,他一心想把自己女儿Lien嫁给Van,Van的妈妈对Lien也很满意。
这时奶奶突然跳出来了,上台抢了麦克风,说台上这个男子(指Van)是要跟她的孙子(指Ian)结婚的,说他们在一起很久了,还说谁要阻止就要overmydeadbody。
家人借口奶奶喝醉了赶紧把她架离现场,而逼婚还没结束,Van的妈妈接着强逼Van要他当众说说自己的人生规划。
Van的说法是要定居美国,并带母亲过去。
宴席在尴尬中不欢而散。
亲人可以是温馨的守望相助关系,也可以是世间最难缠的人际关系。每个大家庭都会有些糟心事。
Van和堂弟Khoi小时候亲密无间,但长大后命运走向不同导致关系疏远,Van出国深造还能继承家里土地,而Khoi留在老家混日子混成了酒鬼,还私吞家族公款。
Khoi的妈妈也非善类,做传销卖过期保健品坑了村里一些下线,还坑了自己的小姑子(Van的姑姑),村里人来家里索赔,Van的妈妈出面做了扛事人。
而在这时,Van偶然发现妈妈身患糖尿病,她也瞒着家人。
接下来在一个意外情况下,Van妈妈知道了Van和Ian是一对恋人。
母子连心,血浓于水,妈妈没有亲情绑架Van,而是自己努力做了调适,接受儿子的同志身份并出面保护。
Ian外出散心,路遇喝醉的Khoi和同伙,Khoi抢走Ian的手机,威胁他还殴打他,幸好被出来寻他的奶奶救下。
Van为给Ian报仇,和Khoi大打出手,Khoi的妈妈一番搅和,还逼着分家产,牵出更多狗血往事。
Van的妈妈一气之下决定和其他人做切割,搬离老宅,不再管家族的事。
编剧和导演比较善良,结局还算温情,亲人间虽然撕破脸但温情犹存。
Van和Ian启程回美国,Van的妈妈也开始学着自己开车了。
两年办好手续后,Van的妈妈应该会去美国和他俩团聚。
出柜的困难没有预想得大,家族的纠纷没有太残酷,这使得剧情为更多受众接受和感到温暖。
也许相比一些现实情况,电影有美化的嫌疑,但总归是给了人以希望。
Van的妈妈和奶奶,确实希望Van结婚生子,可最深层的希望还是Van能有人作伴、获得幸福,而这个伴,是不是女人,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
越南2015年就新修订了婚姻家庭法,废除“禁止同性婚姻”法规,可以举行同性婚礼,不过政府不予承认或针对纠纷案件提供法律保护。
近几年则似乎没见到进一步的报道。
但同为社会主义国家,越南已经可以全国上映同志题材的电影,这一点比起我国还是开明得多——据查资料,2011年的《迷失天堂》是越南第一部在影院公开上映的同性题材影片。
如果说《二凤》像港片,那么《再见,妈妈》则像台湾电影,尤其是李安早期的父亲三部曲。
影片开头是Van的妈妈在做菜,等儿子回家,有点像《饮食男女》开篇。
隐瞒同志身份这一个主要戏剧矛盾则像是《喜宴》。
代际之间的观念差异可以想到《推手》。
另外Van和Ian的骑车出游和湖边倚靠,也有点《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的影子,而奶奶对国外回来孙辈的呵护则有点《别告诉她》的感觉。
当然,这些只是一些“皮”的勾连,说《再见,妈妈》像台湾电影更多是说“内里”。
比如带情绪的细节场景、细腻的情感描摹,传达的家庭情感也是华语观众很能共鸣的。
另外,《再见,妈妈》之所以好看还在于人物。
作为同影,Van和Ian颜值俱高,虽然都是电影新人,但好在演得真诚,对手戏有火花。
作为家庭片,妈妈一角演技在线,而奶奶一角更是全片最讨喜抢尽风头。
“有奶奶护着你,谁也别想欺负你。”
谁不想要这样一个奶奶呢。
就同性所面临的社会压力而言,东亚文化圈内都差不多存在,但剧中主角面临的处境还不算是很糟糕,充其量只能说算是中等的。首先男主的父辈,父亲去世了,家族内的近亲虽然曾以此侮辱咒骂,但是剧中矛盾主要体现在家族内部利益分配,男主只是导火索;其次是爷爷辈,只有一个奶奶,不仅不会阻碍,还会暗中支持;然后男主的身份还是美国公民,作为后路他就算不想坦白也可以想办法搪塞,回美国继续他的生活;最后男主真正出柜也是借由一个“乌龙”场景讲出来,又是一种巧合。
虽然剧中情节把那种窒息感传达出来了,但我认为比起现实来说还是easy模式了。试想你是在小村镇长大,你有众多同辈,他们都先于你结婚生娃了,此时压力来到了你身上,不像电影里同辈只有两个;你的父母健在,七大姑八大姨众多,且常常聊天就能聊到这个你不想提起的话题上;你的爷爷奶奶也健在,且用“活不到抱孙子”为由各种“暗示”你,他们思想更传统,你觉得就算能让父母知道,也千万不能让他们之后。镇子上的各种熟人平时就嘴碎,你更是不敢想象要是让他们知道了,怕是这个家以后不用回了。即使是你终于疲于应付,逃离了老家,回到工作的地方,这里虽然更加自由,没什么熟人,邻居之间互不认识,也没人关心你的私事;但是在目前的国内环境里,大部分的人还是选择做个“地下党”,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那种神仙工作氛围。
因此,我为剧中人感到窒息,我更为我自己感到窒息,而且我没有美国可以躲避逃离。
从开始阿棕伊恩出场,刻画出阿棕外向伊恩内向,进门男左女右的行李箱,到床铺的谁上谁下,到你的床硬我的地铺软,都刻画出阿棕外向攻伊恩内向受的性格,典同人设达成,但是随着剧情展开,发现阿棕更内向,在外习惯一个人生活,在家遇到不喜欢的事如喝酒和在台上发言也不敢提出拒绝,反而伊恩的思想更美式,可能不在他的家或者家庭背景教育不一样,直到最后在机场,英语开头,亲吻脸颊,都表达阿棕的自我认知和坚定想法,思想的再次转变,人设成长很清晰;
至于剧中其他人物,亲戚一家的可恶,作用于突出异性恋平常人和亲戚朋友对同性恋的态度,厌恶和高姿态,就算我打人我赌钱败家我窝囊废一家却比你同性恋高贵,比你生了个同性恋儿子高贵,生气却又觉得现实就是这样,可能导演拍出这个片子就是给同性恋父母看的吧,让他们能感受这不公平的待遇,所以虽然很生气,但是还能怎么样,无奈却真实,最后一家子也没任何惩罚…
不过还好没有狗血到阿魁是深柜,然后一群酒友强暴伊恩害死奶奶的戏码,那就太drama了,最后说一句奶奶头号粉头,可爱!说出那句感动的话!
好看啊,本土而扎实,很东方的细腻表达,家庭的羁绊几乎成了东亚同性电影的文化现象,要么激烈反抗要么默默认同,而所谓的圆满结局也大多伴随着某种程度的牺牲,像儿子总是回避、犹豫、遮掩,但爱情继续纯真水到渠成,妈妈总是沉默,面对性向和寄生虫般的家人,不言语但优雅、得体,脆弱、无奈不显见,直到最后她说“我要自己学开车了”,既是“再见”也是“谢谢”。男二有次猛然回头,小鹿般的眼睛秒穿《蓝宇》的刘烨,惹人心动。
“你把你的爱人介绍给你的家人,这怎么都不是错。”
越南拍出了中国人拍不出的片子。
哪里找的这么清秀的越南男生哦真的太好看了,妈妈也端庄美丽。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一边是穷恶亲戚,一边是两个乖巧的可爱儿子,当然选后者啦!结尾很催泪,亚洲社会无法割舍的永远是亲情和家乡,喜欢妈妈结尾开始学开车的场景,她终于开始为自己而努力了。10.10@BIFF第11部(应该是观众最少的一部了)
这样的家庭不幸?那你可能真的没见过什么叫不幸
男二痴痴的笑,谁能抗拒得了;屋外轰隆雷声、倾盆大雨,屋内俩人缠绵缱绻、闷热天气里偷得一丝清凉,印象深刻。
把爱的人介绍给爱的人本就是一件幸福的事
当暹罗之恋遇见家族之苦,甜度爆表的亚洲同影。导演接受提问时对抓马的解释很有意思,他说两个注定在一起的男孩就像细水,家庭抓马则是向水里丢石头——会掀起浪花,但不会打断河流。两位男主干净清爽,光靠脸就该给我锁死。全程助攻的戏精奶奶太可爱啦~!
这部电影就像一块琥珀。第一次看到这样干净、自然、温情、毫无造作感的同志片。里面的人、每一处生活细节,都有一种熟悉感。好像梦回九十年代的中国小镇,毫无修饰的年代记忆。他们骑着自行车在泥泞土路上被大雨淋湿的场景,几乎可以成为一个经典,可以被安置到任何一部优秀的电影和小说中去。
1.31G。人美。故事老套,亚洲国家还在为出柜而苦苦挣扎,哎。
很奇怪的故事展开和收尾,稍微有点老土,主要还是导演弱了点,勉强及格的水准。
比较生涩,编剧尽量克制不想太狗血,即使后面没啥意义的狗血还是出现了(某个失心疯大妈爆料自己在外面睡了男人),而且一开始铺垫的礼物也不是爆点,但胜在情感是真诚的,看到后面居然勉强感动了一下子。越南林更新和越南陈伟霆两个年轻演员的表演肢体有点僵硬。
我怎么觉得这部才是19年最佳男同题材呢,它有更贴近东方语境的情感表达方式,有我们更熟悉的东方伦理/亲子关系,尊重血缘伦理的同时也不失批判。甚而让我想起《三心两性》。既然我把《三心两性》都搬出来了,当然也说明这是一部值得观看的影片啦。PS:小男主是护士出身,男人做护士不仅需要具备传统女性的细致和温柔,更需要莫大的勇气。看完你就知道他是多么甜蜜、暖心及勇敢。
愿有情人终成眷属,是时候该把对象带回家了
母亲祝你幸福的话语最难启齿,舅妈孤独终老的诅咒如影随形。妈妈抱错了期待的儿子,奶奶误认了真正的长孙。为何我们用期待压垮真正的自我,用诅咒代替祝福,只敢在潮湿的浴室里发酵感情,只能在凌晨的闹铃里爬回现实。可以与你一同浇花砖,做意面,送出遗忘的珍贵项链,收获普通的一句有关幸福的祝愿。
完成度很高啊,奶奶固然可爱,妈妈更是大爱,那句我要学开车,太强大,虽然不一会就会了,这就有点过了喂。情感塑造妈妈和男友说来就来,最动人,俩位的眼神都是一秒令人想流泪的那种,男友看男主的眼神更是绝了,羡煞旁人。其他家庭成员的设置也十分接地气,那个戏剧冲突简直是我国教科书级别版,表妹和送货叔叔女儿的安排也增加了影片的饱和度,为那份久违的感动和情感的文化共鸣力荐。
越南跟中国太像了,一个大家庭住在一起,吃饭用筷子,起坟的时候子孙要在场,周年纪念会有流水席,拜拜的时候要烧香,会有家族财产分配的矛盾,妯娌之间的口角……这么一个出柜的故事发生在东亚除了日本和几个穆斯林国家的任何地方,都是这么个拍法。片中的小受实在太可口,身上散发着一种击中人心脏的美好,看到他,就有一种想要呵护他的冲动,我不知道,他的形象的塑造是否借鉴了刘烨。本片导演临摹李安,很成功。
3.5 有点《CMBYN》《喜宴》混搭《别告诉她》的感觉,入了美籍的越南人在回乡后与民俗、代际间不断拉扯。虽然挺撞梗的,但还是蛮好看的,尤其比起《别告诉她》强太多倍了。对越南的同志题材电影,一直停留在潘党迪和武玉登的那种印象里,这部的气质调性的确已经大不相同。
果然是近几年比较好看的同志电影,特别是最后半小时高潮迭起,将母子出柜,恐同霸凌,青春和解,家族纷争以及同性伴侣之间的爱意,集中呈现得精准又微妙。这样的故事放在我国东南沿海任何一个城市都是成立的,性取向成为家国世界与个体亲密之间最大的冲突,同时利用奶奶这个角色,进行巧妙的错位,让一切矛盾化解到温情之中。最终,母亲毅然选择自己重新上路,是最大的惊喜
唉,我们亚洲人啊!为什么总要遇上疾病、衰老、死亡、伤害……才能看明白,才会懂取舍,才会想到爱最重要,才会想要真实做自己呢?